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郎》书评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3-01-01
ISBN:SH10188-358
作者:(日)夏目漱石
页数:285页

平淡下的细腻

喜欢这书,隐隐约约地,令人感到不可琢磨,却又会有所预料,还是各人物写的好,故事起伏不大,但还是一贯的淡雅。另外,看这书时,我的脑海一直浮现出小津安二郎先生早期电影的画面,其实真该有人来拍成电影,我推荐是枝裕和导演,山田洋次也可以。看后更加期待接下来的阅读《后来的事》与《门》,所谓的“爱情三部曲”,《三四郎》为其第一部,虽然三本书之间的故事与人物并不一样,但内里的疗效相同。还是老版小32开翻起来顺,看起来柔,如同三年级时的思想品德书。

我是真的想看。

因为学日语的关系,我是真的想通过这么厉害的一个角色,更客观的去了解一下日本的一些事情。但是,我也不知道,到底是等自己能力所及了 ,去看原文的 还是现在以国语去欣赏。用国语总觉得没有那么纯粹。但是,又害怕自己看不懂原文。真的是很纠结的一件事情。那就找个时间先欣赏吧~

关于《三四郎》的乱弹

本来整日推托没空看书,然而终究从《三四郎》起,一本本看晚夏目的爱情三部曲。其实真正动心,不过是因为看到故事梗概。这是一个青年进入大城市的故事,是一个相爱的人未能在一起的故事。看起来,我的口味确实不怎么健康。三四郎自熊本毕业去往东京,先就遭遇了名古屋客栈中同行女子这一节。我想他多半真的是初次见到这世界的另一面,自此之后,只见他唯唯诺诺地尽量应对。“这样一来,又好像太窝囊,过分拘谨了。简直象生来就是个不成材的人似的。”然而三四郎终究这样“不成材”下去,之后的人生,仿佛只有被与次郎的议论搅到毫无主见地唯命是从,被一次一见钟情搞得阵脚大乱。他始终只能做到尽力随波逐流,却从不曾有过自己。与次郎是一个当然的城市人,他在东京终究可以如鱼得水,他可以任性地生活并设法解决一切随之而来的问题,于是他自然可以不屑一顾地月旦人物,为了自己敬慕的广田先生能得到大学教席可以百般钻营,到租期将满时才开始从容寻找下一个住处,不问价钱就买回大量盆栽,直至将借去的钱全部买了马券。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生活,他自然可以优游其间。他可以坚持他的想法而投身于新的行动,可以不执着于金钱或人情,城市生活中的种种可能性,究竟被他八面玲珑而蜻蜓点水一般的手腕一一把玩,而他沉浸在他所熟习的这一切的同时,三四郎只能不明就里地跟从。我想我不懂美祢子。当然,三四郎确乎对她一见钟情,他们终于见面,相识,谈天,似乎一切发展得还算顺利。然而全书看到末尾,他们也不过只是见面、谈天。三四郎可以为彼此都是“stray sheep”而庆幸,然而他只是一个无声的听者,在大多的对话中只能做到旁观,他的爱情都在他之外。是因为暗示久久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或者终究看到了三四郎不能容忍的怯懦,或者终于不愿去辛苦的追逐命运,又或者只是外界的压力终于使她屈从?这对三四郎是一个空白,于每一个恋情受到同样挫折的青年也都是一个空白。我们只听到“我知我罪,我罪常在我前”,然而却无法心安理得地便认定这所谓“罪”与己有关,从而以一个被亏欠者的身份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我想在这样的时候,任谁都期望着那封“何日启程”的电报,让三四郎们可以从究竟是亲自去面对一切的结局还是暂时逃避之间获得一个答案。夏目不曾安排他们再见,而只是让他们各自在那张来自往日的《森林之女》之前交会:美祢子的声音消失在丈夫的声音之后,而三四郎只是“脸色不佳”的在长椅上默念“迷途的羊”。三四郎的爱情终究被取消了结局,而他将如何进入城市生活,夏目并不曾给出答案。如野野宫一般沉浸于光压研究,两耳不闻窗外事似乎是一种可能的结局,然而广田先生终究被牵涉进《伟大的黑暗》之中,却也隐隐预示这种隐于闹事的生活终究难免被再度卷入城市生活之虞。三四郎的故事毕竟只是无数城市人生活中的一个插段,夏目的笔也总是点到即止。末章的画展如能乐中的“急”一般迅速收束,三四郎作为一个草食男的悲哀似已无需多言。与其说是怯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毋宁说他从不曾试图给出意见;而较之意见,他的行动只能更加不知所谓。只可能埋头于自己的生活而不可能采取任何主动的他,确也无愧于美祢子给他的“stray sheep”之名。然而如果纠缠于将他卷入城市生活的命运似乎更像是在开脱的话,责问他的缺乏勇气却也过于严苛。在这里,他甚至不曾扮演一个“大城市里的小人物”。小人物尚有其自己的位置,而他只是在东京的天色之下,一只迷途的羊。这个边缘人的唯一坚持,似乎只是令他一见钟情的美祢子。除了这段并不属于他的爱情,他似乎一无所求。可当我们发现他不仅在外部世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面对自己内心时也只能发觉他的“我”究竟只是一个虚点的时候,爱不过是美祢子喜欢的那种形状的云,又有什么用呢。p.s.在故事开头三四郎与广田先生吃水蜜桃的段落里,有一个夏目吐槽自己某个爱吃水果的朋友的插段。为了写这篇书评而重读《三四郎》,鬼使神差地就直接翻到那一页上,想来自己简直是骨子里有嗜痂之癖,叹叹。

