老灵魂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550264252
作者:韩松落
页数:256页

内容概要

韩松落,70后,1997年开始散文及小说写作,2004年开始专栏写作,在多家媒体开有电影、音乐、娱乐、文化评论专栏。著有《为了报仇看电影》系列、《我们的她们》《窃美记》《怒河春醒》等。《看电影》及《香港电影》杂志举办的“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理事,《GQ》中文版2012年“年度人物之专栏作家”。

书籍目录

声•纯真年代
望过春风
金缕鞋I
金缕鞋II
回旋曲
他们把诗交给了他
重逢刘蓝溪
意映卿卿
盛满凉凉的歌
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抱一支老月琴
你从未许诺给我一座玫瑰园
寻找张琼瑶
第二道彩虹
碧玉
未央歌
得不到的何止爱情
昨夜有盏明灯
杨庆煌,杨明煌
牯岭街少年合唱团
把郑智化收藏起来
青春其实贫瘠,幸亏有她
似水年华,晓梦蝴蝶
最后一次走在雨中
身体里住着一个老灵魂
野草停止歌唱
有谁在乎黄小琥
《倩女幽魂》20年
两道彩虹
若得山花插满头
谁介意晚节不保,笑一笑已苍老
青春
往事只供回味
人生一场秀
无愧于我们的青春
声•青铜时代
时光倒流七十年
一朵玫瑰,一个世纪
谁活着谁就看得见
知青歌谣
一间名叫“荷东”的迪厅
燕舞,燕舞
来自中国北方的工厂女儿
青青的野葡萄
鲜花到哪里去了
梦幻森林
两生花
认出风暴,而平静如海
乌兰巴托的夜
红满轻落戏终时
我是一个真正享受过80年代的人
声•繁弦急管
马斯卡尼的《乡间骑士》
男孩看见野玫瑰
野玫瑰盛开的地方
深绿
心像凌晨四点的天蓝
来自春山镇的女子
那朵野花要的不是爱
她要推倒那座沙堡
就像风吹过草原
爱是疯狂,爱是盲目
当西蒙遇见加丰凯尔
歌唱在70年代
芭芭拉•史翠珊的普通奇迹
坠落中的约翰•丹佛
克莱德曼二十年
工厂是他的森林
黑暗河流上的白睡莲
托起我翅膀的风
我必须等待日光出现
玫瑰人生
声•私房歌
老灵魂
在流离中听见
靠记忆过冬的鸟
林荫道之歌
世界上所有的夏天
唱不尽,也说不尽
月亮之歌

作者简介

GQ年度专栏作家、《为了报仇看电影》作者韩松落首度谈音乐,讲述经典老歌背后,不为人知的人与事。
韩松落音乐随笔集,探寻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那些老歌和老歌手的下落,以及这些人的人生故事。他们去哪儿了,他们为什么不唱了?他们现在状况如何?
近百篇文章,讲述周梦蝶、刘蓝溪、杨庆煌、杨明煌、黄舒骏、罗大佑、郑智化、李宗盛、齐豫、张艾嘉、张琼瑶、张清芳、童孔、“燕舞”之歌、艾敬、张楚、金德哲、森田童子、中岛美雪、多丽•帕顿的故事,甚至有萨顶顶的前世今生。还有那些传唱已久的歌曲——比如《野玫瑰》的来历,“牯岭街少年合唱团”的来头,以及《未央歌》《青青的野葡萄》是怎么成型的,寻找这些在一代人心中留下印迹的声音的来龙去脉。


 老灵魂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我识字不多,但并不妨碍我在一众朋友中被当做文化人,成为大众眼中文化人主要秘诀就是要会装,别人在朋友圈里上自拍照、上某店提拉米苏照片的时候,你发几句拗口的句子,押不押韵无妨,但一定不用有生僻字,用常用字来描述常见场景,描述成完全陌生的感觉,就这样文化人速成!当然了,这样的句子不好写,又想高大上怎么办,请你出门左转,找韩松落。第一次看韩松落的文章是n多年前在新浪博客,忘了具体内容,大致是他推荐了一本书,恰巧的当时我也是刚刚看了那本书,博文细看下来让人大吃一惊,是不是不同的人翻译的,我们看的真的是一本书吗,得到肯定回答后无地自容,知道自己文化不高,但从不知道与文化人之间差距这么大,至少三十几个太平洋。从此,隔几日翻翻他的博客成了我的必修课,后来看他的专栏,看他的书。随便截几句发发朋友圈,我就成了文化人。这本《老灵魂》是韩松落的音乐随笔集,探寻从70年代至今陪伴我们度过整个年少时光的那些老歌和老歌手的下落,以及这些人的人生故事。他们去哪儿了,他们为什么不唱了?他们现在状况如何?