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801426208
作者:金一南
页数:494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地火——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历史不论多么精彩纷呈、多么惊心动魄,当活动于其中的那些鲜活的生命逐渐消失之后,也就逐渐变成了书架上一排又一排的故纸。静悄悄的图书馆内,靠角落那个书架上,有本如秋叶般枯黄脆裂的书,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十月重庆初版。翻到第195页,见一篇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十二月十二日的日记:……凌晨五时半,床上运动毕,正在披衣,忽闻行辕大门前有枪声,立命侍卫往视,未归报,而第二枪发;再遣第二人往探,此后枪声连续不止……颇像一部拙劣惊险小说的开头。可以想见,当年写到这里,握笔的手定在不住颤抖。接着往下写:……出登后山,经飞虹桥至东侧后门,门扃,仓卒不得钥,乃越墙而出。此墙离地仅丈许,不难跨越;但墙外下临深沟,昏暗中不觉失足,着地后疼痛不能行。约三分钟后,勉强起行,不数十步,至一小庙,有卫兵守住,扶掖以登。此山东隅并无山径,而西行恐遇叛兵,故仍向东行进,山巅陡绝,攀援摸索而上……竟然连“离地丈许”的高墙也认为“不难跨越”,上墙之后未及细看又飞身纵下而跌入深沟,出逃之狼狈仓皇与求生之急切鲁莽,浑然一体。难以想像,这个越墙攀山身手不凡人已逾五十。他就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所记之事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史称“西安事变”。事变第二天上午,中共中央在保安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审蒋、除蒋。当天中午毛泽东、周恩来致张学良电,14日红军将领致张学良、杨虎城电,15日红军将领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都是这个态度。事变第三天,苏联《真理报》发表社论:“毫无疑问,张学良部队举行兵变的原因,应当从不惜利用一切手段帮助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奴役中国的事业的那些亲日分子的阴谋活动中去寻找”;认为张学良是日本特务,事变乃日本阴谋所主使。日本政府则认为莫斯科同张学良达成了“攻防同盟”,张学良是苏俄工具。苏俄才是事变真正的后台。东京《每日新闻》发表社论:“中国中央政府如在抗日容共的条件下与张妥协,日本决强硬反对。”南京方面何应钦调兵遣将要动武,宋美龄穿梭引线欲求和,戴季陶摔椅拍桌、大哭大叫,连平日颇为持重的居正也用变调的嗓音呼喊:“到了今日还不讨伐张、杨,难道我们都是饭桶吗!”凡此非常时期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立有一席之地的,无人是饭桶。量变堆积历史,质变分割历史。人们能够轻松觉出每日每时不息不止的量变,却不易觉出行将到来或已经来到的质变。1936年12月12日,当中国政治包含的量变已经足够之时,所有各方便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猝不及防地推到了前台。历史来到十字路口。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苏联和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都在既谨慎又顽强、既坚定又游移地探索自己真正的位置。表白着自己的立场,又修改着自己的立场。表白的同时又在修改,修改的同时又在表白。在华清池跌伤了腰腿的蒋委员长,更是一瘸一跛来到十字路口的。事变大起大落,他也大起大落。先不屈不挠翻墙越院求生,后不管不顾躺在床上寻死;先当着张学良的面,明骂其受赤党指使;后又当着周恩来的面,暗示想念在苏联加入了赤党的儿子。委员长方寸大乱。他连衣帽都未穿戴整齐,沉重的历史帷幕便落下了。只容他将终生最为心痛的一句话,留在那页干枯得几乎要碎裂的日记上:此次事变,为我国民革命过程中一大顿挫:八年剿匪之功,预计将于二星期(至多一月内)可竟全功者,竟坐此变几全隳于一旦。和共产党苦斗8年,最后就差了两个星期。8年共2920天。两个星期为14天。8年与两个星期之比,为1000:4.7。所谓差之毫厘,便失之了千里。他把这句话一直默念到1975年4月5日农历清明节。该日深夜11时50分,他在台北市郊草山脚下的士林官邸内病逝。共产党人终剿不灭,是其终生不解之谜。生命不在了,民国三十一年重庆版的日记也化为纸灰,谜底却依旧留在那里。新中国的中心是北京。北京的中心是天安门。天安门的中心又是什么呢?是那幅巨大的毛泽东画像。年年月月,不论白天还是黑夜,画像上毛泽东那双睿智眼睛,通过面前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注视着新中国的人民。几乎所有中国人和世界上很多人,都把天安门和毛泽东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又有多少人知道,毛泽东最初并不喜欢天安门。他说天安门太高了,高高在上不好,要在天安门下面,跨在金水桥上搞一个二层的矮台子,观礼时离群众才近。至于天安门后面的故宫,他只在1954年4月三次登城墙绕行一周,一次也没有进去过。为什么最终没能在天安门前另搞一个矮台子?因为破坏了总体建筑格局,各方面都反对。为什么后半生居中南海与故宫仅一街之隔、三次登故宫城墙却不愿去里边走走?其中缘由今天已经无人能够知晓了。不管毛泽东的主观意志如何,风风雨雨中的无数次游行、庆典和检阅,把他和天安门溶为了一体。别的地方看不见毛泽东了,天安门能够看见毛泽东。有天安门在,就有毛泽东在。过去每逢节日或重大庆典,天安门广场毛泽东视线之内,还要挂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巨幅画像,以及孙中山的巨幅画像。后来,马、恩、列、斯画像不挂了,但孙中山的画像依然准时地出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之前。孙中山,毛泽东,中国革命最为杰出的两位巨人,隔着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年年月月默默相望。一人生于1866年,一人生于1893年,相差27年;一人逝于1925年,一人逝于1976年,相差51年。这两位革命巨人、现代中国的奠基者,他们之间真正互相理解么?18岁时,毛泽东知道了孙中山。1936年,长征到达陕北的毛泽东对美国记者埃得加?斯诺说,1911年他考入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看到同盟会党人于右任主编的《民立报》,上面刊载着广州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从此,毛泽东知道了孙中山和同盟会的纲领。这是毛泽东有生以来看到的第一份报纸。“我是如此地激动,以致于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校的墙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第一份报纸导致的第一次政见是什么呢?风吹日蚀,湘乡驻省中学校园墙上,一个来自韶山18岁青年写的那篇东西,早已无踪无影。幸亏还有个冒险闯进陕北的斯诺,通过他毛泽东能够把那篇政见的内容留下来:“我在文章里鼓吹必须把孙中山从日本召回,担任新政府的总统,由康有为任国务总理,梁启超任外交部长!”康、梁是早年毛泽东心中的偶像。梁启超写的很多东西他一直要读到能够背诵。在梁启超一篇文章上,青年毛泽东有这样一段批语:“立宪之国家,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推戴”。当年毛泽东崇拜康、梁,赞成君主立宪。但一个孙中山横空出世,便夺去了他心中的第一把交椅,他的“第一篇政见”就抛弃了君主立宪而改为共和。他提出来的不再是君主,而是总统、总理和外交部长。虽然康、梁与孙中山的区别他不甚清楚,还将三人揉为一体,但孙中山对毛泽东影响之大,震动之深,可见一斑。孙中山知道毛泽东么?他年长毛泽东27岁。1925年3月他在北京病逝时,毛泽东正在湖南家乡搞社会调查、办农民协会。后来震惊中外的湖南农民运动,当时还只是运行的地火。但孙中山知道毛泽东。在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国民党“一大”上,有两个刚刚加入国民党的青年共产党员,以能言善辩、词锋激烈给国民党元老们留下了深刻印像。一个是李立三。另一个就是毛泽东。李立三单刀直入,大段大段阐发自己的观点,其中不乏率直批评国民党的言论;毛泽东则主要以孙先生的说法为依据,论证自己的观点。许多国民党人惊异地注视着这两人,连汪精卫也发出由衷感叹:“究竟是五?四运动的青年!”孙中山以赞赏的眼光,注视着中共的这两个新锐。他亲自批准毛泽东为章程审查委员。但孙中山所知道的热血青年毛泽东,毕竟不是后来那个集建党、建军、建国之誉为一身的毛泽东。客观讲,如果没有俄国十月革命,孙中山、毛泽东这两个背景和性格都差异巨大的人,他们的生命轨迹也许永远不会交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改变了一切。但最先听见这声炮响的中国人,既不是孙中山也不是毛泽东,而是北洋政府的驻俄公使刘镜人。1917年11月7日,刘镜人给国内发回一封电报:“近俄内争益烈,广义派势力益张,要求操政权,主和议,并以暴动相挟制。政府力弱,镇压为难,恐变在旦夕”。这是最早向国内传递的十月革命即将发生的信息。刘镜人例行公事对北洋政府外交部进行情况报告,并不知道震撼整个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正在他眼皮底下发生。次日,刘镜人再发一报:“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非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党掌握,民间尚无骚扰情事”。这是最早向国内传递的十月革命已经发生的消息。刘镜人的俄译汉有些问题,布尔什维克本应译为“多数派”,却被他翻译为“广义派”,让人看了有些摸不着头脑。翻译有些问题、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这些电报送到北洋政府外交部,也因电讯不畅整整晚了20天。外交大员草草阅过,便被撂在一边。北洋政府的外交当然是以各协约国的立场为立场,所做的决定也如出一辙:拒绝承认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召回公使刘镜人。无人想到刘镜人发回来的很快被归入档案的电报,喻示着世界东方将要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没有十月革命,会有中国共产党么?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会有毛泽东么?如果没有十月革命,会有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么?如果不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孙中山、毛泽东的生命轨迹能够相遇么?历史的奥妙,在于它可以包含无穷无尽的假设。历史的冷峻,又在于它总把假设永远置于假设。结论是明显的:十月革命使中国奔腾运行的地火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被那场俄国革命所促发的历史合力推向一起。

