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肋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229064129
作者:【美】罗伯特•布莱 著
页数:304页

章节摘录

第二章创伤与天赋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男人的创伤所在,正是他的天赋所在。无论创伤是否来自于酗酒的父亲、骗子母亲、伪君子父亲或者虐待狂母亲;无论它是否滋生于孤独、伤残或者疾病,它出现的地方,就是我们向社会奉献天赋、施展才能的地方。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到此为止?”我们的年轻人已经从妈妈的枕头底下偷到了钥匙。他已经从他的父母身边逃走,并且已经和“野人”接触过了,而且还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是野性。这个年轻人就像哈克•贝利•费恩,和一个来自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的同伴,一道坐在木筏上,开始“沿着密西西比河漂流而下”。但是,假如我们的故事描述的是成人礼,那么我们很快就不得不处理一些伤口。有骨折,有脸上的划伤,有文身落下的疤痕。这些都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米尔恰•伊利亚德(匈牙利宗教学者——译注)曾经作过一个报告。那个报告谈到了全世界几十种文化的成人礼。他说男孩子的成人一般要以两个事件为契机:第一个是与父母彻底分离。经历了这一变化的新手往往走向森林、沙漠或者荒野。第二个是长辈给男孩造成创伤。这种创伤包括皮肤上的疤痕、刀子的割伤、荨麻的刺伤,或者牙齿被敲掉一颗。但是,我们还不能贸然地推测这种行为是施虐狂的行为。在绝大多数的文明里,那些年轻人的启蒙者们都坚信一点:他们给年轻人的伤害不是无意义的痛苦,反而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意义。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启蒙训练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那里的老人先是把男孩子们从他们的村落里带走,然后给他们讲述达瓦拉的故事。达瓦拉被当地居民视为始祖,就相当于人类的始祖亚当。老人们说达瓦拉就坐在那边的那棵大树上。正当孩子们向那棵大树张望的时候,一个老人走了过来,然后从每个孩子的嘴里敲掉一颗牙齿。然后那位老人告诉孩子们:在达瓦拉身上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他也被敲掉了一颗牙齿。他们丢掉了一颗牙齿,也正因如此,从今以后,在他们漫长的生命里,每当他们的舌头舔到断牙时,就会想起自己和达瓦拉的联系。如果能和亚当保持活生生的联系,大多数人宁可舍弃一颗牙齿。按照传统的说法,青春期的早期是进行启蒙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都能回忆起在那个时候我们受到了多少伤害。青春期是男孩子们向往冒险的时期,对冒险的向往也正是他们对成人礼的渴望。一个典型的男人所受到的伤害是令人震惊的。在旧金山的某一天,我的这种感受更加刻骨铭心。当时,有几百号人聚集在一个大房间里,其中一个叫道格•范考斯的老师掏出了两三千根红布条,然后让在场的每一个人绑在或系在身上,要求是:身上每一个受过伤的地方绑一条,不管是什么伤,不管是割伤、划伤、骨折,还是别的什么伤疤。许多男人需要十条或更多的布条才够用。一些人的右半边身体从头到脚都鲜红鲜红的;一些人几乎整个头都是红的;还有一些人的四肢全部裹满了红布。等大家都忙完,停下手的时候,巨大的屋子变成了红色的海洋。男人处于青春期的时候,他们身体内的某些东西渴望冒险,追求刺激,冲破界限——有时,让他们去地狱走一遭,他们也毫不犹豫。而在我们的故事中,男孩的手指受了伤。我们每一个人在试图把“野人”放出笼子时,都会受这样的伤。男孩的手指只不过是对受伤的一个暗示。伤不是老人造成的,是我们自己弄的。不管过去老人们是否曾经用贝壳在我们身上留下疤痕,或者曾经在我们身上刺下文身,抑或是我们自己弄的伤,其实那些代表着伤害的疤痕早就在我们的身上存在了。记不记得我们嘴里那颗被敲掉的牙齿?我们故事中那根受伤的手指代表的是我们文化里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很早就受到的伤害。