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美好生活新愿景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300168913
作者: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页数:144页

章节摘录

欧阳夏丹:大家晚上好,这里是正在为您直播的《新闻1+1》,我是夏丹。    从今天开始我将会和我的搭档岩松每天为您带来《新闻1+1》的特别节目“十八大观察”。这也是我们俩第二次以这种连线互动的方式来为您呈现节目的内容。上一回是在两个多月之前,在2012最引人瞩目的一场体育盛事——伦敦奥运会上,当时岩松是人在伦敦,我在北京,那么这次是有关被外媒誉为,可能是2012年全世界最重要的一次大会——中国共产党十八大。那岩松是直通现场,我是守在演播室里头。    但是今天大会正式开幕,早上我也没闲着,起一个大早赶到人民大会堂去做了一个直播连线,在现场是偶遇岩松,我也知道岩松在现场发现了很多很有意思的细节,所以今天的节目一开始,首先还是来问一问岩松,今天给岩松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瞬间是什么?    白岩松:夏丹好,观众朋友大家好。    其实今天早上8点多,我就到天安门广场了,然后从天安门广场要走进大会堂,要走200多米的路,其实就几分钟的时间。但是当我刚刚走了一百多米就突然发现了一个非常非常有趣的现象甚至说感受到了一种色彩,那就是红色。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我在走过去的这一百多米路程当中有很多电视台在做连线,我发现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女记者或者说是女主持人,而她们几乎无一例外穿的都是红色的衣服。让我突然想起80年代的时候一个流行的小说,后来变成电影,叫《街上流行红裙子》,代表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那我觉得在开党代会的时候,很多女记者不约而同地都穿上红彤彤的衣服,显然很中国。另外,这是一件喜事,当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希望未来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的老百姓都能从今天开始的党代会和报告当中,去分享这种喜气,去沾到这种喜气。其实你不也穿着那件红衣服吗?    欧阳夏丹:没错,你知道你见到我的第一句话,“这又来了一个穿红色的。”而且岩松为此还专门拍摄一个短片。    瞬间:现场的红衣记者们    欧阳夏丹:真的是没有办法,谁让红色在中国人眼里头是非常醒目、非常喜庆的一种色彩,而且今天还是记者节,我们也穿着很喜庆的色彩给自己过一过节。所以我非常佩服岩松,在一片红色的海洋当中,你居然能很准确地把我认出来。而且岩松你知道,因为个红色我还经历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瞬间,就是你知道这个大会的礼仪接待工作人员,那些姑娘们她们穿的也是红色的大衣,所以款式和颜色跟我穿的那件衣服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因此我从大会堂出来了以后,就被一位代表误认为是礼仪接待,然后问我这个地方在哪儿在哪儿,我给他费了半天劲指了一条路。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们这些穿红衣服的女记者有点抢戏。岩松。    白岩松:对对对。P1-3