还有那些复出的似曾相识的面孔,他们又有怎样辉煌的过去。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稍微了解一下歌者的人生所处背景才能更好的听懂他的歌曲,看过韩大大的《为了报仇看电影》,这本就顺着追上了,看了这本书更新了播放音乐库,《这些人,那些人》、《野玫瑰》、《未央歌》、《青青的野葡萄》不停的单曲循环中。韩大大说人为什么会恋旧,会在老歌里寻找温暖乃至依傍?大概因为,在时代的动荡中,那些歌是变化最少的,甚至是没有变化的。因其存在的不够实物性和虚拟性,它反而不可更改、不可流失,因而常常为我们提供一种时空静止的假象,为我们设置一道暂时的屏障,安抚我们的焦虑。音乐早已成为身体中的一根血脉,随着心脏跳动而跳动,《老灵魂》能帮你更了解这根血脉,告诉你这里流着什么样的血液,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早在博客时代,我就养成了每天看韩松落博文的习惯。与一系列写作类似文章的人相比,韩松落并不满足于文章“能读懂就行”“能说清就好”,他始终在精炼文字,甚至是精炼每一个字。这样做的结果是,读他的文章,如沐春风,每个字组在一起,便是暖风拂过面庞,遍体舒泰。  韩松落的文字,有种“温柔”之风,即使在表述那些他并不甚喜欢的事情时,也带着深深的悲悯之意。透过这种文字,仿佛能感受到世事的温情。  《老灵魂》集结了韩松落谈音乐、谈音乐人的散文。当然,他谈的,主要是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的流行音乐,以及那个时代的流行音乐人。充满“招牌感”的韩氏语言,温柔地写就音乐,娱乐评论,音乐人的那些故事。  韩松落说,“一个时代足够繁华的标志,是永远有人有事可供多年以后进行挖掘”,音乐史上的七八九十年代,也是“足够繁华”的时代,因为,多年之后,他一个写字的人,也能从其中挖掘出那么多惊喜,以及“意想不到的繁华”。  书分“纯真年代”“青铜时代”“繁弦急管”“私房歌”四辑。那些曾经近乎“辉煌”的名字,邓丽君,凤飞飞,刘文正,黄舒骏,李碧华,张露,陈歌辛……那些流传极广的音乐,《未央歌》《金缕曲》《心雨》《玫瑰,玫瑰,我爱你》……那些现在依然被人们频频怀念的乐队,Beyond、ABBA;那些虽然叫不出名字,但有杰作传世的著名音乐人邓雨贤、周梦蝶、李泰祥、梁文福、刘家昌……那些歌曲留传,面目却已模糊的歌手,刘蓝溪、陈达、张琼瑶……都被韩松落记录下来,甚至是以为他们“作传记”的方式,来书写,来记忆。  对于流行音乐来说,“流行”本身似乎就意味着有保鲜期,有保鲜期,就会过期。过期,就是过气,不再受欢迎,不再被记住。韩松落的温柔处在于,从那个年代走过,他记住了过往的碎片,也期待将这些碎片保留下来。他追寻那些下落不明之人,回顾过去,书写现在,描绘未来。  没有因,便没有果,韩松落记录的,是我们长长的来路,便如那一曲婉转曼妙的歌曲《望春风》,由陈一郎、邓丽君、陈雷、张杏月、王磊、李碧华、齐秦、陶喆唱过n个版本,而作者,却是1944年已经离世的邓雨贤。从上个世纪,一直延续到这个世纪的绵长感情,是今天娱乐圈的基石。  书中,纯真年代部分,写得是港台流行音乐;青铜时代,写的是大陆流行音乐;繁弦急管,写的是世界流行音乐;私房歌,算是韩松落夹带的“私货”,写的是他偏爱的音乐。但无一例外,他都像个老侦探那样,探索音乐、音乐人风光背后的故事。  温柔的韩松落,不忍心让曾经的记忆,曾经存在的时代付诸流水,于是他要写下来,以备后人追忆。也是因为,他温暖的心底,从不曾真正忘记那些感动。比如,他写,总是有人谈论听音乐的器材,谈音乐的技术、格律,但他记忆里最难忘的声音,都来得不那么正式。从小,他在新疆农场的平房里,听篝火边的歌唱,星星点点几堆火,歌和烟一起升上天空。那是新疆的民歌最初给他的感动。那份虽然算不上“正式”的音乐,却一直留在他主忆深处,22年后,听到Vitas的歌,想起1984年的新疆;在甘肃深山里,听到隐约的歌声,想起80年代,90年代……那些流离中的声音,是最容易记得的感动。这大概就是他为什么会写下《老灵魂》的原因--温柔的人,总是有一颗易感的心,总是会记得,一路走来的那些难忘片断。  同时,他的笔端,也让我们看到了繁华背后的故事:比如在“青铜时代”中记录的20世纪80年代最红歌手张蔷。