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风赏·面具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15
ISBN:9781674163628
作者:主编:笛安
页数:127页

内容概要

笛安:上海最世文化发展公司签约作者,《文艺风赏》杂志主编。已出版书目:《西决》《东霓》《告别天堂》《芙蓉如面柳如眉》。
人气和实力并存的新生代作家,最被主流接受和推崇的“80后”作家,纯文学的代表人物。1983年出生的她第一部小说《姐姐的丛林》,对中年人的世界和成长中的 情感的内核的描述独特而到位,刊登在《收获》杂志2003年第六期上。2004年收获长篇小说专号刊登了她的被称赞为“最具艺术水准的青春小说”长篇《告别天堂》。第二部长篇《芙蓉如面柳如眉》在《收获》杂志发表后,获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2008年10月凭借短篇小说《圆寂》获得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2009年3月,发行长篇小说《西决》,自发行以来一直高居书市榜首,同时在国内文学界引发高度关注和强烈反馈,自此拉开了龙城系列小说的热销序幕。龙城系列的面世标志着“80后”作家成功地打通了传统文学与青春文学的壁垒,极具时代典范意义。而笛安本人更是凭借这部小说荣膺2009年度华语文学传媒“最具潜力新人奖”桂冠,以实至名归的姿态向大众证明——文学,理当具备思想性与畅销的双重定义。从2009年开始,笛安在韩寒、郭敬明之后,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她身上同时笼罩着市场和奖项的光环,一方面她以令其他同龄作家难以望其项背的销量,成功囊括了无数销售排行榜和商业销量榜单的显赫位置,同时,她又获得了包括苏童、刘恒、安波瞬等等前辈作家评论家的由衷褒奖,她的小说屡次登上殿堂级的文学杂志《收获》,成为全国媒体热捧的宠儿。同时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版本,席卷全球。这是在此之前,任何一个年轻作家,都没有获得过的双重光环。
hansey: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作者。摄影师,装帧设计师。现任《文艺风赏》视觉总监,别册《闪光》主编。已出版书目:《寂静》。
曾担任过青春文学第一刊《最小说》、《岛》美术总监。2007年至2010年期间,创立书系《Alice》与《HANA》,担任该书系主编及美术总监。为国内外百余种图书设计封面。作为国内大陆最顶尖的装帧设计师,他在艺术和创意领域独具锋芒。作为作者他将自己的文字,连同他的美术世界,一并呈现在大家面前。新作《寂静》由郭敬明、安妮宝贝、笛安、落落等好友为其倾情推荐。他将以最虔诚的姿态,与读者做最真诚的心灵沟通

书籍目录

FOUND
page 004
封面故事/面具
《朗霞的西街》 蒋韵
page 022
《一个朋友》 吴浩然
page 039
弥图
孙十七
page 056
青梅煮酒
谁说小说一定要写实呢
笛安对话方方(上)
page 062
星群
ONE NIGHT IN……
page 068
小说视界
《他杀死了鲤鱼》 林培源
page 091
《听人说》 佚名
page 097
经典重读
《丈夫》 孙犁
page 106
特约专栏
page 114
闪光
莲师心要建言 摘录I
page 120
SECRET&WISH
page 126

