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种子

出版日期:2014-6
ISBN:9787108050064
作者:王鼎钧
页数:251页

内容概要

山东省兰陵人,1925 年出生于一个传统的耕读之家;1949年到台湾,服务于(台湾)中国广播公司,还曾担任过多家报社副刊主编;1979 年应聘至美国的大学任教,之后定居纽约至今。
王鼎钧的创作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著作近四十种。从六十年代早期的作品到1975 年《开放的人生》,再到八十年代初期《作文七巧》,其“人生四书”、“作文四书”等作品在台湾销行极广,至今不衰。
自七十年代末期起,王鼎钧开始了《碎琉璃》等独树一帜的文学创作;1988 年《左心房漩涡》出版之后,更被誉为“当之无愧的散文大师”。
从1992 年至2009 年,王鼎钧历时十七年陆续发表“回忆录四部曲”。这四卷书融人生经历、审美观照与深刻哲思于一体,显示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书籍目录

“作文四书”总序杨传珍
代序文学四愿
语言


语文功能
意象
题材来源
散文
小说
剧本

体裁选择
胎生与卵生
新与旧
真与假
人生
再谈人生
宗教信仰与文学创作
附录
猫猫虎虎
复活疑案
一家之主
月亮像什么?
空白
人我三段论
花非花
闲话作家

作者简介

“人,可以说是在挫折中成长的,“不如意事常八九”,而“可与人言无二三”,有些重大的挫折造成“心的伤害”,终身隐隐作痛。在他心里有虫子咬他,热铁烙他,有针刺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忘不了,抛不下,躲不掉。他刺骨地想,内在语言如潮海翻腾。他只好去做某些事情去减除痛苦,其中之一就是文学创作。”
——王鼎钧
如何领会文学创作要旨?本书从语言、字、句、语文功能、意象、题材来源、散文、小说、剧本、诗歌,以及人生、宗教信仰与文学的关系等角度,条分缕析,精妙点明作家应有的素养和必备的技艺。


