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的奥秘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6
ISBN:9787302278719
作者:川口卫,阿部优,松谷宥彦,川崎一雄
页数:135页

章节摘录

  砌筑穹顶的产生与发展  穹顶的起源也可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最原始的穹顶是用泥土固结成穹顶模样,可以通过掺入植物纤维以使穹顶不易破坏,或者用火焙烧使其更为坚固。具有耐久性的穹顶,与拱的情况相似,将石块和砖瓦以一定数量设置在中心位置,并进行堆积,最初形成“叠涩穹顶”。最著名的例子,是公元前1300年建造的迈锡尼的“阿特伊斯宝库”(别名“阿伽门农的墓”,参照前页)。此穹顶由切割而成的石块堆积建造,里面的形状接近圆锥,底部直径14.5m,高度13.5m。石结构的叠涩穹顶,现在在南欧的住宅等建筑物中,还能看到小规模的实例。  由于叠涩穹顶仅由切割而成的石块沿水平方向进行砌筑,当有水平方向的力作用,上下的石块间就会产生滑动并产生错位,很难传递推力。为防止这种状况,将石块切成这种样式--切口沿着穹顶的放射线方向,与拱的情况不同,切成的石块的形状一定要制作成三维的楔形,并且由于沿高度变化,不能向拱那样简单实现。因此,真正意义上的由切割而成的石块构成的穹顶的出现要远远迟于砌筑拱。另外,这种方法也不应用在规模较大的建筑物中。在穹顶建筑中,最多使用的材料是用天然水泥制成的混凝土和砖瓦。  位于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由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命人建造的基督教堂,完成于537年。穹顶为砖结构,下部结构为石结构。屋面采用了铅制薄板。最初的穹顶,与现在的相比,形状更加扁平,遭受多次地震后,于558年毁坏,重建后的穹顶为目前的形状。其后,在地震作用下也有部分破坏,进行了多次修补,但穹顶的形状并没有变化。穹顶的平面形状不是正圆形,从室内仔细观看可发现有些扭曲,直径(内径)在东西向为32.7m,南北向为32.2m。穹顶架设在非常高的位置,顶部的高度超过52m。穹顶的荷载通过于穹顶平面外切的正方形各边上的半圆形拱传向4根较大的立柱(图5)。在穹顶底面和4个大拱之间的空间上设置了穹隅(从外部不易被辨认出,但在室内可较好的表现出来,69页),使得力从穹顶传往拱和支柱。  穹顶也与拱相同,具有推力使得其末端向外扩张的特点。此推力,在东西向由两个半穹顶,在南北向由两对扶壁支承着。同样,圣索菲亚大教堂凭借支承穹顶的拱以及解决推力问题的半穹顶和扶壁得以建造。并且简洁地展现了这种造型,形成雄伟的结构美。  圣索菲亚大教堂建成后的900年间,作为基督教的中心和拜占庭建筑的标准样式,对欧洲和亚洲有巨大的影响。15世纪,伊斯坦布尔(当时的君士坦丁堡)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并驱逐基督教徒,圣索菲亚大教堂被作为伊斯兰教寺院使用,建造4座宣礼塔(尖塔)的追加建筑,遂成为今日见到的整体的样子。因此,此次作为伊斯兰教寺院建筑的样式,对于后来的清真寺建筑有深远的影响。  ……

内容概要

川口卫:1960年东京大学大学院博士毕业,现任法政大学工学部教授。著有《吊构造(建筑编)》《建筑构造设计》《建筑概论》《现代建筑构造与表现》。
阿部优:1970年法政大学大学院硕士毕业,现任法政大学工学部讲师。
松谷宥彦:1964年法政大学工学部建筑专业毕业,现任松谷建筑设计事务所董事长。
川崎一雄:1965年广岛三原工业高等学校建筑专业毕业,现任川崎一雄工房主管。
译者:
陈志华,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世纪人才。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和二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15项,参编主编标准12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著《弦支穹顶结构》《空间钢结构APDL参数化计算与分析》,主编《钢结构原理》《建筑钢结构设计》、《钢结构原理与设计》,译《钢结构性能与LRFD规范》《宅钢结构设计与施工》等。
王小盾,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博士后出站,曾在日本川口卫设计事务所工作,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多项专利拥有人之一,译著《建筑构成手法》《图解钢结构设计》等。

