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及生命的意义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2-1
ISBN:9787111333128
作者:(美)欧文 D.亚隆(Irvin D.Yalom)
页数:24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幽暗。或许我快要死了。妖魔鬼怪纠缠着我,心脏监视器、氧气筒、点滴、七缠八绕的塑料管——这全都是死亡的征象。我闭上双眼,滑入黑暗。但接着,我由床上一跃而起,冲出病房,闯进阳光灿烂的葛兰艾可游乐园,几十年前,我曾在这里度过许多夏日的星期天。我听见旋转木马的音乐,闻到黏腻爆米花和苹果的甜香。我一直向前走,并没有在雪糕摊、云霄飞车或摩天轮前迟疑驻足,一直朝着鬼屋票亭前的人龙而去。付了票款,我等着下一列缆车由角落转来,轰隆轰隆在我面前停住。坐上去之后,我放下安全杆,把自己牢牢锁在里头,再朝周遭望一眼。那里,在一小群围观者中,我看到了她。我挥舞双臂,拼命喊叫,声音大到人人都听得见:“妈妈!妈妈!”就在这一刻,缆车一个踉跄向前移动,撞上鬼屋的旋转门,门立即张开大口,露出黑暗的深渊。我尽量朝后靠,在被黑暗吞噬以前再度大喊:“妈妈!我表现得怎么样?妈妈?我表现得怎么样?”我从枕头上爬起身来,想把梦境甩掉,即使在这时,这些字眼依旧卡在我的喉头:“妈妈!我表现得怎么样?妈妈?我表现得怎么样?”然而妈妈已经入土六尺,葬在华盛顿郊区安纳柯斯夏墓地的松木棺中已经十年了,尸骨已寒。她还剩下什么?我猜只有骨骸了。微生物显然已经销蚀了她每一寸的肉身,或许还留下几绺黑发——或许还有几块发着幽光的软骨还黏附在大块的骨头上——大腿骨和胫骨。哦对了,还有戒指。在骨灰的某处必定留着父亲买给她的银细丝婚戒,那是当年他们坐统舱由半个地球以外的俄罗斯抵达纽约之后不久,父亲在海斯特街买的。是的,很久以前了。已经十年了,她已经驾鹤西归,肉身也都腐化了。只剩下头发、软骨、骨骸和一枚银婚戒。然而她的音容依然埋藏在我的回忆和梦里。为什么我在梦里向妈妈招手?多年来我已经不再招手了,多少年?说不定有数十年。或许就是半个世纪前那个下午,她带着八岁的我上父亲店铺转角的西尔文影院看电影那次。虽然影院里还有很多空位,她却一屁股就坐在比我大一岁的街头小霸王旁边,“太太,那个位子有人坐。”他咆哮道。“哦,有人坐了!”我母亲一边轻蔑地说,一边调整姿势,“他还占位子呢,这位大人物!”她向周遭的人这么宣布。我尽量缩进红褐色的天鹅绒椅垫里。稍后,在灯光已熄的影院中,我鼓足勇气张目四顾。他就坐在那里,几排后面他朋友的身旁。没错,他们正瞪着我,还用手指指点点,其中一个握起拳头,装模作样地说:“等着瞧!”妈妈毁了我的西尔文影院,现在那里成了敌人领地,是我的禁地,至少在光天化日之下是如此。如果我想要看周六的电影——太空英雄、蝙蝠侠、青蜂侠,就得在影片开演之后蹑手蹑脚地进去,在黑暗中摸到戏院最后一排的位子,越靠近逃生门越好,而且要在灯光打亮之前赶紧溜走。在我家附近,什么都比不上逃过被扁的噩运重要。挨揍——不难想象:顶多给你下巴来上一拳就了事,打你耳光、飞脚踢人也都差不多,但被打得鼻青眼肿——我的老天爷。你还剩什么?你已经完蛋,永远被贴上“被海扁”的标签。向妈妈招手?为什么我会招手?年复一年,我和她虽朝夕相处,却相互憎恨的朝夕相处之后?她虚荣、一意孤行、爱管闲事、疑心、满怀敌意、抱持强烈偏见和不可理喻的无知(然而就算我也不得不承认她很聪明)。我从来不记得曾和她共度温馨的时刻,也从不以她为我的母亲为傲,我从没有过“有她做我妈妈我真高兴。”的念头。她是个刻薄的人,对任何人都有刻薄的批评——只除了对我父亲和姐姐之外。