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读者

出版日期:2015-3
ISBN:9787530214543
作者:[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页数:328页

内容概要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1882年生于伦敦的一个书香名门之家。 22岁时开始在《泰晤士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代表作有小说《雅各布之屋》《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海浪》;文学评论集《普通读者》和女权问题论著《一间自己的房间》等。1941年;伍尔夫在乡间的住所写完了她的最后一部小说《幕间》;又一次陷入了精神病的痛苦。于是;她将自己勤奋写作的一生结束在一条河流之中。伍尔夫是引导现代主义潮流的先锋。她和乔伊斯;普鲁斯特等一起把意识流小说推向世界;极大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传统的写作手法。她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王家湘: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曾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称号。主要译著有《小世界》《雅各布之屋》《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沙堡》《我的人生故事》《青春》《他们眼望上苍》《汤姆叔叔的小屋》《瓦尔登湖》等。2014年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

书籍目录

目录
普通读者1
蒙田3
纽卡塞公爵夫人18
谈谈伊夫林32
笛福45
阿狄生57
简·奥斯丁74
现代小说92
《简·爱》与《呼啸山庄》105
乔治·爱略特115
本特利博士131
保护人和番红花140
现代随笔147
对当代文学的印象166
《鲁宾孙漂流记》182
多萝西·奥斯本的《书信集》193
斯威夫特的《致斯苔拉小札》204
《感伤的旅行》219
切斯特菲尔德勋爵的《教子书》231
德·昆西的自传241
玛丽·沃尔斯顿克拉夫特252
多萝西·华兹华斯263
威廉·赫兹利特275
“我是克里斯蒂娜·罗塞蒂”293

作者简介

《普通读者》包括从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评论集《普通读者》及其续编当中选译出的二十四篇文章。读着这样的文章,我们好像是在听一位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女作家向我们谈天——许多有关文学、人生、历史、妇女的大问题、大事情、她都举重惹轻地向我们谈出来了,话又说得机智而风趣,还带着英国人的幽默、女性的蕴藉细致,让人感到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普通读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文学评论集《普通读者》中这样写道,“约翰逊博士心目中的普通读者,不同于批评家和学者。他没有那么高的教养,造物主也没有赏给他那么大的才能。他读书,是为了自己高兴,而不是为了向别人传授知识,也不是为了纠正别人的看法。……他一会儿抓住诗,一会儿抓住旧书片段,也不管它从哪儿弄来的,也不管它属于何等品类,只求投合自己的心意,能将自己心造的意象结构圆满完成,有总是这么匆匆忙忙,表达又不准确,而且浮浮浅浅。”一语中的。每次读类似于评论集的东西,尤其是那些写得极其精彩的评论,总是有这样一种感受:自己好像从来没有能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过一本书。不管是多么震动人心的书,那种近乎于电闪雷鸣般轰击的东西在阅读的过程中呼啸而过,合上书本之后,尚能够感受到那种细碎的击动,可是当自己试图表达的时候,那些杂乱而零碎的词句全都变得倏忽而逝,怎么抓也抓不住。就像钱钟书在《围城》里提到的那样,“年轻的时候我们容易把创作的冲动理解为创作的能力”(不光是如此,其他很多时候也有这样一种差异性)。如同我们有时候会把自己欲求表达的一种欲望当成是试图讲述的真实状态,而当自己需要去表达的时候却不知从何表述。