现在,我们重新回到故事中去:故事:池塘边的第一天当“野人”再次回到幽暗的森林时,他把男孩从肩上放到地上,对他说:“现在,你再也见不到你的爸爸妈妈了,但是因为你让我重新获得了自由,所以我会保护你,把你带在我身边,而且我会帮你解除痛苦。要是你能按我说的去做,我保证你什么麻烦都没有。我有许多金银财宝,比世界上任何人的都多。”“野人”用苔藓给男孩铺了一张床,让他在上面睡了一觉。第二天他把男孩带到了一眼清泉旁边:“你看到这眼金泉了吗?它像水晶般清澈透明,而且闪闪发光。我要你坐在这眼泉水旁边,看护它,别让任何东西掉进去。因为不管什么东西掉进去了,都会坏了大事。以后每天晚上我都会来检查,看看你是不是按我的话去做了。”男孩坐在了泉水旁。他偶尔瞥一眼水里游来游去的金鱼和金蛇,然后又紧盯着泉水,惟恐有什么东西掉进去。但是又过了一段时间后,他的手指开始疼得受不了了,他下意识地把手指伸进了泉水里。他很快意识到了什么,迅速地把手指抽了出来,可这时他的手指已经变成了金子。他赶紧洗了又洗,不管怎么洗都不起作用。就在那个晚上,“野人”回到了泉边,问男孩:“今天泉水没出什么差错吧?”男孩把手指藏在了身后,唯恐“野人”看见,忙说:“没,什么事都没有。”“啊,你把手指放到泉水里去了!”“野人”大声叫道,“今天就这么算了,但绝对不能有第二次。”我们过一会儿再说手指“触水成金”的事,现在我们先说说男孩的伤口。伤口是那么地疼,男孩不由自主地就把手指伸进了水里。故事基本上就是这么说的。如果我们不是从旁观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而是设身处地置身于故事之中的话,我们一定会问我们自己:“我们受了什么伤,以至于疼得受不了,非要把手指伸到泉水中去?”实际上是启蒙让我们的年轻人记起了伤口。我们指的是心灵的创伤,或者说是情绪体上的伤害。身体上的伤疤会时不时地提醒我们记起心灵中的创伤。我们已经列举过身体上的伤疤,现在,我们再说一说心灵的创伤。从来没有得到过父亲的祝福就是一种创伤。罗伯特•摩尔说:“假如你是个年轻人,而你的长辈不赞美你,这就是对你的伤害。”有数不清的男人曾对我说:“我父亲临死前,我曾守在他身边两天两夜,我就想要他告诉我他爱我。”结果呢?“他一直没说。”还有其他的伤害,比如:小时候没见过爸爸;爸爸在很远的地方,经常不回家,是个工作狂;一个爱挑剔的武断的爸爸,迟早会让你成为“克洛诺斯的儿子”(希腊神话中克洛诺斯为天神与地神之子,在篡夺其父王位之后,因害怕自己的王位被篡夺,吞食了自己的亲生子女——译注)。打击通常以某种方式来自于父亲。迈克尔•米德曾经听过这样一个非洲故事:有一天,猎人爸爸带着自己的儿子出去打猎,他射死了一只小田鼠,让他的儿子拿着。儿子想:就这么一个小东西,能有什么用啊?于是他把小田鼠扔到了树丛里。接下来一整天的时间,他们什么猎物都没打到,天快黑的时候,爸爸让儿子拿出田鼠,想烤一烤,解解饿。“我把它扔到树丛里了。”听到儿子的话,爸爸什么都没说,抄起斧子劈头盖脸地朝儿子砍去,儿子被砍倒在地,昏了过去。爸爸则扬长而去。听到这个故事的男人都能令人震惊地说出斧子砍在了什么地方。一个人说:“斧子砍在了我头部左侧。”另一个人说:“是我的胸部。”一个人说:“在我肩上。”另一个说:“砍在我后脑勺。”一个人说:“是胃部。”另一个人说:“是我的腹股沟。”还有人说:“正好砍在我头盖骨的中间。”等等。几乎每一个人都清楚地记得击打落在了自己的什么部位。这个过程听起来就像是父子关系中某一素材的一部分:父亲打了儿子,儿子被打了。而被打的伤痛永远也忘不掉。如果是妈妈打的,情况又会是什么样呢?“你身体那么虚弱,你知道吗,你不该和他们一起玩儿。”“你怎么可以杀死一只那么漂亮的小鸟呢?”“你要是再不停下来,我就把你送到别人家去,看你到时候怎么办!”“你真是越来越不好管了。”“你现在越来越像你爸爸了。”父亲们往往给儿子们真真切切的一斧头,让他们永远都忘不掉,当然这样做有谋杀的嫌疑。而母亲总是设法让儿子们知道什么是羞耻。而且她总是把一盆盆羞耻之水兜头朝儿子的身上泼去,只有这样她们才能放心。有一个男人说:“我母亲的愤怒有三只脚,她以一种不可抵抗的强烈欲望用这三只脚踢开一切。”有时,那种羞耻感会造成永久的伤痛,而且永远都没有办法医治。参加特洛伊战争的希腊人把菲罗克忒忒斯留在了一个荒岛上,因为他的伤口奇臭无比。后来,他们不得不返回荒岛重新找到他,因为神谕说:重新得到他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唯一办法(参见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菲罗克忒忒斯》——译注)。受伤的男人懂得一切,或者说,受伤的男人就是一切。