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掷骰子吗?》书评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8-1
ISBN:9787550217454
作者:曹天元
页数:381页

调皮的上帝

这是一本朗朗上口,语言风格特别诱人的“科普史话”,难怪那么多人推荐。看到豆瓣上一致的好评,加上中亚大减价,于是果断买了这本,趁着这段时间工作不是很忙,想着赶紧看完它。怎料到,作者居然能把深奥的物理科普文写得如此的生动有趣,捧起来简直欲罢不能。后记中,作者一再的强调,自己不是专业人士,仅仅是爱好而已,原本这个系列只是在新浪连载,成书大约也是巧合。但是看了全书,打心底感慨,能把量子物理的发展和原理理解到这个程度,作者本身也快成神了。不得不由衷的赞叹一句,高手在民间啊!为人类所有那些敏锐聪慧的大脑鞠躬!补一句:莫名地被全书最后一句话击中了。突然有些莫名的感同身受,不能体会再多,唉。

理科生的浪漫(并不是什么正规书评)

如果有一天我学物理功成名就了,我第一个要感谢作者。。。从书本身上看也是我读过最棒的科普,小说似的写作技巧,物理学史在作者笔下像宏大的战争般揭开帷幕,只要读者对物理有兴趣的话后面所谓的晦涩难懂的部分根本是扯淡,作为理科生看这本书从开头高潮到结尾好吗?!学易中天在希腊棺材上的语调——我要是开书单,第一本就是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另一片浩瀚的星空

就像很多书评已经说过的一样,这是一本非常感性的、有趣的有关量子力学的书。作者很努力的让普通读者对量子力学这种深奥的东西产生兴趣。但是既然涉及到了量子物理,这本书肯定也不会太容易懂,枯燥和数理性的东西不会因为叙述语言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是说难懂的东西还是非常难懂。如果没有什么理科常识,这本书还是会让你云里雾里的,我已经看过两三遍了,不懂的地方还是不懂,而且看过了以后你绝对不能把这本书拿来炫耀你的知识面,因为你很难记住具体内容。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是本好书,因为他能让我窥见另一种不同的风景。我一直学的是所谓的文科,对于文学、艺术这片浩瀚星空的大师们我从来不陌生,尽管知道也许有别的星空存在却很少探询过,或者说从来不曾找到过路径。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却发现科学界也一直那么热闹。从破到立,从立到破,从来就没有绝对的真理。那些昔日遥不可及的大师们也有着很鲜活的性格,牛顿不是一个拿着苹果严肃的天才,却是一个有些小肚鸡肠的性格强硬的科学界的权威,而薛定谔不仅仅只有他的猫,爱因斯坦是科学界的先驱在最后却沦为了保守派……这本书至少让我看见了另一片星空,虽然因为自己的局限,视线朦胧,仍能被星光照耀和感动。

爱因斯坦不是上帝

这是一本关于量子物理学的科普类读物,没有太多复杂的公式,也没有什么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科学人物。量子力学是一套颠覆性的理论,我常常会觉得它打破了我固有的常识和观念,你能想象薛定谔放在盒子里的猫即是活的又是死的,直到你打开盒子的一瞬间?你能想象光子会因为观测值者的介入改变自己的状态吗?曾经笼罩在十九世纪经典物理学上空的两朵乌云,在新世纪卷集着狂风暴雨,将开尔文男爵口中的那座牢不可破的物理学大厦吹打得摇摇欲坠。它在科学家中引起了最广泛的争论和冲突,它在质疑和批判声中艰难的前行,不断完善和武装自己,最终和相对论一起成为二十一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爱因斯坦说“上帝不掷骰子”,可事实证明,爱因斯坦不是上帝。

思想的力量

阅读本书绝不意味着仅仅获取一些科普知识,而是接受思想上的启发,原来人类思维也是有着这样无穷魅力的!况且本书语言的通俗、幽默也吸引着读者的眼球,看得出来作者学识相当渊博,不限于科学这一块,人文领域也是多有涉猎。

