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的最后一支舞

出版日期:2015-2
ISBN:9787508649834
作者:[意]法比欧·史塔西(Fabio Stassi)
页数:366页

内容概要

法比欧•史塔西(Fabio Stassi)
现年五十岁,在罗马大学的东方研究图书馆任职。出版过三部长篇小说,都是在通勤的火车上完成的。荣获过意大利多项大奖,并被翻译为德文和葡萄牙文。《卓别林的最后一支舞》是他的第四部长篇小说,在意大利正式出版之前,即在2012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曾引起轰动,迅速卖出十三国语言的翻译版权。
译者 陈澄和
台大历史系毕业,意大利锡耶纳大学深造,长期在报社担任财经编译,译有多种有关音乐、投资、文学的英文与意大利文书籍。如《罗西尼》《帕华洛帝自传》《葡萄酒投资》《欲望的权利》《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这个故事》《普契尼的蝴蝶》等。

书籍目录

引语
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夜晚,室内
第一卷影片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夜晚,室内
第二卷影片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夜晚,室内
第三卷影片
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夜晚,室内
第四卷影片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夜晚,室内
第五卷影片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夜晚,室内
第六卷影片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夜晚,室内
后记

作者简介

他本就是一个流浪汉,直到遇见了电影!
小说讲述了20岁的卓别林在成为一代喜剧大师之前,在美国经历的一场不可思议的流浪!
那还是一个电影没有声音只有画面,天上没有飞机只有飞艇,爱迪生与柯达公司依靠专利权组团剿灭小电影公司,三K党穿着白色祭袍在夜里焚烧十字架甚至私刑拷打黑人的美国!卓别林漂洋过海而来,纽约首演失败,从东海岸流浪西海岸,意外踏上了寻找世界上第一架电影放映机的惊奇之旅,发明它的人不是卢米埃兄弟也不是麦克斯•斯科拉达诺夫斯基,而是一个肤色比黑夜还要黑的神秘人!
从纽约到加州再到俄亥俄,是什么经历造就了这位电影史上独一无二的才子?
卓别林在八十八岁时的瑞士家中,以同死神讨价还价争取到的时间,完成了这封揭晓生命长河中最珍贵的秘密的长信。“我这丰盛的一生中,我最后是将所有的欲望,连同我无可救药的腼腆一起倾注到电影里,而电影也拯救了我。”