书籍目录

译者序 003
前言 005
第1章
梁和柱 007
梁的理论及应用 008
梁承受的力 010
梁的材料及形状 011
梁的种类 012
梁的应用——桥梁 013
日本建筑中梁的原理 014
寺院建筑的屋顶结构 016
斗拱 017
屋架和挑檐木 018
法隆寺的屋檐及斗拱 019
梁和柱的结构 020
柱的作用与形状 021
装饰用梁、柱 022
虚梁、柱 023
用斜撑支承的屋檐 024
第2章
桁架 025
三角桁架的原理及应用 026
三角桁架的构思 028
三角桁架的例子 029
三角桁架的种类和力的传递 030
梁桁架的种类和力的传递 031
梁桁架的原理 032
从组合到分离——梁桁架的出现 033
梁桁架的发展 034
现代的桁架结构 036
第3章
框架结构 037
木框架结构 038
框架结构的原理 040
传统木结构的框架效果 041
现代建筑的框架结构 042
框架结构的作用 043
现代的框架结构 044
第4章
拱,拱顶结构 045
砌筑拱的出现 046
砌筑拱的原理和应用 048
拱顶结构的发展 050
交叉拱 052
肋的造型 053
日本的拱结构 054
欧洲的木拱结构 056
铸铁拱 057
锻铁拱 058
钢铁拱 060
拱的造型——建筑 062
拱的造型——桥梁 064
第5章
穹顶,壳 065
砌筑穹顶的产生与发展 066
大穹顶的典范——万神庙 068
穹隅和角拱 069
文艺复兴的先驱——佛罗伦萨大教堂 070
圣彼得大教堂——改建与科学手法运用的开始 071
现代的穹顶、壳结构 072
壳的形状与力流 074
壳体结构的经典尝试 076
寻求更加自由的形状 078
折板结构的原理与实例 080
折板结构的造型 082
第6章
空间网架 083
空间网架 084
网壳结构形式 086
网格穹顶 088
空间网架的节点 090
古典式空间网架 091
木结构的空间网架,重复样式 092
第7章
索结构 093
索结构的产生与发展 094
索结构的原理——桥 096
近代的悬索桥 098
斜拉桥 099
悬索屋盖结构的产生与发展 100
悬索屋盖结构——各种组合方式 102
悬索屋盖结构的展开 104
拱与索进行组合——索拱结构 106
索拱结构的浪漫色彩 108
第8章
膜结构 109
向膜结构的挑战 110
充气膜结构的力学原理 112
充气膜结构的展开 114
非充气膜结构 116
第9章
塔 117
日本的塔 118
竞争高度的塔 120
宗教与塔 122
铁塔 123
塔式建筑的力和形状 124
参考文献 125
索引 129

作者简介

《建筑结构的奥秘:力的传递与形式》在结构力学、结构设计与建筑物形态方面进行图示和说明,展现了结构对建筑的重要性,特别是结构对建筑物安全性和建筑美学方面的贡献,《建筑结构的奥秘:力的传递与形式》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到人类长久以来致力于使“力”和“美”相互完美结合的努力和成就。

图书封面


 建筑结构的奥秘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如果想要了解建筑结构,这是一本不错的科普读物,如果想要建立知识体系,建议在去看主要讲结构中力学的《建筑结构原理》马尔科姆·米莱 ,和主要讲结构形式分类和造型的《结构体系与建筑造型》 [德] 海诺·恩格尔。两本书中都有大量的图片配合文字讲解。回归这本书,书中前言是川口卫作者在1989年写的,虽然该书出版于2012年,我还是一度质疑了这本书的年代感。值得注意的是川口卫是日本薄壳 和空间结构学会主席,也就是说书中关于薄壳和空间网架的部分值得看第二遍。在这一部分理清了桁架,屋架,框架以及空间网架的相关定义。梳理建筑结构这方面知识,希望初步建立结构知识体系,也就是能达到结构选型的目的。在梳理中遇到很多关于“×架”的名词困惑,被我概括为【架架架系列】,包括:框架,刚架,排架,桁架,物架,网架,随着整理的不断深入,我相信还会出现更多的“架”。这些架让我觉得似乎明白,可又说不真切。我想这种感觉就是学习知识的大忌讳。【桁架】总体是三角形,杆件组合或连成含有三角形元素的结构,后发展【梁桁架(平行弦桁架)】包括上部水平杆,下部水平杆,和之间的腹杆。【屋架】就是屋盖的构架【框架】是梁柱结构形式的一种,梁柱在交点也就是节点处“刚性连接”形成刚性节点,抵抗因风和地震产生的水平方向的力【(空间)网架 】粗细基本相同的许多杆件通过立体组装交汇于一点的结构。在《托尼亨特结构学手记中》P59解释了【(单层)网架】依靠折叠线作为支撑边的网格结构,跨度沿纵向而非横向。该书内容多配手绘图记述了结构产生背景,发展进化过程及应用实例分析。在梳理好自己的一套结构体系后,配合书中实例分析进行知识体系的运用和再理解。书中最后有一个名词索引部分,我认为值得其他专业书籍借鉴。
  •     对比起曾经学过的那本结构力学,这本书比起课堂的枯燥理论,这本关于建筑结构的书,还是很好让人理解,从开端的对应力的解释,简单易懂的图文。很适合对建筑怀有好奇心的外行人看。里面很多各种经典建筑的受贿图,以及同时对其细部的解说,可谓是让人一目了然,简单易懂。
  •     书友们评价准确,是一本即便是没有理科基础的文科生都可以读懂的,科普建筑结构力学书。不过也有遗憾,虽然开本很大,但是毕竟页数有限,每种主要的建筑结构的力学讲解都是浅尝则止,甚至局部有交代不清楚的情况。不过,确实如推荐所言,这本书能够让门外汉看的下去,不像国内教科书,上来就是公事公办的样子,用专业人的倨傲对着外行人说着高深的术语,让人倍感,拒人千里兼晦涩难视,容易让有兴趣的人扭头便走。而在此书中,可以让人看下去后,根据自己的意愿,再选择买进一步专业书籍继续挖掘。毕竟,领人进门也是功夫,之后修行还看个人。至少,有了它,你算是打开了建筑结构这扇门往里面看去了。。。。

