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向黑夜的女人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4
ISBN:9787539966151
作者:叶兆言

内容概要

叶兆言,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马文的战争》《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苏珊的微笑》《一号命令》等。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总字数约400万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南京,1941年3月30日
第二章
北京,2008年的大雪
第三章
上海,南京,1941年12月8日
第四章
卞家六少的故事
第五章
肉联厂的冬天
第六章
小芋的寂寞
第七章
欣慰之死
第八章
第九章
2011年,南京,上海
后记

作者简介

叶兆言通过竺欣慰与冷春兰长达30年的姐妹情谊与命运纠葛,勾画了一幅贯穿民国、“文革”、当代的历史长卷。欣慰出身于银行界新贵,是个活泼好动思想前卫的女孩,而春兰出身于没落世家,是个内向腼腆、冷艳傲气的姑娘。1941年,她们相识、相知于一起学唱昆戏的卞家花园,青春年少的她们缠绵于多情而伤感的昆曲情境里,全然不知生逢的乱世,已悄悄决定了多舛的命途。
1945年日本战败,汪伪覆灭,蒋介石还都南京;1949年新中国成立,蒋介石败逃台湾;20世纪60年代,“文革”又带来新的浩劫……被一段段残酷时代摧残得遍体鳞伤的两个女人,在命运的河流里相互凝视,用只属于各自的性情活着或者死去,终于从梦一般的甜美到铁一般的冰凉,冷却成历史旧梦中被遗忘与被消失的一部分……


