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族百年纵横

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540322656
作者:董方奎
页数:282页

章节摘录

第一节  寒士家庭的旷世奇才    新会茶坑,人文荟萃    1873年2月23日(清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一颗明亮耀眼的新星梁启超诞生于广东省新会县熊(音泥,传说中三只脚的鱼)子乡茶坑村嘉亨里。这里地处中国珠江三角洲的南端,出新会城南行十数里,经风景秀丽的“小鸟天堂”可直奔西江与潭江汇合处新会八景之一的凤山(原名能子山俗称熊子山),山上耸立着明朝万历年间建成的熊子塔,塔高46米,结构精巧,高耸人云,雄伟古雅。凤山周围有五个村庄,每一村所居村民多为一姓,茶坑村最大,坐落在凤山南麓多为梁姓。这里依山傍海,河网密集,渔农并举,荔林与葵树交相成行,橙柑与蔗田遍野,竹木丛生,稻米飘香,三冬元雪,四季花开,是景色迷人的典型南国风光。    新会县,东西120里,南北140里,是一个面积中等,历史悠久的县。在公元三世纪以后曾称新会郡,公元六世纪隋朝初年曾称冈州,七世纪以后始称新会县,至十四世纪明代初年始相继建立城池,新旧两城市周长十里有余,内外城共十一个城门,为粤东除省会、潮郡以外的第三大城市。明代全县人口近10万。县内经济和文化都较发达,特别是庙宇和学堂很多。新会县城于北宋庆历四年(1041)始建学校,不久,被元朝军兵所毁。至明朝洪武三年(1370)才重建学校,以后经清朝多次重修,集学校、学宫一体,规模巨大,为新会尊师重教的圣地。以县学为核心,还有社学、义学和书院。道光年间,城内著名的书院有冈州书院、禹门书院两个,县内其他地方还有观澜、礼乐、富山、养正、天河、云汉、萃华、龙光等八大书院。县城和乡村墟市有社学15所以上,除此之外还有义学、私塾等。社学、义学为初级学校(小学),进行启蒙教育,以养成品格、道德为主,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背诵大量经书。书院相当于高等教育,培养举人,进士之类。私塾的教学水平不一,有条件者可从蒙学到高等教育兼而有之。明朝正统、景泰年问,广东大儒中国著名理学大师陈献章,就是新会白沙人,明成化十八年(1482)中举人,才华出众,被推荐授翰林院检讨,后辞官回新会,曾在家乡白沙村设馆讲学,学生除来自本省南海、番禺、顺德等地外,还有外省学员。陈献章培养出新会举人8个,即梁卫、梁大厦、施用、黄在、黄元、陈绍裘、周正、黄彦等故出现了大量人才。据《道光新会县志》记载,宋代新会进士4名,其中梁姓二名。即:梁卫、梁大厦。    在明代统治的276年间,新会县涌出进士47人,举人及各类贡生共718余人。贡生统称五贡,即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等,按期由地方官员推荐较为年长及应试举人不第中之优秀者,到国子监太学公费学习三年,经考试毕业后,分配到州县或中央机关任职,有知县、教谕、郎中等。也是科举正途,相当于举人出身。被推荐人若有不合格之处,由推荐人负责,接受严厉惩处。    清代自开国至1870年以前的222年中,新会涌出文武进士62人,举人及各类贡生共1257人。    梁彦雄,大石桥人,南宋绍兴三年(1133)进士、曾任福州知府。    梁仁,小冈人,南宋咸纯元年(1265)进士,任集贤殿学士。    据《新会县志续》记载,同治元、二年(1862—1863)各有进士一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至同治九年(1870)的27年,新会中举(含五贡)者共277人。其中梁姓举人有梁春荣、梁维翰、梁国士、梁怀光、梁士熙、梁达吉、梁伯鸿、梁岳光、梁大观、梁勋元、梁寅、梁照、梁乾元、梁灿汉、梁元彪等15人。这些梁氏族群中大多与梁启超的祖父、父亲为同龄人。且多是离茶坑村不远的小冈城西梁家村人。    自明初至清朝同治九年(1870)的500余年中,新会县共涌出文武进士109人,举人及各类贡生共1975人。据现代教育家沈登苗统计,每县平均进士人数,明代为18人,清代为16人。明清两代进士人数超过50人的县,为当时文化教育的超强县。而新会在明清两朝的进士人数达到文化超强县人数的二倍以上。从另一方面看,当时广东西部英德县在明代进士仅3人,清代则未出进士;而明代的开建县未出进士,举人也只有7人,其数目之少,寥若晨星;同时,可见新会进士、举人之多如灿烂群星。人数之多十分惊人。其中梁姓进士有明代的梁临、梁鞏、梁凤翔、梁应材、梁存诚和清代的梁迪、梁雕龙、梁英忠等8人。    以上南宋新会进士共4名,其中梁姓二名,占50%,明清两朝进士109人之多,而梁姓进士8名,占新会进士总数的7%以上,举人更是成群结队,可见当时新会教育兴盛,人才荟萃。而梁氏家族在南宋、明及清前朝,更是赫赫有名的学仕望族。    珠江三角洲为广东三江人海之处,河网密集,江水山海相连,江使人气畅通,海使人开阔进取,山使人增添灵气。所谓地灵出人杰也。特别是扼珠江出海的新会崖门和东莞虎门,历史上曾发生惊天动地的战斗故事,也是我国最早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地区和最先接受西方文化的通道。从而成为近代中国人民最早惊醒、最先觉悟的发源地。近代洪秀全、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等著名人物都出生在这块土地肥沃、特产丰富、文化教育兴盛和社会巨大变化的区域。新会县东北望广州、虎门,东南望香港、澳门,自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自虎门销烟以后的民族气概,交相激荡,成为中华民族奋起自雄的动力。    梁启超在新会这种灵通的地理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及世族学子成群和寒士家风的孕育中迅速成长为旷世奇才。    P1-3

