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融之后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020097227
作者:A.D.米勒
页数:208页

内容概要

A.D.米勒,1974年生于伦敦。他先后在剑桥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文学。在普林斯顿期间他开始为媒体写作关于美国的旅行文章。回到伦敦后,他先是担任电视制作人,之后加盟《经济学人》杂志,报道英国政治、文化。2004年,他担任《经济学人》驻莫斯科记者,广泛游历俄罗斯和苏联解体后独立的各加盟共和国。目前,他是《经济学人》编辑,和妻子和两个孩子住在伦敦。
2011年,A.D.米勒的第一部小说《雪融之后》获得巨大成功,先后入围2011年英国布克奖、英国犯罪小说家协会金匕首奖、2012年伦敦图书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短名单。

作者简介

一切东西都是有代价的,只有捕鼠器里有免费的奶酪。爱一个既美又危险的女人,需要付出什么?
☆ 2011 曼-布克奖短名单
☆ 2011 英国推理小说家协会金匕首奖短名单
☆ 2012 伦敦图书奖短名单
☆ 2012 《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短名单
☆ 2012 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短名单
冰雪融化而浮出雪面的尸体,俄国人称之为雪花莲(Snowdrop)。这类死者多半是酒鬼和流浪者,自我放弃而倒在皑皑白雪中,有些则是被凶手藏在积雪之中的被害者。
新世纪初,胸怀大志的英国年轻律师尼克因一起案子来到莫斯科。他在地铁里邂逅一对美丽的姑娘玛莎和卡佳,她们带着他在这个城市漫游:光怪陆离的夜总会和怡人的别墅。尼克看到了善良的人,也看到堕落者。

尼克爱上了玛莎,以为人生出现了新的可能,爱便是人生最好的理由。他知道这个女人危险,然而俄罗斯的生活是会让人上瘾的,而且在这里,秘密和尸体很容易被埋葬在冬雪里……
——————————————————————————————————

激动人心……描述了一个异常陌生的世界,在这里,你的道德指南针将旋转不止……米勒这部繁复的作品涉及多个层面,将受害者与施害者、自欺与欺人、爱与道德沦落的故事穿插在了一起。
——《观察家报》
紧凑,引人入胜……非常优秀的首作。
——《泰晤士报》
读这本书,你能看到、感受到莫斯科的浮华、污秽和暴力。
——《波士顿环球报》
这是一部自信冷静、情节复杂、一步一步走向高潮的小说,也是一副阴冷、逼真的当代俄罗斯画像。
——威廉•博伊德(小说家)


