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的世界史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4
ISBN:9787515808130
作者:杉山正明
页数:280页

内容概要

杉山正明(1952—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欧亚史学者。曾参与日本NHK“大蒙古”系列纪录片制作。2003年以历年研究成果获第六届司马辽太郎奖;2007年因《蒙古帝国与元朝》等书获日本学士院奖。著有《蒙古帝国的兴亡》、《忽必烈的挑战》等历史专著十余部。
不偏向特定价值观的新的世界史构图,始于谦虚和坦率地去重新认识过去。
——杉山正明

书籍目录

自  序
第一章
跨越民族与国界
欧亚世界史的构想
欧亚世界史及全球世界史/“中央欧亚大陆”位于何处?/超越地域的连结/<专栏>丝路的幻想/<专栏>不安定的干地农耕
从游牧民的世界开始
<专栏>艰苦的游牧民/<专栏>骑兵的威力/“什么”超越“民族”?/可见于史料或只字未提的文明
第二章 中央欧亚大陆的结构
眺望广阔的大地
北方的西伯利亚/蒙古高原的双重结构/<专栏>万里长城的意义/天山南北麓/从西药的高度出发/<专栏>祁连山与河西走廊
欧亚的西半部
中亚地区的纵向切割地形/两个伊朗/<专栏>人工极致的展现——坎儿井/<专栏>波斯与伊朗/西北欧亚大草原/<专栏>从高加索山脉看世界
第三章 追溯游牧国家的原貌
希罗多德说故事
斯基泰—波斯战役/游牧国家的共通作战方法/斯基泰是民族或国家?/<备忘录>大流士的政体论/国家形态的二大源流
司马迁眼中的当代史
匈奴是弱者/<备忘录>何谓鄂尔多斯/中华及草原成为“一个世界”的时代/英姿焕发的英雄——冒顿单于/天下分界处的白登山/<专栏>颜色统一的匈奴骑兵军团/匈奴帝国的原貌/<备忘录>进一步地探讨《史记•匈奴列传》
第四章
贯串草原及中华的变动波潮
互相争执的两个帝国
汉武帝挑衅的战争/<专栏>可怕的帝王——汉武帝/历史上罕见的和平共存/<备忘录>生业理论还是国家理论
逆转的时刻
草原及定居世界的大变动/<备忘录>所谓的“大秦国”在哪?/中华王朝中的小型匈奴国家/由匈奴族建立的汉朝/<备忘录>中华正中央也有牧民世界/<专栏>鲜卑与乌丸/被中华断代史观念遗漏
第五章 撼动世界的突厥•蒙古族
庞大的突厥世界
柔然的趣味性/<专栏>是汗还是可汗?/<备忘录>元氏与源氏——在拓跋国家的汉姓与日本的赐姓/草原版的“三国鼎立”/贯穿东西方的突厥帝国、突厥/
第一次“世界帝国”时代/<备忘录>在西突厥保护下旅行的玄奘
欧亚大陆重组之波潮
回鹘扣下扳机/<专栏>话说安史之乱/<备忘录>关于“唐宋变革”/突厥族往西迁移/<专栏>亚兰文字之旅/沙陀、契丹及女真/<备忘录>是“キタイ”(Khitai)?还是“キタソ”(Khitan)?
第六章 蒙古的战争与和平
渐渐成形的“世界”
从北京到世界/<专栏>迷醉北京的真貌/分成两阶段扩张的庞大帝国/蒙古残酷论的错误/<备忘录>历史可以解谜吗?
蒙古为何能够扩张?
蒙古是集团的名称/蒙古“共同体”意识/以同心圆扩张的蒙古/<专栏>国际智囊团——回鹘
欧亚大陆大交易圈
忽必烈的大构想/往穆斯林海洋/<专栏>辛巴达是印度的风/<专栏>宋学的兴隆与伊斯兰哲学
资本主义萌芽
维系“世界”的营利组织——斡脱/<专栏>印章万能时代/奠定资本主义基础的“银之时代”/<专栏>连贯欧亚大陆的银之单位/重商主义财政与大规模间接税/<专栏>铜币与纸币之间/<备忘录>忽必烈的宰相——阿合马
世界史的分水岭
蒙古帝国在世界史中的地位/俄罗斯•苏联是蒙古的后代吗?
