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6
ISBN:9787544745789
作者:[英] 彼得·阿克罗伊德
页数:279页

内容概要

作者彼得•阿克罗伊德生于1949年,是著名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曾为《旁观者》担任多年文学编辑,现为《泰晤士报》首席书评家、皇家文学学会成员。2003年,他因对英国文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获得爵位头衔。他活跃在当代英国文坛,其历史小说和传记小说的独特性和系统性引人瞩目。

书籍目录

代译序
正文

作者简介

谁能不喜欢王尔德呢?这部作品被英国人誉为鬼斧神工之作。鬼才作家彼得•阿克罗伊德以王尔德自己的口吻,讲述王尔德最后三个月的故事,融会贯通,纵横捭阖,令人拍案叫绝。

本书是英国著名作家彼得•艾克罗伊德以王尔德自己口吻写的王尔德自传。王尔德因同性恋被关雷丁监狱两年,本书写了王尔德自雷丁监狱出来之后在巴黎的生活,并回顾他的一生成败。《泰晤士报》评论说:“这本书追溯了文学史上最吸引人的一位人物起伏跌宕的一生,书中王尔德式的机智、聪明和悲剧俯拾皆是。这本书在刻画这位不寻常的人物同时,成功刻画了他的生活、时代和个性。”


 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以为是普通的传记,没想到是以王尔德口吻写的生命最后三个多月的日记,这一点和《简·奥斯丁失落的回忆》写法很像。我对这类的别传还是抱着审慎的态度去看的,我总希望书中记述的都是真实的。比如,书中说,王尔德并不是威廉的亲儿子,而是他母亲的私生子,事实到底如何呢?书中还说,王尔德在监狱的两年间用日记记录了自己的生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日记现在何在?作者文笔不错,书中有许多王尔德式的妙语和警句,读起来妙趣横生。此外还引用了大量的希腊神话作隐喻,以及许多作家和画家,译者很认真,做了大量注释。译者的译笔也非常值得称道,文采斐然,没有丝毫翻译腔,倒像是自己的创作。王尔德去世时年仅46岁,这位天才的过早离世真的让人扼腕叹息,好在我们还可以一遍遍地诵读他留下的那些童话、戏剧、小说、诗歌……这是他留给我们最好的爱。
  •     文/吴情阅读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是从《快乐王子》(巴金译)开始的,这篇短小精致的童话里,追求快乐的王子和小燕子为了帮助他人,牺牲自己,既让人迷恋,又使人心碎。后来,逐渐接触了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肖像》、《温莎夫人的扇子》和《莎乐美》等作品,才愈发觉得欲罢不能。一个人,竟然可以灵活自如地调动语言和词汇,而不被语言给束缚,在繁华和绚丽中,尽情展现文学的魅力,而避免了谄媚和庸俗。或许,这样的人,古今中外,只能找到一个王尔德。《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是英国作家彼得•阿克罗伊德(Peter Ackroyd)以王尔德自己的口吻,细致讲述王尔德生命中最后三个月的故事,同时运用回忆、心理描写、双关和讽刺等诸多手法,巧妙穿插进王尔德的平生,从幼年时期的家庭生活,到学习成长的青年阶段,直至其发表作品成为名作家。王尔德因“鸡奸罪”(当时同性恋性行为的蔑称)受审,最后被判关押雷丁监狱两年,王尔德自雷丁监狱出来后,在巴黎度过了生命最后的岁月。愧悔和无奈,骄傲和自尊,敏感与迟钝,集于王尔德一身。他一方面以艺术家的身份来生活,另一方面,在困窘的生活中锻造自己最后的艺术。对诗人而言,即使是死亡,也是美的。王尔德也不例外。王尔德爱美,也毫不避讳承认自己爱追求美。从外在的装扮到内在的修为,全都精雕细琢,有时候近乎苛刻。然而,王尔德对艺术的热忱,不同于当时上流社会附庸风雅,他强调的美,来自自然,来自人性,不与个人的真实诉求相违背,而绝非上流社会误解的那般。王尔德用艺术定位自己,也将自己与时人区分开来;上流社会所憧憬的“美”,正是王尔德所厌恶的矫揉造作。王尔德对艺术美的追求,来自古典的希腊、罗马,但也富有时代精神,尤其在一个“艺术”早已被魅化为物质、精神早已趋之若鹜的时代(与我们这个时代,何其相似)。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尔德提出“为艺术而艺术”也就不足为奇。