前言

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亮相,与中外记者见面。在这万众瞩目的时刻,作为一名媒体人,我特别好奇:新当选的总书记在话筒前,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他会用什么样的风格来完成自己的“处女秀”?虽然之前做了很多猜测,但最终的答案还是超出预期,给人惊喜。习总书记的一句:“让你们久等了”,以及之后亲切、自然、平和、务实的演讲,引发无数好评。第二天上节目之前,我记得岩松开玩笑地说:“连总书记都要改会风文风了,看来我们这个节目很对路啊,赶上潮流了!”    玩笑归玩笑,只有《新闻1+1》的人才知道,这个“对路”,来的多不容易。一次换届的党代会,在报道上是否有诸多口径?为期七天的会议,除了那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其他的日子还有啥菜可以做?我们能沿用《奥运1+1》的版块设计吗?能用轻松幽默的语态和心态来解读重大严肃新闻事件吗?能做到既有创新突破,又不会“越雷池”吗?……回想在“十八大观察”特别节目的策划会上,同事们面带疑惑,七嘴八舌,提出了一系列担忧。你看,很多时候,改革就是这样,还没等最后怎么着呢,自己先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好在,岩松的一句“为什么就不能呢?!”给了我们很大勇气。是啊,小心翼翼,按常规走,肯定不会出错,但也绝对不会出彩儿。要做就做不一样的,总得有人先尝试吧,不去试,怎么知道界限在哪里呢?于是,我们打算:第一个吃螃蟹!    有了共识之后,直接的结果就是,第一期节目即把审片领导吓了一跳。11月8日,十八大隆重开幕,当别的新闻节目都在激情满怀地、庄重地播报这一盛事时,“十八大观察”却把切入点选择在了人民大会堂东门外的那一片“红色的海洋”:几乎清一色的女记者,几乎都穿着喜庆的大红色的衣服在做直播连线或串场,多有意思的一道风景啊!可这样的选题似乎不合惯例,当班领导忍不住问:“十八大不能有娱乐化倾向啊,这样会不会太不严肃了?”但通过解释与磨合,他还是让我们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因此,正如你们所看到的,在第一期节目的开场白里,岩松为大家送上了一段事先拍好的红衣女郎MV,而我,也调侃自己说,当天因为身穿了红色大衣,被一代表误当成了礼仪小姐,找我问了半天路呢。这样的开场,绝不仅仅是想活跃气氛,因为岩松最后的一句评论:“希望未来的中国,不止是一个声音、一种色彩,而是丰富的、多元的。”意味深长。以小见大、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我们讲故事的方式。而事实也证明,我们的这个套路颇得人心。第二天,网络上就纷纷转载我们关于红衣女郎的描述和评论。既生动有趣,又不乏深刻内涵,何乐而不为呢?    紧接着,在后续的节目中,我们按照《奥运1+1》的模式,尝试着一步一步地大胆往前探,力争把如此正儿八经的主题说得新鲜、好玩儿。我们关注在发布会上两次抢到提问机会,并且自己问完自己翻译的澳大利亚“提问姐”;我们关注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孩子,现在又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小baby来开会的女代表蒋敏;我们关注因激动而哽咽落泪的农民工诗人;我们关注时刻佩带有党徽标志手表的“表哥”;我们关注紧追不舍、问题犀利的少年报的小记者;我们关注年龄最大和最小的党代表老焦和小焦之间的亲切会面,等等。他们都是些普通人,而他们身后又都有着不普通的故事,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他们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无不体现着这个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小人物,大情怀。相对于那些干巴巴的口号,这样的平视角、软切口更容易让人有触动。我印象很深,在最后一期节目中,我们有一个版块《面孔》,关注的是一个群体,它的名字叫“我们”,那是一张张鲜活而真实的老百姓的脸,一段段发自内心的生活中的大白话。我们,是由一个又一个“我”构成的,国家,是由一个又一个“小我”组合在一起的。我们的期待,不就是国家自尊、自强,谋求更大福祉的动力吗?    话还是要说回到2012年的11月15日,毕竟,这是一个被永远载入史册的日子。而它所呈现出的新人新气象,也毫无疑问象征着一个新的开端。那天本来没有节目安排了,但团队里所有的人都一致认为,很多话不吐不快,缺一个收尾会平添遗憾。因此,也就是几个电话的事儿,兄弟姐妹们就都赶到了评论部的办公室里,开始了当晚直播的准备。在勇气和激情的带动下,收官之作非常顺利和过瘾。岩松在节目里大胆地评论新当选的习总书记的讲话,他回忆道:在2010年,习近平作为中央党校校长在学校里讲话时就强调,要改变文风和会风,强调以后说话要更入耳、人脑、人心。然后发问:现在连国家领导人都能放下架子、降低调子,好好地说人话了,我们做电视的,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说话呢?    这问题提的真好。一个国家只有越来越强大,才能愈发的自信、淡定和从容,不靠声高来讲理,不虚张声势。同样,一个媒体只有越来越成熟,才能愈发的平和、包容、勇敢,懂得不断自省,与时俱进。    这本书,记录的,是短短六期“十八大观察”的节目内容。呈现的,是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前行的道路和方向。见证的,是一群有点疑惑,有点犹豫,有点忐忑,但最终还是选择勇往直前、突破创新的电视人的探索和努力。相信经历了这趟“试水”,我们对重大严肃新闻题材的“轻”处理方式,已经有了更多经验上的积累。轻,并不是指内容肤浅,而是举重若轻,以小见大,润物细无声。电视语言,是大众传播,它不是自上而下的命令和宣讲,而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沟通与交流。所有的表达方式、技巧和色彩,都最终是为内容服务。而语言,终归是要回归它的本质——说人话,说真话。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但愿各行各业的人,在这八个字面前,都能有所警醒,并尽一己之力,去促成改变的发生和延续。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才是王道。    前路漫漫,共同努力。

