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

出版日期:2016-11
ISBN:9787111552067
作者:[美] 芭芭拉·奥克利(Barbara Oakley)
页数:304页

内容概要

芭芭拉•奥克利
(Barbara Oakley)
现为工程学教授,本科专业(居然是)俄语。
小学到高中数理成绩一路垫底,因此热爱文学。职场生活,不得不学习大量新鲜知识,甚至是头疼的数学知识。放下工作,回到学校,竟然学成了工程学博士,后留任教授。在MOOC、Coursera上开创最受欢迎的学习课“learning how to learn”,数十万人报名。
本书一出版即高居美国亚马逊学习类图书榜首,是一本学习神书,看过的人秒变“学霸体质”,开启外挂模式。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译者序
前言
作者声明
001
第1章 开启大门
每个人都能提升学习能力
008
第2章 放松点
有时候太勤奋也是一种病
025
第3章 学习即创造
来自托马斯•爱迪生不粘锅的启示
044
第4章 组块构建与避免能力错觉
“口默念而心得解”的秘诀
073
第5章 预防拖延
化“坏”习惯为好帮手
082
第6章 小恶魔无处不在
深入理解拖延的习惯
098
第7章 搭建组块对抗发懵
如何增进专业知识并减轻焦虑
110
第8章 工具、建议和小技巧
最好用的学习应用和方法
127
第9章 拖延的小恶魔总结篇
你得和拖延症较较劲
137
第10章 增强你的记忆力
大脑虽小,空间无限
148
第11章 记忆技巧多多益善
打造生动形象的比喻或类比
161
第12章 学会自我欣赏
形成直观认识
171
第13章 塑造你的大脑
改变思维,改变人生
179
第14章 借方程的诗歌打开心灵之眼
解开标准方程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190
第15章 学习的复兴
自学的价值
201
第16章 避免自负
团队合作的力量
211
第17章 参加考试
考试本身就是效果非凡的学习经历
224
第18章 释放无限潜力
学习的10个好方法和10个误区
233
后记
235
致谢
239
注释
265
参考文献
277
图片来源

作者简介

读完一本书,却不记得讲什么?
美剧看了一箩筐,英语还是没长进?
公众号、指导书、牛人帖,一个都没落,却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
这些都是典型的低质量学习症状。
不了解学习的原理,就是在无效重复;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在消耗天赋。
本书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出发,跨学科解读学习的原理,提供最全面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大脑如何处理图形、文字、数字等信息,不同类型的学习匹配哪种信息通路
学艺术、学语言、学音乐、学数理??各种事物的学习原理有何差异
对于你而言,为什么A方法比B方法效果更好
如果你翻开这本书,我相信你对学习是认真的。
专注思维VS发散思维
记忆组块
提取练习
穿插学习法
机遇的法则
数学浸泡法
记忆宫殿法
间隔重复法
知识迁移
解释性提问法
学习类APP
数十项科学研究,绘制学习原理全景地图;
最全面的学习法则,通往精进之路。


 学习之道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学习之道》读书笔记01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之前常常接触的概念是,要专注,要专心。然而在这本书里,作者从另一方面阐述了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各自发挥着什么作用。我们启用专注模式,常常是因为已掌握的基础概念对于我们而言既熟悉又轻松。但是如果面对新的知识新的概念和陌生的问题,一开始就用专注模式去处理,反而很容易止步不前。如果想要了解新的事物,最好先关掉精确的专注思考模式,运用发散思维,从更多方面去进行探索,知道锁定了一个更有成效的方法。最好的方式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借助专注模式调动全部注意力,启动发散模式让学习更有深度和创造力。02关于组块组块是根据意义将信息碎片组成的集合。学习活动有2种过程,一是从下至上的组块过程,这是指学习过程中的联系与重复可以帮助建立和加固每个组块。