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报业采编经典案例(第2辑)

出版社:杨兴锋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12-11出版)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549107421
作者:杨兴锋
页数:198页

章节摘录

稿子出来以后,得到了一些表扬。当月考评评语是这么写的:人人都爱技术贴,但真正的技术贴只有一个——我们的报道。动车事故后,我们最先揭出追尾核心原因,且唯一完整解释事故全程。在问题高度专业,信源极其稀少的情况下做到了科学、详细、严谨和独家。包括钱钢、何力、何刚、张力奋、罗昌平等在内的多位专业人士主动推荐。在媒体同题较量中,《南方周末》又一次得到同行的认可和推许。    我个人感觉可能过奖了。现在回头再看这个稿子,感觉不足之处仍有很多,但是再看当时媒体报道的情况,确实特别出彩的也不多。通过做《不可能的事故》这个稿子,如果说有一些经验可以借鉴的话,那么主要就是团队合作。    其实,在做了动车事故报道之后,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在一些特定题材的报道上,对于以深度报道为主的媒体而言,“现场第一”的原则应该摒弃。当然,我并不是说现场没用,去现场还是有价值的,但现场的价值不在于现场本身,而在于现场所能给你提供的资源,而这些资源要有助于你的报道主题。    相比起现场,我认为做类似的报道,真正的核心在编辑部。    我的具体体会是,做“7·23”事故这种突发性新闻,后方的支持和整合起决定性作用。它除了要把控报道的方向、角度等宏观问题外,还要解决记者分工、统稿等具体问题,比如,要有人负责联系专家,要有人负责监控网上信息,还要有人负责解决铁路专门问题。相比之下,前方记者充当的仅是一个主要从现场拿料的工兵角色,其作用是辅助性的。当然,这种作用也不可能忽视,前方记者除了拿料,还可以协助后方修正、调整先前制订的报道主题、方向及角度。但在这当中,统筹是第一位的,后方必须要有一个指挥者,他每时每刻和各分工记者保持联系,指导他们的工作,甚至最终由其来统稿。    南方周末在“7·23”动车事故的报道中,应该说体现出了这种努力。就采访而言,这篇不过4000多字的稿子,参与者多达七人,其中经济部提供了很重要的支持,比如我们一个经济部同事的老公就在铁道部,他从内部提前了解到事故定性,使我们在出稿前心里有了底。就稿件本身而言,主要是编辑曹筠武后期整合润色而成,见报的稿子,在逻辑上和文字上均比我的原稿要好很多,标题取得也不错。    事实上,即便是我写的原稿,其实可能也有近一半的工作是在后方支持下才得以写成,比如,我采访到的火车司机就是由经济部的黄金萍帮助找到的,在写作这篇稿子的过程中,他基本上充当了我的火车技术培训老师的角色,我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向他请教。    当然,在这次不常见的团队合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虽然报道过程中参与的人数不少,但由于准备不足,还有缺乏统筹与协作,除了前方记者和编辑,其他参与者基本充当了配角,而不是一个团队中的成员。当然,这背后的原因还是分配机制问题,他们参与这次报道其实是出于帮忙,其回报不过是在文末署一个名,在考评上并没有体现。甚至有的连名字也忘了署,这真是很不应该,实际上是打击了记者做类似报道的积极性。    至于现场记者如何发挥更大作用,那么我唯一的经验就是冷静。越是热点,前方记者的冷静就越显得重要。某种意义上,它是成就好报道的基本前提。做过几次突发事件报道,发现最忌讳的,就是扎堆,人多的地方其实是最不该去的地方,新闻发布会是最没有新闻的地方。    在这次报道动车事故前,我曾于2008年做过胶济铁路火车相撞事故的报道。这两次事故有很大相似之外,比如都要求记者三四天内出稿,都将记者置于一个混乱无序、无所适从的事故现场。所有记者都如蜜蜂般忙碌,但却又收获甚少。回想起我在那次事故中的表现,应该说要远胜过这次。其中的一点经验,就是那次我没有和其他同行一起围着现场施救转,而是悄悄跑到临近的村子里,和村民们聊天,结果发现了一个村庄与铁路博弈的独家故事。    这次动车事故我显然没有上次那么好的运气。我和大部分深度报道同行一样都在事故现场和死难者家属身上浪费了太多时间,特别是后者。不过,好在我们及时地找到了一点,并在这个点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事实证明,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我和赵一海、邓瑾、曹筠武等同事合作完成的这篇报道,是一次团队合作的产物。对于一直习惯于单打独斗的南方周末而言,这种合作是弥足珍贵的。报纸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新媒体环境下有立足之地,必须要在获取信息的手段上予以创新。这种创新包括报道方向的确立与修正,包括背景信息的搜集与分析,还有文字的编辑与整合。这既需要前方记者的努力,也需要后方的支援和统筹,更要求报社在机制上的保证。P16-18