这是一种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读完《卡拉马佐夫兄弟》以及《浮士德》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觉得好像某种细微的内心结构变得不同,想要去记录下这于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不同时,那些试图表达的冲动却最终都化为无法言说的不了了之。所以,当看完伍尔夫以《普通读者》谈论其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如何看待一本书,一位作家,如何理解一个流派,一段时代,我甚至觉得自己好像连一名普通读者都算不上,只好自我安慰,如约翰逊博士所言,普通读者“他读书,是为了自己高兴。”好的评论集不仅会让人对一本书或者一个作家感兴趣,它更像是一份地图指南,看着,走着,不知不觉间就在陌生的巷子里看见花,遇见人,走进店,浑然不觉地乐不思蜀。伍尔夫和毛姆都有这样的功力。前者可以以简.奥斯汀,乔治.艾略特谈女性地位,可以从《简.爱》与《呼啸山庄》聊小说创作。从蒙田谈到现代随笔,由《鲁滨逊漂流记》谈到当代社会背景。由点到面,由二维平面到三位立体。抛开谈论这类问题时时常所见的抽象乏味,反倒是让人乐在其中而不能自拔,近似于独自的寻宝游戏。如果说伍尔夫是广泛地谈论,毛姆则更像是在深入讲述。《巨匠与杰作》是他为《红书》列出的心目中的十佳书单,顾名思义,就是他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推荐出的十部最佳小说。虽然个人并不太喜欢毛姆写的东西,不管是小说或者旅行行记,总觉得缺少某种打动人心的东西(至少是对于自己来说是这样,阅读这件事本身就是因人而异的,故自己也觉得没什么不正常)。《巨匠与杰作》是他毛姆作品里面最喜欢的一部,至少,看完之后有种冲动是想把他提到的这十本书统统看完。“一个作家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取决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毛姆如此评论他在书中提到的这些作家们。不得不说,毛姆的评论直接而中肯。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都是可以被伪饰的,作为虚构或者非虚构的文字,自然更是如此。可是,作家却不同。不管他如何高超地去架构一个故事,你依然可以从文字后面去感受到这个作家大概有着怎样的心性与品行(这或许也有辩驳之声,我也只能说这是个人感受)。他可以故作真诚,却不能够永保真诚,要想成为一个顶极的作家,他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挂掉伪饰的成分,尽可能还原其本性,光明的,阴暗的,甚至是扭曲的,残缺的本心。作为一个好的作家,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真实而诚挚地袒露,把他试图表达的东西,还原其赤裸本身的面貌,从而赋予笔下每个人物相应的本性,若这个作家不够坦白与赤诚的话,那么他笔下的人剖白得不够干净,总是会让读者保持距离而不够贴近。我们跟随者作家们的笔调,在他们构建的文字世界里穿回来去。像站在一个高高的地方,凝视着他们自己以及笔下的人物。费尔南多.佩索阿毫不掩饰地把自己无时无刻的日常零碎思维不断地剪辑出来,非但不觉得晦涩,反倒觉得充满诗意甚至拥有共鸣,好像凝视着文字,你都能够还原这个生活在百年之前的无名诗人怎样穿梭于里斯本的街道,如何在他纷繁芜杂的思绪中默默无闻的生活。也可以想象村上如何在每日的写作,音乐与跑步中去完成一个个关于青春,成长,孤独的故事。或者是马尔克斯.加西亚,如何在他的马孔多,讲述他的荒芜,欣盛与颓败,讲述那跨越半世界的悲戚爱情,与那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的落寞。亦如卡拉马佐夫,把一个人的灵魂直勾勾地拉出来,精细分解,详尽剖白。当然,也有雷蒙德.钱德勒或者菲茨杰拉德的温情脉脉。……在他们迥异的文字里,你似乎都能够通过这些文字与之对视,也同时检阅一个作家的大致品性。作为普通读者,似乎只能够看得肤浅,不过,约翰逊博士不是也说,“能与普通读者的意见不谋而合,在我是高兴的事;因为,在决定诗歌荣誉的权利时,尽管高雅的敏感和学术的教条也起着作用,但一般来说应该根据那未受文学偏见污损的普通读者的常识。” 嗯。如是。
