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的反哲学

出版日期:2014-12
ISBN:9787540768592
作者:[法]阿兰•巴丢
页数:128页

内容概要

阿兰•巴丢(Alain Badiou),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家、政治活动家。1937年出生于法属摩洛哥,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参加过阿尔都塞的学习小组,曾深受雅克•拉康的影响。1999年起任教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曾担任哲学学科主席,在逻辑、数学和马克思主义等多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巴丢绝非书斋中的哲学家,有着激进的政治思想,在参与左派政治组织的社会活动方面不遗余力。作为一位高产的思想者,他已有数十部著作问世,如《主体理论》《存在与事件》《世界的逻辑:存在与事件2》《德勒兹》《圣保罗》《袖珍先贤祠》《哲学宣言》《第二哲学宣言》《法国哲学的冒险》等。

书籍目录

阿兰·巴丢的维特根斯坦(中译本前言)
引言
维特根斯坦的反哲学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

作者简介

巴丢虽然在维特根斯坦研究方面不是长期投身其中的专家,他对维特根斯坦的阅读和认识也不能说是足够严谨和全面,但他将维特根斯坦放入这样一个反哲学家谱系的做法,为理解维特根斯坦提供了新的视角,投下新的亮光,尽管这亮光不乏尖锐的批判。巴丢的批判虽然具有争议性,但他强大的哲学思辨力仍然保障了他的论证在一定范围内足以自圆其说,并颇具说服力,值得细读。
阿兰•巴丢将西方思想史上几位具有特殊意义的思想家称作“反哲学家”,他们是圣保罗、帕斯卡、卢梭、克尔恺郭尔、尼采、维特根斯坦和拉康,由此构成了巴丢的反哲学家系列。本书即对“反哲学家”之一维特根斯坦的专门研究。巴丢将研究锁定在维特根斯坦的前期代表作《逻辑哲学论》,详尽探讨了维特根斯坦在逻辑、数学和语言上的开拓,以及他对传统哲学话语的颠覆,并从一种“潜在本体论”的角度对维特根斯坦的行动的“反哲学”进行了质疑,引人深思。