前言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嘹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这是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对传媒的功能所作的一段非常生动形象的描述。    南方报人认为,中国的新闻媒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舆论公器,因此,媒体不但要当好社会航船的嘹望者,还必须以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风骨,做好社会肌体的啄木鸟、社会和谐的促进者、社会正义的守望者和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努力做到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的统一。    有了这样的价值追求,南方新闻也因此有了不同的底色:    南方新闻全力去做真实、客观、公正、理性、严肃、有格调的主流新闻,努力实现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的统一。    南方新闻追求报道的信度。真实、客观、准确,是新闻最起码的品格。出于对新闻真实性的执著追求,南方报业的记者不人云亦云,不道听途说,不蜻蜒点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以准确、可信的新闻事实来赢得读者的信任。    南方新闻追求报道的高度。这个高,不是高高在上,不是好高骛远,而是追求观察社会视角的高屋建瓴,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站在时代前沿,把握社会发展脉络,将碎片化的新闻信息整合成有高度的分析文章,为社会航船提供坐标系和导航仪。    南方新闻追求报道的深度。南方报业的记者深入基层,致力于解读新闻背后的逻辑,勾勒事件可能的因果关系,力图在浮躁、断裂的信息爆炸时代,给读者最有价值的信息精华。    南方新闻追求报道的温度。其宝贵的精神传承是人文关怀,它坚持说真话和寻真相的执著,这无不源自于对生命的尊重。我们努力脱去稚气、戾气,彰显成熟的力量与美。    南方新闻追求报道的建设性。南方报人始终坚持正确导向,秉持新闻良知,努力为中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执政环境而添砖加瓦,既大行舆论监督之风,又发动社会各界为中国发展建言献策,推动执政者与民间良性互动。    “南方”两个字因此而在中国传媒界有着厚重的份量。每年,数百万篇新闻作品在南方报业旗下20多家媒体军团诞生,其中不乏高品质、有影响、有号召力的精品力作,在全国掀起一阵阵舆论浪潮。    有了这样丰厚的实践积累,集团层面应该做这样一件事情:就是每年从各媒体数百万篇新闻作品中,精挑细选其中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新闻采编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让所有采编人员理解我们主张什么,褒扬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从而引导采编人员走向更加专业的新闻道路。    这正是2011年初我在南方报业力推举办“年度采编经典案例交流会”的起因。    事实上,到如今,每年的“年度采编经典案例交流会”已成为南方报人的“开年大戏”之一,是集团最高规格的采编业务交流平台。各媒体内部层层筛选PK,将最具闪光点、最具价值和最具示范意义的作品推选出来,最终由集团编委会票选产生年度巅峰之作,其作者现场进行展示交流,“复盘”演示采编过程,分享新闻背后的故事。实战性很强的案例解析,代表了南方报业的专业水平,给集团采编人员上了一堂很好的专业课。2012年的活动还邀请了胡舒立、邱震海、彭澎等业内名家现场点评,从纯粹的内部分享会议,扩展为业界的专业学习、交流盛会,达到了“南方论剑,巅峰对话”的境界,被评价为“任何课本上都学不到的新闻实战教程”。    去年,我们将“年度采编经典案例交流会”产生的年度优秀作品经扩充、完善后结集出版,推出了《南方报业采编经典案例》(第一辑),在业界引起了良好反响。今年趁势推出第二辑,其展示的南方报人的办报理念、思维方式和独到的采编技艺,同样值得一读。    2011年,全球最具震撼力的大新闻接踵而至,大规模示威游行在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出现,穆巴拉克下台,卡扎菲喋血身亡,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及核泄漏事故,“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被击毙,世界人口突破70亿……    这一年,国内同样颇不平静:温州动车追尾脱轨,郭美美惹麻烦,药家鑫被执行死刑,河南宋基会露马脚,幼儿园校车被撞,中国共产党90周年,PM2.5成为大众热词,华西村50岁,佛山小悦悦被轧……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20篇卓越的新闻报道,成功演绎出新闻专业主义的“南方神韵”,在新媒体时代以其强大的力量,呈现不可替代的价值,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    本书按作品体例、题材分为四个部分:公共政策报道、财经报道、调查报道、政治新闻报道。    “公共政策报道”已逐渐成为新闻媒体承担社会责任、比拼影响力的重要报道品种,南方报业在此领域历年来屡有佳作名篇涌现。以2011年为例,《南方日报》的“接力救人在广东”系列报道,使一名重症大学生引发上至省委书记、下至出租车司机的高度关注,推动了“广东大学生重症救助基金”的设立,将一起救人事件转化成了一个救助机制;《21世纪经济报道》和《南方周末》以独到的专业手法,对“7·23”动车事件真相进行拷问,推动了政府部门根据公众对新闻报道引发的舆论浪潮,及时进行政策的调整;南方网的“朝阳快乐营”行动被列入广东省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品牌项目;《南方都市报》对“举牌哥”陈逸华的报道促成了一个公营机构和一个公民的首度直接对话,促使公共决策往良性方向转变。    “财经报道”由以下5组报道组成:《21世纪经济报道》的“WTO系列访谈”和“IPO批判”系列报道、《南方日报》的“入世跨国访谈和世界五百强总部行”、《南方周末》的“渤海溢油”独家系列报道、《理财周报》的“重啤疫苗事件”系列报道,这几组报道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南方报业的专业主义精神。尤其是“渤海溢油”独家系列报道和“IPO批判”系列报道两组报道的成功,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在大众财经年代,财经报道要取得成功,往往要求记者不仅仅是一名出色的传播者,还最好是某一个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这样才可能做出独家、有份量、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正因为在环境保护及能源领域有持续的关注和专业积累,作为周报的《南方周末》才在“渤海溢油事件”中拿到了通讯社和日报没有拿到的独家材料;同样因为对资本市场方面的长年关注和专业探究,“IPO批判”系列报道才因其切中时弊而直接引发了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制度变革。    “调查报道”历来是南方报业的强项,本书所选案例多达6篇,充分显示了南方报人娴熟的新闻调查技术。《南方日报》“‘双到’扶贫AB面”系列报道,通过正反两面事实的强烈对比,推广好经验、揭露坏典型,导致六七名官员因为报道被免职,省委书记先后对此系列报道做了两次批示和两次公开表扬,再一次诠释了南方日报善于通过科学的舆论监督推动中心工作的优良传统;南方都市报记者在一年时间内,三次赴江苏泗洪调查,最终写成的《“学习班”梦魇》,向公众揭露了基层所谓“维稳私地”令人触目惊心的黑暗死角;《南都周刊》的《华西村的秘密》揭开了“天下第一村”华西村50年来一直蒙着的神秘面纱;《南方周末》的“河南宋基会专题”、《南方都市报》的“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系列报道,均以证据确凿的详尽调查,分别鞭挞了“河南宋基会”、“世界杰出华商协会”这两只“活老虎”,扒掉了他们穿在身上的伪装;《南方都市报》对南海红十字会医院“弃婴门”事件的报道,记者多方采集重要证据,获取到最为关键的“视频”,使每一个矛盾细节有据可依,将极个别极不负责任的医务人员推到舆论的聚光灯下,引起社会哗然。    “政治新闻报道”共有4组报道。政治新闻属硬新闻,如果不注意报道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南方》杂志的专题策划《红旗漫卷》告诉了我们如何才能突破地方党刊的局限,主动参与并做好全国性重大主题宣传;《南方农村报》的《实事求“实”——广东各地十大民生工程扫描》以扎实深入的调查,努力推动“官样文章”的完善和实施;《南方人物周刊》的《秦晓  走出乌托邦》,展示了一个“红二代”的反思之路,做出了内容与内涵兼具的报道;《南方周末》国际新闻《利比亚战地纪实》,展示出“世界大事,中国媒体在场”的能力,以独家的新闻和独特的视角成为信息市场的“硬通货”,呈现了利比亚革命“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造反”这一特点,引人深思。    这20篇经典之作无不彰显南方报人对新闻理想和专业精神的坚守。    一直以来,南方报业追求一种源自新闻本质的韵味,它不生产“新闻工匠”,而是锤炼真正的“新闻人”。它所激发的对新闻业务本质的无穷探究,对新闻演绎方式的无尽探索,对新闻职业道德的笃定恪守,让读者领略到源于行业本真的新闻之真、新闻之魅。期望本书能让读者品味到南方新闻的这一神韵。    (作者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主任、南方日报社社长)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直以来,南方报业追求一种源自新闻本质的韵味,它不生产“新闻工匠”,而是锤炼真正的“新闻人”。它所激发的对新闻业务本质的无穷探究,对新闻演绎方式的无尽探索,对新闻职业道德的笃定恪守,让读者领略到源于行业本真的新闻之真、新闻之魅。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南方日报报社社长  杨兴锋    《南方日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同样对WTO进行报道,这个新闻当时在新闻界是非常震撼的,特别是在2011年11月改革的调子比较低沉的时候,《南方日报》的报道代表了媒体在投入,改革的最强音在新闻界是非常震撼的,在中国新闻界这样有高度的新闻非常少。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  胡舒立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报业的重要军团,我不仅在对南方报业改革的方向上寄予厚望,而且非常忠心地希望南方报业在培养调查型记者方面走出深水区,如果我们水平好的话,可以让深水区变成浅水区,迈出踏踏实实的一步。    ——凤凰卫视著名时事评论员、主持人  邱震海    坚定地对选题进行深度报道,这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特点。同时,全媒体相互协同,整个团队共同协作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这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强大的采编实力的体现。    ——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  彭澎