前言

我从哪里来?我们从哪里来?所问像生命一样久远和古老。不仅是未来对过去的寻问。是大树对根须的寻问。是火山对岩浆的寻问。是有限对无垠的寻问。我们曾经是奴隶。否则不会有从1840到1949中华民族的百年沉沦。我们也拥有英雄。否则不会有从1949到2050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与波澜壮阔的历史相较,人的生命何其短暂。幸福起来的人们于是不想承认自己曾经是奴隶,也不屑于承认曾经有过英雄。不知不觉中,自己那部热血奔涌、震撼人心的历史被荒弃了、抽干了,弄成一部枯燥、干瘪的室内标本,放在那里无人问津。历史命运蜕变为个人命运,众生便只有在周易八卦面前诚惶诚恐。我们没有在丢掉自己的宝藏么?瞿秋白说,人爱自己的历史好比鸟爱自己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翅膀!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么获得腾飞的翅膀?狄德罗说,除去真理和美德,我们还能为什么事物感动呢?把他的话反过来设问:若除去个人富足便不再为其他事物感动,该怎么获得挺直身躯的脊梁。钱包鼓起来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么?皆从个人苦乐出发,中华民族永远出不了孙中山,毛泽东。不是要你到历史中去采摘耀眼的花朵。应该去获取熔岩一般运行奔腾的地火。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大师吕西安•费弗尔说过一句话:在动荡不定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费弗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法西斯德军枪毙了,他的话语仍然在新世纪全球动荡的回音壁上回响。

内容概要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兼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战略学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进修,并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赴美国国防大学讲学。
现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国防战略委员会专家委员,军队外事工作专家咨询小组成员,《学习时报》专栏作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节目主持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地火——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第二章 东方之梦
第三章 岩浆
第四章 “围剿”
第五章 崛起
第六章 陷落
第七章 突破
第八章 湘江,湘江
第九章 烈火真金
第十章 瞩目大西南
第十一章 苦难辉煌
第十二章 大渡桥横铁索寒
第十三章 阴见多云
第十四章 福兮祸所倚
第十五章 历史与个人
第十六章 狂飙歌

编辑推荐

《苦难辉煌》:高层智囊金一南历时,十五年倾注心智的力作。《苦难辉煌》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图书,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图书,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

作者简介

《苦难辉煌》主要内容:20世纪在世界东方,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之初,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内外矛盾冲突空前尖锐,相互斗争局面极其复杂,各派力量的策略转换空前迅速;每一方的领袖和将领皆在较量中淋沥尽致地展现自己全部能量,从而在历史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经历了如此的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也由此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
叱诧风云的人物纷纷消失之后,历史便成为一笔巨大遗产,完整无损地留给了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


 苦难辉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2条)

