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总在风雨后

出版社:张兴兰 气象出版社 (2009-11出版)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502948597
作者:张兴兰
页数:243页

章节摘录

新中国建立前,永定没有气象观测数据,老《永定县志》里有些大旱大涝的记载,如:“某年,自春至夏不雨”,“某年,秋大旱”,“某年某月,大水坏田庐,人畜溺死无算”,“霪雨自正月至五月”等等,但久晴不雨多少天?大雨下了几天几夜,雨量多少?都无具体数字。至于一年中各月气温高低、夏天热在何时、冬天冷到什么程度,也没有记录,更不用说年际之间雨量多寡、冷得早迟、无霜期长短等历史气候变迁了。建国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气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山塘水库筑堤坝,拦河截水建电站,公路桥梁留涵洞,坝头筑多高?涵洞留多大?没有历史资料为依据,过高要浪费,太小则危险,就很难科学合理了。1956年始,省里确定在闽西尚无气象记录的上杭、永定、漳平、武平建立气象站,并由气象部门实施。永定的气象事业开始了。永定在国家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就注意到了汀江下游水力资源的开发,要建棉花滩水电站,预计永定、上杭两个县城都要淹没。后来定为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大工程之一,县城要搬迁,所以气象站拟建湖雷。湖雷在全县地理位置居中,交通方便,海拔适中。雷屋岗小山头,视野开阔,坡度不大,易开便道,四周高山相距较远,山脚周围多是农田,还有粮食仓库,不远就是乡政府,有圩场,生活方便,安装电话也不难,站址很快确定在湖雷的雷屋岗。1957年初开工,先开上山便道,“干打垒”建了两座平房,一为办公兼业务值班室,一为职工宿舍,外加一个厨房,观测场在东南边,高于房子一米多,从西北边角上开一个门进去。经费由省气象局直拨,当时气象部门实行“基建投资、人员经费、业务管理全部由省里负责,为当地服务”的管理体制,全国都一样。1957年9月1日,永定气候站正式投入工作,当时,只有两个人,由李坤德负责。设备极为简陋,观测场内有一个百叶箱(内有干、湿球,最高、最低温度表),两支风向杆(轻重风仪各一),云高测量杆、雨量器、小型蒸发皿各一,另有收音机、小闹钟各一个。业务也简单,每天1、7、13、19点四次定时观测。据经度计算,永定的“地方平均太阳时”与“北京时”相差13分钟,每天19时用收音机对时。观测分为目测与器测两大类,兼观察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业务明确:不做天气预报,不对外服务,只是记录、积累气候资料,完全是苏联模式。同年12月增加烤烟及土壤湿度观测,增至4人。全部经费就是人员工资加业务杂支,每月几百元,由龙岩中心气象站按单据报支,月周转金只有50元。站里虽有一个厨房及全套锅、碗、盆、瓢,只是没有炊事员编制。都到街上湖雷机关食堂里吃饭,乡直属单位的粮站、供销社、税务所、农技站等等不少人都在那里用钱买餐票。碰到谁值班,特别是早晨8点观测,就叫人买饭,带回站里吃。人不多,只四次气候观测,夜间煮些点心什么的,主要是每天煮开水及洗澡,轮流下山去挑水,以保证使用,谁没空或者出差,后面就要顶上去。大家都刚从学校出来,年轻力壮的,热情很高。建站后没有几个月,就掀起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由高级社自愿组合,建了上湖(包括增瑞)、下湖、莲塘、堂堡、三堡五个公社,由湖雷工委领导,工委就设在湖雷机关食堂旁边。后来才合并成湖雷、堂堡两个公社。成立了人民公社后,气候站就由县里面领导了,县人委又委托给农业科,那时县里都以科建制,农业科、工业科、教育科……。但站里连部单车也没有,不过到县城很近,才15千米,而且永定到龙岩的班车每天都有,到永定只要3角钱,也算方便。上面要求气象化,每个公社都要建气象哨,为农业服务,当时永定没有按公社建哨,而是按传统上的地理分片,共建立了5个气象哨:汤湖、合溪、菜地建立合溪哨,金砂、城关、西溪建一个哨,金丰片包括下洋、大溪、湖坑、南溪片一个哨,抚市、五湖、溪联、田地、龙潭一个哨,洪山、峰市、仙师一个哨。由于一呼而上,没有专职人员,都是兼职的,补贴很低,不久全部下马了。上面要求站里开始做“单站补充订正预报”,由龙岩地区中心气象站每天将预报意见用电话传到站里,再由永定站根据观测到的温度、湿度、风向变化进行“订正”,实际是“收听加看天”。又用电话传给县里广播站,由广播站每天向城关地区广播,站里还在湖雷街上最热闹的桥头挂了一个小黑板,每天傍晚写出第二天的预报,为当地服务。大跃进的年代,新生事物很多,天气预报是其中之一,预报准不准常常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1962-1963年两年站里被评为县、省农业生产先进单位,得省人委奖状!