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渊》书评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4
ISBN:9787536457355
作者:[美] 弗诺·文奇
页数:860页

喜欢科幻的同仁应该看看

我花了大概三个月的时间看完,断断续续,感觉还行!应该如书背后的广告词那样:一次漫长、令人兴奋的阅读体验!不过感觉作者对其中蜘蛛人的描写比较生硬,有较大纰漏。整个蜘蛛人星球不可能只有那么点文明吧!而且,凭一个发明家之力就能够使一个文明发生质的飞跃,太荒谬了!不过还是很喜欢范纽文!

觉得这本书中的故事构架跟现今我们所处的宇宙很像

虽然我还没看完,刚看到十分之九,但一直觉得这本书中的故事构架跟现今我们所处的宇宙很像:我们就是那些懵懵懂懂的蜘蛛人,我们自以为科技在发展,世界在逐步地变美好,可是却对近太空一直监视我们的外星人全然不知。我们的科技之所以不停地加速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外星人参与了进来。他们有的心怀鬼胎,也有的希望能帮助我们度过难关,但他们之间也同样有恩怨故事的结局如何,我希望我明天能读到;我们的结局如何,我希望能够乐观

我看到了冷战

鲁迅说红楼的那段我就不引用了,记得不是很清楚。但我从这幻想的世界里看到了现实中的冷战。青河人代表美国,在对整个世界兜售自由民主的同时把英语搞成了世界语,美元弄成了硬通货。青河帝国没有使用武力来征服宇宙,而是用了更有效的贸易,这和美国的和平演变如出一辙。易莫金人代表苏联,从沙俄的野蛮落后凭借美国的技术一跃而起(就算不是军事迷也看得出图160和B1的相似),但西学为体,暴力的基因还是留在了他们的统治方式之中。人面兽心的托马斯劳,和吃人不吐骨头的斯大林,看上去多么类似啊(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托洛茨基……同志可以作证)。而一直不开化的蜘蛛人,我想……是作为第三种力量出现在国际舞台的中国。

踩地雷了。

我对传统上的科幻名著有一种先天的不信任感,总觉得会踩上“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地雷,事实上也确实踩过几次。———丁丁虫《天渊》就是我的地雷。一部靠贯穿全书的情节支撑的小说,对于这个情节的几处关键设定必须要慎重对待,尊重处理。文大师的《天渊》,有两处设定,在最后时刻被推翻,读完之后目瞪口呆,感觉好像遇到了翻脸不认帐的包工头(据说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人已经很少了),分别是:1 那种侵蚀大脑的细菌可以完全的抹杀人的感情和自我,让人变成人形工具——小说中有个被侵蚀的角色偏偏没有丧失自我,反而做了改变历史运程的内鬼。2 洗脑术可以干净彻底的摘除人的某段时间的记忆——最后决战时刻,女主恢复了所有的记忆,一枪干掉反派一号。前面陪你熬了800多页,最后时刻宣布前边的基本设定无效,这就不好玩了。

看不懂天渊的可以去看一个评论

关键在于你得看过深渊上的火,然后理解清河到底在一个什么样见鬼的环境里过活。然后理解这就是我们的世界,而singularity可能永远不会发生,然后你就能理解天渊中的世界是何等悲惨的一个世界,而范纽文的一切努力就仿佛苦力西绪福斯。我推荐这个评论:http://www.scifi.com/sfw/issue101/excess.html

简单评评《天渊》

  前天花了40多块钱买了《天渊》,八百多页的一本厚砖头,我看了好几天,还没有看完。不过就我看的这些,真是让人震撼!典型的文奇风格,壮丽的太空歌剧。强烈推荐喜欢科幻的人找来看看这部小说。什么是硬科幻,这部小说就是一个标杆。我现在没有时间写详细的书评,只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写自己的感受吧。  想象一下,你看遍文明的盛衰,走遍银河的各处。人类文明散步在银河系,在时空的间隔下,各自相对独立的发展。有的文明兴起了,有的衰落了,可是不论多么辉煌的文明,衰落永远不可避免。然后,你看透这一切,你希望扭转这一切。帝国,对就是帝国,你要建立一个帝国,一个由贸易飞船组成的帝国,将银河系中的人类联合在一起。你奋斗,远航,演讲,最后被人背叛,理想被践踏。你要复仇!可最终你终于发现,银河帝国的梦想只是梦,在光速的限制下,广袤的宇宙将人们分割起来,阻止了人们成为一个整体。这是人力的极限,也是文明的极限。  超过光速?要打开文明的枷锁,只有这一条路。文奇给我们描绘的文明的盛衰,宇宙的贸易,以宽广的时空尺度给人们以震撼。文奇的书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是非常适合年轻人读的书。

太空歌剧爽文

短评超出只好放这了.这是部太空歌剧.英雄主角要怎么出场,这里给出了如何神秘低调并华丽着登场的铺垫范例.要在怎样的背景下,一个偏远星系的中世纪王子,才能成为影响宇宙的人物(莫提穿越)?看后才知道,原来<深渊上的火>所打造的世界设定,天生就是太空歌剧的最佳背景啊,然后弗诺文奇果然物尽其用顺水推舟将计就计的写了个太空歌剧.行星际贸易文明会是什么样子,我们说不准,至少我还是蛮喜欢这种从大航海时代演化而来的感觉.另外,又来了一个分线专写某个外星种族的演变,你得有多喜欢这个题材,才又玩了一次<深渊上的火>的技巧.不过写的真有意思,八爪蜘蛛文明像是咱地球上的工业文明启蒙初期,带着浓浓的机械(机油?)味,然后又混合了些20世纪早期的物理黄金时代的气息.基本上我把它看成弗诺文奇自娱自乐的一篇爽文,不如<深渊上的火>那样严肃,不专注于设定,毕竟这是前传,而世界设定已经在<深渊上的火>里完成了大部分.怎么说呢,爷这是在写太空歌剧呢.而他真的写了,而且写的这么硬.唉,你让其他人怎么办?这本书纯粹从阅读乐趣上来讲,觉得比<深渊上的火>更优秀.

文明的宿命

8000年后,人类文明分散在800光年范围的宇宙,地球那时则被称为“老地球”,经过了至少四次毁灭性的循环,每次都是重野蛮时代重新回到技术文明。面对星球文明这种毁灭性宿命,人类能在老地球第一次文明毁灭之前进入宇航时代,则被称为一个奇迹。在宇航时代,星球定居的人类文明仍被这一宿命所束缚,战争、瘟疫、自动化系统的崩溃都是高度文明的致命武器。一旦崩溃到野蛮时代,或经过复兴而从新达到曾经的文明,或借助恰好经过的人类星际贸易者的帮助。两只人类舰队-清河人商业文明和易莫金人极权文明-前往位于人类活动空间边缘的蜘蛛人星系进行探索。在几乎同时到达蜘蛛人太阳系的情况下,两只舰队决定彼此合作探索活动。易莫金人将清河人鄙视地称为“小贩”,生意人当然愿意从客户手里多赚点钱,但绝不会想把人控制起来,甚至变成奴隶。而清河作为持续了三千年文明,他们无不透着优越感,尤其面对借助清河人的宇宙广播才刚返回文明的易莫金人。人类舰队到达后,蜘蛛人正经历首次进入技术文明时代,相当于人类文明一战和二战的那个时代。让人吃惊的发现是,蜘蛛人星球大约在一百万年前曾居住着极其先进的一个文明,具有人类文明都难以企及的高度。一个最形象的比较是,人类文明最先进的定位器是毫米级,靠微波提供能量,悬浮空间,而蜘蛛人星球史前技术文明的定位器则达到纳米级,操纵基本物理定律,而具有反重力的特性。贯穿全书的一项人类技术被作者称作“定位器", 毫米级灰尘般大小,悬浮分散在空间内形成一个网络,靠微波提供能量,对周围物质世界具有强大的感知能力。使用者可以通过设备同环境中的定位联网,更神奇的是,对于知道窍门的人,定位器可以通过附着在眼内的视觉神经而接入由定位器构成的互联网。人类文明的经验表明极权文明玩不转高科技,因为统治者无法用鞭子抽着奴隶去发挥想象力,但易莫金用"聚能"技术做到了这一点,通过感染病毒在人大脑,而后精准释放神经毒素,将人控制成只专注于特定专业技术的机器,从事各种科学研究,并忠实于"主人"。高科技也有两面性,比如发明灰尘般大小定位器的那个高度人类文明恰恰是也因为这一技术而堕落成一个监控无所不在的警察国家,没能抗拒人类星球文明的宿命,最终再次回到了没有技术的野蛮时代。书中另外很有趣的技术就是宇航时代的医学科技,清河人能活到500-600岁,小说背景的解释是,500-600岁成为人类寿命延长无法突破瓶颈。由于漫长星际旅行途中的冬眠,进行星际飞行的船员则可能会经历更长的时间,自己子孙先于自己衰老也是在平常不过了。一个有趣的例子,清河舰队的船长帕克年轻时的一个女朋友是他的曾曾曾侄女。

扣人心弦

《天渊》里的范是个深藏不露,卧薪尝胆,将奴役了自己族的外族最终消灭的英雄史诗剧,虽然我不理解那个被聚能的美女语言翻译机是如何一跃被自己一直监听的文明给反洗脑的。这是宇宙中文明等级相差不大的俩种族间斗智斗勇,横截面。

