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

出版日期:2016-3-1
ISBN:9787549578532
作者:[美]弗朗西斯·福山
页数:460页

内容概要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日裔美籍学者,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伯格里国际问题研究所奥利弗·诺梅里尼高级研究员,此前曾任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尼兹高等国际研究院、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曾任美国国务院政策企划局副局长、兰德公司研究员。著有《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政治秩序的起源》、《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大断裂》、《国家构建》等。现居加利福尼亚。
译者:郭华,牛津大学教育学硕士,伦敦大学教育研究院社会学博士。现旅居英国。在国内外媒体发表过一系列关于英国文化和教育的专栏文章,另译有福山作品《国家构建》。

书籍目录

导 读 福山的慧眼:
社会资本的积累与自发社会的力量/郭于华
序 言
第一部分 信任之理念
第1章 历史终结处的人类处境
第2章 “百分之二十”解决方案
第3章 规模与信任
第4章 善与恶的语言
第5章 社会美德
第6章 世界各地的结社之道
第二部分 低信任社会与家庭价值观的悖论
第7章 通往社会性的坦途和弯路
第8章 一盘散沙
第9章 “布登勃洛克”现象
第10章 意大利的儒家主义
第11章 法国:面对面
第12章 韩国:骨子里的中国式企业
第三部分 高信任社会与延续社会性的挑战
第13章 无摩擦经济
第14章 坚如磐石
第15章 儿子与陌生人
第16章 终身雇用制
第17章 财团
第18章 德国巨人
第19章 韦伯与泰勒
第20章 团队中的信任
第21章 局内人与局外人
第22章 高信任的工厂
第四部分 美国社会与信任危机
第23章 “鹰隼不群”—果真?
第24章 循道合群
第25章 美国的黑人和亚裔人
第26章 正在消失的中间层
第五部分 丰富信任
第27章 后起之秀
第28章 重返规模
第29章 奇迹迭出
第30章 社会工程终结之后
第31章 经济生活的精神化
注  释
参考文献
索  引

作者简介

福山以观察入微的笔触,逐一分析了美、法、德、意、日韩以及华人文化传统及其经济活动特色,详尽而细密地考察了社会信任度在各国经济生活上的角色,读者可以从中清楚地了解文化对经济发展的真正重要性。经济行为是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由各种习俗、规则、道德义务以及其他各种习惯连缀在一起,塑造着社会。本书将会证明,一个国家的繁盛和竞争力是由某一普遍性的文化特征所决定的,即社会本身所固有的信任程度。对于想了解经济而又能体会经济乃是大社会文化之一环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学研究方向。