由于站里都是年轻人,每天把天气预报用电话挂到县广播站,县广播站由一个值班的姑娘记录,时间一长就由认识到熟悉,电话里谁的声音都听得出来了,有的人互相之间就有了好感,有时到县里有工作,也见见面,聊一聊。但当时很看重一个人的家庭出身、个人身份,县直机关干部结婚还需向组织报告,我们技术干部虽然不要报告,若与家庭出身不好的人结了婚,就不能重用,或者要“控制使用”了,不少人都知道。而气象站大多是外地人,家庭情况不大了解,关系就很难发展。正因为从建站开始,人事、业务都由气象系统领导,县里也不好插手管,加上站里都是年轻人,与周边女孩子往来密切,但关系难以发展,难免引起一些思想问题;湖雷离县城较远,平时一些会议、政治学习都不能参加,县里领导就有些不太放心,特意安排当时湖雷病虫测报站的谢俊卿同志住到气象站去协助工作,同时要他对站里的工作“注意一点”,能帮的帮一帮,但又特别提醒:“站长还是李站长,对业务上的事不干涉”。谢俊卿是晋江农校毕业,学植物保护的,人才奇缺,全省分配,每县一个,原在抚市公社,因湖雷农技站廖永贞调县里工作,谢俊卿1959年从抚市调到湖雷,补廖永贞的位置。湖雷在全县地理位置居中,其病虫测报对全县有指导意义,病虫测报又与气象关系密切,站里缺乏农气人员,还可以协助农业气象观测,所以站里也很欢迎。当时农业气象观测主要是土壤湿度、水稻的分蘖、拔节、孕穗等生育期,还要作产量分析,病虫测报以水稻三化螟为主,冬季要去晚稻田里剥留下的稻头,计算三化螟幼虫及化蛹数,算越冬虫口密度,春季还要查幼虫冻死率,掌握羽化进度,做出“病虫害农业气象预报”,大大提高了气象为农业服务的水准,群众很欢迎。但谢俊卿不参加气象站的地面值班。这样前后三年多,直至郭耀光来了,半年后,谢俊卿才完全回到病虫测报站。当时物价是很低的,农民在田里养的水鸭子,每斤才4角钱,一只鸭子只要1到2元就可以买到。但大跃进、公社化不久,进入困难时期,物资顿时贵了起来。开始在机关食堂吃饭只要拿钱就可以买餐票,后来发粮票了,行政人员每月27斤,技术干部每月28斤,油3两,糖半斤,就必须既要交粮票又要交钱才能买到餐票了,大家都不够吃,肚子咕咕叫,就到街上买东西,如用猪油渣、白糖和面粉做成的饼,每个要一元七角,而我们月工资一般才38元,太贵了。黑市上猪肉十多元一斤,大米3~4元一斤,有时机关食堂加餐,每人供应一碗糯米饭,七大两,但要交两张餐票,叫“八宝饭”。肚子熬不住了,有人就去买点高价糯米,准备好糖、葱叶等香料,但是没有油会粘锅,怎么办呢?有人提出,用点火的蜡烛,在锅里刷一下,再放进蒸熟的糯米饭及配料,混合起来,就不会粘锅了,于是做了几回“八宝饭”,吃得津津有味。但是,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很快发觉,气候站建在湖雷有诸多不便。湖雷离县城太远,不利于县委、人委领导,了解情况也不方便。去龙岩的班车一天只对开一班,赖祖雄县长下乡也只能骑单车。之后便是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无从考虑。随着“三自一包”政策的落实,情况有了好转。之后是连城机场投入使用,要求永定拍发航空天气电报(后又增加了福州、漳州机场的航空报),其时间要求异常严格,从观测完毕到数据处理,编成电码,传送到邮局报房,只有五分钟,如果在航空报拍发期间出现雾、CB云、打雷等“危险天气”,则从现象发生至观测、编码也仅5分钟时间,就要把“危险报”发到报房,超过一分钟就是“过时报”,要追查责任。而湖雷到县城邮电局,电话线路太长,且常被坎市、高陂占用,这种电报一旦不能及时发出,就要出大问题,因而考虑迁至县城。至于棉花滩水电站,1958年9月工程上马,动员民工万余人,干了一年多,1959年底,因国家控制基建规模等原因,被迫下马。后来才知道中苏关系恶化,前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了全部专家,电站建设搁浅,县城被淹已不可能,于是酝酿迁站。1963年底,省、地领导派员勘察,在县城周边跑了十多个小山头,不是太高,无法通车和基建,就是太矮,能见度(航空报重要指标)目标物很不理想,日照也受影响。最后确定两处,一是北门山顶,距县人委90米,步行九分钟,业务上完全符合,只是上不了汽车,基建开支大,且用水无法解决(县城尚无自来水);二是南郊枫尾田野,距县人委不到一千米路程,基建省钱,烤烟观测方便,但地势稍低,能见度目标不理想。材料报到县人委,1964年1月,县人委批示:“第一地点对大气候观测虽然好些,但地处北门山顶,这里是风景区,要砍掉林木几十株,彻底毁去北门城楼,对保护名胜古迹不利,对水土保持也会产生不良影响;第二地点虽低些,对大气候观测不如第一点好,但利于小气候观察,对农业生产服务较有利,离党政机关领导也近,对干部学习、生活方面也较方便。我们意见以第二地点为好”。报到省局后,台站管理处批文:“该站按空军数次要求,要增发航危报,因那里是一个空白点,站址应以符合气象条件为主,兼顾农业观测,故同意建在第一地点上,林木障碍物应尽量清除,请局审批”;省局批示:“站址问题,还必须迅速与当地领导协商清楚,以便定点、基建,此站仍需全面服务出发,即农业、军事上的航危报”。上下意见不一,让地区气象台很为难。只好反复协商,跑上跑下,花去半年时间。最后定在南郊枫尾。1964年下半年动工基建,先围观测场,再建站房,只几个月便建好了,安装仪器,1965年元月1日,新站起用,升格为气象站,编制增至5人,增加气压观测,加发航空危险天气报告。

