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城大道

出版日期:2015-3
ISBN:9787020107443
作者:[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页数:130页

内容概要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法国当代著名作家,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迪亚诺1945年生于巴黎郊外布洛涅—比扬古地区,父亲是犹太金融企业家,母亲是比利时演员。1968年莫迪亚诺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处女作《星形广场》一举成名。1972年的《环城大道》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1978年的《暗店街》获得龚古尔奖。1996年,莫迪亚诺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奖。他还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获得法兰西学院奇诺•德尔•杜卡基金会世界奖和奥地利欧洲文学奖这两项终身成就奖。
莫迪亚诺的小说常常通过寻找、调查、回忆和探索,将视野转回到从前的岁月,描写“消逝”的过去;也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
自1968年至今,莫迪亚诺已经出版近三十部小说,在三十多个国家出版。

作者简介

《环城大道》出版于1972年,是莫迪亚诺的第三部小说,荣获当年的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
小说的叙述者出发去寻找他的父亲,这番探寻让他重拾起往昔岁月,以一种幻觉的方式重现法国被占领时期的生活。那是在塞纳马恩地区的一个村庄,枫丹白露的边缘,一些奇奇怪怪的人常来这里度周末,其中有为疟疾所苦的马什雷“公爵”,杂志主编让•米哈伊,还有他的侄女,一个金发年轻女演员……而叙述者的父亲,则自称戴克凯尔“男爵”,他是黑市贩子,还是被追捕的犹太人?为什么他在这群人中间?通过这个幽灵般的父亲,叙述者最终是否找到了自己的根?
摘选段落:
有一天,我猛然下决心去寻找您。我情绪低落到极点。须知局势恶化,令人担忧,山雨欲来风满楼,大祸将至。我们生活在一个“奇特的时期”。无所依托。于是我想起还有个父亲。当然,我经常想到“乔治五世地铁车站的痛心事件”,但我对您并无丝毫怨恨。对有些人,什么都可以原谅。十年过去了。您的情况如何?也许您需要我。
封底:
这是一种特别的记忆,试图从过去搜集一些片段,一些由匿名者和陌生人留在大地上的痕迹,这记忆也与我出生的1945年有关联。生于1945年,城市已被毁,所有人都消失了,这让我这一代人对记忆和遗忘的主题尤其敏感。
不幸的是,我觉得追忆逝去的时光惟有普鲁斯特的本事和坦诚才能完成。他描述的社会依然稳定,那是十九世纪的社会。普鲁斯特的记忆让过去在最微末的细节里重现,宛如一幅活生生的画。如今,我感觉到记忆远不如它本身那么确定,必须不停地与健忘和遗忘斗争。由于这一层、这一大堆遗忘覆盖了一切,我们仅仅能截取一些过去的碎片、不连贯的痕迹、稍纵即逝且几乎无法理解的人类命运。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词