而是从上之下的“纵观全局”的过程,这是让我们看到只是在宏观图景中的位置。进行组块的第一步,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的组块信息上。开着电视或者音乐,就别想构建组块了。组块活动的第二步是理解,要把基本概念打包成组块,首先要理解这个基本概念。不管这个概念是什么,暂时只要求基本理解,记合成信息得出关键要义就好。组块的第三步是获取背景信息,你所看到的将不仅是如何进行组块,还有何时何地使用它们。03关于拖延典型的拖延症是每次想到不怎么喜欢的事都会激活大脑中的痛觉中枢,所以你会逃到那些令你更开心的事情中去,获得暂时性的感觉良好。利用习惯去帮助自己避免拖延,同时尽量少用意志力。习惯的四部分是信号、反应程序、奖励机制、信念。从拖延的角度开始分析这四部分。首先识别出让我们进入出窍和拖延的导火索,一般信号分为时间地点人物等,比如你在上网查资料时,会不自觉的点开聊天窗口,这时候网络或电脑就是拖延的信号。然后反应程序,我们经常会把注意力从学习转移到不太痛苦的事情上,每次得到信号,大脑都想自动进入这个反应程序,所以我们必须主动去改变就习惯。例如从上课不带手机开始~接着当自己克服的拖延的状态,奖励下自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自豪感也可以。最后在改变拖延的习惯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一定行”的信念,因为你会发现,在工作进展中一旦遭遇压力,你就会渴望退回到原先令人舒适的习惯当中,所以只有坚定的信念才会度过想要回到就习惯的难关。克服拖延的方法是让自己专注而简短的工作,分解工作量才能够细嚼慢咽。这里使用的方法是“番茄工作法”。诺特伯格写了一本书叫“番茄工作法图解”: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核心就是借助一个番茄钟,可以设定任何时间段,比如25分钟,在这个番茄钟里,你只能专心做某一件事,当番茄钟结束,你必须停止,不管有没有完成任务,进行休息之后再继续。所以在这之前就要考虑好,完成一件事需要多少个番茄钟。虽然拖延一直一来都被认为是不好的习惯,但是从长远来看,贪图一时之快未必对我们有益拖延的有益的一面是让一个人在急于完成某件事之前学会“驻足和反馈”。这本书的每一章的结构几乎都是先讲述观点,观点中包含了大量例子,各种名人的或者作者本身的例子,让读者能够更好的了解作者的讲述意图,还有各种漫画等,用图形激发阅读兴趣。接着用其他人的话语来协助说明每一个分论点的观点,接着有一些该你试试的一些问题。然后在每一章最后有本章小结、回顾和学习提升,再加上一个例子再次进行说明。看的时候就觉得这是一本教科书式的书籍,看完之后去网上查询的时候,才知道这真的是一本可以称得上是教科书的书籍,作者在MOOC、Coursera上开创开创最受欢迎的学习课“learning how to learn”,这应该说是配套教材。可能是对教材类的书籍不太感兴趣,所以这本书读的时候也没有很认真去思考。每个年龄有适合每个年龄的书籍,这本书我觉得适合高中或者大学新生去读一读,去寻找学习中的正确的方法,当然不是说不是学生就这本书就没有用处了,书里面对于拖延,对于专注与发散模式的看法,与一般我们所接触的感念有所不同,可以一看。
  •     被《学习之道》这本书吸引,其实是因为作者的经历。Barbara Oakley,现在的身份是工程学教授。她是在工作之后一段时间才重回学校转读工程学,而原本的她就是一个理科绝缘体!从小数理成绩糟糕,对此也不感兴趣;相反,热爱文学,本科专业甚至是俄语!于是,她是如何做到由文到理的转变,如何从一个俄语专家变身成工程学教授,就成为让人最不可思议,也是最感兴趣的地方。虽是带着猎奇心态开始的阅读之旅,但真正启程后还是应该放下猎奇,认真对待书中知识。客观而论,书里讲到的一些学习理论其实并不新奇,或许你就正好从其他地方了解到过相似观点。但是,虽不新奇,但很重要。该书原名《A Mind for Numbers: How to Excel at Math and Science (Even If You Flunked Algebra)》,是主要针对数理学习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建议,非常实用。不过,学习理论是具有普遍性的,因此无论你的正致力于何种类型的学习,都能从其中得到启示。学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似乎很好回答,毕竟人人都在学习。但若未对学习一事进行过细究,想要给出清楚的答案,一时怕也理不出头绪。因为,越是熟悉、越是普遍的事物,我们越容易忽略对它的思考。因为熟悉,所以无视。此时,我们就需要使用到元认知方法,回过头一探学习本身。