前言

“中军帐里伊人焦,斜观天际五大洲,洪涝旱雾苍生累,雨骤风狂系民忧。星眨眼,月如钩,依稀记得太多愁。说准人间冷暖事,碎尸万段也风流。”想以预报员手中画秃了的“铅笔头”为题,填一首《鹧鸪天》,隐喻气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始终没凑好,但却是我写这个回忆录的初衷与愿望之一。1939年抗战烽火中,我来到世上;1949年新中国成立,助我成长;1959年中专毕业,接触气象;1969年“文化大革命”中,插队下放;1979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家国兴旺;1989年早已迁沙岗上,站长改局长;1999年按规定退休,但没闲逛。一晃八年,我关注的,仍然还是天上。新中国近60年间的大事,很多都是我亲眼所见,或能感受到变化,有些还参与其中。一个山村农民的儿子,经历并不复杂,开始在福州、闽南、闽北到处跑,“文化大革命”中也曾“高呼口号,不辨方向”;下放回原籍后,一直都在基层,日子过得也很平淡,40年过去,就成了老头子。这些经历却像一面镜子,映照了社会的变化,民众的生活,小干部的日子,新中国的发展。气象这个行业,从业者人数很少,是个小群体。我一辈子与天气、气候打交道,尤其对永定县气象事业的变化、发展,是个亲历者,其问有些曲折过程,趣闻轶事,天长日久,大多忘记了。每个人虽然天天经历阴、晴、雨、雪和冷暖,但对气象工作并不十分了解,更难得有人把它写下来,退休无事,我又不爱打麻将,就做了些回忆,并把它记了下来,作为这个行业和新中国很多事业的一个侧面,使人们对“天气预报”这个工作有点了解,或者能引发大家也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做些回顾。我平生喜爱读书,勤于思考,每见奇文佳作,或偶尔思有所得,皆记录于案头,次日再行欣赏或续写完备,也作日后考查。祖上贫穷,家父是放牛娃出身,及待解放,虽曾任村里农会主任、乡农协主席,奈没有读过书,字认得一些,但写不出来,加上历史的原因,没有取得其同帮子人相应的禄位,也无留下什么遗产。不过我从他身上倒传承了某些特性,如禀性耿直,不逢迎拍马,做事比较公道,也从他身上吸取教训,取得某些“免疫力”如不沾嫖赌等等,就算是父亲给我的精神遗产吧!家中三代以来,家族中我算是粗识文字者,常思当以何传后?我无积蓄,唯有四十年来“混迹”单位,人生历程中略有某些心得和教训,我称之为“读书笔记”、“保健档案”、“经济实录”的,归纳整理过程中,也拜读了不少人的传记、回忆录、人生思考文章,发现人的一生,由于家庭、环境、职业、阅历的不同,其生活状况及最后结果,往往大相径庭。但若认真理论起来,除去社会的大背景,个人无能为力之外,最基本的不外乎要有正确的思想、一个健康的身体、一点经济基础这三个方面,而且缺一不可。若同时具备了这“人生的三个支柱”,人的一生就可以基本顺达,无需担忧。即使一时错了、失败了,也能得到纠正,尽可以“潇洒走一回”。人生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包括:爱国爱民之心;孝心,善心,同情心,乐于助人,知道感恩;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诚实的品质,不做违法的事;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善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等等。