我爱汉娜姑姑,她是我父亲的妹妹:我爱她的甜美、温暖,她的烤热狗夹在脆脆的香肠片里,她的卷面饼无人能出其右(但我弄丢了食谱,而她的儿子又不肯再给我一份——此事说来话长)。我最爱周日的汉娜姑姑,那天她的熟食铺休息,她会免费让我玩弹球机达数小时。我总是把小团的纸块塞在弹球机的前脚下,减缓珠子落下的速度,以求获得更高的分数,她也从不会阻止。我对汉娜姑姑的赞美和崇拜令妈妈怒不可遏,她对汉娜姑姑做了连珠炮似的恶毒攻击:汉娜的贫穷、她对店员工作的厌恶、她的缺乏生意眼光、她那老土丈夫、她的缺乏自尊,只知伸手接受别人给的一切。妈妈的言辞令人无法忍受。她的英文有很重的口音,还夹杂着许多意第绪的词语。她从没来我的学校参加过家长会,真是谢天谢地!一想到把她介绍给我的同学,我就不禁汗毛直竖。我和妈妈斗争、反抗她、向她大吼大叫、逃避她,最后,在青春期中期,我干脆不再和她说话。我童年时期最想不通的就是,爸爸怎么能忍受她?我还记得周日上午的幸福时刻,他边和我下棋,边随着唱片哼俄罗斯或犹太歌曲,头还随着旋律摇摆,但迟早这愉快的气氛会被妈妈从楼上传来的刺耳声浪打断:“吉佛特,吉佛特,够了!Vasyizmir,唱够了,噪声够了!”爸爸会一言不发地起身关掉留声机,在沉默中继续和我下棋。我祈祷了多少次,爸爸,求求你,只要一次就好,打倒她!因此为什么招手?为什么在我生命的最后还要问:“我表现得怎么样?妈妈?”难道——这样的可能让我感到惊恐,难道我的一生都以这名可悲的妇人为主要观众?终我一生,我都想要逃离、躲开我的过去——犹太小村庄、统舱、犹太区、犹太教徒祈祷时披的大方巾、黑色的犹太长袍和杂货店。终我一生,我都追求解放和成长。难道我既没有逃脱我的过去,亦未摆脱母亲?我多么嫉妒父母亲慈爱、慷慨、和蔼的朋友。然而他们却很少想到他们的母亲,既不常打电话问候,也很少探望、梦到甚至想到她们。而我却每天都得一再地把母亲的身影从心中洗涤除尽,甚至连现在,她死后十年,还经常出于反射拿起电话想打给她。在理智上,我能了解这一切。我曾就这个现象作过演讲,向病人解释受虐儿童常觉得很难摆脱病态家庭的阴影,而慈爱父母教养下成长的孩子往往没有这方面的困难。毕竟,好父母的天职不是让羽翼已丰的孩子顺利离家吗?我明白这点,但我不喜欢它。我不喜欢母亲每天来看我,我恨她悄悄溜进我心中的缝隙,使我无法把她连根拔起。最重要的,我恨在我生命之终,却不得不问:“我表现得怎么样?妈妈?”我想到她位于华盛顿养老院中塞得满满的椅子,这张椅子挡住了她房间的入口,椅旁的小桌上陈列着我所写的每一本书,每种至少一本,多则好几本。十来本书再加上另外二十几本外文译本,成排地堆放着,摇摇欲坠。我经常想,只要来一场中级地震,就足以把她淹没在她独子的著作下。我每次去看她,她都一动也不动地坐在椅子上,膝上放着两三本我的作品。她掂量它们的重量、闻它们、抚触它们——一切的一切,就是不读它们。她眼睛已经快瞎了,但就算她能看见,也不可能理解书中的内容:她受的唯一教育就是要归化成美国公民前上的归化课。我是个作家,而母亲却不识字。然而我依旧向她追求毕生作品的意义。她怎么评估我的著作?靠气味?还是纯凭书的重量?封面设计?抑或书皮光滑如铁弗龙般的触感?我费尽心血的研究、灵光一现的启发、上穷碧落下黄泉才得来的优雅文句……她永远不明白这些。人生的意义?我的人生意义?堆在母亲案头摇摇欲坠的那些书里,就包含了我对这些问题自命不凡的回答。“我们都是追求意义的生物,”我写道,“必须面对被抛入无意义宇宙的困境。”接着我解释,为了避免虚无主义,我们必须有两个使命。第一重使命是发明或发现生命意义的计划,让我们足以为它奉献一生;第二是努力忘却前方才发明的行为,说服自己并不是发明而是发现了生命意义的计划,它原先就独立发生在“存在”之外。

内容概要

"欧文•亚隆(Irvin D. Yalom)