  •     本打算两日读完的书,五天才读完。这一误判某种程度上是书名所致。无论伍尔夫在首篇中如何强调约翰逊博士所言之普通读者未受文学偏见污损这一优势,她终究是个极其不普通的读者。当然,与普通读者的意见不谋而合本身就意味着表达上的力所能及。其不普通之处在这本不全的读书笔记选本中俯拾皆是,若要全都识得,还需重读。初读所见,仅以下几条。从前只隐约从《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中感受到教科书上所言之意识流的状态,从《时时刻刻》中瞥见到如今仍不知是否准确的伍尔夫的生活状态。不知道的是,伍尔夫有如此之大的阅读量,当然,这种震动也可能源于我本来对英国文学的不太了解。从小说到散文再到各个时代的信札,她有些八卦,擅长勾勒出各不相同的精神画像。另外,她还非常喜欢传记,即使在谈论《鲁滨孙漂流记》一文中,她否定了看了理论再看传记,看了传记再看理论这一类的外部阅读,而提出要掌握作者的透视角度,但大多数的篇目中,传记的直接使用,或对其文章潜在的影响不难分辨。更有一类文章并不进行文学评价,也没有任何的方法可言,而只是着眼于呈现一种有意思的人的存在的状态(当然,有意思与否的评判是在有极强的个人好恶标准的支使下完成的)。在谈论切斯特菲尔德勋爵的《教子书》时,伍尔夫显然并不认为这样的克制和严守礼数之下所度过的人生是最好的人生,甚至还带有一丝可以分辨出来的质疑。但是这并不重要,她笔下的切斯特菲尔德勋爵自有其迷人之处。她是那么善于勾勒具有独立于她的精神之外的精神画像,由此给读者提供了各种精神上的参照,所以,读她的读书笔记,犹如与她以及她笔下的大人物们同桌而谈。伍尔夫不仅认真地八卦着,也认真地评论着。不知她是否有过文学评论上的训练,但她显然不是没有任何章法可言的普通读者。她对于斯特恩《感伤的旅程》的评论文章写得极好,在其中,她这样评论斯特恩的迷人的自由与章法的和谐,她说,“虽然作者那飘忽不定的心灵的翱翔就像一只蜻蜓就像一只蜻蜓飞得那样迂回曲折,但是我们无法否定:这只蜻蜓飞得自有它一定的路数,而且它选择自己停落的花朵时也并非漫无目的——那不是为了形成优美的和谐,就是为了形成鲜明的对比。”她同样是有“路数”的。她常常提及的“透视法”就是最好的例证,她频频借此提炼出了各位作者最不同于他人之处。除此之外,有一点不得不说的是,她有自由交流的才华。她讲到德•昆西的时候,引用了他关于“自述的困难”的说法,他说,“……许多人虽然在理智上从自我克制中解脱出来,仍然难得向人倾吐肺腑——放弃缄默的习惯非他们力所能及。”无形中的锁链、看不见的符咒,束缚了、冻结了自由交流的精神。而伍尔夫在这些随笔中所展现的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是非凡的,既有她所欣赏的德•昆西那样的令人赏心悦目的片段,也有对阅读中产生的瞬间情感的迅速捕捉和充满诗意的描绘,还有至今我仍只是感叹而无法说清楚的那一份分析中的进退自如。读罢她的随笔,才真正意识到从前对于形式的不够重视是不该的。最近已经明显感觉到在记录生活、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时那种让人无奈而又讨厌的无能为力了,无对于文字自如的驾驭,反过来便是对感觉和思想的巨大的束缚。《普通读者》之不普通,还有待重读开掘,对于语言形式的关注确是刻不容缓的。无论如何,收获非普通读者一枚。
  •     读书,不是为了求知或者谋生,而是为了把交流扩大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伍尔芙如是说。当一个人开始阅读经典,他的思想便开始游弋在广阔无垠的精神宇宙,这片宇宙,五彩斑斓,躁动不安,时空的界限在这里失去作用,无数灵感的火花,思想的伟力,纵横交织成一张大网,网罗古今未来,仁人智士,或独领风骚,或怪癖嚣张,或静谧如水的思维星球。迈入其中,世俗聒噪的废话,低级的趣味,猥琐的规则,通通不见了影踪。只余下一对自由的羽翼,插在思想的脊背上。然而,读书的作用并不是要求我们,躲入精神的星空,逃避现实的喧嚣,更为重要的是,它教会我们如何正确地看待生活,在物质欲望硝烟正盛的今时,透过重重迷障,触摸生活清凉的质地。所以伍尔夫对生活说道:“四时八节,雨天晴日,无不宜人;红酒白酒,同饮独酌,各有其乐。凡是自己高兴做的事,一定对自己有益。博士和贤人也许要反对,可是,让博士和贤人去跟他们的忧郁哲学打交道吧!咱们这些凡夫俗子,为了领受大自然的美意,尽可能改变一下生活方式,有时往这个方向,有时往那个方向,趁着太阳还未落山,尽情享受青春的热吻,倾听婉转的歌声吧!”在如今这个打开微博微信,随便一刷都是满屏幕人生箴言,心灵鸡汤,成功人士的七条法则,不读后悔一生的十句话,等等破碎又孱弱的思维,将我们对生活直观而清晰的信念,埋没在各种纷乱的信息之下,我们不如大喝一声:“去他的人生哲学,只要活得出彩,老子就乐意不按规矩来。”但如果看到这,你一声叹息,说道:“不是我不想去活得出彩,而是没有勇气突破陈规旧俗。” 人之枷锁,皆为己造,既然来到世上走一遭,就要尽力去体验丰富的生活图景。对于条条框框伍尔芙严肃地说:“法则乃是一些传统常规,不可能跟那千变万化,纷纭错杂的人的情感冲动保持经常联系;习俗只不过是专为胆子小的人所设想出来的一种方便之计,因为他们不敢让自己的灵魂自由腾飞。