书籍目录

序言  演绎新闻报道的“南方神韵”第一部分  公共政策报道接力救人在广东:做有温度的新闻第一节  缘起:小悦悦事件产生巨大负面影响第二节  策划:省委机关报的政治高度第三节  执行:整合社外资源,激活内部团队第四节  发酵:全媒体战略增强报道影响力第五节  收官:将救人事件转化成救助机制点  评  全媒体转型的成功案例“7·23”事故原因调查:不可能完成的报道第一节  解决“为什么”第二节  恶补专业功课第三节  新闻人的见识和判断力第四节  摒弃“现场第一”的原则点  评  寻找第一块多米诺骨牌“7·23”动车事故: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空间与策略第一节  组织:及时穿透缝隙第二节  工具:破解调查难第三节  呈现:故事和现场感点  评  常识与专业是媒体立身的不二法门“举牌哥”陈逸华:引爆城市舆论新热点第一节  坚持笨办法的收获第二节  还原爱广州的感性少年第三节  丰满地呈现公民个体发言第四节  个体表达引发城市舆论爆发点点  评  挖掘“微”人物“朝阳快乐营”: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项行动第一节  项目简介:让更多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第二节  策划背景:关注农民工子女群体第三节  活动特点:参与方式多样  更具效率第四节  创新模式:利用网络优势  聚集超高人气第五节  运作模式:定期  结对  体验第六节  社会效果:“朝阳快乐营”模式在全省推广点  评  做有责任感的媒体第二部分  财经报道入世十年高端人物访谈:不仅仅是“内幕”报道第一节  撰写决策过程的偏好第二节  高难度谈话的乐趣第三节  WTO访谈信息来源的对冲第四节  “裸妆”与“化妆”的FACE点  评  精彩的主打歌与宏大的专题相得益彰人世十年跨国访谈:南方向世界递出的一张名片第一节  报道启动:凡事预则立第二节  嘉宾寻觅:化不可能为可能第三节  采访实操:“魔鬼隐藏在细节中”第四节  南方高度:放眼看世界点  评  打造符合时代需求的“全能型”记者“IPO批判”:用数据和事实撼动利益格局第一节  一条微博引发的争论第二节  报道“四部曲”第三节  全媒体时代的传播第四节  做制度批评报道的引头人点  评  传播中的“潮汐效应”渤海溢油:揭开“油锅”,坚持专业化报道路线第一节  概述:从零开始的采访第二节  策略:做能做到的事第三节  采访:寻找铁板中松动的那一块第四节  选择:更愤怒,还是更聪明?第五节  结语:坚持自己的判断点  评  唯专业,才独家“重啤疫苗事件”:终结“诺奖”神话第一节  迅速反应,撒网所有关联方第二节  重点狩猎,各个击破第三节  深入各大医院,挖掘试验数据真相第四节  乙肝专家详细解读疫苗原理点  评  改变传统新闻报道的局限第三部分  调查报道华西哲学:十年读解舞台上下第一节  探营华西村第二节  策划解构华西村政治生活运作逻辑第三节  与反对者顺利牵线接头第四节  华西哲学,不服不行点  评  探究和揭秘的魅力“学习班”梦魇:曝光“最黑暗的死角”第一节  电话那端的求助第二节  黑屋里的“酷刑”第三节  采访中的官式太极点  评  持续关注的价值南海红会“弃婴门”:像警察一样去求证第一节  差点被忽视的重大报料第二节  像警察一样去取证第三节  一段至关重要的视频第四节  全媒体传播的迅猛优势第五节  “弃婴门”报道领跑全城媒体第六节  一起严重的医疗责任事故点  评  把自媒体纳入采访链条河南宋基会:“啃”出来的新闻金矿第一节  选题来由第二节  艰难寻找方向第三节  挖出河南宋基会第四节  专题推出第五节  借力微博的追踪报道第六节  反响和总结点  评  “蚂蚁”可以比“老虎”更强大世华会:破解双面“王朝”成功密码第一节  荒诞背后的荒诞第二节  八大谎言调查第三节  错综复杂的家族谱系第四节  人心的诱惑点  评  新闻理想需要新闻勇气“双到”扶贫AB面:创新舆论监督推动扶贫工作第一节  访谈样板村第二节  不看不知道的穷困第三节  坐“摩的”的特色采访第四节  条分缕析寻证路第五节  一石激起千层浪点  评  通过科学的舆论监督推动中心工作第四部分  政治新闻报道利比亚战地纪实:在战火中,寻求真相第一节  镜头该对准哪里第二节  班加西是利比亚的根据地第三节  设法赶到新闻焦点地区第四节  如何报道胜利狂欢第五节  从原稿到成稿第六节  对报道的总结第七节  准战地记者初体验点  评  国际报道绝非“到此一游”秦  晓  走出乌托邦:坚持常识,力图创新第一节  封面人物选题是如何被确定的第二节  我不过是一个记录者的角色第三节  互联网时代下的杂志深度操作第四节  全媒体运作思路第五节  线性叙事模式的利弊分析点  评  “鸡蛋”和“母鸡”互现“十大民生工程”扫描:政媒对视下的“虚实”之弈第一节  落子:选点平衡术第二节  中盘:义务监理员第三节  收官:惊动省纪委第四节  余论:随手抓大鱼点  评  逼迫权力放下傲慢“红旗漫卷”:全国性重大主题宣传的创新路径第一节  妥善处理地方性和全国性的关系第二节  结合“走转改”,坚持“三贴近”第三节  充分认识广东历史地位,突出报道个性第四节  借助党刊同行合作平台,提升媒体联动效应点  评  既重又特  自成高格