当今世界上最著名、著作流传最广、最有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大师之一,被评为美国至今健在的三位最重要的心理治疗学家之一,是美国团体心理治疗的权威、精神医学大师、存在主义治疗三大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许多著作不仅给心理治疗师带来启发,也深得普通读者的喜爱,在世界范围内成功发行。其作品多次荣获欧美小说和非小说类奖项,其中《当尼采哭泣》就曾荣获包括1992年“The Commonwealth Club”小说类金牌奖在内的多项奖项,被翻译成24种语言,出现在许多最佳畅销书榜单上,销量超过200万册,并在2007年被拍成同名电影。"

书籍目录

"作者自述
第一章 妈妈及生命的意义 / 1
幽暗。或许我快要死了。妖魔鬼怪纠缠着我,心脏监视器、氧气筒、点滴……
第二章 与葆拉共舞 / 16
身为医学系的学生,老师教我们望、闻、问、切的艺术……
第三章 模范的折磨 / 53
我耗费了5年的时光。5年来我每天都在精神病房带领团体医疗……
第四章 治疗忧伤的七课 / 83
很久以前,我的老友厄尔打电话给我,告诉我他的知己杰克得了恶性脑瘤……
第一课:头一个梦 / 85
几天后我和艾琳会面,开始第一次的治疗。她是我所见过最有意思、最聪明……
第二课:尸体之墙 / 91
若说艾琳的头一个梦预示了我们未来的关系,那么她在治疗第二年所做的梦则正巧相反……
第三课:因伤痛而起的愤怒 / 98
“我刚接获通知,艾琳,”一个下午,我这么开始治疗过程对话……
第四课:黑色污渍 / 108
我姐夫去世那天,艾琳打算夺门而出,并问我是否愿意和因我太太还活着而恨我的人相处……
第五课:理智与背叛 / 113
我们的诊疗进入第三年,然而艾琳的情况依旧没有进展……
第六课:莫问丧钟为谁敲 / 126
在治疗的第四年,有一天,艾琳带了一个大纸夹进来……
第七课:释怀 / 137
我们最后一次会面的情况乏善可陈,只有两处较为特别……
第五章 双重曝光 / 150
“赖许医师,就是因为这样我才想放弃。世上根本没有好男人……
第六章 九命怪猫的诅咒 / 198
“告诉我,哈斯顿,你为什么想要停止治疗?我们才刚开始而已……
后记 / 247"

编辑推荐

《妈妈及生命的意义》:珍惜这一次难得的际遇,有幸走进一位伟大心理治疗师的生命最深处。

作者简介

"亚隆博士在本书中再度扮演大无畏心灵探险者的角色,引导病人──和他自己迈向生命的转变。以六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真实与虚构交错,记录他自己和病人面对人生最深刻挑战的经过,探索精神治疗的奥秘及核心。
他的生花妙笔和敏锐的观察,让我们得以窥见治疗师的理智和心灵,也让我们看到难以忘怀的人物:“死亡顾问”葆拉、因偷听而使治疗意外好转的梅娜、令亚隆渴望投入怀抱求她抚慰的梅格诺莉亚、充满义愤且冷冰冰的艾琳,逼使亚隆也不得不面对自己的人生,并且学到难忘的一课。还有他的妈妈──颐指气使、脾气火爆,她的爱与非难几乎使儿子窒息的妈妈,她在他的梦中漫游,蹂躏他的思绪……"
欧文•亚隆自传式小说集
珍惜这一次难得的际遇,有幸走进一位伟大治疗师的生命最深处

图书封面


 妈妈及生命的意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写书评时距离看完它已经有7个多月了。雅洛姆的文笔还是不错的,书中是一些心理故事还有作者在咨询或者团体中遇到的人事给予他的启发和思考。中国人素来缺乏反思自己的经历,这一点来说,这本书对我来说确实蛮有意义,但是文中的一些故事似乎是没有看懂的,尤其那九命的猫。心理学的书,还是要仔细阅读思考的。
