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技术

出版社:张凤梅,王海平 科学出版社 (2013-02出版)
ISBN:9787030366610

章节摘录

第1章 绪论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生活节奏的加快、寿命的延长、疾病病谱的改变以及交通方式多样化等因素,使急症和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从而使人们对紧急救护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急救护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急救技术不断提高,先进的精密仪器不断引进,急救护理学成为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及公共卫生事件、交通意外、生产事故等突然事件的发生,对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紧急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救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进一步加强急救护理学的教育势在必行。第1节 急救护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史一、急救护理学的概念急救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和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二、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史急救护理学是伴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它的起源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国际护理事业的先驱者南丁格尔年代。1854~1856年,克里米亚发生战争时期,前线医院里战伤的英国士兵的病死率高达42%以上,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前往战地救护伤员,使死亡率下降到2%。这一医学急救护理功绩充分说明了有效的抢救和急救护理技术对伤病员的救护成功是非常重要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发生了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患者因伴有呼吸肌麻痹,不能自主呼吸,而辅以“铁肺”治疗,配合一些特殊的护理技术,效果明显,堪称世界上最早用于监护呼吸衰竭患者的“监护病房”。20世纪60年代,随着电子仪器的发展,急救护理技术进入了有抢救设备的新阶段。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血液透析机的应用,使急救护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到了60年代后期,现代监护仪器设备的集中使用,促进了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建立。70年代中期,国际红十字会在德国召开的一次医学会议上,提出了急救事业国际化、国际互助和标准化的方针,要求急救车装备必要的仪器,国际间统一紧急呼救电话及交流急救经验等。70年代后期,国际上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独立的医学学科,随之,急救护理学也成为了护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我国急救护理事业也经历了从简单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在早期只是将危重患者集中在靠近护士站的病房或急救室,以便于护士的密切观察与护理。20世纪70年代成立了心脏监护病房。80年代,北京、上海、重庆等地正式成立了急救中心,各医院也先后成立了急诊科和ICU,我国急救护理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此后教育部将急救护理学确立为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中华护理学会及护理教育中心等学术团体相继举办各种有关急救护理新理论、新技术和重症监护学习班,并多次组织召开全国性的急诊急救和重症监护学术会议,为开展我国急救护理工作及各级急救护理教育培训了大量人才,对培养临床护理工作者的急救意识、急救技术、应急应变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90年代以来,逐步建立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目前,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急救网络逐步形成,全民急救意识普遍提高。急救医学在美国的发展美国是急救医学的发源地。美国急救体制最初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汽车占有量非常大,这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交通事故增多。有识之士通过对美国几次大规模战争中伤兵病死率统计,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有效的抢救系统在抢救伤员、降低伤兵病死率方面有重要作用。经过分析,人们认为,应将战时经验用到平时,建立有效的抢救体系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中是非常必要的。1966年美国颁发了《公路安全法案》,1968年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1972年美国医学会正式承认急救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第2节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任务及学习方法一、急救护理学的范畴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急救护理学的范畴也在不断扩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主要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监护两大任务。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少致残率、减轻患者痛苦,为医院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为了实现非医务人员和专业医务人员的救护相结合,应大力开展急救知识和初步急救技术的普及宣传,以培养目击者的急救意识和技术,使目击者能首先对伤病员进行必要的初步急救,为抢救伤病员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二)急诊科救护急诊科救护是指院内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接诊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对其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体现医护人员“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争分夺秒,团结合作的精神。根据病情需要,对患者作出转院、留院观察、收住专科病房或ICU进一步救治的决定。急诊科处于医院医疗的第一线,承担昼夜不间断的各类伤病员的急诊和紧急救治。除具备急诊独立单元设施和合格的急诊急救装备外,还应具有足够、固定的编制及高素质的医护人员,以提高急诊抢救的水平及应急、应变能力。(三)危重症救护危重症救护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救治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接收由急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危重患者,对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及复杂并发症等进行全面监护和治疗。主要研究范围有危重患者的监护与治疗,人员、设备的配备与管理,ICU的监护技术。(四)灾难救护灾难救护是指对自然灾难(如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和人为灾难(如交通事故、化学中毒、放射性污染等)所造成的人员伤害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治。突发性的人员伤亡是许多灾难性事件的共同特征,在平时必须做好各种应急准备,一旦灾难发生,应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紧急救护应做好下列工作:寻找伤员,现场救护;检伤分类,酌情处理;监护运送,疏散伤员。