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觀天下

出版日期:2014-7-25
ISBN:9789863205303
作者:李光耀
页数:400页

内容概要

李光耀
生於1923年,當時的新加坡是大英帝國的屬地。他成長於日本侵略並把新加坡命名為昭南島的時期。二次世界大戰後,他到劍橋大學深造,並獲法律系雙重一等榮譽學位。
1959年,他成為新加坡自治邦政府的第一任總理,1965年領導國家走向獨立。領導新加坡從第三世界國家晉升為第一世界國家,並將一個貿易站提升為一個以效率和廉潔治理體系著稱的環球大都市,他被公認是主要推手。在1990年卸下總理職務後,他繼續留在內閣擔任內閣資政,直至2011年。
李光耀是享譽國際的政治家,他對中國、美國和亞洲的觀點受到全球領導人的尊重和競相徵詢。他是道達爾石油公司國際諮詢委員會和摩根大通國際理事會的委員,也是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高級顧問。

书籍目录

自序
推薦序
一、中國:一個強大的中央
二、美國:陷入困境但優勢仍在
三、歐洲:衰退與分歧
四、日本、南韓和印度
日本:走向平庸
南韓:偷天換日
印度:受種姓制度羈絆
五、東南亞
馬來西亞:分道揚鑣
印尼:偏離中央
泰國:甦醒的社會底層
越南:解不開的社會主義思維枷鎖
緬甸:將領改變路向
六、新加坡:處在十字路口
七、中東:春殘無夏
八、全球經濟:何去何從?
九、能源和氣候變化:做好最壞的打算
十、個人生活:選擇何時而去
十一、老朋友的對話

作者简介

出生於1923年,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一生密切地參與國際事務。從毛澤東到習近平,他見過中國每一位主要領導人;從詹森到歐巴馬等美國總統,也與他有密切交往。
在本書中,李光耀憑藉其豐富經驗和深入洞察力,對今天的世界和20年後世界可能展現的面貌提出看法。這不是枯燥的地緣政治論述,也不是全球事務迂迴曲折發展的專題報告。相反的,在本書橫跨美國、中國、亞洲和歐洲的廣博敘述中,他剖析它們的社會、探究人民的心理,並做出關於這些國家的生存機會的結論,以及它們在未來勢力均衡的分級結構中所可能占有的位置。一個社會何以有活力?其人民真正相信的是什麼?它能適應變化嗎?
透過簡潔、堅定甚至政治不正確的樸實文字,他描述了一個在不可阻擋的崛起道路上,仍然癡迷於中央集權的中國;一個儘管具有永不言敗的活力,卻必須分享其支配地位的美國;以及一個掙扎著保持聯盟完整的歐洲。關於日本為何不對外國人開放、為何「阿拉伯之春」不會為中東帶來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為何阻止全球氣候變暖不比為這個現象未雨綢繆來得有效等問題,他提出坦率且往往令人驚訝的觀點,使本書成為新鮮生動又引人入勝的讀物。
為使本書完整,李光耀也探討了他長久以來最關切的新加坡的未來,並讓讀者一窺他的私人生活和他對死亡的觀點。本書每個章節都穿插了從他與《海峽時報》新聞工作者的訪談中整理出的問答錄。


 李光耀觀天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讓新加坡政府和人民最引以為豪的事情之一,莫過於把英語定為國語。在新加坡,英語、華語、馬來語和泰米爾語是多數國民的常用語言,而李光耀唯獨把英語放在首位,视为新加坡的第一語言。這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一方面新加坡曾是英國殖民地,英國人在新加坡留下了英語,使得國內大部分人習慣以英語溝通;另一方面,李光耀在力推英語的同時,大力阻止華語以及其他方言成為主流語言。李光耀認為,英語是全球最流行的語言,國民能流利地寫說英文英語,就可順利與全球多數國家的人民溝通,與世界接軌。