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镇伤心故事集》书评

出版日期:2015-5
ISBN:9787549566259
作者:颜歌
页数:320页

读到哪,写到哪

“作为一个根本不会写短故事的人,每个故事读起来都像是一个长篇小说的一部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所有的吊诡与无常都潜匿于细节深处,是以,对写作者来说,截取断面比填涂整体更加困难和险峻。《白马》:白马非马?一个遭遇过哲学元命题的动物喻体,魔幻、典雅、玄秘而又略有生硬感地对应于欲望的化身符号(心猿意马?)。少女在稀里糊涂半猜半蒙里逐步读懂自己的情感和身体,也逐步读懂了成人世界那些冰山一角的罪衍、孽债、恶意和细碎的伦理危机。作为“不可靠叙事主体”的潜在精神病患者,往往能辨明那些寻常人不曾看到的东西,并且只作感性记录而不急于理出头绪(比如《喧哗与骚动》,或者《尘埃落定》)。最终,拼凑出的是两代人跨越时间的隐痛:没有人想要故意伤害谁,但所有人都被伤害了。 《江西巷里的唐宝珍》:我读小说有个习惯(或者说怪癖),喜欢看一段在脑子里仿写一段,还要依着作者本人的风格套路,有时候会自鸣得意地觉得自己的临摹青出于蓝,偏偏读这一篇,我的效颦游戏完全失效,因为它的四川特质太浓了(不仅仅是那些方言的借用和满篇满纸的ABB形容词,更主要的是某种整体性的腔调和韵律,仿佛空气里都弥散着花椒味儿),而这种表达,终归不是我的语境。结尾稍显刻意,让人想起明代话本小说里对于巧合和奇遇的偏爱,只不过,生活本就是恶作剧大师,何况在小县城那样由熟人组成的闭合结构里,一切戏剧性都会被放大的,这么一想,倒也觉得寻常。敢于把整个市井里巷、人伦家常都催活,让小说比八点档婆媳剧要接地气许多,释放了中国基层社会可能具有的全部善意与恶意。不过说白了,这小说的主旨也无非可简写成两句话:老百姓比谁都擅长渲染苦难,老百姓比谁都擅长消化苦难。唐宝珍是一个符号,所有围绕着她的,都比她写得丰满透彻,有人说她只是工具,稍微惨了点,我觉得,她是所有人的情绪消费品。《三一茶会》:这是一篇评价两极分化的小说,它很静,很安详,然后强自压制着那种“和死亡近在咫尺、喜欢了一辈子文学却只能在晚年自费出本书、说不清是纪念还是祭奠”的感觉,每一次相互燃起的骄傲背后都是共同承担的失落----这一群多少怀有些文思雅韵、操持着不入流的党报副刊老干部体的垂暮之人,是怎样在日子最疲倦的流淌里经营出一点自我安慰的暖,就像反复被他们吟哦的县城里唯一的那座公园一样,谁不是在孤独地装扮成风景,然后自欺欺人地装欢找乐。其实,我挺喜欢这个故事的。虽然“老去”这两个字里包含的全部恐慌,没经历过的人,总归很难想象。 《照妖镜》:她们被将醒未醒的情欲和关乎肉身与灵魂的全部奥义所裹挟,愁苦地行走在青春期铁灰色的旷野上,头顶每一朵积雨的黑云里,都是上一辈人的恩怨仇情———少女友谊的微妙之处就在于,好到穿一条裙子的如胶似漆背后,总有汹涌的暗潮吞吐不息。时隐时显地感知了苦难,却不被允许进入苦难,那唯一的自我启蒙,就只能是扮演、放大和生造苦难。你以为这世界上存在着百分百正能量的姐妹淘?对不起,那是《小时代》。 《奥数班1995》:一个看似勇毅无惧的理想主义独舞者,其实是现实游戏规则里最胆怯和虚荣的奴仆;一场看似飞蛾扑火般在人生的窄道上对运命的撞击,其实是由无数次妥协和自欺组成的无药可救的沉沦。某些时候会让人想起顾长卫的《立春》某些时候又会让人想起《纳徳与西敏》。如后记所说,习作练手找状态的意味很明显,看到三分之一,基本可以巨细无遗地猜出结尾。

