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泣血记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534370199
作者:德龄
页数:198页

章节摘录

书摘一、奇怪的征兆    咸丰皇帝的亲兄弟醇亲王孤独地坐在桌旁熬夜,桌上燃着两支红蜡烛,也许在随风摇晃的烛火中可见到些预兆。打在房上的雨点也会显出某些征兆。但是,无论它们是凶兆或吉兆几乎都无关紧要,因为王爷的房子设计得很巧,任何邪恶的鬼怪——它们必须直线行走,绝不能从这些门走过。屋外,雨点滴滴答答地打在墙上,风吹着屋檐发出飒飒的响声或呜呜的呼啸,此时,醇亲王对所有这些都毫不在意。    他的确没有考虑这些事情。    他的双眼紧紧地盯在那两支燃得很亮的蜡烛上,他正等待着一种预兆。身着富丽长袍的醇亲王个子很高,身材瘦长,仪表堂堂。他正期待着对面房间的消息,因为他极宠爱的福晋正在待产——如若是男孩将成为“嗣子”,如若是女孩将会是“明珠”。当然,他希望是儿子,如同中国所有的父亲一样。在他坐守熬夜时,他仔细地研究着烛芯,以便获得一种预兆,得知他孩儿未来的命运。    中国蜡烛的灯芯属一种耐燃的材料,在蜡烛消融时也不会完全烧毁,而是在火焰中残留一截黑梗。看守者或仆人时时剪去烛芯,使火焰燃得更明亮。两支蜡烛旁都放着盛有水的小碗,烛芯的残余部分就丢在里面,以免房间里充斥着燃过的烛芯散发出的刺鼻臭味。    醇亲王叹了口气,剪去烛芯,并把燃黑的残芯分别丢人水碗中。他注意地观看第一截黑梗在触水时所呈的形状,然后摇摇头。什么事也没发生,那截灯芯仅在浸透水后沉入了水底。    但是,从左边的那支蜡烛剪下的灯芯并没有马上下沉。他注视着,简直入了迷。在灯芯击水时,升起了一缕红烟,这是因为不小心把烛芯剪得离火焰太近了。那缕轻烟升起后便弥散在空问消失了,那截黑梗在水里开始膨胀。醇亲王怀着极大的兴趣端详着它呈现的形状,试图发现它能使人想到的某种东西。果然他已有所发现,打算等孩子出生以后就请占星家来,那位先知者将会解说这一形状的含义。醇亲王悄声自语:    “它呈一种真菌生长的形状,就像我打猎时在树节上所见的一样。”他睁大着双眼,大为惊异,并且还有点害怕,因为在他注视着那一小段黑灯芯时,它突然炸裂开来,无数黑色的微粒在水面上散开,然后一一沉入水底。这是一种奇怪的兆头。醇亲王本想马上派人去请占星家,但是他却没有。    P1-2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袁世凯对光绪诏书中的一切细节都表示赞成,并同意为了使老佛爷暂时与外面隔绝,他将去做这唯一能做的事。在那时候,袁世凯确是热情地信任和支持光绪的目标和计划的,这是无可怀疑的。但是当他离开光绪准备去执行命令的时候,思想发生了变化,可能是他想起了许多年来老佛爷凶暴统治的事实,可能他怕老佛爷而不怕光绪,可能是……但是谁也无法知道。    袁世凯没有派兵去包围颐和园。

内容概要

作者:(美)德龄

书籍目录

前言一、奇怪的征兆二、预兆的解释三、祈求赐名四、光荣的奶妈五、三朝睁眼六、快乐的四年七、杰出的继承人八、天子九、凶兆十、皇帝的日常生活十一、小朝廷十二、两种不同的教育十三、定亲十四、重重冤仇十五、叶赫那拉氏族十六、不祥的预兆十七、皇帝的婚礼十八、傀儡皇帝十九、喋喋不休的议论二十、娘娘庙二十一、诽谤二十二、阴云的扩散二十三、康有为二十四、列强的宰割二十五、维新二十六、最后的诏书二十七、圣上的怒火二十八、最终的侮辱二十九、绝望者的希望三十、义和团三十一、逃亡三十二、龙座

