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河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5
ISBN:9787531324386
作者:张承志
页数:420页

书籍目录

编辑例言
前言
1 黑骏马
2 北方的河
3 黄泥小屋
4 大坂
5 绿夜
6 GRAFFITI―胡涂乱抹
7 九座宫殿
8 音乐履历
9 无援的思想
10 离别西海固

作者简介

这本文集收有作者的代表作《黑骏马》《黄泥小屋》《大坂》《九座宫殿》《无援的思想》等10篇小说。


 北方的河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每次读了这本书后总是激情澎湃,觉得很有前进的动力。我始终觉得读张承志的书能让你重新寻回激情和信念。在如今这个充满功利的物欲时代,能保持一份自己的信念是多么的不容易和重要。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你一定要读这本书!这是我的看法。
  •     作者用文字释放出的力量,常常让我读得喘不过气。狂啸,撕扯般的,激情澎湃,作者分明是在用生命在书写。我以为这种写作风格留下的会是粗砺、不拘小节,甚至有些夹生的文字。可完全没想到,读到的却是那么细腻精致的语句。
  •     张承志的《北方的河》是八十年代一部颇有影响力的作品,却又是一部颇有争议的作品。我认为,《北方的河》之所以有如此持久的魅力,和它的思辨色彩是分不开的。在风格上,有认为它是寻根文学的○1有把它列入知青文学的○2,它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又是“八十年代理想主义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3。在主题上,它更是以主题的神秘性而著称,充满哲学、象征的意味。那么,它的这种思辨色彩是如何体现的呢?我认为一种重要的方面就是,在作者的文本叙述中,我们可以从河中看到人,又可以从人身上看到河。一、 人性的河化1、为理想奔流向前,永不言弃小说描写了一代年轻人的奋斗历程,不管经受什么挫折,他们都以一种昂扬的姿态去面对困难,像河流那样坚定不移地向前奔流而去。这主要体现在男主人公身上。小说的主人公“他”是新疆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他”并不满足自己的语言学论文得到五分,也不满足被分到北京某计划生育办公室工作,“他”打定主意要报考人文地理的研究生,这中间经历了一连串的挫折,但是“他”始终都没有放弃,“他”用有限的时间复习繁多的知识,用有限的资金考察北方的几条河流。考试的日期将到,却迟迟没有拿到准考证,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之后,不得已找到A委员会的曹书记,谈了自己的报考研究生的信念和决心,最后终于拿到了准考证,开始了冲向考场的最后一搏。直到考试的前一夜,“他”还梦见了向往已久的黑龙江, “熔铸其中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一种永不言退的对神圣彼岸的不死追求”○4青春的激情对应着河流的汹涌,寻梦的执着对应着河流的不息,在人生之河,社会之河,生命之河中,他们都努力的泅向理想的彼岸,无惧风浪,永不言弃。2、流成河的彩陶,美好而残缺的一代小说有着深刻的历史感和文化的承继性。这几千年前的彩陶片,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源头的象征,也是一代人命运的象征。作者通过主观移情的“人化”来写彩陶,说 “它可惜是碎的,像生活一样。”他们这一代年轻人是富有激情、追求理想的一代,他们的青春十分美好,但是又是“基本上就是同新中国一起成长,经历了红卫兵运动河上山下乡运动、正处于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启蒙运动中的一个类似作者的青年人。”○5美丽,但是已经碎了。美好而残缺,两个视觉效果碰撞在一起,体现出了浓郁的思辨性。但是,是否真的是“碎”了呢?生活是碎了,青春确实被政治运动切割得不甚完整,但是他们心中的梦却没有碎。除了男主人公,其他的几个年轻人的奋斗经历使作品也具有一种昂扬不屈的精神力量。“她”是一个摄影记者,“她”和男主人公一样,“不愿庸庸碌碌地了此一生”,并且“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翻山涉水,追逐着百分之一秒的瞬间,忙得筋酸骨散,靠着这车门旁的硬墙也能呼呼入睡。……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暇回顾”。还有徐华北,他心中对艺术的一种执着的追求,后来终于靠自己的努力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还有“他”的弟弟,用自己的劳动去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比如盖个厨房)……这些年轻人心中都彭湃着激情,流淌着不灭的梦想,不管条件多么艰辛,不过时代在他们身上打下了什么烙印,他们始终朝着自己的目标追寻着。彩陶流成了河,说明了这些破碎的彩陶,并不因为自己的残缺而选择永远沉沦,而是勇敢地现出水面,汇聚成河,展现着自己。