在声名最盛时离开,又于2013年复出,她经历过的繁华与悲凉,各种背后掌故,各种独属那个时代的原因,被韩松落缓缓道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娱乐评论,而是人生故事了--时代与人,是不是时过境迁,便“事如春梦了无痕”?起码在韩松落心里,不是这样的。他的温柔以待,他的深情笔调,终是记录下了那个繁华时代的点滴。  如果,对那个时代没有记忆呢,《老灵魂》还有没有阅读的意义呢?作为喜爱韩松落文字的人,我觉得这个问题根本无须多虑。他的每一篇文字,都像个睿智的老人坐在火炉边讲故事,故事有因有果,有态度有内涵。他能讲出凤飞飞与邓丽君的人生异同,也能讲出工厂女儿艾敬为什么是那个美好年代最坚实的组成部分,更甚者,他还讲出了那些跌宕起伏的命运,在时代巨轮中沉浮的人生。  是的,韩松落的文字,就是这样富于多样性,有八卦,有成长,有历史,也有命运。
  •     这本书是一个老灵魂对一群老灵魂的追忆和探问。读的时候,我脑子里始终循环这几句歌词:“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之前读《我们的她们》时,同样魔音穿脑般地自带这段背景音乐。这大概是七八十年代甚至更久之前出现的明星才会遇到的探问。伴随我们少年时代的明星多么有限,却又多么光华闪耀。我记得小时候想看到自己偶像的照片和资讯,只能通过学校附近小卖部里出售的贴画、海报、盗版磁带的歌词页。还有一种记录流行歌曲的简谱和歌词的书(我是有多么暴露年龄啊……不管了,自暴自弃中),在页面下方的空白处,会写一些明星小八卦,无非是哪年出生、喜欢什么颜色、喜欢吃什么之类,如果有一两段轶闻趣事、名字由来这样的信息,那简直就像捡到宝一样。再后来,渐渐有了像《当代歌坛》这样的娱乐杂志。我们眼巴巴地等着班里零花钱比较多的同学买来,然后全班传阅,那简直是件班级盛事。也许就是因为可选择的明星并不多,得到明星信息的渠道又那么少,我们对自己偶像的热爱反而无比深沉和旷日持久,以至于十几二十几年过去了,那时的少年早已长大,却还在执著地探寻当年闪耀过的那些明星的下落,努力从各种散落的信息中,拼凑出他们完整的人生轨迹。仿佛得知他们从云端平安轻柔地落了地,我们自己的青春也就得到了圆满的安慰——他们毕竟是曾经温柔了我们青葱岁月的人啊!有些人是比较幸运的,他们当年的偶像虽然早过了风头正劲的好时候,却仍然在这个圈子里活动,或退居幕后,或以极缓慢的速度偶尔推出一两首新作品,或乘着怀旧风潮,复出当导师、参加综艺、开巡回演唱会,让我们这些错过了他们鼎盛时期现场演出的歌迷们,能够弥补遗憾、缅怀青春。这时我们往往会惊奇地发现:原来他是这样的性格!原来他本人和我们在他的歌里脑补出的他如此不同!这本书以《老灵魂》为名,文章标题中出现“老灵魂”字眼的有两篇,其中一篇说的,就是我年少时的偶像张信哲。我从初中一路听他的歌到大学,有一天得知他来到我大学所在城市的体育场开演唱会。心情有多激动就不必说了,每一个有过偶像的粉丝都明白。只是当时口袋空空,即便是一张最便宜的山顶票,也够得上我一个月伙食费。毕竟心有不甘,于是我站在体育场的高墙外,眼含热泪听完大半场演唱会,直到快要错过回学校的末班车,才不得不离开。八年后,已经成为上班族一员的我,才终于坐在工人体育馆的看台上,第一次看了他的演唱会。当他一出现,歌声一起,那些戴着耳机睡着的夜晚,暗恋某个男生无从说起的情绪,和同喜欢他的闺蜜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以及守在体育场高墙外听演唱会的那个凉凉的夜晚……一下子全都串连起来。那些岁月并没有流逝,它们只是被封印在一段段熟悉的歌里。旋律响起,就像是打开了开关。原来美好时光仍在,我们从未老去。其实眼前的阿哲和我幻想中的他还是不同的。因为这些年有意无意的留心,各种信息通过无数渠道传播,再加上当初唱片公司对他的包装定位早已在经年累月中褪了颜色,他的形象逐渐立体生动了起来。于是我知道了他喜欢埋头在古董里;最怵的是在演唱会上跳舞;虽然擅长把情歌唱到缠绵悱恻,却最喜欢听迷离的老爵士;不唱歌时不但不忧郁,反而活泼鬼马、身体语言多多;甚至隔三岔五地,他竟然还有新歌推出……最重要的是,他在歌声里那个纤尘不染的王子形象,终于老了、胖了,沾染上了实打实的烟火气,却并不令人厌烦或失望,甚至还多了不少萌点。这也许就是每个对往昔念念不忘的老灵魂所能想到最好的事了吧:你看到自己执著探寻的对象,岁月已将他打磨得更加美好,归置得轻柔妥帖,于是你好像对自己的青春也有了某种交待似的,终于能够长吁一口气,放下心来。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有代沟
