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性的悲剧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42638014
作者:约斯·德·穆尔 [荷] Jos de Mul
页数:44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狄尔泰在《贡献》中指出,比较心理学之于描述心理学,就像树枝之于树干。描述心理学以各种相似性为目标,而比较心理学则试图以科学的方式描述各种个体差异(5:241)。此外,比较心理学首先应该以“心灵生命类型化的基本形式”为目标,这些基本形式与年龄、性别、种族、国籍、社会阶层、地理影响和历史时期等差异有关(5:241;楷体为引者所加)。狄尔泰结合《观念》的末章评论说,这些类型化的基本形式是各种惯常的关联总体的产物(5:242)。通过分析这些形式,比较心理学将有助于解决“个体化这个大问题”(5:266)。 然而,接下来,原计划对科学的个体性理解的分析,出人意料地变成了对艺术理解的反思。狄尔泰在《贡献》(发表的版本)第一节中区分出精神科学的释义学方法与自然科学的说明方法,前者是对各种独特的关联总体的描述和叙事。在第二节中,狄尔泰将心理学描述为精神科学中的“基础科学”,这门“基础科学”基于这些描述,围绕“在世界中存在的个体化现象”制定出相关的“说明性原则”。而后,狄尔泰在第三节(明显是最长的一节)中,考察了艺术如何表现作为历史世界之特征的个体性。 狄尔泰开始他的说明时这样评论说,对个体性的艺术表现有它自身超越科学的价值:“艺术家对生活内容的表达,是任何科学家都不能创造的,是任何科学进步都不能达到的”(5:273—274)。我已经提到过,在狄尔泰眼里,小说创作这门艺术尤其能够洞察到“丰富多样的发展史”(19:31 6)。根据他的观点,艺术对个体发展史的表现如此强烈地吸引我们的理由在于,艺术家的“类型化的审视和表现”(typische Sehen und Darstellen)(5:279)。 在这里,狄尔泰再次援引了他于1886年至l887年问在其美学作品中发展出来的那种观念。他在《诗性想象力与疯狂》中不仅引入了“获得性心理关联总体”这个概念,而且为了表明艺术家的创造性表述,他还引入了“类型化的审视与表现”这个概念。与《观念》中提出的个体化理论不同的是,此处,狄尔泰论证会所,类型不是事先给定的,而是诗人“创造了类型,创造了理想”。

内容概要

http://www.demul.nl/nl/publicaties/publicaties-per-categorie/boeken/item/183-chinese-vertaling-van-de-tragedie-van-de-eindigheid