 信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1本书结构: 第一章 信任之理念 第二章 低信任社会:中国、法国、意大利南部 第三章 高信任社会:日本、德国 第四章 美国社会的信任危机 第五章 信任的扩展 2基本背景: (1)世界各国政治经济体制趋同(“历史终结”面相); (2)经济问题成为世界各国的关注焦点; (3)文化、制度、习俗等对经济的影响; 3论点或出发点: “经济行为是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由各种习俗、规则、道德义务以及其他各种习惯连缀在一起,塑造着社会。本书将证明:一个国家的繁荣与竞争力是由某一种普遍性文化特征所决定的,即社会本身所固有的信任程度。” ——观点1:法律、合同和经济理性是后工业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它们必须和互惠、道德义务、共同体责任以及信任一起孕育发酵,而这些根植于习惯而非理性计算。 ——关键词1:社会资本——即群体或组织内部的人们为了某些共同目标而合作的能力。 5社会性与信任 5.1社会性的两大桥梁:家庭;非亲属关系。 5.2信任程度与社会特征: (1)低信任社会——大中华区、法国、意大利南部和韩国,这四个经济体中,家族构成了经济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创造超越家族企业组织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最终国家机构不得不介入; (2)高信任社会——日本、德国,这两个国家在组织非亲属关系的大型公司的过程中要顺利许多,不仅可以轻松过渡到现代职业管理模式,而且工作环境中构建出更加高效和舒适的工作关系; (3)美国社会面临的信任挑战——结社技能式微,表现:暴力犯罪与民事诉讼上升、家庭结构解体、社会中间结构的衰落、价值共享与共同体精神的下降,其他:多元化弱化了内部信任、消耗了大量社会资本。 ——关键词2:能动社会——面对市场的侵蚀,社会本身会展开动员,产生各种社会规范与制度安排,诸如工会、合作组织(NGO)等,以此来抵御和规制市场。能动社会不是否定市场经济,而是反对市场化、商品化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人类生活唯一的组织原则。 6新古典主义的不足: 经济学思想流派:新古典主义或自由市场派;马克思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ps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人是理性、自私、追求功利最大化的个体(“百分之八十”的解决方案)。 ——观点2:社会行为,也即道德行为(受伦理习惯影响)在多个层面上和自利、功利最大化的行为共存(“百分之二十”的解决方案)。 ——观点3:虽然契约和私利是联盟合作的重要基础,但最有效的组织是基于有共同道德价值观的共同体。这些共同体不需要广泛的契约、法律条文来约定他们的关系,只需互信。(法律vs.道德) ——关键词:自发社会性——社会成员的自发组织能力。 ——观点4(接3):彼此不信任的人群最终只能通过正式的规则和规范来进行合作,即必须通过谈判、同意、诉讼。强制执行,这一套办法不过是信任的替代品,可称为“交易成本”,换句话说,一个社会中的普遍不信任给经济活动横加了一种税,而在高度信任的社会不需要支付这一税款。 7信任与规模——基于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 信任低——家族企业、小企业——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弱; 信任高——专业、现代、大型企业——企业规模大——竞争力强。 8低信任社会的马鞍状企业分布 中国企业马鞍状分布特点:一头是国企、家族企业,一头是数量众多的小企业,而中间企业匮乏。ps小型企业特点:容易组建、灵活,面对市场变化能比大型企业更快做出反应,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品牌不突出。 9结社之道:家庭——中间结社——国家(政府) (1)“缺失的中层”结社主要包括拉丁天主教国家(俄国、东欧)和中华社会(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 (2)中华社会中,家庭圈以外的信任关系比较薄弱(不相信陌生人); (3)中间结社,也可称为志愿结社,比如日本的“家元”组织。 ——关键词4:家庭主义——强调家庭纽带、亲属关系。马克思·韦伯《中国的宗教》称,强大的中国家庭构成了“亲缘关系的束缚”。它约束了现代经济组织所必须的普世价值与超越亲属关系的社会的发展。 10华人社会“一盘散沙”——家庭之外信任匮乏、关系疏远、合作薄弱 ——观点5:华人家庭企业从家族管理向专业管理过渡面临较大困难。 (1)华人生意的布登勃洛克现象:第一阶段,创始人白手起家,采取家族式管理;第二阶段,创始人去世后,家庭继承人均分原则,削弱企业;第三阶段,孙辈时成长富足,不会像父辈花太多心思经营企业; (2)历史上,传统中国缺乏完善的产权制度,这种环境下,强大的家庭制度被视为防御机制,用以与险恶多变的环境相抗争; (3)强烈的家庭主义,男性继承均分原则、族外领养缺失、家庭内部矛盾、非亲属不信任等,催生了华人的以家庭企业为主的经济行为。 11其他低信任社会: (1)意大利南部的儒家主义:重家庭、小企业、自发社会性低; (2)法国:中间结社薄弱、大企业多为家族企业、权威偏好; (3)韩国:巨型企业(三星、现代)气势恢弘的表象下,隐含着家庭主义的偏好。 12日本社会: (1)日本家庭与中国家庭不同,纽带不及后者坚固,小家庭,领养制,伦理上强调“忠”,非日本人不信任; (2)终身雇佣制,株式会社; (3)自发社会性强。 ps德国之所以拥有如此众多大公司,与日本、美国一样:迅速走出家庭企业模式,走向专业化管理。 13美国社会: (1)双重文化传统:个人主义倾向(己)、志愿结社倾向(群); (2)新教精神、权利本位; (3)隐忧:多元主义削弱信任关系、结社技能减弱。 ——观点6:中国、法国、意大利南部普遍存在信任低的家庭主义社会,都是过去中央君主集权的产物,在寻求排他性权力过程中,削弱了中间社会组织的自治性。 14其他必要补充: (1)强权之下没有信任:人们对于权力的迷恋、依附、崇拜、惧怕,都会挫伤信任; (2)市场、社会、权力三者之间的互动平衡,影响到社会信任的能否持续,决定着社会生态的优劣; (3)人类若要创造财富必须学会相互协作,创新组织结构,而关键在于自发、自主、自治的体制性构建,即自治意义上的公民社会与能动社会的建设。 2016.9