 雪融之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冰雪融化而浮出雪面的尸体,俄国人称为雪花莲,腐败已然存在,一直存在且极为靠近,但这一切都被看似洁白无瑕的积雪给掩盖了,雪融之后,罪恶终归大白于天下。本书的主线是来自英国的律师尼克在地铁站偶遇两位美丽健康,活力四射的俄国美女,并在恋爱的幌子下一步步走入欺诈的陷阱。两条辅线分别是尼克邻居奥列格的老友被害,尸体被藏匿于汽车后备箱中;尼克所在的律所为一家石油公司做融资评估的法律事项,并最终被骗资的过程。所有的这一切罪恶都发生于严冬,霓虹绚烂、纸醉金迷、男人女人间充满温情的恋爱小伎俩正恰如掩盖一切罪恶的大雪,让人在梦幻般的感受中辨不清方向。而到春夏来临,积雪消融,奥列格老友的尸体从积雪覆盖的日古利车的后备箱中显露出来;诈骗得手后玛莎和卡佳迅速人间蒸发;所谓的大型石油项目子虚乌有,西方银行团遭遇滑铁卢。一切真相大白后,落寞的尼克回到英国,那里宁静、规矩、有家庭的关怀却一眼就能看到几十年后的生活状态。他依然怀念俄罗斯,那里有恶劣的天气、粗鲁的店家、掠夺成性的警察、凄苦的平民和耀武扬威的权力拥有者;但你也不能否认那里同样有廉价的美酒、诱人的姑娘、急剧变幻的刺激和他作为传统欧洲公民相较于俄国人的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我能想象尼克的形象,头顶微秃,鼻梁上架着厚瓶底眼睛,穿着一成不变的黑色西装,手提过时的公文包,略显古板拘谨,连他自己都说:“一个有如瞪羚般坚实美丽的女人和一个戴眼镜的外国人:我想,任何人看见我们这个组合,都会心生疑窦。”不止一个人——略微神经质却深谙雪底罪恶的邻居奥列格、接触过无数俄式悲剧故事的好友斯蒂夫、了解儿子的母亲——提醒他要防范这两个美艳的俄国女人,且塔吉杨娜并非玛莎和卡佳的姨妈又给了尼克一个了解真相的机会,然而,他选择了忽略,他仍沉浸于谎言编织成的美丽肥皂泡中,直至一切幻灭。那么,尼克有比玛莎、卡佳,比哥萨克更高尚吗?他会讽刺哥萨克是涂口红的猪,他会帮奥列格寻找失踪的朋友,他会真心为塔吉杨娜的处境考虑,并义务地帮助她准备交换物业的材料;但同时,在寒风中等待进入高级会所时,他也乐于接受哥萨克的特权邀请;审核石油项目时,对于模糊地带睁只眼闭只眼,并借口说“就算我们不接这类生意,还是有别人会接”;了解到塔吉杨娜的真实身份后他本有机会进一步查明真相,然而他选择回避并半推半就地成为玛莎和卡佳的诈骗帮凶。尼克是如我们般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有自己的道德准则,有良知,但当整个社会都处于不理性的状态下,他也就同流合污了。俄国的症结在于社会的急遽变迁和发展,后一种价值观完全推翻前一种价值观,西方自由主义迅速占领、大量财富涌入,而适合俄国本身的完备的制度却还没有建立起来,于是贫富差距拉大,权力不被约束,特权泛滥。该书作者米勒在接受采访时说:“普京是个坏人,普京主义是不好的,以高度集权的总统制为核心,没多少民主可言。”但在我看来,作者的观点也带有明显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普京带有个人集权式的统治方式主旨是逐渐支配资源等支柱性产业,铲除不同政见的寡头,使财富和权力向国家集中,利用石油经济,迅速提升国家的总体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大国政治。在这个过程中俄国经济保持年均7%左右的增长速度,高速的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贫富差距的拉大,制度的不完善也必然导致特权的出现。然而俄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现实还不足以完全照搬西方民主模式,上层建筑的完善只能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他与传统的西方民主越走越远的现实也不难理解了。也许穷人不免怀念苏联时代的国家福利和大国荣光,然而,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许俄国精英不免羡慕欧美完备的民主体制,然而,那个时代还没有到来。
  •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对我来说是作者的立场。最后的结局是让我难忘的。那个可爱的独居的俄罗斯老太太怎么了?这是让我揪心的。同时让我想的是,这样写也可以?这样结尾也可以?这本书总体感觉有点单薄。是一个人在异乡的一段经历,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看和写。令我感触和难忘的是,主人公这么赤裸裸的坦诚这段经历。他的自私,愚蠢,冷漠。尽管可以避免一件诈骗的产生,甚至可能是一桩人命,但他漠然地听之任之。让自己被利用,同时也享用对方的身体和陪伴作为补偿。这种极度个人化和摆脱道德价值观的写法是我第一次见到的。最后,主人公也有一些内心的鞭笞。但似乎更多的还是麻木。没有什么更多的反思和主题的升华之类的。不知这是否与作家是新闻工作者出身有关系。我必须说,这种视角还是挺刺激人的。