了解学习,才能知道如何学习。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使用到一些学习方法。你有注意过自己到底用到过哪些方法吗?这些方法是否真的对你的学习有效果呢?如果你早已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正苦于不知如何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的话,那么,是时候开始思考一下何谓学习了。《学习之道》一书或可提供一些帮助。人有两种思维网络模式,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我们常常更重视专注思维的作用,因为它让学习成为可能。如果只能盯着课本看一两分钟就走神做其他事情去了,当然什么都学不到。所以,专注很重要。但若一味专注于一个问题中,也容易产生思维定式。纠结其中,愈发找不到出路。此时,就需要发散思维,让紧绷的大脑缓一缓。一张一弛之间,才有了灵感产生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做重大决定之前应该先“放一放”的原因。“下次当你对某些人或事感到挫败时,试着退后一步观察自己的行为。愤怒和失意偶尔会扮演走向成功的激将法,但它们也会关闭大脑中用于学习的关键区域。因此不断增加的挫败感往往是个有益的暂停信号。它在暗示你,是时候转换到发散模式去了。”专注很重要。所以当我们聚精会神时,大脑在做什么?在忙着将我们的短期记忆连接到一起,形成知识组块。已形成组块的知识,能被大脑更长久的保存。如何构建知识组块呢?首先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信息上,然后理解它们,并且了解相关背景。但是,在组块过程中要避免能力错觉。比如单纯地重复阅读,还有做笔记时大段勾画,这些都属于低效率的学习。以往也有意识到不能大篇幅画线,因为这样做除了书变花变乱了之外,在效果上跟不画线好像也没区别了。于是每次都尽量只勾画关键字。如今知道,这也不是最好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理解把重点提炼出来。“画线的动作会让你欺骗自己大脑在工作,其实只是手在动而已。做标记前,要先训练自己找到主要观点,并把所做标记数量降到最少——一句话就行了,最多不要超过一个自然段。在留白区域记下总结好的关键概念也是个好办法。”拖延是个大问题。影响大,范围大。十个人里,怕是有九个人都有或轻或重的拖延。以前也号称过自己是拖延症晚期患者,于是也思考过拖延的原因。简单说来,这就是一种“想到它就感到生无可恋,愿意做其他任何事来逃避它”的感觉。是的,我们拖延的,往往是让我们感到不安的事情。这个“它”可以是任何事情。但再仔细回想每一次拖到最后不得不面对的情景,好像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其实,真正“令人痛苦的就是预感本身”。而一旦真正开始做,害怕就消失了。跟拖延的事项相反,我们早已养成的习惯却是不花费多少力气就能够自动开始进行的。习惯的形成分为四个部分:我们首先会接收到一个特定的信号,然后大脑会立马做出常规性的反应,这一反应会让我们感到愉悦,这是给予我们的奖励,而信念会强化习惯的效果。拖延其实也是一种习惯(当然是糟糕的习惯)。所以,从习惯形成机制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了解到应当如何抑制拖延。改变的窍门是对信号的反应。而改变对信号的反应,也是唯一需要动用意志力的环节。改变的关键在于制定计划。新的计划开头会比较困难,但一定要坚持。番茄工作法对这一点尤其有效。为了强化改变的结果,还需要给予新的奖励。只有当大脑开始期待这个新奖励,才能养成新习惯。最后,还需要巩固“自己一定能行”的信念。一个方式是,发展一个新的朋友圈,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共进的氛围中互相督促。另一个方式是“心理对照”,想象一下自己期待中自己的样子,再看看自己现在是什么样,会给你很大的动力。在前方栓一根胡萝卜,没有鞭子你也会前进的。另外,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并且学会分解工作量,专注而简短地工作,也是解决拖延的有效方法。“人们往往讨厌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但如果你开始对某件事游刃有余,自然就会乐在其中了。”