鞭打、掌掴和口头的攻击都是伤害。撕裂自尊心的殴打,刺穿我们的高贵感,亵渎我们的积极性,毒害并荒废我们的自信,把我们的心灵涂抹得青青紫紫,侵蚀或侮辱我们的身体……所有这些都会让我们污损。所有这些都会对我们造成损害或伤害。被老人欺骗会造成年轻人“瘸腿”。当年轻人踏上越南战场,发现他们被欺骗了,他们得到的只有深不见底的伤口和永远都摆脱不了的痛苦。从来没有被长辈的世界接纳是“胸部受伤”。底特律警察局长曾评论说:年轻人犯罪不仅仅是因为家里的长辈不负责任,有的家里压根儿就没有长辈。就如同迈克尔•米德所说的,当你第一眼看到那些年轻人,你立刻就清楚他们的生活里从来没有长辈的存在。他们那一伙人,每个人都竭力试图从其他成员那里学到勇气、对家庭的忠诚以及纪律。有几个成功了,绝大多数没有。在新几内亚、肯尼亚、北非、俾格米人聚居区、祖鲁群岛,以及阿拉伯和波斯等地方,人们的生活浸染着浓厚的苏菲群落(苏菲派,伊斯兰教神秘主义者——译注)的文化色彩。千万年以来,那里的男人居住在一起,而且心与心相连,灵魂与灵魂相通。沾染了浓厚的商业味道的现代生活只允许竞争关系存在。在这样的生活之中,焦虑、紧张、孤独、敌对和恐惧是感情的主旋律。工作之余,男人做什么?在酒吧里高举酒杯,就无聊的话题高谈阔论。温文尔雅早已不知何物,协调统一早已土崩瓦解。男人之间缺失了心灵的沟通是对男人最大的伤害。而且,无论我们是否尊重父母,无论我们是好是坏,这些伤害都会迎面而来。我们多数将之视为对我们的“自大”的伤害。虽然我们自身渺小,却觉得自己是上帝。我们在子宫里国王般的生活似乎表明了这种可能。当我们钻出母体之后,一旦有人再试图对我们说我们不是上帝,我们肯定对他的话充耳不闻。我们早期的这种神圣感可以称作“幼稚的自大”,我们必须把它与伟大和“真正的自大”加以区别,那种“真正的自大”也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也正因如此,无论如何我们体内都会有这种“幼稚的自大”在膨胀,从而,我们会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判断那只“田鼠”是不是足够大,该不该把它留下来。于是,当父亲用斧子把我们击倒在地,然后留下我们自己躺在地上,他扬长而去的时候,我们伤痕累累地躺在地上的现实与我们王子的幻想再也无法统一。所有的创伤都会威胁到我们王子的梦想。羞耻感破灭了。“你以为你是谁呀?你和别人一样,不过是一个还在流鼻涕的小毛孩子”,所有这样的话就像铁锤一样重重地击在我们的胸口。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哪儿不对劲儿。有的人觉得自己太矮,有的人觉得自己太粗壮。有些人觉得说话有点结巴,有的人觉得走路有点跛。有的人太腼腆,而有的人不太活跃、不会跳舞或者皮肤不够好。有的人说自己耳朵太大,有胎记。有的人说自己有点耳聋。还有人说自己总打不到球。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我们总是通过给自己泄气来解决问题。其实,有时候我们只要给自己提一口气,所有的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或许年轻的时候一点点的自大和轻狂反而会对我们自己有保护作用。艾丽丝•米勒说:当一个人遭受辱骂或虐待的时候,当父母以难以想象的残忍对待孩子的时候,孩子们往往会走上两条道路,一条是自大之路,另一条是沮丧之路。选择前一条道路,我们往往能够战胜创伤,驱除羞耻感。或许还会更好,步入另一个崭新的阶段,成为家里一个快乐的天使,变成一个能为自己疗伤治病的医生,甚至从此学会了照顾他人,就像有一个巨大无比的物体带着我们飞进另一个世界。我们可能会兴高采烈,虽然似乎有点缺乏人性。假如选择了沮丧之路,那么我们将永远生活在受伤和羞耻之中。和那些选择自大之路的人不同,我们将永远与伤痛为伍。但是,我们变得太有人性了这实在没必要。受伤者也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接受了那顶伤痛的皇冠,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他也因此变成了王子或公主。有时候没有父亲的孩子会选择这条道路。事实上,我们往往同时选择两条路。周末和节假日的时候,我们选择其中的一条,其他的时间选择另一条。有些人还会选择第三条路:他们的精神麻痹瘫痪,他们的行动呆板机械,他们的心灵麻木冷淡。他们是空心人,不会感动,没有情绪上的波动。他们变成了机器人。古老的成人礼给上述这些反应都带来了影响,因为它带来了新的伤痛,或者是那种有计划的、尖锐的、清晰的伤痛。