读后片语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以大学为中心的知识界,其实只是一群自称或互相给与文学家、艺术家、大学教授头衔的家伙在抱团自娱。在他们身上,有的只是欧洲文化里散落的片段装饰起来的虚假的精神而已。知识,即使再没有用,最起码可以用来掩盖无知,仔细一看大家都在这么做。但是智力的真假虚实对于刚从乡下过来的穷学生是看不真切的。三四郎的大学生活开始于一种拘束感之中,内心仿佛飘在半空,没有踏实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还是在众人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子,尽管身处迷局无法点破,但至少不再是个初学者了。与次郎是一个活动家,好似一股暗潮的幕后推手。这股暗潮从前是没有的,虽然最终未能拨开被放逐于学界之外的那片“伟大的黑暗”,但也可视作一种新精神的萌芽。美祢子生于这样一个引潮流之先的东京,相比之下要比三四郎更有勇气。但是这份勇气终止地有点突然,恰在美祢子进一步了解了三四郎的出生之后。“我知我罪,我罪常在我前。”美祢子真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广田先生是一个旁观者,寂寞地在一个社会的角落里,等待着大雾散去、尘埃落定的时刻的到来。欧化之中的日本,知识分子偶有所得便自得其乐,于是大家都成了迷途的羊。仔细想来,三四郎的确太保守了,属于上一个时代。想成为一个思想者,首先要尝试成为一个实践者。未来属于会呐喊的人,比如与次郎。时间又过去了100年。也许夏目漱石也变旧了,因为他的文字过于向着内心了。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一百年前