第七章
探寻近现代史的架构
海洋及枪炮的时代
世界的世界化及战争的世纪/<备忘录>美利坚共和国的问题/被质疑的西洋本位主义世界史的样貌/被过低评价的军事•政治力量
重新检视欧亚大陆
充满人为意图的“民族”/所谓欧亚大陆看法的复权/迈向新的世界史样貌

作者简介

日本研究草原民族与蒙古历史第一人杉山正明
继《蒙古帝国的兴亡》、《忽必烈的挑战》之后又一力作
一部打破中原史观与西方文明史观、放眼欧亚大陆的作品
还原游牧民的真实面貌,洗刷野蛮、杀戮等刻板认知
一直以来,不分东西方,只要提到游牧民,一般都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就直接作出负面印象的描述,几乎已经定型。
作为日本研究草原民族与蒙古历史第一人,杉山正明超越了以西欧、中国为中心的视野,在充分掌握欧亚各地区丰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描绘出别开生面的游牧帝国与世界历史,将游牧民“野蛮入侵者”或“军事破坏者”的形象彻底颠覆。他用详实的史料证明,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的1000多年间,欧亚大陆舞台上真正的主角就是游牧民。游牧民的活动范围之广、活动速度之快是农耕者无法比拟的,而且他们生活朴素,注重贸易,提倡文化上的包容。正是运用这些优势,游牧民主导或引发了欧亚大陆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诸多变革。13世纪的蒙古帝国更是书写了游牧民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成为世界历史的分水岭。
杉山正明并非从民族史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历史事件,而是基于一种世界史观——关于欧亚世界史的构想。因此,这是一部打破中原史观与西方文明史观、放眼欧亚大陆的作品!


 游牧民的世界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为游牧民族写历史《游牧民的世界史》自从看了李娟的《我的阿勒泰》才知道了游牧民族生存的艰难,在天地之间,一切几乎都要用自己的手来创造,用人的力量去抵抗风霜雨雪,去找冰块,融化成水,捡牛粪烧火,而且和农民不同的是,他们连一处固定的房子都没有,搬到一处就要从头开始,什么都无法积累下来,自然也就没有书,也很难记录下来自己的历史。可是在冷兵器时代,骑马射箭,加上这些生存能力,就构成了人类社会中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在对农耕民族的战争中,几乎无往而不胜。可是战胜之后,却又只能定居下来,接受农耕民族的文化,让自己的传统和民族消失在其中。这本《游牧民的世界史》让我更加了解了这些马背上的民族,只是和遗憾,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日本人。游牧民的世界史几乎就相当于蒙古的世界史,讲述的波斯、匈奴、柔然、回鹘、突厥现在几乎都成为了历史名词,他们的后代应该就是现在的蒙古族和哈萨克维吾尔族,其实这些游牧民族只是名称不同,但是都在过着很类似的游牧生活,生活在这一块辽阔的亚洲腹地之中,尽管相隔千万里,但是生活方式可以所非常接近。清朝曾经把东北的锡伯族迁往新疆,去了以后他们就牢牢地在新疆扎下根来,因为他们都是游牧民。尽管东北的平原和新疆的雪山有很大不同,但是对于牧民来讲,要吃的苦都差不多,只是内容不同。提到游牧民的世界史,那就离不开汉民族,游牧民的历史更多的是在和汉民族的交往和战争中,被汉人记录了下来的。书里面提到俄罗斯是不是蒙古的后代?这个问题以前就被人提出过,因为无论是从领土的面积上,还是从历史的传承上,俄罗斯的确很像是蒙古,他们的领土重合度很高,俄罗斯帝国是在蒙古帝国衰落和解体以后建立起来的,很多俄罗斯的古老部族早期历史并不清晰明了,很可能就来说古老的蒙古。