 维特根斯坦的反哲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私以为,阿兰巴丢对维特根斯坦的批判是某种程度上建立在其对 反哲学之流的批判之上。所谓反哲学,则是对哲学所作的修正及批判,一反传统哲学中“意义”与“真理”的关系,且“反哲学行动在于听任存在之物自行显现,就“存在之物”(确切地说)没有任何一个真命题可以表述他而言。”(P29)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解读维特根斯坦的切入口。就此,作者从维特根斯坦在一战时读到尼采《敌基督者》而受到的触动开始,列举了两位的相似之处后,又指出了维特根斯坦与尼采分道扬镳之点——维式所宣称的极端美学。沿着这个轨迹,阿兰巴丢通过对TLP的解读,批判了维式有关“意义”一次的歧义,由此所导致其“本体论”及“主体”含义的模糊不清,更深刻地指出其作为反哲学的“非思想”的“行动”的不彻底(“存在”与“实存”的割裂)。但让阿兰巴丢最显露出不爽的则是,维式对数学的“浮浅且缺乏理解”,认为数学的实质远非“等式关系”。以致,阿兰巴丢甚至找到“反哲学”之流的共同点——对数学的厌恶,实际上则是本质上对“柏拉图主义”的敌视。至于之所以大量依据解读的文本是TLP,乃因其是维式生前唯一的成“书”。而后期维特根斯坦“蜜蜂式”的叮咬显然让阿兰巴丢感到怒火。而这一风格的巨大转变——从论断性的格言体到矛盾反覆的自问自答——在作者看来是有一定原因的,因为之前的论断性并非切于“实体”本质的。窃以为阿兰巴丢对维特根斯坦,包括整个“反哲学”之流的态度绝非只有一种色调,他曾把“反哲学”与“智者派”(显然借用了柏拉图的讽刺意味)共同置于哲学之对立,甚至在他眼里维式后期就是转向了智者派,尽管他在最末又说“有关维特根斯坦的书都是好的”。还有令人诧异的是,阿兰巴丢竟认为维式后期风格的转变是收到经院语言学派欢迎的,私以为这在何种程度上都是解释不通的。至于这一点,刘的前言中已有正名。
  •     李文倩一个关于剧场的隐喻,根植于人们对哲学的理解之中。在古希腊,参加公共活动,是常有的事,剧场只是其中之一。而到剧场之中的人,大致有这样几种:一种是演员或参赛者,他们投身于竞争性的活动之中,追逐荣誉展现卓越;一种是看台上的观众,他们不参与竞争,是整个活动的旁观者;还有一种是生意人,趁着人多好做买卖。在这三种人之中,生意人的地位最低,因为他们的行为,只为着欲望的满足,既不展现卓越,也显示不出高贵。演员或参赛者稍好,他们的行为如果表现良好,能展示出某种卓越的品质,这是古希腊人所看重的。而地位最高的,无疑是看台上的观众,他们静静地端坐在那里,以旁观者的心态打量着这一切,犹如恒星般高贵。后世所谓的哲学家所扮演的,正是旁观者的角色。他们所从事的理论工作,也并不以直接介入现实为要务,因为在根本的意义上,他们所追求的乃是认知意义上的真。但这样一种对哲学和哲学家的正统理解,从古希腊开始,即屡遭挑战。在这样一种背景中,当法国当代哲学家阿兰•巴丢(Alain Badiou)提出“反哲学家”这一概念时,就一点都不令人奇怪了。在反哲学家的谱系中,巴丢列出了一个不短的名单,其中包括赫拉克利特、圣保罗、帕斯卡、卢梭、克尔凯郭尔、尼采和拉康,而他对维特根斯坦哲学的考察,正是将其放置在这样一个谱系之中进行的。在《维特根斯坦的反哲学》一书中,巴丢主要以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为解读对象,阐发了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意义。而对于《哲学研究》一书,巴丢则持一种极端反感的态度,不仅是因为此书对数学的蔑视,更在于它在20世纪英美经院主义哲学(即分析哲学)中的正统地位。巴丢针对《哲学研究》的态度,并不难理解,但正如刘云卿在《阿兰•巴丢的维特根斯坦》一文中所指出的,这一态度并不正确。其误解之处在于,巴丢混淆了维特根斯坦本人的思想和对维特根斯坦的巨量阐释,而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因为即使以巴丢的标准看,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哲学研究》对当代西方哲学而言,都是极具挑战性的。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运用现代逻辑的方法,讨论了世界、事实、事态和对象等形而上学问题。但他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是在对以往哲学的批评中展开的,更确切地说,有一个反形而上学的维度。维特根斯坦在此书中,做出著名的可说/不可说之分,并指明真正可说的东西,是与可观察的经验相关的,即自然科学的命题。而那些超验的东西,诸如上帝、伦理、美学等,则是不可说的。巴丢指出,“哲学的荒谬性在于它相信自己能够迫使不可言说之意义(即上帝,如果人们愿意这么说的话)在命题意义的形式下言说自身。”以我们的语言表述,即维特根斯坦认为,传统哲学因为误解了语言的用法,将形而上学当成了科学,自以为是在追求真的东西,但哪里知道,这样一些东西在根本上是无意义的。哲学不是理论,而是一种行动,这是维特根斯坦关于哲学的著名主张之一。以我们在本文开篇即谈及的那个隐喻看,这一说法的颠覆性在于,它将哲学与科学剥离了开来,即不再认为哲学追求认知意义上的真,而更多的是一种行动。如此一来,哲学家亦即不再是那个静静的旁观者,而更多扮演政治家、演员或参赛者的角色。行动显示价值。“上帝”一词的意义,即不存在于命题之中,而是在行动中显现。巴丢指出,“数学是横亘在通向行动的伦理至高点之路上的主要障碍。”因为,“如果数学能思考,那么柏拉图主义就有意义。”而如果柏拉图主义有意义,那么正如传统哲学所坚持的,沉思才是高贵和第一位的,而行动永远是次等的。