汪xx是大学系科里的名人,据说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讲课时总是提到很长的希腊人名,或者突然解释起某句法文或者拉丁文的意思。但是他声音刺耳,又有一副不讨好的长相,我便一直不以为然,10点左右的课,我一般是先吃一只蛋饼,然后戴上耳机,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看黑板。有天大约是在换唱片的间隙听到他在说人类的“自以为是”,大意是说,每个年代的人都以为自己身处的时代是独一无二的,科技的进步误使我们觉得自己的情感也独一无二,可是那些所谓精妙的情感都是希腊时代甚至更早时代的人们体验过的,因此文学这回事,写来写去都是在写永恒的主题。这结论当然是人人都听说过的,但是“自以为是”这个说法却让我对汪xx的态度稍微缓和了些。看夏目漱石写的《三四郎》时,我竟又想起汪的这个说法来。书是一百年前写的,讲熊本的高中毕业生三四郎去东京大学念书的故事,说他怎样结实了一个新式的女子,但两人的关系终究在不置可否间作罢了。但是这书远比这样一句概括有味,大概是因为夏目漱石不露声色的描述吧。高中时看《我是猫》,虽然偶尔被警句吸引,但大多数时候都是恍惚着看的,一页页翻过去,情节似乎没有多少进展,直到猫掉进咸菜缸里,才终于松了一口气。当时觉得那样的细节实在是太过琐碎,而冗长的心理描写又是多么的卑微。后来和日文专业的室友谈论起来,她说夏目漱石的逻辑很幽默,一件事就这样一步步推出一个荒唐的结论,貌似很有道理,但又总觉得哪里不对,所以连起来看就让人发笑。她的这一句评价,我也是这次读《三四郎》才体会到的。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欣喜和失落,对人际关系的无措,对他人价值的判断,对变幻时局的理解等等,这些在经过了一百年后,竟然没有什么变化,三四郎那种想想终究没有说、没有做的心情也是那么真切。想到这里不禁觉得我们认为重要的大多数事情原来都是一种重复,过程或许繁复,但是每一步论断也是前人反复斟酌过的。这么想着不禁觉得灰心,但又隐隐感到某种安慰了。手里的这个版本是1982年出的,后面的标价还是0.77元。我是前年以7.5元的价格在鲁迅公园附近的二手书店买下的。书评里固然还带有意识形态的成分,但是吴树文的翻译是很到位的吧。因为自己做翻译,所以看得略细,连边边角角的注释也扫了一遍,竟也挑出两三处不一致的地方,不过瑕不掩瑜,尤其在没有网络的年代,每一个注释都要花上很多时间吧。说到注释,有两点与现在的图书不同,一是凡加了注的词,每次出现还会加上相同的注;二是凡外国人名、地名必加注,即便是达芬奇这样的名人或是某知名国家的首都。这些时代的标签现在看来都很有趣,但当时做翻译的人都是赶不及地想把外国的东西介绍到中国来吧,连这样的心情也都是恒久的。

惊艳

只读了一小半,已经觉得惊艳。也许也是久不正经读书的缘故。有点服气大家就是大家。乡下人初到战后四十?五十年代的东京,看到“无处不。。。堆放着木料、成堆的石头,到处都有退离马路两三间远盖起的新房子。。。一切的东西都像在遭到破坏,同时,一切的东西又都像在建设起来,真是大起大落的变动。”无法不想到现在和更早一点的北京和中国。所以,说远一句,大概北京的经济和房市,也会还像日本一样,繁荣兴旺个好几十年,有得可持续和发展的吧。大概眼目下就大跌是不可能的。还有,明治维新的思想界是在四十年里经历过西洋三百年经历的历程,所以那么狂风暴雨和焦躁。我们的眼目下,又何尝不是在三十年里要进化完毕人家大约已经四百年经历过的东西?!至于小君那不世出的天才,因为随时随便都可以听到,所以觉得没什么可贵了。这个看来更是人性,宇宙的铁律,只是见到无处不在重复、无时不在重复了呀!

安静的文字

已经忘了这本书的具体细节了只记得读这本书那段时间,心总是毛草草的,白天都看不进去只有每天晚上泡脚时关了电脑,拿起这本书看一会本来觉得很无趣的书,在深夜睡前的时光,居然也就一段段的读完了安静平和又忧郁的情怀,每次看到这本书,都想起灯光打在泛黄的书页上淡淡的光