前言

前言——时代骄子    迄今为止,学者们推出梁启超传的十多个版本,但没有一本全传。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政治风云中的核心人物、中外驰名的百科全书式学者,而且是中国千年一遇的旷世奇才。自两千一百年前中国西汉大学者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儒家思想一统天下以来,到明清八股文盛行,后来又严格规定必须以宋代朱熹所著《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词语为依据,不许自由发挥,更加强了二千年来日益严密的儒学统治,严重束缚了中国人的智慧发展。梁启超在戊戌维新运动中,于1895年5月发起并领导一批应试举人联合向光绪皇帝上书,要求停止八股取士,改试经济六科,以育人才,而御外侮。使中国人得到一次思想大解放,拉开了大量引进西学、中西融合及百花齐放的新的学术时代的序幕。同时,梁启超创造的新文体成为中国新文化开端的标志,他也因此而成为中国学术史上划时代的娇子。    梁启超又用西学的研究方法和以中西文化对比的方法系统审视、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成为公认的国学大师、史学大师。梁启超学贯中西古今,博学宏识。他在政治上艰难探索中国从专制走向民主的道路;他的社会责任肩负引领中国由贫穷向富强过渡的重重任务;他面临革命优先还是教育优先之争、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否并行之争、激进和渐进之争;既要反对复古派和全盘西化、又要反对照搬西式政体等等。他的笔锋常带感情,可以呼风唤雨左右时局,可以策动千军万马制敌于死地。因此,累遭政敌之害或朋友之斥责、谩骂,痛击之声不断。甚至别人误捅他一刀,他也泰然处之,不以眼前得失为计较,在当驳辩则驳辩的同时,对友人则表示理解和宽容。他个人的道德、品格也堪为人师。方方面面,波涛汹涌,艰难曲折而又光辉夺目。他夜以继日,苦思焦虑,出生入死,一心为国,成就一代伟业。    他认为教育为兴国之本,提出“欲兴邦必兴学”。如今,“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他又最先向皇帝进言兴办教育,开启了学校教育的近代化。在家庭教育上,九子个个成英才,其中八个教授级专家、三个院士,这比《三字经》中所宣扬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更有成就,创中国历史上家教成功之最。他不仅多才而且多情,巧遇三位女郎,第一位女郎与她结为终身伴侣,成为他直步青云的阶梯;第二位由佣变妾,成为他的贤内助、家中感情凝聚的核心和社会公认的二夫人;第三位巧遇在夏威夷,精通中西文、才貌双全的女郎对他痴恋终身,而他却对她“发乎情,止乎礼”。这些曲折情节,无不具有戏剧性。而梁启超热心社会公务、酷爱教育和学术研究,因此劳累过度,于57岁时匆匆告别人世,出人意料,令人痛哭、婉惜。    中外传记作家,面对如此丰功伟绩、丰富多彩曲折多变的梁启超人生,从何处着墨能概述他的精彩或写出一部完整反映梁启超的传记呢?至今还没有一位作者承担这个任务。笔者半路出家,学识浅陋,又拙于文笔,虽穷尽半生精力以求实的态度研究梁任公,也仅对其经历一知半解,或更有谬误之处。本书名为“梁启超家族百年纵横”,实际上只能选择几个精彩画面,不为伟人所讳,也不为君子所隐,如实道来,或补充史料,或立论新颖,于论述中显示他们既有英雄的奇特,也有常人的平凡,体现他平凡中的伟大。    在这些思想指导下,本书重点推出如下内容:    第一,梁启超肩负中国近代社会理论和实践变革的任务。首先是反对封建专制、开创民主宪政的新政体。近代西方二三百年来成功地创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和民主共和制度,都完成了民主宪政近代化建设,迅速成为世界强国。落后的中国要实行民主宪政的建设,是走革命共和道路还是走君主立宪道路,或者开明专制的道路,梁启超历经痛苦,实验,彷徨求索中几经变化,最后顺应历史、拥护民主共和,并一再捍卫民主共和。但共和宪政何在?这是中国人人应该思索的问题。进而思索,追求民主宪政的后继者,在当时无不高举为自由、民主、宪政而决一死战的决心,而一旦执政,则推行专制,乃至恶性专制?什么民主、宪政都只是一个招牌而已。这是为什么?中国今后应该实行什么样的民主宪政,其步骤方法应该如何办?    第二,梁启超“爱国为家”。自“甲午战争”以后,一贯高举反帝爱国的旗帜,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力倡对德宣战的成功,从而扭转了弱国无外交的局面,并取得战胜国地位,坚持拒签巴黎和会和约,引发“五四”爱国运动等。    第三,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有何特色?祖孙三代在国家动乱政治腐朽的环境中,坚持寒士家风、坚持为祖国为社会报效的宗旨。人人都竭尽全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堪称中国家庭的榜样。    第四,梁启超的爱情生活也有其特色。    第五,梁启超一心为国为社会不顾个人安危、病痛、努力奉献,取得了划时代的巨大成就,令人惊羡。但他不知日夜的辛劳,及过量的饮酒、抽烟等不良习惯,导致过早离开人世,使人们深感惋惜,也应引以为鉴。    梁启超胸怀坦荡,高瞻未来,在发出“举国皆我敌”的悲叹时,又坚定地认为“吾有所自信而不辞”,以“基督钉架”以自勉,决心“献身甘作万矢的,论著求为百世师”。    梁启超家族百年,祖孙相继,一心报国,却遇到数十年的动乱忧患。在动乱的拥挤中,他们不仅遭到政敌的恶意攻击,也屡遭朋友的误解、冲撞和践踏,似乎是失败者。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实事求是”及百花争艳、温暖和谐社会的逐步建立,梁启超在百年前的期望正在逐步实现。    本书在收集资料及出版中得到新会梁氏家庭三人领导小组梁柏友、梁忆冰、吴荔明诸教授的大力帮助,特此致谢!    作者    2012年6月