作者简介

他,在噩兆中出生,在睡梦中被抱进皇宫继承大统;贵为一国之君却处处受制:在太后的操办下与不爱的人成婚,想一展抱负却最经科被囚禁瀛台,眼睁睁看着心爱的人被投井溺杀,想等待查机东山再起却被奸佞下毒致死……他的一生始终没能逃出那如鬼魅般噩兆的笼罩。
作为慈禧的第一女侍官,德龄有两年的时间在皇宫度过,对光绪和慈禧有直接的接触和近距离的观察,她呈现给我们的光绪因而更加真实和生动。


 光绪泣血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德齡公主只是在皇宮做了兩年的女官,我不知道他怎麼會知道那麼一大段歷史,但無論如何,對于離紫禁城千里之遙,與那段歷史如此不可及的我來說,這本小傳記還是很珍貴的。所以,暫且不考證它的真實性和主觀性。歷史沒有色彩,沒有感情,只是每一個看待他的人都對其施以粉墨。何況是個女人呢?當然對同為女人的我來說,或許我也是那個深切同情光緒的觀者,看過瑾妃、珍妃和隆裕皇后的照片,我很支持光緒堅定的愛著珍妃,而且,我認為,對於“月餅”這個稱呼,瑾妃是有過之而不及。可能是自己過於武斷和偏見,但我總感覺,在大清帝國垂危的那段時期,是年老的的慈禧以她老婦人的狹隘和器小有力的終結了帝國的命運,而這其中,人性的自私自利和險惡也順水推舟的在其中產生了作用。不能理解,在二十七道詔書頒佈之前,光緒爲什麽找的是袁世凱,德齡沒有作何解釋,袁世凱就是半路程咬金,但是卻起著如此重大且決定性的作用,這是個有力的證據,證明了細節決定一切,凡成大事者,細節之處,更需謹慎。個人很為光緒感到遺憾,兩年來陸陸續續與珍妃冒著生命危險的相見,對這對戀人來說或許可以是最大的慰藉,我幾乎能夠想像那樣的夜晚,兩個人對各自的處境清晰明瞭,卻都無能為力,但爲了對方,都不敢輕易去死。只能在鐵欄杆兩旁靠著賭氣的話語聊以自慰,他們對於未來美好的願望是支撐他們活下去的理由,只是,這兩個年輕的生命怎麼會知道,各自都要那樣悲慘的死掉。我還是不可避免地譴責長期以來我所不贊成的傳統、禁錮。這是光緒在生之時一直籠罩著自己的陰霾,而直至今日還是未能散去。那就是,年老之人不能釋懷的氣度和偏執。或許,我希望偏激的說,在中國,更多的年老之人表現出這樣的態度。慈禧在光緒執政時期還是未曾減少過對他的監督和管制,說實在的,每個老人對於他的晚輩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只是表現的多少而已,身在中國家庭中,你更能夠理解其中,但是,身在其中的我們有時並不知道,這樣的牽制狀況,無形當中會對勢態造成多大的影響。慈禧不喜歡光緒詢問大臣意見而不去請示他的意見,很多人,把禍端歸咎于慈禧太后頭上,但我認為,慈禧的作為是很符合老婦人的作為的,只是,她成了權威,這不得不對大清帝國產生傷害。而對於慈禧本人,我認為最致命的便是“器小”一事。作為老佛爺,她並不是就如自詡的身份那樣至高無上,相反的,她的所作所為體現了再平常不過的普通女人的姿態。她喜歡奉承,聽信讒言,其實對於珍妃和光緒的死,我更願意相信她是以不知所為的態度默許了李蓮英的做法。