作者简介

【封面故事】《朗霞的西街》蒋韵
【青梅煮酒】笛安对话方方
【经典重读】《丈夫》孙犁
【星群】One night in……
先锋文学/新锐艺术 殿堂级文艺杂志——
『文艺风赏』 执行主编笛安
全新改版 每月一刊 第二十七辑/面具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如果说,网络带给人类最多的是什么?那么,其中肯定会提到的是,面具。
交流的工具越多,可编辑的我们就越多,带在脸上的面具就越多。
人类害怕不被理解,害怕不被关心,害怕不受重视,人类是如此的脆弱。
有了网络社交工具,人们就可以带上假装的面具,假装自己正在被倾听,被关心,被重视。
这就是为什么,被制造出的交流工具越来越多,而人类却越发孤独和寂寞。
【封面故事】《朗霞的西街》蒋韵
“你真傻啊,你当初,为什么要回来呀!”她哭了。
陈宝印闭上了眼睛,感受着那团热烘烘馨香的血肉,亲人的血肉,这是那个世界的味道,那个有天空、有大地、有日月星辰有白昼有光明的世界。许久,他轻轻说道,
“别这么说,兰花,能在你身边,多活这么多日子,值了!”
“这不见天日的日子,不值啊!”
陈宝印微笑了,“你没听人说过那句话吗: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啊!”
【青梅煮酒】笛安对话方方
我的意思是说,文学为什么比生活动人。我觉得有一个因素是最重要的,文学不是一种对现实的临摹,它能捕捉到一些瞬间的,偶然的东西,在这些属于瞬间甚至是属于巧合的偶然里,折射出人们复杂的命运,折射出我们生活的时代的环境对一个个体的影响。
——方方
【经典重读】《丈夫》孙犁
渐渐,她也觉得丈夫不能和那个人比。村里人说自己的丈夫好,许多人找到家里来,问东问西。许多同志、朋友们来说说笑笑,她觉得很荣耀。日本鬼子烧杀,她觉得不打出去也没法子过。大姐的女婿在村里人缘很不好,一天夜里叫土匪绑了票,后来就不敢在家里待,跑到天津去了,大姐整天哭,没离开过丈夫,不知道怎么好。过了一年,那个人偷偷回来了。抽上了白面儿,还贩卖白面儿,叫八路军捉了,押了两个月,罚了一千块钱,他就跑到城里当了伪军,日本鬼子到他媳妇的娘家村里来抢东西,他也跟着来,戴着黑眼镜。后来,又反了正,坐在欢迎大会的戏台上看戏,戴着黑眼镜,喝着茶水,吃花生。
【星群】One night in……
北京/工体华丽缘 鲍尔金娜
可工体的夜店故事也是孤独的。现代北京版本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有纸醉金迷的派对,便有坐在华服钻石里的空虚和窒息。我不止一次见过金光闪闪的美人坐在自己呕吐物里大哭;没钱但帅气的男孩跟喜欢的女孩跳了半支舞,就眼看她永久性失陪,消失在大门紧闭的VIP包房中;第一次进夜店玩的小老板独自坐在卡座里,铺开满桌美酒,却等不来任何陪伴,像少年派和他的船。