尽管这伤痛并不是很大,但也足以使得年轻人记起他的内伤。于是,成人礼便开始告诉年轻人如何处置这些伤口,新伤与旧伤,外伤与内伤。男孩子们一进入成人的世界,长辈们就会给他们讲故事。如果没有故事,我们就把握不了伤痛。我们要么只能爬到伤痛之上,但即使我们爬得再高,用再大的力气也够不到伤痛;或者我们自己变成了伤痛本身,然后被一个巨大的无形的东西踩在脚下,我们的眼前只有冰冷的土地。现在,我们用男孩受伤的手指代表孩童时期各种各样的伤痛。然后,我们回到故事中去,想象一下男孩的伤到底是怎么造成的。那是在我们试图把“野人”放出笼子的时候弄伤的。这里的“野人”代表的是我们的才智、慷慨、野性、伟大和自发性。在我们的家庭里,如果我们想要逃离那个酒鬼父亲,可以悄悄地把我们自大的火箭加满燃料,再偷偷地把它从家里面拖出来,然后,就靠这些燃料直飞云霄。否则我们就只能钻进一个羞耻的男孩子的体内,变成他,而不是任何其他的人,然后悄悄地生活在卑鄙的世界里。从此我们失去了自己的国王,彻底地变成了一个奴隶。变成一个奴隶也是件高兴事。因为那样我们就变成了追随者,再也不必掌控自己的生活,只需更进一步地羞辱自己。这种追随的状态是美国社会里发展得最快的态势,已经遍及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在用这种方式治疗斧伤时,我们说:“我就是那个男孩。”在菲利普•阿里斯的《孩童世纪》中,作者说,大约在19世纪之前,没有专门给孩子设计的衣服。中世纪和之后的时间里,孩子们都说:“我们是小一号的大人。”因为他们穿的衣服和大人的几乎一模一样。这个现实确实有它的弊病,但是,如果把这个现实完全颠倒过来的话,又会是一场灾难。如果人们把自己和他们受伤的孩子视为一体的话,或者他们永远长不大的话,整个社会文明就会变得支离破碎。我们从少女生育的事实可以清楚地知道:还是孩子的少男少女们抚育不了自己的孩子,少女们不会做妈妈,少男们不会做爸爸。人们的这种生活给那些速成的家庭带来破坏性的影响,同时对他们的邻居们也是如此。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急诊室里。对这种文明来说,重新恢复某种形式的启蒙教育是完全必要的。自1950年以来,美国已经明白无误地遭遇了这种衰败。而且我确信一点,那就是:如果我们不能找到除了上述两条路之外的第三条路的话,这种衰败还会继续。我们有一条自大之路,走那条路的人是那些毒品贩子、放高利贷者以及那些私人喷气机的主人们。而走沮丧之路的人是那些有年头的酒鬼、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单身妈妈们、吸食纯度毒品的瘾君子以及那些没有父亲的男人们。寻求刺激或短暂的兴奋以及创造欣喜不会带给我们钥匙。钥匙依然藏在某个地方。就像詹姆斯•希尔曼所谈及的那样,寻求刺激和创造欣喜可能是那些伟大的妈妈们所推崇的,但是这样只能使男人们进一步丧失培养道德修养的能力。如果那把钥匙一直放在妈妈的枕头下面,或早或晚地我们都会死在治疗中心里。法律顾问或临床专家会竭尽所能地拯救我们,但是通常我们又往往趁他们不注意的时候,把钥匙塞到他们的枕头下面去。假设我们偷到了枕头下面的钥匙,又解除了手指的疼痛,事情又会如何发展呢?我们会因此随“野人”而去吗?可能不会。我们可能会花上十年的时间感觉手指的痛,也可能会用更长的时间抱怨父亲和家长制度。我们可能会指控“野人”拥有一把生锈的锁,或者指控妈妈没把钥匙藏得更隐密。当一个人认定他就是“野人”(也就是走上了自大之路),或者,当他认定他就是那个受伤的小男孩(走上了沮丧之路)的时候,“野人”的故事就可以这样突然结束了。那些华尔街的精英们和新时代的竖琴表演者们,他们全心全意地追逐的是幼稚的自大,他们为什么非要和“野人”一起走?他们已经把自己想象成了那个“野人”:他们是野性世界里最先进的存在体;他们可以通宵达旦地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他们可以为四日长跑的环保活动出谋划策。要是一个男人想象自己不是那个“野人”就是那个受伤的小男孩,那么根本不可能让他接受启蒙者。我们大家都可以向自己提这样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或听说过真正伟大的人?倘若真有这样的人,我们一定会跟他/她走。我们必须清楚的是,“野人”并不在我们的“体内”。故事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野人”只是一个存在,它飘忽于我们的心智之外,它能保持生命或维持旺盛的生命数百年。以人类的智慧层面来讲,它就是一个贤人。因此,不管它肯不肯收我们为徒,它都将一直存在,一直成长。

