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通志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2
ISBN:9787532852925
作者:倪钟之
页数:338页

章节摘录

书摘3.容妆科    过去称为“梳头桌师傅”,是专门给旦角化妆的人员。主要工作包括拍彩、搽脂粉、贴片子、梳大头等。此工作专为女角服务,以年长者担当为宜。近年也有女性技师担此项工作。讲究干净、细微,手头巧、速度快,根据剧中人物身份和服装颜色,灵活运用面部化妆技法,因此,技术性、艺术性都是比较强的。    4.盔箱科    过去称“盔头箱”或称“帽箱”,负责管理各种头盔、纱帽、额子、巾子、髯口、网子、水纱、发型及装饰品,并负责戴盔、勒盔等。勒盔是此科专门技艺,一要勒得牢,不致脱落,根据台上动作幅度的大小勒到适当的松紧;二要演员舒服,勒时要避开头筋儿(即枕动脉和颞动脉),不能让演员感到头昏脑涨,导致呕吐等不适;三要掌握时间,可先勒得松些,至上台前再勒紧,可使演员减轻负担,还可以根据台上需要随时再勒紧;四要美观,使头盔端正,边式利索。    盔头箱倌还要管打茨菇叶、扎软巾、打铲子头、扎月牙彩球、梳美人髻、扎头纳(如青蛇白蛇在脑门上结一扣,而两尖向上)等。    使用的髯口、甩发必须拢顺,演员到台上甩起来才能利落,“勒盔”必须系“果子扣”(即左右都能抽动的活扣),都是盔头箱管箱人必须掌握的技能。    5.剧通科    剧通科包括过去说的“检场”和“打门帘”人员。    “检场”负责台上桌椅的摆放,城门、床帐等的安置,及搭高桌(即摞3~4张桌子)、扔垫子、撒火彩等零碎活儿。检场人必须懂戏,熟知台上每个角色的台词和动作,在摆设桌椅时才能掌握时机。桌椅摆放早了,影响演员情绪;晚了,影响演员表演。还要了解演员的身高和习惯,决定在摆椅子时垫几个垫子,否则,演员感到不适,也要影响表演。摆桌椅有场内桌、场外桌、里八字、外八字、大坐、小坐、正椅、倒椅之分。撒火彩也有专门技巧,如过梁、吊云、倒簪、托塔、满堂红、连珠炮及正反月亮门等不同撒法。扔垫子更是检场人的特有技巧,不但要速度快、位置准,有时还要一次同时扔出几个垫子(据说豫剧一位检场师傅能一次扔出七个垫子)。这些都需要拜师学艺,专门训练。    “打门帘”也是戏班的专门行当。当时舞台挂“守旧”(类似今日的后幕),上面绣着花朵图案,与同色同样的桌围椅帔成为一堂,上下场门挂有门帘,演员出场时需要有专门负责打门帘的人。尤其是打上场门的门帘,必须掌握演员出场的火候、劲头,才能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因为名演员出场讲究“碰头好”,尺寸快了慢了都会影响效果。此外,还要掌握演员的出场顺序与尺寸。一般是先从打下场门的门帘开始,有了经验以后才能打上场门的门帘。梨园公会将其纳入剧通科,是因为打门帘者有时也帮助检场的安置桌椅、支帐子和摞高桌等,所以并人一科。    6.交通科    即过去的催场人。那时,名演员都是到了场口才进后台,所以有时演员未到,就需要催场人到家中去催请。白天还要到演员家中去通知戏码或传递消息等。因为演出剧目都是当天派出,那时也无电话,必须由催场人通知演员做准备工作,名演员家更要多去几趟,主要是为保证演员不误场。催场人还要帮助箱倌“走箱”(即戏箱搬运)和其他跑道儿等事,过去也称“跑道儿的伙计”。有的还兼管“水锅”(负责演员用水)。当然,稍大些的戏班“水锅”便有专人负责。    P52-53

