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缘社会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3
ISBN:9787532764266
作者: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页数:269页

内容概要

NHK特别节目的介绍:
“NHK特别节目”起始于1989年4月2日,从第一个节目《政治是可以改变的吗?——里库路特事件的冲击》到2013年3月31日的《魂之旋律——失聪的作曲家》24年间一共制作播放了2487部作品。是它的前身NHK特集的2倍。
“NHK特别节目”承继了其前身的基本方针,即奉“亲身采访”“独家”“感动”为圭臬。大胆挖掘,不畏挑战,以图接近事实真相。而且更加彻底地贯彻了“没有不能上电视的话题”这一点。

书籍目录

序  言
引 子 “无依无靠者”与日俱增的日本
第一章 追踪“在途死亡者”:归纳在仅仅几行字里的人生轨迹
专栏 悄然普及的“直接火葬”
第二章 日趋脆弱的家庭纽带:“拒领”遗体的去向
第三章 单身化时代:“终身未婚”的骤增
专栏 靠儿老人
第四章 职场关联断绝之后:依赖虚拟家庭的人们①
第五章 吟唱“单身情歌”的女人:依赖虚拟家庭的人们②
专栏 共同坟墓
第六章 年轻群体中蔓延的“无缘死亡”恐惧:推特上对未来的不安
专栏 年富力强的“家里蹲”

第七章 为了纽带的恢复:度过第二次人生的男子
第八章 消失的老人:接连发生的老人失踪
第九章 从无缘社会走向结缘社会:探求新的“关联”

作者简介

本书系NHK电视台资深采访记者作品合集。采访主题是“现代人的孤独老死”。高龄、少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着,没有人和他们联系,他们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也不回家乡;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没有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 姓甚名谁,他们的人生被总结为寥寥几个字的遗骨认领布告,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他们所在的社会也会渐渐从“有缘社会”变成“无缘社会”。日本每年3万2千人走上“无缘死”的道路。他们中间,有在公司20年没有迟到请假,可是一夜之间变成街头流浪汉的工薪阶层,有一个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儿女远离自己的空巢老人,有从来只在网络上交友的年轻人,社会联系日益脆弱,连一般家庭的30-40岁的人也感受到了孤独死去的阴云笼罩。日本NHK电视台特别节目录制组,节目热播后将记者的真实采访手记合成此书,将当今社会中那些不受关注的人们的临终惨景呈现到大家面前,呼吁社会的警醒和反思。 因为采访到后来这些无缘死者身份都渐渐明朗时我们才发现,他们曾经几乎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无缘社会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8条)

  •     感谢日本的媒体人,他们制作的这个追踪社会边缘人物或者仅仅是被家庭温暖遗忘的可怜人的死亡历程的节目以及翻译成中文的书籍正在提醒我们中国未来20年即将发生的社会问题,他们提出有先见的开放式问题引发我们的思考。社会纪实性的节目最能吸引我们的就是它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讲述我们身边的故事。