前言

前  言   追问男性的故事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重要而富有成果的时刻,因为对男人来说,大众文化所给予的成年男性的形象显然已是陈词滥调;男人无法再依赖于这样的形象。一个男人到了三十五岁便会知晓,他在高中所接受的关于正常的男人、坚强的男人、真实的男人的形象在生活中并不灵验,这样的男人正在接受关于男人是什么或可以是什么的新观念。那些炉畔故事以及那些迷人的神话,在无数的男人女人口中代代相传,就如一股清泉幽幽地渗入五十英尺厚的土壤。如今我们仍然相信其中的形象,更甚于相信安徒生所虚构的形象。这些老故事中的意象——悄悄地从妈妈的枕头底下偷出了那把钥匙;拾起一根从燃烧的火烈鸟胸膛上掉落的羽毛;找到沉睡湖底的野人;沿着那条成长中的伤痛之路穿过森林,然后猛然发现这条路径某位神明也曾经走过。这些意象注定要缓慢地渗入骨髓,而一旦你接纳了它们,一切都会逐渐展现。从古代神话中,我们知道了宙斯能量。他是绝对的具有领导能力的男性化身,当然,在流行文化里,这个形象被一次次宣告并不存在;从亚瑟王的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一个男性精神导师的出现对于年轻人的生活具有何等重要的价值;从“铁人约翰”的故事里,我们明白了另外一件事情的重要性,那就是我们应该从母亲的世界走进父亲的世界。从所有启蒙故事里我们深深地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应该把父母亲的期望干干净净地忘掉,然后找到另外一个“父亲”,或者说另外一个“国王”。我们说,世界上有男性和女性的启蒙过程,也有整个人类的启蒙过程。本书只谈男性的启蒙问题。但是,首先声明一点,那就是,作者无意通过本书把男人和女人对立起来,也不想把男人说成作威作福的极权化身,因为女人和女人的价值已经被这种极权压抑了几个世纪。本书也无意向女权运动提出挑战。其实,男性运动和女权运动是紧密相连的两项运动,唯一的区别只是它们的时刻表不一样罢了。自工业革命起,男人们的不幸便愈演愈烈,直到今天,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深的程度,我们再也不能视若无睹了!其实,男人的阴暗面尽人皆知。他们疯狂地挖掘地球资源,贬低甚至侮辱妇女。还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妄想发动种族战争。遗传基因导致了他们的不幸,但是我们也无法否认文化和环境的作用。再有,在那些有缺陷的神话故事里,男人们心灵深处的感受被完全忽视了,男人们被悬在空中而不是被放到地上,他们接受的教育使他们对不公平的权力俯首称臣,他们被人当作幼稚的小孩子,而且,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被卷入了工业的统治力量之中,工业系统排除了女权制,同时也把父权制拒之门外。书中内容多为对异性恋男人的忠告,但也提到了同性恋男人。18世纪以前,人们还没有使用同性恋这个词,那时男性同性恋者被视为男性大家庭的一员。在我看来,神话故事里的异性恋男人和同性恋男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书中提到了“野人”这个词。“野人”和“蛮人”的差别贯穿始终,极其重要。“蛮人”这一概念是指那些对人的灵魂、大地和整个人类都会造成巨大损害的人。所以我们说,一个“蛮人”,即便他受了伤,他也不会仔细地检查。反观“野人”,他对自己的伤痛会仔细地检查,就像一位禅师、萨满教巫师或森林居民,不管怎样他和“蛮人”绝对不一样。在飞鸟的脑子里,在它们的记忆里,所有以下这些知识都会被好好地储存起来:怎样在一棵光秃秃的树上筑巢,如何找到更好的地方过冬,或者用什么办法才能跳出更迷人的交配舞,等等。然而,对于人类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当人类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他们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需要很大的灵活性才能把事情处理好,于是,他们往往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保存在本能的记忆系统之外,比如用故事的形式,这些故事包括童话、传说、神话,以及火炉边传诵的故事。故事可以说是我们储存处事新办法的仓库,以供我们在传统和通行的办法都行不通时采纳。近几个世纪以来,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代表有乔治•格罗泰克、格德杰夫、卡尔•荣格、亨利希•齐默、约瑟夫•坎贝尔、乔治•杜美齐尔。冯•弗朗茨是我的第一位老师,她从事诠释童话故事的工作。就像她在自己的许多著作中对待女性故事那样,我也力图对于男性故事追问不休。在我进入男性研究这个领域之前,许多前辈们已经开始从事这项工作,本书吸收了这些作家的成果。我要提到的第一位作家是亚历山大•密切里希,他是一位德国分析家,于1981年去世。还有许多伟大的英国思想家,至今也让我难以忘怀。过去的八年里,我曾经有幸为以下这些先生们上过课,在这期间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知识。他们是迈克尔•米德、詹姆斯•希尔曼、特里•多布森、罗伯特•摩尔、约翰•斯托克司,等等。我还要感谢基思•汤普森,感谢他兴致高昂地给我提供了研究男人的资料,而且,第一章的内容就是有幸得到他的教诲之后才得以重写而成的。我还要感谢我的编辑,威廉•帕特里克先生,感谢他殚精竭虑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同时,我还要向许许多多的男士们致敬,感谢他们信任我,耐心地听我说话;感谢他们给了我无上的荣耀,因为他们非常信任我,给我讲述了他们自己的故事。哪怕有些人只是唱了一首歌,跳了一曲舞,抑或只是哭噎不止,泪流满面。但对我来说,都是难得的收获。我在本书中提出了成人的八个阶段,有的读者可能对这八个阶段的次序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读者甚至会给出完全不同的阶段。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让我们共勉吧。路是我们用脚走出来的,正如安东尼奥•马卡多所言:行路人啊!你的面前本没有路,只有风儿掠过海面。

媒体关注与评论

对于打造一个真正的男人,本书非常重要、恰逢其时、充满力量。——《纽约时报》、一个不同寻常的命题,它阐述了我们人类文明的一个保守挫折的、进退两难的抉择;阐述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穷人与富人之间,以及年轻人与老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到远古时代,维持无意识的集体生活这一手法,阐述了作者苦苦追寻的答案。——《华盛顿邮报》一部非凡的作品,作者用诗人般的洞察力和情感,精彩地描绘了一幅男人的情感蓝图。他用一种被压抑和筋骨的情感,引领我们走上了一段与众不同的旅程,帮助我们发现或重新发现什么才是最真实的、最基本的男人世界。——《洛杉矶新闻报》如果你打算生一个孩子,无论你是男是女,最好看看这本《上帝之肋》。从这本书里我好像模糊地看见了自己最原始的创伤。                           ——豆瓣热评

内容概要

罗伯特•布莱
美国“深度意象派”的代表诗人,已出版十多部诗集、三十多部译诗集。主要诗集有《身体周围的光》、《从两个世界爱一个女人》等。曾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诗人及翻译家两项殊荣。