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平乐镇

今天看了一本书《平乐镇伤心故事集》,虽然名字看起来就像《故事会》里的一样,但是其中的故事个个精彩,每一个都能让人回味。在介绍给同学的时候,她问我:“这些故事都是什么题材的,爱情还是亲情?”虽然这些故事都很短,可是也不能简简单单地用爱情或者亲情来形容。《白马》这个故事的最后,其他主角的结局并不是很好,唯有“我”本人,在最后考试中考了个第一名,算是有一个好结果。但那个时候“我”还是太小,懂得太少,更不会体会比别人的感情,即使“我”能看到一匹匹的“白马”。但是姨妈、爸爸、姐姐、和姨爹他们呢?他们是很无辜的,每个人的故事只留下了一声声的叹息,到底我们对于彼此还是不太了解啊。《江西巷里的唐宝珍》这一个故事,以一个为唐宝珍离婚后众人为她说媒的故事,一方面看出了世人,特别是那些中国妇女,为他人谋的时候,掺和进来的不仅仅有好奇、赌气,还有那些利益啊,人性在利益面前,始终是多样的。但是我们对于别人的影响甚至说干涉,真的就那么不自知吗?真的就看不到给对方的命运带来的改变吗?这些,难道我们真的不应该意识到吗?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爱情的各个方面,有的爱情是不看金钱的,有的爱情又是没有缘分的,爱情缺少了沟通,每个人都有放不下的自尊的话,终究还是会造成宝黛似的悲剧啊。有些人会背叛爱情,有些人只是利用爱情,在爱情里泡着的人,能摸得清吗?外人能看得清吗?看得清后得到真正的爱情吗?一切都不尽然啊。我多希望宝珍能和英语老师在一起啊,但最后竟让那个卖烟的人得了手,不过他也算是真正关心宝珍的人吧。我佩服宝珍,她享受爱情,又能毅然地离婚,再一次受到打击后,她没有沉沦,她虽然失去了和英语老师的缘分,但是她毅然保有自己的自信和勇敢,这怎么能算是伤心故事呢?是吧。《三一茶会》里,我们看到了老年人的惺惺相惜与岁月不再的失落,人老了,故事还在,但人老了,还能有什么故事呢?《照妖镜》一群初中女娃娃的日常,初中,真的是一个不成熟的时期,想到了自己,能顺利度过,真的是一件太幸运的事。还是忍不住为故事里的人物担心,忍不住替他们感到烦恼,做一个乖娃娃,在那个时候,真的才是本分啊。拉帮结派、谈恋爱、打群架真的听骇人的。尤其是最后河边相见那个环节,生怕他们掉进河里,一个浪花就卷走了,那就真的太伤心了。还好最后没有悲剧,希望大家在教训之后还能保持友谊,还能做回五朵金花,但是还是忍不住问,等他们长大了,关系会是怎样吗?回想这段日子,会觉得好笑吗?《奥数1995》一个家庭教育和炒股的股市吧。连接点就是父母,父母着实不易,为了孩子的未来,肯花时间、花金钱,但是父母要工作,炒股要承担风险,只是了这个家啊。其实早恋没什么,但在中国父母的眼中,早恋会毁了前途的,哪怕你是和一个神童恋爱都不行。最后,丈夫体会到了刘启华的好,可是,刘启华呢,在股市赔了钱,丈夫丢了工作,参加奥数比赛的女儿和神童傅丹心谈起了恋爱。她应该是很伤心的吧。这本书叫《平乐镇伤心故事集》,真的是一个伤心故事集。但又是发生在每一个小镇的故事。

