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评传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2
ISBN:9787305037696
作者:邱鸣皋
页数:479页

章节摘录

  其三,规模与养气。规模,是指诗的气概、气象,也指诗的格局。养气,《孟子·公孙丑上》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即指要涵养一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此皆诗外之法,而为造  就伟大诗人所不可或缺者。在中国的诗歌创作中,本有“诗言志”的传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胸襟志趣不同,阅历遭遇不同,学识才气不同,诗亦不同,从而表现出诗的个性。陆游自幼读诗,对这一点是应当知道的。但在师从曾几之前,不一定能与自己的诗歌创作结合起来。否则,他就不会专搞“藻绘”了。曾几曾以具体的诗例向陆游说明诗与诗人心志、气质的关系。《老学庵笔记》卷四记载了茶山先生的一段话:“徐师川拟荆公‘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云:‘细落李花那可数,偶行芳草步因迟。’初不解其意,久乃得之。盖师川专师陶渊明者也。渊明之诗,皆适然寓意而不留于物,如‘悠然见南山’,东坡所以知其决非望南山也。今云细数落花,缓寻芳草,留意甚矣,故易之。”又云:“荆公多用渊明语而意异,如‘柴门虽设要常关,云尚无心能出岫’。要字能字,皆非渊明本意也。”曾几的这种分析,确能切中诗人心志、气质而人其微。这种分析对陆游后来的一些隐逸诗、田园诗可能起过作用。但曾几所要求于陆游的是要在诗中表现开阔宏大的规模和浩然之气。作为诗人,要写出不朽的诗篇,必须要有远大的志向和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这是他在师从曾几之后才逐渐明白的。这一要诀,陆游受用一生,在诗歌创作中贯彻之、实践之,并一再宣称“文以气为主”,甚至说“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蜕”(《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到了晚年,他又把这个法宝传给他的儿子,《示子遹》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可见他对这个诗外之法是何等地重视。当然,陆游所说的“工夫”,涵义要更广泛,远远超出了吕本中、曾几所强调的内心体悟,而是包括了生活实践、社会活动以及对这些实践活动的体验,这已是一种唯物主义的创作态度了。  这里还要说明的是,上述诗外之法,并非吕本中、曾几的创见,而是中国诗歌理论中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而且吕、曾二人的诗歌创作也都没有达到这一理想高度。只有到了陆游手中,由于各种因素,特别是陆游将这种诗外之法与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相结合,从而才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造就了中国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  在陆游师从曾几的十余年中,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曾几称陆游为“陆子”,或称其字“务观”,在现存《茶山集》中,写给陆游的诗共6首,其《陆务观效孔方四舅氏体倒用二舅氏题云门草堂韵某亦依韵》云:“陆子家风有自来,胸中所患却多才。学如大令仓盛笔,文似若耶溪转雷;襟袍极知非世俗,簿书那解作氛埃。集贤旧体君拈出,诗卷从今盥水开。”可见其对陆游的高度重视。而陆游则是终生回忆着曾几,他在开禧二年八十二岁的时候,还为曾几的诗稿题跋,文曰:“河南文清公早以学术文章擅大名,为一世龙门。顾未尝轻许可,某独辱知,无与比者。士之相知,古盖如此。方西汉时,专门名家之师,众至千余人,然能自见于后世者寡矣。扬子唯一侯芭,至今诵之。故识者谓干人不为多,一人不为少。某何足与乎此?读公遗稿,不知衰涕之集也。”(《文集》卷三0《跋曾文清公诗稿》)对老师感情之深,亦灼然可见。有人认为,曾几之出名,是因为沾了陆游的光。其实,曾陆两人是相得益彰的。曾几的指点,使陆游认识了诗的真谛,对陆游的成名无疑起了很大作用;而曾几的扬名,与陆游诗声显赫亦不无关系。    陆游由玉山入浙,大约于五月中下旬回到了故乡山阴,住进了他早巳准备好的三山新居。陆游在镇江任上时就已预料到自己必不为官场所容,亟须预作罢官回乡的准备,因而他从俸禄中省出一部分,在山阴镜湖旁的三山造了一处住所。他在后来写的《春尽遣怀》自注说:“予以乾道乙酉(元年)卜筑湖上。”其诗《家居自戒》又云:“曩得京口俸,始卜湖边居。屋才十许间,岁久亦倍初。……”而《幽栖》诗自注又说:“乾道丙戌(二年)始卜居镜湖之三山。”