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森林哲學

出版日期:2016-3
ISBN:9789863600547
作者:梅原猛
页数:288页

内容概要

梅原猛 (Umehara Takeshi)
日本當代哲學大師,主要研究日本古世紀文化,著作等身,他的學問被稱為「梅原古代學」、「梅原日本學」。
1925年(大正14年)生於仙台,長於愛知縣知多郡。京都大學文學院哲學系畢業。曾任立命館大學教授、京都市立藝術大學校長、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首任所長、技師大學(Institute of Technologists)校長等職,以及東日本大震災復興構想會議特別顧問。
1972年以《隱匿的十字架 法隆寺論》(新潮社)獲第26回每日出版文化賞。74年《水底之歌 柿本人麿論》(上下卷 新潮社)第1回大佛次郎賞。99年獲頒文化勳章。多年來,持續探索並深化具有人類普遍性之哲學思想。
譯者簡介
徐雪蓉
政大東語系日語組畢業。輔大日研所碩士,比較文學博士班肄業。曾任教輔大日文系十年。編有《日語諺語.慣用句 活用辭典》,譯有福澤諭吉《勸學》、柳田國男《遠野物語.拾遺》、谷崎潤一郎《刺青》(合譯)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日本的宗教——了解日本的文化
第1部 日本的信仰
做為習俗的日本宗教
明治以降的日本神道
律令時代的國家神道——滌淨(禊)與除穢(袚)
眾多研究成果的綜合與推論
日本列島——從舊石器到繩文
繩文文化——成熟的狩獵採集文化
兩種類型的日本人
日本人靈魂深處的森林信仰
送熊儀禮中的愛奴世界觀
儀來河內信仰中的沖繩世界觀
死者的再生
i-za-i-hou 的眾神女
真脇遺跡——柱子與輪迴信仰的原點
兩種思想——平等與再生
第2部 日本的佛教
始於聖德太子的日本佛教
最澄與空海的佛教
顯著日本化的鎌倉佛教
釋迦的教誨與大乘佛教的理念
中國佛教的主流與佛教傳來
聖德太子的一乘思想——統一與平等
煩惱世界所引導的如來藏思想
繼承太子佛教傳統的最澄
最澄的悉有佛性思想
最澄戒律的落實
最澄與空海
法然的專修念佛
吃肉娶妻與「愚禿親鸞」
法然的極樂淨土與親鸞的還相迴向
道元的禪宗與日蓮的法華信仰
日本的佛教——祖先崇敬與死者供養
日本人的信仰——生命的永恆循環
第二章 印度思想與日本文化
釋迦倡導的兩個理想
四德——理想的日本人形象
「四姓平等」的實現
與印度教的共通點——佛教之前的日本宗教
第三章 面對三大危機——二十一世紀的世界與佛教的角色
馬克思哲學的限度
預言近代終焉的尼采
二十一世紀的三大危機
核戰的危機
環境破壞的危機
精神崩壞的危機
從釋迦佛教到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的開展與變化
多神教的可能性——面對核戰
草木國土悉皆成佛的真理——對於環境的破壞
空的思想所帶來的再生——對於精神崩壞的危機
第四章 拯救人類的「森林思想」
哲學家的任務
足以誇耀全球的日本森林
森林文明的觀念
貫穿日本社會的平等與和諧理論
二十一世紀不可或缺的羅漢式和諧
日本藝術中的自然觀
宗教裡的森林思想
二十一世紀最大的危機——環境破壞
第五章 從人類的宗教到森林的宗教
樹齡三千年的神木
以樹木為神佛信仰對象
日本的佛像是木雕佛
日本的佛教——邁向森林的宗教
出處一覽
後記

作者简介

像森林一樣思考的日本文化
樹木在日本,是靈魂寄寓之所,
人們認為森林就是神明,或覺得神明已降臨在森林裡高聳的樹木上。
大樹的問題與文明的根本有著深刻的相關性。
日本森林文明的觀念,主要是對平等的重現。
這種平等不僅存在人與人之間,也存在人與動植物之間。
身為森林居民之一的人類,絲毫不覺得自己與周邊的動植物有何不同。
—梅原 猛
◎日本國土的百分之六十七是森林,而且其中百分之五十四是天然林。世界上沒有其他的先進國保有這麼高比例的森林。日本為何能夠保留如此大量的森林?