她實在不知如何是好,卻不想表現自己的無法定奪,便讓李蓮英這個陰險的人做了,我甚至相信,她臨死之前都不會知道,這些所為到底正不正確,她是那麼的沒有想法,卻又不願表現。但是她不知道,就因為她這些作為老人的固執和霸道,毀了大清帝國。她是沒有辦法對一個偌大的大清帝國做思考的。她是個女人,尤其是個器小的女人,當然瑾妃和隆裕皇后更加是了,我認為他們甚至沒有考慮到自己所嫁之人應該是維繫大清命運的人物。如果他們明白,就不應該如此費盡心機了。但又能怎樣呢?她們是女人啊。由於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也是光緒走向終結的原因,他一直期待著慈禧死去,自己能夠重新掌權,只能說上天太過不公,但是,這也是意料之中的,光緒對於大清的未來太過樂觀,對於自己的處境也太過樂觀,他沒有看清世態的遠見,這讓人想起同樣在位很短的明惠帝,在我看來他們還是有些相像的。可以說,他們在盛世可能是個好皇帝,但在亂世,恐不能擔此重任。
  •     无意看见还出过这套德龄文集,刚想赞一下封面还算大气舒展,,赫然发现这本不就是《瀛台泣血记》么?这套丛书其实就是《御苑兰馨记》、《御香缥缈录》等等的变体吧,非得又烟云又金凤又莲花的婀娜生姿、慈禧光绪粉墨登场么?前者勾搭个文艺女青年,后者骗取个市场识别度,不改原名不足以打天下。。。好吧,,那啥,,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大伙可劲儿的玩变脸吧。。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改名什么的确实欠骂,太缺德了。。
  •     看了李敖大师的北京法源寺,所以想看看光绪的角度。0714// 还以为能比较好的了解光绪,事实上却一点也没有。倒像是官方纪录的文字加上作者的一些揣测。之前有人吐槽珍妃不好看,可能是角度问题吧。。。我看了倒是很可爱啊!
  •     不说还真不知道
  •     有本书叫《光绪毕生血泪史》,也是德龄写的,怎么和这一本书的内容一模一样?真不知出版社搞什么鬼~~
  •     花痴人写花痴文
  •     写的是我最同情的一个。
  •     梦中的珍妃
  •     平铺直叙 读起来索然无味
  •     唉,一个挣扎的灵魂
  •     活着不容易,骗点儿钱花。骗您的钱,也得您兜里有钱才是,对么/
  •     能有兴趣读的书
  •     从作者的角度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光绪,写的还不错
  •     人的故事,命运的故事
  •     因为自己对裕德龄不同于其他宗室女的生命轨迹的崇敬和对光绪其人的认知给了高分 就酱 书的话 很值得读
  •     皇帝一般先选妃子,再迎娶皇后
  •     也是从一个角度了解了皇家……
  •       无意看见还出过这套德龄文集,刚想赞一下封面还算大气舒展,,赫然发现这本不就是《瀛台泣血记》么?
      