后记

【粉红色的回忆】    “夏天,夏天悄悄过去……”    2012年11月7号,星期三。中午12点,在北京公主坟的一家火锅店里,处处是翻滚的辣椒,升腾的热气。    这是《新闻1+1》“十八大观察”开播前的最后一次策划会。    说是开会,其实就是想聚在一起好好吃顿饭,谁都能领会领导的心意。    在十八大召开前的一个月,我们就开始了策划。节目形态、操作方式、人员分配,“十八大观察”这个节目怎么做?这个年轻的团队感到既新鲜又焦虑。明天大会一开,发令枪响,整个集体就会进入冲刺阶段的加速度里。所以,眼下最需要的,也许就是有这么一个饭局,聊聊天,放松调整一下紧绷的神经。    但说实话,无论是策划记者还是编导责编,想要放松实属不易。按照《奥运1+1》的模式做节目,理应有料,有趣,还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意。而换成十八大,还能否有生动丰富的表达?还能否找到那么多可说的细节?片子怎么做更好看?策划案怎么给主持人和评论员提供更多的抓手?节目最终,又能否得到观众的喜爱和好评?除了临战前跃跃欲试的兴奋,每个人心底,或多或少还是存有疑虑和担心。    为了报道十八大,我们的上会记者王茜,还特意买了一件粉红色的外套。她说,希望能借此延续《奥运1+1》的喜气。    “颜色很温馨,适合谈恋爱。”这是中国羽毛球队主教练李永波,看到伦敦奥运会温布利羽毛球场粉嫩地面后说的一句话。2012年夏天,伦敦奥运会,无论是开幕式上英国女王的着衣,还是伦敦街头的指示牌、奥运志愿者的马夹、奥运场馆的内场地……那最具标志性的粉色,应该是留在我们每个人心里最有温度的色彩,也是《奥运1+1》团队的集体记忆。而当夏天悄悄过去,“十八大观察”系列节目,能否延续《奥运1+1》的口碑和影响力?又能否在这个秋天,再留下一个值得回味的颜色和印记?    开播前,每个人就这么忐忑地期待着。    饭局结束,制片人吕志家提议大家共同举杯,四川籍的主编刘明君说了一句“雄起!”    【红衣记者】    “当我刚刚走了一百多米就突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感受到了一种色彩,那就是红色……”    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观察”系列节目第一期。    一大早,岩松和夏丹,还有会议报道记者王茜,就赶到了人民大会堂。上午10点,团队所有成员,也全部集结在办公室。一期节目,两个战场。前方报道组,有对大会最直接的感受和观察。后方,则有编导们对所有媒体的最新报道和各类信息的跟踪整理。    临近中午,十八大开幕会议刚一结束,岩松的电话就打到了制片人那里,策划也拨通了夏丹的电话,了解上午直播连线的情况,主编则和正在采访的王茜进行着沟通。三个电话结束,十分钟以后,每一个人,都带着各自对于当天板块的设想,走进会议室。    “十八大观察”第一期,开始。    从确定节目内容到正式直播,留给团队的时间,只有不到七个的时间。整合资料,外拍采访,编辑短片,方案策划,素材搜集,制作图表,演播室设计……整个团队的每一个人,在高效地执行着任务,他们相互关联、密切沟通,就像一个急速转动的齿轮。    “当我刚刚走了一百多米就突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感受到了一种色彩,那就是红色……”晚上10点,直播开始,岩松的开场轻松欢乐。十八大上的“红衣女记者”,为我们的整个十八大报道,找到了感觉。被当成红衣“工作人员”的夏丹,特意买了一件红色外衣的记者王茜,还有十八大会场上无数个身着红衣的女记者……一个幽默轻松的MV,“十八大观察”就这么开始了。    回顾“十八大观察”的六期节目,总量30多个板块所呈现的关注,既有那些角度独特,切点轻巧,类似“红衣记者”,“电视手语”这样可供观察解读的面孔和故事,也有包括收入分配改革,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在内,这些关系国家未来,百姓福祉的“硬货”,更有栏目组自己对于类似“民”这样关键词的发现总结与评论分析。观察什么很重要,观察到之后怎么完成我们自己的表达?说实话,说真话,举重若轻,不失轻松与深刻,语态上的把握,回归新闻本身的关注与点评,更是我们要做的东西。    另一方面,作为节目表述内容,调整节奏,完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观察”中的短片、采访、图表等一系列电视化元素的配合,也为节目最后整体效果的呈现,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平均每天近20盘的播出带,能自采的一定自采,关键短片重新梳理整合,解说词也力求“转文风”的进行字斟句酌。当六期节目获得高于平时节目将近40%收视率。这一红色提升的背后,有那些用心的剪辑、奔忙的采访、内容的取舍、反复的讨论,它离不开每一个团队成员的热情和努力,红色也是团队实力的成色。    【蓝色骨头】    “这就是我的事业,更是我的兴趣,还能有什么工作,比这更来情绪呢?”    1.秋天的北京,有一年中难得的好天气,一周的时间,也就在出门蓝天白云,回家满天繁星中过去。如果说《奥运1+1》留给每一个参与者的是粉色的记忆。那么我想,蓝色或许可以算作是“十八大观察”系列节目所留下的印记,一种因改变和突破所带来的明亮与清新。同时,经历了十八大,面对中国的未来,我们希望,今天的改变,是有意义的。    2.《蓝色骨头》是崔健前些年发表的一首歌曲,歌曲里蓝色被看做是智慧的象征。歌词中还表达了一个靠写字为生的男人,对自己事业的态度。“这就是我的事业,更是我的兴趣,还能有什么工作,比这更来情绪呢……”。参与过“十八大观察”的节目报道,我和很多同事们一样,对此感同身受。    3.《新闻1+l》办公室,进门迎面的墙上,挂着岩松奥运期间从英国带回来的海报。上面写着“保持冷静,继续前行”。这既是我们时刻对自己的提醒,也有我们对未来的信心。