◎日本森林思想裡眾生平等、生命循環的概念,蘊含著拯救瀕臨危機的現代文明之道。日本當代哲學大師梅原猛考察日本宗教及文化基層的森林文明,指出大樹問題與文明根本之間的深刻相關性。
日本國土有六七%為森林,為世界進步國家中森林面積最多者,而森林的存在亦深深主導著日本人的世界觀。本書從日本文化的起源「繩文文化」談起,追溯日本人靈魂深處的森林思想,以愛奴世界觀與沖繩世界觀解釋日本神道的核心,並論及神道在七、八世紀律令國家及十九、二十世紀近代國家時期的變革,而溯其源頭,皆源於對森林的崇拜,即原始民族的自然崇拜。
西元六世紀佛教輸入日本後,更左右了神道的發展方向,除受到中國、韓國與印度佛教的影響,更確立了主張眾生平等的日本基層文化――人與自然的平等、統一與再生,並創立天台本覺論的獨特思想,提倡「草木國土悉皆成佛」的觀念,揭示自然中心佛教理想的方向。
然而,這樣的觀點在一萬年前人類進入農耕畜牧文明後即發生不可逆的質變,以「征服自然」為最高價值的文明路徑,經過十八、十九世紀工業革命洗禮,發展至二十一世紀,已導致人類不得不面對三大危機:核戰的危機、環境破壞的危機、精神崩潰的危機。針對瀕臨崩壞的社會秩序,作者亦對馬克思與尼采的哲學思想提出解釋與釐清。
作者指出,文明其實建立在人類對於森林的鯨吞蠶食。每當一個文明崩壞,人類就往下一個仍有森林的地方去。為了創立新的文明,便毀滅另一片森林。他認為人們必須把文明的原理、即以支配自然為善的概念,轉換成與自然共生的思想,不以個人為中心,而以物種為中心;找回永恆的生死循環觀念。在自然已被人類征服的現今,以人為中心的文明發展已不得不踩煞車,並應受到全面性的批判,否則文明的再生就絕無可能。
作者梅原猛為日本近代哲學大師,其學說稱「梅原日本學」或「梅原古代學」,專研日本神道與佛教,並擴及歷史與人類學範疇;其思想以宗教與藝術為主軸,鎔鑄東洋與西洋哲學,最終邁向日本文化的整體研究。全書以作者自一九八七至一九九○年代於日本、印度、韓國、加拿大等地演講記錄輯成,觀點細緻,面向多元,為解讀日本民族社會與其世界觀所必讀。


 日本的森林哲學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购买的台湾译本。有几个章节与《世界中的日本宗教》重合,但可以明显发现台湾国民在翻译中极其重视汉文意蕴的活性化,即便时值当代,仍旧很有民国古风之感。书册装帧简洁大方,没有一系列稀奇古怪知名者的推荐,繁体字的阅读于我而言也不那么吃力了。梅原猛先生的某些思想很精彩,但在这本书中并不能很好掌握扼要。不过,有些思想上的观点就像断了线的毛线球,巧妙地连接上我以往不能解答的问题。比如说,有关于佛性是否人人具足之一议题。书中谈到,德一代表的南都六宗与最澄辩论,他认为,只有非常少的人才能成佛,不具佛性的比比皆是,有的则不知道有无佛性。不但拥有佛性的人稀少 ,而且有佛性的人仍旧必须克己、修身、苦行,最终才能成佛。德一主张这才是释迦的理念。其实,我(梅原猛)也认为释迦的思想和德一的观念比较接近。之前读到钱穆先生所著述的《论语新解》,亦谈到道之证悟。君子务本,本立道而生。孔子之学所重最在道。所谓道,即人道,其本则在心,人道本于人心,如有孝悌之心,始可有孝悌之道。有仁心,始可有仁道。然而本立道生,虽然自然当有之事,亦贵于人之能诱发而促进之,又贵于人能护养而成全之。凡此皆赖于学,非谓有此心即可备此道。我以前就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这件事有过浅显的思考,一开始并无思绪,但亦不会批评自卑。好在自己一直以来就坚信,那些问题就像一颗颗未曾发芽的种子,如若得不到解答,就静静地保存在心底吧,待时机到了,学问增长了,必定会蒙日光甘霖之惠,茁壮开放的。现在想来,夫子说的道,就在他老人家总结的一生之学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自述其一生学之所至,其与年具进之阶程有如此。