      这套丛书其实就是《御苑兰馨记》、《御香缥缈录》等等的变体吧,非得又烟云又金凤又莲花的婀娜生姿、慈禧光绪粉墨登场么?前者勾搭个文艺女青年,后者骗取个市场识别度,不改原名不足以打天下。。。
      
      好吧,,那啥,,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大伙可劲儿的玩变脸吧。。
      
  •       德齡公主只是在皇宮做了兩年的女官,我不知道他怎麼會知道那麼一大段歷史,但無論如何,對于離紫禁城千里之遙,與那段歷史如此不可及的我來說,這本小傳記還是很珍貴的。
      
      所以,暫且不考證它的真實性和主觀性。
      
      歷史沒有色彩,沒有感情,只是每一個看待他的人都對其施以粉墨。何況是個女人呢?
      
      當然對同為女人的我來說,或許我也是那個深切同情光緒的觀者,看過瑾妃、珍妃和隆裕皇后的照片,我很支持光緒堅定的愛著珍妃,而且,我認為,對於“月餅”這個稱呼,瑾妃是有過之而不及。
      
      可能是自己過於武斷和偏見,但我總感覺,在大清帝國垂危的那段時期,是年老的的慈禧以她老婦人的狹隘和器小有力的終結了帝國的命運,而這其中,人性的自私自利和險惡也順水推舟的在其中產生了作用。
      
      不能理解,在二十七道詔書頒佈之前,光緒爲什麽找的是袁世凱,德齡沒有作何解釋,袁世凱就是半路程咬金,但是卻起著如此重大且決定性的作用,這是個有力的證據,證明了細節決定一切,凡成大事者,細節之處,更需謹慎。
      
      個人很為光緒感到遺憾,兩年來陸陸續續與珍妃冒著生命危險的相見,對這對戀人來說或許可以是最大的慰藉,我幾乎能夠想像那樣的夜晚,兩個人對各自的處境清晰明瞭,卻都無能為力,但爲了對方,都不敢輕易去死。只能在鐵欄杆兩旁靠著賭氣的話語聊以自慰,他們對於未來美好的願望是支撐他們活下去的理由,只是,這兩個年輕的生命怎麼會知道,各自都要那樣悲慘的死掉。
      
      我還是不可避免地譴責長期以來我所不贊成的傳統、禁錮。
      
      這是光緒在生之時一直籠罩著自己的陰霾,而直至今日還是未能散去。那就是,年老之人不能釋懷的氣度和偏執。或許,我希望偏激的說,在中國,更多的年老之人表現出這樣的態度。
      
      慈禧在光緒執政時期還是未曾減少過對他的監督和管制,說實在的,每個老人對於他的晚輩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只是表現的多少而已,身在中國家庭中,你更能夠理解其中,但是,身在其中的我們有時並不知道,這樣的牽制狀況,無形當中會對勢態造成多大的影響。
      
      慈禧不喜歡光緒詢問大臣意見而不去請示他的意見,很多人,把禍端歸咎于慈禧太后頭上,但我認為,慈禧的作為是很符合老婦人的作為的,只是,她成了權威,這不得不對大清帝國產生傷害。而對於慈禧本人,我認為最致命的便是“器小”一事。
      
      作為老佛爺,她並不是就如自詡的身份那樣至高無上,相反的,她的所作所為體現了再平常不過的普通女人的姿態。
      
      她喜歡奉承,聽信讒言,其實對於珍妃和光緒的死,我更願意相信她是以不知所為的態度默許了李蓮英的做法。她實在不知如何是好,卻不想表現自己的無法定奪,便讓李蓮英這個陰險的人做了,我甚至相信,她臨死之前都不會知道,這些所為到底正不正確,她是那麼的沒有想法,卻又不願表現。
      
      但是她不知道,就因為她這些作為老人的固執和霸道,毀了大清帝國。
      
      她是沒有辦法對一個偌大的大清帝國做思考的。她是個女人,尤其是個器小的女人,當然瑾妃和隆裕皇后更加是了,我認為他們甚至沒有考慮到自己所嫁之人應該是維繫大清命運的人物。如果他們明白,就不應該如此費盡心機了。但又能怎樣呢?她們是女人啊。
      
      由於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也是光緒走向終結的原因,他一直期待著慈禧死去,自己能夠重新掌權,只能說上天太過不公,但是,這也是意料之中的,光緒對於大清的未來太過樂觀,對於自己的處境也太過樂觀,他沒有看清世態的遠見,這讓人想起同樣在位很短的明惠帝,在我看來他們還是有些相像的。可以說,他們在盛世可能是個好皇帝,但在亂世,恐不能擔此重任。
      
      
      
  •     暂且不谈其真实性和主观性,非常心疼光绪。
  •     以为是德龄公主以与光绪帝对话,或回忆当年与光绪帝接触的情景的一些描写.读完后才发现是一种人物传记的形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