  •     板垣征四郎在该师团大队长以上干部集会上,讲了一段我们中国人今天也应该牢牢记住的话:“从中国民众的心理上来说,安居乐业是其理想,至于政治和军事,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一种职业。在政治和军事上与民众有联系的,只是租税和维持治安。……因此,它是一个同近代国家的情况大不相同的国家,归根到底,它不过是在这样一个拥有自治部落的地区上加上了国家这一名称而已。所以,从一般民众的真正的民族发展历史上来说,国家意识无疑是很淡薄的。无论是谁掌握政权,谁掌握军权,负责维持治安,这都无碍大局。”应该承认,此人对中国研究极深,对长期以来中国一盘散沙的现状了解极深,对中国政治人物和民众的心理把握极深。这即是这些日本侵略者敢于乘虚而入的最大资本。而抗日战争之初我方一败再败,也决不仅仅败在军事力量上。
  •     《苦难辉煌》,金一南著,华艺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胜利自有胜利者的理由,哪怕是由于历史的偶然。因此,颂扬胜利者没有任何问题。而作为落败的一方,哪怕是说出花儿来,也不能改变失败的命运,反而更容易遭到后人的嘲笑。就象台湾方面后来出的史书,煌煌几大本问题都不大,只是解放战争这一段赫然以“戡乱”为题,不免有几分滑稽。对胜利者来说,除了总结胜利经验外,给予失败者必要的尊重,同时也给予历史必要的尊重,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客观描述失败者,只会抬高自己的地位与作用,反衬自己的伟大与不易。象那种一个班打退三千人,一个会解决一切问题,一挥手天下可定的场景,不但对对手是贬损,对自己也起不到什么太多的作用。对胜利者来说,也要承认历史是复杂的,是曲折的,是充满偶然性的。实现胜利这个局面,除了有主观努力与自觉外,还有无限艰难险阻与毫发之间的生死之变。只有如此,才能洞见幽微。当然,历史一旦发生,就永远不可复原。所谓历史的真实,也只能是在文献、回忆、证物等等的拼凑下无限接近事实了。就如同作者称跟在红军后面追踪两万里的周浑元居然查不到其简况(百度一下还是有的),就如同西路军的缘起缘灭,至于是非曲直就更难说了。不能否认其在历史上的存在,与无法复原其在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既矛盾又统一地展现了在这里。这只是个小例子,历史的真实就是被这些堆积而成的小例子变得更为诡异与不可捉摸。从这个角度上讲,修史的工作过于可悲,因为自开始就注定是一份永远残缺的任务。但修史的工作也十分可敬,就在于其为追寻无限接近事实而付出无限努力。写当朝国史而出新不太容易,因为要带着镣铐跳舞;要出新也很容易,因为以前的国史因政治正确而整齐划一,实在有很多做文章的余地。本书即是如此,还是那些史实,但史实背后如抽丝剥茧般的工作正是读者需要的。革命与反革命、成功与失败、忠诚与背叛、伟大与平凡、错误与真理,不再如以前那般非黑即白,都立体起来。也许,这本书积作者数十年研究之功,成稿并不难,难在时机。十年前也许无法见到本书面世,而今天便可以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希望微茫,但总还有希望在。我们在那隧道的尽头,还是可以期待无限接近历史的真实。而自建党前后起,至长征前后终,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接近的蹒跚与小心翼翼。这就是我们的历史。
  •     这个片段是当时看到比较感慨的一个段:国人无不知“七·七”事变为抗战发端。但卢沟桥并非边关塞外,疆界海防,连万里长城上的一段垛口也不是,它实实在在是在北京西南。为什么战争尚未打响,鬼子已经抄到京师以南扼住了我们的咽喉?华北地区的全部日军最多也只有8400人,同一地区仅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兵力就不下10万;战争爆发之前敌方不但如此深入你的领土,而且以如此少的兵力向你挑战,查遍世界战争是,有没有这样的先例?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高层智囊金一南历时,十五年倾注心智的力作
      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图书,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图书,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
  •     虽然书中作者描述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建党历史,但我觉得对现代生活很有实际意义,他们不可否认是中国的精英,是中国的脊梁,但他们同时也是普通人,他们有成功有失败,但是对信仰(这里的信仰并非是共产主义而是中华名族的复兴)的忠诚,他们不迷信权威,不贬低自己,独立思考问题,不断在失败与成功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强敌环绕的艰难环境中脱颖而出最终走向胜利走向成功,他们有力量,更会运用力量,他们有智慧,但更能把智慧与力量成功结合,他们有勇气,但从不是盲目被别人利用。中间有很多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他们能做到得,我们亦能做到,我们甚至可以做的更好。
  •     要成功就要舍得一身剐,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历史,很值得一看
  •     开头没两页就有错,被法西斯处决的历史学家是马克·布洛赫,不是吕西安·费弗尔~
  •     单位发的书,本能的反感,细看起来居然不错,很有画面感,角度也新颖。
  •     中国共产党是经过失败与摸索成立和发展的,任何一个偶然都会成为伟大诞生或者灭亡的因素。之所以挺过来了,靠的是渴望改变现状的坚定信念和长期积压形成的抗争意识。
  •     常偶然的机会知道这本书的,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书中对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影响,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扩张,以及红军反围剿和长征时期的史实有着非常详细的披露。特别是书中对中外历史历史人物的性格和他们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有着非常深刻、非常生动的刻画,明显地有别于我们党史研究中长期的脸谱化、程式化的倾向,感谢金将军能够为我们提供这样一幅客观翔实的历史画卷,关心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的人都应该看一看。历史偶然往往也是历史的必然,历史是人创造的,而人又是如此的复杂。
    书的印刷和质量很好,但排版的字小了些。
  •     历史不论多么精彩纷呈,多么惊心动魄,当活动于其中的那些鲜活的生命逐渐消失之后。也就逐渐变成了书架上一排又一排积满灰尘的故纸
  •     慢慢长征路!
  •     对于一个普通读者来说是了解党史不错的选择
  •     17书5。苦难不一定能辉煌,辉煌一定经过苦难。
  •     阅读了几十页了,一开始感觉很好,论证客观,有各种引证,不是单纯的主观下结论、臆断。对于孙中山、斯大林、列宁等的看法,更新了我的观念。由此,让我对历史更加的认识清楚了。被教科书洗脑的历史观是很不好的。但发现了杨奎松的评论,我错了。一个学术性的著作,最起码你要标注引用来源!!!所以,这本书,略读即可。
  •     很好的军史党史书。长征作为党史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本书中也有大量篇幅叙述,看完真有种醍醐灌顶的舒畅感。苦难辉煌,正因为有着艰苦卓绝的苦难,才会有凤凰涅槃般的辉煌!
  •     《苦难辉煌》讲述20世纪在世界东方,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之初,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内外矛盾冲突空前尖锐,相互斗争局面极其复杂,各派力量的策略转换空前迅速;每一方的领袖和将领皆在较量中淋沥尽致地展现自己全部能量,从而在历史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经历了如此的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也由此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   叱诧风云的人物纷纷消失之后,历史便成为一笔巨大遗产,完整无损地留给了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
  •     被单位逼着读的。按照小说看,不能说文笔不好,但是作为史书看还是算了吧……
  •     好
  •     这是一本中共党员应该去读的书,这是一本社会主义建设者应该去读的书,这是一本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年应该去读的书,这是一本活在当下的人都应该去读的书。
    书里有最全的史料。历史不是那么突然,读懂了历史,才有做准备的能力,更才有历史选择的考虑。在这里,读懂了之前认识的人;在这里读懂了之前不认识的人;在这里,身临枪林雨弹的紧张;在这里,冲击自私的陋习;在这里,人,立体了;在这里,我的表情,不再幼稚,我的心灵,不再冷漠。
    书里有最新的观点。“历史的奥妙,在于它可以包含无穷无尽的假设。历史的冷峻,又在于它把假设永远置于假设。”这是我最喜欢的其中之一句。读到它时,有种相逢恨晚之感。作者懂我,作者懂大家,作者更懂中国。
    书里有最合适的表达。中日之间,穿梭了多少丝丝缕缕;“剪不断,理还乱,是别愁。”可这说不清,理不尽,到了作者笔下,轻轻的一句“一衣带水”,“因为一衣带水,联系方便,影响也方便。因为一衣带水,掠夺方便,侵略也方便。”
    读《苦难辉煌》,读懂中国的苦难,读懂中国的辉煌;把苦难嚼碎,把辉煌铭记;带着一份历史的厚重,踏在这更加厚重的土地上。
  •     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 看党和军队经历的洗礼。
  •     高层智囊金一南历时,十五年倾注心智的力作  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图书,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图书,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
  •     一个民族,就这样开始了伟大的复兴。
  •     在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早期历史,以及极具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非常具有特点。值得推荐。
  •     党史这一类东西,贵在真实。但要有可读性,非得有权谋利害不可
  •     作者讲述的很有朝气,热血沸腾,让我对我党的发展历史,尤其是长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党如何从一个小党在夹缝中成长为大党的,值得深思,长征和毛泽东思想是留给全体中国人的宝藏。
  •     高级五毛,而已。
  •     本书是金一南先生的力作!作为研究党史军事的专家,确实感觉娓娓道来,让历史的脉络清晰了,使我们对党史模糊的人能一目了然,而且引人入胜!希望大家把他当成必读书,好好看看!
  •     读过很多党史著作,但将早期党的发展放在国际大背景下,以多线索、多方位将曾经叱诧风云的历史人物贯穿在1936年以前,确实难得。以现代人的观点诠释曾经的辉煌,大气、精彩。
    通俗的党史,感谢金一南教授!非常值得收藏。
  •     这是个浮躁的时代,金某人在学术圈名声极差,多次抄袭编造,肆意踩踏学术红线,但是后台够硬,虽多次被人举报,但是依然穿着军服带着肩章稳坐钓鱼台,实在是国家不幸。
  •     苦难辉煌将国共两党的发展作为主线,以中华民族20世纪的国际背景为基础,描写了一群为国家统一与富强的中国人的历史归宿和斗争。史实多是军史所得,有些耳目一行的感觉。不错
  •     金一南将军的《苦难辉煌》发行量130万册,创下了近期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究竟是什么原因创造了这个奇迹?