其次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懂得人是一个整体,每个器官皆有其作用,而且相互关联,会互相影响,都应爱惜;从而形成人身安全的观念,知道“医食同源”的道理;一日三餐科学饮食、懂得休息;正确的性爱观;懂得“天道酬勤”的道理,不懒惰;喜爱劳作与运动;防病的知识,治病的常识等等。第三要有一点经济基础。主要是:应该有一个正当的职业;组成一个合法的家庭;能妥善处理家庭关系;正确的金钱观,很穷或很富裕时,都有一个好心态;有一定的理财能力,有风险意识等等。那么,这三者又是什么关系呢?我认为,思想正确是第一位的,只有正确的思想,才能有正确的行动,才可能有健康的体魄。你若不懂爱惜自己,不善于保护自己,整天沉迷于酒色,或处理不好周边关系,或为挣钱不择手段,甚至违法犯罪,或者为某件事和一时困难而整天愁眉苦脸、长期郁郁寡欢,可能早衰,得癌病,早天或被抓判刑,甚至被人谋杀。既有正确的思想,又有健康的身体,才可能去工作和挣钱,所以经济是第三位的。或者有人会认为,经济是第二位的,先于健康的身体,甚至是第一位的,“我有很多钱,什么事做不到?”不对!继承了大笔金钱的,大有人在,通过自己努力,成为亿万富翁的,也不乏其人。可是最后呢?有的挥霍无度,成了穷光蛋,有的滥赌输光,甚至欠债被迫出逃,流离失所。有的嫖娼吸毒,搞得妻离子散,进了监狱。反之,只要有了正确的思想,即使很穷,也会走正道,去工作,日子会过得不错。哪怕身体残疾,照样可以做很多事,找到真正的事业和爱情,一生过得很快乐,如张海迪等。正确的思想从哪里来?一是学习。不论你学历如何,一生都要不断读书,接受前人的经验教训,人生短暂,不可能什么都去试验,而书本正是前人成败得失的总结。二是实践。大胆地去做,只有自己膝盖跌出的血,才是血,别人讲破了嘴,也只是唾沫,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欲得真知要实行”。三是要学会反思、总结。养成习惯,把事想几遍,成功中有哪些不足?失败了原因在哪?仍有哪些是对的?不能重复失误,至少要做到“事不过三”。在撰写过程中,我常常掩卷沉思,深感这几十年来,我们所走过的一些弯路,经历的好多曲折,有些恐怕是很难避免的,国家这么大,人口那么多,百余年间积贫积弱,所做又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前人完全没有试验过的大事,怎么能想象可以不经过一些起落和波折呢?所幸在邓小平同志带领下,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总结,我们很快找到了改革开放之路,今天已沐浴在蓝天彩云之下,气象事业、人生之旅也莫不如此:风雨之后,才见彩虹。这一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却包含了深刻的哲理,于是有了这个书名。我的很多看法,可能于当今潮流不合。然反复思考,当今社会乃转型时期,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如缺乏诚信、假冒伪劣、游走关系等等,经过相当时日,终究要回归正道的,否则,真正的市场经济秩序就建立不起来。作为个人,活在世上,做人、做事的总原则,各人肯定都是有的,且各不相同。孰优孰劣?是成是败?就只有各人的实践与感悟去检验了。我的这些体会难免挂一漏万,有些或许是错误的、过时的,若其中能有一些可以启发、警示于人,造益社会,则于愿足矣。作者2009年5月