 驰向黑夜的女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驰向黑夜的女人》,是作家叶兆言新推出的长篇小说。“驰向”而非“走向”、“黑夜”并非“白天”,脑海中不禁浮现了某个人被黑暗吞噬的画面。这是怎样的一种意象?小说的主人公有着怎样的坎坷往事?经历了怎样的情感纠葛?命运到底如何?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这部小说。小说用不同角度的叙述将我带入了私人的、日常的细节之中。女主角之一欣慰是一个生活在南京的女人,另一位女主角春兰,自幼与欣慰相识在秦淮河边、一起学昆戏的卞家花园。欣慰的父亲是银行界新贵,她活泼、好动、思想前卫;而春兰出身于没落世家,内向腼腆、冷艳傲气。不过,“春兰很快就成为欣慰的好朋友,成为她一生中最要好的小姐妹”,“她们总是分享着各自的大小秘密”。欣慰始终跟着时代走。汪伪时期,她父亲是银行高管,后来逃到重庆,并成为“中央指定的特派要员”。解放后,她的家人跟着国民党去了台湾,但她没有去。她一生追求进步,参加反饥饿反内战游行,解放初期入党并鼓励春兰参加组织。“文革”中,她成为造反派,不久被枪毙,罪行是“现行反革命”,成为那个年代那个消失的群体的一部分。作为欣慰的好朋友,春兰“实在是想不太明白,为什么欣慰会思想反动,为什么她要反党反人民”,“这是个始终都在流着血的伤口,即使表面上已结痂了,已经暂时收了口,可是只要轻轻一触碰,立刻皮开肉绽,鲜红的血又会喷涌而出。”春兰对欣慰的死的那种在乎、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那份痛,通过春兰的感觉传到了我的心上,让我觉得胸口发闷,嗓子发堵。我的情绪被小说牵引着,迫切地想知道欣慰的死对她的朋友春兰、女儿小芋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她们的命运会不会也被欣慰牵连?她们在以后的岁月里又有怎样的故事?于是,我挑灯夜战,直到读完整部小说。《驰向黑夜的女人》用老百姓的视角,将民国、文革、当代串联在一起,这是一幅史诗长卷。叶兆言通过书写竺欣慰与冷春兰的命运,将1941年到当代70多年的历史所经历的动荡以及中国人命运的变幻无常不动声色地融入其中,可谓是“举重若轻的大手笔”。可以说,读懂了这两个女人的一生,几乎就读懂了中国现当代七十多年的历史。而且,这其间还交织着南京这座城市沧海桑田的变迁: “这个城市折腾来折腾去,就没有踏踏实实地太平过。长毛来了,曾国藩的湘军来了,辛亥革命时革命党来了,国民革命军来了,日本人来了,重庆的中央政府回来了,现在,共产党又来了。”在小说的叙述中,文化大革命不再是个宏大、抽象的词汇,而是老百姓自己的感觉——“没准哪天,你身边熟悉的一个人,就成了公审大会布告上要镇压的死刑犯。人与人之间完全没有了信任感,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部小说叙述的浓浓的、普通人共通的情感紧紧的抓住了我,让我手不释卷,心情跟着欣慰、春兰、小芋的命运跌宕起伏,也让我走进了过去的时代……
  •     有次跟姬友聊天,伊说人生百年转瞬即逝,一定要努力,不要临终前遗憾。我说反正不管怎样都是要死的,努力有什么意义?不如今宵有酒今宵醉。当然这些都是玩笑话,大家都得营营役役,即使含着金匙出生的二代们,大抵也不会满足于醉生命死。我小时候非常流行一句话,忘了是说谁,但很励志:扼住命运的喉咙。要把握命运。还记得看过一个科幻片叫命运规划局,干脆说人的命运都由命运规划局安排好,没有自由。不过主人公们到底是抗争了一把,得出了,命运怎样还是要自己争取的结论。换句话说,连科幻文学都在讲这样的事情,是不是恰恰证明实质上人们是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只能通过文艺作品来一偿心愿?说回这部《驰向黑夜的女人》,在《收获》上刊登的名字是《很久以来》,真的讲了一个时间很漫长的故事,不止是汪伪时期,还要追溯到民国初年,女主角竺欣慰的父亲竺德霖得了时代的好处,留学,认识了后来成为大人物(大汉奸)的周佛海,学经济,后来在沦陷区给汪伪政府搞经济。对于个人来说,算得上好选择,不用经历战乱,实现理想,生活安定,妻贤女孝,所以乱世中也送得起女儿学昆曲。另一女主角冷春兰大致也是这种命运,她父亲虽然没有竺父那样事业有成,不过也给她一片安稳的天空,一方安稳的书桌,学昆曲,读书,及至1945年之后,读了大学。再之后就是1949,竺父去了台湾,竺母为了追随丈夫偷渡去了台湾。竺欣慰年纪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也有了自己的爱人,于是留下。冷春兰不用,父母家人俱在这里,当然也没有走的理由。接下来的事情当然可想而知,就是个人命运随着岁月沉浮。有知识有文化亦有理想有信仰有追求的竺欣慰虽然能与所爱之人结婚,那人却因为右派被捕,从此生死两茫茫。当然,即使不被捕,没靠谱的卞明德也不一定能跟欣慰天长地久,只是这样的结局来得过于令人唏嘘。再然后是嫁给闾逵,肉联厂工作,喜欢对别人说自己是杀猪的。蛮,不擅表达,粗鲁。如果不是那个年代,你很难想像,一个学过唱昆曲的娇小姐,会嫁给这样一个人。于是就有了婚外心仪的对象,其实是致使诱惑。如果不是那样的年代,同样学昆曲的冷春兰不至于要到东北的秘密部门工作,方圆多少公里也没有别人。不至于单位解散后落寞回到南京。不至于住在欣慰隔壁,不至于被欣慰的丈夫闾逵强暴。也不至于最后嫁给了他,还生了一个儿子。看到这里真的像吞了苍蝇一样恶心。但那个年代,这种事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作者很仁慈,没有着重于展现那些恶,而是把重点放在残酷中的温情上。比如抗战炮火中两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学昆曲。虽然也是在南京,这个无数人谈起来都怀有愤懑的地方。她们的少年时期是彩色的。即使后来那样近乎绝望,她们也有友情可以彼此温暖。再之后,欣慰被杀,春兰照顾了她的女儿,在那样残酷的环境中,小芋才能坚持学习,在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中成长,及至后来获得真的自由。