 文学种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关于写作的书籍已经很多了,这本书还算有诚意。作者提到了写作的题材来源:自己的工作生活感悟(小我),写周围的其他人(别人),写大环境、大自然,写自己的想象力读完一遍就记住这些了。写作的方式:一般写自己内向内省的人写散文比较居多,现在很多网红出书就是这种现象;我也认为水平比较高的是能写小说,特别是能写长篇小说;还有比较有意思比较赚钱的方式是写剧本;有情怀的人可以写诗。我们普通人可以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写自己遇到的周围的人,写书评,写影评;能力得到提升了可以尝试写小说或者剧本。
  •     2016年5月27日,深圳布吉,读完第一遍。如何领会文学创作要旨?本书从语言、字、句、语文功能、意象、题材来源、散文、小说、剧本、诗歌,以及人生、宗教信仰与文学的关系等角度,条分缕析,精妙点明作家应有的素养和必备的技艺。(1)语言文章就是说话。写文章就是写你要说的话。我们通常所说的写作,就是把内在语言转换成书面语言。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我们要“表达”。(2)字作家用字要善用本义,要善用引申义,要善用字形来帮助表达,善用字音来帮助表达,要善用某些字的历史文化色彩来加强表现效果。中国字有四万多个,一个现代人能使用五六千字 、要学会炼字一个字可以分成字义、字形、字音三部分。三者以字义最为重要,字形是教人看了知道是什么意思,字音是教人听了知道什么意思。字义有“本义”、“引申义”。有文学效果的语句,多半爱用字词的引申义。如:拿破仑字典无难字、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写作的人早已发现,字形、字音跟文学上的表达有密切关系,先说字形。“齿”与“牙”、大户人家燈火辉煌,我赞成写“燈”,若是“人儿伴着孤灯”,我赞成写“灯”恶人姓巫、刁字音:有些字音能强化字义,而不同的字音能引起不同的情绪。如吊儿郎当(轻松而不成节奏)、那面锣响得坦坦荡荡(坦坦荡荡音与义都恰如其锣)、上台一条龙,下台一条虫(龙与虫叠韵)作家用字,除了考虑到字形字音,还考虑到某些字的历史文化色彩。如梅、姓氏的:关、岳、孔、西洋的:云雀、橄榄、罗马,如星空非常希腊(3)句字和词在进入句子以后,立刻发挥作用,尽其所能。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文学贵创新,我们在下笔写作时,尽可能写出内容和形式都新的句子。新句又分两种:一种是句法新,一种是内容新。句法新,这是形式上的改造或创造。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意思新,内容新。如形容美女之美,说“瀑布见了为之不流”形容一个人一口气喝下大碗水,可以用“牛饮”、“鱼饮”(4)语文功能记录、论断、描写(比喻、烘托、想象)在作家笔下,记录、论断、描写,并不截然分立。三者经常综合成一体。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三者,加以综合,才真正掌握了语文。(5)意象在文学作品中,是最能引起类似的经验,诗最需要意象来表现,是读者神游于意象之中,人或称为“文字的催眠术”为什么需要意象,因为语文有两大缺点:第一个缺点是,语文代表事物,但事物永远在变化、在演进,语文永远追不上、说不完。另一个缺点是,我想说的是这个意思,可是他偏偏认为不是这个意思、是那个意思,而她又认为是另一个意思。“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文学作品是字句组成,也是意象组成的。意象加意象,好的意象写得好,把最好的意象放在最适当的位置,这就是文学。(6)题材来源通常,你需要什么就特别注意什么,经常注意什么就能多知道什么。作家由观察、想象、体验的得来的材料,在写作时加以选择组合,成为“题材”。a.观察:观察人生百态:生老病死喜怒哀乐聚散离合得失荣辱观察自然万象:春夏秋冬请与霜雪鸟兽虫鱼湖海山原看人怎么适应自然改变自然利用自然,也看自然怎样影响人生充实人生观察以眼睛为主,但听觉、嗅觉、触觉也是观察力的一部分。如听觉“此时无声胜有声”、嗅觉“重帘不卷留香久”、触觉“温泉水滑洗凝脂”b.想象卧看牵牛织女星、想象有两个好处:“想象“不但能使作家得到那可能发生的事,也使作家得到许多根本不可能的事。帮助我们去发现新的事实,扩大观察的范围。。如新闻记者的“新闻鼻”c.体验许多作家设法扩大自己的生活经验,像旅行、换职业,登山、潜水、从军,跟各种性格的人做朋友。扩大经验还有一个方法:帮助别人。正如记录、论断、描写相互为用,观察、想象、体验也有密切关联。(7)体裁之一:散文文学四体:诗、散文、小说、剧本如果说文学作品是说话,是说话的延长。那散文就是谈天,是谈天的延长。题材是道出了意象与意义的关联,体裁是道出了内容与形式的关联,文学作品的形式恰当地表现了内容,就像裁缝出了件合身的衣服。散文的特色a.