陆游的用词,始建曰“卜筑”,人居曰“卜居”。三山新居在山阴县西九里许,镜湖北渚。镜湖与三山,俱为山阴风景区,长湖如带,水面如奁镜,青山如碧,排列似插屏,白水翠岩,互相映发,如图如绘。陆游的书斋“可斋”,恰好正对天柱峰,开门见山,葱郁如嵌,使陆游爱人骨髓。且这里更有一种浓郁的文化气质,从兰亭天章寺的疏钟,到大禹寺的暮鼓,从葛仙翁的丹井到夕阳残照中鲁墟故家的颓垣废甃,从烟浦渔歌到稽山之土,越王之魂,都引发着诗人陆游的诗兴,促使他一一捕捉,融人诗篇。  于是乎,陆游的思想感情乃至诗的风格品位,都发生了变化。当然,他还在读道书,但已不像在豫章时那样沉溺,所读之书,也不过是《鸿宝》、《黄庭》而已。真正使陆游思想放松  乃至有所解脱的,还是家乡的真山真水与湖村人民质朴的真情。这简直要使陆游陶醉了!他在词《鹧鸪天》中写道:“插脚红尘已是颠。更求平地上青天。新来有个生涯别,买断烟波不用钱。  沽市酒,采菱船。醉听风雨拥蓑眠。三山老子真堪笑,见事迟来四十年!”(《文集》卷四九)他把书斋的名称定为“可斋”,并解释其义说:“得福常廉祸自轻,坦然无愧亦无惊。平生秘诀今相付,只向君心可处行。”(《书室名可斋或问其义作此告之》)凡此皆可看出他的自适自足的心态。陆游是位以真性情写诗的诗人,他一接触北复中原的话题,便有风樯战舰、金戈铁马的神来之笔,而一接触农家田园,也就立即出现生趣盎然、秀色如画的诗篇。他早在福州时,偶一出县,便留下了“飞飞鸥鹭陂塘绿,郁郁桑麻风露香”(《还县》)的诗句。眼下他置身于山光水色、烟霞明灭之间,他的田园诗便由此而产生了,他写出了更多描绘和讴歌大自然之美的诗篇,观察之细,体会之深,感情之真,用笔之活,均在笔下的诸般鲜活景色之中,具有一种情景交炼之美。对此,将在本书末章专题评述,此姑从略。  不过,陆游并没有真的完全为湖光山色所陶醉,出于他的爱国良知,他仍关怀着国家命运,为国家的喜忧而喜忧。陆游回到山阴后,说过“余生知有几,且置万端忧”(《随意》)的话。其实,在他的实际生活中和他的感情世界里,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他在《寄龚实之正言》中说了实话:“学道皮肤虽脱落,忧时肝胆尚轮困。”他在《题十八学土图》中仍然痛切地批判奸臣误国;在《闻雨》中,他又感慨时光流逝,自己年已向老而又壮心不已,以至于“夜阑闻急雨,起坐涕交流。”乾道三年,当力主向金人求和、投降的奸臣龙大渊、曾觌被陆游的好友陈俊卿等力奏其罪而被赶出朝廷的时候,消息传来,陆游十分高兴,作《十月苦蝇》诗二首:  村北村南打稻忙,浮云吹尽见朝阳。不宜便作晴明看,扑面飞蝇未退藏。  十月江南未拥炉,痴蝇扰扰莫嫌渠。细看岂是坚牢物,付与清霜为扫除!  钱仲联先生解释这首诗时说:“按诗意盖为是年孝宗黜主和派龙大渊、曾觌二人而发。”此说甚是。借物言志正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之一。尤、曾二人虽然被黜出朝廷,如同浮云吹尽而见朝阳,但这两个奸贼并未彻底倒台,而是外补(龙为浙东总管,曾为福建副总管),还有卷土重来之虞。因而,“不宜便作晴明看”,还应该继续痛打,要“付与清霜为扫除!”七百五十八年后,鲁迅先生精辟而形象地提出痛打“落水狗”,与陆游的痛扫“苍蝇”其精神实质是相通的。    一是因为陆游写了不少抗金诗,积极宣传抗金思想,而且这次进京后,变奉加厉。这在主和(投降)派官员看来,是决不能容忍的。这一伙丑类是决不能容许陆游在京待下去的。陆游这次在京时间虽不长(仅约一年),但其抗金收复的爱国思想却表现得相当强烈。他和满朝主和(投降)派论调相反,提出不可“弭兵”。他在人京前就曾说过“蓬窗老抱横行略,未敢随人说弭兵”(《书愤》)的话;人京后,语气更为强烈,摆出了质问主和(投降)派的架势:“渭桥耻未雪,孰谓弓可橐?”(《晨起有感》)而且他连做梦都在准备和敌人拼杀。其诗《我梦》就记载了他到京百日时做的一个奇梦:“我梦人烟海,初日如金熔,赤手骑怒鲸,横身当遏龙。”这曲折地反映出陆游不甘在军器监投闲置散、意在铅刀一割上阵杀敌的心态,故诗末云:“平生击虏意,裂眦发上冲,尚可乘一障,凭堞观传烽。”而且,陆游的抗金主张并不是止于空喊口号,他是务实的,他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了解敌情,研究北方的军事地理。淳熙十六年春,潘柽出使金国。潘柽不仅是诗人,而且通晓军事(官福建兵马钤辖)。故陆游在送行时托他一路注意考察出兵的路线,其中要特别注意黄河上的军事要津孟津(在河南孟县,又名盟津,周武王伐纣,与诸侯会盟于此)、白马津(在河南滑县)以及金兵屯戍情况,并相约:“君归解鞍藉芳草,细谈塞北忘予老。”(《送潘德久使蓟门》)同年秋,张同之寺丞出守滁州(今属安徽),陆游作《送张野夫寺丞牧滁州》,诗中特别嘱托张同之在滁州考察宋太祖当年奔袭清流关、攻克滁州的战场遗迹,并请他画出地图寄回来,以便研究关河防守问题。凡此,皆使主和(投降)派们惊恐不安。他们尤其惊恐不安的,是陆游上给孝宗的一道《上殿札子》(《文  集》卷四),其中谈到抗金、战备,极论金不可信,和不可恃,并且尖锐批评了主和(投降)派,有极大的鼓动性。这在主和(投降)者们看来,无疑是投了一颗大炸弹。因为这是上给“人主”孝宗的,设若孝宗为其所动,认真考虑起抗金的事来,主和(投降)者们的末日也就为期不远了。