 卓别林的最后一支舞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一开始,我对“一切都会消失,除了我们曾经有过的欲望”很不理解,一切都会消失,这点不难理解,为何曾经有过的欲望不会消失呢?如今,科技够发达了,可是我们能够还原多少历史呢?那些名垂万代的帝王将相,也仅仅是落入档案的描述而已,他们到底是不是就如史记记载的一样,无从考证。不过他们还算好的,毕竟有人还将他们的名字和简要事迹记录了下来,还有众多云生化作一缕青烟,成为了历史的过客。然而,我一直还有疑问,难道这些就不会消失吗?我们继续往前推,尧舜之前还有何人?还有何事?是不是都是传说呢?比如盘古开天辟地,比如女娲造人。天地洪荒,谁又能看到历史的尽头,或许我们都算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一种生存环境,即便一切都会消失,但是我们曾经有过的欲望,我们可以将他们记录下来,然后让子孙后代铭记,这或许就应该是这句话的真实解读吧。意大利作家法比欧•史塔西著的《卓别林的最后一支舞》,我是当做一幕幕话剧来读的,非常有画面感,特别是每幕前面卓别林与死神的对话,你完全可以用一种腔调来渲染一下这幕话剧的开场部分。死神与夏洛之间有个约定,如果夏洛能够让死神笑出来,死神就多给夏洛一年的时间,82岁的夏洛便开始了与死神之间“斗智斗勇”。其实这本书,更像是用作者的想法在写他心中的卓别林,特别是卓别林最后六年的生活。卓别林是1977年圣诞节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8岁。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电影是《谋生》。从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后来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者》和《安乐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矶开了自己的公司,并在1919年召集了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别林才为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的女人》。1925年的《淘金者》和1927年的《大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再后来的《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都是他的经典之作。1949年,他的有声电影《舞台生涯》上映,同年他被传为共产党人而被卷入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中。因不满美国对他的不公正待遇,他移居瑞士。1967年他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1977年受勋。其实将卓别林的这些经典作品贴过来,就是想向这位曾经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喜剧大师致敬,因为卓别林用他的表情和动作将默片带到最高峰。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来评价这位才华横溢的演员、导演。这位与我爷爷同时代的人,他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太多的快乐,以至于我们都忽略了他的情感生活,如果不是读了法比欧•史塔西著的《卓别林的最后一支舞》,我还在幻想着,这位喜剧大师的一生一定是快乐的。但现实他的感情生活真是那么快乐吗?从他的自传中能够看得出,他结识的都是16至18岁的女孩,从他19岁开始,一直到他54岁,他与之前的女孩结婚后生活的时间都不长,而且很多女孩都是他电影的女主角,情感的事我们就不评价了吧,我只想说,大师的生活还是很有特点的。如今卓别林已经离开我们好久了,他的默声电影现如今的孩子也很少翻来欣赏,不过不得不说,他给一代人留下了欢乐。卓别林与死神在圣诞节这一天一起消失了,留下的除了曾经有过的欲望,还有那个穿着肥裤子、戴着破礼帽、留着小胡子、穿着大头鞋,再加上一根从来都不舍得离手的拐杖的小人物,植根这片土壤,永远不死。
  •     这是一部根据卓别林的生平改写的传记体小说,读起来朗朗上口,引人入胜。小说以死神来终结卓别林的生命作为开篇。卓别林希望给自己的儿子留下自己一生的回忆与财富。他决定给自己的儿子写下一封一封的信。偏偏这个时候死神来到卓别林的身边。经过一翻讨价还价,卓别林和死神达成了协议,只要逗笑死神,就能多获得一年的生命。接下来的六个部分里,每一次卓别林都逗笑了死神——这也证明了卓别林作为喜剧大师的强大。在每一个部分里,卓别林都对自己的儿子讲述了他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明星。故事从卓别林的出生讲起。卓别林出身贫寒,父母去世很早。小的时候,卓别林就在马戏团打工;年纪稍大一点的时候,去裁缝店跑腿。一次偶然的机会,卓别林来到美国。并在美国遭到了一份印刷工的工作。这是卓别林第一次接触到书籍。在印刷工的岗位上做得特别好,老板让卓别林开始当捡字工。这也让他开始一边排版一边阅读,并读了很多书。而骨子里的冒险精神,让卓别林把握住电影这样一个并不被当时民众看好的媒体,从顶着巨大压力一开始就接了烂摊子,当起导演。在第一部电影成功之后,卓别林又一边做编剧一边做导演。最后,卓别林尝试在自己的剧中担任演员。没想到一下子激发了自己巨大的潜力。几经历练,最终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喜剧大师。关于卓别林的故事,我们了解得太少。我们似乎只看到了这样一位喜剧大师成功之后的光环,却忽略了他曾经的、坎坷波折辛苦的生活。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就像卓别林自己说的,“我这丰盛的一生中,我最后是将所有的欲望,连同我无可救药的腼腆一起倾注到电影里,而电影也拯救了我。”----------------------------------欢迎关注我们的公共微信book-life
