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而还有梅花糕

出版日期:2014-7-1
ISBN:9787568000095
作者:华明玥
页数:224页

内容概要

华明玥,专栏作家,供职于扬子晚报。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旧食
垛田芋头3
米酒6
腌笃鲜10
老徐煎饼13
青团18
重阳糕、芦花旗21
满架葫芦25
新花生28
芡实32
豆瓣粽子35幸而还有梅花糕目录花香藕3939
阿婆茶42
幸而还有梅花糕46
酱园子里的秘制白酱油49
老古法的桂花酸梅汤52
油菜花56
茶点59
金莲花63
艇仔粥66
神仙豌豆70
茶会73第二章

茶友79
前台小姐82
淑姨86
再见,崔阿姨89
船工老黄94
扫地阿姨97
列车员郑嫂100
绣娘锦云105
种菇人老萧108
送奶工杨琴111
兑菜人老赵114听漏人廖辉118
遛鸟人老王121
巡警老陆124
旧书店主人128
卖包子的老王131
卖烧饼的小葛134第三章

寿面139
自酿米酒142
熬果酱145
风扇吹出的凉面149
老庄的西瓜152
惜物156
旧衣159
陪妈妈打毛线162
裁缝小罗165
冲茶师小魏170
炒茶人老邱173宋嫂丸子176
白洋淀里采苇叶180
带一摞饼去约会183
易杨采菊186
白兰花190
熏衣草193
餐具196
静水品茶师199
归去,万株梨花203
后记206