散记

《天渊》散记这书太厚了,坦白说看得挺晕的。电子版质量真糟糕,我看到结尾都不知道作者将Deepness翻译成什么,是“渊薮”吧我猜,那么电子版中似乎一处写对的都没有。奇维的命运让我想起了作者自己的作品《循环》。他还是很珍视好点子的。聚能是个很有意思的想法,钱学森提出过“人机结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方向,我相信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有此共识,但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什么大的进展。计算机的操作要么极端的傻瓜——比如大多数人使用的拼音输入法,虽然好学,可平均按键太多,打字速度怎么也上不去;要么极端的繁琐和没有逻辑——比如Linux的很多操作,原因不是搞不清,而是搞清楚以后还是觉得颇为繁琐,和人的自然思维搭不上线——我认识那么多Linux用得精熟的人,个人电脑全是Windows,不能不说没有这个深层原因,觉得后者亲和力更强——所以Linux推出这么多年了,占有率还是那么低,如果它真的能和用户结合得非常完美,相信各种商业软件都会推出Linux版了吧。这方面口碑最好的要数vim了,可说到底不过是个文本编辑软件,大千世界中我们要处理的任务千姿百态,我们总觉得应该有套系统的方法让人和计算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处理各种任务。于是,作为数学教授的弗诺•文奇提出了聚能的概念,并由此带出一个问题:假如人和机器生来就是矛盾的呢?假如要和机器完美结合实现最高效率,就不得不牺牲人之为人的一部分特性,人类该如何选择呢?显然作者所持的态度是偏于拒绝的。但在书的结尾,通过特里克西娅•邦索尔,作者又将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放到了比“人性”更高的位置,顺手了结了一个三角恋故事。这个设置事实上是有点生硬的。本书结尾的特里克西娅有自己的感情,不受任何外力的驱使(也即拥有了“人性”),但同时还保留着聚能状态高超的翻译能力,可以说是两全其美——成了对作者自己提出的严肃问题的一个不严肃的回答。当然啦,我个人和大多数读者一样,更关心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问题。在青河的生存方式方面就更加不严肃了。作者始终在谈论自由贸易,谈论利润,可始终在回避一个至关重大的问题:交换的媒介是什么?只有在地下酒吧里蜻蜓点水地提到了“好处券”,可那不是青河人生活的常态。对于往来星际间的高科技文明,任何种类的软通货都可以轻易伪造,任何种类的硬通货基本都拿不动。如果直接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考虑到青河人不尚奢靡,他们需要的仅仅是食品、能源等生活必需品,而这种东西在飞船上的存量是有上限的。恰恰是对这种往来星空的孤独文明,私有财产才最没有意义——飞船里用不上,所有的行星文明相对于他们漫长的生命又都那么短暂。我就不往下讨论了,有落井下石的嫌疑。本书中对自由贸易有近乎于盲目的信仰,宣传口号式的称赞充斥在字里行间,却并没有脚踏实地地论证青河制度的各种可能的缺点——比如,掌握青河广播网的人可以说决定着一切青河商团和人类行星的信誉,怎么保证这个组织不腐化?以它的垄断般的权威,哪怕是偶尔腐化一下,对某个文明的伤害也是惊人的。再比如,在马雷斯克的行动中,对利润至上的青河人来说,假如他们阻止马雷斯克覆灭的同时向当地人要求马雷斯克的全部资源,可以说对行星上的人类和青河来说都是合理的正当的,但对行星未来的发展却是致命的。短期利润最大化和长期的人类福祉恐怕从来都不是一致的。况且对于星际航行的文明来说,以当时当地的情形,竞争根本不存在——别的拯救力量都来不及赶过来;信誉也根本不存在——只要事后把责任都推到一个虚拟的邪恶势力就可以了,于是最“理智”的做法当然是要求马雷斯克人交出除了生命之外拥有的全部作为获救的代价。对集体所有制的批判又巧妙地与奴隶制和邪恶的个人挂上钩——托马斯•劳和里茨尔•布鲁厄尔一死,所有的邪恶就都结束了。我们批判某个制度变得邪恶,是由制度中的某种痼疾导致的,而不是某一两个邪恶的个人。哪个美国总统也不希望自己国家在第三世界口碑那么差,可这不是任何善良的领袖所能改变的。再一次说回来,正邪分明的小说看着痛快,至于严谨不严谨,顾不得那么多了。范•纽文放弃自己建立一个不再有战争和饥荒的青河帝国的伟大理想,说到底还是基于自由选择的权利——正常人不应该被聚能,一个文明也不应该被从外部被强加一个更好的统治者。于是我们看到,虽然冷战思维还在,至少这部2000年的作品有了一点超越。而且在塔雷斯克发生的事还有另一层意义:在两个文明时期之间架起一座桥。这让我想起了阿西莫夫的《基地》。由此想到舍坎纳•昂德希尔与哈里•谢顿,伟大的老迈的不被世人理解的不能亲眼见到自己的伟大成就成为现实的科学家总是那么能够打动我。啊,又谈到科学了。居然提到了“一次一密”,说基于算法的密码都不安全,只有这个密码是安全的……看的时候好亲切,然而可惜还是只蜻蜓点水了一下。作者把各个人类文明(连蜘蛛人也算上)独立发展的历史设计得真够近似的,中世纪——复兴——无线电——原子能、电脑——网络、航天。除了聚能、反重力物质和开放的结尾,没有提出另外的科学发展的可能。一直以来我们对非人类的文明与科技都抱有这样那样的幻想,把它们设计得和人类如此之像或许未尝不是一种创新。前面说了,本书中的政治制度也没什么新鲜东西。正是因为没创新,才为作者重新书写一些现实世界中的冲突和矛盾提供了方便。

天渊,是未知的空间,也是未知的未来

先重读《深渊上的火》,再重读《天渊》。弗诺文奇小说最大的特色在于设计超出想象的外星物种及相应的社会形态,像树族、爪族和蜘蛛人;一个令人揪心的悲剧人物,像杰弗里和维奇;星际旅行家们的困境及外星社会的外交与战争的双主线写法,同样的主人公范•纽文;还有对外星种旅族日常过于琐碎的描写。这样来着,两本书是如此相似。《天渊》比《深渊上的火》在描写外星生物日常方面更加磨叽,情节发展更加缓慢,不禁让人大段大段的跳过。对曲折复杂的社会斗争的描写与不同种族主人公性格的细致刻画,将二者充实于一段宇宙航行经历之中,这可能也是太空歌剧的特色之一吧。聚能和范•特林尼的身份是本书的两个大坑,而范对易莫金认的反击过程最具趣味性,也是我能坚持看完全书的主要动力。聚能被描绘位一种阶级剥削社会的强大技术,其实也不过是生物计算机而已,作者在这方面出现了疏忽。生物智能发展到如青河的阶段,生物计算机一定会广泛应用,不可能实现。聚能船员工作的场景不禁令人想起了《攻壳机动队》里的人工智能,而通过克隆组织还可以避免应用活人或克隆人的道德困境。作者对自由贸易极其推崇,认为这是资源配置最主要的手段。但在书中受困且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黑市扩大化的是否真的有必要值得保留意见。书中如此推崇自由贸易,以至于认为流动贸易型青河文明,由于其包容、多变、去中心等特性,才是永恒的文明形式。而固定于一地的文明限于技术发展到极限,终究有崩溃的一天。但安眠、间断的生活方式此文明又与个体人智慧与经验的积累产生了矛盾,范•纽文早期与苏娜的分歧及拉森的谈话中进行了讨论。文明与人生一样,必然从零开始,必就要经历一次次轮回,这或许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历史必然重演,过去一直存在。因此范•纽文的壮志或许只是一场空想。遗憾的是,范的远征因航向相反而导致失败,意外结束,不知青河文明的后继者结局如何。在范纽文的讲演中,有这样一段:没有一个固着行星的文明的支持,一小撮孤立的飞船和人员无法重建技术文明的核心。没有来自外界的援助,任何固着行星的文明都不可能永远延续下去。本书的主人公昂德希尔和范•纽文,同样拥有超出时代的见的和智慧,又同样留下了未尽的结局。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英雄相惜,令人唏嘘。人类的舰队潜伏在蜘蛛人星球之上,等着采摘技术发展的成果。而太阳系中是否也潜伏着等待收割人类文明的外星生命呢?真令人不寒而栗。而对于人类受困的舰队,文明的价值在发展出于工业体系和产业工人,这也是现代工业文明最重要的基础,让人又联想到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屹立不倒的德国。飞得高,飞得低,学习再学习,多少大秘密。

主要写的是政治

《天渊》应该受冷战影响很大,青河是西方价值观的体现,海运,贸易,殖民,这些都是典型的欧美文化传统。这种价值观很像电影《铁娘子》里有一段台词:“我们是强大的岛国人民,我们自给自足。拿破仑说我们是做小生意的国家,他这话是羞辱,但我认为这是赞扬。这就是为何他不能战胜我们,也是为何希特勒不能战胜的我们。我们保守党坚信让人们有自由去挖掘发展潜能,尤其是年轻人,假装人人平等是没有好处的。每个人都不相同,从来都不是,也永远不会一样,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立志去追求比父辈更多的东西。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领袖。”还随便歌颂了一下自由市场。易莫金人是独裁的象征,貌似是在影射苏联。通过”聚能“这种手段,把这种政治恐惧极度放大了。

花了两天,终于看完了

太长了,跳着看的,基本从40章后面起,关于蜘蛛人的部分都是飞快的跳跃式扫过去了。看的这个电子版很混乱,注释和正文混在一起。让人看得很费力。聚能奴隶还有托马斯。劳的部分还是很精彩的。等恶人托马斯被毙了之后,故事再没有不协和音时,却因为太美好而失去了吸引力。

读后感

A Deepness In The Sky--------------------------------------------据说深渊上的火比天渊还要精彩,原本打算打四星,这样就可以有后路给深渊上的火打五星了,可是,现在我不想考虑这么多了,就任性的打五星了。高潮来得这么晚,前面的那些,真的像是蜘蛛人和人类在玩单机游戏,各玩各的。不过前半段真的感觉蜘蛛人萌化了(虽然后面有描写到人类看到蜘蛛人的真实面貌,以人类的审美眼光挺丑的),所以特里克西娅在解除聚能后做出那样的决定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自己YY而已)。只是可惜了情种伊泽尔,如果他被聚能,那么他的技能就是一往而深,坚守爱情有时候也是不会有结果的,只是最后跟奇维在一起,转变的略生硬啊。奇维估计是这里面最苦逼的一个了,如果以她为女主写言情小说,肯定是我最喜欢的虐恋情深。至于范和劳,都是那种野心勃勃的人,虽然两人都追求聚能,不同之处就是劳痴迷于权利,范是为自己的理想而疯狂,感觉范的改变也有点突兀,那么长时间的执着怎么可能是那么短的时间就可以放下的。这里面最具传奇色彩的就是舍坎纳·昂德希尔,那么富有想象力,而且最后结局也是那么的传奇,无法超越。最后一点感想就是聚能真他妈的丧心病狂,太疯狂了,赤裸裸的人形超级计算机,细思极恐。