先有志于学,再立于不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此努力,以希优于圣域,至于知天命以上,则非用力所及,但要知有此一境,而悬以存诸心中即可。所以夫子才喟叹: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夫子不谈怪力乱神,释迦亦以导师的身份,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与印度教不同,妖魔神祇亦不纳入教义的主旨之中。整个远东,中国日本主张入世,印度主张出世,但先知的教义皆非常理性的。诚如约瑟夫坎贝尔先生言:和基督的原罪论比起来,前者的教义更像教育婴幼儿一样,以赏罚恐吓为教条,而后者才是真正适合一成熟大人者的修行之道。有趣是,铃木大拙曾在著作中谈到,与日本人不同,中国人更喜欢吸收儒家思想中的现实功利之理论,就形而上学的宗教与艺术的发展与在国民精神上的渗透度来看,并不及日本和印度,在三个国家中,对来世的想象与探索上,中国人是排在最后的,因为在他们的思想中,人只有当下的这一世。而日本和印度皆属于多神教,在多神教中,生命是反复循坏的,山河大地皆是法身,草木国土悉皆能成佛。只能说,中庸很重要。((*^__^*) 。若真的探究到夫子所说道与天命的本源,那本就是形而上学、玄之又玄、与神祇无异的概念了。但夫子直接不谈、释迦亦言之晦涩。所以才会导致中国人谈及来世直言迷信吧。但话说回来,最澄谈一切众生皆具有佛性,所以只要大家努力修行、认真生活,努力行善,如此,日后必定能成佛。就算今世无法达成,但只要反复投胎几次,终究能够成佛。读向田邦子散文集时,给我震撼最大的是她的母亲与祖母,她们把东洋女子的隐忍柔顺之德诠释地令人敬佩,邦子生活在拥有虔诚佛教信仰的家庭,当年还是少女的她拖延症严重,夜晚静寂,松风叩户,祖母供佛上香时携她在旁,教邦子诵读亲鸾上人的诗歌,以此告诫少女要珍惜当下的时间,不作无谓的拖延。心庭间那一株无常之樱啊,总是幻想着还有明日。奈何夜半疾风骤雨,花叶委泥零落一地。早期读时以欣赏日本文学的人情味与美学为主,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大乘佛教为教义的汉字文化圈对待释迦所指定的戒律很是宽容,特别是日本,宗教往往以美学与艺术的形式延续慧命,然后国民却未能真正地却学习何为佛陀真正的教育,更毋宁提到日本的和尚既吃肉又娶妻生子了。如今再将夫子提出的人生志学理想提出来看,则心中所有的疑问亦不解自明了。显然小乘佛教更贴近于释迦真实的教义,这亦是孔子的志道。作一学人,作一探索者,心怀大疑之心,寂然独立,独自前去寻找真理。在这里并非是指责大乘佛教趋于劣势,菩萨行固然很伟大。但是要知道,诚如克里希那穆提先生所言及的:渐悟渐修太奢侈,太便利了,导致人们不去真正探索因自我意识而造成的错综无明,却一位地仰仗着宗教的权威、神明的恩惠等以期来世的成佛,显然这样的耽溺与拖延并不会带来真正的心灵改革。想起邦子的父亲,被所有人宠坏的男孩,自幼没有见过父亲,跟随着做针线活的母亲辗转亲戚间,在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阴影,成年后,不能很好地整合自我的心灵,让身边的人大受其苦。举这个例子亦是有感而发。因为在这本书中,梅原猛先生站在东亚文明的立场去看西方,严厉批评西方以人为本的思想,认为多神教中的泛神论是21世纪全人类都需要去学习的真正与大自然和谐的思想。其实先生也知道,他考虑的仍有片面性。老先生举例谈到了伊丹十三在《黄金艺妓传说》中构造的日本男性的特点:1无法忍受孤独。2无法自行判断。3 无法自己负责。他笑谈自己自很年轻时就与这些典型人相反,但更深层的意旨先生怕是没明白。要知道,日本人引以自豪于全亚洲的发达国家之一的两大原因:1日本人的同质化 2 对于平等的积极追求。其中的同质化可以说是导致上述典型个案的根本缘由。为了集团以及社会系统牺牲掉了自我,一生当中只有“你应该”做什么,而没有“我想做什么”。葛吉夫、包括佛洛依德、荣格等西方心理学的先驱等,他们著作中最重要的论点皆是建构在自我觉知的基础上的。 