  •     【快读部分】本书类型:电视纪录片的文字版。本书特点:由NHK的记者写成,记录了“无缘社会”这一现代社会的现象,包括了大量实例。【慢读部分】从国家的发展上来看,岛国在20世纪初期,是有一定优势的。比如英国,以及随后发展起来的日本。经济发达的间接影响,保证了其文化具有一定的优势。就拿日本来说,其社会学家对社会现象和日本人的观察、分析,相对中国,是超前的。而从中国的社会发展来看,一些群体的变化,与日本的社会学研究成果是吻合的。比如年轻一代的NEET族,以及年老一代的孤独死。实际上,在香港,弹丸之地的国际都会,也不断地提出孤独死对现代社会数代人的影响。这里就不再赘言。而本书所提出的“无缘社会”,在下看来,的确与孤独死有一定的联系,最主要的关联就是在数量上。当独居者(不仅仅局限于年长者)身亡时,如果一旦死亡在自己的住处,很可能无法被他人察觉超过一个月以上。从人类的本能以及文化角度来看,对死亡非常重视对尸体的处理。包括葬礼、遗物、墓地……而无缘社会显然让独居者很难有这些死亡仪式的及时办理。更残忍而无奈的是,这些人默默死去,居然没有人会知道、在乎他们来自哪里、做过些什么,他们的生命轨迹就这样简单地被死亡抹去。甚至连遗物都没有人认领。这样的事情仅仅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吗?非也。在本书中,包括年轻人在内,都会出现在无缘死这一社会事件中。死亡的原因各不相同,然而结果却如此一致。而这是日本这种社会才独有的吗?在下不这么认为。因为随着社会老龄化的现象在全球出现,在欧美地区同样有这种无缘社会和无缘死。在下载欧美旅行期间,的确有很多老年人白发苍苍,一个人外出买东西和散步。在下认为,只是由于亚洲文化传统,让我们更加关注于死亡仪式和家庭感。在日本,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记录和反映“无缘社会”这一日益广泛的现象。在下记得在杂志《知日》里,有一期刊出了日本摄影家拍摄的上野公园里面的人的千姿百态。他们有吸毒者、变性者、失业者……读完本书,现在看来,他们都是独居者。这些人每天去上野公园做什么呢?散步、锻炼、和人聊天、讲述自己的故事、回忆……说到底,他们没有事情和工作去完成,他们也不想回到只有自己的公寓。而在2008年左右,日本出版了《一个人的老后》。这本书在日本大卖,随后同一作者推出了《一个人的老后(男人版)》。这两本书都被台湾引进。目前大陆出版了前者的简体字版。这一出版业的连锁反应,不难看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面对着或者即将面对相似的社会情况。-------------------------------------------欢迎关注敢看敢说的原创公共微信book-life
  •     《无缘社会》是由日本NHK策划在2010年集结播出的特别节目,属于社会调查类型的电视纪录片,节目的影像我没有看到,但是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并于2015年再次出版的同名书籍却令我陷入深思。“无缘”在字典里的解释是“没有亲人”、"没有关联"的意思。而在日本,这种“没有亲人”、“与人没有关联”的无依无靠者数目多得惊人。节目组从“无依无靠者”、“终身不婚的大军”、“职场缘断”、“年轻群体中蔓延的'无缘死'的恐惧”和“’家庭‘这个社会最小单位本身日趋孤立”等方面探讨了“无缘社会”所产生的真正原因。书中首先提到“在途死亡者”,指的是无论警察还是行政部门都无法搞清其身份的“无缘死者”。《在途病人及在途死亡者处置法》的第一条第二项是这样记载的:“无法获知户籍所在地、住址或姓名,且(遗体)无人认领的死者,视为在途死亡者。”在第七条、第九条里,还规定这些死者的信息由行政部门在火葬和埋葬之后用官方文件进行公告。这里说的官方文件,就是指国家每天发行的《行政公告》,即公布法律政令和条约、登载内阁会议决定事项和破产者信息的政府公告。在它的角落里,基本上每天都会有关于“在途死亡者”的启事,这些启事是为了呼吁死者的亲属去认领遗体。关于这些死亡者的信息只有几行:身高、随身物品、年龄、性别以及遗体发现地、死亡时的状况。但里面也看得到诸如“职员打扮”、“身着西装”、“饿死”、“冻死”之类引人注目的表述。这类人真正经历了什么叫做命如草芥,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人生归途中,被归纳在仅仅几行字里的人生终点着实让人对生命本身发出一声叹息。而这些人的存在对于社会、对于其他人都是可有可无,唯独对自己有意义。但就个人价值来看,其实在对社会、对自己的亲人没有意义的同时,就等于对自己也失去了意义。“与别人失去关联,就像是一种活着的孤独死。没有一个人关心你,你也发挥不了任何作用,这样的话,不管活着还是死了,不都是一样的吗?