    其实在我看来,就在于它把毛主席所讲的“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概念给展开了;把毛主席《矛盾论》中所讲的“矛盾无处不在”的概念给展开了。

    我们过去讲述党史只有一个角度,就是我们党怎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逐渐长大,其中所展现的历史主体只有一个。但是这本书中的历史主体则有四个,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蒋介石集团以及昭和军事集团。实际上是四大力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较量、博弈。其实还有英国、美国集团的力量没有展开,如果能把这个角度也加进去,再加上德国集团的角度,那会更丰富、更精彩。所以,这是一部真正的斗争史!此前的党史叙述可以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诗”。既然是史诗,那就会比较浪漫;而真实的历史就绝不是浪漫的,而是极其复杂的,充满了多种变数。在原来传统教科书的叙述当中,胜利是必然的,正义是必胜的。这本书则告诉大家,正义不见得是必胜的,胜利也不一定是必然的,而是无数先烈斗争出来的,是无数牺牲换来的。如果再把这个问题往深层次讲,实际上就在历史观上发生了切换,也就是说,这实际上是对我们历史规律论的一种否定、一种挑战,把历史的偶然性给充分展示出来了。历史之所以是今天这个样子,绝不是因为它必然就是这个样子,而是各种力量博弈、较量的结果。

    这本书为什么写得好?就是因为它常常做换位思考,常常做历史的假设:假设某人活到现在会怎么想?假设当下的一个人活在当时会怎么想?假设某人在这个集团会怎么样?假设某人在另外一个集团又会怎么样?我们过去的历史教材是不允许假设的,说“历史没有假设”。其实没有假设的历史一定是味同嚼蜡,充满了假设的历史才是光彩动人的、丰富复杂的。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实际上是对我们史学模式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对我们历史思维的一种重大挑战。

    这里讲了四个集团,如果你按规律论的角度去看,那就全是阴谋集团:昭和军事集团当然是一个阴谋集团,可是共产国际难道不是吗?中国共产党在蒋介石看来是不是阴谋集团?蒋介石在中国共产党看来也同样是一个阴谋集团。于是,我们就会看到历史上有无数个阴谋集团在相互较量,其中有代表人民的,也有反人民的,但是他们彼此之间相互看,又都认为对方是阴谋集团。历史也正是由于这些大的阴谋集团之间的较量最终形成了其走向和轨迹。

    杨思远看完《货币战争》就曾经发出过一个感叹,说发现此前的政治经济学算是白学了。为什么?因为政治经济学讲政治经济的运行是有规律的,没有什么阴谋集团在操纵。但是看完了《货币战争》就会发现,哪里是什么规律呀!就连战争的进程都可能是被阴谋集团所控制、所设计、所安排的。当然,这本书里面展开的内容更丰富,因为这里展示的阴谋集团不是一个,而是无数个,它们在相互较量当中。阴谋集团的下一步是什么?阴谋集团都有各自的精英在那里操纵、活跃和调控。

    过去我们为什么读不到类似于《苦难辉煌》这样的书?因为过去我们是一种人民史观。在人民史观看来:没有什么阴谋集团,没有什么精英,精英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可以被忽视的。但是这本书的写法则意味着英雄在历史上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反过头来讲,人民既可以被昭和军事集团所控制,也可以被蒋介石集团所控制,当然还可以被共产党所动员。人民相对被动,而那些阴谋集团则相对主动。这就是此书在最深层次上拨动人心弦的地方!它挑战了我们传统的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挑战了我们通常的历史观,非常鲜活,的确有还原历史的感觉!

    我以前多次讲过,历史什么?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是一种历史观。还有一种历史观,那就是善恶斗争的历史。其实这本书客观上就是反映了一种善恶斗争的史观。精英集团有善的精英集团,也有恶的精英集团。如果说阶级,那么昭和军事集团当中有没有不同的阶级?日本的普通老百姓,那些望乡的妓女,那些劳工,那些军队中的普通士兵,其实都是属于无产阶级,但是又都被昭和军事集团所组织和利用。他们一样的有武士道精神,一样的不怕死,一样的勇敢。这里是没有反映德国的纳粹士兵,其实他们也很有牺牲精神。为什么德国那样一个小小的欧洲大陆国家能够横扫欧洲?靠什么?所以,人民既可以被这种思想、也可以被那种思想;既可以被这个集团、也可以被那个集团所组织和利用。这个恐怕才是历史的事实。

    我说过一句让很多人不高兴的话。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对于这句话我可以完全赞成。但是还可以再补充上后半句,于是就会让人们不高兴了,那就是“精英,只有精英,才是历史前进的方向。”这个方向既可以是日本昭和军事集团和德国纳粹集团的方向,把整个日本或者德国带到覆灭的道路上去;也可以是毛主席、共产党这样的精英所引领的社会主义方向。所有的阴谋集团都会用历史规律去包装自己。日本昭和军事集团包装自己的理论叫做“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反对白人对世界的统治”。德国军事集团包装自己的口号是“雅利安种族至高无上”。蒋介石集团包装自己的口号叫“三民主义”,“继承中山先生遗志”。我党包装自己的理由是“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后来把包装性的理论当成真实的历史理论,这是我们犯的错误。因此,现在要回归和寻找真实的历史,也只有寻找到历史的真相,才能不迷失自己,才能在今天纷繁复杂的斗争当中坚定信心!

