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余录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100094153
作者:[法]阿伯拉尔
页数:283页

内容概要

彼得•阿伯拉尔(1079-1142)是欧洲中世纪神学家、逻辑学家,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著有《论上帝的三位一体和一体性》《认识你自己》等。他与爱人爱洛伊丝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广为世人所知。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中世纪法国哲学家阿伯拉尔的回忆录,原文由拉丁文写成,写作时间推定为1132年或更晚,是中世纪最早的一批自传作品之一。为补充写作背景,并充实篇幅,成书时另选取了作者与爱人爱洛伊丝的往来书信,及英文版编者贝蒂•雷迪斯写作的《导言》,与正文。


 劫余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中时代是欲望的禁欲,以便把目光投向神性境界;现时代是精神的禁欲,以便把目光投在人之本性中最低下、最具动物性的方面。———德国思想家舍勒上天作证,我宁愿做阿伯拉尔的情妇,也不愿做世界君王的正妻。———爱洛依丝在我眼里,中国历史上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的爱情故事十有八九是编造出来的,原因就在于在中国,两性交往的正确原则就是严格禁止任何形式的两性交往,男女接触被视为至关紧要的大防。说白了就是没有公开的交往礼仪,欧洲因为存在男女公开交往的礼仪,为心灵的交汇提供了机会,因此许多触动人心灵的爱情佳话,几乎都是发生在欧洲的。大概十来年前一个偶尔的机会看了电影《天堂窃情》,那是由于对电影里的男女主角身份不清楚,几乎就是为了打发无聊,当电影里的情节进入了两人按上帝之礼行夫妻之乐时,还是让我羞涩,脸红,因为男女演员都坦然的暴露了遮羞布下面的世界,赤裸裸的,遇到这样的镜头如果旁边有人一起看,都会让自己平时见了觉得很不好意思。后来才知道了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爱情故事所编,并是欧洲中世纪一件重大公案。原因仅仅在于男主人公阿伯拉尔(Pierre Abelard, 1079~1142),是基督教教会中古时期著名的神学家,在基督教神学史上,有他的神学席位,巴黎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悲惨的命运就在于他被阉割了。而给他欢愉的女子则不到二十就入了修道院,一生按他的意志侍奉上帝,但此女子虽每天亲吻十字架,却从不相信上帝,因为在她看来,上帝是不公的。   十二世纪初叶,阿伯拉尔也已是蜚声欧陆的著名神学家、哲学家,在逻辑学方面声名显赫,他在巴黎大学执教不久,就赢得“巴黎的骄傲”之誉,并以教授辩证法著称。因为学识上的优异,他被同样具有巴黎主教大教堂教士成员资格的同事富尔贝尔聘任,教授他的外甥女爱洛依丝神学和哲学。而此时的爱洛依丝就已是巴黎学界的才女,并且对大名鼎鼎的神学家阿伯拉尔怀有深深的敬意和仰慕之情。  二人的感情升温,既有阿贝拉尔的主动诱惑,也有爱洛依丝的迁就迎合。前者对后者,既是思想唤醒的导师,也是爱欲启蒙的引路者。1135年阿伯拉尔在《苦难史》里写道“由共居一府邸发展为两颗心合而为一。整个授课时间我们都在卿卿我我,耳鬓厮磨。相互亲吻多于箴言的阐释,(我的双手不常翻动书页,却总在她的胸前流连—同学译文)我的手往往不是放在书上,而是伸向她的胸脯。我们不看书本,只是相互深情地凝视着对方的眸子。