今天的蒙古国,也曾经多年被庞大的苏联裹挟其中,好像是一个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至今仍然带有浓厚的俄罗斯痕迹。当然作者也没有就此得出结论,历史是用证据和材料说话的,很多时候是各种考古发现和资料的发掘在推动历史研究的前进。在书的最后介绍了游牧民族的没落,进入了现代社会,游牧民族的优势不复存在,面对枪和炮,马背上的民族再也无法抵抗,只能回到自己生存的草原上,可是当商品社会的不断冲击,让游牧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也将要成为历史,虽然那种生活在我们眼中很诗意,但是毕竟谁都不愿意去过那种非常原始的艰苦生活。游牧民终将成为一段历史。
  •     1,词语统治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权利最大,是词语。因为人类原本就是以词语进行思考,即使是抽象的概念,几乎也是以词语作为媒介在脑中进行思考。2,词语指挥枪杆子。民族,国家这两个词语使用不严谨,或者说是各国对这两个词语理解的差异,导致了诸多现代战争事件。一旦以相同的词汇被命名,被表现,就再也不会意识到当初选择词汇的不用心,规定概念时的不可靠及暧昧。于是非常不幸的误解以及雄伟的假说,也就由此诞生了。3,所谓游牧民族,也并非是民族,只是一个游牧集团的共同体。4,居,唯克什米尔5,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6,独裁政治是最佳政治体制。寡头政治,容易造成居于领导层的政治人物内讧,谁都想做领导,冲突意见无可避免的导致流血,最终还是走向单个人的独裁政治。民主政治,容易形成坏人(国家对立面)的人所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当这种事情发生时,会出现一位英雄,站在国民的最前方置坏人于死地,英雄将获得声望,被民众推崇至独裁者的地位。7,大流士“马匹嘶叫竞争”,即日出同时,六位候选人谁的马匹最先嘶叫,则登基。让独裁者的登基带有上天之选的权威感。8,冒顿单于鸣镝传说。类似于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训练,通过射鸟兽,射爱马,射老婆,射老爸的爱马,让一万米骑兵形成“鸣镝所射悉数射之”的条件反射,最终射向老爸,完成完美的击杀,并且一万名骑兵作为共犯,成为利益共同体。8,匈奴的政体。左中右三体,单于居中,以下用十进制分为左右贤王,谷蠡王,大将,大督尉,大当户,骨都侯。9,大秦国(班超部下甘英所往)从字面意思上说,是比秦国更伟大的帝国。中国自尊心很强,往往称周边国家为东夷,西戎,北狄,南蛮,表现出轻蔑。由此可见大秦国的不一般。而西域一词,也具有特殊气氛,体现正面意义。10,“五胡十六国”,又一个被词语篡改历史真相的案例。五和十六不过是为了顺口和生动而刻意为之罢了,实际上的真实数量并非如此。
  •     可能对于大多数内陆地区的人来说,“游牧”代表的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信马由缰,逐水草而居,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最烈的酒,最快的马,肌肤如同羊乳一样洁白能歌善舞的女子╮( ̄▽ ̄”)╭呵呵,你要真那么想,就太天真了~!事实上,“游牧”不过是种艰辛的生活方式,绝非臆想中的那么浪漫。逐水草而居,也不过是迫不得已。人类的天性就是追求安逸的生活,自然会由游牧转变为定居,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凭什么你有我没有”的羡慕嫉妒恨心情,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才有着这么多解也解不开的纠结,这么多说也说不完的故事。