    人民史观有一个好处,就是相信正义必胜;但是也有一个坏处,既然正义必胜,那也就不需要自己做多大的努力,等着就行了,追随潮流就行了。所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你跟着潮流走就行了。其实人民史观的缺陷就在这个地方。如果是精英史观和善恶史观呢?当我们知道“历史的潮流是由或善或恶的各种集团所主导,它们斗争和较量的轨迹就构成了历史”的时候,我们就会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别无选择:不是做善的精英,就是做恶的精英。不是做恶的精英骑在人民头上,去欺压、剥削、掠夺、奴役人民;就是站在前面去引领人民,去建立一个无剥削、无压迫的社会,一个正义的社会,一个美好的社会。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对我们个人提出极高的要求。如果历史就是合力,历史就是潮流,那就不需要多少个人的修养,不需要自己有多深刻、多丰富的思想。如果历史是精英在起着关键性作用,当某些精英背叛了人民,历史就可以发生重大逆转,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有重大的历史责任,就会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此外,人民史观的好处就叫做“愚公移山”,即“我们四万万五千万同胞,团结起来、众志成城、愚公移山,就必定能够取得胜利。”可见其好处就是比较坚定。但是问题在哪里呢?可能就会不太讲究方法和策略,因为过于相信“只要我们汇聚到一起就一定如何如何”这种看法。其实汇聚到一起也有可能相互猜忌、摩擦、争权夺利,而且还真不见得都是为了个人利益争权夺利,而是为了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真理争权夺利。在人民史观下,好多人以人民的代言人自居,都觉得自己是人民的代言人,都自以为是,相互掐得不可开交。在错综复杂的历史当中,要寻找正确的道路并不容易,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说出正确的话,那是相
  •     金教授的这部著作,全景式的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经历的种种磨难,给后人以强烈的震撼!我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更应当去了解那段苦难的历史,还有在苦难中成长,赢得辉煌的意志,也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好。
  •     20世纪在世界东方,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
  •     杨奎松先生说得够多了,我不赘述~~要加上的自己的看法是:这本充斥着党式暴力文艺美词汇的书籍实际上折射出的是党钟情的暴力夺权情结,对暴力和对权力的迷恋,尤其是通过暴力夺取权力的迷恋~通过文艺的说法把党眼里面的浪漫暴力夺权史又美化了一遍~如果你要真相信这就是历史,我送你两个字:幼稚 —————————————————————————— 脑残玩意就你不幼稚,你到时说说古今中外那些有作为的政府哪个不是武装暴力夺权的?美利坚不也是通过独立战争才建国的?
  •     前半部特别好,长征后期就简略起来了,但总体真是本好书,读的我心潮澎湃
  •     根正苗红好青年
  •     就像书的题目一样,我们的建国史是一段苦难的辉煌。
    很热的历史片《人间正道是沧桑》讲的是国中那二十年的纠葛。因为是影视作品,即使是用了及其精炼的手法,用40集讲述20多年的恩恩怨怨依旧略显仓促。但能如此客观的描写也属不易。
    而这本书就能弥补这一缺点。相信读完这本书以后,包括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与破裂,甚至苏联在内战中到底扮演着何种角色,虽不能像学者那样有着深刻的解读,至少能做到略知一二。
    这本书我一共买了两本,一本是给父亲的,另一是替他的朋友买的。据说,这本书在台湾十分热销。也许是台湾人想研究下当年为什么会败给共产党吧。。。(玩笑,玩笑。。。)
  •     能把这段历史理清楚,本来就不简单
  •     从国共两党建立之初,到后来的第一国共合作,中山舰事件后,国共失和,四一二七一五之后,反目成仇,此间,***小弟弟是被国民党追着打,一直到红军长征突围,长针的细节,嫡系与地方派系的复杂而微妙关系,各色人等,各怀异志,分分裂裂,真真假假。抗战开始,第二次国共合作,两兄弟又站在了一起,抵抗外侮。抗战之后又内战,直至老蒋移师台湾宝岛。《人间正道是沧桑》如果是艺术展现了这一段历史大概的话,那么《苦难辉煌》则是展示这段历史的客观原貌写实,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应该是查阅了大量的珍贵的历史资料,把历史上的***、国民党的真实,客观公正的还原。伟人从来就不是天生的,老毛也是从普通到非常。尤其是对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实,客观详实,这是以前没有看到过的。所以该书值得一看。50几万字的书,一口气看完,意犹未尽——第三次国共合作该到什么时候呢?苦难了,中华民族也该辉煌了。
  •     刚看完
    最近放假3天来,闭门不出,困了就睡觉,醒了就看这本书。
    我不得不说,这是本好书。
    我看这本书的出发点是对自己进行党性的自我提升,但看的过程中发现收获的不止这些。
    书里面日本法西斯的北一辉、石原莞尔等人的所作所为让我深感震惊,
    也谢谢金教授的分析,
    原来刻苦、勤奋不只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
    昨天夜里3点的时候,看到华北驻屯军利诱前抗日名将做汉奸的作为,
    我打开窗户,看着窗外的黑夜,在想: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没有攻击性,设若中日再有一战,虽然胜利必定属于我们,但是我们这个还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呢!
    不管是联共、共产国际、中共、国民党还是昭和军阀集团,当中的一个共同点是就是他们对自己的主义是真正的信仰。
    在现在这个时代,信仰是一件奢侈品,很多人要么是拿它作为幌子,要么是鄙夷。
    看到作者的判断,认为法西斯不仅仅是一小部分军国主义者欺骗了日本广大人民群众,我深有同感,这本书作为中宣部和中组部向全体党员推荐的书,我想中央应该也同意这个观点吧,设若如此,则我们就不再自欺欺人,什么中日永远和平,什么世代友谊,说说就算了,但是国家精英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才是国家之福,民族之幸。
  •     金一南是少有的评书型学者,把历史讲的很有神采,别具一格。《苦难辉煌》从西安事变时蒋介石从行宫狼狈逃窜开始入手,讲述了中国近代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上个星期三,跟一个朋友在甘家口附近聊天,中间突然谈到金一南,他样子很兴奋,“金一南的书你一定要看!”我周四买的,周五到货,晚上便在家开始看,一下子沉浸其中,欲罢不能……
  •     改变了以往对国民党的认知
  •     我的好友推荐我看一看金一南著的"苦难辉煌",这是一本中宣部中组部向全体党员干部推荐的一本图书,这不,才两天我就拿到书了。感谢当当网!
  •     金一南先生,久闻其名,第一次网购选择了他的《苦难辉煌》。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授对于我们的国家,充满了热爱,向他学习、向他致敬。 看完再说。
  •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后因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销总书记一职,继而开除出党。历史课本上的介绍,仅此而已。

    瞿秋白,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被捕,6月遭枪决,时年36岁。主要领导人的一生,也就一句话概括了。

    可是,我们对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彪……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生中大大小小的传奇轶事争斗乃至心路历程都了解的那么清晰。他们当年跟陈、瞿比起来不过是小字辈,不是么?隐隐觉得不公。历史为什么会这么不公平?

    我是很喜欢读历史的,但是,不喜欢读党史。党史是什么?枯燥、乏味,充斥着口号和人走茶凉的偏见的文字集合,每一句话都说得小心翼翼,写的人委屈,看的人受罪。直到去年看到一本书,竟然把长征可以写得那样的浪漫和荡气回肠;今年又偶遇金一南的《苦难辉煌》,发现终于有个人敢于直面真相,把党史写得脚踏实地,写得有人情味,既大开大合,又百传千回。要感谢金一南有一个大历史观,可以把中共早期的发展历程放到国际环境的背景下去思考,感谢他让我们理解了那些悲情英雄的遭遇——在历史的力量面前,不管这种方向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很多时候个体都无法抗衡。各色媒体对于《苦难辉煌》一书的赞誉已经铺天盖地,我只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读该书时,最让我感动的是,金一南对于个体命运的关注,有始有终。每一个重要人物,除了谈他的出身、功绩,一定不忘了谈他的结果。无数的人组成了这部大气磅礴的历史,无数人的遭遇反过来映衬了历史的冷漠与无情。陈独秀1942年5月病逝于四川江津,这个当年在党内叱咤风云的人物死前贫病交加,但风骨不改,多名在国民党担任要职的老友企图接济他,都被他言辞拒绝,可是史料未见共产党人对他流露出半点同情;瞿秋白在被捕后的四个月里,蒋介石轮番派出国民党要员诱降他,坚而不受,终被枪决,文化大革命期间,瞿秋白因写过《多余的话》一文,被定为叛徒,墓地遭红卫兵掘骨扬灰。

    这就是历史,一方面让你热血贲张,一方面让你寒彻心扉。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同的环境、见不同的人,化不同的妆,想素颜见人,那得12分的勇气。在《长征》里,王树增只字未提“肃反”,红4方面军写的,斗争与分歧写的,因为那都可以应正一个党、一个伟人在关键时刻的英明决策。但“肃反”写不的,那会给浪漫的英雄史诗带上肮脏的音符。金一南写了,虽然只浅浅提了几段,但终究是揭开了冰山的一角。他甚至一点不避讳的历数了党内的数次斗争,更大声疾呼,我们从来都没有什么神,中国共产党做出的每一个生死攸关的决定,都不是一个人的意志所为,那是一个集体反复商议和决策的成果,所谓“毛泽东思想”,其实是我党优秀指战员的思想的精华荟萃。有人嫌金一南在书里没有正面写毛泽东的作用,我想,作者正是想打破长期以来对个人的崇拜,告诉大家,没有哪一个人可以救中国,可以救中国的只有千千万万的大众。

    个体也有作用,但更多的时候是祸害。

    当年李德莫名其妙被共产国际派来给中国共产党送钱,然后莫名其妙被博古推选为共产国际在中国的代表,然后莫名其妙当上苏区的太上皇,再然后“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他的作用不可谓不大;李韶九被毛泽东派到江西打“AB团”,结果是一个泼皮整垮了一个军,不是敌军,是红军一个军,更由此为开端,拉开肃反大幕,10万的优秀儿女死在自己人手里,长征中也不过死了这么多人。你当然可以说这背后其实有怎样的势力在暗流涌动,但是集中到台面上的那一个点,却荒唐的可笑。

    这就是历史,一方面郑重其事角力制衡,一方面又轻率得啼笑皆非。

    所有热血贲张的、所有寒彻心扉的、所有郑重其事的、所有啼笑皆非的……这一切的一切组成了历史,单独看哪一个都不全面。人性、党性怎么看?只有放到这样的历史中才能检验。向忠发,这个曾经的党的书记,被捕后立即背叛;张国焘,一口气挣不过,投靠国民党了;陈独秀,至死也不接受国民党的救济;彭德怀,刚在会理会议上被毛泽东错骂了一通,又在过草地时果断挽救了军委;那个一介书生瞿秋白,热情似烈火,单纯似白纸,拖着病体贬到苏区,在长征前又被留下来打游击,纵使借文表达了自己弃文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却宁死也不背叛自己的信仰。假如他地下有灵,看到30年后红卫兵在自己墓前的闹剧,也一定能安然处之吧。30年前,世人怪我、怨我、弃我,我终究矢志不渝,愿以身换得信仰的永恒,你等小儿又能拿我怎样?