书籍目录

1前言 1缩略表 1导论 1 1.1狄尔泰的《历史理性批判》 3 1.2探究的目标和方法 7 1.3本书内容的概览 第一部分背景 13第一章狄尔泰:他的生平、作品和被接受的情况 13 1.1狄尔泰的生平(1833—1911) 14 1.1.1学生和报刊撰稿人 18 1.1.2 巴塞尔的教授生涯 20 1.1.3 两部未完成的平生之作 23 1.1.4 欧洲文化的危机 26 1.1.5 狄尔泰与政治 28 1.1.6爱情和友谊 29 1.1.7《历史理性批判》 34 1.2狄尔泰的哲学:活的结构VS.体系化 34 1.2.1 总体性与片段 36 1.2.2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全集》的出版 38 1.2.3 生命的多面性和思想的矛盾性 41 1.3狄尔泰作品的接受史 42 1.3.1 截至1945年的狄尔泰接受史 46 1.3.2 1945年至l960年这段时期 47 1.3.3 1960年之后“狄尔泰的复活” 5D 1.3.4 1970年代末以来的狄尔泰接受史 53 1.4当前解释的出发点 56第二章康德的先验哲学 56 2.1先验探究 58 2.2理论理性 60 2.2.1 感性的先天综合 60 2.2.2知性的先天综合 61 2.2.3 先验演绎 64 2.2.4理性的先天综合 67 2.3实践理性 68 2.4反思的理性 69 2.4.1 鸿沟与桥梁 70 2.4.2 反思性判断力 72 2.4.2.1 美的分析 75 2.4.2.2 崇高的分析 76 2.4.2.3 从自然关到美的艺术:天才的创造 77 2.4.2.4 自然的合目的性 81 2.4.2.5 历史的合目的性 82 2.4.3 审美和目的论:作为一种艺术作品的历史 85 2.4.4先验的和反思的想象力 88 2.5对康德先验哲学的批判性评论 89 2.5.1超越独断论和怀疑论:批判的转向 92 2.5.2先验哲学的存在论主体主义 98 2.5.3 时间深不可测的一面 102第三章世界观的历史化 103 3.1 1800年之前的发展 106 3.2后康德哲学中世界观的历史化 107 3.2.1 费希特和黑格尔的观念论 107 3.2.1.1 费希特将先验观念论绝对化 109 3.2.1.2 黑格尔的总体主义精神史 111 3.2.1.3 对克罗诺斯的压制 112 3.2.2 孔德和密尔的实证主义 113 3.2.2.1 孔德的思想阶段说 116 3.2.2.2 密尔与人类心灵的规律 116 3.2.2.3 实证主义在德国的影响 118 3.2.3施莱尔马赫的浪漫主义释义学 119 3.2.3.1 施莱尔马赫那里的泛神论和个体性 120 3.2.3.2 历史、语言和释义学 123 3.2.3.3施莱尔马赫对理解的先验分析 126 3.2.4 兰克和德罗伊森的历史主义 127 3.2.4.1 兰克的客观性理想 129 3.2.4.2 德罗伊森关于历史学实践的叙 事观 131 3.2.4.3认识论相对主义和伦理相对主义的威胁 第二部分生命存在论 135第四章生命中的历史性先天之物 135 4.1《历史理性批判》的先验出发点 136 4.1.1 “精神科学”的存在论奠基 140 4.1.2 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之间的存在论区分 142 4.1.3 精神科学之间的融惯性和心理学的优先性 144 4.1.4 对观念论和实证主义的批判 148 4.2 狄尔泰对先验哲学的改造  148 4.2.1从形式范畴到生命范畴 155 4.2.2 先天之物的历史性 162 4.2.3“对康德的发展” 170第五章生命的结构Ⅰ:描述心理学的进路 170 5.1 描述心理学的必要性:其性质和任务 172 5.1.1描述心理学与说明心理学 175 5.1.2 描述心理学与认识论的关系 178 5.1.3 对描述心理学的进一步规定 182 5.2生命范畴:结构和发展 182 5.2.1 结构 184 5.2.2 发展 188 5.3 为获得性心理关联总体中的各种规范奠基 190 5.4结构、类型和个体性 197第六章对描述心理学的批判 197 6.1 关于狄尔泰转向的误导性观点 199 6.2 艾宾豪斯对《描述和分析的心理学的观念》的评论 201 6.3 新康德主义者对狄尔泰的科学分类的批判 201 6.3.1 文德尔班对狄尔泰的划分标准的批判 205 6.3.2 李凯尔特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对狄尔泰的批判 208 6.4 胡塞尔对自然主义的现象学批判 209 6.4.1 《逻辑研究》:作为描述心理学的现象学 217 6.4.2 胡塞尔对狄尔泰的描述心理学的评价 219 6.5 尼采对狄尔泰的内省方法的批判 220 6.5.1 尼采的生命哲学 223 6.5.2 内省、历史性和谱系学 228 6.5.3狄尔泰与尼采的相互批评 231 6.5.4 从内在的——审美的角度对实在的解释 234第七章生命的结构Ⅱ:释义学的补充 234 7.1 1900年之后的《历史理性批判》 237 7.2《构造》中精神科学的奠基 241 7.3生命:作为体验、表达和理解的结构性关联总体 242 7.3.1 体验 245 7.3.1.1 体验的共时性结构 252 7.3.1.2 体验的历时性结构 258 7.3.2 表达 259 7.3.2.1 对象化、客观精神和生产性关联总体 262 7.3.2.2 三种类型的表达 265 7.3.3 理解 267 7.3.3.1 内省VS.间接理解 270 7.3.3.2 对不同种类的表达的理解 271 7.3.3.3 理解的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 276 7.3.4 作为科学的释义学 276 7.3.4.1 理解、解释和释义学 280 7.3.4.2 释义学理解:客观性VS.普遍有效性 282 7.3.4.3理解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284 7.4对形而上学的释义学解释 287 7.4.1 回顾:狄尔泰的《精神科学导论》中的形而上学安乐死 290 7.4.2 狄尔泰的世界观理论:一种哲学的哲学 294 7.4.2.1 宗教的、艺术的和哲学的世界观 297 7.4.2.2哲学世界观的类型学 301 7.4.2.3先验哲学与世界观;有限性与相对主义 第三部分 狄尔泰与后起的释义学 309第八章对释义学进路的批判 309 8.1李凯尔特和胡塞尔对狄尔泰的世界观理论的批判 310 8.1.1 李凯尔特对狄尔泰的规范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批判 313 8.1.2 胡塞尔对狄尔泰的怀疑论和相对主义的批判 318 8.2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和德里达将有限性极端化 318 8.2.1 海德格尔 318 8.2.1.1 从存在的意义问题出发改造现象学 322 8.2.1.2海德格尔将狄尔泰的探究极端化 329 8.2.1.3 转向与拒绝:后期海德格尔对狄尔泰的批判 336 8.2.1.4对海德格尔的批判的评价 351 8.2.2伽达默尔 351 8.2.2.1伽达默尔将理解的有限性极端化 357 8.2.2.2对伽达默尔的批判的评价 365 8.2.3德里达 366 8.2.3.1 解构主义将理解的有限性极端化 370 8.2.3.2 评价德里达对狄尔泰的未成文解构 381 9.2矛盾性、偶然性和有限性 381 9.2.1 矛盾性 381 9.2.1.1 狄尔泰哲学中的矛盾性 384 9.2.1.2 生命的矛盾性 386 9.2.2偶然性 387 9.2.2.1狄尔泰哲学的偶然性 388 9.2.2.2生命的偶然性 390 9.2.2.3偶然性、叙事性以及叙事性精神科学的意义 396 9.2.3 有限性 396 9.2.3.1狄尔泰哲学的有限性 397 9.2.3.2 生命的有限性 401 9.3释义学存在的必然性 401 9.3.1 释义学对矛盾性、偶然性和有限性的回应 403 9.3.2 重构/解构/建构的释义学 408附录:狄尔泰的《历史理性批判》的图表式概览(基于“柏林计划”) 410参考文献 433人名索引 439译后记

