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随讲《论语》《中庸》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43495371
作者:顾随
页数:12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曾子虚心到极点,强中更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普通说自己不能,自谦,是为自己站住脚步,是计较利害,连知解都谈不到。是非是知解,利害是计较。计较利害,学文、学道最忌此。怕自己跌倒,怕能人背后有能人,不是曾子精神。曾子之虚心也许是后天的,但用功至极点,则其后天与先天打成一片。 学道最忌诳语、骄傲。骄傲之对面是虚心。慢说“能”、“多”,便是“不能”、“寡”,也不肯“问”,这样人永远不会长进。会的不想再长进,不会的也不求补充,这样人没出息。曾子虚心是后天功夫与先天个性合于一。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须“下问”。愚人之知,有时虽圣人有所不知也。 “能”、“不能”,“多”、“寡”,是从表面看,实际也许多还不如寡。 “有若无,实若虚”,岂非虚伪?不是。“有”是表面,内心感觉着是“无”。富人装穷人,对金钱有此功夫。而对学问则不成。人对学问、对道,往往是“无”而为有,“虚”而为丰,这是俗人。曾子压根儿就没觉得够过,没觉得有过,这是虚心。然但虚心不成,还要猛进。虚心是猛进的一个原因,肚子饿则需要食物之情绪更浓厚。学道、学文必先虚心,然后才能猛进。而猛进有进取之精神,又往往爆发,猛进则爆发而不能收敛,有进取之人则往往于人、于事多有抵牾。所以曾子赶快拿“犯而不校”补上,“犯”正是抵牾。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曾子真是虚心,不肯说自己。汉儒、宋儒皆指吾友为颜渊。未必是,也未必不是,总之都是孔门高弟。 “犯而不校。”朱注:“校,计较也。”何晏注引汉人包咸曰:“校,报也,言见侵犯而不校之也。” 犯而不校,以前在中国颇有人实行。凡世人所谓 “老好子”、“好人”,皆是犯而不校。但他们的犯而不校,的确没什么了不起,虽然他们也要有多年修养;但他们的修养不可佩服,因为他们的“不校”是消极怯懦,不能猛进,不能向前。这或者也不失为明哲保身之道,但这样人能进取向上、向前吗?《论语》则不然。 但犯而不校,在宗教上熟。宗教之经上可曾有一次教人着急、教人怒?如耶稣直到临死未曾怒过,还说叫人怒?佛经戒嗔,不但打你、骂你不能怒,甚至节节肢解,亦不须有丝毫嗔恚之心。《圣经》上说人打你右脸把左脸也送过去,这岂不与乡下“老好子”之“犯而不校”相同?其实,宗教上的“犯而不校”不是消极的,是积极的。余以为一个做大事业的人看是非看得很清楚,但绝不生气,无所用其恼。恼只能坏事,凡失败的人都是好发怒的人。三国刘备最能吃苦忍辱,故曰刘备为枭雄。刘备只生过一回气——伐吴,结果一败涂地。诸葛亮说:“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也。”

内容概要

顾随(1897~1960),河北清河人,字羡季,别号苦水,晚号驼庵。中国韵文、散文作家,理论批评家,美学鉴赏家,讲授艺术家,禅学家,书法家,文化学术研著专家。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与周作人、沈尹默等大师名儒皆有师生之谊。解放前执教于辅仁大学、中法大学、中国大学等,1953年至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前身)。著名学者叶嘉莹、周汝昌、吴小如、史树青、郭预衡、颜一烟等均其受业弟子。1990年顾随先生30周年忌辰,已故著名国学大师启功先生曾撰书联句曰:“文苑仰宗师众失拱辰三十载,书坛标众望脉延典午两千秋”,对先生文章、书艺做出极高评价。顾随的学生、已故红学泰斗周汝昌也曾这样评价他:“一位正直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

书籍目录

《论语》六讲 一、“君子”与“士” 二、“低处着手”与“犯而不校” 三、“唯”与“拈花微笑” 四、“三省吾身”与“直下承当” 五、“託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 六、“以友辅仁”与“为政以德” 附:《论语》断说 说解《中庸》 一、《中庸》发端 二、《中庸》结论 三、《中庸》言道 附:物(体)·道·法 后记

