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与十八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509710340
作者:陈晓华
页数:453页

章节摘录

听候酉瓦择移取。仍将现在作何办定章程及有无购得若干部之处.先行据实奏覆。将此于奏事之便,通谕督抚学政知之。”①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二十八日谕福隆安经理饭食,查办《四库全书》处翰林等官,著照武英殿修书处之例,给与饭食,交福隆安派员经理。②乾隆一再下旨征书,并为之做必要的准备工作,但军民却观望,响应者寥寥,作为君主的乾隆肯定有所失望。乾隆自己非常清楚,书籍征收开局不利,是多年来的文字狱在起着作用。于是又多次下诏申明只管献书,并不罪及献书者。他下旨道:“前曾谕令各督抚采访遗书汇登册府,下诏数月,应者寥寥。彼时恐有司等因遗编中或有违背忌讳字面,惧干干碍,而藏书家因而窥其意指,一切秘而不宣,因复明切宣谕,即或字义触碍,乃前人偏见,与近时无涉,不必过于畏首畏尾,朕断不肯因访求遗籍于书中寻摘瑕疵,罪及收藏之人。若仍前疑畏不肯尽出所藏,将来有忌讳、诞妄字句,不应留以贻惑后学者,进到时,亦不过将书毁弃,转谕其家不必存,与藏书之人并无干涉,至督抚等经手汇送,更无关碍,朕办事光明正大,各督抚皆所深知,岂尚不能见信于天下。”③这样,书籍方陆续献上来,并呈踊跃之势。但一旦献书之路打开,乾隆却违背了诺言,因此而开的文字狱并不比以前少多少,扩大化的趋势亦有之。虽然,他亦下旨不准无中生有,也惩治了一些官吏。书修了,也毁了,乾隆骂名英名一起流传下来。

前言

在当前改革大潮中,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有较大提高,思想观念随之逐步改变,全国热气腾腾,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举国公认,世界瞩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而尚待完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那就是在社会各个角落弥漫着“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止;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的浊流。出版界也难遗世而独立、不受影响,突出表现为迎合市民心理的读物汗牛充栋,而高品位的学术著作,由于印数少、赔本多,则寥若晨星。尚无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学者,往往求出书而无门,感受尤深。这种情况虽然不会永远如此,已使莘莘学子扼腕叹息。历史科学的责任,是研究过去,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现实。我国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传统,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数千年者,与此关系匪浅。中国是东方大国,探索东方社会本身的发展规律,能更加直接为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借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历史学科十分关心,但限于财力尚未充裕,资助项目难于面面俱到。我们是一群有志于东方史研究的中青年学人,有鉴于此,几年前自筹资金设立了一个民间研究机构,现为中国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

后记

听得很真切,外面在打雷。然而,那不是雷声,那是雪从树上坠地的轰鸣,这就是北京!不知怎的,已在北京八年的我,竟莫名惊颤于这坠地的雪……也不知为什么,这段时间,我也常常想起我的母亲,我辛劳一生的母亲。在那冰凉的墓穴里,在外婆老家的屋后,与外公相伴的母亲。每次风中,每次雨中,每个凄寒的夜,在那拥有茂密竹林的山之央,可好?!我的家乡重庆合川,三江,嘉陵江、渠江、涪江在这儿汇合,成就了家乡的沃土,孕育了繁兴的人事。那缓缓流淌的江水,从那当年在元军层层围困下,钓鱼悬于城头以壮军威以镇元军之势,射死元朝皇帝蒙哥的英雄之地,今之历史名城钓鱼城脚下蜿蜒而过,流过了无数豪迈与悲壮。而城的四周那些保存完好的城墙则回应着日出日落,俯瞰着家乡的兴衰,默默记录下历史的沧桑,感受着历史带来的那份兴叹与凄凉,循环着辉煌与落寞,散发出亘古之幽思。钓鱼城橘子红了的时刻,也是家乡最热闹的时节。那朝霞一样的颜色映红了家乡的整片土地,透射出巴渝人的豪爽与率真。这个时候,也是孩子们饱餐的日子,那熟透坠地的橘子是任何人都可以据为己有的。但大人们忙着丰收,这样的事儿多半留给了孩子们。孩子们则乐此不疲,满足了一年的期盼。