然而,華族是新加坡最大的族群,國內有近三百萬華人,佔全國人口百分之七十有餘,這使得新加坡成為除了中國以外世界上唯一華族人口佔多數的國家,縱然如此,李光耀卻堅決反對把華語定為工作語言。我們也通過語言與世界各地保持聯繫。很幸運地,過去統治新加坡的是英國,它留下的是英語。假如新加坡像越南那樣是由法國統治,我們就必須忘掉法語,再去學習英語以便和世界接軌,那肯定是個非常痛苦和艱難的轉變。新加坡於一九六五年獨立時,中華總商會的一組代表向我遊說,希望將華語選為國語。我對他們說:「你得先把我打倒。」將近五十年過去了,歷史顯示能講英語並與世界溝通的能力,已成為新加坡的成長故事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英語是國際社會的語言,大英帝國將英語傳播到世界各地,所以當美國接手時,世界過渡到美式英語是相對順利的。對美國而言,全球有那麼多人懂得他們的語言是個巨大的優勢。隨著中國持續崛起,新加坡或許要提升學校的華文水準,以便我們的學生日後若選擇到中國工作或做生意,具有一定的優勢。不過,華語仍會是第二語言,因為即使中國的GDP超越美國,它也無法給我們帶來今天所享有的生活水準。中國對我們GDP的貢獻不到二〇%。維持新加坡發展,並為我們帶來繁榮的不只是美國,也包括世界其他國家,如英國、德國、法國、荷蘭、澳大利亞等等。這些國家做生意是用英語,不是華語。未來無論什麼時候,如果我們考慮將華語定為工作語言,那將是愚蠢的。現在,就連中國人從幼稚園到大學都在瘋狂地學習英語。《李光耀觀天下》頁80中國人有自己的語言,並有引以為豪的漢語作為傳世之寶繼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一了全國語言,把「普通話」定為官方用語。雖然各樣現實條件並不允許中國人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可當局從未放鬆推動英語學習的力度,在中國大部分地區,「英語課」與「語文課」(中國大陸對中文課的說法)「思想政治課」(又稱「思想品德課」)一道,是不離不棄伴隨學生從小學到大學的三門必修課。不過近年來,中國出現「反英語學習」的現象,也許中原人歷來萬國來朝的「強國」觀念作祟,把國民中文素質每況愈下歸咎於英語教學佔比過大。由是當局把高考語文科的分值大幅提升以表重視,以此舉為釜底抽薪,實則揚揚止沸。這掩蓋不了大量學生浸淫英語十餘年依舊不可正常交流的弊病——要知道嬰兒出生3年,已經可以流利地用母語說長句表達自我了。升學考試在耳邊催促著,教師直把語言當自然科學知識來教授,知識點與語法理論毫釐不失清晰羅列,唯恐不能把學生打造成小心翼翼的「語言研究專家」,學生於組合規則與聚合規則的迷宮中兜兜轉轉,暈眩不已而後賭氣棄權,搬出「學英語無用論」來對付。英語不通,民智不開,猶不可語海之井蛙,一邊心滿意足地欣賞井口大小的一小片天空,一邊自我安慰、顧影自憐。要知道,這筆「混賬」是靠一代代中國人浪擲光陰接力埋單的。即使中國在未來成為一個占主導地位的強國,也不會改變一個基本事實:華語是一門非常難學的語言。除了華人和成為中國問題專家的歐美人士,又有多少人去了解中國,在那裡落戶、做生意?中國嘗試通過在全球設立孔子學院以推廣他們的語言,但是成效頂多只能算差強人意。人們還是去英國文化協會和美國的機構,美國政府什麼也不必做。美國曾經開設過新聞處,但這後來也關了,因為根本沒這個必要。市場上早就有大量的出版物、電視節目和電影發揮這個功能。因此在軟實力方面,中國將無法取勝。《李光耀觀天下》頁84雖然如此,中國政府在對待語言多樣化的問題,是比新加坡政府處理得更靈活的。雖然中國並沒以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育方言,但是它在推廣普通話時聲稱不必扼殺方言,畢竟中國方言區裡的部分電視台仍允許播放方言節目。