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有情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11020186
作者:谷林
页数:248页

内容概要

谷林,原名劳祖德,一九一九年十二月生于浙江鄞县,一九三七年从县立商业职业学校毕业,自此在杭州、重庆、上海等地的银行和企业任职。一九五○年进入北京新华书店总管理处(总店),一九五四年进入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一九六九年下放湖北咸宁五七干校。一九七五年回京,调至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前,先生从事的都是财务会计工作,到“历博”后则整理文献资料,一九八九年正式退休,期间成果为整理校点《郑孝胥日记》(中华书局一九九三年十月一版、二○○五年八月二印)。

书籍目录

1 曾在我家
9 别名偶记
11 煮豆撒微盐
16 有凤来仪
21 读许宝骙之二
26 德不孤,必有邻
30 等闲变却故人心
35 《争座位帖》与《苦住帖
41 一封信和一首诗
45 海内孤本话鲁迅
49 醰醰多古情
55 饮冰治热病
59 剪影与拼接
62 且当它书房一角看
67 往事回忆存史料
72 捕风捉影记师弟
79 寂寞的生涯和美的境界
84 湘西一种凄馨意
89 金砖玉瓦费料量
94 情趣·知识·襟怀
98 见到叶先生
101 而未尝往也
106 绵绵无尽
112 独为神州惜大儒
118 道高犹许后生闻
123 谔谔一士
128 不知乘月几人归
133 我才无用亦天生
138 新世纪的期待
141 坎坷出文章
145 一个长期的旅程
149 模糊的记忆
159 大味必淡
164 觉有情
168 一样读书有别情
173 头白惟余一卷书
178 书边杂写
183 绘画,写历史
190 记得朱先生
195 闲览杂记
200 读序杂记
204 共命与长生
208 附录一:早年诗文选
219 附录二:致忆水舍尺牍选抄
235 编后记

作者简介

《海豚文存:觉有情·谷林文萃》收文以所写对象归类,一篇以上的有:周作人,鲁迅,胡适,沈从文,叶圣陶,张中行,陈寅恪;接着单篇合辑的为:一批有特定社会历史背景的知识分子,一些偏于文史趣味的文化人。每一类中,同样不按写作时间顺序,而是将各文之间有关联者排在一起,冀求读者读来各篇文意相连,前后照应。末两篇是杂谈,而以《共命与长生》殿后,该文当初是《书边杂写》的最后一篇,现再用作这本选集的收结,内容谈到晚岁散书,可视为这位爱书老人对后世的致意,题目则恰可用作我等的祈福。至于两份附录,是首次面世的集外文字。早年诗文选六篇,能略见先生文字生涯的脉络,与正文合成一个完整的谷林;书信则也是先生写作的一部分,所选六通,内容反映了先生的方方面面。