  •     去年六月在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音乐厅听了一场格里茂的钢琴独奏会,回来后照例要写电邮向英国友人莱布雷希特汇报。他回信问:“俄罗斯现在还是那样不安全吗?”我说:“街上没有看到光头党流窜。”问他不安全的印象哪里来的,他说是看了A.D.米勒的小说《雪融之后》。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本书。《雪融之后》刚出了中译本,作者米勒前一阵还来过上海。他是个英国70后,曾被《经济学人》派到莫斯科住过三年。像所有在俄罗斯生活过的外籍人士一样,米勒见识了俄罗斯金融新贵的穷奢极欲,还有普通百姓的窘迫人生。在这片冰冷广袤的土地上,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光怪陆离这个词完全不足以形容。受过千年人文主义传统熏陶的英国人,内心已经十分柔软,奥登和伊舍伍德抗战时来到中国,最深的印象是这里的人对生命之冷漠,米勒眼中的俄罗斯,未尝不是如此。《雪融之后》的英文原题叫“Snowdrops”,是俄语特有的说法,指冰雪融化后浮出雪面的尸体,有时是自我毁灭的流浪汉、醉鬼,也有被谋害后掩埋在雪中的无辜者,的确,在冬季漫长的俄罗斯,有什么比埋进雪里更简便的抛尸方法?小说快结尾处,受害老人的尸首浮出了雪面。他是猖獗的房产犯罪的受害者。“罪犯会找寻孤单的老人下手,把老人打死之后,找个贪污法官证明说他们是死者的法定继承人……在俄国,你只要失踪五年就算死亡。故事结束。不过呢,接下来这个部分才精彩,比较友善的法庭会在某人失踪六个月后就宣告这个人死亡,主张者只要提出证据,证明有人看见这个失踪的人最后处于危险状况就可以了。这并不难,可以是冰钓,可以是喝醉了去河里游泳,可以是在森林里摘了毒蘑菇。只要六个月,屋主就被宣告死亡,房子就是歹徒的了。”等到冬去春来,尸首被发现,罪犯早已把老人的公寓出售套现,一切无迹可寻。相比之下,小说主人公被两个性感美女骗去区区几十万算什么,属于可承受的损失,何况蜜糖陷阱也总有蜜糖可吃。而他效力的跨国律所被空壳石油公司套进,操作了巨额贷款,这又算什么,反正最后有大银行买单。Youtube上有很多俄罗斯奇事怪事的视频,因为每个人的车上都装有摄像头,如果没有摄像头,出了事故会被警察敲诈。这样的社会里,还谈什么公平正义理想希望,有野心有背景的人会不择手段,其他的人们不过是漠然地活着而已。《雪融之后》入围了多项英语文学大奖的短名单,但最终未有斩获。《卫报》的评论说:“小说节奏感强,充满活力。但可惜的是,它并没有为我们已熟知的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生活增加些什么。”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他提供的是当代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式描述,只搜罗,不判断。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逛书店时候随便买的,了解到异国的腐败以及堕落,好在从没向往过,也没所谓失望。
  •     一段感情结束时,你学到的都跟你的情人无关,你只是认识了你自己。
  •     无以言表
  •     太普通,最后的人性麻木和道德沦丧加一星
  •     光鲜之后的虚假混乱
  •     有些主题先行。校对不仔细,有错漏字。
  •     原来俄罗斯也开始玩地皮了。
  •     很不错。找到了自己的语感(虽然有点似曾相识)。并非性命悬案,而是人性的疑案。当然,宣传上没法大肆宣扬的是:这部书中描写的那个俄罗斯,跟某个角度的中国是何等相似。这是最精彩的一点。
  •     弃
  •     前面不是很吸引人,后面越看越被吸引。读完有一种哀伤。
  •     不错,对当代俄国社会的描写很到位。只是对悬疑小说来说,情节发展过简单了....
  •     举重若轻的跨类型小说。俄罗斯风情冷得要死,危险得要死,但也美得要死!
  •     20130421-20130424。俄罗斯的魅力与罪恶。雪融之后见真相。
  •     读这本书好像一切发生在身边,严酷的真实
  •     要为自己的欲望付出代价。一些欺骗和一些隐瞒,都有利己的出发点。这大概不是国度的差异,而是人性的自私源,不管结局如何,在赌局中谁都不愿被迫出局。书中对雪和寒冷的描述有身临其境之感。穿插的金融案挺逗的,气势骗人很容易吗。开卷的大布局后来收场至一场寻欢作乐的欺骗,一声叹息。够立体,就像看了场俄罗斯冬天里声色犬马的电影,散场后,一切就结束了。
  •     22
  •     苏联时代过来的老太太是全书最纯洁的人,也是被损害者。书中的俄国,罪恶不会受惩,良心泯灭者的天堂。丛林法则,适者生存。在淘汰与被淘汰里,“俄国有才华横溢的罪人,和圣人,真正的圣人。”
  •     故事有点太平铺直叙了,文笔还不错
  •     就记得那个俄罗斯美女了
  •     描写比较到位 剧情不是很喜欢
  •     想到那句话 每一个城市都是一座森林 每一个女人都是陷阱 一点也不推理的推理小说 看到三分之二后面的情节全都猜到了
  •     主角太傻
  •     营销胜过其本身的作品,不得不说作者对俄罗斯的了解还是略显肤浅了...
  •     好想回到从前,那个我还没买这本书的从前……太太太太太无聊了吧……
  •     大量的比喻和俚语不错,莫名对北方女孩有好感,以及喜欢奥列格。
  •     对于复杂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节奏
  •     越到结末越难过。
  •     一切东西都是有代价的,只有捕鼠器里有免费的奶酪。爱一个既美又危险的女人,需要付出什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