书籍目录

前言  时代与骄子
第一章 耀眼的少年
第一节 寒士家庭的旷世奇才
新会茶坑,人文荟萃
家教与神童
11岁秀才
第二节 耀眼的少年
中举和喜结良缘
万木草堂学长
第二章 唤醒国人维新救亡
第一节 民族危机中奋起
致力变法维新
发动公车上书
广结志士
第二节 鼓吹变法的杰出宣传家
能变则强,不变则亡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开民智、兴民权
杰出的宣传家
第三节 在湖南新政中
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
宣传改革步骤及内容
言论风波与社会阻力
第四节 推动变法的重要人物
请废八股文
皇帝召见,赐六品顶戴
第五节 改革失败
速变全变
急进与缓进之争
败局已定,走为上策
第三章 对革命共和的追求
第一节 追求革命共和
孙中山追求革命共和
叛离保皇,投向孙中山
孙、梁协同反满革命
遭到康有为的斥责
第二节 联合发动自立军起义
联合勤王中的不同目的
互不协调的指挥
起义失败,责任在谁?
康、梁各怀怨气
第三节 唤醒民众、宣传共和
整顿《清议报》,唤醒民众
创办《新民丛报》,振奋国民精神
开民智,新民德,建立民主立宪国家
追求美式共和
第四章 放弃美式共和
第一节 师友的劝诫
康有为的反对及说理
黄遵宪的劝诫
第二节 赴美考察政体
沿途观感
轰动波士顿的演说
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
对共和政体发源地的考察
第三节 穷究学理,服从真理
广泛研读西学择优而从
西方哲学,崇尚康德
政治学方面赞赏伯伦知理
剖析各国政体与国情关系
第四节 审视国情,放弃美式共和
认识的大转变
与革命共和派论战
驳革命共和论
第五章 立宪运动旗手
第一节 以开明专制为过渡
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代拟五大臣考察政治报告
以开明专制为过渡
论战结束及影响
第二节 推动立宪请愿
政闻社成立
缓进与激进之争
政闻社被查禁
第三节 清政府九年预备立宪期
《预备立宪大纲》的颁布
对摄政王的希望及失望
第四节 将请愿国会推向高潮
创办《国风报》,推动请愿
不断高涨的请愿运动
《国民公报》创刊
清政府的妥协与镇压
清末政争的反思
第六章 顺应历史拥挤共和
第一节 武昌起义后的策略变化
武昌起义时的梁启超
虚君共和制的提出及破产
顺应历史发展,拥护共和
对新中国政体建设的设想
“和袁慰革”方针的“胜利”
第二节 梦想左右天下
归国后筹组政党
在政党政治的斗争中
组成进步党内阁
受袁世凯摆布的“人才内阁”
初疑袁世凯
被袁世凯玩弄后抛之如敝履
第七章 团结各派再造共和
第一节 揭露封建专制复辟
避居天津策划再创新局面
利用袁系矛盾,首先团结冯国璋
袁记帝制揭幕,誓死捍卫共和
第二节 策划西南起义
天津密议结成反袁联合战线
蔡锷巧离虎口
策划云南起义
从军广西,偷渡香港