艺术是纯粹的,不带有、也不该带有任何功利色彩,艺术应该拒绝向思潮、时代和市场屈服,从事艺术事业的人亦复如是。在这本书中,我读到的王尔德气质优雅,才思敏捷,思考文学时眼光独到,评论时事则一针见血,他有着艺术家的前卫,也不乏小市民的诙谐幽默,即便生活困顿,需要友人解囊相助,他也不愿提一个“钱”(money)字,简单的一句话、一个动作,让人觉得王尔德如在目前,这当然得归功于作家彼得的鬼才,更多的是两个人气质上的相通。王尔德作品女性人物性格突出,王尔德也承认其作品具有“女性气质”,并坦言母亲的言传身教对其创作道路具有重大影响。相比之下,德高望重的父亲反而居于次要地位。或许,男性更多的是着眼于外在世界,对应着家国之类的重大叙事;女性世界则以纤细和微妙的触角,感受着这个世界的深度。以“美”为终生使命的王尔德,取得如此成就的同时,应该要好好感谢他的母亲和他的缪斯莎乐美吧。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     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王尔德的悲剧其实每次看外国文学的书籍都让我挺头疼的,也总是坚持不下去,或许是文化差异吧,或许是我自身文学素养还不够,我总是不太理解。之所以买这本书,看这本书,也完全是因为我喜欢才华横溢而傲娇不羁的王尔德,想了解他这不平凡的天才的一生。人嘛,总是欣赏优秀的人,羡慕天才,因为自己没有……整本书始终蒙着一层悲剧的气氛,过往有多耀眼绚烂,后来便有多唏嘘悲叹。人是一种从众动物,一旦你被那些世人所信奉的法律信条、社会通则或者看起来正义凛然的楷模式人物宣判罪大恶极之后,他们不会去研究你是否罪有应得,忘记你曾经所有的美好,甚至那些曾经会变成一把更加锋利的尖刀准确无误的刺进你的心脏,他们只会跟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宣判者的身后摇旗呐喊,往你身上多吐一口唾沫!王尔德最终的英年早逝,在那个时期,在我看来是他的解脱!更唏嘘的是英国现在被人称为腐国,不过或许就是有他们这些先驱者,所以逐渐有了今日更加宽容的社会……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我想回到那个过去——进入另一个人的心灵。在那个过渡时刻,我既是自己又是他人,既属于自己的时代也属于他人的时代,此时宇宙的秘密会为我展现。”“当上帝来把我带到他的怀抱中时,我会转过身说:‘别管我。我在思考。’”
  •     浪漫。
  •     这本书真的特别好看。作者是戏仿,戏仿就是玩儿,玩儿王尔德,难度好高啊,难得作者写这么出神入化,跟玩儿似的。王尔德地下有知,一定也觉得很好玩吧。
  •     ”伟大的浪漫总是存在于男人之间。”
  •     恳切有余而机巧不足,浮于表面。高密度的引经据典,可见作者尽力向传主华丽文风靠拢的努力,却抹不掉自身正襟书斋的码字形态,与传主本人泣血狱中书的百转千回全不可比拟。若改以第三人称来作传,当稳妥贴切许多。穿插的童话有趣。
  •     罗马某殉教圣徒墓穴的石棺上可有这样的文字:"不虔诚者如侵犯此墓,愿他死于所有亲人之后."
  •     和预想的有出入
  •     207页,翻译或校对有误。德莱兰西格是昆斯伯里侯爵长子,博西的哥哥。可以说长子的自杀也是侯爵对幼子的交友状况如此暴跳如雷的因素之一。
  •     语言比王尔德差,内容的信息量也一般。封面那幅画看不出大片白色是否是女人的美背。
  •     很有趣的一本书,王尔德最后三个月贫病交加的窘迫生活,以及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他的惊才绝艳、如日中天,他的毁誉参半、一败涂地,他曾极尽荣华,也曾饱尝辛酸;他体验过快乐的虚幻,也品味过悲哀的真实。以王尔德自己的口吻、自身的视角来回溯王尔德的一生,可以更好地切近人物内心的幽微,又不时从视角的限制中跳脱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解读王尔德。有不少王尔德式的妙语,如说纪德:“明明长着引诱者的脸,却要装出受到糟蹋的处女的样子,也真够难为他了”,真够刻薄的。
  •     没有人的文字比王尔德更机智更幽默,在追求美与艺术的道路上他比谁走的都远。后人拟王尔德的口吻写下的日记实难引起共鸣,艺术和文学方面的引用太陌生,只怪自己造诣不够高,不是一本可以作为消遣的娱乐书。
  •     坑爹的印刷,一页纸上写一句话常见。
