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5-1
ISBN:9787567516908
作者:(法)加缪
页数:192页

内容概要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法国小说家、戏剧家、哲学家和评论家,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结构单纯,语言具有古典式的明净,往往通过日常生活的叙述或者预言式的故事阐释存在主义哲学观。1957年10月,“因为他的重要文学创作以明彻的认真态度阐明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良知的问题”,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书籍目录

一 局外人
二 沉默的人
三 译后记:加缪的文学之路

作者简介

《局外人》塑造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荒诞人形象。主人公默尔索是一名公司小职员,他对一切都漠然置之。在他眼里,构成周围人道德准则的一切义务和美德,只不过是一种令人失望的重负,他统统弃之不顾;甚至连他母亲去世也引不起他多大的痛苦。他的内心非常空虚,平日像掉了魂似的无所适从,毫无愿望,毫无追求,以致在沙滩上盲目地对阿拉伯人开枪,最后被判处死刑。在小说中,默尔索用沉默、无所谓和蔑视来对抗这个荒诞的世界,他身上有着激情,只不过这种激情隐藏在表面上显得麻木的态度中。他向阿拉伯人开枪好像是在烈日下的冲动行为,其实是他在荒诞现实的压抑下一种不由自主的发泄。他对司法机构以可笑的逻辑推理来定罪也不作反驳,以一种无畏的态度迎接死亡。这个荒诞人具有一种批判现实的意识。