这就是他们决不容许陆游留在朝内的根本原因。其实,陆游人朝后就一直受到主和(投降)派们的谗毁,陆诗《仪曹直庐》云:“谗波虽稽天,来遽妨人狂。”写作抗金诗文,在当时虽然还不能被明目张胆地宣布为罪过,但却必然会引起占统治势力的主和(投降)派的忌惮,并由此招致飞来的横祸,而且所施加的种种横祸名目又与抗金绝无关系,而是另立名目如“污秽之迹”、“嘲咏风月”之类。这正是那帮丑类的“高明”之处。何澹给陆游编造的罪名,便是这种伎俩的体现。不过,这罪名只能蒙蔽糊涂的光宗皇帝,外间舆论却是洞如观火,公正无私的。陆游罢官时,朱熹就一眼看出原因在于陆游诗写得太好,“恐只是不合做此好诗,罚令不得做好官也。”(《朱文公文集》卷四三《答徐载叔赓》)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  从“思想家”的角度为陆游立传,应该说是符合陆游生前愿望的。陆游本不想做诗人,而是志在“经世”,更希望做战士,奋战在抗金和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战场上。种种原因逼得他既不能经世,又做不成战士,“空回英概入笔墨”,才不得不去做诗人,而且竟“六十年间万首诗”,成了中国历代诗人中诗作最多的诗人。  思想家不一定(也没有必要)是诗人。但是,真正的诗人必然是思想家。真正的诗人,必然能站在他所处时代的思想高峰,以深邃敏锐的艺术眼光洞察社会和人生,与时代和人民司呼吸、共感情,并用他的诗歌表现之、抒发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贯彻在他的诗歌中的,是其思想的结晶,同时也是那个时代先进思想的反映。这是真正的诗人,自然也是那个时代的思想家。陆游正是这样,他既是诗人,又是思想家。  然而,要从“思想家”的角度为陆游写评传,要首先给陆游的思想准确定位。如此,就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以彼时彼地的历史环境和陆游实际思想表现,作为分析、判断的基础,从而找出其核心思想,即在陆游一生中起主导作用的思想,以及由此发展、衍生出的其他思想及其所构成的有内在联系的思想体系,并作出实事求是的讦价。为此,有几个原则性问题有必要首先重新说清楚。  第一,宋金战争的性质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女真族便是其中之一。当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女真首领阿骨打(金太祖完颜曼)称帝建立割据政权金国的时候,女真族的社会形态才刚从原始部落进入奴隶占有制。而当时的宋王朝,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皆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期,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宋史职宫志考证序》,《金明馆丛稿二编》)史学家吕振羽许先生亦称为“中世纪末期的全盘期”(《中国历史研究提纲》,《民国丛书二编》)。而女真上层集团主动发起的侵宋战争,入主中原,从其主观上说,既有夺取中原与宋分割中国的政治野心,更有极大的经济掠夺、财富占有的欲望。当其初主中原的时候,曾以其落后的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残酷的民族高压政策,掠夺性的经济剥削和无休止的兵役负担,给中原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这显然是以其落后的社会形态冲击、破坏中原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直接造成了国家长达百余年的南北分裂,再次形成南北朝割据状态。分裂,是国家的重大灾  难,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女真上层集团入主中原的过程中,虽然在播撒了民族仇恨的同时,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女真族的发展,使女真族在中原文明的基础上短时间内摆脱了落后状态,一步跨入了封建社会阶段。但这是以中原乃至江南地区人民的相对破产、广大人民(包括女真族人民)蒙受极大灾难与牺牲为代价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为之大大滞后,这个代价实在是太大了。所谓“民族融合”,本来是通过正常的民族间的交往就可以达到的,这里却用了长达一个世纪的两军对峙乃至血与火的战争,才从客观上局部地达到了。然而,这种“民族融合”决不是女真族统治者的主观追求,而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而然的社会现象。由此可知,宋金战争的性质,在金国来说,是非正义的,属于“破坏性战争”,战争的灾难主要是由金国上层统治集团造成的。  ……