  •     昨晚看完,第一篇《妈妈及生命的意义》是作者的独白,还是那句老话:只有失去才能倍感珍惜,“妈妈,我表现得怎么样?”---人这一生,内心深处是多么期待父母的认可啊!第二篇《与保拉共舞》,没搞懂为什么保拉突然性情大变,结尾处“但是保拉不能等”---不仅是保拉,生命中的许多人、许多事都不能等!第三篇记不起名字,讲几个晚期病人的团体治疗经验,第四篇《治疗忧伤的七课》,一个难缠的病人,让病人最终获得解脱的,与其说是医生不懈的治疗,莫不如说是一份长久的相伴和坚持的关怀,第五、六篇印象不深,跳着看的,最后《九命怪猫的诅咒》,“当死亡来临时,我并不存在”--伊壁鸠鲁医生最终说服了梅尔盖许,这一段最是精彩:听着,在我出生以前,已经有很多年,好几个世纪,好几千年过去了。对吗?”“不可否认。”梅尔盖许疲惫地点点头。“在我死后也会有几千年过去。对吗?”梅尔盖许再度点头。“因此,我把自己的生命想象成一星明灿的火花,在两大团黑暗中间:在我出生之前的黑暗,和在我死亡之后的黑暗。”这似乎恰中要害。梅尔盖许凝神聆听,两耳直竖。“你难道没有注意吗?梅尔盖许,我们多么恐惧后面那团黑暗,而对前面那团黑暗毫不在意?”
  •     不知道有多少心理咨询师当初迈出第一步就是因为与母亲关系的不圆满,至少欧文•亚隆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妈妈及生命的意义》就是这样一本自传色彩很浓的小说。里面共有六个故事。第一个故事里,欧文•亚隆描述在母亲逝去十年后,梦见自己在一个游乐园,在一辆通往黑暗鬼屋的缆车上向母亲喊出“妈妈,我表现怎么样。”对此欧文•亚隆觉得恐惧,自己一生都在研究生命的意义,虽然他认为这个意义是“人为了面对被抛入无意义宇宙的困境所发明出来的,然后说服自己它一直独立存在某处。”表意识里,他认为创造力是生命之道。然而在梦中,潜意识里指出他的一生追求的是另一个目标——争取已逝母亲的认同赞许。继续梦境中与母亲的对话,欧文•亚隆意识到,其实他也根本不了解,从来没有赞美过他的母亲。他们彼此深爱对方,却又故意忽略对方,都害怕、控制、欺骗对方。而他的母亲,在其原生家庭里,同样经历过类似的创伤。最后一句话点题“爱儿,你以为游乐园的场景是你的梦,其实它是我的梦。”这令我想起《父母皆祸害》小组,大部分小白菜的父母,当年很有可能也是可怜的小白菜。成熟的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后,就能够对并不理解自己生活方式的父母多一些爱和宽容。*******************************************************************************第二个故事谈的是死亡的意义。罹患癌症末期的葆拉认为死亡是个中性事件,但我们一直用恐惧来渲染它。濒死者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必须独自面临死亡,人们会主动疏离将死的人;而将死的人也会因为避免拖累他人而疏离别人。一位牧师的话帮助葆拉得以了解脱“知道‘为什么’的人,就能忍受‘怎么会这样’,癌症就是你的十字架,磨难就是你的圣职。”得到启示的葆拉致力缓解其它癌症病患的折磨,并且成为作者的死亡导师。葆拉的经历证明,坦然面对死亡可以让人以更丰富、更满足的方式体验人生。甚至葆拉将这一时期命名为“黄金时期”,它也是“伟大的解放时期——向所有的琐事小节说不,全神贯注在你最关怀的事务上。”癌症患者会比普通人更能意识到,生命不能延迟,非得活在当下,而不能拖到周末、度假、孩子们长大,或是退休的暮年。可惜这个故事并没有Happy Ending. 因为各种原因,葆拉与作者日益疏远。直到葆拉去世,也未能解开彼此最深的心结。*******************************************************************************第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精神病院的团体,其中有位大地之母一样的成员,她的一生都在不停地给予,不停地帮助别人,在小组里也同样如此。