这与自己这个人已经消失了不是没什么不同吗?所以我觉得确认与别人有没有关联,就是在确认自己是否存在。”这是单身时代一章中作为终身不婚大军之一的水野君接受采访时说的话。由此看来,所有的“无缘死”的症结都在“无缘活”。那究竟是什么促成了无缘活呢?是孤独,是茕茕孑立。他们生活但不为人所知,这种现象在日本很常见,五六十岁的人常独自生活,无人照顾。所以在日本有很多“老年之家”,而且多数居住的是有子女的老人,他们怕给孩子增添麻烦,所以选择进入“老年之家”。《复乐园》中的来栖正是开了一家这样的“老年之家”,并且取名法文EtAiors,意为“那又怎样”,来栖的愿望是想让所有居住的老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度过残生。但是能够居住“老年之家”的人多半还是幸运的,经济条件算好的。然而在日本有相当一部分中年人因为经济状况极差,导致他们一失业就面临着成为流浪汉,受雷曼冲击的2008年,失业人数骤增,那些人在那些寒冬腊月的夜晚,坐在公园椅上簌簌发抖,手里捧着一台收音机,“想听听人声,管它是哪个歌手的声音”。另外还有不婚族,他们有因为种种原因结不了婚的,有的是因为要照顾生病的母亲,有的是因为经济状况差、收入不稳定,有的是离婚,等等等等,对于他们结婚便成了件奢侈的事情。跟朋友和亲人这些“人缘”没有来往,时间久了就变成“没有关联”,所有这些的种种原因都源自这是一个任何人不与别人交往也可轻易地独自生活下去的时代。我们可以不同任何人说上一句话,就可轻松从超市货柜拿上东西,付款,再走出超市。现代生活的便利让我们一切靠自己,多少句“不想给别人添麻烦”象征着“关联”是何等脆弱。书中的“无缘”真是让我捏了把汗,别说日本,推及中国,想想我们未来的三、四十年,会不会也落得个“无缘社会”的下场,确实难说,真叫人心惊肉跳啊。让我想到著名编剧山田洋次的作品《黄昏清兵卫》里就是讲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衙役,每天衙门、家门两点一线的生活,从来不与人喝酒寻乐,一切都是为了照顾自己的两个女儿和生病的母亲。不过好在这个衙役最终获得了爱情,还有女儿,好在这故事是发生在日本的古代,如果挪到今天,黄昏清兵卫还能讨到老婆吗?两个女儿一出嫁,说不定又是一个无缘死者。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生活的品质在提高,反而让我们无处安放孤独,也无处安放我们自己了。平常我们好像探讨孤独的情况很多,但是没有人知道我们所提的孤独究竟是什么。是心灵,是内心孤独,因为无缘者都有亲人,有同事,有的也有过家庭, 但是关键在于他们在这些社会角色,社会关联还存在的时候,就已经是无缘了。所以,我觉得NHK无论要做多少的调查都是浮于表面的,其实“无缘”的内核是内心孤独。整本书直到最后一章“为了纽带的恢复”才逐渐明亮起来,木下敬二也是一个无缘死者,但是与其他人有所不同的是,他临走的时光有隔壁幼儿园园长一家的精心照顾。他之所以同幼儿园结缘,是因为园长的两个女儿,木下在她们很小的时候就帮她们拍照片,直到她们长大,她们也最喜欢去木下家,甚至把他当做父亲。木下被园长请去幼儿园工作,木下认为这是自己第二次人生的开始。“或许我的第一次人生丝毫没有可圈可点之处,所以我决心要让自己的第二次人生得到别人的尊敬”,幼儿园名叫橡果幼儿园,这由来也是因为木下君最喜欢橡果了。橡果的果荚就像是橡果的家,一旦橡果掉出果荚,就再也没法回到家里去了。木下君说自己也是橡果,再也回不了家了。个人与社会的 关联相当重要,木下敬二的名字是木下远离家乡,独身出来时取的,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第二次人生能够被人尊敬。木下真的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实际的无缘死,也变得死得其所。《无缘社会》读完让我不寒而栗,趁青春年华,别让内心孤独了,赶紧找找知心的朋友吧,找找知心的爱人吧,不然最后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可能看片子会更有感染力
  •     人,怎么能草率地过一生。