世界史貌似就有由大大小小中或间断的战争组成的,而无论是在西方亦或者是在东方,可以说古代的历史,更确切的说是战争史,全然是来自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互动构成的。中国上下五千年,华夏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与游牧民族的抗争史。当然,比起西方人,东方人的神经可要要坚韧的多——最起码那个“上帝之鞭”的阿提斯,在西方都成就了魔幻的吸血鬼的传说了,在中国,成吉思汗可没有这样的地位。在近现代火器大方面普及之前,只有骑兵才能真正对付骑兵。在那个游牧民族还占有绝对性优势的时候,无疑的是日本是最幸运的国度,蒙古人的几次远征,都让挡在日本列岛前面的“神风”给送去见了海龙王。真可谓是“御敌于国门之外”了。作者是个日本人,和韩国、越南等国一样,同属于中华文明的辐射圈。作为中国的老邻居,但又因为不是他们的历史,没有那种切肤之痛,因而能够更客观的着笔。当然,这种“更客观的着笔”,也不过是见仁见智了——毕竟,“真理”虽然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但少数的也不能就代表了一定是“真理”。其实,从本书里可以明显看出作者的历史知识深厚,但是那种标新立异的思维模式,是要闹哪样?作者对冒顿单于或者成吉思汗这些作为主动侵略方的游牧民族,抱有“英雄”般憧憬的看法,还能说他是“客观”而言。总也可以说是,“我之英雄,彼之仇寇”。但是,轻率的将“游牧民族的野蛮血腥”这一论调,都推卸给了被侵略者不客观的记述,和后来的文明论者的宣扬,说他们只是因为立场的关系才这样写的,也是我所不敢苟同的。难道说在作者看来——即使之前再怎样的野蛮血腥,只要之后不那么野蛮血腥了,就可以说是不野蛮血腥的了?再有,在作者拿色目人举例的时候,先要弄清楚,擅长商业的色目人,和匈奴人、蒙古人这种纯粹的游牧民族之间的不同,好吗!事实上,历史已经证明了,凡是游牧民族,在没有同农耕民族融合前,都是野蛮血腥的。这不只是思想模式的不同,更在于他们所固有的粗率的生活方式。融合之后,或者更直白的说,即使没有进行思维观念转变后的融合,只是单方面侵略占据了农耕民族的土地、人口之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不那么野蛮血腥了,也只是出于正常的对待敌人和对待自己的财产的不同罢了。试问,如果换做了作者本人,别人的狗追着咬你,你是否会毫不顾惜的抡起棒子就揍;而当这条狗属于你了,是你的财产,你不想要它可以用它换钱的情况下,你还能够像对别人家的狗那样,毫不顾惜的的下手痛殴吗?作者写的倒是很动感情,大概是环境或者是年纪的关系,文字读来有种文绉绉的感觉。大概是书中那种循循善诱的叙述方式,总给人种幼儿园老师在教导小朋友的味道,让人看着多少心里不舒服吧。翻译硬译也还罢了,但翻译的一味求快也为免太过。书里动辄“之”来“之”去的,这些让人看的稀里糊涂的没必要保留的语助词,都应该是很机械的硬译的恶果了。和那些逻辑有问题导致的语句不通顺的句子一样,都极大的削减了本书的可读性。诚然,书的内容的确是很有知识性的,但遗憾的是可读性太差。纸质也是平平。也只能说,这本书不是我愿意自己掏钱买着看的那种,上图书馆借来看也能增长知识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翻译的很不顺畅
  •     你们这腰封完全是在捧杀杉山正明。日文译出的语调暂且不论,杉山正明尝试的一系列发问和怀疑还是很有趣的,然而叙事的构建并不理想,让本书看起来像是醉酒本科生的梦呓。
  •     不知所云……
  •     新视角,日本学界远居海外,常能以观察的态度看待大陆,论述不失可读
  •     定居与游牧,斯基泰,拓拔国家,斡脱,盐引,交钞,突厥,回鹘
  •     打破汉族中心论、走出民族国家的叙事框架,多好的经呐!愣是被杉山正明给念歪了!