傷心的理由

年少的身体总是蕴藏着巨大的可能性。这是年少的力量,也是年少的虚妄。各色行人涌来,基於其人生经历对每一个年轻的生命进行分析、并谨慎下注,渴望借着年轻的可能性,让自己的人生得以稍微舒展——即使无法从超越和神奇的人生说寻求到自我的新转折,也能从可能性的舒展之中感知所谓希望的存在。平乐镇的伤心之处在于,在那里,所有的可能性都死了。没有死的,其愚蠢和虚妄也以不可思议的直观方式铺陈开来。平乐镇里,所有的希望都无法突破生活的坚硬穹顶。这其实并不只是平乐镇的悲哀,而是所有人的悲哀,只是平乐镇将这一现实狠狠撕开给你看而已。川西小镇里滚烫潮湿的爱与恨,也不过是一声声普通而真假莫辩的叹息而已。生活真正残忍也在此处毕露无遗。在此处,最不着边际的野心难以超越既有的语境,所有一切,无非是站在一种生活向往另一种生活,将另一种生活点缀地活色生香,有意忽略了生活的相似性远远大于生活的差异性罢了。小时候,我说我想成为科学家、成为作家、成为医生。我那时似乎将这些职业定义为超越现有生活的东西,长大之后发现,这一切不过也是生活而已。畢竟各色沉迷只是逃避的一种,最后还得挣扎着活。其实小巷子里的生活是如此好看,一点都不输给声色犬马的大都市。江西巷里唐宝珍最后的结局,能让我想到的关键词只有戏剧化。倒不是仅仅指她的归宿在人意料之外,只是对于这样个漂亮女人,一个在生活中相较起其他人,还拥有着许多可能性的人来说。所谓戏剧的也太过平淡。大波澜的词语“戏剧化”,在这层语境下倒是突然多反讽的苦涩。毕竟只是从一种生活跳到另一种生活,不能跳进梦境或者史诗,生活本身都相差无几。不管爱恨如何纠缠,最后也超越不了生活的平凡。几篇文章看下来,锅碗瓢盆的狂暴,温柔的、激烈的、诗意梦幻的场景都现实得可怕。其实原本,生活中真诚的感情脆弱而美丽,只不过似乎这些感情不值一提的真实程度比爱恨的真实更纯粹,更深刻,它更冷酷而直白地道出世界的规律。这样的直接逼视生活其实需要很大勇气,颜歌是个很有力量的作者。看清黛西的真面目後在決定要不要繼續守望,这是所有文艺青年的必修课。但除了这份隐蔽的悲哀,更多的时候,颜歌写了小镇的温柔——虽然这份温柔带着刺耳残忍的回音。但温柔毕竟是温柔:街坊邻居的关切,真假参半的安慰和奉承,悠闲缓慢的茶话会,年轻的关系和背叛,宋雪松为唐宝珍轻轻打开了香榭里的门,一瞬间,川西夏夜的闷热空气扑面而来。唉,還需要講什麼呢?生活而已

只是伤心的生活

某天浏览某免费kindle下载网站,遇到了《平乐镇伤心故事集》。初见标题,脑子里跳出的却是李静睿的《小城故事》。出于对后者的喜爱和对四川小城故事的好奇,我带点吃力地、强迫性地读完了五个伤心的故事:《白马》、《江西巷里的唐宝珍》、《三一茶会》、《照妖镜》和《奥数1995》。每一个故事不见得都精彩,但就是赤裸裸的生活。七天读完这本书,读某些故事,是强迫自己完成任务,而某一些,则是被强烈吸引。从小到大,接触最多的就是小说。它们带给我更丰富的情感,也让我陷入感性的漩涡。但感性的生活不见的不好,就像故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把秤杆。虽然是短篇小说,但某些时候,确实感到了吃力。等到后记里作者颜歌如此相容自己的作品,我才恍然大悟:每个故事读起来都像长篇小说的一部分。但她又说:好在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作家......所以,读者可以有自己的标准,但作者却不需要去取悦他们。作为一个从来不写书评的入门级读者,我喜欢的是精彩。所以《三一茶会》里暮年的平淡无奇,勾不起我的兴趣。我喜欢的,是江西巷里唐宝珍曲折的感情史,和《奥数1995》里戛然而止、留有悬念的精彩。我可以为《白马》里疯了的孩子而伤心,同情《照妖镜》里孙小娟最后的境遇,但吃力的语言和庞杂的人物,却让我喜欢不起来。伤心的从来不是故事,伤心的从来都是生活和现实。我对他们又爱又恨,却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平淡无奇。但如果非要我选择,我宁愿成为唐宝珍,因为我喜欢圆满,即使它缺了一角。