让我们守住自己这热气腾腾、变幻莫测的心灵漩涡,这令人着迷的混沌状态,这乱作一团的情感纷扰,这永无休止的奇迹——因为,灵魂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奇迹。活动与变化是人生的精髓。”当然,即使你不去突破所谓的陈规旧俗,一辈子在世俗的定义上,只是一介平头百姓,生活拮据,甚至偶尔还要遭受土豪们的“两肋插刀”。但这些,都不能影响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成长与丰富。梵高一辈子穷困潦倒,相貌丑陋,受尽嘲讽;庄子布衣草鞋,糁汤野菜,居于陋巷;伍尔芙说:“我们内在的生命、灵魂,常常与我们外在的生活格格不入。”一个人对于外在表相的迷障,摆脱、透视得越多,内在便愈加自由和丰满,对于自我的认识也愈加清晰,明确。读书与生活的关系,在于透过浩瀚的思想星空,在滚滚俗流,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为自己找到精神的定位与指引,而后脱离低级俗套的生活,进入一种意味深长而又温和适度的幸福之中。文至于此,不由得低下头,看看在身边肃穆而卧的《普通读者》,伍尔芙的心心念念似在耳边咋响!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在读,愈发喜欢伍尔芙,读作品应该像她那样来读。并且也喜欢她的行文方式。
  •     耐读的文字 有些没有听过的人名会想去一探究竟
  •     每次读完好的书评就觉得自己看书好像什么也没看看懂。
  •     “这是热爱和热爱者的任性活动。”
  •     刘炳善有时稍用生僻字眼。细腻、生动、有趣,女性作者居多,每篇各个人个性都写得精彩纷呈、缤纷多姿。每天看4-6篇,耐读,愉悦,有回味。“这是热爱和热爱者的任性活动。”
  •     这个翻译。。
  •     文学评论集,以作者为单位,顺带介绍生平逸事和作品摘录。翻译的极为流畅,伍尔夫那种高贵冷艳的笔风就爱比喻爱讽刺,翻译读起来感觉没啥bug。搞得我都喜欢伍尔夫了。
  •     8.21
  •     呀,活捉女性主义者伍姐姐一枚!(把女作家地位提太高了吧),我个人还是喜欢桑塔格的评论,但人家书名都说了叫《普通读者》,好了啦,那就当个安安静静的普通读者吧。
  •     好吧为什么这个版本这么少,很轻松的读物,现在不想多写...
  •     这个版本翻译是好的,但选的篇幅太少,遗憾
  •     英国文学大观园,另封面有错字哟,太掉价了
  •     刘炳善的译本真能称得上训雅。把里面感兴趣的书做好标记,日后看。想练就伍尔夫般的博学、洞察力和判断力。
  •     虽然看的是一本没有找到的版本,就用它来代替吧。拖了很久才看完,但是她的文学评论形式让人耳目一新。可以从整体上去把握一个作家的写作风格,细致地分析,将作品和作家的经历融会贯通。虽然读的不精,但值得推荐。
  •     虽然译者从头至尾絮絮叨叨不断强加自己观点,这本书本身依然能给读者绝佳的阅读体验。
  •     不错的书评,有自己的见解
  •     伍姐的二十四篇书评。
  •     太多精彩的洞见了
  •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近现代英国文学史上重要人物,这本文学评论可以管中窥豹地对她阅读书籍的跨度有所了解。视角和下笔之处都是从作家本人出发,性格,文风,大致身世从而全方位了解那些年代的大家之作是如何诞生的。伍尔夫女士并非是一个普通读者。眼光独到,以作家之眼去观察,评论作家之作,这也许才是文学评论之路。
  •     感伤的旅行和德昆西两篇很喜欢 通篇非常强的伍尔夫个人特色都像是她独立创造的文学形象 但不反感 借一双伍尔夫的眼睛真是太棒了 读他们也是在读自己读伍尔夫了
  •     伍尔夫总是这样让人着迷
  •     读伍尔夫的随笔真是一种享受,博学不失幽默,成熟中又透着俏皮。确实如刘炳善先生在前言中所言,伍尔夫的随笔评论比她的小说更自然更流畅。刘炳善译本也确实是优美雅训的。
  •     这里伍尔夫是一位博学、有洞见且十分可爱的女士
  •     哎,文笔真好啊伍尔芙
  •     每个人观察事物的比例感大不相同,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万能的价值尺度。
  •     这本实在看了太久,伍尔夫所写作家大部分都一无所知,她繁琐精致的文笔本身就令人不容易翻页,总算。伍尔夫聪明随兴,“僵化就是死亡;苟同于人也是死亡。” 怎么都可看。
  •     打开了英国小说家,散文家的一扇窗
  •     “他读书,是为了自己高兴,而不是为了向别人传授知识,也不是为了纠正别人的看法。”
  •     主要认识了蒙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