作者简介

这是一本主要描绘江南风物,江南地方吃食及文化传承的书。文字清雅隽永,字句间娓娓道来,阿婆茶,家乡米酒,梅花糕,腌笃鲜,垛田芋头,遍地的油菜花,诸多江南风物人情及文化传承,让人如置身江南水乡中,温婉静谧。让漂泊在外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幸而还有梅花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看到书的名字,顿时想起了记忆中的片段,幼小的我,看着卖梅花糕的老人,数量的把面坯放进模具,然后里面放一小勺的豆沙,然后再放一点坯子,一边说,小朋友不要急哦,等我全部放好,几分钟就好哦,我们这些孩子,咽着口水,痴痴的望着还在模具里的美食,小手把裤子口袋里面的零钞都捂得烫烫的,很多年再回到老家,也吃了价格不知翻了很多倍的梅花糕,但再也没有儿时记忆中的味道了。P.S:无锡人把梅花糕视作无锡的特色,上海也有,叫做海棠糕,但是无锡的梅花糕红绿丝放得多,味道更加地道。
  •     像我这样出生在北方,生活在北方的女子看到这本江南的《幸而还有梅花糕》着实有些惊叹,为里面那一篇篇看似平淡,实则精致,且带有地方特色的小吃风情所惊叹,为旧时的庭院、旧时的芦苇叶所惊叹,为娓娓道来的那份暖意所惊叹。忍不住想要静下心,走进作者的世界,去感受陌生南方带给我的那丝丝柔情暧意。梅花糕,一个陌生的词汇,只知道应该是一种点心,一种似梅花香气的小点心,当时正是被吃梅花糕的那份心情所吸引,即使没有了其他,幸而还有梅花糕。当我读到它时,就感觉自己也去过了南京,去过了那个祖传三代的蔡姓人家的作坊,也去品尝了蔡师傅亲手做的梅花糕,填上馅,再浇满面浆,在糕面上撒满小元宵。我肯定也会像那些外地客一样傻呵呵地问,为啥要加小元宵,“你有到梅花山上看到过梅花吗?这小元宵,是花蕊啊。”蔡师傅的回答让人心里忍不住荡起层层涟漪。江南的美景,江南的特色美食,无一不透露出这个地方的精致,与北方的粗旷截然不同。让人如置身江南水乡中,温婉静谧。作者分三个章节:旧食,旧识,旧时,有故乡的阿婆茶,有家乡的米酒,有大片的油菜花海,有旧时妈妈织的毛衣,有辛苦的送奶工,有白洋淀里的芦苇叶,再配上一副副的插图,文字清雅隽永,插图简单随意,让我也忍不住沉浸在儿时的记忆里。我的老家是在北方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记得小时候爸爸在外地上班,妈妈要做家里的农活,农忙的时候,我和弟弟是放任不管的,随便找个地方“扔”在那儿,或姥姥家,或奶奶家。记忆最深的要数姥姥家那满园子的葡萄,等秋天葡萄熟透了,会小心翼翼的一串串的摘下来,放进竹筐里,自己都舍不得吃,而这些还不算什么,还要每天用竹竿绑上红色的布条去撵麻雀,记得姥爷说过麻雀是个可恶的鸟儿,它像强盗,专吃红透的葡萄,每天是撵了又来,来了再撵,到现在对麻雀都没什么好印象。等玩累了,会爬上高高的看台,其实就是简单的小木屋,里面有姥姥晾的暖暖的被褥,在里面可以舒舒服服的睡上一个下午都没人打扰。等夜幕降临的时候会被姥姥拖起来,起身喝她熬的甜甜的小米南瓜粥,到现在它仍是我的最爱。而姥姥家养的那只小黑狗俯在身旁伸着舌头,时不时地摇摇尾巴。这样的场景,曾经无数次的出现在我的梦里,醒来的时候,眼角总是湿湿的。姥姥、姥爷已离世太久,记忆中的葡萄园也再不曾回去过。除了酸酸甜甜的葡萄,还有一大片的甘蔗林,在葡萄院的西南角,姥爷种了好大一片甘蔗林,儿时的甘蔗不像现在街上叫卖的那种那么粗大,而是有些黑红,比现在的小一圈。记得姥爷抡起斧头一棵一棵的砍倒,再一棵棵剥皮,露出里面鲜亮的黑红,特别漂亮。常常是,姥姥和姥爷要把一筐筐的葡萄放到车里,再把甘蔗放在车的角落,套上驴牲口,姥爷赶着驴车到附近的乡村集市去叫卖,时常是早早的出去要到傍晚才回来。这时姥爷手里会多出一些爱吃的东西,有时是几块糖,有时是几匹油条,为的是犒劳在家眼巴巴的等着的我,他的外甥女。记忆中的姥爷身体是那样的强壮,嘴角边常常挂着微笑,从来不曾见他有烦恼的时候。生活的重担结实的压在他的身上,都没有磨去他的棱角,他依然悠然自得的生活。说到这儿就忍不住要说记忆中的油条,小的时候看到集市的小贩,把炸油条的油锅搬到大街上,手里一会切出一个个油条模,轻轻一拉一拧,再轻轻向油锅里一放,吱吱啦啦的,一个个胖胖的小人就出现了,还有扑面而来的香气。小贩们一边炸着油条,一边在那儿吆喝”卖果子来,好吃的果子,路过别错过了啊!”家乡叫油条为果子,现在还有这种叫法,还会看到早晨的街头小巷,摆出来的油锅,旁边放着炸好的油条,只是没有了儿时的味道。或许从未改变过,只是吃的那份心情不同罢了。咽下口水,儿时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还记得小时候放了暑假,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草丛中逮蚂蚱,去树底下粘知了,然后找一些木棍,点上火,用小树枝插起来,在上面烤,油吱吱的往外冒,吃起来那真叫一个香。留在嘴里的香味,久久不能散去,真叫人回味无穷。还有偷偷去玉米地摘玉米,拿回来照旧是烤着吃,每个人的嘴上全是黑黑的,一个个像小鬼。到地里偷偷摘毛豆,地瓜,每个人吃的肚子都是圆鼓鼓的。吃完,随便找个小伙伴的家就可以睡上半天。根本不用担心家里爸妈会找不到你,在谁家吃都可以,反正玩累了会自己回家。最让我们开心的是麦秋的时候。黄灿灿的小麦,被大人们早早的用镰刀抢割到场院里,这个时候会赶着牛,后面拉个很重的石头,可能是轱辘,现在记不清名字了,在麦子上面来回的压,记得叫碾场。而且一般牛或骡子的眼睛是用布蒙着的,我总以为是怕它们转的次数太多转晕了。碾场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可以说的完的,碾完场会把麦子收起来,把麦秸垛成一个好高好大的麦垛。这是孩子们撒欢的地方,我们在上面跑啊,跳啊,躺在上面,藏起来,玩的忘了时间,玩的大人们忘了疲劳。等耍够了,大人们会在麦垛上面摸上一层厚厚的泥,可能是怕雨淋湿了吧。就这样任由自己的思绪飘远,钟表的滴答声告诉我已近凌晨,还是舍不得回来,还想回味那一幕幕,还有很多儿时的玩的,看的,吃的,还有旧时的露天电影,还有儿时玩的跳房子,还有去小树林采野蘑菇,还有……下次吧。记起那甜甜的梅花糕,带去我童年的回忆,看着身边女儿甜美的进入梦乡,不知道她的梦里面会有什么。梅花糕,还了我一个儿时的梦。希望长大以后的女儿记忆中也会有一块梅花糕的存在,会出现在她的梦里,会留在她甜甜的记忆里。
