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里流亡

出版日期:2015-12
ISBN:9787547416527
作者:刘可牧
页数:310页

内容概要

刘可牧(1920—2007),曾用名刘保全。祖籍山东兰陵县,生于南京,随父母迁居济南。抗战前就读于山东省立第一(初级)中学,后随校流亡至四川,就读于国立第六中学。流亡途中热情参与抗日救亡宣传,因遭政治迫害,离校往甘肃谋生。1949年后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职于齐鲁大学、山东师范学院、昌潍师专、寿光一中、昌潍教育学院。少时便爱好写作,小学、初中时即在《华北新闻》、林语堂主编的《宇宙风》上发表多篇作品,流亡中也时有作品发表,1940年代一直坚持文学写作。文革后从事教学的同时,撰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论文及回忆文章。晚年写下抗战流亡回忆录。

书籍目录

目  录
隐隐的炮声中开学
“广厦宏伟,青瓦粉墙”的学堂,省立第一中学(济南初中)。秋季开学,校长孙东生讲话,开口便谈欧洲三十年战争、百年战争,读书抗战,我带你们走,不做亡国奴!胡老干挺身拍胸,称“弯不下腰”!李公朴济南演讲抨击山东当局,掌声轰鸣。德州沦陷。
迁校泰安 遭狂轰滥炸
原不相识的同学赵忠主动关照我饮食。复课泰安中学。同俞新民登泰山极顶。老夫子状的任安波先生。陈美徒决然投军赴江阴要塞。平津流亡同学会。“到延安去”的标语。军训,返济告别亲人。日寇重型轰炸机滥炸,泰安城历险。
徒步鲁西南
12 月 25 日夜,卢宗文师毅然放弃与家人团聚带我们南下,摸黑误入第三路军战壕。破冰晓渡汶河。时遇敌机。宁阳城未及告别,赵忠突然被接走。“灰丘八”抢马飞逃。金乡县,川军王铭章部进鲁“打国仗”。民风豪爽的曹州、单县,父亲曾于此地传教受欢迎。青崮集小学教员大呼跟他“上延安抗大”。
辗转“陇海平汉” 暂栖许昌 张剑青师把我钓进挤满难民的车厢,乘客遮挡南京溃散的士兵。过开封、郑州,孙连仲部勇敢的伤兵。借住许昌中学。闫子桂冷漠,同学李启厚夜间突然病亡。山东联合中学,孙校长把爬满虱子的毛衣扔上房顶。“丁头子”师安排上课。理发血疑。害眼疾、麻脸看成出汗。
赊旗店
往“天下第一店”。匪患。宏伟的山陕会馆,热闹的集市,地理人文。“曹州帮”与山东流亡中学。孙校长满口“光明”新词。落泪,“我们的家在千佛山下,大明湖畔”。“教育救国”,丁师再安排复课,李广田师讲《差半车麦秸》。何思源看望乡里子弟。春到唐河。
狂飙救亡工作团
瞿亚先师教唱抗战歌曲。不甘沉寂,同学们自行组织救亡团体,歌咏队、讲演队、演剧队,我和俞新民负责壁报,广田师为学生团体取名,主张“不够分就得降班”的丁师热情支持。台儿庄大捷。大集日,各队上街宣传轰动古镇。王宝镛等演《放下你的鞭子》,陈懿妫男扮女感动全场。
豫鄂边遇奇
“小偷”胡保禄传。山陕会馆戏剧般的升堂审案。同学范希武因病返济,计有三名同班者死去。再迁校。名城南阳,神秘的别廷芳司令“自治”领地,高大的庄园,青山绿水,景色如画,民风淳朴,诸县城小巧整洁,一片宁静。壮汉乞丐的蛇屎眼药。