新加坡則不然,他們語言政策還是很嚴苛的,李光耀明確指出:英文是第一語文,華文是第二語文,方言是不必要的。政府正在考慮是否開放讓免付費電視頻道重新播放方言節目時,有人這麼建議:「華語已在華族社群中奠定了基礎。讓我們回復方言節目,好讓老人家能收看連續劇。」我反對這麼做,並且指出,當我還是總理的時候,曾經因為壓制方言節目而付出沉重的政治代價,好不容易才讓人們習慣說華語。現在怎麼又來開倒車?一整代華人因為突然發現自己喜愛的方言節目被腰斬而怨我。《麗的呼聲》有個很好的講古大師李大傻,我們就這麼終止了他的節目。為什麼還要讓廣東話或福建話在我們的下一代蔓延開來?只要一恢復方言,老一輩又會開始跟兒孫說方言。方言會捲土重來的,雖緩慢卻肯定。每個國家都需要有一種人人聽得懂的共同語。當年,要把英國殖民地遺留下來的四大語文源流進行一番統合,並不容易。大多數華人學生報讀華校,為自己的語言深感自豪,一九四九年新共產黨中國崛起後更是如此。為了使英語成為所有學校的第一語文,母語為第二語文,我必須展開多方面鬥爭。華文沙文主義者為了對抗這項政策全力拼搏,華文報和華校使盡全力推高讀者群和招生人數。由於我當時的華文水準有限,所以交由我的華文新聞秘書李微塵嚴厲管制華文報、華文中學、南洋大學,以及屬下的職員和支持者,將示威、怠工和罷工等活動降至最低。最終,是英文教育的市場價值解決了問題。我們也才有了今日的新加坡,以英語與世界接軌,並吸引跨國機構進駐;同時保留母語為第二語文,讓我們能與中國、印度和印尼保持聯繫。語文政策是個關鍵轉捩點,倘若人們選擇走上另一條路,現在的新加坡恐怕只剩下一灘死水。《李光耀觀天下》頁312不管如何,英語是全世界人溝通的「最大公約數」,這有歷史因素也有本質原因。一來,我們已經無法改變多國以英語溝通的歷史留下來的現實,英語已經傳遍了世界各地;二來,多國視英語為「第二語言」本質上是因為英語本身相對其他外語而言較易掌握,為了方便各個族群之間溝通、打破人類交流的語言隔閡,國家需要共同語,世界也需要共同語,那麼英語可以說是世界的共同語。有人認為,隨著中國國力日益壯大,加之中國語文博大精深,中國人最終一定能迫使全人類以中文為世界共同語文的。1887年,波蘭醫生柴門霍夫(Zazarz Ludwik Zamenhof,1859-1917)創造了「世界語」,妄想人為推動全人類使用一種設計精良的人造語言,以失敗告終——這個故事教訓我們,拿什麼語言來做共同語,是人類長期生活約定俗成的,不是誰強大、誰的主意妙,全人類就都能拋開本族的歷史積澱來接受你那心儀的語言的。
  •     自1965年新加坡宣佈獨立以來,全世界見證了一個小小的自治政府,如何在被驅逐出馬來西亞聯邦的慘痛經歷之後,依然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成躋身於「第一世界」的發達國家。李光耀接手的這一島國,比香港面積還要小,資源極度匱乏,而且當時失業率居高不下,但他最終挽救了這個國家,並成功使國家崛起。這位政壇巨人在今年3月份去世了,然而新加坡卻如常在他的管治模式下有條不紊地運作。李光耀的成功,除了由於他個人出眾的領袖才能以外,還得益於他能冷靜地觀察與分析世界局勢。在2013年,新加坡的旗艦刊物《海峽時報》(The Strait Times)推出了新書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此書是李光耀生前所著的最後一本書,全書分為11章,分析了世界上一些大國、重要地區以及新加坡的主要情勢和引起關注的重大問題,同時也談到世界經濟、能源和氣候問題,最後介紹了個人生活,進而談論對生死的看法。我所看的版本是一年後台灣「遠見天下文化」引進的中文版本,最近北京大學出版社也出了中文的簡體版,據稱也有四百頁左右,不過涉及政治題目的書還是看海外版的較為穩妥,畢竟這是一個連《耶路撒冷三千年》也要刪減的國度。