五故事

颜歌。一个我比较偏爱的作家。她的笔下洋溢着的多是天府之国热腾腾的味道。方言是其有力武器。这女娃儿硬是要得。书里讲了五个故事。都有些意思,白马总是魔幻的意象;三一茶会里的老人们在向时光老人索取往事;照妖镜则是由妖精妖怪,猪油炒菜,先炒妖精,后炒妖怪发展而来(倒是跟某船的从一数到一百类似);还有奥数班1995,是一些胖友的共同记忆罢;最有意思的是江西巷里的唐宝珍。五个故事,倒是有四个读起来像是一个长篇小说的一部分,这不可不说是一种失败。(颜歌自述)颜歌的故事有活泼泼的郫县气息,克制,平静的语调,就这样清清淡淡地戳到人的心尖尖上去,让人激灵灵地一抖。从声音乐团到平乐镇伤心故事集,从迷宫般的结构到清爽的故事,颜歌愈发成熟。就像她自己说的,十几年前老被人叫“少年作家”,我也气急败坏地想写个巨著来证明自己的成熟,现在却是哪里都不想去了。每一种方言自有其魅力,念起来清脆有声。天冷,好想变成被子去晒太阳。那我就变成绳子好了。为咩。我好挂住你啊。

几点感想,随便谈谈

花了几个小时,看完了四川女作家颜歌的短篇小说集《平乐镇伤心故事集》,以下几点感想。作者在后记里写道,每个短篇都像是长篇小说的一部分,这让她感觉很失败。这本集子有五个短篇,四个给了我同样的感觉,唯一一个我觉得很完整的,也是最长的,是写唐宝珍这篇。一个成年女人与几个男人的相亲故事。写这样的婚恋题材,对大部分女作家来说是小菜一碟,一个女人与几个男人的命运流转,作者的这个故事和张小娴、亦舒笔下的故事很相似,情节发展、叙事节奏也都相似。然而这个短篇让我感觉特别违和的一点就是故事的背景。作者意图通过用她的一系列小说完成以故乡郫县郫筒镇为原型的小说背景平乐镇的建构,她对这个镇的定位是“城乡结合部”。所以,这个故事好似把张小娴的都市女郎和张恨水的弄堂交际花这样的角色移植到一个新的土壤上来,花的芳香还在,只是与脚下“肮脏”、“简陋”的土壤有点格格不入。我在阅读的时候很难进入作者描绘的场景,看着女主人公一次又一次换上新的白色衣裙,脑海浮现的却是一个弄堂走出的旗袍美女,以至于“拆迁”“贪污”“举报”这样的时代特征词汇也没法把我从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拉回到九十年代的川西大地。尽管有这样的不足,不过这个故事依然是我最喜欢的。《白马》和《照妖镜》描写的是少女的成长故事,在少女对于爱情、身体发育、性的苦闷中夹杂着上一辈人的爱恨情仇。《白马》里白马的意象我无法理解。对于小说中带点魔幻色彩的东西,我从来理解不透,没办法,联想和感受能力不足。对于这两篇故事所描写的少女的身体的成长和性苦闷,除了大开眼界之外,我没啥可说的。当然还有一丝怀疑,不过暂时也没机会去求证,听听女读者们的意见吧。《三一茶社》写一群爱好文学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这个故事写的最好的部分是对于即将到来的死亡的绝望感。作者说她刻意让这篇小说的翻译难度增大,来对抗可译性关系文学性的一般看法。不过这篇小说较难翻译的只是叙事语流中出现的几首并不难懂的绝句而已,我觉得作者在这篇小说里没有实现她的创作意图。《奥数班1995》讲的是家庭妇女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女主人公花大力气培育双胞胎姐妹,给孩子报各类培训班,为孩子考得奥数金奖不惜花大价钱聘请著名老师给孩子补课,简直是模范家长。