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生活的哲学智慧

出版社:何艳、 赵元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3-04出版)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09543665
页数:179页

章节摘录

一、新学期开始了    太阳真好,看上去那么灿烂,空气也让我感觉特别舒服。九月到了,校园里又开始热闹起来,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开始了。我抱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材,站在一棵龙槐树下,看着一个个被父母、亲戚或朋友领着来的新生们来回地穿梭着,我试图想在他们中间发现那么一个没有人陪伴、独自到这个对于他或她而言是陌生的城市,但似乎很难。于是心里充满了感慨: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有哪个父母舍得让他们的孩子独自来呢?    我走进学校新修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看着一双双新奇、崇敬的眼神,我有点紧张呢。是啊!孩子们远离家乡和父母到这儿来学习,是渴望能够学到和高中不一样的知识,他们是把大学里的老师神圣化了的人,渴望在大学人生里为自己的将来描绘一幅精彩的图画,那急切的眼神包含了他们的父母和孩子们多大的渴望和期盼啊。    二、为什么我来到了这所学校?    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我开始讲课:“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我们学校,大家已经到校有近一个月了,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对大学有所了解,它跟你们在高中时对大学的想象一样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立刻像开了锅似的热闹起来。    个子高高的长得比较清瘦的一个男生站了起来,大声说:“老师,跟我想象的差远啦。我当初就不想来,是我的父母坚持让我来的。”我已经预料到了会有此看法,我点了点头:“我知道有不少同学与这位男同学怀着类似的看法,我必须告诉大家的是,我们这是一所历史不算悠久,刚刚从专科升格为本科的学院,当然跟中国名牌大学如北大、清华等是有很大的差距,但大家想过没有”我故意地停顿了片刻,“为什么你们会到这儿来呢?”    一席话,让大家又陷入了暂时的思考当中,一位女生有点沮丧地站了起来,犹豫着慢吞吞地说:  “我觉得是命中注定的。”我有点奇怪,在80后的学生当中还有信命的观点:“为什么?你能说说吗?”她环顾了一下周围的同学,他们也都有点纳闷地看着她。她缓缓地说开了:“因为我命中注定的是农村里的孩子,命中注定父母是农民。我已经参加了两次高考,每次离二本线都只差2分,家里已经无法让我再复读了,所以我命中注定到了这所学校。”周围有的同学开始用点头或低声的“我也是”来表示赞同和附和。我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这种观点有一定市场的话,我的学生们将不会再去奋斗。我决定好好给他们上一次哲学课。    三、应该相信命运吗?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两类人。一类人就像我们刚刚这位女同学一样,他们对于世界、人生的看法很简单,相信很多事是命中注定的,是不可改变的。比如,我命中注定成为人,而动物命中注定成为动物,尘埃命中注定成为尘埃。再比如,我命中注定成为一个很丑陋的人,没有男生喜欢;而漂亮女孩总有人爱,她们的人生看上去很精彩。相信这类观点的人群,我们认为他们有一种哲学观,叫‘形而上学’。那么,还有一类人,他们不相信命运,认为人生的一切都是在发生变化的。如我们大家所熟悉的朱元璋,从一个乞丐变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如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也是从一个农民后代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这类人,他们有着与上面人群相反的哲学观,叫‘辩证法’。如果简单一点说,辩证法就是用变化的、发展的、联系的眼光去看问题,看待所有的事情。比如说,你们可以这样去想问题,我们这所学校不是优秀的,但是它离北京很近,我可以充分利用北京深厚的人文环境去熏陶自己,可以很方便地去北大和清华等优秀的高等学府学习。这就是联系的观点。因为和北京、北大、清华的联系大家是看得到的。所谓发展变化的眼光,就是认为我不会永远是这个样子,一切均是可变的。你们去考察一下我校的历史就会发现,我校的毕业生也有很多的佼佼者,找到满意的工作者有之,经商成功者有之,出国留学者也有之。他们也是从你们现在这样的状态成长起来的啊!”    “老师,我刚刚注意到,你把这两类人的观点称为‘哲学观’,那么到底什么是哲学观呢?”一位比较腼腆的女生用细细的声音询问着。    “哲学观其实不是一个很严谨的词,只是我l临时拿来用的,基本上可以等同于哲学吧!要了解什么是哲学首先得了解什么是世界观。今天时间有限,我们先完成今天的教学任务,下次课我会继续解答这位女生的问题。”    P1-3