書中除了李光耀的自述以外,每章都設有答問的版塊。據總統府資政胡為真在此書作的序所載,這些問題都是《海峽時報》的專家群在閱畢李光耀的文字後提出的。有些問題很有意思,但有的對話內容和自述內容重複了,有的設問則像相聲「繫包袱」,好像故意問出一些智商較低的問題讓李光耀作答,也不知是因為缺乏常識還是功課準備不充分。談世界很難避免就談到中國。首先,中國是一個在經濟上迅速崛起的大國,樹大要招風;其次,中國在亞太區域裡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同樣處亞洲的街坊新加坡不得不關注;第三,李光耀籍貫是廣東梅州,本身是個客家人,對先輩的故鄉多少有點情愫。由是,書中第一章就開談中國,且篇幅屬最大,在談別的地區時也不乏提及中國的情況。我是二〇〇七年十一月訪問北京時,在人民大會堂第一次見到習近平。我起先沒有提出要見他,我要求見別的人,但他們讓我去見他。這具有明顯意義:他們認為習近平更有優先地位。《李光耀觀天下》頁34習是一九四九年以來,中國第五代領導人的核心。他領導一個各級都能力很強的政府。這可算是官僚制度的長處。中國的官員愈來愈多人接觸西方的教育,了解世界,並能說寫流利的英語英文。從嚴格的字面意義上說,他們已不再是共產黨人了,而是實用主義者,決心要塑造一個富裕發達、擁有先進技術的國家。《李光耀觀天下》頁35中國給他的最大印象,便是從古到今都始終擁有一個強大的中央。他認為,雖然西方一直希望中國能實現西方傳統民主,但是在大國很難實現像西方那樣的民主。為此他提到了2011年轟動世界的「烏坎事件」。我們沒有忘記,2011年秋天,廣東汕尾的烏坎村發生動亂,因為地方官員與發展商勾結搶去農民土地,兩萬名農民以簡單的武器武裝起來抗議,把村裡的官員趕出村子,提出歸還農地的訴求。這件事發展到最後,廣東省委副書記出面跟農民調停,同時當局承認村民的要求合法,最初被捕的村民也隨即得以釋放,後來村民以一人一票的選舉方式選出新領導,而此次運動的組織者林祖鑾高票當選村長。這一切的發生看起來很不可思議。此時在地球另一邊,適逢「阿拉伯之春」,利比亞反對派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政府正式垮臺。這是不是表明,中國也會同樣受這股世界浪潮洗禮,「烏坎事件」作為導火索,把中國引入一個嶄新的變革階段?從報導上看到,在中國其他地方每天都有類似的抗議發生。有些人認為,這些事件表明中國的政權正在削弱。然而實際情況是,沒有一起事件被允許發展成全國運動。烏坎事件已顯示了這一點。共產黨派了廣東省一名省委副書記層次的官員進行調解,就恢復了秩序。從烏坎事件可以得出兩點結論:一是共產黨能保持它的掌控地位,在黨的支持下恢復秩序;二是共產黨可以運用軟硬兩手控制局勢。在態勢還沒有升級前,它可以派非常強大的國家安全機器制止動亂,將問題控制在萌芽狀態。另一方面,它支持村民反對腐敗的地方官。那種認為共產黨徹底腐敗的想法是過於簡單了。事實上,在整個抗議過程中,烏坎村民一直小心地表明:他們支持共產黨,反對腐敗的地方官。這是幾千年來中國的抗議者經常採取的策略。他們知道反對中央政權意味著必然滅亡,因此他們宣稱忠於中央,但是反對地方官員的罪行。沒有人敢於挑戰中央,除非他們準備全面出擊以掌控整個國家,但這幾乎是無法實現的。《李光耀觀天下》頁21所以對於農民來說,能刺激他們感官的是土地和溫飽的問題,說到底是經濟問題。囿於成長環境和生活經驗,他們並不想捲入政治,也不懂政治,但只要觸及他們的底線,切身利益受侵犯,他們將奮力抵抗。這跟利比亞的情況是截然不同的,中國農民並沒有即時的生命威脅,所以他們是不必有破釜沉舟之舉的。烏坎官員寧願犧牲農民的利益去跟開發商勾結,那是因為有利可圖。這牽涉到另一個問題,就是財富再分配的問題。