  •     佩服这个作者,完全是翻看历史资料。这个欧亚大路上的传奇居民,留下的文字资料并不是很多,几乎都是出现在其他国家的历史里打酱油,佩服这个作者,对中国历史掌握的如此透彻,这本书更像中国周边民族大历史,哈哈 作者关于国家与民族的概念很有意思,很受启发。
  •     史实没有变,用另一种方法解读。作为游牧者后代的突厥和蒙古无力作这样的研究,也只有偏于一隅的大和民族才能有这样的视角吧。
  •     日式中文看得好别扭
  •     真没想到一向以严谨著称的日本史学界居然会流传出这样的作品,仅靠24史的论述就能够作为论据,但同时又脑补甚多;脑补完了还吐槽两句“哎呀这段肯定是当时作者有偏见”“这肯定只是作者觉得这个数听起来顺才胡诌的”。为了证明自己的非中心论史观就罔顾史实记述和基本的文明史常识,为洗地而信口雌黄,把有争议甚至没有考古证实的叙述当做论据。如果说唯一可取的,就是他第一章横向串联的史观还比较清晰,可以提供一种动态的视角一读,后边直接别看了
  •     依然非常“自我”,黑了大汉天子,黑了断代史研究,黑了华夷秩序……不过,跳脱出我们习惯的范畴,从另一种视角来看历史,这是颇有意思的解读。值得看和思考的书。
  •     虽然翻译太烂,虽然有些观点不敢苟同,但跳出框架看历史的历史视野引人深思。另外,作者是个极右翼分子吧感觉。
  •     还没有细读,幸好没买
  •     通俗易懂。看之前以为是就事论事的游牧民,其实作者是从中华文明为中心对其联结的游牧民历史的阐述。这本书的结构框架其实有点泛泛而谈,与其面面俱到的蜻蜓点水,不如深掘一个方向。基本是历史的陈述,并无太多故事的成分,有点既偏离学术,有偏离趣味的感觉。书的装帧设计很不错。
  •     呵呵,这书为了黑中国文字都歇斯底里了,还有叫好的?你们的学理那?
  •     #t# 杉山正明想要摒弃西方中心史观和中华史观,重建欧亚大陆上游牧民的世界史,其视角可取,努力可嘉,只是恐怕矫枉过正,有美化、理想化游牧国家之嫌。
  •     对于草原文明比较好的一本,由于涉及天朝,估计争议不小,有些观点国人也不太能接受吧
  •     杉山果然马克思倾向很重
  •     这是看的杉山正明的第二本书,他的书缺点仍然是一样,随口所下的结论太多,而缺乏论证的过程。他总是指责其他的历史学家有偏见,但他本人的历史观、做学术的方式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书中有可取之处,但书絮絮叨叨的口水话不少,且逻辑欠缺。说是关于游牧民的世界史,其实他的所有论述,其实大都来自于中国史书所记,这恰好是他所鄙视的。
  •     理论架设极大,但行文中处处体现出对华夏的恶意。
  •     脱离我们被从小就教育到大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看待历史,看待我们不熟悉甚至认为是边缘文化的游牧民历史,有助于开拓自身的世界观。然而本书却更像一本随笔科普读物,并且语句完全从日文语法直译过来,甚是可怕。。可以作为了解游牧民历史的入门读物。 PS:配合地图食用风味更佳。
  •     不同的角度,有点儿新鲜。说是历史,实际上更是一种看历史的方法。可以了解了解。
  •     据说日本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是马背上的民族。读完总觉得这书中观点别别扭,有意淫之嫌。这种非学术的一家之言还是注明的好。
  •     换个角度的历史
  •     读过《想象的共同体》能更好地理解蒙古的突然兴起
  •     游牧民族的历史都是靠别人记载的,所以就是其他民族对游牧民的记载看法的整合,可以换个角度看历史。但是本书的翻译,实在是。。。很多句要反复读几遍才能看懂句子的意思,注意是句子的意思,不是句子表达的内容要理解很多遍,这种中文也是醉了。