山城郧阳 汉江沉船 汉江北岸小山城。国立湖北中学,校长杨展云,“成武三杰”。胡老干担当总务,为学校“安家”费心血。“枪毙韩复榘,吓死刘湘”。战局,花园口,武汉空战大捷,家乡山东新情况。大悲剧—汉江沉船,22 名女同学溺亡。校长去职。 校长声言去陕北考察战时教育 “读书救国”,作文《流亡曲》。时尚的或拘谨的菏泽女同学。动人的作息号音。李广田师讲《闸北打了起来》,许衍梁师讲时事。“冉尽输”,“小偷团团长”。“找老七”,校长晨操演讲轰动全校,校长长子孙冠文同学及教师宓仁甫等去陕北。
“疥是一条龙” 登台歌咏受称赞,宁静的山城增添抗战气氛。山东中小学教师战时服务团剧团精彩演出轰动全校。哥哥寄来衣物,他参加了台儿庄会战和徐州突围。竟接陈美徒撤退途中来信。事务员齐志化病亡,胡老干痛哭斥骂争权夺利者。恶疥缠身,臀生大疮,精干校医轻松开刀除毒。
《紫塞》 俞新民去陕北 纯文学壁报,广田师取名并嘱新民投稿武汉文学刊物,李师“佚名”发表诗《悼二十二位遇难的少女》, 同学以为是老师办的壁报。《星火》《黑白》《嘉树》。中秋节顾恩祥宴请醉仙楼。新民决意去陕北我不禁痛哭。师长赠他路费。“你走的道路很对”。棒槌河挥别。
围攻教师丑剧 教职员联合会抨击校政;路延龄自命学生自治会主席;教育部杜专员来校“安抚”却被请教“哲学”;一些高中学生持棍棒围攻初中部教员,叫嚣“为何反对校长”?闫子桂、许衍梁师据理答辩。宋还吾继任校长五天病逝;蒋毅生代理校长。
夜走郧阳城 怒揍路延龄,孙校长趴地磕头。遭报复,宝镛上演“空城计”,尹纯德上街被追打,丁师母煮海米面安慰。11 月 30 日深夜的哨声,“济南初中”先行迁校,集体出走。穿城奔江岸,篝火、抗战歌声,菏泽同学执意跟着走,“……蒋士健哭送汉江边”。去向何方?
蓝滩险奇
沿江而上,黄龙滩水色墨绿逼人;离鄂入陕,投宿夜景绚烂白河小城;圆舟渡乌江观音
滩绝壁下古刹宏伟,冷水河觅食夜谈,似有“绿林”;圆舟乌江渡,张克济师的宝贝“小包袱”,神秘带枪男女隔江并行,刘焕文师镇定指挥;观赏汉江第一险滩,浅蓝瀑水磅礴迅猛。“带子会”,蜀河口。
洵阳县长 “打前站”,一条街都没有的县城,夜闻狼嚎。全校师生入住城隍庙。热情有礼的县长,县长与乞丐熟络、对聊。外白里黄的馒头,张克济师抄扁担打“奸商”。安康城头瞭望,忆济南老同学。暂离汉江而行,油布货币,茶镇,“喝花酒”。宝钟借灶,吃上喷香的炝锅面。
病留汉中 卧梦“汉台”。“神仙难逃汉中疥”,爽快高明的老乡秦大夫。“寒夜客来茶当酒”——胡氏父子。同学马廷诲全家由济南迁汉中行医,美餐“老乡亲”。从军的庄蔚秋先生,汉中市井,“茶—房”,托派同学。1939 年元旦传汪精卫投敌。
青羊驿夜话红军 桑常山师押运行李入川,武侯祠伤兵医院;旧沔县靡靡之音《毛毛雨》;青羊驿夜话红军,乡绅、贫民老人说法不一;雄浑五丁关,当代“神工”“五丁”,交通命脉川陕公路盘绕过高山;在破败的宁羌城过年,肥肉、黑米;红军曾在此安过“苏维埃”。
剑门雄关
黄坝驿“神头鬼火”;越西秦第一关入川,背夫“借种”;一斩为二的铜元;嘉陵江朝天驿“红军俱乐部”,广元城;剑门—峰似利剑、闪着青铜色光辉、直刺昊天;“将军藤”,剑阁,翠云廊;“红军书记”;被大烟鬼抱住腿;梓潼,桑老师笑谈“棒老二”。
……