 环城大道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先前不久看完了《暗店街》,《环城大道》有着相似的风格。暗店街的笔墨着重于战后的迷失与荒芜。时间就像一把草药覆盖一切,灰蒙蒙的空气中飘忽着迷离不定的过去。环城大道则更像是一场浮世绘。“我的父亲”——一个年轻活力的人被扔进了荒诞动荡的生活熔炉以后变成了什么?一个神经质的臃肿胖子。也许是岁月会使我们苍老,但希望我们不会忘记生活的目标和勇气。另一方面,“我”寻找“父亲”,也是在生活失去了方向,再也难以前进的时候。“父亲”未必是真的血缘之父,然而“我”穷极一生所寻找的,不过是和他一起促膝长谈的夜月与烛光。“我”也始终是孤独的,不为外界所接纳,也用敷衍和谄媚去对抗外界的虚妄与冷漠。可以说,作为一个孤儿,“我”除了与“父亲”在一起的时光都是空虚孤独的。‘最后希望,每个人都寻得所爱,都可以拥有在最后时刻跃身而出守卫自己所爱的人的勇气。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依然读不了外国文学。。。
  •     莫迪亚诺为这部中篇小说赋予了梦幻一般的气质。一个儿子在探索父子关系的过程中,不断挣扎于记忆与当下。他所呈现的世界,是二战之后一切土崩瓦解的世界,主人公对父子关系的探索,因此具有了道德层面的救世味道。在这部小说中,莫迪亚诺对人物性格的展示,具有惊人的魔力,每一句话,几乎都能照见人物的命运,这种精准,在古典中也很少见,在今日就更加罕见了。而叙述风格上的冷峻与收敛,完全是大师的手笔。此书一问世,即获得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     "我们将空忙一场,永远也得不到安宁,体验不到事物的静止美。我们将在流沙上走到底"
  •     莫迪亚诺的小说总是聚焦于人的存在与记忆最不稳定的一刹那,在影像即将消失的那一秒展开虚构。这部小说依然非常巴黎,非常莫迪亚诺,加上父亲这个飘忽的形象,使得全书充满了黑白色的感伤,一众文艺青年读后立马沦陷。
  •     于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充满了求之而不得的基……好吧我错了_(:зゝ∠)_
  •     4.22 70
  •     似乎挺有意思,然而并没有读懂
  •     仍旧是莫迪亚诺的风格,黑白照片般的巴黎印象,爱恨交织的父亲情节。
  •     神秘的漂泊,罂粟和记忆,只有现实主义才最魔幻。
  •     在酒吧看到一张父亲的照片,由此展开了想象回忆,于是有了本书。
  •     那些所谓已经死去被奉为伟大作家的作家们,对待“历史”,“过往”都只是工具性地借用在作品中充当背景以及情节铺垫——为了达到让作品看起来贴个时代或抒发自己对于罪恶历史的悲天悯人的情怀。然而莫迪亚诺对“过去式”“记忆”的执着却是沉潜到人物的情绪里。比起其他,《环城大道》最为经典的是,对相同场景的两次重复描述,第一次第三人称,第二次第二人称,这好比镜头的变焦,景深的伸缩。
  •     不确定性在结尾处的升华
  •     没太看懂
  •     没有结果的寻父,依托幻想,从一张照片出发,试图还原作为个人史前史的父亲在“特殊时期”的经历,最终仍指向一片黑暗。那个形象,“宛似如豆灯光下的朦胧身影”。
  •     20161006。
  •     哎,即使是粗读,也很难坚持读下去。不是我的菜。
  •     想起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很适合拍成电影!
  •     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或许他的离开也如夏尔洛一般,不得不离去。
  •     “我们将空忙一场,永远也得不到安宁,体验不到事物的静止美。我们将在流沙上走到底。”小酒馆的感觉强烈,象征太多,脑洞疲劳。寻找调查回忆探索,所有这个套路的事情都非常心累 / 6分
  •     莫迪亚诺系列打卡完毕,手动再见,初看十分喜爱的风格渐觉审美疲劳,同质化太厉害,串场严重;这本依旧是模糊夜雾中的巴黎,暧昧犹疑,存在或不存在的父亲,梦游般的「寻根」经历,双重回忆嵌套,习惯性结构仍在,但读来乏味至极。
  •     有一种《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影像感。“父亲”的形象只能通过“我”的描绘得以维持,却又那么“朦胧而虚幻”,他真的存在过吗?身份确认的失败与无根的飘零之孤独。
  •     倒卖古董伪造手稿和追忆遗忘的主题很契合
  •     莫迪亚诺善于在谜上叠谜,一点点展开卷轴,让人物沿着各自命运的轨迹一步步走出来
  •     套路
  •     德占时期巴黎生活切片。
  •     向虚无的“寻根”之旅
  •     开头部分很有影像感。。。
  •     讀到最後才發現故事套了兩重回憶,17歲,27歲,那麼現在還“這麼年輕”的這個人多大了呢……這個跨度二十年左右的故事,不過是酒吧裡喝了酒後的浮想聯翩。
  •     这次居然找到了
  •     四星-。薄薄一本。但翻来覆去读了两遍。难以言表的趣味。十年过去了,也许,您需要我。需要我怀着热忱守在您身边,需要我压抑胸中渴求装作陌生人,需要我冷眼旁观,需要我陪同您,步向我所知的您注定的归途。
  •     记忆与虚无透过迷雾闪光
  •     .
  •     读着总是不对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