经典太空歌剧的路线分析

这本书最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其中的青河人是通过在全银河系公开免费广播自己的科技知识,来扩大文明影响力,这样其他星系的文明可以通过学习青河技术发展出类似的科技树,并且对青河思想产生认同感。青河商业舰队由此拥有了无数的潜在客户、宇宙补给站、人才供给所。这种通过技术和价值观输出来扩大文明影响力的方式着实令人赞叹。比《三体》中那套以邻为壑的哲学文明先进了不知道多少个世纪。除此之外,文奇老爷的写作技巧也有着诸多可圈可点之处。开头第一章通过几个后面注定便当的倒霉蛋(舰队司令级炮灰)和当地人的互动,一边把青河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缓缓道出,一边埋了个后面要揭开的伏笔,即老疯子的真实身份。接下来的亮点是在新殖民地不期而遇的发达商贸文明和相对落后的专制文明之间的斗法,商贸文明毕竟显得比较天真,没有理解了专制者的本质就是不信任他人以及对权力的渴望,没能就敌我双方的互动进行正确分析,再加上民主制下的妥协往往出不来好结果,于是选了个看似最稳妥实际最糟的策略。青河人有技术优势而军力偏弱,易莫金人技术力偏弱但有双倍武力和物资,所以青河人决定独立开发当地,等到和原住民获得联系,就能扩充实力以制衡易莫金人;问题易莫金统领必然也能看出来自己在独立开发效率上不可能竞争过青河人,所以他会傻等形式逆转吗?必然是第一时间发动突袭啊。而实际上,统领发动袭击比那还早还快,在青河人做出决议之前他就已经用定时生化病毒先发制人了。而在之后的血战和斗智当中,统领也再次发挥出专制权力社会残酷斗争中培养出的强大权谋能力,隐藏了自身的虚弱,反而利用青河人的反抗将他们全部控制在手中,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一个独裁君主的残忍狡诈强大。到了全书三分之一左右的时候,明争暗斗的复杂局面总算开始清晰了,基本就是暗处的青河文明初代流放老君主对抗明处的新生专制文明流放小君主,而在两个马基雅维利式的太空君王所代表的文明斗争下方,行星上面还有个懵懂无知的新生蜘蛛人文明正在蓬勃发展。接下来就是一个又一个交错进行的POV章节,青河君主与易莫金君主的明争暗斗日益激烈,而其他几个次要角色的性格特征也日益鲜明,易莫金这边是残忍的军事统领和被奴役的聚能者行政长官,青河那边是夹缝中成长的少年指挥官和被迫依附着统领为同胞谋求利益的少女工程师,再加上饱受原始统治压榨的青河人,以及被青河先进文化逐渐“腐蚀”的下层易莫金人,同时下方星球的蜘蛛人文明及其中的天才科学家家庭也不断演进发展,各种文化交替,政治斗争。这里的几条人物线索都是比较有代表性且具有重要价值的,青河的年轻人路线用来表现青河文明的遥遥领先,继往开来,后继有人,而易莫金的野兽和奴隶则用来体现这个文明的缺乏前途,一正一反,双方的未来趋势就渐渐明了。而通过不断向我们展现蜘蛛人文明的迅速演进,不断加强太空来客和读者对他们的认同感。而一个又一个的闪回记忆,让青河文明与易莫金文明的本质区别越来越明显,原来青河老君主并不仅仅是个马基雅维利式的混球,被流放者是青河文明的缔造者,遭到背叛的理想追求者;而易莫金统领开明统治的表象之下,彻头彻尾的奴役和残忍逐渐暴露无遗。到了全书将近三分之二的时候,在之前的铺垫之下,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这个转折对于美式太空歌剧可以说是标志性的,那就是价值观问题。青河老君主在实现他文明帝国梦想的边缘被人背叛,正试图重建帝国,而易莫金人的聚能技术——把人类变成惟命是从的高质量人体计算机,对他新帝国的构筑是天降之助。所以他试图击败易莫金独裁者,并且将这项高科技奴隶技术化为己有——为了更大的善。但在年轻的青河指挥官劝说之下,他醒悟了,这种非人道的奴役与自己实现人类繁荣的梦想背道而驰,利益也许很高,但代价更高。他无法继续欺骗自己,一度陷入自暴自弃的绝望。这个死与新生的过程,可以说是全书的转折点,老君主在放弃了自己的执念,走出绝望之后,重新变回年轻时那个相信理想的人,那个热情的革命者,而这场太空中的明争暗斗也从两个马基雅维利式统治者之间的权力之争,变成了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正邪之战。对于美式权谋作品,这是标志性的部分,也就是“我们认为存在更加先进、人性、文明的价值观,我愿意为了捍卫这种价值观而付出,甚至牺牲我自己”。而如果你看日式作品,看到的价值观多半是“虽然我们斗得你死我活手段无限残忍,但其实我们都是好人,只是环境和意识形态的不得已,求生存”这种洗白向。至于中式作品,多半是“其实斗来斗去,大家没一个好东西,人人都是混蛋,只有避世隐居的才是好榜样。”三种世界观价值观孰优孰略,我不评论了,大家自己见仁见智吧。反正你要看美式太空歌剧,不管前面怎么大搞马基雅维利式的无情斗争,后面一般都是要来这么一场价值观提炼和人性提炼的,如果不提,那这多半是一个共产主义间谍写的(笑)。于是经过这场转折,最后紧锣密鼓的酝酿开始,终于所有明暗线索一起引爆,巅峰对决正式开始,智力体力人性大角逐,一连串惊心动魄起伏跌宕血战之后,必然的先进文明战胜落后文明,灾难大部分避免,被压迫者讨还血债、被奴役者获得解放,然后还有各种人文主义关怀。接下来还有不短的尾声,该处理战犯的处理战犯,该繁荣文明的繁荣文明,该交流合作的交流合作,该杀个回马枪去专制文明解放被奴役者的去杀回马枪。此外还有下一部的伏笔(好吧虽然本作其实是前传),过去文明的未解之谜。虽然2000年这本作品放到现在已经有点儿老了,很多内容已经不是那么新鲜了,但是整体技法上依然有着无数值得学习之处,比如大量的密集叙事却毫不混乱,举手投足,轻歌曼舞之间,就把该交代的都交代了,该回忆的都回忆了,该预示的都预示了,这种多重信息并列处理的能力值得称道,文奇老爷如果去拍电影肯定是一把好手。

天渊没有尽头,博弈没有尽头

我很庆幸,我是先看了《深渊上的火》之后才看的《天渊》。《天渊》写在《深渊上的火》之后,是后者的前传。《深渊上的火》中有许多非常好的设定,非常有意思的想象和细致的描写。比如界区,共生体,反重力物质的设定都很有想法。相对来说比较硬。而对于爪族共生体社会的细致描写尤为让人称道。对于“百万谎言网”的描写,则体现了弗诺-文奇对于互联网一向的兴趣。整部书精彩纷呈,闪光点太多了。而《天渊》则相对比较软。虽然对于“开关星”的设定很有创意,但是作者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解释,只在结尾给出了一点点猜测。《天渊》读起来仿佛有些枯燥,也没有那么多各种各样性格、形态的生物。但是《天渊》的思想却很宏大。它的主要目的放在了讨论人类的生存发展前景上。文中主要描写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类文明、社会体制的交锋。一种偏于专制体制,一种偏于自由体制。易莫金人彻底的专制体制,甚至包括用聚能和洗脑来控制其他人的手段。而范纽文梦想的帝国虽然看起来是一种自由的联盟,但实际上也是一种专制。他想建立的还是一个帝国,一个有高度文明、高度道德感、高度自由的帝国。范纽文希望建立一个超级庞大的人类帝国,使人类免于战乱,免于毁灭。但是说到底,一个这么庞大的帝国,给的自由肯定也是有限的,最后难免沦为专制。小说里其实很不能忽略的就是苏娜。苏娜对于范纽文的理想有一部分认同。她主张发展一个星际文明网络,用以输出文明、技术,培养客户群。她想做到的是能达到星际间的自由贸易,并不赞成形成帝国。在范纽文看来,苏娜未免太过于软弱和没有野心。但我是很喜欢苏娜的。她相比于范,给星际间的人类留下了自由和多样性。如果范建立了他的帝国,那么他管辖内的人类恐怕只能形成一种文明形式,只能有一种社会体制了。而苏娜主张的只是输出文明技术。这些文明技术被其他文明得到后,他们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他们可以全盘接受成为“青河人”,也可以完全置之不理,也可以部分接受整合进自己的文明体系。这样星际间的文明会互有联系,但是又会互相独立。这是这种差异和竞争,才能提供人类进步的动力。战争、自然灾难,都是人类必须经历的。且不说和平的乌托邦是否现实,即使实现了,恐怕也没什么好处。作者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带给我的感觉,远比《深渊上的火》要强烈的多。我承认平时我不太喜欢软科幻,因为他们经常借科幻的名义其实写的是政治小说或者战争小说。但是弗诺-文奇不同,因为他有了一个《深渊上的火》在前面,再看《天渊》觉得是自然而然。并且《天渊》并不是简单的政治或者战争小说。它上升的更高。最后来点煽情的总结:弗诺-文奇那种强烈的对科学技术的迷恋和笃信,对人类发展方向的思考,对社会和道德的思辨,那种强烈的梦想感和热情,真的太震撼太感人了 !

前半段好看极了,后半段难看极了

首先庆幸下先看了天体2再看的天渊,于是先惊喜了一下然后又惊喜了一下,,如果顺序倒一倒估计天体2就看不下去了其次天渊的前半段好看极了,后半段难看极了。简直就好像美国小说界也出了个广电总局一样。所以最后总结一下,,和谐健康向上的主旋律真是无聊啊