事实上,在传统形而上学之中,数学处于极为核心的地带。数学关系的永恒性,昭示着这样的真理,即人们只有将自身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形而上学的研究之中,才有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不朽。而在现实的世界之中,一切都是变动不居、转瞬即逝的,因此,针对具体事务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只有相对的价值和意义,而在根本上不具备任何永恒性。维特根斯坦深知这一点,但正如巴丢指出的,他认为“自柏拉图以来,数学是一种主要欺骗,即形而上学欺骗的决定性支撑。”在上述的意义上,为确立行动的优先性地位,对柏拉图主义数学观的批判,就在所难免。巴丢指出,“在晚期维特根斯坦向着智者学派转变之时,根本性的措施在于将数学相对化、悬置以及人类学化,归根结底是将数学打造成一种传统游戏,其最终的依托是我们的语言习惯。”这样一来,一切必然为真的东西都不存在了,有的只是相对的东西。这就在根本的意义上,为确立行动的优先性扫清了障碍。从巴丢立场看,他对维特根斯坦思想中行动之优先性的确立,持一种肯定态度。而且,他还相当激进地认为,维特根斯坦在其个人生活之中,对这一思想贯彻得不够彻底。因为维特根斯坦在做过各种各样的行当之后,最后当上了剑桥的哲学教授,而这“在行动的照耀下显得荒谬,甚至令人恶心。”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我们亦可清楚地看到,维特根斯坦对行动的强调,一旦推至极端,正如20世纪所有激进的政治运动一样,其实是十分危险的。当有人告诉维特根斯坦斯大林主义的反自由状况时,他曾这样回答:“专制并不让我感到愤慨。”他甚至还说,“在我内心深处,我是一个共产主义者。”维特根斯坦在面对现实政治时的幼稚状况,表明人们对行动之优先性的积极强调,是多么容易走向一条危险的歧路。([法]阿兰•巴丢(Alain Badiou):《维特根斯坦的反哲学》,严和来译,沙明校,桂林:漓江出版社,2015年)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口古月!
  •     竟然又是出奇的清晰。感觉说了很多平时理解到但自己又说不出口的东西
  •     将维特根斯坦激进化的尝试
  •     在pRq之中,p与q是实在的,而R不是。逻辑哲学论入门读物。ps :某正太自己都看不懂还骗我来看
  •     能读懂的不多
  •     巴丢想说啥。
  •     我一向对法国哲学缺乏了解和同情,但你听到过我建议他们拿互相捧臭脚的精力和智能去学术才可能挤进二流么?阿兰巴丢带着敌意对更为严肃和重要的后期作品《哲学研究》的视而不见来批判鲁奇,是非常可疑的。你好好用尊贵的伙夫语言去写你爸爸拉康就可以了。
  •     翻译不赖。
  •     巴丢对《逻辑哲学论》的一个批判性导读,并顺带表达了对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厌恶。“反哲学”这一概念勾连了帕斯卡尔、卢梭、克尔凯郭尔、尼采、维特根斯坦和拉康,指出了他们在姿态上的相同之处;反哲学有三个特点:1、对哲学陈述进行语言的逻辑的谱系的批判,对真理范畴的消解,对哲学的理论建构的企图的消解;2、哲学是行动而不是关于真理的虚假的谎言;3、它是一种极端的革新行动,是超哲学的或去哲学化的。这种“反”的姿态似乎可以为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找到历史深处的痕迹。
  •     基本上赞同他老对前期维特根的的理解。
  •     相对于齐泽克,巴丢鲜明特色是对数学的爱。在存在与事件,柏拉图的理想国中都可见一斑,这本书也是。
  •     对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不同解读,一个原因在于,不同的解读者倚重于不同的文本。阿兰·巴丢在《维特根斯坦的反哲学》一书中,主要以《逻辑哲学论》为解读对象,辅以笔记和传记资料,而对《哲学研究》持反感态度。巴丢认为,维氏的后一著作,已成为二十世纪英美经院主义哲学的代表,而且对数学持蔑视态度。
  •     不能同意更多,现在市面上的维特根斯坦造神往往依附于《哲学研究》相对于《逻辑哲学论》(强烈化约论的反哲学)的扭力,是一种“比一切哲学家更哲学家”的幻象。这种转折对于法国——结构-后结构转向的宗主国来说好不平庸。巴丢对数学的执着令人生畏,维特根斯坦的堕落对他而言不仅仅是智者派的,也是人类学的(form of life!)。在此,人类学家该如何数学呢?
  •     不愧是巴丢
  •     译文极好。解读立场也坚定有力。
  •     了解巴迪欧的关键作品啊。明确“反哲学”的概念,主要要明白如何反哲学,从哪些方面入手(语言的,逻辑的,哲学的行动等)。关于逻辑的,要注意数学是逻辑的变体,纯语言,反哲学也要发现它的哲学性的罪恶本质。ps:书中列举反哲学的谱系,从赫拉克利特伊始,尼采,维特根斯坦,拉康等。
  •     翻译的其实还蛮好的。著名数学家巴迪欧在这个小册子里利用维特根斯坦捍卫了数学作为“元语言”的地位。
  •     挺好的一个角度,很有意思。译文流畅。
  •     在巴丢认为的反哲学框架下对《逻辑哲学论》进行解读与批判,言简意赅
  •     http://盘.百度.com/s/1mhzScjQ 95页感谢巴里巴尔的部分赫然写着“我向她表达我诚挚的谢意”
  •     于是,我懂一些维特根斯坦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