  •     通读下来,感觉本书逻辑不甚严密,结构上有一种拼凑感,虽然选取的视角较为独特,但给人以一种刻意为之的感觉。翻译应该采用了日-汉文直译的方法,这种翻译方法在盐野七生的系列地中海历史书籍上产生了比较大的成功,但不得不说本书的原作者行文时候的口语化让人产生了一种没由来的厌恶感。最大的收获是,让人产生了阅读一些古波斯历史文献的想法。只能给两颗星。
  •     那满满“啊”“呢”“吧”“哦”结尾的语句(翻译我们来聊聊),加上满满的“情怀”,相隔六七层楼的判定双重标准以及比随口说说更随口的结论,在下不才,怎么看都只是尝试挣脱主流历史叙述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实在欣赏不能。
  •     读的潦草,我的历史也很糟糕,但确实感受到了另一种视角。
  •     初读,作者关注被边缘化游牧民,斥责历史的片面,历史观很赞
  •     內亞視角的解讀 風格獨特 全是史觀論述 史料很少
  •     不同的视角,会给你别样的启迪和惊喜。这就是历史的魅力。
  •     有意思,但仅止于有意思
  •     翻译呲牙裂嘴,为之抹汗;这位日本学者活脱脱怨夫,说一段历史,发一段牢骚,话题围绕夷夏之辩、历史意识、概念的纷争……读起来感觉详略布局不是很合理。
  •     把游牧民描述的很强大,有一些独特的资料,但是好像和草原帝国很多内容矛盾,比如唐朝和突厥的关系
  •     通俗读物。考虑了一些词的来源、日本的翻译和对中文的影响,像是日本的特色。
  •     另一个角度看一下挺有意思的
  •     薄薄的一本,顶多算简史吧。作者有些观点论断有失偏颇。
  •     听多了内亚视角之后,溯源虽然少觉惊艳,依旧震撼于杉山正明对多语言史料的熟稔。言即京都学派的文明观诚然本能警觉,新近的观念交叠之下论点论据也有很多可商榷的地方,对于游牧民的去污名化甚至不再新奇。文字晓畅也值得推荐了
  •     更像是史料多一点的历史散文
  •     书写方法,有点太喜欢评价人的精神了,感觉萌萌哒。治史方法,用了很多谐音字,感觉作为文字民族我们关注较少。书写结论,历史上汉人被打败是不争的事实,欧洲人也被草割。而且将中国历史写成多民族历史也更和谐社会吧~
  •     为阅读疾驰的草原征服者回炉
  •     刷新史观的作品。。
  •      翻译确实感人,完全是日文的直译,整部书读起来还是有点吃力。我只能说这本书立意新颖,但是所陈述的观点,有点矫枉过正,对于农耕文明近乎于一种直接否定,对于游牧民的贡献有些许夸大,如果相以此书全面了解游牧民的历史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只是想通过这一部书去增加历史观,丰富历史知识还是有帮助的,总之,这本是不可不信,但不可全信
  •     刚开始觉得从另一个视角来看我国的历史还不错。但是观点实在不能苟同!极大的崇拜草原文化贬低中国文化。这根本不是什么世界史,而是草原文化的中国史。看来这作者也就比较了解中国了。果然比较日本。
  •     这是用百度翻译的吧?语句不通顺,用词也不符合逻辑。且不说书中观点是否有偏颇,读起来很生涩。
  •     感觉作者有为研究而研究之嫌,但本书又完全不具备学术著作的语言习惯,通篇的观点立意新奇有余,佐证不足。各种臆测、猜想、推翻,主观判断。实在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另翻译的水准更加大了本书阅读过程的磕拌。
  •     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跳脱断代史的局限。不过这个翻译实在是太拗口,为什么句子翻得那么长,不能断开吗?
  •     这个翻译哦。真是差到极点。中文功底太差。基本没有历史功底。
  •     翻译的很糟糕,好多语法错误,读的很难过。。。不过欧亚世界史的角度来纵观游牧民族历史的世界观很让人打开思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