  •     王尔德别传,人总得梗着脖子硬着头皮,走过这漫长无趣的一生,除非你从不妥协,一边狂欢一边绝望。
  •     很传神的别传,日记的形式把握的很好。玩弄一切、想要颠覆一切、又浮华至极的王尔德到死也坚信着自己虚构出的幻想。书中那篇金币的白日梦,多像王尔德,自己因为贪婪、心中的不平而毁灭了自己……
  •     我晕 就说里头有些概念和想法好像比较旁观
  •     以王尔德本人的口吻写王尔德“自传”,作者勇气十足。也算理解王尔德的一个视角,但是王尔德最后两年的思想与情绪,必定没有这么简单化。书中不少争议内容,比如王尔德是不是私生子。也有细节误置,比如王尔德是拿着向日葵走过皮卡迪利大街的,并非百合。方柏林翻译,品质保证。
  •     一开始还挺好看,然后越来越无聊,太装逼了,像他自己所说的,他的想象是高于生活的。也许吧。 当然不乏闪光点,但整体还是无聊,无法理解,没什么好玩的。勉强看完了。王尔德还是《道连》里的那个王尔德。听说还得了个毛姆奖,呵呵。
  •     谢谢你,一个喜欢书的陌生人。在大理的时候,收到这本书,觉得很幸福。
  •     新版很棒!
  •     虽然我从没读过王尔德的书,但看了这一本别传之后,对他的私生活却没什么兴趣,反而是很想了解王尔德的文采翩翩,以及他是如何驾驭文字游戏中的各种不同题材。最重要是,要看看王尔德的文章是如何的辛辣,如何的尖酸刻薄,如何的蔑视伦理道德,如何发出令人发聩之声。
  •     这真的太像王尔德在世了啊!!!好牛逼啊!!!
  •     很文艺的一本书,看下去,居然能看到人心里去。一个天才,抑或一个普通人,内心深处的黑洞和危机有多大,意味着他能到达的彼岸在何处。
  •     当那样伟大的人不得不被用落魄来形容,很难不悲伤。作者拙劣却成功地模仿了王尔德的放肆。但因为这份模仿成为了一块遮羞布,注定作品会是一份令人憎恨的成功。
  •     模仿王尔德用日记体来代死者立言写“自传”是很不讨巧的,毕竟作者没有同样的文字操纵力,关于生平的描述还可以一看。
  •     这个作者不懂王尔德的艺术。
  •     方柏林先生译得不错,只是读过狱中记再看这本,总觉得与想象中的王尔德有很大出入
  •     译文唯美!
  •     235以王尔德的口吻以及日记的形式写的自传,作者勇气可嘉,我感觉写得跟王尔德已经挺贴切了,贪慕虚荣,爱恋浮华,沉迷于纸醉灯迷,陷入情欲与肉欲而不能自拔,永不悔改,头撞南墙终不返这就是我心中的王尔德,但无疑他是极富才华的…但是很奇怪我以前看的书不是说欧洲人认为男子之间的爱才是平等的,真正的爱吗,为什么会被判刑为什么会遭人唾弃…
  •     上当了 也就没有再看下去
  •     翻开书后 才意识到这本书并不是王尔德自己写的传记 尽管读的过程中已经很努力的想象成出自他本人之手 但还是在很多细节上会感到疑惑 王尔德当时真的是这样的心情吗。书以日记的形式 回忆了王尔德的整个人生 口吻语气的确很有王尔德的风范 为了求真 想必也是查阅了很多资料 但我们永远无法代替另一个人去了解他自己 视角想象总有偏差 每当这样想的时候 就会觉得更加遗憾。
  •     千呼万唤始出的再版
  •     好看极了。真的很喜欢王尔德。然后这位作者还不了解(但是真的很厉害
  •     …其实大部分地方写得还可以,但是把王尔德的傲骨写没了,这让我很无法接受啊
  •     同人大手,YY的东西写出来就变了味。
  •     了解了很多关于王尔德不为人知的事情,有些还不是特别理解,需要再看
  •      简直就是老王透过作者的笔在说话,满是自尊、骄傲和对世界的冷嘲热讽,一段借他人之手的短自传。特别喜欢描述波西“转过头对他笑”的那里,自动脑补出裘花儿…虽然并没看过电影。 作者真乃神人也,DK的历史系列丛书也是他写的…。
  •     大胆的尝试,也很美。
  •     若有泪水,若要蹙眉,切莫聚首。依旧去划,划你的一叶扁舟。
  •     若有泪水,若要蹙眉,切莫聚首/依旧去划,划你自己的一叶扁舟
  •     一本读了不到三分之一就想给满分的书。阿克罗伊德先生,你怎么能证明你不是王尔德呢?
  •     有些地方不够
  •     跟真的似的。。。同人界大触
  •     三星半,为翻译入半星;第一人称的“伪”自传易落人话柄,即使掉了那么多书袋、出动了那么多名人,刻意模仿让人有隔靴搔痒之感;作者一定是花了大量功夫研究王尔德,对其弥留之际的思潮翻滚作了极其细腻的描述(虽态度上不免有首鼠两端的嫌疑),尤其监狱一段最好;几篇童话寓言真好看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