关于天渊的世界观

总觉得弗诺文奇塑造了一个在某种程度上很不一般的文明体系,一个高度发达却遭遇瓶颈的人类文明。刚一开始的时候,很不理解的一点就是冬眠。在看过的其他很多同类科幻小说中,超光速的旅行和通讯都已经实现,比如死者代言人里面的安赛波(安德系列里作者还是考虑了相对论的因素,特别是在年龄问题上,不过文奇倒是没有在这一点上有太多纠结。)而在天渊中,青河人却要经历几十年的冬眠才能到达目标星球,而且通讯也不允许超光速。给读者的感觉似乎是在那时的人类文明虽然高度发达,但也遭遇到了发展瓶颈。另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其实一直很担心冬眠其中一个缺点就是冬眠动辄30,40年,当星际旅行者醒来的时候,他们很有可能已经被遗忘,或者被自身文明的突飞猛进所超越。就像star trek里康柏巴奇所扮演的约翰·哈里森,还有遗落战境中阿汤哥的老婆,醒来的时候已经过了很多年。即使像我们的旅行者号,也许真的已经飞出了狭义的太阳系,但是五十年后,一百年后,当我们的科技飞跃到现在的无数倍的时候,飞出太阳系变得就像麦哲伦环游地球那样虽然艰难但也比维京人的长船容易得多的时候,旅行者号漫游一百年,两百年却被后来居上的意义会变成什么?也许有人会反驳说,这种付出是人类文明长足成长所必需的风险,如果没有旅行者号,就没有办法启发后人,而我们对于宇宙的渴望也许只能存在于书本中。可是,如果旅行者号里面冬眠者一群志愿者呢?当他们抛弃了家人朋友所有的一切,两百年后到达了飞行前既定的目标,发现这里早就已经被人类所访问,那抛开所谓的伟大之后,对于个人而言,也许是另一番滋味吧。而青河文明是一种贸易文明,他们如果遭遇同样的问题,所考虑的恐怕就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怅然若失,更多的将是利益上的损失吧。试想这样的事实,新西兰毛利人的祖先玻里尼西亚人历经千幸万苦来到了新西兰定居,生活,但一千年后,库克船长带来了一群来自更高文明的白人,殖民,毁灭,不断的压缩着弱势文明的生存空间。不过似乎,在青河文明中并不存在这个问题,不知道是作者故意为之还是在如此大的历史架构下心有余力不足的表现。范纽文跨越近万年的历史里面,文明似乎没有长足的进步,即便有存在于局部的灿烂,但是也随着时间的推进淹没在历史长河里面了。作者似乎在有意识的塑造一个中世纪的人类宇宙文明。不过这个中世纪所经历的时间跨度太长了,长到超越了我们今天地球上任何一个文明的历史。然后青河却依然屹立不倒,不知道是要去惊叹范纽文的天才构想还是赞美作者的想像力。其次,作者的青河世界观中,文明的宿命论让人惊讶和赞叹。此前我从没有想过文明的倒退会存在于一个文明社会,这句话听上去似乎有点逻辑不通,但我总觉得,一旦文明诞生了,存在于一个世界的各种衍生文明作为一个主体,总会以斜率大于0的速率想前进步。而像作者书中写道的乌托邦文明退化到原始文明,这么疯狂的想法,之前的我是从来没有想象过的。作者也许是对中世纪的欧洲有着他独到的见解,所以他会去认为文明会停滞,会后退,会毁灭。可实际上,即使中世纪,教廷还是保管着古罗马时期的拉丁文经典,而愈演愈烈的宗教改革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在促进者历史的进步,而所谓的日耳曼蛮族在促进文明的过程中起到的也是进步的作用。最后,作为一个西方人,作者不免会过分强调宗教的力量,贸易之神,瘟疫之神等等。作者特意提到范纽文建立青河文明之后才有了贸易之神的一切说法。不过说来,信仰的力量在不管什么文明中都具有很大的凝聚作用。但宗教是否真的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有用,那只有见仁见智了。总归,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只是叙述稍显拖沓,使得情节上让人觉得不能时刻high。。。

人物的刻画非常丰满

人物的刻画非常丰满,不管是蜘蛛人一家,还是范老头、维奇、伊泽尔,或者是劳,有时候会有一种看传记的错觉。只花了两天便看完了,虽然有些情节不合理,比如范的出场,比如大裂隙背叛,但又有什么关系哪,不用对里面的科幻设定过分执着。在看了一些国内的奇幻作品之后,这一部绝对是甘霖啊。所以个人强烈建议先看这部,再看《深渊上的火》,这样一来身为“前传”的局限会小很多。

070528forcode点评弗诺-文奇科幻长篇《天渊》(完整版)

