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的逻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300173443
作者:高善文
页数:187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弗里德曼关于通胀是货币现象的论断可以回溯到货币数量方程上,即MV—PY,通过对美国经济数据的实证研究,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在长期是稳定的,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增速超过实际经济增速只能导致物价水平的全面上升。 弗里德曼的论断得到了许多实证研究的支持。在横截面数据上,平均货币供应量增速高的国家通胀水平也较高。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参见麦坎德利斯和韦伯(1995)、金(2001)等。 对货币与通胀关系的研究不仅涉及横截面数据。从时间序列角度来看,一些研究也证明,货币与通货膨胀存在长期正向相关关系。这方面的文献可参见卢卡斯(1980)、斯托克和沃森(1999)、克里斯蒂亚诺和菲茨杰拉德(2003)等。 最近的一些实证研究显示,货币与通胀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要更复杂一些。德格劳维和波朗(2001)分析了160个国家30年的平均货币增速与通胀数据。他们指出,货币只有在高通胀环境下才与通胀率正向相关。当通货膨胀率低于10%时,货币与通胀之间不存在明显联系,或者说,即使存在,也是非常不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对短期来说,大多数学者认为,货币与通胀之间的联系并不显著,货币总量对预测短期通胀的价值也相对有限。这方面的研究可参见埃斯特雷拉和米什金(1997)、斯文松(2000)、特雷克罗西和维加(2002)等。 为了进一步说明货币与通胀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依据麦坎德利斯和韦伯(1995)以及金(2001)的研究思路,观察89个国家1950—2009年平均通胀和平均货币供应量增速之间的关系。 我们把所有国家的数据从时间上分为三段,分别为l990年以前、1991—2000年和2001年以后。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有研究表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通货膨胀与货币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密切。 另外,我们把所有国家的数据按通胀水平的高低也划分为三组,即低于5%、5%~20%以及高于20%。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有证据显示,高通胀环境下货币与通胀之间的关系远比低通胀环境下密切。

内容概要

高善文,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资本市场上最具影响力的宏观经济学家之一。
专注于分析、追踪和预测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资本市场所受到的影响,获得了中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普遍认可。机构投资者评价高善文,认为其非常好地阐释了宏观经济理论,并成功运用于中国实际,精确地预测宏观经济走势和经济政策;其研究报告数据翔实、逻辑性强,具备前瞻性和及时性,对方向把握较好;其研究框架深入浅出,自成体系,具有操作性,对投资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从研究方法谈起
光线是可以弯曲的
我所理解的宏观研究
第二章 分析通货膨胀
可贸易部门的通货膨胀
食品类通货膨胀
刘易斯拐点与食品类通货膨胀
不可贸易部门的通货膨胀
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与长期通货膨胀
第三章 观察产能周期
中国的资本约束
基于国际收支的分析框架
高增长低通胀(2005—2007年的案例)
放慢的潜在增长(2008—2012年的案例)
第四章 理解资产重估
资金的来源与运用
资产配置优化:金融市场的均衡
资产配置优化过程的再讨论
从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看资产价格重估
总供应扩张的案例
第五章 综合运用
货币政策扩张的案例
总需求扩张的案例
总需求收缩的案例
关于产能周期与资产重估的历史总结
第六章 杂议
戏说分析师
“远见杯”是否有远见?
A股为什么这么贵?
代后记 回忆父亲

编辑推荐

《经济运行的逻辑》写到,简单的近距离观察是容易的,就好像孩子们出于好奇的天性,常常会蹲在树下消磨半天来观察蚂蚁,看它们忙碌地搬运米粒和枯叶,看它们摇着触角相互打招呼。可是,要观察更为隐秘的蚂蚁世界,了解蚂蚁不为人知的习性,甚至要了解不同种类的蚂蚁的行为特征,却不是小朋友能够胜任的。能保持观察的兴趣直到成年,并且能回答“非洲蚂蚁如何找家”这样问题的,大概可以跻身生物学家行列了。 经济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从讨价还价、广告促销到招工人、涨工资到存取款……人们具体、感性的生活,构成了社会经济的整个面貌。每个人都可以对中国经济说上几句。可是,如果想深入、再深入地对中国经济进行观察,该怎么做呢?尤其是还要得出有用的结论,好让我们看到忽快忽慢的经济航船将要开向何处。

作者简介

资本市场最具影响力的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思路大起底
中国经济的另类分析框架
在高善文眼中,经济运行的逻辑是什么?如何近距离观察中国经济?用什么方法预判经济前景?他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的思路是什么?