  •     我们是怎么一点一点失去外界联系的,变得孤老,也许真的有时会因为怕给别人添麻烦,我们最终变成了那个抛弃了自己的人。人的社会属性在死亡的时候显得尤为突兀。你是可以一个人好好活,但是这需要比和别人一起结伴生活更多的活力,不然你很快会被遗忘。
  •     悲戚啊,我们这一代。读完觉得广场舞和催逼婚都仿佛大有道理了。
  •     社交无能 厌倦热闹 害怕失去 沉默寡言 是我
  •     个人体会的主旋律,如何面对绝望?请坚持。
  •     无力感和宿命感 回想我与社会的联系 在我老去的时候 还会剩下多少
  •     谁出生时不是被好好疼爱的呢,怎么到最后就无人知晓地死了。
  •     读完后想生五六个孩子
  •     中国今后也会如此吧
  •     社会变迁,高龄,丁克,单身等问题会不断凸显。其中里面写得最诚恳的问题是人情淡漠,真实的让心头一惊……
  •     至少在天堂里,我不想这么孤独
  •     所以,要建立关联对吗
  •     生而为人,非常抱歉。
  •     我也是无缘人啊 空巢青年
  •     仿佛看到了我的未来,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跟亲戚不熟,也没什么朋友,只能孤独死了…
  •     可以说是无奈也是自愿,不愿麻烦别人,一直有不知从何而来的自尊心。
  •     以后最好要找到对象...不然一定要做一个有钱人,等我老了和别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再要不然就只能选择英年早逝了
  •     身体不适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带着看来的,不太适合在医院读呀。 可以和 一个人的老后 配套读。
  •     好心酸。
  •     “译文纪实”系列第三本,准备近期把整个系列全看了。 看的虽然是霓虹国的现实故事,但想到的却都是我天朝的问题,书中已经发生的悲剧正是我们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悲剧,也许还要更加悲剧,必须引以为戒。
  •     借用书的结尾:在我们的社会渐渐变成“对别人不感兴趣的社会”的今天,尽管回归以往是不可能的,但我仍衷心祈愿我们是一个“能够同情别人、同情生命的社会”
  •     正社员也毫无保障,挣钱的工作很可能累出抑郁症,老了又可能没办法找工作,一旦又老又没了工作一切就结束啦。人生充满绝望,所以说古代人正是因为40岁就能自称老翁平均年龄30不到,才能潇洒风流。现在20岁想的满满是退休金,稳定收入健康保险。多挣点钱可劲儿花一花差不多照顾完爸妈就结束生命好了。说起来死了之后还真是没什么可操心的,没有人会关心我这一辈子做了什么,这么当回事儿的其实也就我一个(陷入虚无
  •     浮现松子老年在家孤独死去尸体一周腐烂后才被发现的场景,人和人的纽带如此之脆弱,其实不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大量存在这类无依无靠或出于某种原因选择过无依靠生活的人群,觉得成立类似的特殊委托事务所也会成为大陆这边未来的走势。
  •     作为电视台出于社会责任心去做这样的节目已经值得敬意了,不应该以学术研究的标准苛责,况且书中也提到电视节目播出后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共鸣,让他们有机会通过书信和其他组织方式互相交流,这也是节目带来的正面的效果。这个话题虽然沉重但无法回避。记住了书中的一个细节:豆腐渣也可以用作饼干胚呢。
  •     难过
  •     还得再读一遍
  •     重读 很担心自己也会渐渐失去和社会的关联
  •     事可感,书难看。它毕竟还是本书啊,书不能因为其题材就不讨论方法技巧。
  •     我希望死后骨灰撒海里,这样我死了也能继续浪
  •     “血亲关联的乏力”、“雇佣状况的恶化”、“地域关联的丧失”,都进一步使得“家庭”这个社会的最小单位本身日趋孤立。让人寒心又担忧的社会现实呀。
  •     看完这本书后一直有些恐慌。所以我清楚的明白我还是太高估自己,尽管我习惯独居独处,但因为父母健在所以其实内心深处其实有所依靠的。但我再往深处想,若我连至亲血缘家属都没有了,我还能还觉得自己足够强大吗?