070528forcode点评弗诺-文奇科幻长篇《天渊》本文首发地址:http://qixianglu.cn/20070528202700.html1、搜索那个人。搜索范围远达一百光年之外,时间持续了八个世纪。始终是秘密搜索,连有些参加者都不知道实情。早期只是隐蔽在无线电通讯数据流中的加密查询。几十年过去了,然后是几个世纪。线索还是有的。查问了那个人的旅途同伴,得出的线索却指向几个互相矛盾的方向:那个人现在孤身一人,正前往远方;那个人早就死了,搜索还没展开就死了;那个人现在拥有了一支舰队,正掉头向他们扑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前后连贯的迹象开始在一些最难以置信的故事中浮现出来。出现了某些证据,其可靠程度达到了这样的地步:某些飞船改变了原定计划,耗费了数十年光阴,追根溯源,以找出更多线索。有弯路,也有耽搁,由此消耗了巨额金钱。但这些损失由最大的一批贸易家族承担下来,没有一个家族抱怨-这些家族太富有了,这次搜索又太重要了。所以,金钱的损失无关紧要。搜索范围逐步缩小:那个人在不断周游,孤身一人,使用了一连串无法确定的身份,多次在小型贸易船只上从事一次性的临时工作。但是,一次又一次,他总是重又回到人类活动空间的这一端。搜索范围在缩小,从一百光年到五十光年,到二十光年-到几个星系。 (P1)2、我们这种世界如果要搞星际飞行,准会弄得经济崩溃。(P3)3、为了描写青河舰队在那个世界的重要性,着重描写舰队人员受到的热情款待,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幸成为青河舰队的一员,尽管他们因此再也见不到孩子了。为了成为舰队的成员,需要经过各种严格的选拔考试,竞争非常激烈。“让他们在大学里努力用功吧,让他们学习我们公告中提到的专业。这样做可以增加他们胜出的机会。”(P5)4、 描写有吸引力人物的另一个技巧就是让角色显得很富有,“我会向你们教派所管理的每一家老人院捐赠一百年的经费……只要你带我去见彼德威尔-杜坎”(P9)5、用一种随意的语气描绘一个惊人的想法:宇宙中很多人类殖民地文明倒退,又反复发展到了技术时代。“那是一个有三颗恒星的星系,其中的三颗星星有人类居住,三个美丽的世界,近几个世纪才摆脱蒙昧,重返技术文明时代。‘他们现在称自己为易莫金人’。我们从来没访问过他们的世界,只推测他们是某种专制文明,具有很高的科技水平,但非常封闭,非常重视心灵力量。”(P16)6、《天渊》介绍范-纽文出场足足花了一章18页的笔墨,从一个青河舰队搜索此人开始,开头的描写很能吸引人好奇心,真是个高手。另外让人震撼的地方是在叙述中含蓄地透露出范纽文已经活了八百多岁,并且青河舰队有办法让他恢复青春以帮助探索开关星。然后,序曲到第一章之间,略去旅途中的160年不说,第一部第一章前的第一句话是“一百六十年后”(P18)7、在行文中随意指出青河舰队通过监控易莫金人的广播系统来搜集情报,《计算中的上帝》也描述了外星人通过地球的广播电视系统来了解地球的情况,这些想法的常态化,见怪不怪的说出来,才能达到一种震撼的效果,因为这样的想法的确很妙,估计卡尔-萨根这样的科学家研究过这类问题。”他们的尼瑟语很容易理解,跟广播中使用的尼瑟语几乎没什么区别。“(P20)8、科幻小说中描述的人往往成为了一种工具,其实在政治中,个人确实成为了实现某个目的的工具,可以随意更换处置。“在这段时间里,船员和旅客多数时候都处于冬眠冷冻状态。这一次,易莫金人不等收拾好居住的地方便解冻了大批人手,不到八天便建成了这个宴会场馆,与此同时还完成了最后阶段的轨道调整。”(P21)9、艺术品最能展示一个种族的核心文化,其效力甚至强于语言。(P22)10、描写在一个行星内部发现了四块几公里长的大钻石,够惊人的吧,其实我在参考消息上看到过类似的报道,比如光谱分析表明,某个星系存在数百亿吨的高纯度黄金矿,呵呵:“帕克司令的舰队充分利用了先期到达的这一段时间,以近乎疯狂的速度探测了这个星系,还从行星冰冻的海洋中掘起了几千吨挥发矿。他们甚至在这个星系内部发现了四块巨岩——如果用比较宽泛的定义,别太苛刻的话,似乎也可以称为小行星。四块巨岩都是非常奇特的家伙,最大的一块约两公里长,四块全是不折不扣的大钻石。为了解释其成因,来自特莱兰的科学家们彼此差点动起了拳头”。(P24)11、这里的描写从侧面可以显示出这个飞船的规模:”我们正在计划进行一次相当大规模的联合着陆,主要目的是提取至少一百万吨水和相同数量的金属矿石。我们手里有重型起重飞船,达成目的应该不会很困难。其次,我们要留下一批隐蔽式传感器,并进行一次规模不大的文化采样。“重型起重飞船、文化采样、隐蔽式传感器……这些概念都很有吸引力,真正的硬科幻应该靠这样的技术幻想来吸引读者。(P26)12、描述地球文明曾经无数次毁灭后又重建:”当然,对古老地球的要求不能太高。那时的人类还处于黎明时代,每一项发明都是第一次。当时没有什么辉煌的过去和可以借鉴的记忆。伊泽尔自己的专业对象也是那个时代。当初他选择这个研究方向时,父母震惊之极,朋友困惑不已。可特里克西亚理解他。对她来说,对黎明时代的研究也许只是爱好,但她喜欢谈起那个一切都是开天辟地头一回的古老时代。“(P27)13、精彩段落:P224-1,236-4,244-1,245-5,247-2,253-4,261-2,264-4,274-4,321-6,333-3, 340,346-5,347-7,348,349-3,350,357,389-2,404-4,412-3,422,494,516,547,560- 7,561-4,592-514、P224-1:”单纯依靠自己,一只星际舰队是不可能建造出另一支星际舰队的,也不可能无限制地为自己提供高科技设备。仍旧是那个古老的难题:要制造出最尖端的技术产品,你需要的是一整个文明提供支持——大批各种类型的专家,各种层次的工业设施。没有捷径。人类经常幻想制造出一种适用于一切的通用装配系统,但这种幻想从来没有实现过“。forcode:这是弗诺-文奇在《天渊》中反复强调的观点:没有行星文明的支撑,一只遨游太空的舰队无法独自发展。这种观点很可能来自人类历史上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反复入侵和依靠,但是,我的观点是,这种观点并非完全正确的,第一点、取决于人类生产方式完全依赖现代工业机械制造和科学研制的格局,这种格局在未来很可能会改变,工业机械制造的格局很可能被纳米技术和生物机械技术改变,纳米技术发展到极致之后,很可能使制造业完全虚拟化,即完全依靠在电脑中设计各种类型的产品,然后通用纳米机器单元可以根据电脑中的虚拟设计将这样的虚拟模型打印出来,只需要制造出能够自足和繁殖并可控的纳米机器单元,就可以生产需要的一切:太空飞船、宇航服、餐具、汽车、纸张、钢材、电脑……所以,弗诺-文奇所构想的星际文明的规律将不适用于这种类型的新文明,纳米制造业将使得任何一个舰队,即使只有有限的三四个人来控制的舰队,都可以通过虚拟设计和纳米生产单元来制造需要的任何设备。人类文明的发展将保留下来数以亿计的成熟设备虚拟模型,这些模型可以用来生产所需要的任何设备,唯一需要的只是资源,只要有资源,就可以制造所需要的纳米机器单元和任何其他设备。第二点,弗诺-文奇认为飞船将无法独自实现技术研发和不断升级,我认为,这也并非不可打破的铁律。首先,飞船可以足够大,容纳下地球这么大的人口,这样规模的星际舰队将容纳数十亿的人口,这样规模的星际舰队实际上与一个固定的行星在研发能力上没有本质区别,舰队司令就相当于全球首脑,这样大规模的人口完全可以在内部不断研发新科技,培养自己的科学体系,当然,经过研究可以发现一个临界数值,只要舰队的人口超过这个规模,就可以实现独立的科技体系,也许这个临界值是数百万或者数千万。第三点:弗诺-文奇或许认为,一个舰队可能因为人手不足而需要从行星文明那里不断补充人手,并且需要行星文明培养的人才来供应舰队人才的损耗,基于第二点理由,我认为,这种担忧也是可以解除的,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使得用DNA或软件储存有记忆的科学家成为可能,这一方面意味着随时可以制造需要的爱因斯坦来研究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爱因斯坦在电脑中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的人手不足,完全不成问题,因为软件运行所需要消耗的只是能量,在这样一个技术时代,能量和资源可以随时转化成为人口、软件和设备,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制造需要的一切,于是,也就不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了。另外,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保留下数亿计的工具型人造生物的DNA代码,这些代码可以方便地用来生产需要的工具型生物,类似于各种纳米机器单元制造的设备。所以,星际舰队需要行星文明支撑的说法,可以完全被颠覆掉。15、P236-4:”堪培拉。范当时十三岁,是特兰-纽文最年幼的儿子。特兰-纽文,北方所有土地的领主、国王。范住在冰冷的大海边一座石头城堡里,在利剑、毒药和阴谋从中一天天长大。如果中世纪的生活持续下去,他只有两种前景:或者是被谋杀,或者是成为统治一切的国王。但是,这个飞行器和无线电只存在于远古传说中的世界,突然有一天,与星际贸易者正面相遇了。青河,他们的舰载小艇将城堡南面的大沼地烧成一片枯焦,当时的情景范至今还记得。短短一年时间,堪培拉的封建体制土崩瓦解。“forcode:其实这里摘录这么长的一段,真正让我喜欢的只有最后一句,外来文明的入侵或者相遇,导致原有体制的彻底瓦解,这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但是能够想到这个程度的科幻作者在中国不多,中国那些科幻作者只是停留在很幼稚的层面上幻想。16、P244-1:”这时出了大错。需要大约一万名专家、加上一个巨大的工业基地,这才能造出一艘星际飞船。以飞船现有的船员,决不可能彻底分析一颗行星,不可能造出某种对抗当地细菌变异的疫苗,也不可能想出办法抵御可能遇到的所有疾病“forcode:这还是弗诺-文奇上面的观点,一个舰队不足以独自研发出像样的新技术来。17、P245-5:”这儿还有五千年前编写的程序呢,当时人类甚至还没有离开地球。最奇妙的地方——按照苏娜的说法,最恐怖的地方——在于,不像开佩拉城堡外的垃圾,这些程序至今仍然管用!曲曲折折,拐弯抹角,通过千百万种渠道,许多最老的程序仍然在青河系统内部运行着。” “你,再加上一千个跟你一样的人,得花一个多世纪才能重写一遍。“forcode:这里的精彩之处在于将现实的顺延,今天,我们存在三十几年前编写的程序,我们还在使用一些十几年前编写的程序,比如DOS系统,我们可以想到的是,几十年后,或许我们还有QQ,那时候,我们会有五六十年的网友,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你们很了解对方,因为你们已经在网络上聊过几十年了。同样,我们也会使用一些很多年前编写的程序,今天,微软编写操作系统的团队人数已经多大不可管理的程度,这说明,软件工程的模式需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很可能就是今天类似 firefox的模式,核心代码和平台由微软这样的大公司来编写,其他公司和个人来边写一些扩展功能的插件。18、 P247-2:……他悟出了“程序成熟极限”的另一层含义,这是苏娜没有怎么对他提及的。一个系统以来在它之下的另一个系统,而这另一个系统又以某些年代更久远的东西为基础……如此一来,你几乎不可能彻底了解这些系统的威力和局限。在一个舰队的自动化系统的内部深处,很可能存在——必然存在——大批后门。这些系统的作者大多已经死了数千年,他们暗中埋设供自己出入的这批路径久已淹没,不为人知。还有一些后门是自以为会长久存留的公司或政府设置的。苏娜、布雷特加上其他少数几个人知道重奏号自动化系统中的一部分后门,于是便拥有了一种特殊的力量“。forcode:这种想法也是很有趣的,当你拥有了系统底层的某些不受限制的权力,在那样一个时代,你就成为上帝。微软肯定也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留下了很多后门供自己使用,甚至包括操作系统开发团队的某些个人预置的后门,这些人或许可以轻易获得一个系统的管理权限,为所欲为,这种力量是不可小视的。19、P264-4:”蜘蛛人世界出现了一种以儿童为对象的广播节目——至少特里克西亚认为它是这种节目,她把节目的名称译为’少年科学讲座‘。目前,它是深入了解蜘蛛人的最佳途径,因为它既有人类已经基本掌握的蜘蛛人科技词汇,又有日常生活用语,二者结合得十分理想,最有利于人类对当地语言的研究”。forcode:学习一种异语言,最好的方式应该还是从儿童读物开始,因为这种材料本来就是用来教授语言的,这种想法总结出来以后没那么吸引人了,但是在科幻小说中顺带着提出来,很能增加小说的技术含量,如果一篇小说处处透露着这样的智慧,就能让读者佩服作者了。20、P274-4:“真正的创造性一定会有某种游戏的劲头,从一个念头跳到另一个念头,不能被僵硬的计划、要求拖住。当然,你最后到手的成果跟你最初的想法很可能不是一回事。我认为,从这个世代起,发明创造将成为需求之母,而不是想法。”forcode:这大概也反映了弗诺-文奇对自己思维方式的总结,真正的科幻作家应该具备这种素质。21、P333-3:“青河的型号比大多数定位器更小,短距离内可以使用无线动力源,还附带了一批传感器。这东西用作监控器材最方便不过,劳统领看重的正是这个方面。从原理上说,组合起来的定位器其实是一种电脑网络,更准确地说,一种分布式处理器。每一个比粉尘大不了多少的定位器都有一点点计算功能——并且能够彼此通讯。几十万个这种小玩意儿在青河营帐里飘来飘去,加在一起,它们的运算能力超过了劳和布鲁厄尔安装在这儿的所有设备之和。当然,所有定位器都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呆笨的易莫金型号也不例外。青河定位器的真正的秘密在于,他们不需要另外加装人机交流界面便能实现输入-输出。只要掌握诀窍,你可以直接联通青河定位器,让定位器感应到你的身体位置,经过适当编码解码,定位器内置的效应器便会发挥作用。”forcode:这是弗诺文奇《天渊》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纳米网络的人机交互界面,青河定位器是范纽文埋伏在青河数据库和自动化系统中的另一个杀手锏,范纽文可以对这个分布式计算机网络进行编码,比如,可以对范纽文特定的手势进行编码,表达特定的输入,这和我在以前设想的手套式键盘是类似的,如果在你每个指头上都有一个定位器,那么,你打字的时候手指之间的距离模式会不断变化,软件可以通过识别你各个手指之间距离的模式而确定你输入的是什么字母,这样可以实现无键盘的输入,你可以把手放在被窝里打字,只要你输入的模式还在就行,甚至,还可以对你的视线进行编码,通过不同的视线实现鼠标的控制和文字输入。当然,弗诺-文奇设想的这种青河定位器更加高明,不仅具备输入功能,还具备自足的能量供给——无线微波震荡提供能量,而且,还具备输出功能,可以在眼皮内部打出光点组合成的文字,这样闭着眼睛就可以文字聊天了,更进一步,还可以在视网膜内制造出图像,等等,几乎是一个非常完备的分布式电脑,由于这个系统是分布式的,因此难以被摧毁,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模式保证运算的需要。我想,弗诺-文奇的这种设想来源之一应该就是分布式计算的理论,微型卫星之间的通讯也是类似的原理,将来个人卫星普及之后,个人可以拥有自己的星座,这些星座内部微型卫星之间的通讯可以组成一个分布式系统,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想法。还很有发挥的空间,但是国内科幻作者关注的不多。22、P336:“苏娜跟他一块跑过几趟船,两人在好几个世界留下了后代。一个世纪过去了,三个世纪过去了。他们在重奏号上制定的网络协议发挥了极好的作用。这些年里,他们不时跟自己的孩子、孩子们的孩子相聚。其中有些人是比拉科、布特拉和科欧更好的合作伙伴,但他对他们的爱始终不及对自己的第一批孩子深厚。……苏娜笑容变得顽皮起来,‘这么多年里,你给了我那么多种子,生一支军队都够了。当然了,这么多礼物,我不可能一下全用光,不过我会用的。’……’ 哎,范!这可是天大的美事呀。每个蛮族国王整天发的不都是这种春梦吗?嘿,告诉你吧,你可是千真万确的多子多福,没有哪个蛮族国王比得上。‘”forcode:弗诺-文奇也关注到了这样的问题,生物技术的发展,真的有可能使得一个国王让全天下都是他的后代,据说今天全世界有成吉思汗基因的人数达140万,这的确非常惊人,古代一个成功的帝王可以拥有数千的异性,繁殖出不计其数的后代,技术的发展使得性与生育分离开来,如果将来人类文明再出现这种专制制度,统治者完全有可能让普天之下莫非我儿。23、”具有固定基点的文明不可能持久,哪怕它有遨游太空的本领,终究逃不过灭绝的宿命。人类居然能坚持那么久,最后逃离地球,真可谓奇迹。对于智慧种族来说,灭绝知道实在太多。解不开的僵局、预见不到的失控、瘟疫、大气变化、重大变故,这些只是最显而易见的危险。但是,无论如何小心谨慎,一个科技文明本身便蕴藏着自身毁灭的种子。总有一天,技术发展会走到尽头,僵死了,接踵而至的各方政治冲突便足以引发整个文明的毁灭。……有些世界,范一百岁之前去过好几次。有的时候,这一次与下一次之间隔着好几个世纪。他亲眼见到像纽马斯这种美好的乌托邦怎么退化成了人口爆炸的专制世界,昔日美丽的海洋城市变成了数亿人聚居的超级贫民窟。七十年之后,他又一次回到那个地方——一个只有一百万人口的原始星球,当地人已经成了野蛮人,住在一个个小村落里,涂着大花脸,挥舞战斧。“forcode:弗诺-文奇在《天渊》中反复诉说的一个主题就是有关文明的毁灭与重建,宇宙航行中的冷冻冬眠措施,可以让一个人的儿孙比自己老得更快,范纽文经常遇到比自己实际年龄更老的儿孙后代,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点,当然,这只是一点小智慧,所以他也只是随笔带过,作为小说的一个背景偶尔涉及一下。在这样的冬眠航行里,一个实际生活过五十年(非冬眠活动时间)的人可能在物理时间上存在了一千年,也就是说他被冷冻了950年,所以,这使得一个人可以看到很多个文明的兴衰演变,弗诺-文奇在此文中多处提到了这个问题。美国的很多科幻小说都涉及到文明的毁灭与重建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在人类历史上反复出现了很多次的事实,今天的埃及人并非古代法老时代的埃及人,法老时代的文明和文化都已经毁灭掉了,今天的埃及人是后来的移民后裔。古代巴比伦文明也早已毁灭,在上面又建立起新的文明,中华文明是较少能持续数千年而存留至今的。文明的毁灭和重建在人类历史上是常态,在《天渊》中,作者也将这设定为宇宙的常态。24、P349:“弗雷德活了很长时间。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他的培育档案,他是上一次大衰退之前的人们拿当地野生生物做的一个小实验。当时他是某个有钱人养的宠物,智力程度跟犬差不多。弗雷德的岁数实在是太大了,活过了整个衰退期。”forcode:经过了整个衰退期的生物,有意思的想法,《天渊》和《深渊上的火》一样,新想法非常密集,让读者不得不佩服弗诺-文奇惊人的想像力。前几天看BBC的《植物私生活》,里面提到数万年前的植物种子居然还能够发芽,沙漠里的植物种子能在完全无水的沙子里埋藏数十年,这种想法都是关联的。25、P389-2:第一次提到“天渊”一词。26、P412:“警报信号是由他的眼光和身体语言触发的?”forcode:这也是一个国内科幻作家想不到的好想法,在美国这样一个科学发达的国家,尤其弗诺-文奇这类本身就是科学家的科幻作家,想出来的科幻点子总是让人佩服,当然,这些点子实际上都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现在人工智能领域正在研究这类问题,比如图像识别如何识别人的表情,人机交互研究需要让机器理解人的表情和眼光的含义,这样能够获得更加体贴入微的人机交互界面,所以,弗诺文奇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科学家,使用这类人机交互的点子就好像定位器这种分布式网络的点子一样引人,这样的专业名词没有足够科学素养的国内科幻作家是很少能够用到的。27、P421:“小小的光点在他眼前闪烁,但他的眼睛是闭着的。坐起来,睁开眼,房间里一片漆黑。躺下,合上眼睛睡去,光点又出现了。……光点形成一个固定模式,不断重复着。在文尼的梦境里,他几乎没费一点力,但它的含义却渐渐浮出水面:’如果听懂点头如果听懂……‘……”forcode:我很怀疑,刘慈欣在《球状闪电》(还是《三体》不太记得了)中借用了这个想法,当时还震了我一下。28、P494:“我们怀疑,蜘蛛人形成视像的器官可能不止一种。所以,他们的大脑处理视像时可能是多元的——也就是说,一会儿感知这部分光谱,一会儿感知那部分光谱,期间的时间间隔极短,只有一秒钟的几分之一。他们感知的视像——我没有把握,但可能有一种涟漪状、类似水波的效果”forcode:这个想法涉及到还是有点水平,通常对外星人的想像停留在外形的差异上,这些其实都是小差异,对感官差异的挖掘才能想象出更加有外星感的外星人,地球上人类之外的其他动物看到的世界的模样和人类就很不一样,比如某些动物可以看到红外线,这种一丁点的不同,其实会带来非常独特的文化和习惯上的差异,只要你发挥想象力,能设想出很有趣的外星人来。弗诺-文奇在《深渊上的火》中设想的爪族,需要好几个个体通过音频来交换信息完成自我意识的表达和存在,每一个爪族的个体实际上是一个集合体,这种想法就很有深度,涉及到了一些很基本的层面。真正的科幻作家应该有这种能力,当然这取决于对人本身的更深刻的了解,这需要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中国的科幻作家还不具备。29、P516:“现实中的钻石巨窟被一幅林地覆盖了,林地来自阿里的几个设计方案。洞窟中央出现了一个湖,越变越宽,一直延伸,湖心岛上的山仿佛在好几公里之外。树林掩映的山下泊舟处,一艘小船正扬帆起航。”forcode:这是一个很让人兴奋的想法,蜘蛛人星球内部有四颗数公里长的钻石,人类将这些钻石附带旁边的矿脉切割运送到同步轨道上成了一个巨大庞杂体,并且在上面建立了一个太空营帐,然后,还在钻石内部掏空了一个几平方公里的空间,在钻石内制造了一个湖、木屋、岛屿、木船,营造出乡村情调,搭配虚拟现实,在荒凉的太空居然可以制造出这样的奇观,太让人感动了。在此后,弗诺-文奇还描绘了将钻石内这个湖泊和林地调整为各种情境的虚拟现实的做法,比如让小木屋外寒冷交加,木屋内却烧着炭火,映着红色暖火的火光,这种想法都够诱人。《天渊》还大力描写了奇维父亲在太空飞船内培育一个生态系统的种种办法,还有微观盆景,在一个封闭的几十厘米直径的小玻璃盒内设计一个完全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这种想法都很好很好。30、forcode读后感:我以前看到的《天渊》电子版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当时我说,《天渊》没有震撼我,对蜘蛛人的描写过于拟人化。但当我前天真正从图书馆借到了860页的纸书,花三天时间看完,才再一次感受到大师级别科幻作家的恢弘想像力,很多小型科幻作者在一篇科幻中顶多抖露一两个有趣的想法,多数人甚至没有一个核心的科幻点子就写了一大堆,在我看来,这根本不算科幻,不能吸引我,更不能震撼我。我之所以弄一个《天渊》的书摘,并加上自己的评论,就是想明确表达出来,我真正喜欢的科幻应该包含些什么,科幻真正吸引人的东西是什么,上面的29个书摘段落,应该可以让我们窥见弗诺-文奇想像力的数量和质量。一本经典科幻小说,就应该含有这样丰富的想像力。弗诺-文奇对于蜘蛛人的描写,个人感觉不是太成功,过于像人类,尽管作者在蜘蛛人的视觉、语言、习俗等方面尽量弄出差异来,但仍然觉得和写人差不多,这也是科幻写作的一个悖谬,过于拟人化的外星人不够有趣和新奇,而过于新奇的外星人,甚至连思维方式都完全不同的外星人,其行为就无法被人类理解了,如果弗诺-文奇能够更多在蜘蛛人的社会制度方面做一些想像,可能更能带来一点外星感。-- 奇想录:未来新技术与新趋势的种种可能http://qixianglu.cn/