高善文入行以后,经历了券商研究业务从乏人问津到门庭若市的海天变迁,目睹了市场从绝望到疯狂的几度轮回。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后面,他始终追求对中国经济的独特理解和统一的逻辑分析体系。
《经济运行的逻辑》一书中,作者对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产业周期、资产重估等问题都进行了自成一体的论述,与读者分享他对中国经济过去与未来的理解。


 经济运行的逻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我们每天生活着,就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就离不开经济活动。虽无经济学基础,却一直想了解一下经济到底是什么。加上以前拉拉杂杂地读过点儿经济类的科普书,所以,还是订了《经济运行的逻辑》。拿到书后,概览之下,“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资本市场最具影响力的宏观经济学研究思路大起底”及作序、推荐者的名头和他们众口一词的褒扬,作者在中国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巨擘形象清晰地站立在我的眼前。再加上本书2013年6月出版,一个月的时间,已印刷三次,该书的社会认可程度及销量由此可见一斑,这种情况尤其之于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著作殊为难得。这些,无不激起了我阅读的兴趣。从买菜时的讨价还价,到汽油价格的升降、涨工资、存取款,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与经济打交道,每个人都可以对中国的经济品头论足地说上几句。但是,感性地表达观点是容易的,要想理性地得出结论却并非易事,这就属于经济学家的职责了。通过本书的阅读,我了解了宏观经济分析要做的是全面的分析和把握过去几年的数据,并重点回答三个问题:一是经济走向,二是政策立场,三是资金松紧。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实证精神和和形式逻辑的结合。作者谈到了中国人在漫长的文明史中却既缺乏形式逻辑,也缺乏实证精神,所以中国自始至终科学不发达。余绪所及,直到今天,在骨子里,中国学者,至少在社会科学领域,仍然非常深刻地缺乏实证精神,非常深刻地缺乏形式逻辑。作者通过“非洲的蚂蚁如何找到自己的家”这个看起来通俗易懂的问题的研究过程,告诉了我们科学研究的四个步骤:第一步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第二步是提出理论,做出猜想;第三步是从假说和理论出发,从其内在的逻辑出发,去做出一系列的预测;第四步就是系统地搜集经验、事实和证据,并把这些经验、事实和证据同理论的预测相对照。如果理论的所有预测能够和经验事实一致起来,那就接受这个理论;如果不一致,就得推翻这个理论,去寻求一个新的理论。这是科学研究所要遵循的共同规则,霍金说过:“这注定是我们的知识能够取得大的进步的方法,我们不知道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步。”对于食品类通货膨胀,作者认同北京大学宋国青教授最早提出的农户部门通货膨胀预期的假说,认为农户在“存粮”和“存钱”之间的竞争性选择导致了经济活动与粮食价格波动的同步性。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波动绝大部分来自食品价格波动贡献,而经济整体的冷热、工业品的价格变化诱发了食品通胀。而不是有人认为的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波动趋势主要取决于天气的情况、粮食的歉收,以及猪的疫病。这为更合理地理解和预测中国的通货膨胀提供了理论和实证基础。总之,作者对宏观经济的准确把握源于他独特的对市场分析的一套严密的逻辑思维体系。阅读本书后,作为门外汉,虽然对书的内容不会有深刻地理解,但能使我对经济有点儿更加深入的了解。开卷有益!