李光耀說,中國人窮怕了,而克勤克儉的「美德」又根深蒂固,底層的中國人好不容易賺來的錢習慣了要收起來不花,假設不讓多數的窮人生活改善起來,這個國家的大部分人將不願意消費,那麼國家的消費力得不到刺激,中國的消費動力將局限於部分沿海城市之中,因此經濟成果必須靠重新分配來惠及多數人。改革之後的中國還面臨一個極大的問題,那就是黨員的貪腐問題。書中有一節題為《中共能控制腐敗嗎?》的內容,部分文字現在看來是耐人尋味。比如他說「黨的最高領導人可以試圖保持清廉」,對照如今中央高官落馬的現狀看起來是不是很諷刺?他又說地方上的腐敗無法控制,這一點我也是不認同的。但李光耀的說法是有立足點的,那就是中國法治意識淡薄,以工作效率低下為由拒絕接受對家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當然,像納粹德國那樣的極權政府是有極高的辦事效率的,因為凡事都不必公開商量,直接決定和執行。不過有趣的是,中國的做法並非絕對不商量,恰恰相反,他們只是不按既定契約來商量,而是拿到法律和規則外,通過「人情」商量、不斷修改原來的約定。中國也有危機,因為貪污腐敗問題愈來愈嚴重。最頂層的不至如此,最頂層高官終身受國家照顧的,像胡錦濤不必為退休後的生活發愁,因為國家管吃管住。可是往下看,開發商和地方官員相互勾結,搶奪農民土地,賣給開發商興建,從中撈一筆。中國民間如今對此積怨很深,到頭來可能會對中共政權的合法性形成一大挑戰。《李光耀觀天下》頁344做事缺少法律或治理制度,是根深柢固的中國文化。在新加坡,我們已接受必須像西方那樣,由立法機構決定法律的措辭,再由獨立的法院和法官確定這些字句的含義。國會可以批准任何法律,一旦法律通過,如果出現分歧,你不可能回到國會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你只能找法官,他會說:「根據在已被廣泛接受的判例基礎上確定的詮釋規則,我向你進行如下解釋。」中國人還沒有接受這一觀念。同樣的,他們也還沒有接受簽署協議是不可更改的觀念。在他們看來,簽署一份協議只是長期友誼的開始。做為朋友,你們必須不時地商量,你們之中誰是否多掙了錢,誰是否需要掏出更多的錢。這種含糊不清的概念還反映他們對制度的看法上。在中國,人大於制度。因此,你可以當國家主席,但是如果沒有軍隊的支持,你這個國家主席就大不一樣。但在新加坡、英國、歐洲或者美國,如果你是總統或總理,軍隊領導人自動地接受你的命令,因為制度大於人。中國能否像新加坡那樣(暫不提美國)確立法律和治理制度呢?這可不是那麼容易。這需要政府和人民在思維方式上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變。《李光耀觀天下》頁27回顧歷史,中國的變革是十分巨大的。如今,就算地方官員再如何壓迫農民,農民再也不會像陳勝吳廣一樣揭竿起義了,因為只要他們不反對當局,他們就有相對的人身自由,絕不會無端受到迫害,多數人的生活也不會惡劣到饑寒交迫的程度。因為當局比秦王多明白一個道理,就是不能「有風使盡利」,要把一小撮的利益讓給百姓,這叫做「可持續發展」,你只要付那麼一點錢,就能讓他們持續地真心誠意為你效勞。而中國人的脾氣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好,只要不會「民不聊生」,就不會有動亂,所以當局一直打「民生」牌,讓大家口袋有錢了,沒人願意看到因為動蕩而失去財富,他們自然服從統治。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他們對西方傳統民主並沒有奢求,因為他們很難想象在成功爭取到這樣的「民主」之後,會得到什麼實際利益,加之現在中國富裕的人太多了,大家的目標將是如何像眼前路過的富人一樣,躋身於他們的階層,享受安逸的生活,而不去找當局的茬,去追求填不飽肚子的精神食糧。他們會想,如果沒有可見的實質利益,那冒險爭取民主的意義何在?Q:但是中國並不反對向西方學習。