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女

出版社: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8
ISBN:9787538737813
作者:赵香琴
页数:258页

内容概要

笔名禾日。女。满族。1957年7月出生。祖籍内蒙古通辽。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曾当过教师、编剧、宣传干事、工会主席,现任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公司三大队党委书记。大庆市作协理事,中国石油作协会员。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花季无雨》、《日食》,报告文学《大漠雄魂》(合作),广播剧剧本《还我的爱》、《明月几时有》等。《花季无雨》获大庆第二届文学艺术奖优秀奖,《大漠雄魂》2004年获铁人文学奖、第四届全国石油职工文化教育大赛一等奖,短篇小说《戒子》获第四届全国石油职工文化大赛二等奖,《还我的爱》、《明月几时有》分获大庆电视台首届、第二届广播剧评选一等奖。2003年获中国石油文联德艺双馨作家奖。

作者简介

本书主人公潘望佳作为一个充满理想、怀揣热情的刚刚迈出校门的女大学生,她身材婀娜、面容姣好,同时又性格耿直、嫉恶如仇,她拒绝为了世俗道路上的生存利益而出卖色相,她特立独行、出处碰壁,却坚守信念,不媚权贵,甚至被人称为不谙世事、不懂人情世故的“潮女”。作品告诉我们——女人当如花似玉,生活当如花似玉,为了如花似玉的生活,当好好去爱……


 潮女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某日,刘女士对我说她这次学习认识一个同学,是一位作家。唔, 我直觉回应,有种隔膜感,一是这年头“作家”太多了,已成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后缀,二是真正能近距离接触(包括听近距离接触的人介绍)的作家很少了,我孤陋,生活在小城,听说的大都是些现代作家,而当代作家或是流行作家,我却知道的不多,并且颇有敌意,尤其是女作家(当然只是一部分,管窥蠡测罢了),因为她们之中的许多人早已没有了萧红对北大荒人民的悲悯,没有了张爱玲对世态炎凉的洞察,什么都没有了,却跟她们学会了避世与虚无,以至于现在翻看一本书,都是极危险的,因为你不知道在那油光水滑的胶封里,在那宽广无垠的书腰下,在那耸人听闻的女性文学与青春文学之后,描绘的是什么,我看虹影的《英国情人》,惊诧于这也能合法出版,看赵玫的《高阳公主》,无语于她对历史的扭曲,他们把一切的社会现象,变革,苦难都归结到性压抑,幻想,情爱,把文学的一切付型于离奇的情节,她们无视现实的人与事,真诚的爱与感动,推崇享乐,向往小资,忽视打压文学的本源力量,也许当代文学的衰微是因为现代传媒的冲击,市场化的进程,个性的解放,但是,谁又能说,这与作家自身的自律与否没有关系呢?每次一想到这里我就生气郁闷,索性不再买新书,有时间把《山海经》《阅微草堂》多看几遍到更令人愉悦,实在闲了对着翻译看圣经还能学学英文,看网络言情与武侠还能得到精神的慰藉,因为通俗文学总是反映人最本质愿望与苦难,这点他与严肃文学相同,但是,真正的严肃文学总是反映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不同时期人的愿望与苦难,社会的变革与弊端,而通俗文学所反映的问题却一直是相同的,无非感情的归依与自我的实现,所以,通俗文学的题材一直没有变过,无非言情武侠——言情是突然出现一个英俊儒雅腹黑多金的王子来拯救自己于水生火热的生活之中,而武侠是突然练成一种上天入地的绝世神功来自己拯救自己,当然还有因近代以来科技发展而出现的科幻,加上神话与东方神秘主义就成了玄幻,再扣个高帽子,叫东方新魔幻,然而不管怎样,他们总是真诚的。绕来绕去也没说到正题,讲了一堆废话,真真是老了,其实我与刘女士的谈话还没结束,那才是主线情节,以上都是意识流动与心理分析,充其量是副线情节,所以让我们回到主题上来,不过话说回来,副线情节的太过庞大导致主线情节崩塌也是现代小说常发生的问题,小说发展的太快,技巧太多,许多作家不够真诚。