 觉有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谷林先生的著作算不得多,生前有《情趣•知识•襟怀》《书边杂写》《答客问》《淡墨痕》《书简三叠》五种,身后又辑有《谷林书简》《上水船甲集》《上水船乙集》三种,计百万余言。这与老人虽长寿,创作时间却因时代缘故消耗太多有关,更与其对文字的谨严与谨慎不可分。在这不多的著作中辑一选集,或并非可有可无,既为初读者虑,亦体现编选者的眼光,即使于喜爱谷林文字且读过其多半甚或全部著作的人而言,梳理某种创作的脉络亦大有裨益。《觉有情:谷林文萃》便是这样的一本书,其“收文以所写对象归类”,“不按写作时间顺序,而是将各文之间有关联者排在一起,冀求读者读来各篇文意相连,前后照应”。在我看来,如此的一种编选法,确是利于观察谷林的文章作法及对人对事之态度,较之分散于各种著作中,诸篇什的搜检毕竟便利了许多。谷林对知堂及知堂文章的认知与感情之深,从在选集中所占篇幅即可见一斑,不仅专门的论及文章占去逾五分之一比例,且于谈胡适、梁漱溟的篇什中亦不时涉及。《曾在我家》一文,可见到一个痴心不改的知堂崇拜者,如其藏《谈虎集》上卷扉页题记:“……先是试向《论语》投稿,想挣稿费能买这部书,后是参加‘走私与缉私’讲演竞赛得奖,痴望奖品中能有这部书……”那还是中学时代的谷林,以后的诸般搜罗情境与去八道湾访知堂老人,在在现出读书人的痴状,可爱及可敬。而他于八〇年代后期读岳麓书社所出《文人笔下的文人》,内收冯文炳《知堂先生》、温源宁《周作人这个人》、郭沫若《国难声中怀知堂》、郑振铎《惜周作人》四文,“这些文章之所以动人只缘于各有自己的主见深心,敢于直抒胸臆”,不过在后来的各作家文集中消失了踪迹,而今重见,谷林的心情自不待言,为此所写文章拟题即为“有凤来仪”。谷林作文含蓄,引而不发,而对于周氏附逆一事,他在文章中虽多所征引,但态度却并不隐藏含糊。征引的有许宝骙的回忆文字、舒衡哲采访张申府之记录、废名《我怎样读<论语>》,又迂回《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撤出樊城之事,然后谷林说,“还得防万一‘不愿者留下’意外地为数不少,或则日后‘蕃衍盈升’,该不该为此‘留’者预筹生息将养之计?如何调度,谁来做主?许宝骙先生曾经给自己戴上过一顶‘曲线救国’的帽子,仿佛他就是被这些问题搞糊涂了,还请来张东荪等两位一起参谋,商量定当,依旧由许先生挺身而出,去向周作人进‘说词’,竟然触动了知堂生平所喜欢的‘菩萨六度之一’,成了废名先生所谓‘不知而作’的‘躬行君子’!我只不过是在看《三国演义》时见到‘号泣而行’、‘哭声不绝’那些字样有些不能无动于衷而已”。话说得有点绕,但意思还是很明确的,或许会引来许多人的不快,但作者的态度就在那里。另,在谈及周作人写给曹聚仁的一封信时,谷林也顺带对鲁迅于乃弟之“昏”的评语不认可,其文之静雅,其态度亦有锋棱如是,读其文,可不察乎。梁漱溟一九五三年的“廷争”,被领袖斥为“班门弄斧”,没头没脑一阵乱棍,估计要引人学学乖巧。谷林谈梁漱溟自不待言,后面却来了一句,“稀罕的是隔不一年,胡风竟上了‘三十万言’,不曾在‘比共产党还高明’之前趑趄却步,实在令人神旺”。联系实在顺理成章,却并非人人联得起来,神旺一词,确是神采奕奕,使人如清晨冷水激面,憬然有悟。谈一九五四年批判《红楼梦研究》,不仅有对俞平伯红学著作、周策纵《弃园文粹》等的征引,谷林还回忆是年在单位大礼堂听李希凡、蓝翎的报告,碎片之一是,“蓝翎开讲,问道:‘传说蓝翎是李希凡的爱人,请大家看一看,像吗?’赢得一堂笑声,他却冷冷加问一句:‘恐怕这也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吧?’——立即把满堂笑声制止了”。嗯,我们是不是也感到脑后有股冷飕飕的凉气吹过?谷林的文风平和冲淡,不过这种淡然中并不意味着好好先生做派,其态度是明确且一以贯之的。或引人赞同,或招来商榷,大约他并不太在意,这或亦为其文字的风骨罢。再谈谷林的文章作法,我姑且称之为触类旁通法。先引他讲自己一九七五年从咸宁干校回北京,借调整理严复十一册日记,其中有一句:“谢子修故,八十七岁。”这条注难写,因谢子修何许人于工具书中难查。而谷林读过冰心的自传文章《我的故乡》,正得知其祖父名谢子修,且严复是祖父的朋友,于是,严复日记中的这条注即解决了。谷林曾引黄永玉《太阳下的风景》中的几句,“每一本书都有另一本书作它的基础,那么一本一本串联起来,自古到今,成为庞大的有系统的宝藏”。说说容易,做起来难,谷林的文章便是如此触类旁通联结为一片宝藏,许多人喜爱其文字正在此处,他的可学或不可学亦正在此处。如谷林谈顾颉刚,从黄裳的《随笔两篇》入手,经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鲁迅《故事新编•理水》《三闲集•辞顾颉刚教授令“候审”》、《胡适来往书信选》、川岛《和鲁迅先生在厦门相处的日子里》,顾颉刚其人的多元面向,“罗生门”般跃然纸上。谷林有云,“作者的文字,往往只能是个侧面的剪影;读者观览,大抵尚须花上一番拼接”。这篇名《剪影与拼接》的文章不过千把字,旁征博引五六种材料,镶嵌之功,不可谓不妙矣。触类旁通算是我对谷林文章作法的一种观感,不意间又想起《红楼梦》的第四十一回,凤姐儿说茄鲞:“把才摘下来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这与谷林文字似全无干系,毕竟茄鲞的油汁丰足与冲淡平和差异极大,不过,滋味的某种隐曲相通,或许亦是存在的罢。(南都)