书籍目录

前言 追问男性的故事/1
第一章 男人心灵深处的“野人”/1
现在又一个十年过去了。这时候,那个男人三十五岁……你看到过三十五岁男人那张沮丧的脸吗?通常在这个年龄,他们会感到操劳过度、孤立无援、空虚无聊。于是,这一次他诚心诚意地问“野人”:“我能拿回我的金球吗?”
第二章 创伤与天赋/33
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男人的创伤所在,正是他的天赋所在。无论创伤是否来自于酗酒的父亲、骗子母亲、伪君子父亲或者虐待狂母亲;无论它是否滋生于孤独、伤残或者疾病,它出现的地方,就是我们向社会奉献天赋、施展才能的地方。
第三章 灰烬,下落和悲伤之路/67
但是,有些东西看起来似乎是必须的,那就是,从至尊的位置降落下来,从一个人变成一只蝴蝶,从一个中产者变成一个流浪汉。关键在于对下落的感觉要知道得清清楚楚。
那些主动要求下落的人拥有某种特殊的能量。
对于一个已经三十多岁的男人来说,识别这种枯萎是他应有的一种经历。

第四章 父亲不在时对国王的渴望/109
在没有真正父亲的社会里,诞生了这些像鸟一样的男人:他们豪情万丈,他们妩媚迷人,他们玩物丧志,他们率直真诚。他们就像达达尼尔海峡的大海湾里的苍鹭,成千上万地聚集在一起,向着光芒万丈的太阳不知疲倦地飞翔。
第五章 花园里邂逅神女/147
“铁人约翰”要求年轻人体验花园中的感受。虽然建造花园可能要耗费你十几年的时间,然而一旦你有此体验,我们就可以很肯定地说:这个年轻人已经学会了尊重自己的心灵,他已经学会如何做一位情人,而且他还学会了跳舞。
第六章 复活内心的勇士/175
如果我们内心的勇士不能保护我们的情感免遭瓦解,不能保护我们的身体免遭侵犯的话,他要么已经崩溃了,要么变得精神恍惚了,要么可能已经死去了。
我所说的内心的勇士从不侵略性地跨越别人的界限;他们的存在恰恰是为了守卫界限。
第七章 驾驭红马、白马及黑马/215
一个男人怎样做才能逃出这种模式呢?是什么导致了他整个一生都对其他国家,以及其他民族进行着执迷不悟的、破坏性的攻击呢?男人——我们爱的与不爱的男人——如何才能摆脱他们的单调的攻击性模式呢?
第八章 来自“国王”手下的创伤/245
在我们读到或听到这最后一幕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吃惊地问:“这是关于谁的故事?”我们认为是男孩的故事;我也觉得可能是“野人”的故事。而且有一些事情我们还不了解。还有某种不可见的力量我们一无所知,而这种力量把这个生命的复杂的能量变成了一种原始的形状和形态,就好像把他放进了笼子一样。
后序 “野人”的文化史/281
附录 “铁人约翰”的故事/294

编辑推荐

《上帝之肋》曾雄踞《纽约时报》畅销榜六十二周的超级畅销书, ★男人必读: 一个男人的创伤所在,正是他的天赋所在。 演绎只属于男人的成人礼,展现真正的、充满力量的男人如何可能。★父母必读:“拯救男孩第一书”  不会培养男子汉,就要终生寻找男子汉如果你已为人父母,请读一读这部用童话与诗诠释的男人精神成长书,它告诉你如何让你的男孩成长为充满力量的男人。★女人必读:女人是男人的肋骨,男人又是谁的肋骨?关照真实的男性世界,就会洞察男性和女性的永恒命题。

作者简介

一个男人的创伤所在,正是他的天赋所在。
唤醒男人内心的“野人”。
改变世界,往往是从犯错误开始,而征服世界,则是重新评判对与错的过程。
在经历失败、背叛、贫困与劳作之后,他才拥有了勇敢、意志、财富与爱情。
每个人都看过或听过《格林童话》,《灰姑娘》是每个女孩从丑小鸭变成 白天鹅的故事,而《铁人约翰》则是小毛孩成为国王的征程。
姜文花一年的时间在沙漠带儿子拉练,有识之士呼吁要教会孩子用脏手抓馒头吃,而在《铁人约翰》中,王子正是在“野人”的诱惑和指引下,开始流浪与征服,开始成长与强壮,获得力量和勇气,学会思考和尊重,最终赢得公主的青睐。

如果说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那么男人又是谁的肋骨?谁给予他们力量?谁正视他们成长?
每个男人都是丢失”金球“的王子,唤醒内心中的”野人“就能成为国王。
《上帝之肋》(原名《铁人约翰》)雄踞《纽约时报》畅销榜六十二周的超级畅销书,读懂男人的第一书。