在一个“散”字。拘束少,可以加工的成分少,没有非达到不可的目的。b.作者可以直接表现他自己,以非常主观的态度发言。c.散文的题材也最广。议论、写景、叙事、抒情,几乎一切材料都可入手。由于散文有上述各项特色,散文成为用途最广、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的文体。若把“用文字表现意象”来定义散文,它的范围则会立即缩小。我们常见的议论文是不透过意象的,一般记叙文只有零星的意象,这样,抒情和写景的散文成为散文的核心成分。散文是如此“有我”,以致,如果你不喜欢谁的散文,你就不会喜欢那作者本人。一篇散文怎么组合它的意象?首先,一篇散文采取什么的结构要看它是什么样的内容,有事件的散文和没有事件的散文,内容不同,结构也不同。(散文的内容有“有事件的”和“没有事件的”之分。有人说散文和小说的分别是,散文没有故事,而小说有。散文多半没有故事,却可能有“事件”)除了意象在空间内罗列和在时间中涌现以外,作家还常常把“同调”的意象配置在一起,使之协同一致,相得益彰。如“古藤老树昏鸦”、“餐馆的窗帘与餐巾同一个色调”另一种设计恰恰相反,把效果迥异的意象配置在一起,以产生对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8)体裁之二:小说如果散文是谈天的延长,小说就是说故事的延长。为什么以“说故事”作小说的特征呢?这是因为,作家用小说来表达心思意念时,通常不肯直说,他转弯抹角去说一件事,起初,两者似乎无关,但最后可以看出作者的本意。文学作品大都给我们两度的满足,首先是文字直接表达出来的东西,使读者欢喜感动,但是紧接着是读者陷入沉思,他想到许多东西,他所想到的比他所看到的更多。前者为感性的满足,后者为理性地满足。前者为具体的感受,后者为抽象的思考。一篇小说如果不能引起理性的满足,那就“只是一个故事而已”。“只有故事而已”是一篇价值很低的小说,完全没有故事可能不成其为小说。为什么文字作品可以给读者两度满足?这是因为文学作品是作家利用语文的特性作成的一种特别的东西。语言既不是一种精确的工具,足以处处引起我们的联想,而作家又挑选有代表性的题材,使作品中的一人代表千万事。作家所追求的成就,是以最具体的事件给读者感性上最大的满足,再引起读者理性的活动,作高度抽象的思考。在方法上,说故事和谈天当然有差异。谈天是和“谈得来”的人交谈,无须费许多心机去吸引对方。至于说故事,面对的听众则比较复杂,听众的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始终抓住听众的兴味。如果故事很长,则这种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功夫尤其重要。小说比散文更需要结果,它的结构也很复杂。为了使听故事的人聚精会神,故事要有一个重心,故事由开始到结束都围绕着重心发展。故事的重心形成主角。小说表现人生,故事就是人的欲望、行为、人与人之间的瓜葛。故事既有重心,情节自然会集中在少数人身上。有时候,这少数只是一个。读者会因此熟悉他、关心他,愿意知道后事到底如何。典型人物要做世上活人的代表,因此他们永远被后人引用,被后人想念,这就是小说人物的不朽。不说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已”,他有性格分明的人物,甚至有不朽的人物。人物有了动机、有了行为,还得有阻碍,还得人物不怕阻碍,一再努力克服阻碍。人物在面对阻碍冲向前去的时候最能显露个性,最能引起读者关心。阻碍可能来自环境,可能来自另一个人,也可能来自自己的内心。阻碍挡在前面,受阻的一方不肯罢休,于是冲突,冲突越来越大,到达顶点,出现高潮。高潮是故事对读者吸引力最大的地方,长篇小说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说中有各种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风景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物体描写,这些描写常被编文选的人摘出来当做散文的模范。说故事的人要给故事一个结尾。通常小说的结尾是最后一个高潮的解决,是全部问题的最后答案,再没有听下回分解。这是关闭式的解决。当然还有开放式的结尾。小说又有圆满的结局和不圆满的结局。不圆满的结局可以加强艺术效果,有无穷的回味,如宝玉出家、渔人再也找不到桃花源。有时候,写小说的人先有故事的结尾,也就是最后的高潮,全局相当乐观,良好的结尾是成功的一半。(9)体裁之三:剧本如果小说是说故事的延长,戏剧就是吵架的延长。有人给戏剧下定义,说戏剧是“演员当着观众在舞台上表演一段精彩的人生”。戏剧情节结构的蓝图和小说十分近似。两者都布置冲突、高潮和解决。如果把三者分开,冲突最重要,冲突推动事件使戏剧情节向前发展。可以说,小说使用散文写成的戏剧,但戏剧规划得十分仔细,计算得十分精密,予人以“机关算尽”之感。单就情节结构而论,戏剧的技巧最难,写小说的人如果想改进作品的故事结构,无妨多读剧本、多看电影。