  •     翻书党。
  •     年轻的时候,要尽量多的储存音乐,因为有一天,即便是这样虚幻的储存,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依傍。
  •     这本书看得很慢,因为是我不熟悉的年代和人物。从书里知道了梁文福和陈佳明这些新谣派音乐人,然后这段时间就一直在听许美静,有一天深夜在出差回广州的高速上,我跟一个在外国留学的同学说起许美静。过了两天,他给我发了一首他自己唱的许美静的《荡漾》,妈呀,好听得我心荡漾,而且特别神奇的是,我并没有告诉他荡漾是最喜欢的一首许美静。感觉以后每听一次都会心荡漾一次,哈哈。不管跟他有没有后续故事,都必须感谢这本书和韩老师,让我的整个春天都荡漾起来了。
  •     更喜欢如手术刀般的为了报仇看电影系列,老灵魂里他收起了对人性的剖析,多了一丝情怀。只是歌是好的,但这样的整合,文献感还是不足,惯有的灵气显现的也太少了。
  •     台音乐圈的马世芳写音乐,脱离不了那个渐欲盛开黄金年代幸运的自身经历。疆地的韩松落亦是如此,闭塞的土地,音乐总能以它的摄人魅力偷渡,潜入人们的耳窝。个人有他别样的音乐史,听到和了解的虽不同,其中的情感是贯穿的。遗忘的,旋转的声音,读这本书时,可能就会汩汩游出了。
  •     喜愛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喜欢那些曾经陪伴我长大的经典歌曲,喜欢抒情怀旧的情怀,喜欢优美的文字,特别是其中一些文字描述所富有的画面感,让读书之人可以同时感受到文学、音乐和美术三重的美感。例如,描写学生时期和同学兼好友一起唱郑智化和齐秦的歌时“操场边,榆树苍黑,白杨青灰,栖息在树上的鸟雀,被他们的声响惊起,在操场上空盘旋片刻,又落下,又飞起。” 。再如总结安妮.莫莉的音乐成就时“那么,让我们的生活中,要有歌声,就有歌声吧。在朝霞汹涌时,或是在黄昏后,当清凉的风从地平线吹起时。或者,在塞车的时刻,让周围的汽车喇叭声在她的歌声里陷落一下。”
  •     第一章的台湾民歌运动就已经让我开眼界了,真是开拓性的好书,作者文笔也有特点,文章有烟火的气质,内容也不只是音乐,还有电影。 一个月零零散散看完,书的结构,文的内容也散散的,但也会有启发
  •     很多是命题之作,但也能看出其中蕴藏的感情。最喜欢写郑智化和孟庭苇的两篇。尤其是写对郑本人的态度。
  •     文字太隔太散。歌听得少,所以没太多共鸣。单纯是因为书名才买。一星给《金缕鞋》这首歌,听的浑身鸡皮疙瘩。一星给方所,一家有逼格的书店。
  •     肯定还会慢慢重看一遍。喜欢作品中跟他本人有关的东西。
  •     大爱,不解释。
  •     全部都是关于音乐的小短文,读起来毫无压力,车上偶尔看看,竟然一本也读完了。最喜欢里面写大陆80年代歌手的部分,还有早年的台湾,邓丽君和凤飞飞…
  •     中港台流行音乐编年史,顺带追寻下落不明的老文青门的福尔摩斯手记。看完这个才发现整个八九十年代的流行音乐我几乎都享受过,真是谢谢我爸和我叔~
  •     私人打捞
  •     这应该是专栏集结吧,一贯的韩老师风格。文中提到的歌手、歌曲我大多没听过,补补课
  •     超出了我年龄的东西,实在难以感受啊
  •     用左小诅咒的两个字评价这本书:抒情。
  •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这简直就是对80年代最贴切的描述
  •     看到作者的人生,与这些音乐的关联。
  •     讲真,里面的歌我没有共鸣感,毕竟不是一个时代,但是愿我的老灵魂也是这样温和而笃定。
  •     真的不是一个音乐历史专栏的收录吗?
