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之知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
ISBN:9787532868506
作者:陈四光
页数:268页

章节摘录

  根据孟子的论述,齐宣王在这个事件中的所作所为就是践行“仁”的一种体现。齐宣王此次践行“仁”经历了如下过程:首先,看到牛在被屠宰之前的恐惧、发抖;其次,对牛产生了恻隐之心;最后,命令不要屠宰这只牛,而是用一只羊来替代。  从齐宣王践行“仁”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他亲眼看到了那只牛临死之前的恐惧,激发了他的恻隐之心,从而救了那头牛,可是他又不愿意因此而破坏祭祀之礼,于是用一只羊来替代牛。同样是动物,同样在面临死亡时会产生恐惧,为什么齐宣王救牛而不救羊呢?原因是齐宣王见到了那只牛在临死之前的恐惧,激发了齐宣王的恻隐之心。而那只羊在临死之前也一定会恐惧,但是齐宣王没看见,所以没有激发出他的恻隐之心。  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并用人们看到孺子将要坠入井中产生恻隐之心来证明。但是从齐宣王这个例子可以看到,虽然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但是要将恻隐之心激发出来,是有前提的。孟子的例子中,人是在看到了孺子将要坠入井中而激发出恻隐之心。对于人来说,将要坠入井中的孺子也是人,与心理活动的主体是同类,孺子坠入井中将会产生的痛苦,目击者即使没有看到,他也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经验对孺子的痛苦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出他的恻隐之心。齐宣王见牛而不见羊,他只对牛产生恻隐之心,而对羊没有产生恻隐之心。这说明在把动物作为心理活动对象时,当面看到动物的痛楚可以激发人的恻隐之心,而没有亲眼看到时,则比较难以激发人的恻隐之心。  据此可以推断:  要激发出人的恻隐之心,其心理活动认知对象最好是人,因为人与人是同类,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心理结构,在这个前提之下人能够顺利地激发出恻隐之心。  如果心理活动的对象是动物,动物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而且具备一些基本的心理结构,如低级的情感等。在直接看到动物时,比较容易激发人的恻隐之心,而当动物不在眼前时则难以激发人的恻隐之心。  ……

内容概要

陈四光,男,1979年6月出生,江苏泗阳人。心理学博士。现为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理论心理学、中国心理学史。咨询心理学妍究。

书籍目录

导 论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体系问题与宋明理学认知心理思想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现代心理学的体系问题
  一、 从心理过程的分类理论看心理学的科学体系
  二、 从知意的平衡发展看心理学的科学体系
 第二节 宋明理学认知心理思想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宋明理学认知心理思想研究的方法论
 第一节 中国心理学史方法论概述
 第二节 方法论诠释学对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
  启示
 第三节 方法论诠释学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章 先秦孔孟认知心理思想
 第一节 孔子思想中“仁”的认知内涵
  一、 “仁”在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及内涵
  二、 “仁”的认知内涵 
  ……
第四章 “心”及其认知
第五章 形而上德性之知的内涵
第六章 形而上德性之知工夫论
第七章 对形而上德性之知的心理学分析
第八章 形而下德性之知
第九章 中西方认知心理思想比较
附录
后记

作者简介

德性之知:宋明理学认知心理思想研究,ISBN:9787532868506,作者:陈四光 著

图书封面


 德性之知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