记忆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幸运的是,它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提升的。书中,作者给出了几个非常实用的记忆小技巧:记忆宫殿法、比喻或类比、间隔重复、创建意群、编故事、利用肌肉记忆、利用记忆诀窍。虽然你或许并不完全知道这些方法的名称,但很可能你早已运用过其中的某几项。比如间隔重复,这是有效记忆英语单词必不可少的办法。那么多的单词,不可能一口气看完,看完也记不住。于是可以借助索引卡,一面写上单词,另一面是词义,每天翻卡背记。数量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递增,但要尽量保证每天能复习前面的部分内容,最好每隔一段时间还能进行一次大汇总。相似功能的app有很多,推荐Anki,亲测有效。“最近几项动物和人类的实验发现,规律的锻炼可以让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锻炼似乎有助于促进记忆力相关脑区中新神经元的形成。锻炼也会省城新的信号通路,而且,似乎不同类型的锻炼——跑步或散步和力量练习相比,在分子层面产生的效果会有略微不同。”书中一直在反复强调睡眠的重要性。这也是最近读到的无论是管理类还是心理学书籍中,几乎都有提到的。虽然听上去像玩笑,但这真的不是玩笑——睡眠不足,真的会变笨!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非常好的一本书,跟着这本书练习确实改变和加深了我对于学习方法的理解
  •     叙述的方式就很难接受
  •     回想 比喻 发散
  •     大脑是一台潜力无穷的机器,却没有配备使用手册。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可以事半功倍。这本书更多探究了如何学习新知识,不过很多道理都是相通,有一些启发和可以借鉴的东西。
  •     只看了拖延的几章。老生常谈吧。
  •     配合视频来看效果更好
  •     很多学习方法我都在其他书上读过,这算是一本总结汇总的书,应该会对于学习中的 人有很大的帮助。 发散模式 和 回想复习 对我还是新的收获。
  •     读及此书,正值第二轮升级阶段!我相信这种对于底层信息吸收理解的书籍将有有助于自己之后的不断学习和努力!加油,米娜桑!我们都应该终身学习!
  •     看完觉得中国学校教育简直是各类学习方法的优秀组合
  •     其实跟自己一路走来去所经历的差不多,不过他总结的不错,也会让我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注意方法,以后也会将一些好的方法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     没有刻意练习好。
  •     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对高中生比较有用吧。有几个比喻比较可取的:用弹珠游戏中弹柱的疏密来对应两种矛盾的学习模式(发散-专注),用拼图来比喻先组块后链接的知识构建模式
  •     主要讲10个学习法则(如回想,形成组块,每个科目一定的工作量,自我测试,专注处理后用发散做奖励,最困难的事先做等)和如何避免过度自信
  •     很好的一本方法论,正好通过这本书整理了一下自己学习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     好书,还会再读一次。了解你的大脑,让你和它配合的更默契
  •     这本书最优秀的地方是通过各种有理有据的科学论证告诉你大脑的活动机制,让你不会对书中的观点产生不信任感,从而愿意去试一试书中的方法。同时,虽然书中原理都很精深,但是给出的方法却很浅显又容易操作。作为一个资深拖延症患者,我现在就在使用“番茄时间法”努力改正学习的时候总是想看手机的坏习惯,初见成效。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自己的学习之道还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摸索的。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必须学习和想要学习某领域知识的朋友,和所有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感到头疼的家长。
  •     膝盖中了好多箭,过去一年自学的轨迹里面养成了太多里面说的坏习惯。
  •     虽然之前没看过这本,不过很多方法、工具一直在用