(五)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研究如何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建设和完善城市及乡村紧急呼救网络设施,不断研究如何充实和完善已建立的紧急呼救网络设施。(六)急救护理教学和科研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急救护理学发展的根本。首先要组织现有的护理人员学习急救护理学,有条件的城市应有计划地组织急救医学讲座、急救护理技术培训等专业学术活动,提高急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了适应急救医学发展和社会需要,必须加强急救护理学研究和信息交流工作,使急救护理学教学、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提高学术水平。考点提示:急救护理学的范畴二、急救护理学的任务1.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及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2.研究灾难性事故的救护。3.研究急救护理学的理论和应用,进行急救护理课题研究。4.研究因地制宜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管理方法。5.普及公众急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三、急救护理学的学习方法(一)联系基础护理学及各专科护理学的知识急诊患者疾病谱广泛、病种复杂,会涉及各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及技能,学会联系基础护理学与各专科护理学的知识,并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急救护理学,一定要自觉地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但要求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求接领导下,实施急救的专业组织。城市应建立健全急救站或急救中心,各急救分站及医院急诊科(室),并与街道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基层卫生组织相结合,形成医疗急救网络。它承担现场急救、途中护送及医院急诊科抢救的工作。(一)街道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等组织的主要任务1在急救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现场急救的基本知识及技术操作。2.负责所在地段的战伤救护、防火、防毒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3.一旦出现急、危、重症患者或意外灾害事故时,在急救专业人员到达前,及时、正确地组织抢救,开展现场自救、互救工作。(二)急救中心(站)的主要任务1.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下,急救分站在中心急救站的领导下,担负一定范围内的抢救任务。2.负责对急、危、重症患者及意外灾害事故受伤人员的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治。3.在基层卫生组织和群众中普及急救知识的宣传工作。4.接受上级领导指派的临时救护任务。(三)医院急诊科(室)的任务1.承担急救站转送的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治、抢救和留院观察工作。2.有些城市的医院急诊科(室)同时承担院前急救的工作任务。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一)选择有效适用的组织形式1.以最快速度将患者送到合适的医院,如排除交通堵塞、缩短急救半径等。2.遇突发事件时,保证在统一调度下,医院有很强的接受急诊患者的能力。3.合理调配医务人员,取得最佳效益,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急救设备的充分利用率。(二)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1.配备灵敏的通信网络 现代化急救医疗服务通信联系,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灵魂。急救站、救护车与急诊科应配备无线通信设备,“120”专线电话应配有录音装置,有条件的大城市应配有计算机和卫在示教室反复练习急救技术操作,认真总结经验,并且在参加临床实践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抢救中应付自如。(三)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许多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设备、新的药物不断地应用到急救中来。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该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信息、新动态,才能满足临床急救护理工作的需求,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四)反复学习,加强记忆急救工作讲求效率,必须突出“急”,做到“快”,不允许在患者生命垂危时再去翻书,一些常用的数据、关键的知识要点应该反复学习、牢牢记住。第3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由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转运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各组成部分既有独立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又相互密切联系,是一个具有严密组织和统一指挥的急救服务体系。它既适合平时的急救医疗工作,也适合大型灾难或意外事故的急救。一个完整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应具有完善的通信指挥系统、有效的现场救护、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及高水平的医院急诊服务和强化治疗。它把急救医疗措施迅速地送到事故现场的危重患者身边,经初步急救处理,再把患者安全地转运到医院内做进一步救治,为抢救生命和改善预后争取了时间。实践证明,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最有效的、先进的急诊急救医学模式,在抢救伤病员的生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第1节 急救护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史第2节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任务及学习方法第3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第2章 院外急救及护理第1节 概述第2节 院外急救护理第3章 急诊科(室)的设置及管理第1节 急诊科(室)的设置与任务第2节 急诊科(室)的护理工作程序第3节 急诊科(室)的护理管理第4章 重症监护第1节 重症监护病房的组织与管理第2节 监护系统第3节 ICU患者的监护第4节 常用重症监护技术第5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第1节 心搏骤停的原因、类型及诊断第2节 心肺脑复苏第3节 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第6章 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救护第1节 概述第2节 急性中毒第3节 中暑第4节 淹溺第5节 触电第6节 咬伤第7章 常用急救技术及护理第1节 机械通气技术及护理第2节 气管内插管术第3节 气管切开术第4节 动静脉穿刺置管术第5节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第6节 抗休克裤的应用实践参考文献教学大纲目标检测选择题参考答案

编辑推荐

张凤梅、王海平主编的这本《急救护理技术(第2版)》从临床和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国内外最新相关资料和编者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强调从实际出发、以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而进行编写。全书共七章,重点介绍院前急救、急诊科的设置和管理、重症监护、心肺脑复苏,对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救护及常用急救护理技术也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教材可供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临床及社区护理工作者参考。


 急救护理技术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