后记

这本记述个人经历的小书,原先考虑只是《岁月留痕》——记录自己的思想、摄生以及生活中的点滴体会、教训,留给家族后辈参考的文字。当我把意向、资料向原永定县政协主席简鸿勤同志征询看法时,他认为素材不错,尤其生平应该着重写,并对行文、结构提了不少很好的建议。初稿草成后,又请县方志办执行副总编郑慕岳同志审阅,他见生平篇文字很简略,也认为人生所经历的事情是主要的、“原生态”的东西,详细写出来,方知作者的思想、看法是从哪里来的,所以还应着重写。反复考虑,两位长者所提建议颇为有理。不意那么一写却改变了原来的设想,成为反映我县气象事业变化、发展为主的内容了。但是我想,回忆自己走过的道路,记述国家这一段历史,用事实来阐明一个道理,还是十分值得的。有鉴于此,个人的体验、思考就变得不值一提了,于是一再压缩,成了现在既非思想、又不完全是回忆录的这种样子了。既然涉及气象工作的变化、发展,我只好不揣浅陋,请福建省气象局省及龙岩市气象系统的领导审阅、提出意见了。福建省气象局周京星副局长、龙岩市气象局童以长局长很重视,亲自审阅并给予肯定,原国家气象局骆继宾副局长阅后,帮我转给气象出版社,并说:“台站同志写本书,记述了基层台站不少情况,很不容易,请气象出版社给予大力支持、帮助。”福建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原福建省气象局党组书记杨维生局长,龙岩市副市长、原中共永定县委温锡浩书记,在百忙中分别作序、题词,为本书增添了光彩。福建省气象局原助理巡视员高时彦、省局离退休干部办公室黄元祺主任为本书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龙岩市气象局、福建省气象局离退休干部办公室,为本书出版给予鼎力资助。所有这些都让我受到极大鼓舞,使我极为感动!本书在修改定稿过程中,得到了气象出版社领导的大力帮助和精心指点,同时也得到了气象出版社李太宇主任等同志的鼎力支持和协助;福建省气象部门的老领导、老同事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正是各级领导的鼓励、关心与支持,才使本书得以和大家见面。在此,谨向关心、支持、帮助本书出版的领导、同志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本书从写作到出版历时三年余,因不少事情已时过境迁、记忆模糊,可能有与事实不全相符或张冠李戴之处;由于水平所限,所持观点难免存在错误,欢迎老同学、本系统同事、读者批评指正,不胜感激之至。作者2009年11月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篇 生平篇一、长夜漫漫黎明之前上祖父母童年二、朝阳初露喜忧参半少年时光初涉社会困难时期三、滚滚风云又遭动乱海峡风云动乱岁月下放之初三改三化“老鸦翼”与“半生熟”“知青”小故事“我是汤圆”五联大队干部回城四、雾散云飘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在征兵办初创雷屋岗枫尾新站航空报气象哨与学大寨扩建风波走后门之风气候普查体制之变五、改革征程晴雨相间开放之风服务当地演讲比赛当地领导核心与发展团结之道再次迁站山夜奇遇分房与搬家有偿服务质量分析会“安全保卫战”人工增雨办实事稳队伍“记者招待会”疾病无情人有情外国专家说OK遭遇大暴雨沉痛的反思六、风雨过后沐浴蓝天三讲与辞职“退役声明”土楼观测观象台与新机遇香港印象泰国风情澳门行走第二篇 思想篇一、人民、历史颂扬与骂名人才还是路线历史公正而无情关注政治体制改革领导与专家民富才能国强有感于总理吟句“小人物”的作为我的读书选择二、人伦、处世人有五伦评新《民谣》对目标咬住不放说成熟为人处世我的楷模为人做事学点“藏”三、遗产、传统给子孙留什么“遗产”奢是败之源为何“富不过三代”不孝有“三”,是哪“三”?四、思想方法眼见不一定为实内部管理怎么搞?关于“成就一生的方略”人生当如水(156)一问三不知,指什么?五、科学、文化鬼神之道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闽西有只大灰狼也说“风水”预防雷电保安全我的一个看法再述“看法”第三篇 摄生篇一、概念健康的概念维护健康的新概念说衰老摄生的模式二、预防情绪与健康寿命(寓言解读)危险的中年养生防什么?肾虚是百病之源两性生活应有度对酒的认识三、实录60岁后的摄生要点一号警报再次摔伤的反思李子核小,教训大养生现状、问题与新规我的健康隐患四、个例田丰之死表弟的安乐张日然突逝释秀凤之悲老吕的教训第四篇 经济篇一、理念个人理财居家理财诀窍非分之财足以败身国人到底有多富?家庭理财的新理念彩票问题二、纪实历史的回顾1994年家庭预算新时期的“经济对策”“保险”必须考虑面对“新消息”钱财往来需留据我为什么没有建房?附录:永定县历史上的自然灾害及其他一、历史上的自然灾害及其变化二、20年来的环境灾害闽西近五十年气候变化与未来趋势后记

作者简介

《彩虹总在风雨后》叙事清楚,文笔流畅,对感悟人生有积极意义,可供科技人员和普通民众参考。作者通过个人经历,记述了其所在基层气象事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60年来新中国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进而悟及读书、处世、做人、做事的应有态度。


 彩虹总在风雨后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