编辑推荐

《顾随讲》作者顾随讲说《论语》、《中庸》,不是计较于字词章句的考索解意义。

作者简介

《顾随讲  》依据叶嘉莹女士听课笔记整理而成,包括“《论语》六讲”与“说解《中庸》”两部分。“《论语》六讲”重点讲说有关曾子之语录;“说解《中庸》”则逐章对《中庸》作出全面讲说。对于《论语》、《中庸》这样的文化典籍,历来讲说者甚众。而顾随先生认为:一种学问,总要和人之生命、生活发生关系。


 顾随讲《论语》《中庸》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書拿著很單薄,但讀起來就知道其中的深度。靜心研讀一日足矣,閉門展卷不厭百回。纔翻序言補記,即為之目不轉睛。書的由來,乃葉嘉瑩先生大學時期的筆記。因此閱讀此書,不單單是被眼前文字吸引,只要想到筆記中珍存的師生情誼,想到老先生的文章學問性情人格,想到老先生生前一直蘊藏於心中的願望,就對這樣薄薄一冊小書不忍釋手!顧先生對論語中庸的解讀,既有對文字音義的訓詁考證,也有對義理的體證發揮,既發明儒家教義也參證釋老,又喜旁引海外西學。可謂古今中外令人應接不暇。顧隨先生嚴格地按著一位傳統學者做學問的思路開啟經典,在解讀的深入中又時不時地流露出他作為一位詩人的熱情,對生命本身的熱情,對真理世界的熱情,同時,更重要的是,他持有修道者那樣的虔誠與篤實,因為知行合一,所以他與經典有那麼多令人心動的契合!摘錄——顧隨:“一種學問,總要和人之生命、生活、發生關係。”葉嘉瑩:“我誠懇地盼望此書的讀者,能夠撇掉今日的只以知識為商品的淺薄的觀念,而能以積學深思的態度去閱讀此書,若能於其中真有體悟,則無論在為學與為人各方面,都必將受益無窮。”顧之京:“處在1930年前的舊中國,父親清醒地認識到,對于十幾歲的中學女孩子們來說,首要的是教給她們人生的路應該怎麼走,給她們以人生價值、人生觀的啓蒙。”隨手摘錄前言後記,這些話如此耳熟,民國時期顧老先生如是說,遙想歷代先哲亦應如是說,而今恩師課上不也同樣如是而說。
  •     书中言:”余常说:‘着眼不可不高,下手不可不低。’只向低处下手,不向高处着眼,结果必不会大;只向高处着眼,不向低处下手,结果根基不固。儒家讲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高处着眼,低处下手。最能表现此种精神,用此种功夫者,是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若在广州的话,此书可以去希圣书馆借阅,希圣书馆是文史哲共享型书馆。书馆及借阅详情见:http://www.douban.com/note/301941935/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精彩,不用多说了。
  •     笔记有些简略,美中不足,难以看到顾先生对此领域的深入全面的研究成果
  •     有必要学习的一本书。
  •     讲《论语》《中庸》并不算是顾先生当行本色,但是也多有可观。《论语》六讲早年读过,特意选择曾子作为主体来讲,很有意思。顾先生的学问好,直觉更好,讲“侍坐章”赞同曾皙之言,实是无奈之语,真准确。讲《中庸》部分,略散漫点儿,不能说讲的就是《中庸》,也不能说不是《中庸》,顾先生自有他一以贯之的想法在,如果借用《中庸》的话来说,就是“自成”。特别讲到学问与生命、生活的关系:“一种学问,总要和人之生命、生活发生关系。凡讲学的若成一种口号(或一集团),则即变成一种偶像,失去其原有之意义与生命。”确实值得印在扉页上。另外,本书的脚注,将引文特别是禅宗语录的文句多一一查出,十分便利,新版《全集》大多删去,略觉可惜。又推荐日种让山《禅学讲话》。
  •     不若讲诗词精彩
  •     讲论语部分还跟得上,中庸就不知所云了,可能时代不同,从小所受教育不同,不易进入
  •     真的好!
  •     笔记体,还是有些散,不怎么好看明白
  •     虽然看得有点累,但还是相当喜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