    有太多太多的历史真相就这样掩埋在荒芜的墓园里,当金一南借着豪迈的罡风向众人吹送胜利的号角时,我分明从尾音中听出了几丝“捷报传来当纸钱”的悲凉。鲁迅有一句名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被后人在不同场合频频引用,说的人很认真,听的人也很认真,但很少有人去认真查过该句的出处。原句出自一副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以,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赠予瞿秋白。
  •     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给我的,真没想到从买回来就放不下了,每天有空就读,好几夜都睡得很晚,越读越上瘾。共产党、国民党、军阀、共产国际之间的关系原来是这样,有这么多生动的故事,真难为作者搜集了如此翔实的史料。
    我所知道的党的历史从来都是一本正经的,要么是伟大的人物,要么是叛徒、机会主义分子。读完这本书,知道了国民党、共产党、军阀里的名人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小故事,通过这些故事看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看到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的精英们合作、斗争、残杀的历史,即雄壮又鲜活。
    书读完了,却一直在思考,在回味。
  •     起初做笔记,后来发现根本停不下来
  •     非常好的党史读物,笔者的视角也很好,把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放在一起来写,具有战略高度和全球视角。任何人和任何事物不经历苦难就难有辉煌。美中不足是书的印刷质量部太好,部分字迹不清晰,但是不影响阅读。当当图书的价格还是非常低的。
  •     听金一南在中央电台的简介发现很有意思,揭示了中共成长的历史。 以前那么多热血青年打出的江山,现在。。。。。
  •     苦难,这是个谁也不愿意碰到的字眼,可是,一旦从苦难中涅槃而出,辉煌便也应时而生。75年前,在第五次“围剿”中被打得支离破碎的工农红军离开苦心经营7年之久、已颇有规模的中央苏区,踏上了变节将领最多的时期是红军时期,据统计,仅34年到37年,投敌的团以上干部就超过了40人,其中级别较高的有:湘鄂赣边区总指挥兼红十六军军长孔荷宠;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闽北分区司令员李德胜;瑞金红军游击司令部政委杨世珠;闽赣分区司令员宋清泉;湘赣省委书记兼湘赣分区政委陈洪时;闽浙赣省委书记兼闽浙赣分区司令员曾洪易;赣粤分区参谋长向湘林;闽赣分区政治部主任彭祐;红十军副军长倪宝树。
    中国革命太难投机了,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给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 中国革命的成功不像十月革命来自一夜暴动,而是数十年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的结果,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使中国革命获得了最为稳固的基础。普通的红军战士或许不能像钱之江准确地区分寄托和信仰,但这丝毫也不影响他们在革命的道路上九死不悔,究其原因,恐怕只有一个: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地信念像永不熄灭的火把,在暗夜里送来光明,在风雨中传递温暖,它能融化夹金山上的皑皑白雪,能烘干大草地上的刺骨寒霜,能把腊子口30米宽的天险变成通衢大道,能把泸定桥上13根冰冷的铁索变成胜利坦途。
    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回望中,英雄和伟人最终渐渐远去,但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的身影,更没有权力忘记他们用奋斗的足迹留下的一句话:一切都将过去,唯有真理永存;生命终将消亡,唯有信念永恒。
  •     历经苦难,才有辉煌,大爱
  •     读了一半,政治老师推荐。看了一些评论,不置可否。
  •     看了杨奎松先生的评价这书已经毫无意义。
  •     苦难辉煌让我深感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来之不易!向英烈致敬!
  •     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图书,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图书,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经典~~~~
  •     以前一看到介绍红军历史都没什么感觉,读完此书后,才感觉豁然一亮,作者角度独特,既不盲目夸大自己,也不随意贬低对手,只是用事实罗列,中国国民党,共产国际、日本军阀、中国共产党,这在辛亥革命后的四大力量中,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社会无疑是最弱小的一派势力,然而毛泽东横空出世带领队伍最后走向了成功,靠着并不仅是运气、主义、牺牲,还有些是成功学的本质,坚持、独立、自信、决心、权谋、妥协。。。。,
    另外主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中国共产党还是国民党,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列强的影子。
    本书唯一的遗憾是西安事变以后的历史没有再介绍了,当然介绍这一段应该是中国共产党最艰难的时期!!
  •     借杨老师一句话:怎么会有人这样写历史?
  •     革命从来不是请客吃饭,了解了一些历史,车轮总是在曲折中前进,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四渡赤水的兜兜转转,与四方面军的分分合合,一个个山头的站队。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     可能是初中时看的,当时觉得好,现在很惭愧。人有多容易受骗,我自觉到了大学不会在受骗了。
  •     专门鼓吹伟光正的,和王树增是一路的舔菊作家
  •     从历史中来,到现实中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难使人痛苦,但不一定是坏事,只有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才能从痛苦走向幸福,也才能从苦难走向辉煌,对个人、对家庭、对单位、对国家,都是如此。
  •     读了金一南教授的《苦难辉煌》,真是受益匪浅。他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共产党从建党到抗日战争结束生动的历史画卷。他让我们重新接受了教育,加深了对党史的学习。没想到共产党当初是那么的不易和艰难,那么有韧劲,那么多优秀共产党员为了革命的胜利牺牲了他们年轻的生命,确实很震撼!
    反思我们现在的共产党员的意志品质还是退化了不少,我觉得所有的共产党员都要看一看这本书,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找准自己的差距。也可以作为青年学生必读的课外读物,对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改造都有一定的好处。
  •     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图书,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图书,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苦难辉煌》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是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这本书必须细细品读,慢慢回味,不可以一蹴而就,一目十行。
  •     客观的
  •     苦难辉煌,真的是苦难辉煌啊!
    中国共产党很伟大
    金一南将军写得很好,感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很不易,要珍惜!
  •     我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知道这本书的,当时是因为没有可心的电视节目可看,随手换台的时候看到了北京电视台的一个访谈节目,正是金一南将军在介绍红军长征前的一段史实,虽然只看到了节目最后的几分钟,电视台就下班了,但是金一南将军的所展示的观点和史料还是立刻就深深地吸引了我,到当当上用“金一南”一搜,就看到了这本书,书到了后就去开会,白天开会晚上就看这本书,连饭店都没出。会议结束时,有参加会议的同志看好了这本书,便把看了一半的书送给了那位外地的来同志,回来又买了一本。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书中对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国***的早期影响,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扩张,以及红军反围剿和长征时期的史实有着非常详细的披露。特别是书中对中外历史历史人物的性格和他们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有着非常深刻、非常生动的刻画,明显地有别于我们党史研究中长期的脸谱化、程式化的倾向,感谢金将军能够为我们提供这样一幅客观翔实的历史画卷,关心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的人都应该看一看,特别是领导者,应该从历史的角度看一看什么是实事求是,什么是毛泽东思想,伟人也是人,也是从实践中走出来的,远不是“状智多而近妖”的诸葛亮,历史偶然往往也是历史的必然,历史是人创造的,而人又是如此的复杂,所以历史的复杂也就是必然的了...书的盘版印刷质量不好,疑似盗版
  •     10年前偶然买了本《狂飙曲》,读后令人荡气回肠!一直收藏至今。当时看到作者是一南,以为是某人的笔名,没想到竟是大名鼎鼎的金一南教授。《甘难辉煌》比《狂飙曲》又有不少增色,看了这本书,我们才明白:八一南昌起义的发起者和决策者是李立三;八一南晶起义,***方面竞有八位元帅和六位大将紧密相联;未参加南昌起义的卢德铭部,跟着毛泽东上了井冈山。书中最感人的一段是,粟裕战友、红军师长胡天桃与王耀武的对话……金一南的这本书,让我们看到:战略不一定是冷冰冰的,战略是充满激情的!
  •     我们的教科书,我们一向的正统读物,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与书中所述很多不同:
    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与**,并不是天生的;四渡赤水出奇兵也并非如影视节目所表现的那么精明、富有预知,每一步都是不断争取,不断斗争,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得来的。一年多的征战,实际是不断进行战略选择的艰难旅程。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国革命的干预与影响、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孙中山及其建立的国民党从一开始就与共产党在基本路线上的分歧,日本军国主义的来龙去脉等等,让人有一个全新的视角。
    读罢此书,心目中的伟人不再高高在上,都是一个个平凡、真实的人。