我们从未品尝过这种欢乐,这时却怀着烈火般的倾慕激情不知餍足地享受它,从不感到厌倦。”当两人深深沉迷于那种美妙的温柔缱绻之中,以爱的名义肆意享有对方,陷入不可遏止的身体欲望之中,无法自拔时,爱洛依丝有了身孕,阿贝拉尔只得把她秘密带到布列塔尼(Bretadne)的姐姐家里生产。随后两人缔结了婚约,爱洛依丝暂时栖身于修道院,阿贝拉尔则重返巴黎执教,出于不打扰阿贝拉尔学术研究的考虑,二人将此事秘而不宣。儿子出生不久获悉这一情况的富尔贝尔家族以为阿贝拉尔诱骗了爱洛依丝,出于羞愤和恼怒,收买了阿贝拉尔仆人,在阿贝拉尔熟睡的一个晚上强行对施予最残酷的宫刑。全知全能的上帝,借着世人之手,实现了对阿贝拉尔渎神的惩罚。阿伯拉尔得到普遍的同情,凶手遭到惩罚,富尔伯特受到谴责。但是,这次劫难后,阿伯拉尔在教会中的仕途彻底结束了,因为他不再是一个健全的人,不能再在教会供职。阿伯拉尔万念俱灭,吩咐爱洛依丝出家,做一个真的修女,他自己也进入修道院做起了修士。 此时的爱洛依丝不足二十周岁。为了安慰另外一位朋友,成为修道院院长的阿伯拉尔回顾自己一生的凄苦遭遇,撰成《我的苦难史》一书,结果此书辗转落入成为女修道院院长爱洛依丝之手,此时二人分开已经十二年了,阿伯拉尔与爱洛依斯在信纸上重新开始联络,时间在灵性的情谊中重新得以永恒。这些书信后来被结集遗世,为人们所珍爱,其书信集名为《圣殿下的私语》。自己下载了《亲吻神学》中则有他们的部分书信。终于明白为何他们结为秘密夫妇——秘密是因为爱洛依斯的各种理由——他又被她的家人阉割作为复仇。爱洛依丝因为担心婚姻会断送身为教士的阿伯拉尔的大好前程,不同意与他结婚,就如在书信里写的“所有种种甜蜜象征永远是被叫做你的情人”。因为按照教会的规定,教士一旦结婚,就会失去任何升迁的机会。爱洛依丝说,“你不可能同样细心的关心你的妻子和你的神学。讲课和女仆,典籍和摇篮,书本和捻线杆,羽毛笔和纺锤,你如何能使这一切协调一致?一个需要在神学的默想中沉思的人,怎能忍受婴儿的啼哭、摇篮曲和男女仆役嘈杂喧闹的干扰呢?富人可以做到,他们在豪华宫殿里不必为开支费用操心,不必为物质上的忧虑愁眉不展,但知识分子没有这样的条件。必须为金钱和物质操劳的人,无法专心于自己的神学或哲学着述”。   《我的灾难史》传到了爱洛依丝手中她读完后,立即给阿伯拉尔写了一封充满爱意的信。她说:“我相信没有人读了它或是听了它而不流泪的,它重新唤起了我全心的悲伤……。”她表示自己依然深爱着他,说“您是我的心灵和肉体唯一的拥有者”。她请求阿伯拉尔给她写信,“在上帝的面前,我请求您,不论您用任何方法,请您藉着那些慰藉的书信,回到我的身边。”阿伯拉尔回信了。在他们来往书信中,爱洛伊丝对阿伯拉尔的称谓是“致她的主人,或毋宁说她的父亲,她的丈夫,或毋宁说她的兄长;她是他的仆人,或毋宁说他的女儿,她是他的妻子,或毋宁说他的姐妹;写给阿伯拉尔,爱洛伊丝”,或“他是除基督外她心目中的唯一,她只属于信仰基督的他一个人”。阿伯拉尔对爱洛伊丝的称谓是“致基督的新娘”。他们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在他们的通信中,大多数话题是关于修道生活的。在已经不能成为真正夫妻的时候,他们选择了另一种表达爱意的方式,即把相互间深深的爱转到了对上帝的爱中。这些流传下来的珍贵书信,让人看到,爱洛依斯抱怨阿伯拉尔在那么久的时间里完全不抚慰她,哪怕在纸上,用亲切的字句;抱怨上帝为何残忍地让他们承受如此巨大的痛苦。她觉得上帝作为一个法官是不公正的。阿伯拉尔的信则主要是反驳爱洛依斯的这两个抱怨。阿贝拉尔称自己失去的人性根基的器官是羞耻的象征,认为自己从前的所作所为无比耻辱,而上帝让他永远失去享受情欲的能力,正是体现了神的大慈大能。他还极力阻止海萝丽丝对上帝抱怨。他说,如果再这样抱怨,就会触怒上帝,就不能和他一起升到天堂,享受永恒的幸福了。    《我的受难史》中的一段话很让人动容:“我完全失去了理智。爱洛依斯也不愿用更激烈的言词来伤我的心。