后记

喜欢哲学的人都说,哲学是人类心灵最美的花朵,哲学是人类最高的智慧。如此极致的评价对应的现实却是购买和阅读哲学书籍尤其是哲学教材的人群寥寥无几。哲学似乎只能束之高阁成了花丛中最美的一朵花,而且是带刺的。    哲学要怎样才能走进每个人的心灵?    哲学要如何才能突破目前的困境?    我曾经一度受困于这两个诘问,摸索着,徘徊着,思考着。时间悄悄地在流逝,我的眼前出现了丝丝渐渐明朗的光线。    马克思主义哲学里有一个基本的观点,经过毛泽东同志在漫长的血与火中的痛苦提炼,最终凝结成了四个字:实事求是。它相当明确地提醒了我:从目前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力求从中引出固有的规律,找出大学生大学生活的内部联系,作为大学生行动的向导。    回想自己读研究生时,攻读的主要方向是伦理学,属于哲学学科,可以说具备了一定的哲学理论素养,同时,又选修了不少教育方面的课程,领略了教育学科的基本精神。最近几年,结合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需要,已经学习了不少心理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方面的知识,而且基本上能够很好地运用,应该说有一定的基础去做这方面的工作。    那么我还等什么?行动吧!于是,日积月累,有了这些还不能算很成熟的文字。    当然,我的愿望不止这些。我渴望把自己对于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能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多个层面和角落,把它们整理成一个系列,当然主要是用来解决儿童、青少年和大学生的教育问题。以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期待着同仁们提出中肯的意见,也翘首盼望着能有更多的热心人投入到这份事业中来,因为我相信这是一个有益的事业!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我为什么走进了这所学校  ——什么是哲学  第一节  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第二节  到底谁决定了谁——唯心与唯物的交锋  第三节  它们根本就没有运动——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第二章  世界是物质的,社会生活是实践的  第一节  上帝也是来自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第二节  我们的生存不是幻想——没有实践,没有世界  第三节  只有去行动你才能把握命运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第三章  世界如此牵连纠葛  ——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  第一节  我看不清大学啊——事物的普遍联系  第二节  这个世界为何总在变——事物的永恒发展  第三节  网络是个好东西吗?——新事物与旧事物第四章  把握了规律就有了主动权  ——事物发展的三大规律  第一节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立统一规律(一)    第二节  竞争与合作——对立统一规律(二)    第三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质量互变规律  第四节  你会比以前更优秀——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五节  一目了然——三大规律的简单总结第五章  辩证思维让你受益终身  ——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第一节  他为什么总跟我过不去——原因和结果  第二节  他怎么选择了她——现象与本质  第三节  爱在心头口难开——形式与内容  第四节  是该点名的时候了——必然与偶然  第五节  我的理想为何总是那么遥远——可能与现实  第六节  清晰明了——对唯物辩证法五对范畴的简单总结第六章  为什么我们争论不休  ——认识论浅析  第一节  我们通过讨论学习哲学——关于认识的本质  第二节  如何判断我知道的是对的——实践出真知  第三节  什么是大学——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    第四节  为什么我总学不会——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二)  第五节  五笔与拼音输入法的较劲——关于真理  第六节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第七章  思维里的辩证法  ——辩证思维方法  第一节  这样得出的结论可靠吗——归纳与演绎  第二节  书由厚到薄再到厚——分析与综合  第三节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抽象与具体  第四节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的联姻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第八章  人类会走向哪里  ——唯物史观的透析  第一节  纷繁复杂中的起点——历史唯物主义的入门  第二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    第三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二)    第四节  谁主沉浮——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地位之争  第五节  未来一定会更好——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里有一个基本的观点,经过毛泽东同志在漫长的血与火中的痛苦提炼,最终凝结成了四个字:实事求是。何艳编著的《学习与生活的哲学智慧》从目前作者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力求从中引出固有的规律,找出大学生大学生活的内部联系,作为大学生行动的向导。

作者简介

何艳编著的《学习与生活的哲学智慧》讲述了:喜欢哲学的人都说,哲学是人类心灵最美的花朵,哲学是人类最高的智慧。如此极致的评价对应的现实却是购买和阅读哲学书籍尤其是哲学教材的人群寥寥无几。哲学似乎只能束之高阁成了花丛中最美的一朵花,而且是带刺的。
哲学要怎样才能走进每个人的心灵?
哲学要如何才能突破目前的困境?
《学习与生活的哲学智慧》为读者带来关于哲学智慧的答案。


 学习与生活的哲学智慧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