草食男的受伤与自伤

“这是一种把三四郎置于远处,又不非常放心他在远处的眼神”夏目漱石这么描绘着三四郎与美弥子最后一次见面时美弥子的眼神夏目漱石的小说照理说是不应该简单理解为爱情故事的。因为鲁迅大叔是翻译过他的文章的,鲁迅除了伤逝,好像从来未使自己的心柔软一回。确实,这本《三次郎》以及《后来的故事》《门》被当做是夏目漱石的爱情三部曲……我只能感慨市场的力量是强大的,要想获取市场上的最大公约数读者,还真的要添加些情呀爱的来提纲兴奋点。难怪现在业界拍电影、拍电视都有一句话:剧情不够、感情凑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三四郎》的故事,如果拿爱情故事的视角来看,确实很乏味,就是一个草食男闷骚又悲剧又隐忍的一段情愫。三四郎从小镇熊本来到东京读大学,透过三四郎的眼睛,展现了这期间遇见了一批又一批思想各异的人。也不奇怪,因为他所处的故事背景是明治天皇年间,那些改革下,人们思想当然活络。这些人形态各异,有专心于物理科研的野野宫,有在高中教书但对眼前的时局保有忧患意识的广田君:“危险危险,现在的日本一不留神就会有危险!只有那富士山现在看起来还是原来那个样!”,有在大学里游刃有余近乎顺溜拍马的与次郎……唯一和爱情沾得了边的就是在一个和煦的下午,三四郎看见远处山边立着两个女子,那个女子唤起了三四郎心底的萌动,也怪那该死的机缘,三四郎一直对那女子行注目礼,从远处的山岗一直到错身而过的瞬间。这也是故事的一条线索,闷骚男、草食男三四郎对她的爱恋——大小姐 美弥子!三四郎“越来越不专心,也越来越愉快了”大概这是春了的少男的心理罪细腻的描写吧小镇青年的“三个世界理论”作为小镇青年三四郎,从熊本小镇来到大都会东京。各种惊奇、各种不适应。他不理解为什么在火车上遇见的那个妇女竟然要求和自己住在一间旅馆,也不能理解那中年妇女还冲进洗澡间问自己“要不要我给你搓背”。临了自己还得到那一句“你是一个没胆量的男人”。初到东京就这么下马威,相比后面的各类经历更加凸显了这个小镇青年的捉襟见肘。三四郎在外求学也并不是有多大困难。家中许诺每月的生活费都会寄到,况且在东京还有同乡的表哥野野宫君照应,况且还有一个仗义的新认识的同学:与次郎!与次郎仗义,竟然很热情的在见了几次面后情他去青木原吃咖喱饭。当然,他是后来才知道,受过与次郎这么款待的,不只自己!谁叫与次郎就是朵男交际花呢……各种社交、各种游刃有余……与次郎欠了三四郎的钱,与次郎这种投机青年向来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无力还,至少暂时不会还!三四郎只好硬着头皮往家里写信要。家里会心很简短,“钱已寄,请去野野宫那边取”。三四郎感觉到家中母亲的不快。他的母亲不能理解欠钱不还钱这种现象,家里人认死理!其实与次郎自己也常常是矛盾于自己三个世界交叉的尴尬。第一个世界,就是熊本的老家,哪里有淳朴的、未经过明治维新风行的母亲河亲戚,那里还有一个时时给家里献殷勤的隔壁女孩,这种殷勤不言自明……但三四郎都看不上眼……第二个世界,就是所处的东京。在这里,虽说自己是来求学的。但是周围的同学都不认为这种授课有趣味,他自己也不经常去课堂,学着与次郎泡图书馆……在东京,他结识了广田君这样在现在看来非常有“公民意识”的老愤青……“原来,我们还可以这么来批判日本哇”三四郎激烈的被震荡了第三个世界,就是爱慕美弥子小姐时的那种心态。恍恍惚惚的神游,“越来越不专心,也越来越愉快了”……悲剧的是,终究他是在这种多重身份中玩不转的,所以才有开始的那段结局“这是一种把三四郎置于远处,又不非常放心他在远处的眼神”草食男的自伤与受伤

……这时我对她说:‘你是画。’她对我说:‘你是诗’

