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山东 大汶口文化

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33031039
页数:97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嫘祖发明养蚕缫丝的传说,我们可以从考古实物中得到验证山西夏县和浙江湖州,都发现了四五千年前的蚕茧和绢布。但最早的纺织材料并不是蚕丝,而是野麻、葛的纤维。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织品实物,是江苏吴县发现的葛布残片,距今已经有五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大汶口文化时期,纺织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所谓纺织,即纺在前,织在后,先纺纱然后才可能织布。纺纱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手工的方法搓捻、续接,这种方法很费力;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纺轮。纺轮纺纱,虽然生产速度还很慢,但较之完全的手工操作,无疑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已经提高很多了。在大汶口文化中发现的纺轮有陶质的也有石质的,数量相当可观,以陶纺轮居多。究其原因,陶泥可塑性大,容易加工,而且也有一定的重量,纺轮在旋转时能够产生较大的惯性和稳定性,更经济实用。有的纺轮还有意刻画了数圈同心圆的弦纹,艺术的体现了纺轮在快速旋转时形成的动态美。 原始的编织方法,是在编席和结网的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古人有“编者,织也”的说法,编就是织,可见这两者的关系非常紧密。骨针、骨锥、骨梭形器等都是在大汶口文化中发现的编织缝纫工具,磨制的极为精巧光滑。骨针最长的达到了18.2厘米,最粗者也仅有0.07厘米,而最细者只有0.01厘米,针顶端有鼻,孔径细的只能穿过一根细线,可见当时纺织缝纫技术是比较进步的。(图76) 新石器时代的山东地区空气湿润,温度适中,人们很早便开始了桑麻的种植和加工应用。后世,鲁桑的美名更是远扬四方。“鲁桑百,丰绵绵,言其桑好,功省用多”。既丰产又质优。大汶口人种植桑麻,且考古又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纺织工具,但自从有田野发掘以来,考古工作者就不曾发掘出哪怕是一件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衣物。值得庆幸的是,出土的陶器中,有许多在器底部留有布纹的痕迹,而且大汶口文化彩陶的装饰艺术,就大量采用了这种经纬相交的编织纹饰。

书籍目录

引言 一、逝去的时代 泰山脚下的惊人发现 峄山西麓的考古探索 画外弦音的考古奇缘 二、社会的变革 从平等走向分层 远古军兵从此始 三、开拓的人生 建筑时代的到来 ”绿色革命” 四、发展中的瑰丽 玲珑剔透的玉石器 精美实用的陶器 经纬丝麻话服饰 五、不倦的追求 彩陶精蕴 精雕细刻 原始乐器 六、永生的渴望 讲究的葬俗 奇特的信仰 七、薪火相传播文明 图像文字的发现 陶尊文字的解读 八、史前医学写神奇 驱病避邪的龟甲器 源远流长的针灸术 叹为观止的开颅术

编辑推荐

《大汶口文化》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大汶口文化》由禚柏红、鲁元良编著,大汶口文化,因泰安大汶口遗址的发掘而得名,距今大约6100年~4600年之间,前后延续了一千五百年左右。通过发掘的五十多个遗址和大约两千座墓葬,考古学家把一个前所未见的时代呈现到了世人面前,人类原始的气息扑面而来。大汶口人劳动生息在黄河下游和泰沂山系周围的肥土沃野上,刀耕火种,敲蚌为镰。快轮制陶令人遐想悠悠,各色陶器无不闪烁着远古文明的光彩;磨石作器让人惊叹之极,精致而锋利的石刀、石铲、骨针处处标志着社会发展的规律;穿孔玉镰、象牙雕筒,无一不显示着泰山汶水的荣耀;奇特的信仰习俗、神秘的图像文字,至今吸引着世人的解读……这一时期,人类从平等走向分层,对财富的贪欲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文明的曙光在泰山之巅、黄海之滨缓缓升起。如果说,巍巍泰山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局部缩影,那么,名闻中外的大汶口文化就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追随着考古学家们的足迹,顺着他们的目光望去,一个神秘的远古世界逐渐清晰……


 图说山东 大汶口文化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这本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很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