  •       第二章 分析通货膨胀      可贸易部门的通货膨胀   现象:在开放经济和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下,以生产资料价格为代表的可贸易部门通货膨胀与全球工业品价格的波动相当一致。   主要因为:工业品大部分是可贸易品,遵从一价定律。   OECD工业生产指数的月度波动大致可以衡量全球工业需求的变化,是主导PPI波动的因素,领先美国PPI 3个月。      食品类通货膨胀   中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主要为食品价格所主导,而且,中国食品价格的波动与工业部门的通货膨胀(第二产业GDP平减指数)高度相关,这使得基于作物歉收等微观证据缺乏说服力。这两项指标的相关性,解释:整体经济的冷热、工业品的价格变化,诱发了食品类的通胀。   有如下两种机制可以解释价格同步:第一种是成本传导,化肥农药等,第二种是通货膨胀预期,农户选择“存粮”,减少“存钱”,竞争性的库存调整机制导致了经济活动与粮食价格波动的同步性。   如果农产品价格上涨来自成本压力,那么生产资料价格的涨幅应该明显大于农产品价格的涨幅。排除此原因。   寻找通胀预期和库存调整假说的进一步证据:新鲜蔬菜与瓜果难以储存,很难库存调整,因此,不同食品在横断面上的弹性差别较大,粮食和肉禽的弹性较大,瓜果和蔬菜较低;生猪养殖周转时间。      刘易斯拐点与食品类通货膨胀   现象:2000-2007,花生比小麦更保值,前者生产过程的劳动力密集比后者更高。   解释:与刘易斯拐点机制相联系,中国农业劳动力的工资自2005年以来出现比较快速和持续的上涨,这推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   进一步证实:1990-2000,劳动力成本没有快速上升,横断面上,看不到价格涨幅与劳动力密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   中国与成熟经济体在结构方面有以下重点区别:   一是中国可贸易部门在经济中占比重多,CPI更容易受全球影响;二是中国消费物价指数主要由食品类价格价格主导,而食品类价格并不存在明显的价格粘性,无粘性就无法用产能缺口来预测通胀;三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并不是劳动力而是资本存量,由于资本品(煤、石油等)价格粘性不像劳动力市场那么显著,利用资本品的缺口来预测通胀,其理论基础同样存疑。      货币供应与长期通货膨胀   现象:货币只有在高通胀环境下才与通胀率正向相关,当通胀率低于10%时,货币与通胀之间不存在显著正相关;进入1990后,通货膨胀与货币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密切。   解释:CPI不包含资产价格,如房价;货币外延模糊,肚量不准确;央行公信力。   结论:即使对于预测长期通胀而言,简单地以货币增速的高低作为判断基础,仍存在相当大风险。      第三章 观察产能周期      中国的资本约束   中国资本形成的速度并不稳定,资本形成对中国的总供应具有很强的影响,进一步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相对而言,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资本存量的约束以及产能投放的影响似乎没有那么明显,技术进步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      基于国际收支的分析框架   比如针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以往以支出法为基础的分析范式需要限制一个变量,即总供应相对稳定。所以虽然用支出法可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走势,但这种方法明显有意忽略了客观现实,让该理论变得复杂而不完整。高善文基于自己的经验和大量的数据分析,认为基于国际收支平衡去分析总供求变化的框架。其优势在于可以对称地处理总需求和总供应的变化,从而改善分析的有效性。在提出该分析框架之后,他以此为基础对过去十年间中国经济的一些现象进行了解释,目前看来很有说服力。   将经济体分为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PPI指数能够代表可贸易部门价格,CPI-nonfood可代表不可贸易部门的价格。对于三种冲击来源(国内需求、国内供给、全球供给),我们就有三组以上指标来进行识别,即经常账户盈余、总产出、可贸易价格、不可贸易价格、全球经济产出(OECD工业产出指数)、贸易条件改善、本币汇率贬值。      