如果能早一点认识你……

读书的时候结构化学学的最辛苦,第一章就是量子化学,直接进入薛定谔的波动方程,完全不知道量子为何物。去看物理系的量子力学,看着他们学的也云里雾里,心里满足了。如果这本书能列入化学系或者物理系的课外必读书目,我相信大学对于量子的恐惧不会这么大的。书中把量子的由来讲的清楚透彻,这对于化学系的我理解轨道杂化, 不相容原理真的轻松容易很多。考研的时候也是败在结构化学上,写不出矩阵,写不出薛定谔方程,哎。。。能早一点遇到这书该有多好,毕业后工作这么多年才遇到,也是觉得庆幸,还能读得懂中间的一些实验,原理,对于人名更是充满诸多的敬畏。如果能早一点认识“你”,我想我或许也已经投身在某一个关于量子化学的领域中去了,可惜现在只能做做普通的实验,并没有多么的高端,看着身边的博士们,毕业的时候能发表论文在《nature》上,真的是各样的羡慕,或许有很多人不明白,但是若你真的懂得科学的美,你一定会被他迷住。书中对于我印象特别深的是薛定谔的猫和MWI理论。读书的时候其实课本里并没有过多的涉及薛定谔方式的由来,还有关于他所放出的这只猫,直到在一篇GRE的考题里看到Erwin Schrödinger's Cat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他在波动方程后还有这样的一个大招啊,本书让我真的清楚明白很多,我所不知道的原理,以及理论实验。MWI理论,是现在比较红的理论,已经运动到各大电影里了,原来物理的理论,已经渗入媒体了诶。但是对于我一个有神论者而言,上帝所创造的世界,真的是奇妙的。让我越来越佩服我的上帝,从光开始,直到现在……

读不懂?也要读!

读这本书动机不是很纯,想提高下自己的level吧。结果理论是没有看懂的。倒是看了好大一场热闹:爱因斯坦和波尔的大论战!论战的内容过程不说,只是由此想到人生:原来不管是伟大的政治家,还是伟大的科学家,老了老了,忍不住就开始维护起自己的围城了啊!

错别字。(仅针对2013年版)

书的确很好,也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我就不多说什么了,不然我也不会看了两章电子书就迫不及待地买来了纸质版。但是,刚拿到手,就发现了一个错别字。所以,我是来挑错别字的。在目录里啊,亲!第四章标题,白云“生”处!!!我查了前几年的几个版本,都是“白云深处” 。而且2103版的这本,对“白云生处”注释的英文是“Into the Mist" 所以,我不太理解,求编辑解释一哈子~继续看,顺便找找错别字。我不是处女座,但是对错别字很敏感,觉得别扭。哈哈~

写科普

读完了《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写科普最是吃力不讨好的买卖,浅的嫌太浅,深的嫌太深,好在此书对于我不浅不深。最不能用日常经验理解的极度反常的粒子世界,如何取譬才能让人理解透彻?比喻这种东西,本来就不等于原型,怎么好拿比喻不准确来非难作者?既然是比喻,当然不能当作实况,普天下哪一个比喻与事实是绝对吻合的?话说回来,连费恩曼都不能理解的量子力学,谁能把它抽丝剥茧一丝不挂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各人理解不一,那么多最强大脑各自带着一套匪夷所思的解释互相褒贬,尚且没个定论(爱因斯坦和玻尔争论到死仍不改初衷),一介书生为你写最前沿物理学的科普,挟带点私货不是难免的吗?这书里用的类比我基本能接受,只要是机智而不牵强、像是那么回事、扫除了路障让人恍然大悟,比喻的目的就达到了。钱钟书说鲍小姐穿上衣服和没穿衣服基本没区别,又因为“真理是赤裸裸的”,所以鲍小姐基本等于真理,那么谁真的去鲍小姐那里找过真理?但这书显然缺乏严肃性。科普不严肃怎么行?但科普不严肃有什么不行?扳着脸讲道理的科普就跟穿着丧服讲笑话一样不合宜。想想我们痛苦的童年吧,谁愿意回到严肃的教科书里去?所以不够严肃算不上问题。那么不满在哪里?不够典雅,这就是不满。典雅并不是无关重点的故作姿态,它关乎品位格调,关乎科学隐秘的美感。这书几乎写成了武侠小说,探索之路充满派系纷争,水穷处横空一剑……这不是美,我要的不是这个。相比之下国外的科普在科学美感的传达上要好得多。比如我之前读过的一本,译成中文的书名原该叫做《量子飞跃:写给大众的新物理学》,但作者不知怎么和灵性扯上了关系,被贴了个“灵性科学家”的标签,碰巧中译者也是个灵修爱好者,于是迫不及待地把中文书名改为《量子心世界:在宇宙的无限可能中创造奇迹》,矫情无比。书中只字未提“灵性科学”和“科学”的区别在哪里,它是高于科学的更牛B的科学吗?是否我们熟悉的值得信赖的科学有了一个更强大的对手,足以打破一切谜底,而全天下的梦中人还浑然不觉?译者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幸亏我死都不信什么狗屁“灵性科学”。奇怪的是理应也同样狗屁不通的内文却译得出奇的好,清晰晓畅,在科普出版物里属实罕见,比霍金的那个御用败家译者吴忠超强一万倍,霍金的三本书都毁在他手里:《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优质的内文配了个愚蠢的书名,弄得我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推荐这本优秀的他妈的《量子心世界:在宇宙的无限可能中创造奇迹》,免得让人把我当成打算靠胡思乱想创造奇迹的人。量子力学的科普著作铺天盖地,幸运的是我已经替不知所措的世人精挑细选过了:第一推动丛书的《新量子世界》!就是它,将基础理论有条不紊娓娓道来!读完了它,下一本就轮到《量子心世界》!在人文阐述方面它相当有魅力。