 上帝之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最近烦恼挺多的,思来想去应该去图书馆坐会儿,看看书,顺便看看美女。然后就遇见这本书,一下被吸引住的,用一天和一个晚上的时间贪婪的读完。后来又用几周的时间回味着书中的童话,和自己的点点滴滴进行一一对照。我的精神导师是在图书馆的书本中找到的,然后指导我前行。没想到作者把成长用铁人约翰的童话叙述出来,可以让我换种角度看看自己的成长。一直觉得能遇见某些书是需要时机的,来的太早太晚都不行。
  •     读懂“男人的真实旅程”罗伯特·布莱,美国著名的“深度意象派诗人”。《上帝之肋》,一本关于男人的文化史。一个“新超现实主义诗人”写的文化史,一定很好看,您不妨也来试读其精华。男人们心灵深处的感受被完全忽视了,男人们被悬在空中而不是被放到地上,他们接受的教育使他们对不公平的权力俯首称臣,他们被人当作幼稚的小孩子……”在《上帝之肋》这本畅销全美的著作中,布莱试图帮助我们回忆已经被我们远远抛在脑后的、强健的男性形象——一个保护神的角色,“我所说的内心的勇士从不侵略性的跨越别人的界限;他们的存在恰恰是为了守卫界限。”《上帝之肋》,雄踞《纽约时报》畅销榜六十二周的超级畅销书,既是美国男人读懂男人的第一书,也是美国女人读懂男人的第一本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上帝虽然用亚当的肋骨造就了一个夏娃,可又有几人在意那根遗失的肋骨。而《上帝之肋》用童话般的故事帮助每个人看清自己真正的脸孔和本质。诗人的心都是晶莹剔透的,也是脆弱敏感的。但是,布莱那颗晶莹剔透的心却很强大。在《“铁人约翰”的故事》里,精神导师布莱不但成功的引导“国王”8岁的儿子完成了从男孩到男人的蜕变,还使他获得了爱情和财富。有研究表明,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摆脱父母的缚束,或脱离父母的庇护,“国王”8岁的儿子做到了,8岁的小男孩走进了森林。我们能做到吗? 布莱在《雪地中的寂静》(Silence in the Snowy Fields,1962)一书中引用了雅各布·伯麦(Jacob Boehme,1575~1624)的话作为引语:“我们都在那个外在的‘我’中沉睡。”布莱在诗中向我们呼唤:让那个内在的“我”醒来吧,醒来吧——安东尼奥·马卡多说:“每一个男人都要进行两场战斗:在梦中,与神战斗;醒来后,与大海战斗。”没错,正如布莱在《上帝之肋》中所言,“一个男人的创伤所在,正是他的天赋所在。无论创伤是否来自于酗酒的父亲,骗子母亲、伪君子父亲或者虐待狂母亲;无论他是否滋生于孤独、伤残或者疾病,他出现的地方,就是我们向社会奉献天赋、施展才能的地方”。而“一个人需要二十年的时间才能理解和掌握定律,而从定律过度到传奇则需要花费一生的时间。”“所有的诗歌都是旅行。”布莱说:“最好的诗歌是长途旅行。我喜欢那些向着另一个世界旅行的诗,那个世界可能会是一处有如蜜蜂翅膀一样被忽略的地方。”在《上帝之肋》中,布莱的诗“回到头脑深处”,在这种“深处”,“跟自己有关的坏消息,以及长期以来被自己凌乱的理智抵御的极度的痛苦”,“穿透自我……同时意识到诸多别的存在”,“即使没有任何人注视,生长、营养的补充、血液的清洗以及细胞的替换也在不停的继续”。透过布莱的诗和布莱所讲述的故事,我们可能会吃惊的问:“这是关于谁的故事?”是“国王”8岁儿子的故事?是“野人”的故事?还是我们自己的故事?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你说他是谁的故事,他就是谁的故事。布莱的诗歌总是这样的,布莱所讲述的故事也总是这样的:它能让人联想到大量有待释放的能量。人生最重要的,是有诗和远方。寒窗十年苦,难道就是为了到城市里找一个睡觉的地方?一个志在高远的人,一个有抱负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又怎么能不读懂“男人的真实旅程”?《上帝之肋》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不但诗歌丰韵,故事也很动听,尤其是思想含量特别丰厚,字里行间无处不充盈着人生的智慧。路是我们用脚走出来的。正如《洛杉矶新闻报》所言,《上帝之肋》是“一部非凡的作品,作者用诗人般的洞察力和情感,精彩的描绘了一幅男人的情感蓝图。他用一种被压抑和禁锢的情感,引导我们走上了一段与众不同的旅程,帮助我们发现或重新发现什么才是真实的、最基本的男人世界。”(文/刘英团)发表于9月1日《辽宁党校报》http://www.lndx.gov.cn/dxbk/lndxb/new/286/text/4_2.htm
  •     美国作家罗伯特•布莱是一个诗人,有四十多部诗集问世,是美国明尼苏达州第一位桂冠诗人,作品《身体周围的光》曾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但他最知名的一部作品却不是诗歌,而是放在我枕边这本关于男性启蒙的书籍——《上帝之肋》。有些哲学家是有诗人气质的,比如尼采,比如庄子,哲学著作中带有汪洋般澎湃力量。有些科学家能把一项科学研究变得具有诗意,比如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比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学。诗人而谈论男性学,却听上去有点不太靠谱,让人觉得容易把一件需要冷静分析、客观阐述、科学解读的事情,搞成泛滥抒情,荷尔蒙过剩的宣泄。