高增长低通胀(2005-2007)   排除法,排除了国内需求下降、海外需求扩张,解释2005-2007贸易盈余的显著扩张的唯一合理解释是总供应曲线的扩张,此时判决性指标应该是不可贸易部门的价格下降或下游行业的利润率下降。   确定总供应扩张的主要来源。资本存量?劳动力供应意愿?技术进步?在资本和劳动力之间区分是相对容易的:如果资本存量的有效扩大是主要原因,在劳动力市场就会出现就业扩大与工资加速上身并存的局面;如果劳动力供应意愿上升是主要的,那么将出现就业扩大与工资减速并存的局面。      放慢的潜在增长(2008-2012)   备选解释:金融危机导致衰退和其后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人民币汇率台阶式上升?产能投放减缓和总供应曲线左移?哪个解释更加重要呢?判断证据是国内不可贸易部门的通货膨胀变化。前者将导致不可贸易部门的价格走低,后者不可贸易部门的价格将走高。排除法选择后者。   确定总供应能力收缩的基础:竞争性行业资本形成的持续减速。观察指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经济运行的逻辑》收到,拿在手中,薄薄的一本,却是充实的内容。以前并没有涉及经济方面的书籍,大学学习的是工科,工作以后涉及的经济学术也微乎其微。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理财的介入,慢慢感觉到自己的经济学知识严重的缺乏,这本书的出现,打破了我对经济学的自我理解。对于经济方面,特别是理财方面,经常看到电视上某知名人士,侃侃而谈某支股票如何如何,观其过去,展望未来,前景如何,最后加一句“投资需谨慎”。这让对经济涉猎不深,又对投资蠢蠢欲动,东听一句,西听一句,不知如何抉择的我,更加无从下手了。就像高善文博士所说的对联,上联“解释过去头头是道,似乎有理”;下联“预测未来躲躲闪闪,误差惊人”;横批是:“经济分析”。对于经济历史的分析,不论是数据还是方向都是非常多的,包罗万象的研究对象,庞大驳杂的数据。这些历史留下的材料,毫无疑议的是常常能给人深刻的启迪,但是对于未来的预测和前瞻性却是略显乏力的,在这一点上经济学略逊色于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投资者简单的决策只有两个:一是买不买?二是买什么?对于历史的借鉴,如何看待逻辑。一份商业研究报告,逻辑上合理是第一位的,预测的正误是相对次要的,对于商业的活动来说,投资者最终追求的是结果,而不是各种各样的理由,大多数的投资者,和我一样,并不具备经济领域的专业分析能力,也没有必要知道。只是对于从事商业研究的专业人士来讲,尽管从长期来看逻辑和结果之间并无矛盾,并且都很重要,但是如果必须要分出主要和次要,那么结果的正确无可厚非的是第一重要。逻辑必须是能够提出可以观察的、确定的、排他性的预测,并且得到经验事实的有力支持。对于预测,只有当未来代表了对过去的重复时预测才有可能。但是这样的假设但部分的时候不能成立deep,所以对于商业研究机器预测能力的局限性,我们必须抱有必要的认识,对市场和未来,祈求神灵保佑,盼望运气能够躲在我们的周围停留。

精彩短评 (总计70条)

  •     书中部分图片无法显示,
  •     第一章值得看。
  •     算是看的比较正统的纯经济基本面分析的书籍吧。说实话,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金融知识的话,看起来会很晦涩吃力。但如果慢慢看下来,可以给自己从更大的视野去看待市场。看这本书除了拓宽自己的视野之外,分析的方法却很难学习。一,需要有扎实的宏观分析能力,这点恐怕不是一两年能有所成的;二,书中分析使用的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这些数据是非一般金融人士和散户所能获得的。何况作者也不止一次说到,中国经济数据具有一定“特色性”,未必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而且从作者的分析过程,也可以体会到,影响基本面的因素特别特别的多而杂,想要全面客观的分析所有影响因素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只能说,还是抓“主要矛盾”吧。作为拓宽个人视野的书籍,还是推荐一读的~
  •     资产重估模型与通胀预期理论逻辑严谨又具备预测性,文末对分析师戏解和回忆父亲的故事令人深思。
  •     非常好,从逻辑,体系,到具体的分析框架,就像看看中国第一人的想法
  •     经济界的一位高人。智慧地用西方经济雪理论完美解释中国经济现象。读后,感觉醍醐灌顶。
  •     还行