在得不到热情回应之后,刘女士说起这位同学送给她一本书,她还没看,我瞟了眼书皮,倒是极素净,白底,几排竖版小字,朱批加重,两个墨汁淋漓的大字——潮女,(让我想起了《怨女》《银女》《大浴女》,有种恐怖,不知为何)没有名家推荐,听刘女士说也没有前序后记,可见作者还是极为自信的,不过有了教训,加之自己心浮气躁,对看书早已淡漠,就放在一边。自己经常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像张先生对牛肉干,买了也不吃,只是看着,他曾经暴食,有一个空虚的胃,但他还是忍不住吃,吃完之后就整夜的胃痛。之后是漫长的十一假期,偶尔听到刘女士读起小说的人物对白,边读边笑。一天下午下起雨来,窗外凭空倒生着蓬蒿琉璃树,外界的一些都看不清,心里平静到隔膜,成了个空虚的铝皮罐头,上面有磕碰的小凹槽。你可以看一本书,我对自己说。自然的想起了这本书,用了三个小时一次看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久没看小说了,看完之后很惊喜,因为他让我想起了很多,也许我的想法已经脱离了作者,已经从书的实体中分离出来,我听到了胚芽冲破冻土的破碎声。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二线城市,讲述了花为容貌玉为节的女主人公潘望佳因富婆家长的陷害而失掉工作,但她不屈服于命运与强权,虽然遭到侮辱与报复但不断的抗争,最终失败的故事(这里的失败是指潘望佳最终仍旧受到冷遇与歧视,当然由于吉利的帮助,她也获得了更大的舞台)。文中也涉及官员,富豪,学生,拾荒汉,地痞等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与价值观念,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啼笑皆非的众生相。可以从故事内核,人物形象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情节架构及语言特色等方面来分析这本小说的现实意义与文学特色。一,故事内核——社会问题与存在主义从故事中可以看出此地是典型的中国式城市,即经济快速发展,但社会问题却也层出不穷,中国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改革开放与市场化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金钱崇拜,政府崇拜,价值观混乱等一系列问题,当然这里也有国民固有的劣根性与社会没有清除的封建残余(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文化大革命)可以说这整这故事就是由社会问题引发,并有由社会问题推向高潮,最终结尾仍令读者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的“问题小说”主人公潘望佳的经历是有悲剧意味的,她的第一重的悲剧是父亲因一场车祸而丧生,肇事者酒驾逃逸,酒驾人们认为是小事,逃逸是害怕被惩罚,但是这也说明了现代社会人们不为他人生命负责任,也不为自己生命负责任,更不肯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的问题,可以说这个开始就不是一个天灾,而是人祸。当然,这只是一个小点,故事最主要批判的问题是政府的腐败与金钱社会的丑恶,尤其是所带来的对国家制度的亵渎与损害。父亲发生车祸之后因为母亲精神崩溃,潘望佳不得已放弃名牌大学,选择师范,毕业回到市里应聘教师,却遭遇了潜规则,他只想查一下卷子,却因此被报复,降格分置小学,在教学期间她勤勤恳恳,却因教育学生吉小娜遭到吉小娜母亲梅雨的报复,失掉了工作,这仅仅是因为吉家是当地富豪,之后潘望佳上访,起诉,想为自己讨一个说法,却受到政府的冷遇与侮辱,甚至有了潮女的外号,而政府公职人员更是污言秽语,她的男友顾志前也为了飞黄腾达而娶了一位官二代,最终,虽然政府迫于舆论压力恢复了潘望佳的职位,但在学校潘望佳仍受到歧视,而这一切,直至小说最后也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一位教师的聘用,任职,评价,处罚是有一定流程的,应是公开透明的,而上访与抗议都是被国家制度所允许的,但是,故事中的潘望佳却莫名被辞,投诉无门。