葛吉夫在著作中谈到, 人的发展不可能在大众的诸多影响下达成,只能是个人内在的成长结果,这样内在的展开是所有宗教与道(way)的目标,但这需要一种直接而精确的知识——关于个人内在意识质地的改变。这知识保存在他寻访过的许多地方,但要获得它就需要一个有经验的引导者并经过长时间自我研究与工作自己。诚如约瑟夫坎贝尔先生言:释迦真正的教义应该是:抛弃外在环境的影响(包括社会意识层),怀着大疑之心,而不是只是单纯地去继承一代又一代已有的心智思想,去成为一个冒险者,像少年的悉达多一样去冥想,梵语中冥想的意思是自由的测量,没有任何比较。但在社会系统、传统习俗的影响下,我们不断的让外在世界的观点来塑造我们的神经系统。岂止日本,整个东方,都在强调重要的不是个人,而是已经建立的社会秩序。在那里,独特的、富于创造力的个体被看成威胁。通过认同于某种当地社会的原型,通过扑灭他内心对个体生活的种种冲动,他最终将屈服。教育就是灌输,或者如今天所描述的,教育就是洗脑。在这种制度下,个体永远只会将自己当成一个完美地胜任标准角色的演员。无论个体早期的性格具有多么有前途的征兆,几年后这些征兆都会消失,被社会原型的特征、标准的面具所代替。但真实是:我们内在的平静并不需要外在的事件。环境并不重要,唯有自我的意识状态起作用。所以荣格才说:.不是世事造就了我,而是我选择成为这样的自己。我想,西方文化中的以自我为本的思想,远远不能凭表面之意去诠释。梅原猛先生也许没有意识到,日本人可以自豪于他们是发达国家中的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度。也亦不能不承认,一代又一代的年轻,本该有着无限的创造力、批评精神、以及肩负着代表整个人类物种不断向前途径的使命感与无上喜悦感。却不得不妥协于社会系统,生命本该是一场未知的探险之旅,却被体前策划好,生命只是去履行被安排好的角色罢了。不过先生在著作中畅想今后的日本人能够像罗汉式的新型代表,罗汉出自于禅宗,而禅宗是最自由鲜活且各具特色的,我想这也是未来东亚文明中新生的一枝新绿吧。最后引用约瑟夫坎贝尔先生的原话:我们期待成年人会获得弗洛伊德所说的现实功能,即一个具有独立观察和自由思考能力的个体。能够不带任何先见地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评估。他对遗传下来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不是简单地复制,而是使自己成为一个不断创新、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展示出积极,丰富和创造力的核心力量。我们训练他们不要只是不加批判地接受过去的种种模式,而是要识别和培养自己的创造潜力,不要停留在某个已被更早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承认的水平上,而是要代表这个物种不断将现有水平向前推进。we are all one 。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1990年的几次演讲合集。主要讲日本人的信仰变迁,神道、佛教的发展演变,以及在当时对21世纪的世界,做出了预言。人类将面临三大危机:1、核武器。2、环境问题。3、现代人精神的崩溃。 作者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崩坏、苏联的解体毫不惊讶,因为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很深的质疑。
  •     读过了,需要做一些笔记,仍旧有一些疑问,需要在心底沉淀一下,冥冥中还有一些观点需要思考。
  •     作者對佛教的理解,與平日所讀所學不同,對他其他的描述也難免存疑。 有待進一步了解﹑求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