  •     说实话,我老觉得国内这些研究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就宏观分析而言,建议多从根本性的层面考虑;具体到微观还是接触些接地气的东西比较好。没看完国外那些经典投资作品之前,我觉得没必要看国内的东西。
  •     前面的分析主要基于框架和方法论,比较有亮点,后面主要围绕公式展开基于数字的、方向性的分析,比较枯燥,需要再pdf上再读一遍
  •     国内经济学研究的领军人物。虽然已经出版3年了,用的都是旧数据,但是这本书可以教会你科学的思考方法。
  •     提炼出中国宏观模型
  •     Kindle 版缺少图表希望能够及时更新。
  •     看完投资交易笔记看一下这本,就知道到底在说什么了。。。
  •     虽然到后半部分已经晕菜了…
  •     在市场上时间久了,已经习惯了研究的“速食主义”,习惯了被市场情绪所主导,研究只是为做多或做空找逻辑的助推剂,这本书相对严谨的研究反倒成了稀奇。与常规思路相比,这本书提供了一个“中国经济的另类分析框架”——无论是基于通胀预期理论的农产品价格分析、基于国际收支角度的产能周期分析、还是基于资金平衡、资产配置和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大类资产定价分析,作者都在本书中独辟蹊径的给出了新的分析思路。
  •     感觉作者试图证伪“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但使用的中国数据中是货币增加量和CPI的联系作为论据。个人认为是不充分的,货币超发需要一个或很多宣泄口,这些口子未必都包涵在CPI统计口径内。特别是中国的通货膨胀如果不考察房地产、艺术品、贵金属投资、金融市场的非理性上涨等至少是不完整的。因此,超发货币和PPI的关系可能会比较有代表性,但都有可能不充分,更不用讲CPI.但是提供了其他的解释可能,都很难得。岐多为贵不求苟同!
  •     优点是覆盖面广,数据研究翔实。但是缺点更明显,过于强化数据及结论,缺乏了深刻的数据之后的经济逻辑分析,而是直接抛出结论;不同经济现象之间缺乏联系性的分析,而是进行了孤立分析。总之,更像是堆积的研究生论文,作为阐述经济逻辑的书籍欠缺了些
  •     关于当代经济周期的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不适合我目前阶段查看
  •     前几章不错,但是后面就显得有些卖弄逻辑的无聊了。
  •     实实在在的话,实实在在的论点
  •     逻辑严密
  •     许小年说,中国的经济学家缺的不是数学知识,而是逻辑。而高善文正是中国证券界少见的有逻辑的宏观经济学者。
  •     高博的没的说。清晰。
  •     严谨的逻辑和实证数据相结合,值得一读~ 不过除了前两章用故事来讲经济研究方法的不分趣味性比较强,后面都是比较专业的分析,总体还是一本研究型著作。适合从事经济研究的人沉下来细读、学习,但如果只是作为兴趣读,还是枯燥了些。
  •     有启发
  •     高博写完这本书之后,报告就没法儿看了啊~
  •     读后觉得科班出身的好处就是能培养一套系统的思维方式,这是自己现时所欠缺的,马上开始读宏观教科书
  •     言简意赅 思路无比清晰 学习了 好书
  •      - 10/20/2013
  •     看了微博上的推荐买的,相对定价来说,内容太少。相关研究对外行而言太深,对同行来说太浅。专业人士不如研读一本优秀的博士论文集。
  •     世经政张明推荐。第三章行文中有错误,感觉是不知道什么报告改的还没认真较排。有一些非写成半文半白的话还没写顺溜。不过总体还是很有益的,很有点儿教科书的意思。瑕不掩瑜吧,我还是愿意给五星的。
  •     豆瓣高分所以去看,可感觉不到高分的得分点,读得好累。个人非经济专业、想了解点经济学,想问打四星以上的是经济学和相关专业的吗?有人说逻辑好,但个人感觉不那么严谨,有些因果较牵强。
  •     虽然没有看懂,但是我相信这是一本好书。
  •     其实是在传播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论
  •     读宏观经济,写昆仑产经
  •     《经济运行的逻辑》是安信证券经济学家高善文的新作,高博士名声远扬不用介绍。本书内容虽以解释经济运行为线索组织,但是各篇文章却是高博士于平时工作时所写的研究报告及演讲稿改写而来。了解投行经济学家工作的读者们都知道,他们的工作其实是推测中期经济波动,并且由此推测各大类金融资产的配置方向。所以,若是读者以后者为主要线索阅读本书就能领会高博士那个简单又精妙的逻辑:
  •     此书可以看看,但不要当成专业书籍或专业方向书籍。
  •     这本必须要懂基本的宏观经济模型才能往下看..虽然逻辑巧妙很引人,但还是需要很动脑的一本书。必须看第二遍....
