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C恐龍物語1:異特龍生存的時代

ISBN:9789865863987
作者:所十三

内容概要

所十三
日本漫畫家,出道作《校園硬漢》刊載於漫畫月刊《少年MAGAZINE》上。代表作有本書的前身《DINO2》與《白堊紀恐龍奇譚:龍國的猶塔》等。《DINO2》為本書前身,在日本暢銷十多年。後因新的發現與研究結果不斷問世,便重新修改這部經典,在古生物學家真鍋真老師的合作監修下,以「恐龍物語」這個全新的面貌問世。他說:「創作這樣會進化的作品,實在是相當新奇,即使是身為作者的我,心中也充滿了期待。」
監修者簡介
真鍋真
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地學研究部主任。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理學博士,研究領域為古脊椎動物學(爬蟲類、鳥類化石),主要研究內容為「藉由中生代恐龍化石來理解爬蟲類、鳥類的進化過程,同時也兼任加拿大皇家泰瑞爾古生物博物館(Royal Tyrrell Museum of Palaeontology)客座研究員,是日本相當知名的古生物學者。
譯者簡介
李彥樺
一九七八年出生。日本關西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台灣東吳大學日文系兼任助理教授。從事翻譯工作多年,譯作涵蓋文學、財經、實用叢書、旅遊手冊、輕小說、漫畫等各領域。

书籍目录

P2目次
P5第一話:故鄉
P45恐龍小知識:恐龍生存的年代
P51第二話:離鄉
P93恐龍小知識:什麼是恐龍?
P99第三話:友情
P139恐龍小知識:恐龍的分類

作者简介

只看化石絕對不會懂的恐龍知識,
以及牠們的生命故事。

在距今二億五千多年的中生代,地球是我們從未見過的面貌。
三疊紀的森林中,稱霸陸地的波斯特鱷走出故鄉,卻發現世界已悄悄進入新的時代,牠不再立於食物鏈的頂端,新崛起的恐龍正覬覦著霸主地位。
侏羅紀的海洋裡,年幼的大眼魚龍群聚,巨大的滑齒龍正躲在暗處虎視眈眈,能否成功以小搏大,是牠們在外海生存的第一個考驗。
而在草原上集體打獵的異特龍,從沒想過之前不屑一顧的蠻龍,竟有一天成為牠們最大的競爭者──
唯有歷經一次又一次的考驗與困境,
生命才能更上一層樓,不只人類如此,恐龍更是一樣。
對於恐龍世界,我們總是有無限想像。
現在的鳥類是恐龍一族的末裔?
布拉賽龍、美托波龍其實不是恐龍?
生活在海中的魚龍,為何要特別游到岸邊生小孩?
互相競爭的肉食恐龍也有分工合作的時候?
始祖鳥和中華龍鳥究竟誰是鳥?誰是恐龍?

☆本書由多位日本古生物學者聯手,以近十年最新研究成果修訂編寫,澈底解開恐龍的各種迷思與疑問!
本書登場的古生物:

波斯特鱷
Postosuchus (學名的意義:化石在美國波斯特市發現)
生存於三疊紀後期的大型肉食爬蟲類。在恐龍支配地表之前,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

腔骨龍
Coelophysis(學名的意義:中空的骨頭)
生存於三疊紀後期的小型肉食性恐龍。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發現超過五百具化石。

大眼魚龍
Ophthalmosaurus(學名的意義:大眼睛的蜥蜴)
侏羅紀後期生活於歐洲、美洲海域的魚龍。特徵是直徑超過十公分的巨大眼球。

異特龍
Allosaurus(學名的意義:奇特的蜥蜴)
侏羅紀後期的大型肉食恐龍。以後腿行走,頭部很大,擁有許多鋒利的牙齒。

蠻龍
Torvosaurus(學名的意義:野蠻的蜥蜴)
生活於侏羅紀的大型肉食恐龍。與異特龍和角冠龍比起來,牙齒更粗且體型更巨大。

角冠龍
Ceratosaurus(學名的意義:有角的蜥蜴)
生活於侏羅紀後期的中型肉食性恐龍。特徵是鼻子及眼睛上有尖刺。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恐龍與古生物!
名人推薦
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地學研究部主任 真鍋真 監修
臺灣知名古生物學家 黃大一 審訂推薦
讀者迴響
本書的前身《DINO2》是我小學的時候一直重複閱讀的恐龍漫畫,現在居然以全新修訂的版本出版了!因為是為了孩子編寫的,不只用字遣詞簡單易懂、知識量也豐富趣味。每個故事後的「恐龍小知識」單元說明非常詳細,甚至比圖鑑的說明文字還要詳細。非常推薦給喜愛恐龍的孩子!──日本.小風扇

對於這本書,我只有一句話:「大大滿足!」翻開第一頁開始,我哭也是因為恐龍、笑也是因為恐龍。所十三老師對恐龍的詮釋是首屈一指的,而光是請到真鍋真老師擔任監修,讓近幾年最新的研究成果與最新知識呈現在這本書中,就足以讓我給它五顆星的評價了。我想不管是誰讀了都會熱血沸騰吧!──日本.原始人先生

就讀小學二年級的兒子在學校看到同學帶來這本書,馬上吵著也要一本。我跑遍好幾家書店都說缺貨,幸好最後買到一本,兒子才破涕為笑。為孩子四處奔波尋找知識性與故事性兼備的書,一點也不以為苦。看到他來來回回、一次又一次的讀著,覺得有這樣的書出版真是太好了。──日本.諾娜


 COMIC恐龍物語1:異特龍生存的時代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