但就是这本诗人的男性学著作,硬是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蹲了六十二周,并长销不衰,直至今日,仍是男性学的经典著作。《上帝之肋》中触目可见作者引用的诗句,书中诗意弥漫始终,然而,这并不妨碍罗伯特•布莱借助诗歌、寓言和神话,逐步引领读者沿着男性成长的崎岖道路,寻觅路边被遗忘的隐秘风景。贯穿始终的象征性人物是“野人”,也称作“铁人约翰”,故事来自格林童话。“野人”代表男人潜藏在体内的勇气、野性,极具破坏性,又饱含创造性,野蛮残忍,又勇敢坚韧。这本该是男人的原始形象,但在文明日渐昌盛的今日,男人心中的野人正逐渐被驯化。他们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养于妇人之手,心中的“野人”也如原始森林的动物,离男人越来越远。罗伯特•布莱做的,是让男人一路跟随着“铁人约翰”,历尽考验,启发男人发现真实的自我。告诉男人,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能成为工具,在原始社会,是“保护、打猎和繁殖的机器”,现代社会则成为房子、车子、职位的奴隶;如何从灰烬中走出,面对创伤,承担失败的下落;如何做一个父亲,了解女人,做一个合格的情人;如何学习战斗,成为勇士;同时,男人要如何平衡内心,他不该一生只有一个颜色,要“从红色的紧张到白色的战斗再到黑色的仁慈”,驾驭不同的马匹,完成男人的使命。最终,男人将经历无数创伤,成其为男人。读罢全书,我才发现,男人原本可以成为一首充满渴望,贴近自然,感情丰沛的英雄史诗。书中并非只有隐喻,罗伯特•布莱以大量生活实例阐述男人在今天遇到的问题,为人父,为人子,作为社会一员,面临的不同心态与问题,家庭关系的处理,事业与人生的协调,压力与尊严的共生。《上帝之肋》贯穿男人的一生,指引男人发现真正的自我,释放环境压迫下扭曲的灵魂。 男人的一生当然不会像书中寓言般层次分明,很多时候,不同状态将交集于一身。但罗伯特•布莱将男人各个状态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做了详细的分析,因此,《上帝之肋》是一本值得不同年龄段男人都读一读的书,可以从中找到男人的力量之源。甚至,女性也不妨一读。尽管这是一部关于男人的书,但绝非宣扬男性至上,恰恰相反,这本书能帮助女人,发现真正值得信赖的男性品质。了解另一半世界,看清一个可能会和你一生恩怨纠结的人,无论如何是必要的。扫描关注我的读书分享微信公众号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一个男人的创伤所在,就是他的天赋所在。值得回味。
  •     看懂男人
  •     深刻易懂,不过比较适合欧美人士
  •     一个男人的创伤所在,正是他的天赋所在。唤醒男人内心的“野人”。改变世界,往往是从犯错误开始,而征服世界,则是重新评判对与错的过程。在经历失败、背叛、贫困与劳作之后,他才拥有了勇敢、意志、财富与爱情。
  •     觉得更像一本给新爸爸看的男孩子教育圣典
  •     深度意象派的作者,但触发了很多内心原始的东西。男人和女人都值得一读。
  •     书中不少观点还是比较认同,但全书的写作手法透露出作者一个诗人天马星空的思维,读来感觉混乱而缺乏逻辑!
  •     自然神秘主义者的精彩讲论。又是一则格林童话,格林童话实在太深奥!
  •     呼唤内心的疑问
  •     几百个字还真无法全面的损完这本书,少数有道理的部分全是别人的理论,一个诗人就老老实实写诗,什么灵性派男性主义运动领导人的位置还是交给别人吧。
  •     男性成长历程的神秘主义隐喻式解读
  •     关于男人,生物学家们发现两件事,一是男人的基因与女人的只有3%的区别。二是男性的遗传基因在不断丢失。这是文明的选择。
  •     缺的知识比较多 童话引出的哲思讨论 究竟怎样成为男人 以及如何找到野人( 自然化身 )
  •     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男性成人礼的历程,然而如今却缺少了,虽然有成人礼的形式,但它的实质却已经消失了……按书中所说,作者好像是反对如今“中央空调”的,他认为男性的特质---狂暴、欲望、性等都应找回来,而不是盲目成为一个绅士。而男性的成人必须经过受伤,即使是形式上的,而且要和家庭亲情中割裂出来……一句话总结:男性成长为男人必须经过“受伤”,而这些伤疤与之后的克服则会让男孩变为男人
  •     作者的涉猎很驳杂,又急于全部展现出来,不留神弄巧成了拙。批发的寓言童话太多,强行插入的自作诗更多。论述的观点本身就缺乏理解基础,再用语焉不详的诗歌作注释,顿时让阅读难度和趣味大幅呈反比上升。有些观点还是有益的。工业社会剥夺了男人的原始力量,男人的成长离不开痛苦与创伤。罗伯特的体系主观庞大而又暧昧,第二性的缺失更令其摇摇欲坠。也罢,你们好像都是当童话看的。
  •     超好看
  •     好书,男性必读
  •     好看,推荐~~
  •     一个男人的创伤所在,正是他的天赋所在。
  •     读到了一半,感觉这本书不怎么样。说的东西太虚,表述太依赖比喻和寓言,而且作者引用自己写过诗算什么推理? 我现在读到3/4,完全读不下去。诗人麻烦你好好写诗。 有启发性的三点:1.男孩成为男人需要摆脱父母(尤其是母亲)对其自身的期望。2.从伤痛和缺陷中挖掘自己的天赋。3.接受下落,接受自己本来就不是特殊的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