《三四郎》中年过半百,终身未娶广田教授有一天突然对他的学生三四郎(男主人公)说道:“我竟突然梦见了生平只有一面之识的女子,简直象小说上写的故事一样。……十二、三岁,长得很漂亮,脸上有颗黑痣,……因为是梦,所以出奇的好。……完全是我二十年前看到的那个十二、三岁的女子。我对这女子说:‘你一点也没有变。’于是她对我说:‘你倒老多啦。’接着我又问她,‘你怎么会一点没有变呢?’她说:‘我最喜欢长着这幅面容的那一年,穿着这身衣裳的那一月,梳着这种发型的那一天。所以就成了这个样子。’……这时我对她说:‘你是画。’她对我说:‘你是诗’。”——二十年前参加文部葬礼的热血青年,对当时的场景已模糊不清,唯独将这个女子深深地烙印在了心底。也许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终生未娶。少年小川三四郎,从遥远的故乡熊本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在这陌生而新鲜的现代都市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人生。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结识了清高美丽的少女美弥子。“娜拉”式的美弥子象征着独具一格的现代女性,三四郎被她深深吸引。但最终,心爱的少女还是选择嫁给了“门当户对”、上流社会的男人。幻想终于破灭。三四郎只是喃喃自语着:“迷途的羔羊”……小说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情来寓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古典爱情”与“现代爱情”中,我们读到的是现代性、资本主义发展中心灵的迷茫、人性的凋零、爱情的枯萎。在淡雅而又和缓的笔致中,夏目漱石如同旁观者般冷静而又深刻地陷入了无解的冥想。而那片晕染地如梦如幻的“古典爱情”,浸润着诗一般的东方之美:朦胧、含蓄、轻灵、隽永、悠长——行云流水心灵体验。无关肉体,无关情欲。夏目漱石的爱情小说,不仅安慰着当时的日本民众,也慰藉着今天的我们,在纷繁复杂,眼花缭乱的盲目迷失中那一束寄托与希冀。无关成长也无关爱情,古典情怀悄声无息地点滴着心情的涟漪。

三四郎

大概人总会在某些时候莫名其妙地想起某本书如会想起某个人。不知道为什么,最近经常想起三四郎来,三四郎是以前看过的小说《三四郎》的主人公。《三四郎》、《其后》和《门》是夏目漱石中期的关于爱情的三部曲。记得刚上大学的那会儿,喜欢在系里的资料室一本以本地看书的名字,看见喜欢的就借着去看。一直觉得看书和与人交往一样,也需要缘分,有些书天天看见,但就是从来没翻过,甚至都没有想到拿出来仔细看一眼,但有些书你一眼看见,就知道是你要找的。《三四郎》就是这样机缘巧合地发现的,一看之下就觉得很喜欢,很快就看完了。但过了几天又想再看一遍,于是就在去借。那时候电脑还不像现在那样普及,借书还需要填卡片。几年下来,那几本尘封多年的从来没有被人翻过的《三四郎》后面居然都有我的名字。小说《三四郎》描写青年主人公小川三四郎,由故乡熊本高中毕业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在同学校和社会上各方面人士交往的过程中,他对一切都感到新鲜,相比之下,自己过去的乡间生活显得多么闭塞而又贫乏。在大学里,三四郎遇到了同乡野野宫宗八。他是个知名的物理学家,每天钻在地窖里埋头于科学研究,对交友和恋爱都不感兴趣。三四即的同窗佐佐木与次郎,是个热爱文学、精力充沛的青年,但又不免流于肤浅。他还结识了少女美祢子,生活中充满了绮丽的幻想,他爱慕她,却又不敢对爱情采取积极的态度。美祢子是个富有教养的新型女性,她天真热情,具有独立的判断事物的能力。但她又看不起平民出身的三四郎,终于同一个上流社会的男人结了婚。那时候总觉得自己很像三四郎,从乡下来到城市,总是在现代文明和现代女性之前显得窘迫不堪,总在父亲来信所描述的乡下和自己生活的城市之间摇摆,无法做到从容自如。因此开始喜欢夏目漱石,几乎读完了那时候能找到的他的所有作品,还曾经试图模仿《三四郎》写一篇小说,但后来写了几千字才发现自己无论是文字功底还是生活阅历都远不足以写这样一部作品,只好作罢了。大学毕业后,就再也没有看过这本书,也没有和别人说起过关于这本书的一切,似乎我已经脱胎换骨,早摆脱了三四郎一样的窘境。最近和一个朋友聊天,忽然就想起了三四郎,就给他讲了关于三四郎和我的故事,但我知道他多半不会明白我的感受。今天去书店,看到本雅明说,爱着一个人的时候就不会孤独,因为他还有爱。我忽然想到,可能三四郎并不像我当年认为得那么窘迫和孤独,因为他爱着少女美祢子。忽然觉得有点悲哀。起身走到窗前,外面一片黑暗,只有路灯发着冷冷的光。想起故乡的满天繁星,父母大概早已进入了梦乡。……终于在心里对自己说,晚了,还是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去图书馆呢!


 三四郎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