    同时也为我们的教科书感到悲哀,为传统教育感到悲哀。中国人历来有为尊者讳的传统,可惜讳的太多了,让后来者再也认识不到真实的历史,看到的都是经过无数改编的剧本。无情的肃反,无限扩大的打击,严刑拷打下的逼问,太可怕了。

    长征是苦难,也是辉煌,让中华民族文化更加厚重。愿我们永记!
  •     我是无意也是有意间看到金一南教授的这本书的。无意则是在广播中听到他的节目,有意则是他叙述的历史不同于往日那些教授学者叙述的感觉。
    买来一看很兴奋,感慨。
    兴奋的是这么严肃的历史题材,在这本书中让我这个对那段历史,只能从电视艺术作品中获得信息的人对此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
    感慨的是作者这样一个与共和国成长并经历过那样年月的人,能够写出这样的作品,是党的进步是国家的进步更是民族的进步。
  •     《苦难辉煌》告诉我们:其实没有神,中国工农红军从领袖到战士,都是一个个鲜灵活现的人。人最不能免得是失误,人最可贵的也就是改正失误。我们党也走过弯路,也受到左倾、右倾思想的影响,但最终能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正是能够实事求是的面对党内、党外形势,不调整和变更战略,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红军长征由初期陷入困局到后来踏上坦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战胜并最终取代教条主义的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等同志领导红军正确把握客观规律,坚持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把“打”与“走”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观。
    在和平和发展能为主旋律的今天,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实际中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我们前面并没有一条洒满鲜花的道路,需要踏过一片片荆棘,迈过一道道门槛。甚至是前人从未遇见过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依然是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这就要求人们像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那样,善于开动脑筋,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大到建设好国家,小到做好个人工作都离不开实事求是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是传承了这一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绩,先烈们用生命为我们开创了新的天地,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
  •     神作,史书如此大气,如此勾人,佩服,推荐
  •     这本书是我的一个老校友推荐给我的,他给我的是电子版。但是电子版看着不自在,浏览了一下之后,我就买了一本。结果拿起来就放不下了呵,引人入胜。一般来说,很容易把这一类书理解为歌功颂德的书,因此惹起很多敏感脆弱人的反感,但是必须说,这本书不是歌功颂德的。这本书所记述的中国近代发生的事情,主要角度还是在共产党的成长和变化过程中的和同时期其他地方与政党等所发生的事情。但是这本书在思想的层面,讲了我们的近邻日本的思想的出没路数,也讲了国民党的思想的出没路数,结合了大量的重要的史实。因此就形成了一种清晰的思想对一个国家的影响的脉络。另一方面,对一些影响深远的历史事实,作者的理解也很有味道,比如说会理会议的影响,在我们今天看来,影响深远,虽说是一种对个人心里的影响,但是最终却影响了历史,让我们嗟叹不已。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自然的感叹,让我们也跟随他一起,随着历史中的人物故事,起起伏伏。
  •     去年12月买来,直到今年3月份才有时间捧读。作者是国防大学的教授,近年来常在电视媒体露面,看上去温文尔雅。不想却能写出如此恢宏巨作。确实不错。
    其中绝大多数史实我早在多个地方读过,且熟知。然仍旧爱不释手、不忍卒读。书中披露的我以前不知道的史实只是个别。但就是这些个别的史实,也揭示了历史的真像和规律。如四渡赤水,本来就是边打边走,寻找战机的过程,根本没有什么“用兵真如神”的先知先觉,而且彭德怀、林彪的贡献均应视为居功至伟。尤其是彭德怀,从遵义会议后一直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之前的历史功绩,可以说还大于林彪,甚至某些地方还可以和毛泽东比肩。其最值得称颂的就是长征以来、甚至整个长征中中央红军所打的最大的胜仗——娄山关战役和遵义大捷。可是,彭与林最后都站在了毛的对立面,死于非命,令人唏嘘不止。本书资料性价值极高,反思性价值极高。作者采用了近年来颇受欢迎的“纵横跨越”式的写法,将人物的命运做大跨度的历史扫描,因而显得生动、可信、诱人。
    第一次读到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产生、壮大、衰竭的描写,以往没有机会读到这些资料,难得。昭和军阀集团的骨干多是陆军青年军官,海军将领不多。整个20年代,日本军队中出现了100多个法西斯团体,也出现了一股独特的低级军官通过暴力手段左右高层政治的所谓“下克上”现象。如坂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一个大佐,一个中佐,竟然完成了本应是日本参谋总长和陆军大臣职责的指挥关东军发动“9.18“”事变和调集驻朝日军的越境出动支持。就连皇姑屯事变的操刀者,也是军衔不过是大尉的河边大作。他们的横空出世与桀骜不驯,其实都与日本皇室紧紧相连。从巴登巴登“三羽鸟”开始的永田铁山、小钿敏四郎、冈村宁次,一直到东条英机、梅津美治郎、山下奉文、松井石根、矶谷廉介,无一不是后来日本军阀的核心人物。其思想鼻祖北一辉,竟是在中国完成了法西斯的思想纲领。他们在追求理想的时候,无不具有坚忍与刻苦,其精神至今仍保留在当代日本人身上。写到这里,恰逢日本爆发2011年的“3.11”特大地震,其中日本民族所表现出的坚忍自立、倔强不屈仍为世人所叹服。这个民族,可能永远是中国的敌人。
  •     终于读完了!封闭培训间推荐的书,上班后读书的精力和时间被急剧压缩。不想打分是因为无法评分,一方面,这本书的性质很难界定,导致很难用某一个标准来评价,但作者的一些视角和某些叙述的逻辑的确比较新鲜,起码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角度;但另一方面,看到杨教授的点评后,一些史实的不准确的确让书里的观点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总之,应该思辨地来看这本书,可以作为启发自己思考的引子,打开思路的钥匙,激发对长征前后那段历史的兴趣。
  •     本书适合老干部、五毛党、爱国愤青、入党积极分子、三四五线城市的公务员、非历史专业的文史爱好者、大专以下学历人士阅读
  •     从金一南教授博客中知道《苦难辉煌》这本书,即刻从网上查出来读,感觉很好。马上从网上查得有购,急不及待。还好,三几天就到了,一口气功夫(15天)读完,很痛快!有点《东周列国》中故事的味道。中共党史,象我们四十几岁的人,从学校或单位的培训不知道上过多少课和听过多少教师(教授)讲过,但今天才真正知道,原来中共党史是这些的有趣、有(热)血、有肉、有骨(气)、有泪、有爱、有恨……渺小与伟大、卑溅与高贵、阴谋与阳谋共存,冷血与热血、低潮与高潮、失败与胜利交织,波澜壮阔,伟哉中华!
  •     因为有幸亲身聆听金一南将军的讲座,所以购买拜读,金将军对中共历史的独到见解值得大家参考!
  •     读完很奇怪的一种感觉,中华民族不愧为一个看着世界地图就能热血沸腾的民族。确实,读完全书一种满腔热血直冲大脑的感觉,让人对那段曾经弥漫着战火硝烟与波澜壮阔的历史产生着强烈的感觉。在如今爱国越来越深入到民众中的时代,一个中国已经走在辉煌的时代,这本书无疑是一个了解共产党,了解过去的苦难的很好途径。然后就是长评第一里面写了书之外的一些事,如何正确阅读这本书,还是应该看看