作者简介

这是一部不多见的中学生抗战流亡个人史述。作者以独立的目光、生动的笔触详尽记述了抗战爆发后随学校流亡大后方的经历——艰难跋涉七千里,“读书救国”,弦歌不辍。轰炸,险途,饥寒,疠疫,贫困,无助,死亡,从军,革命,政争,迫害,逃离……抗战大时代里,同学、师长等各色人物的种种际遇、命运,在实录笔下,众多人物的归宿也补叙于文中。作者还以情致盎然的文字,形象地再现了战争笼罩下流亡沿途五省的民情风物,是不可多得的抗战社会生活史料。


 七千里流亡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上周六的时候被庚爷和马老师叫去参加了这本书的讨论会,也拿到了一本赠书,用一周时间读完,颇感引人入胜。分享会上庚爷提到说当年的流亡学生也不过是十几岁的少年人,但流亡记忆却贯穿了他们的一生,成为了他们在晚年仍不断“回到”的过往。当时我还心生疑窦,觉得恐怕记忆的后期“建构性”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直到具体读到书的内容才明白这段记忆为什么能铭刻甚深——从时代背景和个人生命两个方面讲,那段流亡史都是一种变动不居,前途未卜的境况,一个与常态化的日常生活迥异的critical moment。与各种选择已被整合进一元化的等级之中的现今相比,彼时的世界仍是碎片化的、多元化的、充斥着真正的选择和不确定性的。从济南一路步行七千里,流亡到成都,刘可牧先生和他的同学们穿越了彼此交叠的大量政治经济和文化价值体系。各种大小地方军阀、杂牌军和嫡系部队、日伪国共三大逐鹿营垒,乃至各色地方货币所代表的低整合度的经济体系,都在一个高度政治化的时空中反映着多元多样的“林中小路”。作为流亡中的个人,在何地留下,在何地离开都是个人生命史中重要的岔口,也因时势变幻之莫测而带有真正的价值选择的意味。逃离国立六中结伴北上、投奔陕甘宁边区意味被KMT投入劳动营的风险,也因此具有了一颗红心的本真性,从而与49年后垄断性的再分配体制与意识形态化的政治价值合一的系统中表面相似的行动有着断然不同的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在硬币的另一面,个人史贴地的言说方式也使得各种官方的单一历史叙事失去了统合力。抗日和国共斗争的“主流”对子之外,多元化的政治价值和文化取向也未必不是彼时人们生活世界中的“主流”。生活舞台上的主要演员里,身居国立中学校长之职而假公款开烟店者有之,安居后方随波逐流者有之,党化教育下的特务学生有之,最有趣的是公民课教师闫子桂,是主张亡国后再行阶级革命的托派人物,也在流亡的初中生们中间享有颇多听众。从书中关于人物后事如何的注记中,我们可以饶有兴味地看到不少师生都是后来的政、学两界“大人物”的亲戚,也能看到这形形色色的政治价值和政治派别所包涵的具体个人在50年代之后也被socialist hegemony的剪刀修剪得整整齐齐,嘈嘈切切的景色不复。而更加令人唏嘘的自然是60年代里当时的“进步师生”们(尤其典型的是李广田)的境遇。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满是家殇国难
  •     庚爷赠书
  •     书中读到一句:大家不再是追求说不清、讲不明的“自由”和“光”,而是寻求真理,寻求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关系,寻求去延安的时机。感触深。书背面的三段话,都很喜欢,有关特定背景下的师生流亡,有关西南联大,有关国难家殇,有关个人回忆录的温度,都是切身感受与共鸣。最哀叹李广田先生的遭遇,想起傅雷夫妇,想起陈寅恪,想起夹边沟。意难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