内容概要

邱鸣皋,江苏丰县人,1938年生。1964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留校任教。先后任中文系主任、副院长、院长。现为该校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古籍研究所所长,并任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副会长。著有《舒岳祥年谱》、《张炎评传》等。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前言第一章 在大动乱时代里诞生与成长  一 丧乱奔窜中的童年  二 爱国主义思想的萌芽  三 诗歌生涯的开端第二章 初入仕途的坎坷  一 步入仕途时的政治背景  二 从宁德主簿到福州决曹  三 临安三年的史官生涯  四 爱国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五 从镇江到隆兴  六 罢归山阴第三章 生命之旅的里程碑  一 入蜀与通判夔州  二 从戎南部  三 盘桓蜀中第四章 仕途上的再三坎坷  一 从建安到抚州  二 再次罢归山阴  三 从严州到临安  四 蛰居山阴十三年  五 最后的起用第五章 寂寞悲愤的最后七年  一 生存环境与隐逸情趣  二 开禧北伐的兴奋与悲愤  三 对国家统一的最后呼唤第六章 以儒学为主体的哲学思想  一 尊儒崇经  二 出入道释  三 天人观与生死观第七章 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一 对美政的构想  二 提出美政的思想基础第八章 以“恤民”为神髓的重农思想  一 浓厚的感情基础  二 深层的理性思考第九章 以“气”为灵魂的文学思想  ……第十章 彪炳千秋的文学成就索引后记

编辑推荐

  其他版本请见:《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陆游评传》

作者简介

《陆游评传》注重背景的勾勒,意在截取一个特定历史时代的画面,从中展现与评价陆游的思想风貌,并透析其悲剧性命运。陆游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和伟大的爱国诗人。恢复中原、统一祖国是其一生思想的核心,也是其诗歌的中心内容。《陆游评传》梳理并重新考订了陆游的生平事迹;对其鲜明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其他诸方面思想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对其文学思想与文学成就也作了简明评介。

图书封面


 陆游评传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陆游这个人真的很了不起!
  •     诗集还是不太感兴趣呀,书还是不错的
  •     读陆游有所了解,尤其他那可怜的爱情和他一辈子的悔恨。2002年
  •     真不错啊……虽然作者明显偏爱放翁大大,但该有的都有了,老派也有老派的好处。考据很用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