畢竟馬克思主義來自西方。A:不、不、不,那完全是另外一個問題。而我認為他們已不再信仰馬克思主義了。那時在他們跟隨蘇聯的那個時期,是神學般的忠誠。例如,當他們談論民主時,並不是指美國人所說的民主,或英國人的,或我們的。我的意思是民主的基本原則和真正的考驗是:你能否通過選舉改換政府?僅此而已。他們曾研究:我們是如何保持執政地位的?我們是贏了選票。當我們失去那部分選票,我們不得不為下輪做準備。我們也許會失去更多的席位,或者穩住席位,或者收復了那些席位。換句話說,你可以通過選票改換政府。哈洛德·拉斯基(HaroldLaski)曾對這個問題做過一個經典的總結:你可以通過認可或者暴力進行革命。我認為他們不會通過選票解決問題。《李光耀觀天下》頁69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在国家利益允许的范围内,相当坦诚直接的观点
  •     哦对我读的咱东亚系馆藏,是这个版本
  •     【国图】
  •     洞见,真切,大有启发,,,
  •     有的繁体字不认识 但是观念和态度清晰的感受到了
  •     直接且精辟
  •     这些观点都是来源于一颗智慧的心
  •     过年七天,只读了这一本书。李光耀挨个儿点评了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现实与未来。写得非常好。值得一读。
  •     a wise man, a tyranny, never liked, but his words are golden. rip
  •     谈到中国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和韬光养晦的战略方向,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的影响。美国的国家制度吸引了顶尖的人才,所以他的创新能力无国家可以敌过。日本是没落了,韩国在没落的路上,统一问题将变得越来越棘手,以为长期帮助落后的朝鲜将是一件大家不愿意干的事情。欧洲除了德国和北欧,其他国家都处于呵呵的状态。印度种姓制度影响了国家发展...新加坡的问题在于政治体制和人口结构...
  •     初步印象:这是一位十分智慧的实用主义者,他用浅显的语言对亚洲、美国、欧洲、中东等地区的现状和未来做出了切中要害的分析,道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而全书篇幅最多的竟是中国。
  •     自由市场。人口更替。民族构成。语言优势。
  •     A consummate pragmatist with limited charisma.
  •     未来的二十年:欧洲走下坡路,中美关系,东南亚的自然资源。 实用主义者李光耀同样赞赏实用主义的邓小平。
  •     一个89岁老人对于世界各国鞭辟入里地分析和国际关系的深刻见解。 具有洞察力、深思熟虑、直接犀利、深刻透彻、富有远见。 值得任何一个需要了解世界现状和未来的人去阅读。
  •     可以說,比大部分中國人都更瞭解和懂得中國;另外,鄧小平是公認的偉大領袖。
  •     李长者给大家传授一点人生经验,他见得多了。
  •     真实 正直
  •     不可想象没有李光耀的亚洲和新加坡,也没有想到作为一个89岁的老人能在国际关系中有如此深刻的见解!作为一个学国际关系的人自叹不如!真心觉得他的伟大将持续前后一百年!
  •     值得一读,李公观察国际问题的角度是战略性的, 地缘政治性的. 短期内战略或许无法像战术层面立竿见影,但中长期的成败则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战略眼光.