  •     马克思说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但是当个人成为了真正独立的个体唯一的社会关系就是自己,他还能被称为人吗。无缘社会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被日本记者关注,被剖析到观众面前,为的是通过被关注从而一点点改变这现状。另一方面这个人群并不渺小,反而数量庞大,未来更有扩大趋势,减缓这个人群扩张趋势是需要及时被提上议程的。仅靠这些记者是不够的,一个节目的呈现影响广度始终有限,真正改善这个人群的生存状况仍然任重而道远。社会的普世安定需要共同的努力,值得反思的是社会主义的中国距离创作真正值得纪实的作品还有很长的距离
  •     老龄化的未来就是这样吧
  •     传统乡村家庭型社会有温情,没有机会;当今都市开发型社会有机会,没温情。对普通中下阶层人来说,这是没办法的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     3.5 主要是电视节目采访的文字版,缺少进一步的展开分析,不过读来真的非常难受,无缘社会这个名字,不管是从日文还是中文理解,都显得贴切,推特上节目播出后年轻人们炸了锅似的觉得这些就是未来的自己的言论,并不是平日里常见的调侃自嘲,而是真的不可逆转的潮流,过去的社会由于饥荒、战争,以及经济高速发展产生的盲目乐观的幻觉,这种现象不明显,而当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人性与生命本质的孤独与悲观必然暴露,无缘死、家里蹲、不婚族之类的单纯现象只是问题症结所显露的冰山一角
  •     现代社会脆弱的人际关系真是全球开花呐。感觉自己已经在进入中了。
  •     看完之后想跟我妈打电话没忍心,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好残酷
  •     看的心里凉凉的
  •     虽然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也可能好好的生活下去,但完全得失去与他人的关联的孤独好可怕。
  •     所以有事儿该麻烦别人的就别不好意思 能尽到力得就别推脱 不然可就真剩下一个人了哟 尽力活在当下的时候也得懂得关照下以后 比如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比如 多陪伴家人 (在我们的社会渐渐变成对别人不感兴趣的社会的今天,尽管回归以往是不可能的,但仍希望这一个能够同情别人,同情生命的社会)
  •     无缘社会是一种孤岛居住,这无异于对人进行禁闭的惩罚。所以要结缘社会。变老可真是一场残酷的屠杀 ,我最害怕在养老院度过残生 ,害怕没有尊严的变老。死了无人认领,让人真揪心!
  •     kindle/看得有些怕了。也许这将是我,将是未来的中国。但想想有些善良不愿给别人带来麻烦的人孤独死,而有些混账不断给别人添麻烦却能活得理直气壮,就觉得好难过。/果然,还是以此为戒,多建立与他人的关系吧。/今年完整5th。
  •     看一章哭一章……泪腺真是太发达了
  •     本书描述了因为失业、单身、疾病、绝望而孤独死去的一群人的人生轨迹。孤独死去的他们无疑在生命的最后都慢慢与社会脱离关系,孑然一身。我们要思考如何去避免这样的结局,更要思索如何去建立一个有关联的社会,让每一个生命得以善终。
  •     健康,年輕的時候還算是好的,就是一個人也行。我在想自己能夠稍微平靜地獨自生活這種狀態究竟能持續到甚麼時候?現今的我安於現狀,樂於過著安穩的生活,還不是因為一直有一面厚實的牆,還有家人給我依賴著。
  •     前面就像现实版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后面还好有些暖暖的故事张木下敬二。时代就是这样独自生活已是常态旧的关联在消失需要建立新的关联。以前在想独自一人也可以好好的生活下去但是失去关联真的就很难活下去了,很多场景就像是多年后的预演一样。
  •     “无缘社会”的调查,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其中,不结婚生子的生活方式,是蕴含着“无缘死”的危险的。看来独处虽然妙不可言,但是还是要与社会保持联系才好。
  •     当初看完,我不由感觉自己是其中一员
  •     关于孤独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说与己无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