钱权交易,官场腐败自古有之,这是人的贪欲与奴性使然,从远古时期的猴子为了得到得到一个小香蕉而把大香蕉谨献给猴王就开始了。然而,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有了智慧与道德,是因为他学会了思考,是因为他不再单单荷尔蒙与力比多控制。一个畸形现象不能因为普遍而受到认可,当一个现代国家把非常当做正常,把潜规则凌驾于规则甚至法律之上,那无异于妹喜褒姒妲己杨贵妃慈禧太后集体重生,赵高王莽安禄山秦桧再度登台,因为现代国家是制度立国,制度是国家发展的保障,是综合国力与国民凝聚力的重要基石,没有了制度,一个国家就没有了傲然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脊梁。同时,作为一个微型社会,学校也反映了以上的问题,吉小娜就是因为打碎了玻璃,害怕承担责任而说谎甚至看着母亲陷害自己的老师。孩子是天真的,但这样天真的残酷个让人难以接受。作者也用齐闯及其男友的遭遇,陈局长的仕途,顾志前的发迹等事件以不同角度多方面的反映了这些社会问题,记得白居易曾经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部文学作品能有这样的社会洞察以及现实意义,并能以基本合情合理的形式展现出来,我认为是极为宝贵的。除却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作者在对人物命运的把握还体现出了其独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同时在书中也多次引用了存在主义理论,作为故事的说明与注脚,比如主人公潘望佳不断地遭受厄运,不断的抗争,如同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希绪弗斯不断地将巨石推上山巅然而巨石却不断滚下,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被鹰鹫啃食却不断长出,世界和人具有其荒诞性,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人的遭遇先与人的抗争,除开潘望佳,故事中其他人物也都为各自的生活所折磨,也做出了各自的抗争,但正如作者在小说中所引用的一样:痛苦使人感觉到自我的存在。作者避开了逻辑的虚空,于更加广阔的故事中展现了生命的高度与生活的本来面目。二,人物形象及其所反映的价值取向——理想主义与悲剧性格这本书最令我折服的是作者所创造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潘望佳的形象不同于现在小说经常出现的女性形象,她没有江雁容的爱情唯一,没有白流苏的金钱至上,没有曹七巧的扭曲蛮横,也不是流行小说常见的偏执女形象。潘望佳家庭平常,不是单亲家庭的问题少女,不抽烟不酗酒不滥交,没有因为复杂的心理问题而成为中国版的洛丽塔,她洁身自好,品质高洁,没有因为社会压力而改变自己的行事作风,她姿容甚丽却不以美色为向上的阶梯,她没有因为顾志前的负心而“好痛好痛”,没有因为吉利的雄厚家产而心思摇曳,她宁折不弯却坚强生活,热爱生命,没有成为现代版的窦娥冤,更没有因不公正的待遇而变得市侩阴狠,反而宽容大度,不仅善待吉小娜,还在故事的最后原谅了伤害过她的人。一切的“没有”只说明了她有,她有着宝贵的精神品格,正如介绍所说,她高洁似玉,而这种理想主义的标杆性形象,正是当代代文学中所缺少的。曾几何时,作家书写的都是悲壮动人的英雄史诗,描述的都是刚正不阿的人间正道,他们或平凡或贫穷,但都有着引人入善积极意义,可是,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现实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兴起,作家开始了对于“恶”的极度书写,他们描写扭曲,描写压抑,描写荒诞,对人性进行着反思与解嘲的同时却无声的输出着相同的价值观:人性本恶,人无法摆脱其劣根性。最终这种理论发展成了一句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而读者看书阅读的同时,也在被动认可这种价值观,热销小说《甄嬛传》中回归宫廷的甄嬛抛却良善,阴狠歹毒,伤人害人,最终却傲然独立,成为后宫之主的情节读起来大快人心,但是故事却也无声地告诉读者一个真理:好人是无法于世间立足的,要想活,唯有变得比别人更狠更毒。