编辑推荐

《有限性的悲剧:狄尔泰的生命释义学》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作者简介

http://www.demul.nl/nl/publicaties/publicaties-per-categorie/boeken/item/183-chinese-vertaling-van-de-tragedie-van-de-eindigheid


 有限性的悲剧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1441。为过去赋义是存在论规定;赋义是为了克服偶然性,一种自我拯救的方式。
  •     看到H. Nohl,想起他跟皮朗的友情。
  •     狄尔泰理论的部分感觉只懂了20%,非常惶惑。但是大的脉络是清晰的,在历史意识发展迅速的19世纪,为了避免相对主义/怀疑论对康德哲学做出的努力:为历史性的先验主体奠基。这个矛盾性的修辞让狄尔泰扣住了“生命”和“理解”(这里的逻辑我没有懂,早期的描述心理学到底是什么)。然后是和新康德主义对精神科学/自然科学的划分的争议,李凯尔特引入的普遍/特殊,狄尔泰对“历史"的坚持,和胡塞尔再次放在括号中将历史悬置起来走向形而上学的分歧,海德格后期对主体哲学的疑问,以及德里达的对形而上学的抵抗式拆解。作者的观点始终是将狄尔泰放在康德这样”看清形而上学虚幻“的意义上来理解的。嗯大脉络好像没什么问题,就是狄尔泰真的好难懂啊。
  •     教条的历史是教条真正的批判者。
  •     以书中狄尔泰思想的篇幅来看,称为以狄尔泰为中心的现代西方哲学史更合适。基本上将狄尔泰编入康德-海德格尔-福柯的“有限性”探讨脉络之中,将之视为海德格尔的先导,不远亦不中。
  •     尤其喜欢第一章。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