另一方面,女主人公由开始的反对丈夫放弃稳定工作下海到支持再到同丈夫一起将家中全部积蓄投入到丈夫新公司的股票,最终噩梦降临,股价大跌,差点折本,在这一步步的沦陷中,女主人公每次都以孩子的前途需要为由向雄心勃勃的丈夫妥协。故事看起来是抒写一出悲剧,不过作者透过细致的情感描写和人物对话暴露了女主人公掩藏在望女成凤的辛勤付出背后的虚荣心。这一点在描写女主人公得知同在著名教师门下辅导的初三男生比女儿更加出色时的失落心情中暴露无遗。作者巧妙的处理了母爱与虚荣在女主人公身上的混合。这篇小说写的最晚,写于作者婚后,也是这五篇中最成熟的作品。在《奥数班1995》的最后,女主人公看到大女儿和一起上辅导班的初三男生牵手“耍朋友”的场景,作者以这一结尾宣告女主人公的育儿策略似乎也同样失败了。这里有一个问题。在上一代人叙述自己的青春年代时,恋爱、打架这样的行为,即使不是以正面形象出现,至少也是客观陈述,如《阳光灿烂的日子》。而在新一代人回顾青春的时候,这样的荷尔蒙的发泄和利比多的释放行为却很难被如实叙述。意识形态通过父母和学校对新一代人实施的性压抑和集体意识灌输制约了新一代人的个性发展,使个性的发展戴上了幼稚狂妄甚至罪恶的负面标签,而受压抑、顺从则成为了上进懂事的正面形象。当这些被意识形态召询出的主体开始书写青春时就会面临矛盾的局面。一方面,他们需要书写个性的解放,另一方面他们缺乏这样的经验。导致的结果就是故事和人物虚伪,做作,并且成为意识形态的合谋,压抑个性,对个性的解放进行负面书写。本书的作者也同样如此,在《白马》《照妖镜》里,故事的主人公们都带着反抗意识去探索身体、成长、爱情,另一方面,她们的探索又是幼稚而盲目的,《照妖镜》里张倩为了男朋友吃减肥药拉肚子、被莫名的鼓动又要跟男朋友睡觉,《白马》里“我”听说表姐和男友的亲密行为后突然要求男同桌与“我”亲嘴。不仅她们的行为是疯狂的,对她们的描述也是负面的,《白马》里表姐被形容为泼,我被形容为疯。这样,故事里的人物的抗争不仅显得荒诞,也是反抗行为本身变得无稽。作者在小说里做的另一个可贵的探索就是在叙述语流中也加入了四川方言。将方言运用于叙事,是自巴金以来,众多作家所做的尝试。莫言在一次演讲中曾说巴金在将方言应用于小说中时,他的尝试还不够彻底。巴金的方言书写只出现在人物对话,这当然是一种更贴近的现实主义的创作尝试。莫言认为对于方言的应用应该更进一步,把方言应用到叙述话语中。莫言的小说中,大多数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的参与者或者与故事人物有着相同的乡土背景,例如《红高粱》是余占鳌的孙子“我”作为叙述者回忆祖辈的故事,《蛙》是叙述者“莫言”向日本作家写信讲述姑姑的故事,《生死疲劳》里的叙述者也都是这个故事里的人物。那么莫言小说的叙述者采用方言进行叙事自然是合理的,另一方面这样的叙述口吻也反过来塑造和强化了叙述者的人物形象。而巴金的小说,以《家》为例,这是一个知识水平较高且全知全能的叙述者讲述发生在高家公馆里的年轻人们对旧制度的反抗。叙述者使用正式严谨的书面语也符合其身份。倒是本书中叙述者有运用第一人称同故事叙述者,有第三人称的故事外叙述者,尝试了在叙述语流中也使用方言。不过在我看来效果并不好。整体而言,这些短篇小说里,独特的方言成分不多,许多比较难理解的方言词汇在页下也加了注解(如“拉稀摆带”)。方言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口语化的俗味。但是各篇小说中,较少运用于口头的书面语也时常出现。这样就给人一种撕裂的观感,口语化的陈述和书面语撕扯着读者对于文本的感受。所以,我觉得作者的尝试并不算成功。