3、思想的河流,智慧的源泉永远让人渴求小说在叙述中穿插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比如在列车上的思绪、心灵的独白等。“列车摇晃着,黑暗中的树林、山岗和大地都在玻璃外面成了流动的黑色。原来列车也是一条河。……列车上的人呢,就是河里的水和浪。列车也是一条河啊,……走向河流,沿着河流,连我自己也像一条河流。”这种思想意识的流动“兼容了本土的、传统的、外来的、现代的艺术经验手法”○6,信息含量很大。小说在写到颜林的父亲的时候也写到了他的思想就像一条河流,博大精深。我认为,在小说中,作者有意识地把人的思想和河糅合在一起,这一方面是体现出作者以崇敬河的心态崇敬着人类的智慧,另外一方面又表现出作者渴望着这种人类的智慧可以像大自然的河流一样自由奔放,交融汇聚,任由自由汲取。二、 河性人化 慢慢体味在小说中写到的五条河流,我觉得黄河像“他”的父亲,保定河像“他”的母亲,额尔齐斯河像“他”的兄弟,湟水像“他”的老师,而黑龙江,则更像“他”的情人。“他”从小没有父亲,但是“他”又是一个十足的男子汉,崇拜像保尔一样的英雄,“而在他年轻的眼睛里,黄河像北方大地燃烧的烈火。对岸山西境内的崇山峻岭也被映红了,他听见这神奇的火河正在向他呼唤。我的父亲,他迷醉地望着黄河站立着,你正在向我流露真情。”这种体验让“他”禁不住地脱口而出——“我觉得——这黄河像是我的父亲!” 黄河体现的是一种刚性,一种男性的力量。保定河,则是在京城默默地流淌着,这就像“他”的母亲一样,默默地关心着“他”,操心“他”的未来。保定河是母性的,温情的,不起眼的,但是却也是永恒的。额尔齐斯河见证了“他”的初恋,见证了“他”和一个知青姑娘海涛的相恋又分手。额尔齐斯河仿佛就是“他”、华北等这群知青青年中的一员,他们和这种河流都有着强烈的共鸣。“他”认为额尔齐斯河是他的,而华北在给海涛的诗歌也大段地写了这条河流。额尔齐斯河陪伴着他们度过知青生涯,是他们知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兄弟”。而湟水呢?湟水更多的是充满一种厚重的文化感,特别是文章中彩陶的出现,还有关于黄土高原的描绘,都表现是它是一方充满灵气、智慧的水土,这就像“他”的老师一样,引领着“他”去探索语言学、地理学,走进知识、文化的圣殿。小说的结尾写到了“他”梦见了黑龙江,而且梦见了会有“他”深爱的姑娘朝自己走来。可以说,为了自己的理想,“他”放弃和“她”的爱情,“他”会对“她”说出心理话,而“她”在华北向自己求婚的时候也来征求“他”的意见,说明他们其实心中已经比较很有好感,并且有深厚的感情产生。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尽力去考自己的研究生,选择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作任何停留,这可能有点理想主义化,但是作者说过:“我的小说是我的憧憬和理想,我的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是我企盼成为的形象。”○7,同时他又说自己“喜爱一个荷戟战士的形象”○8,目前“他”是以考研究生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爱情对“他”来说就像黑龙江一样,“他”一定会到达他的岸边去亲身体会它的灵魂,但是“他”现在不会去,因为“他”负担不起。最后,作者总结道,“我感激你,北方的河,他说道,你用你粗放的水土把我哺养成人,你在不觉之间把勇敢和深沉、粗野和温柔、传统和文明同时注入了我的血液。你用你刚强的浪头剥着我昔日的躯壳,在你的世界里我一定将会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和战士。你让额尔齐斯河为我开道,你让黄河托浮着我,你让黑龙江把我送向那辽阔的入海口,送向我人生的新旅程。我感激你,北方的河。”这段描写充分地凹现了北方五条河流的性格,体现了河性的人化,用抒情的笔调写出了北方的河的灵魂,怪不得王蒙读后曾叹道:“看过他写的河,我想,你他妈的三十年别再写河了。” 王安忆则说“不想再写小说了”, 虽是戏言,但此作的力度也已可见一斑。○9《北方的河》为我们“展示一个人与自然水乳交融、魅力无穷,且充满理性思辨的世界。”○10在作者笔下,这些北方的河流不再是异己而存的自然之物,而是作品人物活动的原动力,是长河的气质和人的心胸结成了一个具有灵性和力量的生命实体。注释:○1○6刘锡庆主编,新中国文学史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P125○2国家教委高教司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P67○3蔡翔,《北方的河》前言,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P1○4蔡翔,《北方的河》前言,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P1○5《当代文艺评论》,郑闯琦,《中国现代思想传统中的<北方的河>》○7○8张承志,中华散文珍藏本张承志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P227 、P229○9编者按,《北方的河》前言,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10鄂州大学学报2004年1月《躁动不安魂灵的搏击——论<北方的河>的美学特性》,陈中林参考书目:张承志,《北方的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美)M.H.艾布拉姆斯著,郦稚牛、张照进、童庆生译,王宁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刘锡庆主编,新中国文学史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佘树森,牛适清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男人的信念,伟大的理想主义