关于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的不靠谱想法

这本书读下来就两字,过瘾。想象一下,百晓生和王语嫣(这个妹妹阅尽天下武功秘籍)合写一本宝鉴。话说在物理界,经典物理是人间武功,量子物理则是用来踏破虚空的玄功。无论人界还是修真界,一直都有二宗争斗不休,一为气宗波动说,另一个就是剑宗粒子说。最有名的有两部玄功就是剑宗的海氏辟邪剑法和气宗的薛氏气宗葵花宝典。两宗各奉一功为正道,称对方为邪道。直到后来,有玄门天才证明此二玄功实乃一法两道,难分高下。即使这样,彼此之间还是嘴仗连连互不服气。二宗亦有不少先人都照着玄功练至引劫,只是劫云之后异象从生,看得人心惊胆战,不知飞升的到底是仙界还是魔界。这一切异象的源头便是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对此书中花了大量笔墨。简单说,打一串电子流通过相邻的两条缝,双缝后面竖起一面屏。屏上记录的便是这串电子深深浅浅堆起来的干涉条纹。这条纹我们就叫它浪人君吧。不管是电子流连射,还是一个一个慢慢打,浪人君都如约而至。就好象每个电子都知道这是个双缝,而且它们应该怎样合作在屏上画出浪人。由于浪人君的高矮胖瘦跟双缝及双缝间距有关。我们也可以说,每个电子都好象同时经过了双缝,否则它无法与其它电子共同在屏上画出有一至高矮胖瘦的浪人。好奇心重的科学家们进一步测量了这串电子里的每个电子到底是怎么经过这两条缝的。测量发现每个电子只通过一条缝。但诡异的是,只要有这样的测量,屏上就不再显示浪人,而是两条杠中队长。浪人被召安成中队长了。每条杠分别代表通过两条缝之一的那堆电子。对此波尔解释说,在缝处的观察使电子从是波又是粒的超态下“坍塌“成为粒子,所以观察影响了结果。后人由此引申出意识影响结果的说法。这种理性上的迷航在文学性上的吸引力是大大的的,所以作者作了不少发挥,还用心学大家王明阳的名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来做注解。但关于怎样由仪器观察联系到人的意识是实实在在的物理实验细节,书中写得实在飘渺。我也读得不是很清楚,怀揣着许多不理解。这也正常,宝鉴不是讲义。一板一眼就不好看了。想来在真正的物理讲义或专著上应该会有严谨的描述。不过这都不妨碍我从由读宝鉴出发,把这许多的不理解腌成不靠谱的想法。专业选手们来摇醒我吧!电子双缝干涉实验难道不是有两个观察点?一个在屏处,一个在缝处。在缝处有观察点的时候,电子就在这第一观察点上“坍塌“成粒子。屏是第二观察点。异象就在于第二观察点的结果会随着第一观察点的有无而进行变化,而这个变化是固定的。在缝处没有观察点的时候,屏作为第一观察点。电子流在上面没“坍塌“成粒子堆?“坍塌“前每个电子都是波,“坍塌“后靠一堆电子粒子合作显示出浪人。波恩说这时屏上显示的是概率波。从“真波”“坍塌“成概率粒子组合?然后就是主观意识,说观察缝的时候人看和不看就会产生不同结果,既有冯.诺依曼的“无限后退”,仪器盯电子,之后仪器盯仪器,这个“坍塌“就一直沿着仪器传递,直到有人看了一眼,这个“坍塌“就完成了,又有薛定谔的又死又活的猫。不理解啊?总觉得哪里不对。比如,现在有能力做这个实验的人都知道在缝处设立观察点会发生什么事,所以在主观激活这个观察点的时候,不用去看也知道结果,这样的意识会不会造成“坍塌“,根本不需要去碰那个“无限后退”序列?又比如,观察的仪器测电子的部分正常工作,但给人送信号的那部分坏了。在这种情况下,人查看了仪器,但得不到观察结果,这个“坍塌“就完不成了?或者,现在的仪器都应该有记录历史数据这一功能吧?“无限后退”是即时作用的,还是与时俱进也带存储功能?历史数据写入宏观结构的时候算不算“坍塌“完成?人的主观意识如果先看仪器上的瞬时结果,而不是历史记录,“坍塌“也会仅在那一刹那完成?没看的历史数据就自动消失了?反过来,人的主观意识去查历史数据,会造成历史性的“坍塌“?