  •     金一南将军的这本书,我很喜欢,充满了军人的壮怀激烈和乐观!书中再现了新中国的缔造者们为了新的国家而不断奋斗勇于牺牲的过程,中华民族的精神在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再现和诠释!我将本书推荐给了我教过的学生们!
  •     陆陆续续看了这么长时间,终于把《苦难辉煌》这本书看完。金一南将军用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向我们展现了那段激荡的岁月,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各方的仁人志士也好,枭雄汉奸也罢,他们都曾踌躇满志的走在自己的道路上,并走完了一生。在那个风云变换年代里,每个人都是一段历史的折射,而将每个人、每个事件串联起来,便成了伟大的历史财富!
  •     什么苟屁
  •     小时看书上写的,老师教的,都是我们的党是多么多么的伟大,面对任何的艰难险阻都是淡然处之,当时的感觉是好伟大啊,随着年龄的增长,结合自身的经历,越发感觉当时的长征那么的苦难,难道就用努力拼搏就一定成功吗?那么多失败的例子摆在面前,于是对那段历史有了好奇,但看了那么多的书,想了许久,仍不得其解。
    直到有人推荐了这本书,作者用一种全新的角度论述了那段历史,共产党、国民党、联共(布)、日本昭和军阀这四方在当时中国的大地上角逐,真是一出精彩绝伦的好戏。在里面,没有谁是绝对正确,每个角色都在变化,都在根据环境的变化、自己的目标和对手的动作来调整自己,那段历史在作者的笔下变得异常丰富和精彩。
    特别是那段长征的历程,真的是让我感受到作者对本书名字取用的良苦用心,越苦难越辉煌,没有苦难就创造不了辉煌!
  •     如此苦难深重的历程超出常人的想象,错综复杂的事端锻炼出一代文武双全的领导者。中国***走出五次围剿、走出长征,他们带出一支无敌的队伍,创造了令世人赞叹的辉煌。金一南对此书一定付出了他全部的感情和心力。看这本书时,有时泪流满面,有时连连叹息,历史啊!历史!
  •     金一南特有的文字表达,历史事件的丰富联想,独特的历史事件的解读,让人产生阅读的快乐和对历史思考。特别是对托洛斯基和共产国际、李德背景的解读。值得一读。遗憾的是书的印刷质量不好,像是盗版的。我从当当上买的书,有好多像是盗版的,印刷质量差,投诉了也没回应,搞不懂。
  •       推荐给几个领导和自己的研究生导师看了,没有一个不说好的,金一南教授是国防大学的先进典型,治学严谨,记讲真实,无论学术和人品,都是一流的,本人的一个小兄弟是金教授的学生,据他说,金教授的大办公室里,除了一条供人通过的的窄通道外,全部是书!这样的博学且对历史负责的教授写的历史书,非常值得看,许多事实和观点,是你平时看不到的!
  •     抒情感悟更多吧
  •     战略问题专家金一南在他的新著《苦难辉煌》中感言,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么能获得腾飞的翅膀?近期我仔细研读了这本书,重温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重新追寻了我们的人民军队在历史重大关头慨然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轨迹。辉煌永远与苦难相伴,历尽艰难,才能像凤凰涅盘,重获新生。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悟历史。
  •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这是一本关于启蒙、成长的书,是关于中国革命最具魅力的历史著作,正如书名,历史的选择从来不是阳光大道,愿你我懂得,为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和牺牲的先辈,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而长征精神,则会永远激励、激荡着我们的内心。
  •     党史
  •     苦难辉煌最早看的是同名纪录片,很吸引我,然后是听有声小说(播音齐克剑的声音和原著相得益彰),最后就是买书收藏。它没有拘泥于单纯描写共产党人是如何经过艰难困苦、流血牺牲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那样的东西我们已经看得太多而近乎于麻木。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就是不说教、客观、坦诚,不回避共产党人自己的错误也不单纯的丑化对手国民党和蒋介石,将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发生的一些对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于改变了历史的人物和事件娓娓道来,从不同层面来阐述当时中国的现状和共产党人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书中对长征的大篇幅描写,让我深深的被长征精神所感动所鼓舞。希望当今的中国能够唤起我们沉睡丢失已久的长征精神,早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而不是让她变成一个白日梦。
  •     趁还能打分
  •     金一南将军的这本书和以前的任何一本党史、军史类书籍都比一样,它的历史视角更宽广,是站在整个近代中国救国图存的角度上讲党和军;它的历史切入点更独特,注意从细节的比较和把握中阐述历史事件,大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你可以把党和军队都当做一个经历了幼稚与成熟、婴幼时期与成年时期、不断成长、丰富自己、探寻正确道路的青年成长之路来读,所以他对青年人的成长有借鉴意义!
  •     终于明白了新中国是如何被热血铸就的。
  •     上网时登录新华网,无意间看到了一条金一南教授做客新华网接受采访的新闻,得知了《苦难辉煌》这本书,之后就从当当网买了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的《苦难辉煌》一书,由于复习考研,时间很紧,硬是一口气5天看完了这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大气磅礴,真实客观翔实,很值得读,而且要不止读他个很多遍!!!正如金一南教授在他的另一本著作《军人生来为战胜》前言中所说“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人要有点精神,唯精神的力量让人从平凡走向胜利,从苦难走向辉煌,历经炼狱而重生……对今天的不少人来说,历史越是真实,越是前所未闻。人们读懂了:正是在偶然与必然经纬交织的历史大棋盘上,刻下了中国革命狂飙突进的雄浑场面。无数人深深慨叹:“金一南,长了一双透视历史迷雾的慧眼。”
  •     金一南写的苦难辉煌一书,以全新的资料、更高的视野,展现了***领导中国革命的辉煌历程。其中特别讲到了共产国际与中共的关系及共产国际给国民党蒋介石、冯玉祥的援助的历史情况。这些是以前公开出版物中不愿或不能涉及的。也是该书的特色!
  •     垃圾,真垃圾,真垃圾
  •     全书是从辛亥革命写起,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条主线,中间也写了那些用短暂的生命辉煌漫长的历史长河的伟人们的结局。但是这和以往看的历史类的书不一样,不一样在于不是按照时间主线下来的。书中同时有三条主线,蒋介石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还有日本法西斯政权。像书上的介绍一样,整本书以全球视角,解读了为什么在当时当地的情形下,日本,中国,以及苏联之间的互相关系,它们的局势发展,还有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等伟人们是怎么用实事求是这个信念树立起20世纪最辉煌的篇章。书上一句话说得好,没有句句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
  •     看过金一南少将的《走向辉煌》(插图本),非常喜欢!这本《苦难辉煌》内容更加丰富,近500页,每页文字满满的,超值!
  •     苦难不是财富,对苦难的思考才是财富
  •     是我们回头审视我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
  •     还不错
  •     一本非常难得的好书。一直以来,非常欣赏金一南教授的观点与文章,这本书秉承了金教授一贯的风格,以哲学的高度看待中国革命史,清晰客观地梳理了那段历史,我会珍藏这本书,并继续支持金教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