书籍目录

序一:不用大话说大会——白岩松
序二:举重若轻——欧阳夏丹
第一期:民
瞬间:现场的红衣记者们
关键词:人民、民生、民主、民意
面孔:中外媒体的关注
声音:党员要说真话
数字:1小时40分
第二期:收入
瞬间:初见手语主持
关键词:收入倍增
面孔:老焦与小焦
声音:从表达到选举
数字:72.2%
第三期:生态文明
瞬间:携子参会的党代表
瞬间:双语“提问姐”
关键词:美丽中国
面孔:“以诗抒怀”的巨晓林
声音:郭树清——监管·责任
数字:12分钟的变化
第四期:基层
瞬间:“建国”多与敢戴表
关键词:基层
面孔:感动中国的基层党代表
声音:小记者的发问
数字:5分钟
第五期:公平公正
瞬间:闭幕留影
关键词:改革
面孔:新一届党的中央委员会
声音:公平公正
数字:50
第六期:新常委
瞬间:新常委 新文风 新会风
关键词:清醒
面孔:我们
声音:媒体看点
数字:8年
第七期:新常委们的15天
第八期:对中国,再有点信心怎么样?
后记:蓝色骨头

编辑推荐

CCTV《新闻1+1》特别节目“十八大观察”,白岩松、欧阳夏丹直通十八大现场,从瞬间、关键词、面孔、声音、数字等角度新锐观察、思考总结。带来新闻评论的清新文风的同时,也成就了这本权威时评政论读本。    对于眼下的中国,十八大,注定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而对于十八大,相信《新闻1+1》特别节目“十八大观察”留下的,也应该是-份真实而难得的记录。对于新闻媒体工作者,《为了美好生活新愿景--岩松夏丹十八大观察》是文风改进的好范本。本书由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编著。

作者简介

《为了美好生活新愿景--岩松夏丹十八大观察》记录的,是短短六期“十八大观察”的节目内容。呈现的,是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前行的道路和方向。见证的,是一群有点疑惑,有点犹豫,有点忐忑,但最终还是选择勇往直前、突破创新的电视人的探索和努力。相信经历了这趟“试水”,我们对重大严肃新闻题材的“轻”处理方式,已经有了更多经验上的积累。轻,并不是指内容肤浅,而是举重若轻,以小见大,润物细无声。电视语言,是大众传播,它不是自上而下的命令和宣讲,而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沟通与交流。所有的表达方式、技巧和色彩,都最终是为内容服务。而语言,终归是要回归它的本质——说人话,说真话。 
《为了美好生活新愿景--岩松夏丹十八大观察》由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编著。


 为了美好生活新愿景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