作者在后记里说,每个历史时段其实都不是整体的,都被分割成了小块,熬过了最艰难的那几天,或许就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日子。大概这就是平淡流年的真正含义吧,即使是战争,即使是各个运动,平凡人的生活也不过就是吃饭睡觉打豆豆。欣慰的女儿小芋的算命好,恢复高考,成绩好,考上北大,分配在外事部门工作,所以才有眼光,觉得自己有机会可以走出去。无论她最后选择为执照结婚,还是为真爱结婚,对于人来说,才是一种自由。她得以把握自己命运,也是因为这个时代。就像她高中毕业时无事可做时,春兰让她学习不过是不想她学坏。那时她再努力,在那样的时代中,又能做什么呢?命运总是让人很心塞吧?这本书里想表达的东西无疑很多,多到一本书根本没表达完,很多地方应该详细写下去的,也是草草带过(不知是不是大作家也会被删稿子,嘿嘿)。不过看这样描写百年来小人物命运的小说总是会引起我的思考,近历史就是这点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感觉太强烈,足够让人思考很多。所以我一直觉得,扯什么扼住命运的喉咙?小人物不过是在有限的空间里折腾。这个空间,是时代,是环境,甚至是投胎问题。但我不是说就这样接受命运无情的嘲弄吧,来世间是为体验的,应该尽可能多地去体验人生的种种不同之处,不是么?
  •     作者想说的太多,但是迄今仍看不到对文革有突破性描述的小说(高行健的灵山文学性欠奉)。我们的民族都是善于忘却和原谅的,没有哲学的指引宗教的救赎,只能淡漠和形而下一切苦难。公允而言,这本书还是可读的,尤其是和余华的新作比起来。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心平气和之下的暗潮汹涌
  •     收获上叫从今以后。
  •     作者想必是有从女人切入写中国现代史的野心的,然而又不愿退回到伤痕文学。只是个人不喜欢太过举重若轻的叙事方式,文风也嫌轻淡,就好像鼻头痒了半天,一个喷嚏都没打出来。
  •     《收获》(2014.1)开篇还不错,叙述沉稳,场子拉得也开。第二章时空转换开始情况就急转直下。其后基本上就是跑梁子,完全抓不住重点,叙述绵软无力,该着力的地方轻描淡写。很久以来,叶兆言用坚持不懈展示自己的平庸,他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勤勤恳恳,靠着祖荫,混碗饭吃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除了手头的《夜泊秦淮》,这个人的书,我不想再看了。包括散文。
  •     跟1937年的爱情比起来叙述质感变化好大。4个小时搞定。
  •     在时代中,总是不自觉的变化,回头看看就如别人的故事。历史,向来不好不坏,真想去看看真实到底是怎样,但又是谁的真实呢?
  •     两女生之间的感情再也没有进展下去,差点弃读。作者是对自己的身份和能力产生了怀疑?
  •     写的真的很不错。
  •     封面设计的是不是和作者有仇哦
  •     嚼蜡。
  •     更希望是未完待续。
  •     作家的笔触很慢,但很细腻,由于是叶童子功比较深厚,用字用词非常讲究。五星推荐。
  •     这应该是老师说的,新写实主义?
  •     正如阿潘所说的,叶兆言勤奋而少才气,文字中常让人觉得写得很苦,跟得很苦。此作中规中矩,民国部分相对喜欢。
  •     对于 叶兆言 也是毫无抵抗力,文字太有魅力了
  •     在今年的《收获》第一期上读到,当时还叫《长久以来》,后来不知道为嘛要改名,之前那个不久挺好的嘛。。。当时春节,过完年回单位,火车上无聊,但没跟任何人交谈,看一篇长篇是很不错的消遣方式。从兰州到上海,如果不是晚点12个小时,估计还看不完吧。所以整整36个多小时,车到站,小说也看完了,节奏刚刚好。要说评价的话,只有一句:蛮好看。
  •     加一个星⭐是为了作者给我在这本书上签过名
  •     从收获上读的,应该是删节版。老作家越来越怀旧了,太沉浸于自己的生活圈,作品越来越自我了。没有技巧,可能过于真实,反而打动了我。
  •     第一次看叶兆言的小说,感觉很普通很平淡。
  •     中规中矩,不造作也不出彩的小说。看到春兰被强暴的时候我就想,这俩人肯定要结婚。猜中了,也觉得悲哀。叙述带着诚实的距离感和有分寸的冷淡,然而太平淡了以至于色彩都没了。
  •     喜欢叶兆言的文字 但是对于这个故事 觉得一般
  •     七十年的岁月,一路走来,回头一望,一切都面目全非了
  •     女生之间的友情是很让人动容的。人生一世,风云几变迁,竟也说不得谁对谁错,于尘世中沉浮,几多彷徨与苍凉。常沉迷于民国时期旗袍之美,美人之风姿,现想来却是时代的必然,美人固然名扬千古,却一生得过且过。
  •     很久以前这个书名可能更好,现在这个书名有种揭露主旨的意味,反而让人少了些更多的回味思考
  •     强压着耐心看完的,到处是场景,却到处又都没有细节,另人物勾画得不立体不轮廓分明。 其次,不知道主体思想是什么。小说中出现的几个人物,亲情淡然,友情淡然,而爱情是用来出轨的,没有深刻的东西,总之,描写都很无力和苍白,食之无味。
  •     叶兆言的最新小说一口气读完,五分制评价可打三点五分。选择的素材不错,真实且丰富动荡故事,让人感慨。小说写建国前在南京的种种,挺迷人。不过切镜头到现代絮絮叨叨自己,显得多余无感,出戏。建国后描述清淡,对人物刻画也不够深入细腻,以时间线写四个女人本可以写得更好,呈现的却力不从心。
  •     反高潮的写法。
  •     一对姐妹从民国到文革后的故事,很平淡。
  •     爱不起来
  •     乏味。毫无新意。
  •     又见旧社会,似乎老一辈的记忆拖拽着这些作者永远走不出那个怪圈。但是撇去历史北京,已算很不错的作品了。感觉从叶圣陶到叶兆言再到叶子都还算当代文坛上挺靠谱的存在。
  •     能读还是读读吧,至少有种沧海桑田,再努力也无法把握命运的无力感。哈哈哈。
  •     作者好奇怪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