  •     《北方的河》,总是难免被那个年代深深吸引,那是激情炽烈的年代,那是青春无悔的年代,那个年代有热血有奋斗有理想,纵未前往,深深念想,北方的黑龙江已在他的梦中荡气回肠波涛汹涌,爱她就让她幸福,看此书一如站在疾风劲草之间看远天黑云压阵暴风雨袭来,浑身畅快心神入魔一腔热血涌上心头快喷薄而出一股怨愤在心口萦绕久久不散,仿佛言语在此失去了意义,
  •     我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 这些作品可以很好的体验。
  •     最近看了太多的网络文字,精神上已经成为一个满身赘肉的虚弱者。
  •     很多关于新疆的内容,象马原讲西藏。看着看着,有时候会联想起青春之歌之类的那种红色小说,但很快又被新的气息唤回。。。黑骏马和北方的河里的主人公晃动着作者的影子与理想,是否这是理解曾经那辈人的捷径。。。
  •     文风如铁。
  •     读了一半,还了
  •     我同样相信,会有一个公正而深刻的认识来为我们总结
  •     破碎的生活尤有希望与幸福。只取决于我的角度。
  •     硬汉
  •     北方的河,一种力量的象征,粗糙而又温柔。无论遇到高山还是沙漠都依然奔涌不息,不为所动,奔涌着、澎湃着,又不时沉默的一面。哺育我们的母亲河,虽然历史上带给过我们这么多的苦难,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对他有这么深的感情。 他们不是江南的小桥流水,他们是黄河、黑龙江、渭河、湟水、永定河。
  •     比较有低调的男人味。静静的感觉。河就在那流淌,你去不去,她都在那流淌。不为给谁看。这样挺好。
  •     想到高考时的日子,心好痛。
  •     黑骏马和北方的河是永远的震撼与感动。
  •     对于我们这一代破碎的人,这本书基本没有走远。
  •     我的观点和王蒙一毛一样。。。。。。
  •     生活就像一条河流。
  •     被大河惯坏的,野孩子。
  •     张承志,男人必读
  •     只看了黑骏马和北方的河。
  •     为了理想的生活,努力奋斗追逐着目标。人文、地理,一个学语言出生的人,为着自己的地理梦,选择了人文地理专业。
  •     真受不了《北方的河》这篇这种理想主义特别沉重的知青文学。不过《黑骏马》真的非常不错,和蒙古民歌的结合真是特别精彩。最后一句“才发现不是妹妹”看了要让人难过好久。
  •     青年一代主体性的生成
  •     可能是心灵蒙了尘 远没有看黑骏马时那种激动
  •     我们当文史老师力推的作家 但是我并不喜欢...
  •     是不是演技最好的人获得的最多?
  •     北方的河,当穿越黄河与黄土高原的那一场酣畅淋漓,以及那其中的畅快和血性。现在很难再有这样的男孩了吧
  •     大河紧紧裹住他向前飞奔。
  •     跟打了鸡血似的~
  •     用文字见证信仰,以信仰充实文字。张承志彪悍的文字有着摄人心魄的震撼力。
  •     每次读完都热血沸腾
  •     每次重温,都会热血澎湃。
  •     我要去看黄河
  •     激情小说吧。
  •     新时期,张承志/红卫兵的再定位、梦想延续、困境期望式解决。
  •     文集里的10篇小说都有联系。 张承志的写作里透着太多的民俗和北方性。
  •     才华有限,消化不了。
  •     看完之后也好想去读人文地理!
  •     黑骏马、水路越梅关
  •     只读了如书名的那篇,目前来说就足够了 简直就是平凡的世界翻版,地域特色+知识青年的痛苦迷茫+一代人的生活 觉得这类小说虽然有其意义但是重复得也忒厉害 沉淀了一个月,值得加一星 那种男性的理想主义和土地的感觉
  •     高中时候通过这本书认识了张承志。横渡黄河的描写印象深刻。
  •     只能说承志兄早年的文字还欠打磨,思想还显得稚嫩。唯那篇《黄泥小屋》带着宗教的荫庇,而显出写浑厚的底色来。且看他的《心灵史》怎么写罢。
  •     有一种相遇,叫做命中注定
  •     也许他真的对比这个世界慢了半拍,但就感动于这个半拍和坚持
  •     读完整个身心都是斗志
  •     有些人就别洗了。。其实光从文字本身看,也是平庸的。
  •     黑骏马更对我的阅读节奏,可以划作诗性小说范畴吧,一直反反复复地想起茵梦湖。
  •     薄薄一本小册子,却感受到了他曾说过的那种雷雨天躲在房间里读到的人生震撼。何时才能寻回这种热情激情感情。早已干涸了。
  •     真正敢于创造的人,只怕时至今日,小说的主人公快见不到了。
  •     【北方的河/黑骏马】感觉是比较粗犷的风格,挺具有热情和感染力的,不过内容上也就一般般吧,我不是很喜欢这样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