  •     全书还是那种one paper book,即全书的道理一张纸就能说的明了。 全书大致说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学习需要思维的两种模式——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相互配合来进行,专注模式适合初学并打下基础,发散模式适合转换思维、激活链接、迸发灵感。第二拖延症要不得,拖延症害死人,要养成好的习惯。第三要喜欢考试、经常考试、积极的面对考试。书中的观点基本点到为止,深度和可操性都比较差,尤其第二和第三方面的内容让人有骗字数的感觉。 说说读过全书最大的收货吧,就是回想模式。
  •     方法在那里 看你会不会用 能不能坚持
  •     很好的总结,大概都知道。
  •     微信读书阅读的
  •     富有啟發的學習方法論。
  •     考试本身就是效果非凡的学习经历
  •     读到过的最好的方法书之一了
  •     我猜市面上的学习类的都是抄的这书吧 西欧的很不错了 和我报的记忆课的思维课程都有点类似了~
  •     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要恰当地转换。
  •     以后这种书少买,全部出于对自己的不确信
  •     看推荐语以为是本很乏味的书,看完以后果然如此。慢慢的知乎味,文章也太散乱。 三分不能再多了,书中百分之八十都是废话,学习的方法都是再初级不过。
  •     很受益的一本书。
  •     很遗憾没能在读初高中和大学的时候看到这本书,不然我的数学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T T……因为看的是电子书,所以想要带着每一章提出的问题去阅读还是有难度的。对于那些时间不太充裕的人来说,直接翻看最后一章就好了。还是想感谢这本书,陪伴我度过了时而沮丧时而欣喜若狂,反复无常的瑜伽练习初期。
  •     这本书的很多的观点都是来自于心理学,如何学习?如何记忆?在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都有,这本书只是将心理学的关于学习的观点在结合一些例子写了一本书。看这本书不如去看《心理学与生活》中关于学习的理论。写学习的方法的书太多了,大多是大同小异,学习的关键就是持续的实践。
  •     学习本身也是需要学习的
  •     看完《刻意练习》后就开始看这本书。《刻意练习》整本书翻来覆去地、用尽了各种例子来讲一件事,水分太多了,总是忍不住跳读。而这本书可以说干活十足,每一章都有练习,并且讲文章所表达的一些理念融入进去,比如回顾。
  •     这种垃圾玩意儿为啥要出版?既无逻辑又无系统,也没有新意。我整理的学习方法资料比它好至少10倍。 名字是不是想蹭另一本同名的国际象棋大师写的《学习之道》的大名?如果说大师写的那本是经典,这本绝对是彻底的垃圾。
  •     针对学生,有些散
  •     要读很多次,实践起来。等等,里面不是说重读是最没效率的吗?
  •     在coursera上看到作者的mooc然后特地看了看,然后感觉自己明显比以前认真了许多。然而记忆力就……
  •     相见恨晚
  •     真是全书的精华都在最后一章的十个好的学习法则和十个坏的学习法则。这些精华摘抄了笔记,接下来重复阅读,回想并实践。
  •     看完书才发现,排名靠前的短评书评都总结的好到位!好像直接看他们的总结就好了嘛哈哈哈。 anyway还是很有用的,一些概念和建议。希望学习的过程能更高效吧。 要学的东西太多了,都要一步步来。
  •     可能是读过做好的关于如何学习的书,从大脑结构开始,到如何克服拖延,到思维定式,到组建模块,到转换思维。卓有成效的学习之书
  •     好
  •     声情并茂,有启发,有建议,作者说到这个份上,剩下的只能看自己了。
  •     书里面谈了很多学习的小技巧,尤其是针对数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有较为细致的分析,还有很多人物事例供借鉴,推荐一读。
  •     虽然有些内容还是艰涩难懂,但的确有很多可操作的方法值得借鉴
  •     一本没有看完的书,道理我都懂,只是做不到。没有看完的必要
  •     休憩中读上的这本书。原因是由于刻意练习的链接吧,看这两本写的有什么联系。不错的方法总结,最近一些新的脑认知的信息和老方法结合提了起来。也是对于自己的方法的帮助。
  •     东拼西凑,结构混乱。
  •     还不错的用大量的例子来证实了作者的方法论 翻译的也没有特别奇怪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