编辑推荐

杨兴锋主编的《南方报业采编经典案例(第2辑)》按作品体例、题材分为四个部分:公共政策报道、财经报道、调查报道、政治新闻报道。其中的“公共政策报道”已逐渐成为新闻媒体承担社会责任、比拼影响力的重要报道品种,南方报业在此领域历年来屡有佳作名篇涌现。“财经报道”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南方报业的专业主义精神。尤其是“渤海溢油”独家系列报道和“IPO批判”系列报道两组报道。“调查报道”所选案例多达6篇,充分显示了南方报人娴熟的新闻调查技术。“政治新闻报道”共有4组报道。

作者简介

杨兴锋主编的《南方报业采编经典案例(第2辑)》解密南方报业成功经验,打造最佳新闻案例教程。这20篇经典之作无不彰显南方报人对新闻理想和专业精神的坚守。
《南方报业采编经典案例(第2辑)》按作品体例、题材分为四个部分:公共政策报道、财经报道、调查报道、政治新闻报道。其中的“公共政策报道”已逐渐成为新闻媒体承担社会责任、比拼影响力的重要报道品种,南方报业在此领域历年来屡有佳作名篇涌现。“财经报道”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南方报业的专业主义精神。尤其是“渤海溢油”独家系列报道和“IPO批判”系列报道两组报道。“调查报道”所选案例多达6篇,充分显示了南方报人娴熟的新闻调查技术。“政治新闻报道”共有4组报道。


 南方报业采编经典案例(第2辑)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还没看 不过包装很好 书的封面不是普通滑面的,很有质感。
  •     书比较轻,很不错,叙述有吸引力
  •     很好看的新闻策划书,就是没有原文。如果有发表报纸的截图,做整个页,可以让读者看得更完整,比单纯描述怎么发的更有效。
  •     还没看,应该很不错,都是经典案例
  •     居然没有人评价过 只有我才这么无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