《平乐镇伤心故事集》:死不过一瞬之间,活着却要用尽一生的力气

今天仍在休假,让我有时间可以安安静静地看一下书。既然小房子里风花雪月,自然少不了要谈到书。我今天读完的这一本书名字叫做《平乐镇伤心故事集》。这是我五月底的时候买给自己的儿童节礼物当中的一个,但是因为后来很多事情耽搁,让我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去读完它,直到今天才把它看完。买这本书之前我是不知道它讲什么的,只是我喜欢这个叫做颜歌的作家,所以她既然出了书,那么我就买回来。这书名实在是很敷衍也很不要命啊,就这么明晃晃地打着招牌告诉你这就是一本伤心故事集。你说要是给那些生来就非要事事圆满happy ending的人看到,那怎么买的下手?为什么我会操心这个问题,因为我就是那样的人,啥事都想要有个好的结局,没啥好事的东西也非要给它找出点正能量来才甘心。所以说要我买下这本书还看下去确实是全凭缘分。其实我已经很少看故事性的书了,结果这本书五个故事还真的完完全全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故事,虽然看起来总觉得好像没头没尾的,就好像是从某个人的一生里边截取的一部分那样,来不及总结,来不及慨叹,看过了就翻篇了,看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生活仍然在继续。它不是很厚,五个短篇故事在里边,找个休息日的早上,早点起床,不要赖床,关掉手机,安安静静一个上午就能把它看完,这除了它确实不是什么大部头之外,还因为它的行文流畅语言舒爽,让人不由得就会加快阅读速度,不知不觉中,五个故事就讲完了,还老有点没吃饱的空虚感。整本书都充斥着一股川味,因为成都女子颜歌同学非常大胆地用方言在创作。爽爽利利地操着一口川话,说话不带喘气儿的,一本书看下来,都幻觉自己就是住在那平乐镇的市井小民,张口就是这女子那女子我了个球球,都不用过脑子了。三十岁的颜歌,写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的市井故事,从童年写到了青年,青年又写到了老年,奇幻写到现实,五个故事看起来很短,但是人生的种种层面都如蜻蜓点水一般,有轻有重地点了一遍。平乐镇好比一个世相的缩影,各种故事上演,各种时代变迁,全都在这里,通过一巷一角的悲欢离合来牵动一整个村镇,那是所有人的记忆,所有人的过去。人生无常,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四个字。也是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反复琢磨的四个字。但是讲的多了,也会发现,人生无常那就是一个常态了,我们渐渐都会知道,这个世界很难有什么如愿以偿,很难有什么持久永恒,当你心中有了一个什么企盼,就要知道,它多半是不会实现了,至少,不那么容易实现。你只能求它,不要变得更加糟糕,好歹留条退路罢,不要把人都逼上了绝路了。然后你就会发现,最糟糕的时候,其实没有那么糟糕,再挨一挨,就会稍稍好一点,不是回到过去的那种好,而是坏掉之后,未来有新的好。生活啊,它想要你继续走下去,就总会给你一点甜头,好引诱你心甘情愿地走向更多循环往复的折磨当中。这样熬啊熬,这一生也就熬过去了。我们常常以为打倒我们的是残酷的命运,其实不是的。人是很坚强的,大风大浪都会咬牙坚持挺过去,但是这么坚强的人啊,却敌不过俗世中的你一言我一语。人战胜不了的不是命运,而是身边来来去去的跟我们一模一样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人。你不知道谁无心的一句话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翻天覆地的改变,你也不知道哪个人某天头脑发热做了什么事,就把你所有的努力都一举摧毁了,然而在外人眼里呢?不论你的世界如何崩塌,于外人,都只不过是一个谈资。但你仍然要孤身一人,咬紧牙关好好地重新找到生的出路,然后世间又再给你一点温情,你就忘记了生活给你扇了多少了耳光,只是尝到那点甜头就感恩戴德地活下去了。我常常会说,死不过一瞬之间,但是活着却要用尽一生的力气。人的一生太长了,没完没了啊,但是拿了人老天爷的这条命,就不好轻易结束啊,好赖我得用完它,世界崩塌又如何呢?这世间是还有一层世情永远在你身后托着你,我们就靠这一点温暖,泪中带笑地活下去了。我是严谨的不剧透星人,所以我不会去讲这本书它里边有些什么样的内容,我只讲我从这里面看到了什么,如果你觉得有兴趣,那么你看完,再回来这个小房子我们一起来探讨。(本文发表在个人微信公众平台:阿兹海默的小房子 欢迎来小房子做客~)