强烈推荐

好几年前看的,之后它和深渊上的火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科幻小说,现在也没变过。天渊符合我对科幻小说的所有期望,想象力和极有创意的世界设定,10分;丰富的细节和极其密集的信息轰炸,10分;有层次的人物8.5分;曲折情节8.5分。 唯一的缺点就是节奏略显拖沓,不过在技术为王的科幻界这也是不是特别明显的弱点了~~

文明瞬生瞬灭

先抄一段数据:我们已观测到的离地球最远的星系是130亿光年,在这个以130亿光年为半径的球形空间里,目前已被人们发现和观测到的星系大约有1250亿个,而每个星系又拥有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几百到几万亿颗。在这么大的天文学尺度里,如果只有地球一种文明,实在太浪费了。很喜欢书中关于青河人的设定,在星际间穿梭逐利,旅行一次常用几个世纪,往往下次回到上一个星球的时候,可能之前文明已经因为:战争、气候、政治体制、技术等各种原因,已经毁灭或是回来蒙昧时代了。如同霍金所说,人类的未来在星空里,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地球这个篮子里。关于两类文明的接触,我觉得过于理想化了。即使是易莫金人与青河人同属人类,也会因为政治文化的不同互相残杀,更何况人类与蜘蛛人呢。无论如何,书的结局很精彩,喜欢文明间接触非常值得看。

《天渊》离精彩远如天渊

作为《深渊上的火》前传的《天渊》,800多页厚厚的一本,断断续续看了两个多月,终于看完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比不上《深渊上的火》。怎么说呢,比如有一次恒星爆炸,场面壮阔,天文学家和记者们通过望远镜看来,写出一叠叠的报告和描述,非常具体,非常细致,非常全面,但看着干巴巴的,一点切身感,跌宕感都没有,就是那么遥远而不相干的事情...《天渊》就是这么一部纪实感有余,精彩不足的小说。小说有几条故事主线:青河人和易莫金人之间的共存和斗争,蜘蛛人的社会和技术进化,范.纽文的前世今生等,都很有故事性,科幻背景青河人的星际贸易体系,易莫金人的聚能,开关星系和蜘蛛人文明,科幻元素就更多了,休眠系统,宇宙营帐和园林,头戴式交互系统,墙纸系统,超强定位器,蜘蛛人生理细节等等...总之从内容来说 ,天渊有一种史诗般的宏伟博大,想想都引人入胜。但小说在展开的过程中,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本身如此,文字平铺直叙得味如嚼醋,无论是环境,心理描写还是矛盾冲突甚至战争场面都是一个节奏,琐碎而絮叨,没有紧张点,没有舒缓点,没有兴奋点,没有曲折回环点,看着开头,基本上就能想到结尾...人物塑造也不是作者的长处,没有什么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甚至小说的主角范.纽文,以及蜘蛛人的爱因斯坦:昂德希尔,都因为有脸谱化的嫌疑而没有觉得很丰满。《深渊上的火》里的剜刀,木先生,浪游者还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深渊里的火》创造的多体生物非常精彩(虽然其社会也有copy人类中世纪的嫌疑),而在《天渊》里创造的蜘蛛人角色,如果不是作者经常性聊胜于无的强调一下蜘蛛腿和背毛什么的,根本和人类没有任何区别,开关星给蜘蛛人造成的周期性休眠期描写得还满细致的,但也没觉得有什么可观之处。总之,觉得《天渊》是一部典型的只顾幻想,而没有好好设计情节和文字的小说,虽然带给了读者一个幻想世界,但却没有使之精彩http://computer.mblogger.cn/vcbear/posts/43198.aspx