  •     光耀地一声
  •     实用主义者 看事大局观透彻 说话简单 值得学习
  •     值得尊重
  •     浅显易读,三观很正
  •     下一代无法理解上一辈的世界,而且这个变化会越来越快。
  •     a visionary person
  •     非凡的、卓越的、伟大的政治家。
  •     無論李光耀在年輕一代再受怎樣的非議,我們還是無法迴避他。在政治上歷史上,他的確目光如炬,犀利透徹。
  •     少數精读的书之一,對各国外交关係極透
  •     新加坡国父一代伟人李光耀以留几手式的简明直白语言评点预测世界主要国家的现状和未来。观点基于新加坡这个国家为观察点,以小国观世界。同时也谈及新加坡的现状,以及李本人近年的生活。全书简单清晰,值得一读。
  •     歷時一周,把這本大書讀完了。這裡使用的形容詞“大”,不指書籍厚度,指的是被論及的話題格局之大。原不清楚這位新加坡前總理為人如何,把書合上的這一刻我對他的生平知曉程度仍止於皮毛,但卻多出了一份崇敬。有能力從政的人,絕不能夠是庸人。他不僅要涉獵各方面的學識來武裝思想,還得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眼力勁兒”。李光耀便是具備了這些長處的一位政客。他對各洲各地區的分析一針見血,並對未來的走勢見解獨到……就目前來看,他的預測都是準的。 我向來對中東和國內的局勢興趣頗深,相關書籍讀得不少,卻都是些過去的歷史。第一次藉著他人的觀點著眼現在,受益匪淺!更別提“全球經濟”一章!作為金融老本行,還沒一個學law的老爺爺懂道呢~
  •     接近90歲的李光耀依然每天讀報看新聞,關注天下大勢。反觀前幾天看到一個段子,說“朋友圈的網紅,春節都不發每天下午茶、副駕、購物了,雞湯呢?旅遊呢?美食呢?是不是因為回到農村沒有網了”。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本來可以讓我們這一代人更便捷地了解這個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但是很多人似乎只會用它來發自拍和看八卦。李光耀在書中提到自己身體狀況慢慢退化,已經不能連續讀寫太長時間了,而正當壯年的各位,能否不辜負這大好時光呢,4顆星
  •     读得热血沸腾,我也真是入戏太深//安全,繁荣,廉洁政府,都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需要大智慧去构建体制并落实的
  •     不仅仅是国际政治和战略学相关人员值得一读的一本书,李光耀在这本书里展示了真正的 insight ——既富有全局高度又能冷静坦诚,更难得的是并不难读,精彩。
  •     好久没有读到这么收获满满的书了。好些观点简直是直击要害,入木三分,令人不禁暗暗叫好。这不仅让我对国际关系有了一个比较初阶的认识,也让我再一次感受到阅读时和作者神交的乐趣。在书中能不时感受到作者的睿智之光。真的很赞的一本书。
  •     部分可能稍有改动,但不影响李对世界的观察。 他专断却赢得了民意;他真实的反映新加坡如何游走在大国之间,不是夹缝生存,而是很好的润滑剂。
  •     不愧是那个能够带领新加坡灵活地周旋于世界大国间的李光耀,对于国际形势分析得很透彻,不可多得的好书。
  •     我承认我读这本书时特别激动,可能是因为读书少,没文化的原因,里面中庸之道的评论很少,当一些优秀的人到了80.90岁,他们写书不再仅仅是为了出名了~鉴于要看的书太多,果断地充了最高面额的书店咖啡店的卡~
  •     3.5星
  •     抛开中新关系,李光耀先生的智慧令人佩服到五体投地,他的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在当代社会笔笔应验,希腊危机、欧盟分离、恐怖主义、中美关系、南海问题。此乃真智者。
  •     作为新加坡的国父,其洞察力可见一斑。书中可以看出他治国最重要的理念是人才
  •     读完这本360页的厚书后才更明白为什么李光耀去世后那么多新加坡人会送葬缅怀。他的伟大已经不仅仅是新加坡这个弹丸之地的光耀,而是整个亚洲和世界的财富。李光耀用简单直白又针针见血的言辞将主要国家和世界发展做了点评。让人看到了一个真正伟大的政治家的模样和魅力。读完后大受裨益,感触颇深。
  •     各国都有各国难以克服的传统国民弱点 以及难以修改的历史惯性>,也就带来了难以去除的桎梏,影响进步的速度和最后结果,这不是领导人看到就能够改变的,这是最大的感想
  •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时刻处处为家坡着想,即便被称华奸又如何。做事漂亮,即便对手也会尊重。
  •     政治本来就无真假对错。抛开李光耀个人不谈,光看他想问题的角度,是值得学习的。
  •     我太喜欢李光耀了,所以也就读了五六遍吧。
  •     有点内容,但我极厌恶这个人。另外繁体版有很多繁简转换错别字。
  •     智者
  •     这本书值得一看再看
  •     卓识远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