 文艺风赏·面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面具下,面具让我们更有安全感。谁都不愿把最真实的自己赤裸裸地暴露给别人。因为你不知道他们会在何时不经意间刺伤你,保护自己是我们的天性。就像那个朋友,当他告诉自己的舍友自己是鬼时,他应该知道他会离开自己的吧。面具戴久了,也会伤人的,当别人,把最真实的自己暴露出来时,我们又无法接受。我们就这样活在别人的面具下,活在自己的面具下。就像书中说的那样:当周围的人都戴着面具的时候,不戴面具的人反而会被认为戴着面具,这就是我们的逻辑,虽然荒唐,却往往十分准确。有时候,我们自己都分不清楚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变得更加迷茫,看不清自己了。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像那位老人一样把那条鲤鱼杀掉,帮它早一点解脱。这个世界也是戴着面具的,当它有一天摘下面具时,会不会所有的一切都崩溃掉?还是会变得更加明朗?是真还是假?重要吗?无论有鬼还是没鬼,无论是人是鬼,都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唯有那些故事是最鲜明的,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和想法吧。当我们漫步在充满宗教色彩的耶路撒冷,其实我们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好多事情要去在乎,我们要坚守自己心中的信仰,让心静下来吧。古老的古城,古老的西街,让人一开始都觉得乏味。可是当你走进这个故事时,你也走进了这个古城,你也在和朗霞一起成长。当60岁的朗霞回去时,我知道她会回去的,因为如果是我我也会回去。那里沉淀太多的美好,太多的爱,还有太多的悲伤。那位萍水相逢的叔叔给了朗霞希望,当她在他的坟前哭着说谢谢时,我的眼睛也湿润了。谢谢对于儿时的我们确实太年轻。那时的我们总是活的很别扭,当我们回到西街上时太多的恩怨,我们都会释怀的,那些曾经美好的,心碎的都会成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了。摘下面具,阳光,空气还有古城的味道是那么的好闻。
  •       刚看完朗霞的西街。和看很多小说一样,长舒一口气。此时,是深夜,快十二点。  说说这篇小说。  末尾,她哭了,朗霞的哭,很好的收官故事的杂糅戏谱一样波澜壮阔的人情世故。  从马兰花(马兰花让人不禁想起娜姐)失去战败的国民党丈夫引入悲伤萧瑟气氛到细致入微展露西街平凡质朴充满浓烈人情味平静生活,到最后过关斩将般导入设好的伏笔——陈宝印私藏于腌制存放蔬菜的地窖,到最后的哭,作者用奇异鬼变锋利的笔触清晰血肉丰满的展示一幅又一幅波澜壮阔令人眼花缭乱的质朴画面。  故事把那些令人心驰神往的自在画面点缀出来,很让我喜欢,相信也让很多其他读者心生涟漪。譬如——在晴好的日子里,黄昏,他常常看到她,一个人,坐在湖洼边看书。两条长辫子,吹在她柔软的天蓝色的腰际……画她的背影、侧影,画她脚下的野草,画她和湖洼中盛开的蒲公英,画那晚霞中那一份悠远的宁静。  读到这样的句子,让我不禁想起《约翰·克里斯多夫》其中大量素描朴素活色生香画面的段落。  故事最后亮牌这是一个华丽的悲剧。  发生在文革时期的悲剧。  陈宝印被枪杀。心灵手巧一辈子默默无闻应景社会大背景一步一脚印的马兰花病死在狱中。  这是文革悲剧的缩写。  引娣到马兰花家去寻求温暖这个情节挺让我印象深刻。马兰花给予她母爱、短缺食物,充分显示人情冷暖。很好描绘出所谓的被如今我们中许多人和母亲吵架时冠以俗称的“所谓的母爱”。其实是一种温暖如三月温阳的真挚情感,母爱。  文章还有很多这样的美好画面的截然相反的反差画面,同时简洁明了的示威,有力彰显出腐坏情愫的卑劣和无奈,譬如引娣的父亲职场失意打小孩骂老婆。  朗霞失去父亲在马兰花和奶奶哺乳下的温情画面,展示了那种我遗忘很久同时几乎隔三差五不由回味的旧时天真。  很美。  作者的文字很精致。  感谢作者勾勒出这样一个故事。  让人不由为之一振的故事。
  •     这一期的主题是“面具”,无论是开篇的《面具》,还是《一个朋友》、《听人说》都弥散着真假莫辨的荒诞感,读完之后令人心生惊悸。庆幸我们生活的空间里没有鬼、神,可复杂多变、残忍的现实,真的就逊色于伴随左右的鬼朋友和活剥人皮的怪异族群吗?《朗霞的西街》是本期中的最爱。约摸着文章的长度,正好可以陪伴睡前的一个小时。可事实证明这是个错误的决定。我用了一个小时来读这篇17页的小说,然后又在读到末尾处用5分钟来爬下床找纸巾,擦眼泪和鼻涕。接着又在熄灯的黑暗里回味了很久,直到无知觉地睡去。室友听见我浓重的鼻音,问,到底是个什么故事。我想了几秒,听见一句简短的、依旧带着鼻音的话从口中飞出:一个妻子把丈夫藏了八年。想想也是可笑,我怎么能这样一句话草草地概括发生在西街的故事呢——朗霞和引娣在炕上玩带着血色的羊拐,吴锦梅穿着天蓝色衣衫在荒草丛生的湖洼边与周香涛幽会,在朗霞和引娣微弱的马灯光晕中,一身白,闪闪发光的“鬼”,站在榆树下抬头望着满树榆钱儿的马兰花,这都是朗霞的西街。可能因为前段时间一直在看《陆犯焉识》,所以对上世纪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了更深的体会。那是一段主流宣传鲜有人提起的,或是几经渲染润色之后呈现给世人的历史。但愈是这样的时空,愈易发生最贴近人性的故事。绕开时代生活的约束和无奈,关于爱、生命,关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背叛,其实,一直在我们周边无限循环着。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实在是觉得,像面具之类人世间司空见惯的东西,大多人都习惯的东西其实无可厚非,但总有人,要仰望星空,并呼唤美。
  •     总觉得给五星也是可以的,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蒋韵女士的小说《朗霞的西街》,这是一个讲述罪恶的故事,但即使罪恶也被她讲述得充满了慈悲感。马兰花的温柔似乎可以包容世间的一切泪水、一切丑恶。当然,整体而言,这期杂志还是很不错的。
  •     赞,对书的,也是对人的。
  •     印象深刻,像是一段短暂的记忆旅行
  •     2013年发现的一本杂志,也是看过的第一本《文艺风赏》
  •     第一次看风赏 压在了枕头下面 有时间慢慢看
  •     他杀死了鲤鱼
  •     文艺风赏没看过几期,但这期着实影响深刻。骤然想起我压柜底的人民文学和小说月报该翻出来看看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