《天渊》之上

《天渊》中,人物刻画、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较为细腻,尤其是不同人物心理的呈现,自然而然,衔接流畅。主人公出场充满悬念,欲扬先抑,层层铺垫,娓娓道来。文明的宿命。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文明总是衰退又重启。故事很好地诠释了文明的冲突问题和多样性问题,表现出范·纽文的青河贸易帝国梦,如何地发展壮大,遭受背叛,重燃希望,最终破灭。由之后的《深渊上的火》可知,文明之所以一再循环往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自身所处界区的限制。倘若可以实现飞升,情况则大有不同。范·纽文纵横驰骋的星域只不过是爬行界中的狭小一隅,他尚未认识到界区的存在,更遑论飞升了。超限界、天人,云中界、云中人更是闻所未闻。科技的反噬。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人性也存在明暗两面。当科技和人性结合的时候,真的不知道会诞生怎样的组合。科技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取舍:应该是怎么用,为什么这么用。与其说这些很形而上,不如说这些就是根源于我们实实在在的日常,同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科技在世界中无数角落、大事小情中的应用构成科技应用的整体,呈现为壮阔的图景,一种极其复杂的状况,甚至有的时候,其应用产生的后果、带来的影响与我们的初衷南辕北辙,存在天壤之别。蜘蛛人世界中的科技发展就是这般,易莫金人的聚能技术亦是如此。小说中,蜘蛛人的科技发展路径和我们颇为相似,如隐喻一般,可以从中看到当今我们的世界。此外,易莫金人的聚能技术背景下,聚能者的物化,易莫金人体制的冷酷和残暴,难道就不是对科技异化后人性泯灭的黑暗预警?范·纽文梦想破灭后的转变有些莫名其妙。毕竟是一个执着了千年的梦想,不会在一位晚辈的劝说下,在一场太空战役后两败俱伤的境遇中,就如此轻易地放弃,并转而生发出新的梦想,一个更为崇高、更为普世、更为伟大的梦想。被聚能后的特里克西娅是如何在进行聚能翻译时与昂德希尔暗中联系、联手御敌,最后成功反潜伏,掌握战略主动权,扭转整个战局,有些不甚了然。当然,这种转变正好可以呼应主题,可以照应伊泽尔对她“你不是机器”的忠告,凸显了崇高的人性终究可以挣脱束缚、打碎枷锁、获得解放,为结局的逆转增光添彩。当然,奇维的逆袭也属于情理之外、意料之中,一遍一遍发现真相,一次一次被洗脑,最终成功反击,实现复仇。文明固着于行星之上,终归只是一朵娇艳的花。文明的未来,系于向上,心向远方,在天渊的沿途散播文明的种子,在浩瀚的星空中百花齐放。中世纪的小王子、遥远的星际旅行、青河的贸易文明、开关星系险象生,凡此种种,皆为序章。

文明的天渊

《天渊》的主题似乎是文明的冲突,其架构主要沿着两条主线:一是青河人(贸易文明)和残暴、奴隶制的易莫金人之间的斗争;二是开关星蜘蛛人文明的发展及其内部国家间的斗争。最后,在暗黑期来临之际,这两方面的斗争都进入白热化,易莫金人挑动蜘蛛人国家间的核战争,并即将发动毁灭性打击。关键时刻,青河文明的传奇缔造者范.纽文挺身而出,领导被奴役的青河人发动绝地反击;在蜘蛛人的配合下,邪恶的易莫金人统领劳被击毙。一场危机终于化解,两种文明携手共建美好明天。结局令人舒了一口气,但是否略显老套?

青河,人类文明的归宿

在人类进化至纯能量体之前,青河文明恐怕是最佳的文明发展模式了。蜘蛛人的设定虽然有趣,但感觉还是太拟人化了,不如利爪族的设定。向范·纽文致意^^

抛物线的文明

弗诺文奇对人类文明的看法是不确定的。他认为,如果『可能』超越技术奇异点,人类文明就一定能超越。但是对于这种『可能性』,文奇从来不曾确定。所以弗诺文奇写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比如《炸弹惊魂》里的人类已经进化成了神明一样,两个小孩子就能轻松毁掉掌握了物质转化技术的文明。界区宇宙是弗诺文奇的一个有趣的设定。这样在一个公共的场景里,文奇就可以尝试多种文明。从完全不能被理解天人世界,到靠着巨型文明网络和数据库得过且过但是也能不断积累的飞跃界。而《天渊》正是描写人类文明的另一种可能,『无法』超越技术奇异点的可能,最终被技术文明拉回原点。这里面的青河因为分散和移动的特性,避免了社会学的灾难,但是仍然在复杂的技术面前止步不前,只能靠借鉴行星文明。而行星文明又始终是一个个抛物线的路径。读文奇的小说,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概念。比如『优化』这个词,第一次让我感到了其蕴含的危险:把资源的利用推向极至,也就为更大的崩溃埋下伏笔。

硬派科幻的榜样

缺乏详细逼真的设定是中国科幻小说的硬伤,这本书可以做西方科幻教科书来学习了。幻想的故事显得那么真实可信,曲折的故事里面有着作者关于社会制度、文明的交流、人性与科技进步的思考,还有人类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冲动。背景深厚、潜力无限的主角还是王道啊,即使主角是一个老头也没关系。。。。

宇宙歌剧落幕

再拖慢速度还是读完了,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范·纽文,伊泽尔,奇维和蜘蛛人的世界。喜欢奇维,可惜科幻小说的作者都不太喜欢描写女人的感情。

天渊之路

当地球生命第一次睁开刚刚进化出来的眼睛,望向无限广袤神秘的天空,惊奇地看着一条星光流淌的永恒之河。无数生命的世代更迭,永恒星河的视觉感受无限保存,加固;蜥蜴——飞鸟——哺乳兽——人类,粗劣简单的小型脑到科技武装起来的超级脑,璀璨星河的记忆永远不变,几十亿年的反复强化,沟回如火印般牢固。无论何时仰望星空,都被远古的惊奇感攫住身心:那是高高在上的星河,还是倒掉在大地上的我身下的无限深渊?须臾间我仿佛要从大地脱离,无可阻挡地直冲向这永生也落不到头的星河,上下左右的感觉都迷失在这无限的坠落感中。如果,死亡的那一刻,也是这种感觉,也不算坏啊。即使我们有了征服星系距离的飞船,即使我们有了征服千年时光的医疗,我们算是征服了星河吗?无限的宇宙,永远是烙在大脑深处的神圣之源,当有一天我们征服了对天渊的敬畏和恐惧,或许我们才真正走出了爬行界。无论王子如何努力而巧妙地建立人类的沟通,想要在这无垠宇宙中成就统一思维,让人类像泛舟大江一样畅通无阻于星河,但最终还是敌不过绵绵岁月和漫长旅途。当王子传奇般的爱情和亲情在星河沿途开花,随着宇宙波漂流到星河的无数角落,当个人荣誉随着青河之名,青河思维的传播达到前无古人的巅峰时,真正的爱人和亲人却被时光割裂得面目全非。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是为了理想漂泊永生,还是平淡地守住一个人的幸福呢?被沉睡切割成一段段的生命,一段段的爱情与亲情,这就是远征的星舰一族畅游星河必须付出的代价。他们望着蛮荒的蜘蛛人,在科技的优越感掩盖下,是否也倾心羡慕这短暂却温暖相聚的生活?蜘蛛人有自己生死相隔,暗无天日的渊薮,人类也有恍若隔世,物是人非的沉睡之渊,不同的是,前者微笑着相拥亲人朋友,同生共死;后者孤单地沉睡,看着你远走越远。

千年的时间跨度,竟没有科技革命?没有大的变化?到达了顶端还是瓶颈?

荡气回肠的过程,但依然免不了落入俗套的结局。场面宏大的星际大战,诡异的蜘蛛文明。还有普适的清河文明,邪恶的易莫金文明。最令我喜欢的莫过于关于生物技术的应用-----太空基地的中心,聚能的核心。还有就是其中的轮回理论,每一个世界都在由盛到衰的循环,不可避免。舍坎纳•昂德希尔几乎以一人之力使蜘蛛世界的科技突飞猛进,这个着实令人结舌。而人类文明在范的千年经历中,技术神马竟然看不到有什么飞跃,莫非清河文明就是代表着最顶端,没有发展的余地。千年的跨度,应该会发生很多质的变化才对啊。文中舍坎纳•昂德希尔是怎么和聚能者联系起来的,手段是什么,不是单方面的监听蜘蛛而已。易莫金文明统治者真的是邪恶的化身。三界文明,深远上的火种还没有看,真的是很棒的系列书籍