在团体活动中,欧文•亚隆突然问她小组能为她做些什么。这位给予者起初是茫然,然后是陷入了痛苦之中。正当她开始流露出多年来压抑的痛苦情绪时,小组却承受不住了,这位给予者也被迫恢复了帮助者的身份。后来因戳破这位给予者外在防护又未能帮她包扎而感到内疚的欧文•亚隆找了个机会在她出院前聊了几分钟,他意识到这位给予者难以治愈的疾病也许正是其本身阻止自己再付出的努力。两个人都意识到,即使一位是大夫,一位是养育了十多个孩子的母亲,可是大夫仍然需要母亲,而母亲亦需要母亲。那些被视为模范的人,其实也会绝望,也会哀伤,也会嗟叹、怨恨人生,他们甚至得伤害自己,才能停止奉献,不再施予。*******************************************************************************第四个故事是欧文•亚隆与丧偶女性艾琳之间的故事。艾琳聪明、强大,却先后经历丧兄、丧偶、丧父等种种令人难以忍受的变故,使得她视自己为一滩“黑色污渍”,触者必死。而她的对应办法便是不与他人建议关系,包括治疗师在内,因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就会死,她承受不了失去。在治疗的几年内,艾琳渐渐意识到,实际上一直追着她的阴影是对自己某天可能死亡的恐惧;而欧文•亚隆持续、不放弃的关怀也终令她渐渐能够面对死亡阴影,并且不再惧怕与他人建立联系。*******************************************************************************后两个故事中欧文•亚隆放弃了第一人称,借用了一位名叫厄尼斯特•赖许的身份。第五个故事情节略有点像其另一本小说《诊疗椅上的谎言》,讲述的是病人与医生的无间道。第六个故事则带有很浓的奇幻色彩。不知是否因第三人称原因,个人感觉没有前四个故事那样直击人心,而多了些故事色彩。总而言之,这本书延续了欧文亚龙心理学小说的高水准,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亚龙,一位当今著名、最有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大师之一,被评为美国至今健在的三位最重要的心理治疗学家之一,是美国团体心理治疗的权威、精神医学大师、存在主义治疗三大代表人物之一,书是不错的,当当提供的书本的质量也是不错的,原版书,比较满意
  •     拿到亚龙的书常常会迫不及待贪婪地阅读,而读到最后一些章节又会放慢速度,不敢随意地翻动,心里舍不得看完它,这是一个舞弄文字的语言大师,更是一位温暖慈爱的心理大师。
  •     重新回味了团体小组给我带来的意义~~
  •     囫囵吞枣般的看了一些亚龙的书,感觉他的咨询理念就是无招胜有招
  •     在梦里 失神时 高潮后就可以看到这些 对死亡的焦虑 对意义的建构 对孤独的逃避 以及难以使用理性工具解释的一切
  •     存在主义心理疗法,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能够延续一生,子女和父母是互相依靠的,但是又是独立的个体,各自有不同的生活和梦想。
  •     真正的治疗大师的著作,
  •     有意思的书
  •     这是一本大胆的书,感觉是亚隆将自己的治疗经验重构之后,从一个第三者的角度重现了心理治疗中关系的本质,可以说是他所有作品中故事成分最强的一本。入门者不建议从这本开始,因为可能会误解了亚隆的核心诊疗理论。但故事性真的很强!