  •     社会历史文化给经济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封建社会造就日本德国式的至今带着封建印记经济,自由社会和新教文化文化造就了美国式的自由经济,日德美是高信任度的社会。专制历史和文化造就了法国,意大利,中国式的带着中央集权特色的经济,这些是低信任的社会。高信任得社会自组织能力强可以民间自己组织大企业。低信任社会往往由政府组织大企业。强大的民间社会是经济活力的来源,自组织的社会要远比被组织的社会好的多,社会信任是维护民间社会的纽带。人不只是像计算器一样的理性经济人,而是被爱与恨荣誉与羞耻驱驰的动物,对稳定的信任关系的追求常常会超出一时的利益考量。原子化的个人会造成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强大的利威坦面对散沙社会会就是专制极权,人与人之间有紧密的纽带相连形成的封建和自由社会才可以避免人们成为自然状态下孤独恐惧的个体或者暴君之下平等的奴隶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通常被视作经济动机的,其实不是理性欲望,而是寻求承认的欲望的表现。(也就是说蒸馒头更为了争口气)
  •     期盼历史终结之处除了自由民主制,还存在着高度信任的文化传统,以及根源于信任的大型高竞争力经济共同体
  •     福山对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相当熟稔,旁征博引,密密麻麻的脚注和参考文献只能让我服气跪下。但大概已经有点厌恶这种并无实证结论,只是根据列举的现象和数据来“妄言”因果的文章。比起文化对经济的影响,我更觉得这是多人重复博弈的结果,并且不可逆转难以复制。
  •     我打死也不会承认我和自大的印度prof不小心读到了同一本书!真是令人生气。但书是好的。
  •     信任,作为一种无价的无形资本,对于当今正处于激烈变革但法治与监管还不完善的中国来说,真的亟待建设。试想一下,倘若你我都生活在一个处处都要小心提防他人行为的国度,我们将会为了原本美好而又简单的生活付出多少不必要的精力与代价
  •     信而任之
  •     对比福山的成名作《历史的终结于最后的人》,他对于一些观点还是稍有修正的,福山后期的两卷本政治秩序的框架表达还是不同,这种经济发展的观点和政治学说的交缠是他的特色,我还是很喜欢福山的论著。
  •     围绕“社会资本”问题展开讨论,论证严谨、思路清晰,且材料非常丰富,不愧为大师之作。这类偏学术著作能够让人读下来且不枯燥甚是难得。
  •     简洁易懂 不枯燥 条理清楚的分析 挺喜欢的
  •     ★★★☆这书好,福山就是能把道理舒掠开来。
  •     特别棒的一本。现代商业结构扎根于社会文化、个人、家庭、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在国家与家庭之间存在其它社会组织的高信任社会容易建立大型经济组织;国家与个人之间的中间组织数量相对较少,影响力低,反映出人们对家庭以外成员的普遍不信任;高信任社会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比家庭纽带靠家族传承的经济社会更有利于企业资本积累。
  •     原来中日韩、美法德意不能按照简单的东方西方来划分。从高信任度社会与低信任度社会的角度来分,应该是:日本德国、中韩法、美国居间。从这个角度,解释了家庭关系、宗族关系、雇佣关系、企业的规模和企业间关联模式、甚至大到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做事情方式。原来信任的程度果然是影响经济繁荣与否的润滑剂和体温计。本书写于1995年,对于22年后的今天,书中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最新状态描述已经不正确不完全,但是对于历史的分析还是很到位。福山果然是社会学大家。
  •     居然读了快一个月……少不入蜀啊ㅍ_ㅍ回家20多天,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不用做的日子太棒了。
  •     准备开始啃啃,希望能全啃下来。终于看完,前二十页略枯燥,一旦深入进去,则欲罢不能,或许现在的情形是合理的,但绝不是最优,也并未朝好的方向发展。
  •     福山在《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书中首先承认,新古典主义经济学80﹪是正确的,但这一学派以人都是自私的个体为预设,却并非是无可商榷的。福山认为,普遍的经济繁荣之所以可能,文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高度的信任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资本,它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构建大规模的私营企业。
  •     “理想国”的福山又出了一本,阅读进度完全赶不上出版速度。某同学说福山的著作是“机场书店售卖的轻政治学书籍”,“飞个长途就可以轻松读完一本”。我想我得搭乘飞往火星的行程才能读完。
  •     经济更多的是靠积累,而不是靠显赫一时的“道德”
  •     经济与文化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