偷渡越南之苦难,迎来广西独立
第三节 冒死降龙,二赴鸿门宴
逼袁退位,策动广东独立
一赴鸿门宴,海珠惨案
再赴鸿门宴,只身脱险
袁世凯被逼退位
第四节 再创共和,胜不立朝
再创共和,胜不立朝
再次粉碎复辟阴谋
第五节 幻想再次破灭
幻想拥段,企使经济走上正轨
军阀混战,幻想又一次破灭
宪政失败及教训
做国民运动的马前卒
第八章 高举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旗帜
第一节 组织起来,保卫祖国
保国会的成立
揭示瓜分危机
唤起爱国精神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节 揭露日本侵华暴行及野心
访问台湾的悲愤
奋起反对日本侵华的“二十一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三节 为争取中国在巴黎和会胜利而努力
力主对德宣战
在巴黎和会中所作的努力
在巴黎和会的会外活动
为扭转中国不利形势所作的努力
引发“五四”运动及中国在巴黎和会中的最后胜利
为巴黎和会胜利立下首功
第四节 为争取“五卅”运动胜利而斗争
重新认识“五卅”运动
努力声援并积极为工人群众运动辩护
废除不平等条约
第九章 婚姻家族与生活
第一节 闺中良友
天赐良缘
拒通关节
媳勤婆爱
送妻归宁避难
天各一方,思念非凡
赴日寻夫
第二节 意外的檀香山之恋
壮别箱根妻女
世纪之交的展望
政治犯在檀香山
第三节 撞入的恋情
向贤妻吐露外慕实情
女方穷追不舍
男方爱之不能自持
贤妻决心玉成
终身坚守又遭婉拒
第四节 全家感情凝聚的核心
王姑娘成为孩子们的娘
全家感情凝聚的核心
日本侵华时的运筹自如
一段难忘的幸福生活
英雄母亲
第五节 生活习惯及嗜好
少时说鬼、扶乩
周末打麻将,玩牌九
饮酒抽烟失度
家庭经济生活
第六节 仙居香山之麓
李夫人最先迁入
痛悼亡妻
隆重追悼任公
仙居香山之麓
永远怀念娘婆
第十章 和谐的家族教育及第二代的辉煌
第一节 和谐的家庭教育
亲切,做孩子们的朋友
重视少儿的兴趣发展
坚持寒士家风
尊重孩子们的自主原则
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第二节 辉煌的第二代
长子,古建筑学家梁思成
次子,考古学家梁思永
三子,抗日军官梁思忠
四子,经济学家梁思达
季子,火箭专家梁思礼
长女,诗词专家梁思顺
二女,图书馆学专家梁思庄
三女,著名社会活动家梁思懿
季女,新四军战士梁思宁
第十一章 众星灿烂的第三代
第一节 长孙梁从诫
家世与时代
苦难的童年
母亲的教育
列席马歇尔的招待盛宴
第二节 从欢欣鼓舞到钳心做人
在解放初的欢欣
梁从诫被改名“梁三子”
第三节 “自然之友”的创建
新的机遇来临了
离职,全力关注环境
创办“自然之友”
第四节 “自然之友”的壮举
促迁首都钢铁厂
保护藏羚羊
保护滇西金丝猴及其他
失败,还是成功?
第五节 群星灿烂的第三代
尾声
附录
梁启超家族世系表
主要参考资料
编著者学术简介