  •     依旧是关于生命本质的探讨:孤独与亲密、存在与死亡。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足够好的客体,并努力留住他们,这是人生的温暖与悲哀之处,同时意识到这一点,也是成长的契机。亚隆对人性的洞彻与包容,让我觉得活着是一件特别有趣并值得期待的事,从此要变身脑残粉了~
  •     好精彩的心理学小说!
  •     这是一本小说集,不全是关于妈妈与孩子亲子互动的亚龙半自传式故事。不过关于孩子在母亲逝世多年后仍在梦中渴望得到妈妈认可的心理真令人心惊,而读到妈妈悠悠地解释说孩子,你错了,有些事你颠倒黑白,并进一步说道“妈妈们也有她们自己的梦~”时,就像一声意味深长的叹息正好落在我心头。最后那个九命怪猫诅咒的故事,亦真亦幻得如现实与魔境合一。
  •     算是小说集的一本书。在亚隆的书不算也算比较有意思的,就学术上讲应该比《当尼采哭泣》要高一点层次,但是小说意义上就比不上啦。这本书一开始认清楚作者和母亲的关系开始,以比较通俗的方式向读者阐述了一般关系下母亲和孩子的关系,以及在各个家庭都存在的交流问题。有时候我们只是习惯了一个人的好,而只记得TA的坏而已。从整本书来讲,作者主要向大家阐述的是如何面对死亡,如何正视死亡的这个话题。“用尽生命,让死亡只得到糟粕,只剩下光辉燃尽的躯壳”“死在,我就不在;我在,死就不在”都非常有启发的意义。不去面对死亡、惧怕死亡,只会让我们更加不能享受生命。我们都会怕死亡,但是这都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很多可怕的东西,只要我们直面他们,和他们对话,都可以有办法面对。所以,因为有死亡,更要享受人生、珍惜生命
  •     他的生花妙笔和敏锐观察,让我们得以窥见治疗师的理智和心灵,也让我们看到难以忘怀的人物:“死亡顾问”葆拉、因偷听而使治疗意外转的梅娜、令亚隆渴望投入其怀抱求她抚慰的梅格诺莉亚、义愤填膺但表面冷冰冰的艾琳,她们都迫使亚隆不得不面对自己的人生,并且?到难忘的一课;还有他的妈妈——个颐指气使、脾气火暴的妈妈,她的爱与非难几乎使儿子窒息,她,在他的梦中漫游,蹂躏他的思绪……
  •     文学性一般,或许不该作为亚隆入门,就当是外行看热闹吧。最喜欢《治疗忧伤的七课》,但其实全书都弥漫着对死亡、孤独、建立关系的省思,似乎可以并不止于心理治疗的界域。
  •     不知看到的版本是否全 没有《直视骄阳》那么好
  •     拿到书那天就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欧文的咨询类小说一直犹如行云流水,将心理学与文学完美结合,探讨妈妈在生命中的重要意义,在对自己的剖析之余,也为旁人自省提供途径。
  •     亚隆好纠结于死亡这个情结啊。不过还好,我也能跟着纠结。死亡、哀伤、丧失、背叛,这些都是很糟糕的东西。然而即使糟糕,也得学会接受而不是排斥。生命的历程,原本就不是一直在光里。
  •     亚隆大师的自传小说,走进伟大心理治疗师的心灵深处。
  •     “两个不同的人能用同一种方法互相聆听么?”“聆听是创造的过程。”“死在,我就不在;我在,死就不在。”“我把自己的生命想象成一星明灿的火花,在两大团黑暗中间:我出生之前的黑暗,和在我死亡之后的黑暗。我们多么恐惧后面那团黑暗,却对前面那团黑暗毫不在意?”生命的意义就在此时此刻,这些话我要一辈子记住。
  •     读亚隆的书总是让人思考很多。
  •     仅从主观感受而言,没有欧文亚隆的其他作品给我的启发大,但依然好读
  •     每个小故事都是欧文的经历和思考,而且对于自己关于死亡焦虑也有了很多不一样的体验……个人更喜欢前面四章
  •     标题和内容毫无关联,文章本身引发思考
  •     很不错的书,故事引人入胜,很精彩的心理分析案例,害我差点以为9命猫的故事是真的呢
  •     内容和形式都很完美,亚隆!