精彩短评 (总计53条)

  •     日本的建筑书
  •     以木结构,桥为主。
  •     不错的入门读物,建议读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与选型之类的课程前读读,比起某些课本读物出来就简化成一根简直梁,生动多了~
  •     清晰呀
  •     这本书应该作为大土木分类所有专业,从建筑工程、道桥工程、钢结构乃至港口工程海洋工程的概论书来看。绝壁比现行教材《土木工程概论》要棒得多的多得多。“力”与“美”。
  •     从历史和受力的角度去介绍建筑的各种结构,结构的力学原理是我需要的,历史什么的就有些鸡肋。插图又大又清晰,又新知道了个索拱结构
  •     入门读物 实例图很有趣
  •     看懂力学了
  •     清晰易懂 科普
  •     已被装帧排版&思萌的图示感动死.....尽管我的力学还是不咋滴.....><
  •     建筑结构的奥秘:力的传递与形式
  •     原理阐释地蛮清楚,但是有点滞后啊
  •     不管怎样还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好书
  •     这是一个人在十岁能够读到的最好的有关建筑结构的科普读物,在每一个角落你都能感受到作者的诚意,仿佛是一个慈祥智者,正对好奇的你娓娓道来
  •     初看很不错
  •     作为入门书籍真的很棒,力推
  •     大师之作,值得一读再读。
  •     结构概念,结构力的感知
  •     适合土木、建筑科普性阅读。其中提到的人物、建筑值得铭记。
  •     有些结构根本没接触过,不懂。将来得再读一遍
  •     适合作为一般的阅读
  •     比较浅,不给力
  •     图很精美的入门书籍
  •     很不错的书,深入浅出。
  •     传说很好看~科普性质的~~不涉及计算什么的~~
  •     科普书
  •     看得下去,案例要是分析下就好了。
  •     结构的感性认识
  •     結構科普作
  •     建筑结构不可多得的系统之书
  •     零基础一本在手轻松入门。。
  •     现在才翻译的,其实有点过时了。内容略简单。体现不出大师的价值啊。
  •     本书对建筑力学与建筑形态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浅出的说明,辅以人类历史建筑的考察,涉及的建筑结构形态和细部非常全面,手绘图层次清晰,解释详尽,文字也朴实有趣,清楚地解释了各种建筑构造的相关原理和应用情况,即使是建筑门外汉也可以一目了然。
  •     入门极品,配图漂亮!
  •     特别好,深入简出。
  •     算是讲的很有趣的一本建筑介绍书了
  •     绘本的角度算是很不错了,但是内容则没有那般精彩
  •     入门书。得亏我旁听建筑结构先看了这个,不然真的是大白菜一颗。
  •     此书绝对是拿来调剂心情的,轻松愉悦~
  •     配图很美 真的让人很有兴趣
  •     看看
  •     川口卫写的书,囊括了日本现代和古代木构建筑体系,比较好的入门书。
  •     有些偏向于科普形式的结构书籍,更多讲的是力的传递而不是精确计算,对概念构建有好处,配图均为手绘。
  •     图比较多。。。力学基本概念是默认读者都知道。。。我白学的结构课啊。。。
  •     力学启蒙的书
  •     浅白易懂是优点
  •     比《建筑的生与灭》差太远了
  •     是一本偏建筑的书,看看页码就知道了,很多结构的精彩构造之处,都没有讲清楚,一笔带过,极为扫兴。可以了解一些建筑,但是做结构设计的人没有必要读了。外行可以买来当科普阅读。
  •     入门,清晰易懂
  •     感受就是 结构自有美感 无须花样特别是日本(中国唐朝)的木构系列 美爆了
  •     入门好。
  •     介绍了很多日本斗拱是个特色,总体很清晰但是讲的太简单了
  •     入门级的小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