  •     挺喜欢他讲故事的
  •     80太小,60太大
  •     文字的确是不错,但不知是那些歌曲还是那个年代的缘故,总觉得有层隔膜,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感动和共鸣,或许我还太年轻,还是燕姿杰伦月天后街西城更符合口味吧
  •     从《为了报仇看电影》一路追着看了韩松落的书,喜欢他的文笔一以贯之,总是从篇篇简短的文字中瞥见另一片失落的宇宙,十分耐读。从电影和音乐中习得诗意人生。对了,读的时候脑海中一直出现马世芳做看理想栏目是的背景音,可搭配食用
  •     no idea为什么自己借了本如此矫情的书。。
  •     没有之前几本好看......躺在床上看完的时候天一点点亮了 有鸟声 非常寂静
  •     韩松落还我钱,还有别到处骗炮。
  •     2016.3.10每次有些烦躁时总有让我读下去的力量,男孩爱上野玫瑰,找了很久的歌,总有种忧郁狂野之间的色彩。
  •     台湾民歌歌手百度百科,外国部分和大陆上世纪部分略好些。
  •     写音乐,还是马世芳和张铁志更有味道
  •     80年代的文艺生态重新忆起,也带了很多全新的认识,既有情怀,也保持个人层次的客观。全书最后提到《城里的月光》,作者评价“它沧桑淡泊,不说爱,只说温情,在万家灯火的夜里,听起来格外抚慰人心”。我也喜欢这首歌,它不拘泥于小情小爱,而把一种个人感情弥漫成为一种普遍的人性感受,含蓄动人。
  •     谁介意晚节会不保,笑一笑已苍老。
  •     光阴像酒,越久越醉
  •     跟他不是一个时代,但共鸣是有的。
  •     老唱片、老歌曲里的“老灵魂”。
  •     知道了一些背后的故事和歌曲,写本书感觉也没太大意思。
  •     虽然歌已不再听 故事还是很好看的!
  •     温柔且美。所有的过往,仍在。
  •     实事求是的讲,这本书的内容,还是小众的。
  •     感觉自己算是韩老师的粉丝啦,从为了报仇看电影追的,韩老师文章赞
  •     真性情的音乐爱好者,不做作不装逼,一切都娓娓道来,出自真心
  •     读了一多半,放下了。一贯的风格,简略科普+适度鸡汤,在兵荒马乱的当下回味着或静好或激昂的旧时光。旧时光总是涂了金粉般的模样。
  •     韩松落的乐评比李皖更平易(李皖更侧重专业度),有时竟像在一整份日常的蛋糕上切下暗藏魔幻的一牙,令人惊异。
  •     一本八卦书。但是讲得都是港台老歌星,不感兴趣。心疼我18块的电子书钱。
  •     有很多很多遗落的美好,他都为人们一一细心保留了,这份诚挚应该获得很响亮很响亮的掌声。
  •     作者的风格是属于清冷型的,非常有自己的见解,读的过程中自己也有很多思考。能看出作者也是十分热爱音乐的,只是很克制很理性。整体阅读过程很愉悦,算是读过的音乐类文章里写的比较好的了,推荐给各位
  •     心里住着一个老灵魂。
  •     丙申年第13本。文笔好,喜欢。回忆与消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