 局外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局外人的篇幅很短,所以阐述的观点明确简单。就如一辆只有起点和终点,路途简短的巴士车一样。载读者看了一片原野,空旷得只有挤挤攘攘的人群。他们用文明而又礼貌的方式对异己拳打脚踢,推上干草堆,用熊熊烈火折磨他,直到大块人心。谁要是觉得对烧死那个人有异议,人群再继续把他烧死。直折磨得人们拥有了一种能力,同时哭、同时笑、同时的哭笑不得。这样人群才能平静下来去践踏自己的个性。记得微博上出了一个热点,是某女艺人因为不合时宜的晒娃,引起了轩然大波。网名以各种难听的甚至要挟的口吻要求其改正此错误的行为。我觉得大众跟书里的法庭是一样的。一个人只是不违背大众意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样的行为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也没有触及任何的底线,而大众却觉得他应该伤心应该难过,所以他只要开心了,就说他是个没心没肺的人,跟杀人犯同样的罪恶。这究竟是一个社会的朝气蓬勃还是另一种方式的冷漠,让人变得困惑不已。
  •     加缪在《局外人》的美国版序言中说,默尔索“远非麻木不仁,他怀有一种执着而深沉的激情,对于绝对和真诚的激情”。默尔索是用沉默、无所谓和蔑视来对抗这个荒诞的社会和世界的,他身上有着激情,只不过这种激情隐藏在表面上显得麻木的态度中。——郑克鲁
  •     我是在班级书架上读的,薄薄一本,封面很美,读完之后感觉文风非常特别。后来在读完《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才发现原来加缪在哲学方面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他说“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你为什么不自杀。”这本《局外人》(又有译作《异乡人》)是很引人深思的,但我还是不太懂,希望再多读几遍。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然而我们为何会成为局外人?有种局外人是天生的,得过且过;而另一种局外人才是自身和社会矛盾而成的荒诞。前者在自我放弃,而后者在自我救赎。
  •     须重看
  •     荒诞之极 抑郁之极
  •     让我想起来冰与火小矮子被审判的剧情,世界之所以复杂就是角色太多,目的都不一样,局外人这个主角的成分毕竟只是众多角色中的一个,混流在众多角色中的一个,何去何从也不过是被人摆布的局外人。
  •     生活本是荒谬的,但我们要去抗争。小说读完了其实也并没有读懂。存在主义,反抗精神也没看出来,自己甚至莫索尔最后的爆发的感受也极少。自己文学素养太低,看得太少,生活体验太少。不评分,本来哲学也不适合不评价
  •     非常喜欢其语言,能简单冷静平淡地展开叙述,看着非常舒服。我不是很懂存在主义,我只能从个人的浅层感受出发。我们的身边全都是荒谬的人吗?决定我们命运的人都不能做出合适的处置吗?不知道我的世界比他的更复杂还是更简单,经历太少故对生活充满希望。最后与神父的对话我竟然看得心狂跳真是太奇妙。
  •     我知道我在这个世界上无处容身,而你凭什么批判我的灵魂?
  •     其实我看不懂 ,整个过程都是作者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的荒诞主义。
  •     看这本是不是跟七夕很配。虽然一点关系都没有 不过本来吗
  •     没有什么感觉。
  •     书中的“我”在监狱草褥子和床板间读到后来加缪在《误会》中写的故事-社会新闻,“我”觉得它“很自然”;第一次庭审,记者自然地说“我们有点炒作您的案件。夏天,对报纸来说是个淡季”。一切都不荒谬。
  •     薄薄一本,世态炎凉。只要活着,乌合之众的道德绑架就如影随形,有幸死去,依然逃不过鞭尸(-ι_- )
  •     我不会求助于人心,因为我不知道人心的基本反应。
  •     人生而荒诞,无法避免荒诞。唯有接受荒诞所带来的一切。
  •     荒诞文学,很深刻
  •     喜欢这种干净利落的文字,读的时候莫名想起《出租车司机》,也是这种麻木默然的荒诞人形象,但是翻译过来的文字总让我顺理好几遍的语序
  •     我们用荒诞的动作来回应这个世界的荒诞
  •     我就补充一句,翻译太烂
  •     无法理解为什么最后他说如果活下去,他就要去看执行死刑。
  •     荒诞 冷漠 作为旁观者的真实感
  •     为什么我不觉得荒诞呢?这不是事实吗?
  •     我想,星期天总是这样熬过去的,总之,什么都没有改变。
  •     这个版本还成。
  •     看完有许多感概但似乎也说不出来感概,我想我一定会去买到原版然后好好珍藏
  •     大抵我是无法欣赏这部作品的,但是记住了一句话:人们永远不能改变生活,无论如何,各种生活都是可以互相媲美的。
  •     我们谁不是局外人,谁又能置身事外呢。不要用一些所谓的定式给别人下定义,对与错向来都是见仁见智的,我们又何必急着抬高自己呢。
  •     只因为他的“冷漠”,他就是一个会蓄意杀人的人了么?用道德标准去评判罪行还是用法律,那这个道德标准是谁在制定呢?在妈妈的葬礼上没有哭和他开枪杀了一个人真的有必然的联系么?在妈妈的葬礼上没有哭真的说明他不爱他妈妈么?即使他真的不爱他妈妈、不信上帝,他就该因此(而不是全因为犯下的罪行)而被吊死么?对于主人公的人格、行为的荒诞,反映了社会、当时的司法系统的荒诞罢。主人公也许是在反抗,也许只是放弃了。
  •     20160324
  •     我终究是肤浅的。。。。。。我杀了人,只因阳光太刺眼。 一个荒诞的人在一个荒诞的世界做了一件荒诞的事。
  •     绕不开的存在与他者
  •     又找到了一个喜欢的作家!
  •     古典式的白描手法极其客观地表现人物的一言一行与面对“死亡”这个终极命题而表现出的冷静哲学思辨产生强烈反差,在存在现实主义中表现出荒诞主义。
  •     文字自然而精美。每个人终是有被判死刑的那一天,有何必要求我临死忏悔以怀念以热爱?难道因为母亲去世我不曾掉泪就加强罪行?在争论我去路的法庭上,我倒成了不该插嘴的局外人。
  •     命运都是我自己的选择,关你屁事!他人的命运都是他人自己的选择,关我屁事!
  •     荒诞文学,存在主义,没读过这种类型的小说。读完感觉脑袋空空,迷迷糊糊,好像被主人公默尔索局外人的态度感染了,何必遵循生活中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在乎那么多的狗血矫情,自然生,自然死。社会意识最终未能同化他有把握的人生,他死了,他赢了。
  •     不想听某人说话就装作认同技能get,非常实用。社会普遍遵从的道德准则并不一定适合单个的个体,我们其实并没有义务配合普罗大众的既定价值观。记住,在别人的生活里我们都是局外人,不要轻易评论。
  •     我觉得 翻译 不是很好
  •     荒诞小说 一个对外界无所求的人杀了个人 最后因为他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哭泣 第二天照样约会照样看喜剧电影而被指控不正常 最终被判死刑 荒谬的社会荒谬的人 此乃剧情
  •     第二部分后面的翻译好拗口 = = 也许我该看看别的翻译版本…
  •     荒诞人并非麻木不仁,他怀有一种执着而深沉的激情,对于绝对和真诚的激情。
  •     读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封面是大大的加缪
  •     模模糊糊看了两遍,结果还是模模糊糊
  •     这应该是第一次接触存在主义文学吧,除了本科时读过一点点萨特的《恶心》(并未读完)所以有一点理解困难。大致感知是,作者认为存在即正义?或者存在即荒谬?第二篇《沉默的人》较第一篇兴趣较低。
  •     这个荒诞的世界
  •     我感觉我只属于我,而世界却说我属于世界
  •     “远非麻木不仁 他怀有一种执着而深沉的激情 对于绝对和真诚的激情”
  •     只有加缪能唤起爱
  •     没有惊喜 一切顺理成章 怀疑译本不佳
  •     用荒诞主义的写法,描述了一个杀人犯因为母亲去世后反应冷漠而被法庭认为罪大恶极,被判极刑的故事。反应社会与司法的荒诞现实。
  •     五星神作。看的太晚了。郑克鲁老师的译本很不错。无处不在的“我”和哪里都不存在的我。被所有人讨论、却不在场的我。生活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荒诞性,是的,但是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