科学为谁而幻想 – 从地球人的角度看天渊

科学为谁而幻想 – 从地球人的角度看天渊一本小说之所以好看,不仅仅因为作者写作的技法高超,逻辑严密,能吸引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人物或者故事能激发思考,刺激灵感或者获得共鸣.从这个角度看,暗算,风声只能算是二流小说,他们只能一时抓住读者的胃口,象没有营养的方便面,一时填饱了肚子,转瞬间却什么都不留下. 当然,即便能使用有趣的语言讲述有趣的故事,在当前网络外语言体系里也是不错,不能太过苛求。但是, 对营养的需求交完贷款之余,与对钞票的渴求不相上下。弗诺•文奇在科幻小说”天渊”中讲述了一个文明间的战争故事, 人类的两个相互竞争的群体在遥远的星系发现了一个萌芽中的文明及同时存在的巨大能源并同时赶到。相对友善的清河人被残暴的易莫金人击败并俘虏,但胜利者同时也遭受了极大的损伤以至没有能力发动对新文明的进攻并返回基地。新文明在缓慢的成长也逐渐意识到异类的存在。在一场骤然爆发的战争中,各方力量角逐,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清河人和新文明握手言和,共赴宇宙探索。这本书在2000年获得雨果奖, 文学性及趣味性自不待言, 但书中的几个关键情节构筑却在现实的生活中如此似曾相识。易莫金人之所以能够在初期击败科技相对发达的清河人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秘密武器聚能人,即统治者根据人民的专业对他的大脑注入一种噬脑菌,以极大的强化这个专长,但同时其它方面的能力包括感情都极大地萎缩,这就是被聚能。没有情感牵绊的聚能者象细胞一样被组成一种类似电脑的系统,成为统治者强大的智力支持。他们是取得胜利的消耗品, 胜利让这一切显的合法而高尚。若没有胜利, 那又如何, 既然所有的资源都在统治者手中, 所谓胜利唾手可得。作为一种资源, 最大化的获取使用价值是统治者的最高目的, 所有会影响到使用效率的额外负担都被剥离, 无需感情,无需思考。但这又是比较低级的聚能, 以对象的被动和完全的损耗为代价。比较高明的做法应该是给人民以足够的教育,然后给他们目标比若房子去实现,而后最大限度的抽取其中的利润。从这个角度看,大家都被用另一种方式主动聚能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聚能者的觉醒居然是因为长久的组织发展了他们内部的沟通而导致了某种不可控的进化。由此可见,组织对于独裁统治者是多么致命的一件事情。易莫金的大佬劳的统治相当有政治手腕, 他有令人信服的演讲能力, 无所顾忌却滴水不漏的谎言,对他人毫无怜悯的践踏摧残, 对权力的饥渴追求和不达目标绝不罢休的决绝。这可不就是独裁者的写照吗? 可在真相揭晓之前,他是一个善良的可以沟通的统治者。人民被蒙蔽了,在实力悬殊的博奕中被信息来源,被官僚体系,被自己的一厢情愿,被已然的习惯, 被暴力机关以及对真相的恐惧给蒙蔽了。可是, 除非在小说中,人民永远不要奢望真相。现实的真相总是如小说中的假象般令人信服。又或许人们甘愿被奴役以换取所谓的安全感。人类社会中的倾轧如果放到星际的背景下,在跨文明的交际中, 理应是渺若烟尘把。但倘若这个新文明所进化出的社会体系和我们大致相仿呢? 或许文明的广度也真的没有能超出我们及先辈的想象。果真如此的话, 未来只是另一个悲惨轮回的开始。一直到第多少章,我才明白,原来那些念起来比较怪的名字,他们所代表的竟然是一个个外型象蜘蛛一样的从我们文明角度来说的怪兽。 而这个时候,我已经熟悉了他们的思维逻辑,喜怒哀乐,他们依然不是他们,即便外形如此悬殊,他们也是我们。 这倒是一个荒谬的幻想:即我们所期待盼望的地外文明是一个和我们相同价值观的群体,即便我们的价值观如此的混乱。 这未免太讨巧了, 星系文明间的沟通竟然是用我们自己的模式开始的。这一点应该是一个软肋, 即便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已经交往了几千年的文明之间尚存在如此纠结的冲突和误解,又怎么可以让战争状态下的两个陌生文明可以这么迅速的成为盟友呢。唯一的解释是,虽然作者没有明示,深渊中的文明,不论蜘蛛人还是青河人还是易莫金人,他们都是独立于宗教之外的文明, 或许这倒是能解释为什么文明间的交往可以如此容易。在地球上, 宗教是一个文明的核心物质,但同时又是文明间融合的一个巨大障碍。那么宗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阶段吗?还是必然伴随人类走过全程呢?深渊的答案显然是前者。从大航海时代到如今这个平坦拥挤嘈杂的地球村,不能否认一个覆盖地球的新文明正在缓慢形成中,文明间的冲突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文明间的融合,科技的进步让传播的速度和覆盖面不可想象,每一次的大事件都让我们拥有了大致相同的观感,情感相通,则群体就形成。 或许到宇宙大航海时代开始的时候,人类各个子文明间的融合已经结束了。如果自由民主平等的普世价值观是正确的,而且它又能取代宗教和语言成为这种全新文明的纽带,那又何必纠结与它从哪里来呢?对整个人类文明的终极关怀何时能够取代对权力和财富的争夺,势必决定人类文明在宇宙文明体系中的地位。希望我们能早日超脱。

《天渊》(s40手机电子书)

《天渊》(s40手机电子书)http://forcode.pdx.cn/blog/diary,502828.html--http://www.forcode.net欢迎访问:《奇想录》

本书讲了两个中心思想:

美国战胜了苏联,普世价值战胜了洗脑专制。但是什么都比不过普林斯顿那帮科学家。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天渊》看完2/3有感

昨晚做成手机电子书,一共三本。昨晚看到两点,看到易莫金人对青河发起核弹攻击了。总体上说,有不少亮点,但完全没有读《深渊上的火》那种震撼了。也许作者描写的是低技术文明的故事,所以没那么吸引人,虽然不乏很多体现作者小聪明之处,比如,扫描蜘蛛人图书馆这个想法虽然并不出奇,却是我忽略过的,其实目前已经是这样了,数字化一切信息。还有检查一个星球是否有生命,用红外扫描,大概现在人类资源卫星也是这样普查地球动物资源的吧。还有就是对青河人寿命的间接描述,大概他们能活几百岁。还有就是飞船充气居室,飞船的细菌样本。还有就是根据易莫金人语言中对人称呼使用物的所有格,从而推测他们把人当奴隶,实行专制统治。等等,这都体现了作者的聪明。但总体和《地球杀场》这种长篇一样,总是无法写得很有"外星感",我所说的这种感觉大概就是一种文化的震撼吧,光人类从一个文明到另一个文明,都有许多让我们震撼之处,但科幻中这类对跨物种文化震撼的想象还少,除了《与拉玛会合》对外星文明的间接描写,让人印象深刻。其实从情节看,《天渊》设置很简单,一句话就是找人去开关星发财同时与易莫金人争斗。人物虽然作者也下了工夫描写特林尼和帕克等人,但也并无联贯系统的人物塑造,留不下多少印象。跟主流文学的确没法比。不象祥林嫂,阿Q,几百字就传神了。所以说,科幻吸引人的还是想象,其他东西不过让人有兴趣听你讲,直到你把这些零散的想象串齐。《真名实姓》情节上比《天渊》要好。

不愧为“太空歌剧”

场面宏大,尤其可贵的是,情节的发展很有深度,常常触及人性的底层。阅读时读者会产生强烈共鸣,有如亲历。“聚能”的概念虽然不是什么新东西,但是展现的很好,是全书的核心。文奇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且穿插得很连贯而自然,对矛盾、斗争、妥协、欺骗、挣扎、理性和非理性等内容的描绘相当真实,是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作为写作基础的。对于一部科幻小说,这尤其难得,虽然有人挑剔说,从文学角度讲,它显得有些粗糙。和先出的《深渊上的火》相比,《天渊》略显单薄。没有《深渊上的火》那么丰满,那么多悬念。但一样富于哲理,对技术上的交代也比较严谨,难得的是,故事的展开的背景虽然不大,(只是两支相会的舰队,而且一开场就几乎拼光了,)远不及《星球大战》,但由于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对整个场景的描述依然非常壮丽,一点不觉得虚空,远胜《星球大战》。能和其姊妹篇《深渊上的火》一起并称为“太空歌剧”可不是偶然。

今天强迫你纳税和明天强迫你纳命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今天强迫你纳税和明天强迫你纳命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文奇懂经济,信仰自由市场。《深渊上的火》的大背景是一贸易集团,《天渊》的主人公则是一小商贩。不管是车行树这样的星际贸易者,还是青河这样的璀璨贸易文明,在文奇眼中都占据着极高的地位。“一个帝国文明顶多存在几个世纪,而一个贸易文明可以存在几千年”。贸易是文明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文明的本质,而帝国在很多情况下却是贸易的干预者和文明的破坏者。《天渊》中纳姆奇星系的塔雷斯克政府就是人类政权的一个范本,一个“高效”的管制政府,拿去10亿人的生命毫不眨眼。所谓“黑暗时代”就是信仰政府的时代。政府的本质是一样的,就一个字——恶。今天强迫你纳税和明天强迫你纳命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在有些人眼中贸易遵循着你死我活、你多我少、你赢我亏的丛林法则,是一个典型的零和游戏。很遗憾,和阿西莫夫一样,文奇知道贸易是互惠的。所谓互通有无。双方中任有一方认为自己没有赚到,交易就不会发生。茫茫星海中星际贸易者充当着文明间交流与互补的媒婆。因为他们,一个文明才知道其他文明的存在,才得以学习到自己或缺的文化技术。而随着交流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就会逐步形成一个覆盖多文明的网络。《天渊》中的青河就像下西洋的郑和舰队,而《深渊上的火》中的星际网络便是当今的地球村。贸易之所以能够促进繁荣,就是因为它是自愿的。用《呱啦啦》中的一个词儿即:互相合作和利己主义(文奇总结得到位)。贸易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而是一个1+1>2的游戏。《天渊》中易莫金人(专制政府)提及协和国(有限政府)时,说这是一个比民主社会更难缠的国家。区区一句便是文奇对民主的态度:比起民主政府,文奇更信赖有限政府。蜘蛛人世界的协和国就是一个有限政府的典范。“诸如陆战指挥部这样的王室家族领地仍然保留着皇家领地的名称,国王的政府有权征收数量有限的赋税,但它没有垄断性的铸币权,没有征用权,也没有强迫国民服役的权力”。“法庭的资金来源是诉讼者缴纳的费用,各地警察也知道约束自己,别闹腾得太厉害,否则便会遇到手持武器的人民的反抗”。前段颇有些19世纪的英国风范,君主立宪,小政府,无法币;后段就有些自由意志主义的味道了,法庭自负盈亏——公共机构市场化?公民的持枪权和自卫权。文奇大概受过罗斯巴德的熏陶?大社会之所以能比小政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原因就在于大社会中的公共机构也是相互竞争的。科幻的价值除了科学预言,恐怕就是以技术为幌子进行天马行空的社会学畅想。个中典范《1984》虽不是一好小说,却是一好故事——稳坐软科幻第一把交椅。文奇作为硬科幻大佬,这方面做得貌似也不错嘛。而我们的大刘就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啦。他的故事中只有征服者,没有贸易者。似乎人活着就是为了搞垮其他杂种,而不是为了生存及追求幸福。这就是东西方人文思潮的差异吧。


 天渊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