  •     面对一个好故事,不停地追问“真的吗”是件很扫兴的事情,但如果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一个穷小子通过努力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这句追问就并不多余了。面对这样的故事,读者需要确确实实地知道世界上真的有这么一个人,曾真真切切地走过这样的一段艰难而又辉煌的旅程,而不只是不痛不痒的“我有一个朋友”。所以,读传记吧。卓别林毫无疑问是一位大人物,他的故事值得人们去了解,去铭记,去从中汲取力量。卓别林的处世态度,是贯穿在他颠沛流浪生涯之中的闪光点,告诉我们:生活很艰难,但不需沮丧。卓别林敢于拥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五岁代替生病的妈妈踏上舞台:“我后来所做的一切,只是终于一个幼童在满心羞愧时发下的宏愿:要成为世上最伟大的演员。”第一次来到纽约:“我会让我出场表演的每座剧院座无虚席,并且征服那个城市。”这是他的理想,是血管中沸腾的欲望,如史铁生所说:“是差别推动了欲望,是欲望不息地寻找平等,这样上帝就造就了一个永动的轮回。”卓别林不自我设限。觉得很多事情都“与我无关”,对未知的行业、领域丝毫不愿意去了解,也许会错过许多本能得到的宝贵经历。卓别林在年幼时便立志做演员,但他并没有拒绝一些看似与演艺无关的工作。拳击手陪练,排字工,标本制作,他都尽力去做好。事实也证明这些经历都为他后来的电影创作积累了许多素材,使他对形形色色小人物有着独特深刻的理解。卓别林总能将经历转为财富,有意或无意。“如果老天爷让我们相遇,甚至相撞,一定有他的理由。”“我在几个月内还从事了很多种行业,体验了数不清的情况与性格,储存了我整个生涯所需要的点子。我的皮肤获得了比乌贼或变色蜥蜴更多的色彩。”卓别林在应聘字幕撰写员的时候,因为在印刷厂做校样的经历,语法问题不在话下,公司正在筹拍《大卫·科波菲尔》,老板问他是否知道这个故事,他胸有成竹地回答“滚瓜烂熟”。我们无法在做每一件事之前都准确地判断出它是否有意义,能做的只是在经历之后,尽力将其变得有意义。这本书又毕竟是一本小说,其中糅合了许多细微的作家式感悟,使其在史实之外也渲染上了一层文学色彩。关于记忆中真实与虚假之间的模糊界限,关于人在成长中感觉到的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关于脆弱如何能够成为力量,又比如极有概括力地用“清冷多风”来形容一个小镇,都值得玩味。这本书的两部分,其一是卓别林写给儿子克里斯朵夫的信,以时间为线介绍自己的生平经历,其二是死神与卓别林的对话,卓别林为了能够多照顾年幼的儿子几年,与死神约定如果能逗笑她,就多宽限一年寿命。两个部分都凝聚着卓别林对儿子的深深爱意,卓别林的形象也在这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渐趋丰满,一位虔诚投入的电影艺术家,一位在尘埃中开花的观察者,一位温情脉脉的父亲,聚合为一个戴着高礼帽粘着小胡子的矮个子男人,跃然纸上。载于《珠江商报》2015-5-24 A7版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最忧伤得喜剧演员。唯有在混乱的爱情里,每种花招与特技都是可能的
  •     预言中的死亡之年,圣诞节的晚上,死神到来。世界上最伟大的喜剧演员,只要逗笑死神,就可以延寿一年。这个创意我很喜欢。
  •     非常喜欢!
  •     白脸小丑,任性小孩。欲望
  •     有一段抓的我不要不要的
  •     很喜欢这本书,他以卓别林被预言死亡之后的六年作为章节的数目,通过作者的联想叙述这样一位人物的某些思考的模样,亦真亦假的一种传记。我和卓别林的生日是一天,所以总有一种直觉很强烈的感受,就像某些不得不说的巧合。很喜欢作者写的“常有记者要我回忆童年往事,我在他们的脸上看到的,却是那些无话可说的人强颜装出的悲惨微笑,这时我的血液就会愤怒地沸腾。悲惨与苦难并没有什么迷人或浪漫的成分,而且我对这类的发问一向都存有戒心,我害怕他们的问题中藏着弦外之音。”欢乐总是一种在有过经历的人生面前不完全的展示了,在经历过自己坚定认为需要完成的事情之后,不需要周遭的同情、质疑,或者不能感同身受的宽慰,只需要平静就好,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人的一种自我感受,并没有真的起起落落,只是有种传知在里面!
  •     一切都会消失,除了我们曾经有过的欲望。。。他本是个流浪汉,直到遇到了电影,而我,本是个漂流者,直到遇到....
  •     喜剧的外表底下藏着悲剧的人生
  •     曲终人散是最终的结局,尽力争取时间也是无能为力,不如就跟着死神走吧,但是就这么跟着死神走了,又心有不甘。所以才出来了这一本书。
  •     人在乎的东西,绝不只是钱而已。
  •     小说叙事流畅,很有画面感。在虚幻的呓语跟现实的典故中不停穿梭。卓别林不仅仅是天才,他推动了人类思维进程,是神一样的存在。
  •     还在看,不过,太伤感了
  •     在日落的时候 或者是阳光普照的时候 那棵橡树的树荫会同时笼罩她们仨
  •     虚构的小说,却觉得是真实的人生。只是为了残喘几年的生命,拼尽全力的博死神一笑。
  •     还以为是卓别林的传记……被坑了……学到两点吧,一是卓别林的喜剧受全世界喜爱源于他流浪美国就地取材的经历,不像别的演员躲在剧院琢磨,生活是最大的喜剧。二是喜剧不是单纯展示生活,而是将生活反过来。
  •     开篇行文及结构给人期待,可惜力有未逮,充其量只是将其传记给第一视觉化,犹如日本私小说罢了。
  •     还蛮触动我的。
  •     最后二十页,不想看了。
  •     论文学如何现代。
  •     看到他为了所谓的官司往返辗转曲折的路途。最后被误解被遣散。不禁要思考,如果是自己?经历真的是财富当不能控制的各种磨难曲折我们都经历了。并且事后它还能使我们变得强大变得更好时。这些才是它的意义所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