试问,这样扭曲的价值观却得到世人认可,甚至流行于青少年,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写作者们不应该反思么,所以在这个角度看,潘望佳的人物形象及其经历所反映的“善有善报”“人性本善”等价值观念更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根据上文所说《潮女》所体现出的存在主义哲学,也可以看出不断反抗,永不屈服的潘望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个对荒诞现实进行抗争的平民英雄形象。三,情节架构及语言特色——回环照应与东北方言这篇小说还有一个很明显的行文特色,也可以说是一种技巧:作者在情节架构与人物设定方面多次回环照应,比如吉利与顾志前都为了“少奋斗十年”而娶了高门之女,但在故事开篇吉利与梅雨的婚姻已经弊病百出,而顾志前是在故事中期才与院长的女儿相识,吉利与梅雨毫无共同语言,顾志前则在岳父家备受冷眼,二者的命运互为前后表里,谁能说顾志前不是十年前的吉利,吉利不是十年后的顾志前;再如方卉与潘望佳同为师大毕业生,却因不同的价值观而有着不同的人生;而在故事开篇,董事长夫人梅雨开着红色跑车气势凌人,而潘望佳却失掉工作,只能摆地摊维持生计,但在故事结尾,潘望佳成为了吉利指定的公司执行法人,公司为她配备了轿车,红色的,而梅雨却落魄到靠摆地摊卖杂物补贴家用,二人因自身素质价值观的不同竟阴差阳错的“换了个过子”……这些处理方法不仅展示出善有善报这一朴素的价值观,更使小说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下得以尽最大可能阐述故事内核并反应作者对世态人情的独特感悟。在语言特色上,作者大量使用东北方言与俗语,恰当而富有特色,使小说更具有地域上的典型性,也表达出作者身为东北作家的自觉,自觉的为自己的家乡书写,讲述真诚的故事。当然,小说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梅雨的一些想法太过牵强,塞翁失马的笑话反而让人一头雾水,再如书中的两个男主人公吉利和顾志前都懦弱畏缩,但潘望佳与齐闯等女性形象却敢爱敢恨,勇往直前,就连方卉,梅雨等带有消极意义的形象最后都焕发出了英雄气概,这也许是种隐晦的女性中心主义,也许是作者身为女性不自觉地对男性中心的世界进行反抗……其实这些所谓的问题都是突然想起的,有些牵强和主观臆断,因为电影和小说的都是缺憾的艺术,更何况对相对弱势群体(即女性相对于男性)的书写本身就是对社会文化问题的集中反映。写到这里,回头一看,满篇分析,一派胡言,自己分明是一个不懂装懂的无知者,偏生还一副大师口吻,得意洋洋,“齿冷”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不过还是有四个字写的极好的,那就是“姑妄言之”,别人一看,见这人早给自己留了退路,就是骂,多少也会骂的轻一点。说了这么多,留了这么多条退路,最后也该说一句:一家之言,管窥蠡测,挂一漏万,不足为训,还望指正。
  •     放了一年多偶尔拿起来翻,开头不甚吸引人,这次从半截翻进去看总算有兴致看完了。装帧很一般,勒口部分的作者简介+照片让我估计作者是有什么背景的(果然是个党委书记),许是书印的多了让我也拿到了。剧情采取同一时间轴下多线并行写法,女主与其说是穿针引线,莫不如说是在某些转捩点起到一定作用。表面上看起来是鼓励人“坚持原则,坚持正确,坚持清白”,说白了是一个自作自受的故事,流氓张扬一生最终作死,娇艳富婆想法恶步步错虽悔过也无法回头,好人历经坎坷最终走向光明,只要心善行为善竭力弥补为过去做的错事也有资格追求幸福神马的。比起主角和几个重要角色,我倒觉得几个小配角有意思,陈局长,新上任的教育局长,方卉这几人的所作所为倒让我觉得,作者暗示的,其实是“时势造英雄”“逆势是狗熊”最后,前面还觉得故事背景是一个北方架空城市,看到果成寺直接吓尿了好吗,书记您就不能委婉点儿嘛?会带入障碍的!(。Д。 ;)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