  •     书人之思,凝聚为文——读谷林《觉有情:谷林文萃》从海豚出版社张玲芳那里收到《觉有情:谷林文萃》一书,甚是喜悦。此书的出版方乃是海豚出版社,其社长是天涯闲闲书话的特邀版主俞晓群兄,策划人梁由之兄与编者沈胜衣兄都是书话的老友。而我读到谷林先生的第一本书《书边杂写》,亦是书话网友相送的,此中因缘,值得一记。谷林先生去世已有五年了,在世的只有他的文字。譬如《情趣、知识、襟怀》、《书边杂写》、《淡墨痕》、《书简三叠》,还有新近面世的《觉有情:谷林文萃》。书不算多,但以文字优美、评述精到广受好评。其文温润清朗,有一种礼的端庄,与他的人格风度完全一致。读书写书,几乎没有隔阂,融于一体。《书边杂写》的文字清淡,谈书论人,娓娓道来;散漫随意,又圆融自在,令人如沐春风。尤为可喜的是,他所谈的书,我大都读过,故尔翻阅起来有一种亲切感。谷林写的不是正襟危坐的书评,他只是散散地谈看书后的一点感想,这感想引申出去,在书的周围缠绕,仿佛离题,细琢磨,又在其中。读《觉有情:谷林文萃》,收录在《书边杂写》里的文字已是第二次目睹,重读又是一番感念。编者沈胜衣兄有“编后记”,梁由之兄许为“剀切周详,情文并茂”,确是至论。沈胜衣兄云:“为谷林先生编一本选集,是存了整整十年的心愿。”十年的心愿,以“谷林文萃”面世,令我等与之结缘,真可谓“觉有情”。书中所写的人物,单篇大抵乃是“一批有特定社会历史背景的知识分子,一些偏于文史趣味的文化人。”多篇的则是周作人、鲁迅、胡适、沈从文、叶圣陶、张中行、陈寅恪等名人。写法不拘整体评论,而是借读书时的一点感想写将开来,把书与人的因缘展现在我们面前,触摸到那些过往的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谷林先生与周作人有过交往,不知是否因为如此,写了不少关于知堂的文字。譬如此书的前几篇,写他搜集知堂的书而与知堂的交往以及读他人所写知堂的感想,字里行间透出对知堂的同情之理解。“几年后,文化大革命,他在劫难逃,带着他的艺术品味,文化特色,消逝了。”语虽平淡,惋惜之意犹在耳边。陈丹青喜欢民国风范,我以为谷林先生亦有此种挂念。笔下的人与事,大多着墨于民国时期,纵然写到现代,亦是民国精神的追索。我想那个年代,出现的文化人物多少都有自己的个性,而非后来者的千人一貌。譬如谷林先生写到的刘文典、《宋诗选注》等轶事。后来,自由活泼的气象消逝了,只剩下唯唯诺诺的传声话筒。忆往思,述旧闻,怀古人。《觉有情:谷林文萃》虽是谈书,但意思往往溢出书外,与世情交织缠绵,构成文章的特色。书本无情,人却有心。世界很大,偏偏有人愿意在一隅之地翻阅那些“闲书”,写下淡淡的读后感,这不能不令人敬重。大人物的家国之思,能够凝聚为史,谷林先生“书人之思,凝聚为文”,在网络时代尤为难得。沈胜衣兄在“编后记”里说:“这部书稿乃是一份纪念的慰藉;而于喜爱谷林的读者,也许亦能有些意义吧。”对于我来说,只读过谷林先生的《书边杂写》,编选《觉有情:谷林文萃》一书的意义就非同寻常了。最起码,我读到了未曾读过的《情趣、知识、襟怀》、《淡墨痕》里面的部分文章。纯粹的书评很容易被写成替人宣传的软性广告。书里书外则不然,它留下了阅读者的思考空间。就像谷林先生在《剪影与拼接》一文写的那样:“作者的文字,往往只能是个侧面的剪影;读者观览,大抵尚须花上一番拼接。”我读《觉有情——谷林文萃》,心有戚戚焉。《觉有情:谷林文萃》(谷林著·沈胜衣编·海豚出版社2014年8月第一版)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文章写得好,谷林先生真是喜欢周作人呀。
  •     书人之思,凝聚为文。
  •     阅读此书,简直就是陈丹青的说的无知的游历。我好像一下子明白了,我一直都是读书的门外汉,很惭愧。
  •     是之前书边杂写和其他的合辑。
  •     我觉得不光是冲谈精致,更有怒目金刚那一面。
  •     谷林先生的文章有内功。
  •     去岁11月出差北京,购自豆瓣书店,1月每晚睡前读几篇,谈书写人,淡而有味。
  •     文章选本,以前都读过,买一本就是为了收藏吧。
  •     文字干净耐读,评人论事留几分余地
  •     大体上说是冷饭回锅,并延续了原书中的排印错误。两个附录收入了一些新东西:早年诗文及书信七通。谷林的老辣有时流于圆滑,腔调太重,反失自然。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