再来,做实验的时候不要去观察缝,直接盯着屏,然后给在缝处的观察点安排一个随机开关的设定,比如找个金花鼠跑圈圈。圈圈的一半是导体,一半不是,转的时候在缝处的观察点就会开开停停。我们不知道这个观察点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停。但是想来可以通过电子流在屏上出现“浪人”还是“中队长”来判断有没有“坍塌“,从而知道“那个观察点是否被激活。如果的确如此的话,意识在这里只是接收是否“坍塌“的一系列结果,并没有造成“坍塌“。更进一步讲,屏处如果有历史记录的话,我只看其历史记录,对缝处的观察点一眼都不看,经典的“坍塌“就没有完成?所以结果是一直都是浪人?这么乱想一通,觉得只要缝处观察仪器正常工作,屏处就会出双杠中队长,不在工作就是浪人。如果不是这样,宏观世界好象就不太对劲了。上面的假想可以就变成,一个人直接盯着屏,另一个人不时地去察看缝处的仪器。第一个人可以通过通过电子流在屏上出现浪人还是中队长来判断有没有“坍塌“,从而知道第二个人有没有在进行观察?如果第二个人并没有相关实验的知识,只单纯地检查缝处仪器的返回信号又怎么算?进一步假想,第一个人是老板,对上述设备进行了复杂的改进,是不是就有可能用于观察这第二个人的状态,比如工人是不是在开小差?或者,通过更复杂的改进,上述设备有可能用来进行反跟踪。带着这玩意儿的特工绝对牛。观察特工等效于观察这个实验。无论是有人步行跟踪,开车跟踪,在远处用望远镜看,在高处直升机上看,在中控室从监控摄像头看,甚至用卫星,特工都能感应到。然而科学家们的确是朝着对宏观世界不太对劲的方向想的。薛定谔那个箱子里决定猫生死的东西就是个观察仪器,照我的想法只要仪器被上电且正常工作,则“坍塌“已完成,猫的生死立决,不用等人打开箱子再“坍塌“。薛大人和海大人肯定不是这么想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悬疑乎,惊悚乎。光怪陆离,神奇莫测,玄幻乎,科普乎。量子力学,相对论证,时间乎,多维乎。显微宇宙之形体,居然破连续为离散。探求电子之轨迹,可以变上帝为骰子。争论波动之奥义,竟然化宇宙为无形。思路之清晰,描述之精炼,构架之合理,比喻之恰当,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纳文学功底于笔尖,顿理工知识在纸上,精彩!

从历史看量子力学

一句话短评:趣味性很强的量子力学相关的历史与科普类读物。本书前半部分主要是关于量子力学的建立,其中的知识点及推论在本科的专业课学过,尤其是作为一个学渣对这些知识半懂不懂,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整理重构了过往的知识,读起来一气呵成。没有直接对理论进行解释,而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一点一点展示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科学家们怎样遇见一个又一个问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次次地三观尽毁,而后重新建立起新的三观。为什么这么假设,怎么进行的推理,争锋相对的辩论,量子力学就这样一点点地建立起来,而读者也对量子力学理论和量子力学的思想有了最基本的认识,读起来可谓是酣畅淋漓。后半部分则是量子力学的发展历史,依旧很有趣。其中,各种理论繁多,果然只有脑洞大的人,才适合搞科研,作者对各种理论的解释简单明了,略显泛泛。在我看来,理论从来都是一种简化,研究则是往更深的地方去,然后发现以前的简化不适用了,恍惚间,只能重新建立起新的理论来解释世界了。综上,科学大概就是不停地证伪而后重建吧。


 上帝掷骰子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