剧本并不是写给你我看的,它是为演员准备的,演员看剧本,观众看演员。话剧剧本供我们阅读乃是它次要的功用。剧本既为表演而写,编剧要受很多限制,他要考虑:一、演员是否演的出来?二、即使能演出来,剧场效果如何?三、要花多少钱?戏剧演出是要讲成本预算的。比起小说,编剧也有省事的地方,不必叙述前后经过,不必描写环境,人物的服装、体型长相、动作都另外有人去动脑筋,编剧只须从对话去刻画人物性格,制造冲突,展现危机,推动剧情。于是编剧的全副精神放在对话上。好剧本的对话实在写得好。由于观众看到的是演员,不是编导,因此剧团电影公司,就用心提高演员的声望,以演员的影响力来代表剧团或公司的成就。在这种情形下,编剧往往要为了发挥某些演员的能力而写戏,本来是拿着剧本选演员,而今是对着演员写剧本。诗人和散文作家可能会以“迎合大众”为耻。而戏剧家编导相信,如果大家不来看他的戏,那是因为他的戏失败了。一出戏在构想之中不但要想好谁来演,也要想好谁来看,怎样使他们爱看。戏剧在表现手法上力求适应观众,表现手法是中性的,它本身不发生道德问题。戏剧在题材力求观众乐于接受,任何题材都可能做成有价值的作品,看有谁来做,怎么做法。(10)体裁之四:诗如果散文是谈天,诗就是唱歌。诗的定义有一条是“文之成音者也”,诗人的专长是把语言的音乐性加以发扬利用,使文字效果和音乐效果想加或相乘。作诗叫“吟诗”。学诗由认识音节(节奏+音律)开始,直到文字和韵律合作无间;由事物引发想象开始,直到以想象再造世界。所谓节奏,就是由声音的长短、高低、轻重、快慢和顿挫形成的秩序,长短、高低、轻重、快慢和顿挫,相互间错综配合,连绵不断,可能产生的变化几乎是无限的。音律涉及字音的长短轻重,和节奏有密切关系,因此两者合称“音节”。国语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有齿音唇音喉音,有开口撮口合口,有轻声变调儿化韵,字音有响哑清浊,在什么情形下用那种声音或不用那种声音,使用语言的人应该有考虑。作者在经营意象时同时经营音节,还要知道诗的格律(不用)。格律是近体诗的规范。我们今天反对旧诗的格律,是因为“形式上的束缚使精神不能自由发展,使良好的内容不能充分表现”。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反对语言的韵律,掌握语言的音节而变化运用,是诗人的天职。(11)体裁选择第一个理由:一篇作品究竟应该写成散文、小说、还是剧本,要看那篇作品处理什么样的材料,表现什么样的内容。散文、小说、剧本属于体裁,体裁属于形式,形式是为表现内容而设。题材属于内容,有些题材应该写成散文,不宜写成剧本,有些题材则相反。散文的题材:a.直说的 b.平面的 c.闪现的,不定形的小说的题材:a.性格突出的人物 b.含有冲突的事件 c.事件复杂,并经过很长的时间,有种种演变戏剧的题材:a.立体的 b.激烈的 c.集中的喜欢写散文的人:a.爱好自由 b.内向、长于内省 c.只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什么样的人会去写小说:a.化身癖 b.记录癖什么样的人乐意写剧本:a.组织能力 b.商业头脑 c.对群众的感应有兴趣 ()新与旧文学创作中,最有用的一个是增加法。a.增加法,是在前人已有作品增添一些成分。在原本故事里面增加情节。如一天开门八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散文。b.延长法,是“增加法”的另一示例,利用一个熟知的故事加以改写,却不照原来的样子结束,故意加叙一段。如所有的歇后语都用延长法c.合并法,也可以列为增加法的一项。如红白喜事d.变造法,如夺胎换骨e.倒置法,是改变已形成的顺序。如亲朋无一字(无即是有,有灾难),老病有孤舟(有即是无,无归宿)f.荒谬法,是离了谱,打破成规1.作品内容超出日常行为规范 2.超出自然律g.新解释,作家在表现人生的同时解释了人生,人生中的同一现象,经不同的作家加以不同的解释,就分别写出不相同的文章()真与假作家所追求的“真”,是利用真实的材料细节,表现内心真正的思想情感,使读者觉得真实。文学作品中的材料细节要真,但作品的整体不必真,有时也不能真。作家即使写实,也往往并非忠实地记录事件的原貌,而依照创作的需要有增删损益,此谓“理想化”。理想化的意思是,有时候把真实的生活经验写出来并不能产生最佳的文学效果,作家得按文学创作的理想改动一下。写新闻就不可以理想化。()再谈人生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作者取法人生可以分作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取法人生”是小处着手(人生细节),第二层次的“取法人生”是大处着眼(文学法则),第三层次的“取法人生”是心领神会,整体贯通。·························································································································