  •     重温了许多经济学概念。。。
  •     以通胀关系、国际收支平衡的产能周期分析为基础,辅助资产重估理论,从经济总量考察宏观变化、价格水平、投资扩张收缩。其分析论证思路也值得一看。
  •     http://doc.mbalib.com/view/49835dd806490bd74a1965fd2ebccfec.html
  •     宏观嘛,无非短期、长期,切入点比较新颖。当然我发现经济学其实跟投行一样,有本事自圆其说就牛逼,理得清脉络说得好故事即可自成一家了~
  •     很有启发性的一本书 不错~
  •     老板布置的系列之二
  •     内容是可以的,不过AMAZON的排版或者是制作就很一般了有部分的图表根本就没有。这影响整体的阅读。
  •     知识很全面 很好给力的很
  •     好书,质量也好。会继续关注
  •     要言之:以贸易盈余配合产出、通胀等指标来识别外生冲击源,通过“资金来源和运用约束等式”判断冲击对资金流向进而资产估值水平的影响。
  •     这次买,是在这本书刚刚出版没多久就想买了虽然淘宝上有,但是价格较高。亚马逊和当当相比,已经是快了一筹了。
  •     写的很好啊 资产重估理论那章好学术啊。。。需要慢慢理解
  •     高博士的宏观经济分析一直很吸引人,但是读起来还是比较吃力,记住了一些指标和一些结论,囫囵吞枣一下。
  •     逻辑清晰
  •     三天读完。赞高博敏锐的视角,通俗易懂但又学术气质十足的语言风格。
  •     高博喊你多用用脑子
  •     不错,书包装很好,邮寄很快。
  •     模糊的经济理出理性的分析珍贵
  •     亚马逊借阅。总分结构,方法论起首,后以此方法论研究宏观经济领域问题。大量图表,若干公式,专业部分看不懂。。。方法论和杂论部分不错~~天晓得以后是否能看懂。。。
  •     博客上都有,不过为了表示支持还是要买本,定价偏贵了些,好像49吧
  •     展示了作者思考和验证的逻辑,需要多读反复领会方法。
  •     逻辑清晰,但是对于外行人来讲跟上这个逻辑有点难,需要补充基础的经济和金融学知识。ps最后关于壳价值的论证很棒,简明扼要。
  •     有收获,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没概念
  •     从此高善文一身粉,强烈建议各大高校宏观经济学教材直接用高善文的书。高善文的这本书读完收获的不是知识和逻辑,而是启发。另外,187页的书卖49元真不是盖的!!!
  •     有一种在读通俗版宏观经济学的感受,很有意思,越读越喜欢的一本书。
  •     非洲蚂蚁如何找回家?一般人以为蚂蚁靠气味找回家,但在非洲沙漠里的蚂蚁不是靠气味找回家。然后大家就有了各种理论,然后就要验证各种理论的合理性,然后~~~~,然后,感觉高善文很厉害!
  •     对宏观经济的分析很独到,内容较难
  •     深入浅出,主要讨论三个问题:通货膨胀,产能周期,资产重估
  •     严谨、实用、有启发
  •     值得反复去读
  •     关于,过于专业不是很懂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