书籍目录

总序
概说
一、演艺民俗的界定
二、演艺民俗的成因
三、演艺民俗的特点
四、演艺民俗研究概况
第一章 民间艺人概述
第一节 民间艺人的范畴
第二节 不同类型的民间艺人及其地位
一、戏曲艺人
二、曲艺艺人
三、说书艺人
四、杂技艺人
五、皮影戏艺人
六、木偶戏艺人
七、把式场艺人
八、流动性艺人
第三节 传艺与师承
一、家庭传授
二、拜师学艺
三、科班教育
四、带艺投师
五、代师收徒
六、票友下海与自学成才
第四节 民间艺人的生活习惯
一、民间艺人的道德规范
二、民间艺人的社会交往
三、民间艺人的生活作风
四、艺人的生活习惯
第二章 演出场地习俗
第一节 “撂地”与“串巷子”
一、“画锅”与“撂明地”
二、明地艺人演出程序
三、“串巷子”与“逛街”
四、其他街头艺人的表演
第二节 “跑大棚”及其他
一、“跑大棚”的马戏团
二、“土台子戏”
三、“赶庙会”
四、二人转艺人的“赶大车店”等活动
第三节 不同类型的书馆与茶社
一、说书馆
二、坤书馆
三、相声场
四、杂耍园
第四节 “高台教化”
一、宝卷宣讲形式
二、讲善书活动及其演变
三、“高台教化”遗风
四、祭神戏和仪式歌
第五节 戏院演出
一、戏院的演变
二、戏院演出惯例
三、戏院与班社
四、后台
五、祭祀与封台
六、应节戏与合作戏
第六节 堂会
一、堂会的性质和特点
二、堂会类型和演出场地
三、堂会程序及禁忌
四、简易堂会——“家档子”
第七节 新型剧场
一、新型剧场演出内容及组织彤式
二、传统表演艺术剧场化
第三章 演艺界的行规与行话
第一节 演艺界行规概述
一、演艺界行规基本内容
二、关于演艺界行规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演艺界的诸神崇拜
一、不同艺术形式的行业神
二、各种行业神的纪念日活动
第三节 “跑江湖”习俗
一、“开码头”
二、“活搭班”与“借地求财”
三、“盘道”与“横买卖”
四、江湖艺人的行路与住宿
第四节 演艺界行话
一、演艺界行话概述
二、演艺界行话的范围及释义
三、演艺界行话的构成和使用
四、演艺界行话的作用与传播
第四章 演艺界的社团组织
第一节 演艺界社团的类型及性质
一、演出班社
二、教学科班
三、同业公会
四、研究团体
第二节 演艺界社团的组织及活动
一、精忠庙与梨园公会
二、各地演艺界的同业公会
三、演艺界社团活动的内容
四、演艺界行会的局限性
第三节 票房及各种玩友会
一、票房的形成和发展
二、票房种种
三、下海从艺
四、玩友会
第四节 演艺界社团的发展与变化
第五章 观众欣赏习俗
第一节 表演艺术欣赏的本质
一、观众是演艺活动的组成部分
二、中国传统表演艺术的虚拟性与观众的联想
三、喝彩——观众与演员的交流
四、娱乐是艺术欣赏的最直接目的
第二节 戏迷——演艺活动的支持者
一、观众与戏迷
二、观艺本身是一种享受
三、“捧角儿”
四、戏迷的嗜好
第三节 演员与观众的关系
一、演员都想把戏演好
二、观众与演员是朋友
三、名演员的社会效应
第四节 演艺活动的社会意义
一、演艺活动构成不同的社区文化
二、演艺活动与其他民俗
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简介

演艺民俗是指表演艺术方面的民俗事象。它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内容庞杂,有些内容,难以划分其归属,而且不同的艺术门类在民俗上也存在许多差异,形成不同的民俗特点。怎样把它们合拢起来,进行统一的叙述,尚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探索。
《中国民俗通志:演艺志》为“中国民俗通志”之演艺志,由齐涛担任主编,中国民俗学界老中青三代学者积数年之功精心编纂,具有资料真实可靠、文笔简洁流畅、叙述清楚明白、结构合理、图文并茂的特点。

图书封面


 中国民俗通志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内容很丰富
    如果多充实写图片信息,就更好了
  •     给家里老人买的, 很满意!
  •     好书!了解民族历史文化的一面窗口。
  •     在阅读中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