精彩短评 (总计38条)

  •     20160426 收益不大。
  •     不知怎的,读到最后一本,反而觉无趣,不及前两本吸引
  •     没回忆录好看
  •     选取了自己需要的四部分:“字”、“句”、“语文功能”、“意象”
  •     感觉这是一个新的境界了,文学家谈文学,菜鸟受益匪浅
  •     在写作上,我就是一个沿街穿行卖烤串的。读这本书,好比被请去品尝满汉全席。掌勺的大厨,将我领入后厨,细细地教我如何处理食材、如何搭配、如何五味调和等等。最后还和蔼可亲地说:“虽然这一行并不轻松,但很重要也很有趣。加油哦!”
  •     深入浅出 启发意义非凡
  •     還是可以一看的,畢竟是老作家剖析寫作,有其經驗,有其體會。然而寫作是有可刻意去做的有爲法,但更在登入水到渠成的無爲門。
  •     慢慢的读这些书,慢慢的在心中形成一张文学的网,虽然慢了些,却到底在前进的路途中。
  •     很好的一本“作文”书,没有说教,很多生动例子,读此书有种和作者促膝而谈的感觉。
  •     不如《讲理》和《作文十九问》,可以看看提高欣赏能力,初中生适宜。
  •     抽象很多,想做作家的人可以看看…
  •     这是我见过的关于中学生写作的最好的书。
  •     靠谱的文章创作分享。
  •     可谓中文系预备课;可惜我上在中文系之后。
  •     写散文最怕俗 写小说最怕浅 编剧最怕松。
  •     终于把王鼎钧的“作文三书”系列看完了,三部连起来看才有迎刃而解的感觉
  •     认真阅读,认真摸索,认真探求
  •     个别两篇还行,大部分索然无味
  •     王老师的道理浅显易懂又不失幽默,文字朴实直白不拖泥带水,例子丰富普遍且生动,像是相对而坐的无数次点拨,很有启发作用。
  •     他肯放下身段写这种书真是难得,忽然想到他和杨绛是当代汉语散文写得最好的,他俩死了,中国的散文传统也就断了,后继无人
  •     比喻,作品成了符号,符号简单,代表复杂,符号具体,代表抽象,符号有限,代表无穷。
  •     比较快速的浏览了一遍。
  •     小有收获吧
  •     汪曾祺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王鼎钧先生的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怎么运用好中国的语言,受益匪浅,总结起来六个字“法自然,师造化”
  •     强烈推荐,不只中学生,成人读读会有收获——2015年4月3日
  •     相见恨晚
  •     很不错的书
  •     这应该就是大家手笔吧,把一些理论观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正所谓深入浅出。
  •     文学创作基础指导用书。
  •     150123.“字”章讲字形、字音,都不好。150304.看完。以后不读这类书了,太简单。
  •     受教
  •     观点前后之间或者与其他书之间有重复。想来一人阅读思考写作多年的感悟,得以落笔传达以飨读者的只是少数。说散文、小说、剧本的特色的部分最好,是心得语。
  •     独到、深入、系统。关于文学与写作的见解,别有洞天。
  •     虽然不曾立志当作家,但这书读了两遍,值得细读。有了“不龟手之药”,看你要不要涂,怎么涂。
  •     思考写作很受用
  •     写作并不是很神秘的事,并且有法可循。天性烂漫,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可以写散文;擅长讲故事,喜欢各种“代入感”的可以写小说;组织能力高超,有观众意识的可以写剧本...有写作动机之前,再打磨打磨自己对“字”、“句”、“语文功能”、“意象”的认识,相信能迈进写作大门。
  •     很多细小之处,难得有前辈还能细细地解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