编辑推荐

探究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不能不读梁启超。梁启超及其家旅成员不仅活跃于近现代中国政治舞台,而且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自是不可取代的。    《梁启超家族百年纵横》由董方奎著。从纷乱的历史线索中,还原梁启超家族的故事,再次体验他们的冲突与转变、困境与出路、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落、理解他们生活的时代与礼会的各种偶然与必然。在丰富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之外,更希望他们的故事可以给今天的我们以启迪,以鼓舞。

作者简介

《梁启超家族百年纵横》由董方奎著:一百多年来,梁启超家族走过了近代。走过了现代,也走进了当代。在他们身上,浓缩了一部百年中国史。由于梁启超曾经特殊而显要的历史地位,因此,探究梁启超家族,对于研究梁启超及中国百余年的近现代史,特别是文化史及思想史,都有一定的意义。
《梁启超家族百年纵横》适合大众阅读。

图书封面


 梁启超家族百年纵横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感觉是盗版的,不然为什么错别字这么多。书本内容比较浅,适合泛读和普及阅读,如果想写论文或研究深度恐怕不够。基本上大半以上篇幅都是梁启超,后代介绍相对较少。
  •     既然十分赞成开明专制,认为国民程度不足以行共和,否认遽行革命,为何又要不断推动国会请愿。以现在的眼光看,定九年预备期,宣统九年开国会尚且过早,后来摄政王定于宣统五年,请愿诸君依旧不依不挠,异哉!!大概以为国会一开万事大吉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