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居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508516981
作者:单德启
页数:152页

章节摘录

  庭院深深  北京四合院与棋盘式街道网络恪局有着深刻的内存联系。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两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左右平衡,对外封闭,对内向心,方方正正。四合院规模不同,人小相差悬殊。但无论大小,都是由基本单元组成的。  由四面房屋围合起一个庭院,为四合院的基本单元,称为一进四合院;两个院落即为两进四合院,三个院落为三进四合院,依此类推。北京大型四合院(如王府)可多达七进、九进院落,除中路主院外,两侧还有东两跨院,可谓“深宅大院”。  北京四合院的房间布置也比较固定,一般由正房、耳房、厢房、后罩房及倒座房组成。  由r日照的影响,四面的房子以坐北朝南为最好,因而四合院都以北房为正房,东两两侧次之,为厢房。四合院最币要的房间是正房,祖宗牌位及常屋设任正房的中间,所以正房在全宅巾所处的地位最高。其开间、进深和高度的尺度都大于其他房间。正房的开间一股为三间,中间为祖堂,东侧的次间往往住祖父母,曲侧的次间住父母,而且老房了正房左边(东边)的次问比右边(西边)的略大,这是受“左为上”传统习俗影响的结果。四合院巾,除中轴线上的堂屋外,东犀被认为是次好的房间,所以人们也把主人称为“东家”、“房东”。  位于正房之前、拉开院子的宽度、相对而立的房子叫厢房。厢房一般为三间,供晚辈居住。  正房两侧大都再建耳房。耳房与正房一样也是面南,只小过尺度较小,也就足后墙与正房齐平,而前墙比正房向后退缩。由于进深窄,因而屋顶的高度也矮。如果将正房比喻为人的脸面,那么,耳房就像是人的双耳。正房两侧的耳房有各一间的,也有各两间的。各一间的被称为“明三暗五”,也就是看上去正房是三间,但事实上正房为五间;各两间的则被称为“明三暗七”。耳房前面正对的是东厢房或西厢房的北山墙,这个小空间的东西两侧义各为院墙和游廊所隔挡,恰好形成耳房前的一对小院子。由于这两个小院子不铺砖石,因而被称为“露地”,常常种植一些房主人喜爱的花木。一些文人也将书房设在耳房,阳光可以直射房中,而窗前的小空间又十分私密,日影斑驳、轩窗静寂,可说是极好的读书环境。耳房的室内一般都有门与正房的次间相通。在构造上,正房、耳房各自都有独立的山墙,但民国(1912-1949)以后建的四合院往往将构造简化,两个山墙合二为一。  四合院的正房、厢房之间,一般由抄手游廊连接沟通。抄手游廊是开敞式附属建筑,既呵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观赏院内景致。

内容概要

  单德启,1937年生于安徽,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建筑学专业。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曾先后主持人与居住环境——中国民居”等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已出版《中国传统民居图说》等专著。

书籍目录

前言:中国民居概述庭院深深深几许——北京合院探幽庭院深深小扣门扉垂花怡情别样天地青山绿水话徽居——皖南村居漫话山与水的徽州——水乡宏村黑与白的徽州——桃源西递虚与实的徽州——天井和马头墙书与礼的徽州——书院和牌坊技与艺的徽州——“三雕”和园林商与儒的徽州——相辅相成的商业和文化小桥?流水?人家——绍兴水乡拾趣台门三千出越都小桥流水伴台门绍兴滨水万年台寻古探幽话故居崇文尚武?外适内和——闽西土楼揽胜客属祖地土楼掠影追本溯源情理共生中西合璧?多元混杂——五邑侨乡猎新碉楼矗立?侨史见证骑楼蜿蜒?鳞次栉比侨乡祠堂?风采依旧干栏木楼和风雨桥——桂北山寨采风木楼寨巡礼程阳桥对歌鼓楼和芦笙柱干栏木楼火塘——木楼里的神圣场所玉水润泽?物载秋华——丽江街巷问古千年沧桑铸古城百转泉水伴街市三坊照壁溯民居壮美与优美的居所——雪域碉房抒怀源远流长的历史多姿多彩的民居形态与神明共栖的场所与天地相生的家园壮美与优美的生存图景附录: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作者简介

《中国民居》主要内容:中国疆域辽阔、历史悠远,各地自然和人文环境不尽相同,因而中国民居的多样性在世界建筑史中也较为鲜见。这里有高墙深宅、深邃富丽的北京四合院,有清雅朴素、空灵俊秀的皖南民居,有临河依水、粉墙照影的浙江民居,也有随势而筑、雄浑壮美的西藏碉房……无论北方民居的深沉厚重,抑或南方民居的洒脱灵秀,都于外在浪漫的意境中,蕴藏着中国人信奉的“天人合一”的哲理,以及讲求尊卑之礼、长幼之序、男女之别、内外之分的宗教伦理思想。

图书封面


 中国民居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我很喜欢
  •     先是读了其英文版,觉得OK才读中文版。要么是FOR中文读者需要形容词,要么是译者超越了作者。
  •     不够全面,湖广传统民居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