  •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去年如此,何况近十年呢?毕业后,我有回过校园,满园子遍开丁香,香馨味袭人,花那么盛,随落随开。我明白,再也不认识一个,确实孑然独立,上万人的园子,似乎荒了。记忆就此翻涌,我翻涌只能微博、微信吐槽,有人就能团出《幸而还有梅花糕》,旧食、旧识、旧时光,由己勾人。《幸而还有梅花糕》从名字就能晓得,这书是关乎江南风物的,北地只能油炸糕。书分三章:旧食、旧识、旧时,指向也十分明确,作者吃过的食物,结识的人,曾经的一段时光。于是有米酒、腌笃鲜、老徐煎饼、青团、豆瓣粽子、梅花糕……这么一堆名目,看了流馋涎,又有食物说到人事,一大群热爱生活的人,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作者在大多篇章里都是无我的,即便有我,说出的话,也是为所叙对象服务的,应该是作惯记者之故。看到老蔡、李婶……似有所指,又无所指,你我身边引车卖浆者,就这样子,所记对象都好似假托的名字,但即便这样,却不减一点耳濡目染的细腻,用字用词妥帖细致处,颇妙,非仔细观察、沉浸而又发酵是不能为的。小品文的写作看似短小,其实非常难,难就难在那一点老实态度,字词使用的老实、描述的老到,少夸饰,富平白,然后有隽永,气韵悠悠然。你我在深入生活时,如何能够仔细的描摹,就是需要调动各种感官力量,不妨讲一点“望闻问切”:看到、听到、问到,再切身体会。这些都不是想象可以替代的,老实字眼击中生活,由此引起共鸣。这些不作引用,好处大家都看的到。书中也不全都是“胜笔”,且试举一例:“老蔡准备了两段切去头尾的黄瓜,在小碟子里倒入少许甘露一样的白酱油,让我蘸着尝尝。哦,我尝到的是饱满的大豆、鲜辣的太阳和夜间的露水互相作用后,发出的咸鲜甘醇的气息,与我这十多年吃到的酱油都不一样。”这段话摘引自《酱园子里的秘制白酱油》,我读了之前做酱的工序,颇引起些知音感,无他,我小时家里是制作过东北大酱的,工序大抵相仿,无论是酱块子、酱耙子都勾起了陈旧记忆。八九岁时我会图好玩,去帮母亲打上几耙,酱缸的发酵味道并不好闻,咸腥味,凑近去闻,时常会有熏倒感,生怕一头扎进缸去,那就真开了水陆道场。棕黄色的酱,翻动着,泛出杂质,由此自然产生许多额外联想。可生活就是这样,酱缸并不好闻,发酵好的酱,炸一碗辣酱,红油油的,麻酥酥你的生活,生活智慧就在于此,一缸黄酱,可调剂,有滋有味。好了,这样你明白,作者所谓“甘露”“鲜咸甘醇”只是夸饰,笔下想象,这都允许,只是一派生活图景突然杂上玫瑰色,是不够妥帖的,这只是我的求全,合适与否值得探讨。人生一世,走过许多地方,看过许多云,品尝过许多别样吃食,接触过百样人,可有些味道、有些人就是会在脑海中萦绕,吃上一口,每一个味蕾就都泛起满足,一席话,人就久久不能忘。即便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故地故交,“幸而还有梅花糕”,无论我们吃的着还是吃不着,说得着还是说不着,记忆深处总还寻摸得到。它可能只是故乡的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朴实,厚道,纯粹,管饱。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一星给腌笃鲜,一星梅花糕…
  •     前段时间刚刚看了苏枕书的新书:藤花抄,读时对于日本文化的传承感觉十分艳羡,却也感觉很是陌生。毕竟不曾在那里生活过,更不曾真正的经历过,因而虽然喜欢却也十分遥远。同时又有着淡淡的遗憾,总以为这种对古旧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中国是十分缺少的。然而当我开始读这本书,从心底涌出了十分的喜悦。在我不知道的小小角落里,有那么一些人默默的传承着这些让我们感到温暖的技艺。那股透着琐碎的生活味道的简单事情,最能让我们脑海中浮现儿时美好的回忆。
  •     江浙一带的菜最对我胃口,精致清淡衬着食物本身的味道。作者文笔了得,江南小吃娓娓道来令人垂涎,让我想起梁实秋的雅舍谈吃。
  •     第一次知道青团这个称谓(未读完)
  •     难得的可以打动浮躁之心的文字
  •     零星读过一点,中文的韵律破坏殆尽,文章结构也不好,梁实秋周作人大概会被气得活过来。怎么好意思出书呢?!!!原谅我恶毒。
  •     江南那边看起来没有北平好吃 但是这位还算是比较精细的
  •     缓缓介绍江南的小食 做小食的人 很多传统工艺在不断的流失 曾经儿时的念想也慢慢绝迹 什么时候能一一回味遍呢
  •     美 怎么柔软才能写出这么美 的文字 美的感受
  •     等我老的时候,想在后院自己种一片葫芦地
  •     对这种描述食物的书,一向多些好感!
  •     食物是回忆的寄托
  •     很喜欢这种风格的散文,恬淡如水,充满了真善美,尤其是美食的部分,总让人感动,看的时候就在想,如果所以餐饮业人士都是这样的,我就再也不会担心外食的安全问题了。
  •     插图的小画也好看
  •     文字细腻不做作,像笔下的江南小吃一般清新。
  •     故事
  •     江南的旧食、小人物的旧时光,给这个阴冷的冬日带来缕缕阳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