内容概要

陈晓华,重庆人,1992年7月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秘书教育专业,1992年9月至1998年7月任天府矿物局第一子弟中学语文教师,2001年6月于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4年6月于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历史文献学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调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现为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古代文学学会会员及中国历史文献学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及传统文化研究,也从事全球史研究。 曾主持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自选项目等课题,2009年获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资助。参加全国高校古委会重大课题、教育部重大课题、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合撰《中国文化世家·巴蜀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卢作孚社会改革实践与中国现代化研究》(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华阳国志)研究》(巴蜀书社,2008),参编《中国传统文献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独著《“四库总目学”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发表论文近40篇。 命定学术,颇厚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爱好文学,闲暇微有杂感;喜欢字画古玩,却入门尚浅,希冀将来有所悟道!

书籍目录

绪言
一 封建时代的士人
(一)士人的定位
(二)人君与士人
二 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第一章 四库开馆的时代
一 四库开馆
(一)乾隆的重视
(二)学术文化总结的需要
二 四库馆开
三 四库开馆的学术环境
(一)文化高压
(二)终南捷径与垂钓
(三)学术 朋党 君王
第二章 《四库全书》的问世
一 《四库全书》的编纂
二 四库修书的启示
三 四库修书的地位和意义
第三章 四库开馆的反应
一 乾隆的艺术
二 四库馆的艺术家
三 四库馆内外学者
(一)四库馆内学者
(二)四库馆外学者
第四章 学术与政治之间
一 《四库全书总目》镜像
(一)《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时代和人物
(二)纪昀与《四库全书总目》
(三)乾隆与四库修书
二 寓禁于征
(一)清前期的修书与“寓禁于征”
(二)乾隆的“寓禁于征”
三 清代朱子学的命运
(一)恩宠
(二)没落
第五章 变革中的学术与学人
一 汉学的变革
(一)乾嘉时期及其以前的史学
(二)四库馆内外的立异
(三)盛世余音
二 思想解放的前奏
(一)盛世危机
(二)四库修书的续补
(三)新学术的兴起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与十八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作者简介

《 与十八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以《四库全书》的编纂为背景,研究其纂修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个时期的表现和特征。全书从文献学史、学术政治史、思想文化史的角度首次以《四库全书》为基础考察了中国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对其代表及代表性成果进行了专门研究,在学术史上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图书封面


 《四库全书》与十八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我正需要的一本书
  •     《 与十八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以《四库全书》的编纂为背景,研究其纂修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个时期的表现和特征。全书从文献学史、学术政治史、思想文化史的角度首次以《四库全书》为基础考察了中国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对其代表及代表性成果进行了专门研究,在学术史上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陈晓华,重庆人,1992年7月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秘书教育专业,1992年9月至1998年7月任天府矿物局第一子弟中学语文教师,2001年6月于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4年6月于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历史文献学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调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现为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古代文学学会会员及中国历史文献学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及传统文化研究,也从事全球史研究。 曾主持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自选项目等课题,2009年获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资助。参加全国高校古委会重大课题、教育部重大课题、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合撰《中国文化世家·巴蜀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卢作孚社会改革实践与中国现代化研究》(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华阳国志)研究》(巴蜀书社,2008),参编《中国传统文献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独著《“四库总目学”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发表论文近40篇。 命定学术,颇厚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爱好文学,闲暇微有杂感;喜欢字画古玩,却入门尚浅,希冀将来有所悟道!
    书可一读,再作品论。
  •     真心想把书扔了,语言太啰嗦,没有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的常识都搞错,唉,真是要跪了
  •     既然是J老师推荐的书还是加一星吧╮(╯▽╰)╭行文极其拖沓,主体是“十八世纪的知识分子”,每一个主题都要从公元前讲起,写到十八世纪时早就忘了作者要讨论什么。无关紧要处着力过度,随便翻开一页还以为是讲庄子哲学的。大规模引号好心累。面对“隆科多,这个康熙少年时除鳌拜的摔跤队员之一”这样的句子真是呵呵呵。
  •     水太多,只好用来看看引书和原文
  •     这本书买重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