她只有一边抽泣一边说,‘即便我俩注定要毁灭,也仍然存在着一个安慰,这便是我们未来的不幸所带来的痛苦,将与我们曾经有过的爱的甜蜜一样深切’”。即使阿贝拉尔心灰意冷,才思枯竭,但爱洛伊斯依然一往情深的说“你写的那许多古典与现代形式的情歌至今仍为人传诵……它们的魅力尤其使女性为你发出倾慕的感怀,因为大部分诗歌讴歌的都是我俩的爱情经历。所以,我的名字很快便被传向四方,使许多女人产生妒意”。从中爱洛依斯对阿贝拉尔的安慰里,我们看到荡漾着一种超脱了激情沉醉于灵性的情爱:她把爱的甜蜜与爱所带来的痛苦对等起来——既然都是由爱而来,为何只愿意享受一个而拒斥另一个呢?倘若事先并知晓如今的痛苦,他们是否会因此而不来到彼此?恐怕不会。至少爱洛依斯不会。她抱怨归抱怨,但丝毫不曾后悔,不曾像阿伯拉尔那样把曾经的冲动和柔情蜜意当做羞耻的证据。 爱洛依斯坚守她生命的的支点是打动我的另一个原因:在修道院里修习了十几年,已经成为女修院长,在给情人的书信里却仍然一再强调她的不再能够被阿伯拉尔满足的情欲,并将之归罪于上帝的不公。在书信里我们看到一个坚贞不屈的女子,她根本不曾把上帝置于爱情之上,不曾把规诫置于内心之上。她的热烈让人看到她的生命力并没有枯萎,而是像扑不灭的火,顽强地窜出美艳的火焰。让她的生命不再是琐碎的、漂浮的、任凭文明或命运摆布的。她在她的坚守中成为她,成为一个真正完整的个人。1142年,阿伯拉尔结束了多灾多难的一生,与世长辞。生前,他曾向爱洛依丝提出,他去世后希望葬在他帮助爱洛依丝等人建立起来的圣灵修道院。爱洛依丝把阿伯拉尔的遗体运回这个修道院,依照他的遗愿下葬。1164年,同样只活了63岁的爱洛依丝也去世了,1877年,他俩的遗骸被移至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他们的墓地中有他们洁白的雕像,虽久历风霜,仍然可见他们安详躺卧,双手相躬似是同心合意向上帝祈祷。据说而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恋爱的情侣在他们的墓前献上洁白的鲜花,怀念着他们。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2014.10
  •     妇女节之际忽然意识到此书里收录了阿伯拉尔与爱洛伊斯的书信,但是为什么封面上只有阿伯拉尔一人的名字呢?!奇怪。
  •     虽然其中的感觉和Rage of Heart 有相当差距,不过阿伯拉尔的自传部分意外地好读。另一个没想到的是爱洛依丝如此与众不同。
  •     去年白雪,如今安在?
  •     “智慧或哲学之名更多地是与某种宗教生活方式而不是与学问的获得联系在一起”——这句话有意思
  •     和《圣殿下的私语》有些雷同,我是一定会告诉你们,我烧掉了那本书后,又买了本新的。。。
  •     部分地方翻译很赞啊
  •     页103至283阿伯拉尔与爱洛伊丝往来七函照录岳丽娟译《圣殿下的私语》,广西师大2001,旧版两处错误中,有关抚安堂(Paraclete)食品采购的一处错误依旧。而新增的长篇导言和阿伯拉尔“劫余录”自述,同样当得起旧版“译者虔心,文辞传神,品质高洁”之评。
  •     从前钱钟书先生有篇“谈中国诗”里面引过维荣的一句:“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 此书导言亦列出此句 因为先前说的正是这《劫余录》的主角. 又记起钱先生“作者五人”提及Bradley那本现在几乎是绝版了的遗作时 拎出Abelard和Amiel “参情禅的哲学者” 差不多能当作一个考语了. 另 若去看大大小小的“哲学辞典”或是“哲学百科” 本书的作者通常是在第一页的.
  •     所以说这书到底是干嘛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