创作中的往事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颜歌,第一次看见这个和我同龄同时也是我非常喜欢的美女作家的样子。   她的两个眼睛大大的镶嵌在脸上,说起话来总是不自觉的就笑出声来,当然,说到作品又总会透露出自信和睿智。   其实她就应该是自信和睿智的,看她的作品就会感受到。从她开始写作到现在,作品好像从未让我们失望。   我坐在观众席的最后排,听她和邱华栋、杨葵老师谈论书中的人物和语言,听颜歌讲述她创作中的往事,听她对自己文学语言运用的感受和写作体验。她的努力和勤奋,在她视之为事业的文学写作中一直没有停歇。

川西的城南旧事

前一次也是第一次看颜歌,是大学时候的《良辰》,没有太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是仍然被她丰富广褒的内心世界所折服,然后多年未读,偶然看见这次的新作,发现她已经退去了少年的所有花招与天马行空,文笔转向朴实。颜歌这次用一个地区的方言来体现一个群落的整体生活态度,无疑是成功的。也是看这本书,才体会到了四川方言以及川人自身的幽默性,想想真是不善于观察生活,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却只有通过第三人才能体会它的好,这可能正如颜歌自己说的,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才能理解家乡。真是当局者迷。颜歌在书中对90年代进行了复原,重塑了一代川人的童年记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是小学时看的,当年只觉得好懂,没看出个所以然,现在看《平乐镇》,才知晓城南旧事的好。书中共收录了5个短篇,其中最爱的还是《江西巷的唐宝珍》,颜歌很有条理的拉出了多人视角,一环扣一环,不仅层次清楚,也算是她这本书里最有故事性的一篇了。江西巷里的唐宝珍跟丈夫离了婚,然后就被挂念在了街坊大妈们的心尖尖上。中国人之间的热情与相互关怀极大程度地体现在中国特色的催婚相亲上,但是却没有人真心地关心被相亲者的内心想法,一切的热情、相互关怀都是自诩、自以为是,因此,文章里没有唐宝珍的个人视角,她只是一个掀起一场人情事故的出发点,一个揭露中国式伪关怀的待价而沽的商品,颜歌通过简单的语言讲了一个不在意料之外的故事,但是她在语言上,又以一种怀旧的、地方性的韵律感给了我们不少的惊喜。其次,说说《白马》,5篇文章中这篇的故事是被打得最散的,文中有两个年代的故事,一个是文章发生的时间,即姐妹两的故事以及上一辈人延续到今的恩恩怨怨,另一个是更早一些的时候,上一辈人的青春故事,后者没有被完整、连续地讲述,只是穿插在对话当中,这就显得有些散乱、有些杂乱无章,甚至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这样的叙述方式才是最适合小孩的视角的:对世界充满好奇,不明所以但又有点自以为是。结构清晰了、条理顺了,就不是小学生的视角了,是万年小学生的。文字韵律感最好的,私以为是《唐宝珍》,而最悲伤的,个人感觉还是《白马》。姨夫将小姑娘送到院门口,小姑娘在漆黑的院落中惊心动魄地走回家,然后父亲起身去送他女朋友,”我不知道他会把她送到什么地方“,一句没有任何修饰的话就可以让人小小感叹一下,幸好颜歌是如此细腻温暖的人。剩下的三篇颜歌都做了不同的尝试,整个文章都很成熟,但是却少惊喜。

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平樂鎮」

年少成名的顏歌如今而立已過。語言多了一絲沉穩,平實老練。雖然引入了四川方言,但整本書敘述依然流暢,十幾萬字讓人一口氣讀下來既暢快,卻又意猶未盡,正如她所言,「每個故事讀起來都像一個長篇小說的一部分」。書中講了五個篇幅不長、人物不多的故事,從九十年代末講到二十一世紀初。那可能不是最好的年代。但那時,六零、七零後意氣風發,八零、九零後青春年少,未來對於「大時代」的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在那段中國大陸社會急劇變革的時間裡,每個個體都被裹挾著向前,主動或被動,毫無選擇。沒有宏大的背景,無關遠方的星辰大海,顏歌用了一座川西小鎮幾個人的喜怒哀怨,講的卻是人生超驗的憂傷與無常。然而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平樂鎮」,五個普通人的故事,就這樣把所有人無意識地拽入集體式的懷舊。而回憶是有重量的,重量落在心底,那裡正是這本書讓你我傷心的地方。


 平乐镇伤心故事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