  •     死亡,存在,意义……你有你的梦想,做妈妈的也有他们自己的梦想。最后一个故事简直是引人入胜,作者狡猾至极。 死在,我就不在。我在,死就不在。 若我们有新生命而不记得前生,那就意味着这一世――现存的我,眼前的意识,也即将消失。 有些人恐惧死亡的债务,结果拒绝生命的借贷。
  •     学习心理咨询的人可以看看,不错.
  •     死亡这个话题最近两年才闯入我的视线,一直以来,偶尔会担心幸福生活的不真实,担心我的幸福会随着某位至亲的人消逝而消失,于是不敢去碰触这个话题,好在,顺利走过这么多年。
    随着心理学的深入,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随着身边好友不断出现亲人离开的事情,渐渐,有关死亡,生命意义的话题离我越来越近,一些书给我了很多启发:《直视骄阳》,《在天堂遇到的5个人》,《相约星期二》,《一日重生》,这本书也是其中之一。
    欧文亚隆,当今健在的美国最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广为流传,经常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这本书中,他通过真实的案例,向读者展示了心理治疗的复杂,多变,奥妙的核心,讲述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微妙关系的建立,博弈和合作,徜徉在妙趣横生的故事中,令人留恋,印象深刻,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尽管书名是《妈妈及生命的意义》,只有在开篇的第一章中,作者分享了发生在他和妈妈之间的故事,让读者为操劳一生的妈妈觉得不公,也为没有得到子女的理解而感到惋惜,很能给我们启发,在妈妈健在的时候,何谓孝道?妈妈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温暖,或许更需要的是精神上心与心地亲近和理解吧!
    书的后半部分可谓是案例分析,最棒的是部分有来访者与咨询师对话的原文,很有利于学习,能切身体会到两者在力量上的博弈,也能体会到治疗过程中真诚与关系建立的重要性,作者对照着案例来讲解心理咨询治疗的技术,给我一种久旱逢甘霖的酣畅感受,在这场技巧学习的盛宴中让我收获丰厚,不得不让我慨叹大师的风范。
    可惜,最后的两个案例,我不是很明白作者的用意,不是很清楚他们与前面案例的关系,实在有必要继续研读。
    除了以上关于做心理咨询技术的学习之外,这本书关于生命的意义也给我很大的冲击。作者引用多名哲学家对待死亡与生命的定义,很深刻地讲述了两者的关系:最怕死亡的人正是不能好好发挥生命的人,用尽生命,让死亡只得到糟粕,只剩下光辉燃尽的躯壳。
    事实上,出生之前的我们面对的是黑暗,死亡之后我们面对的也是黑暗,那么,只有活着的时候,才是光明的,既然如此,让我们去面对这两团黑暗中间的明灿火花,充分活出自我,勇敢面对难题,得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生活之解吧!
  •     超喜欢欧文的小说型心理学读物
  •     一个童年受到创伤的心理学大师,一个让我由衷敬佩人生导师,在心理学的领域里,我们很难说谁是大师,谁是小卒,因为有着不同的经历,指导着我们不同的人生,也成就了各种风格的心理咨询师,但是亚龙的书总是用优美质感的语言,感动着阅读中的每一个人,当我们读完整本书,总会发现,心中的一部分伤痛是那么不知不觉的被治愈。才翻开书的第一章,我就迫不及待的跑来写些什么,生怕这些小小的感悟从我的记忆中流逝。

    在梦里,多少年前来,亚龙总是在问,妈妈,我表现的怎么样?尽管妈妈已经入土10年,可是他感觉整个的人生只是为了躲开妈妈的批评,妈妈永远是他人生的旁观者和评判者。尽管妈妈说你的书很好,但是亚龙固执的认为,妈妈读不懂书里的内容,她只是虚荣的炫耀他的儿子有多少的著作。但是在梦的最后,妈妈说,你总是博学,因此我没有办法与你交流,你总是一个人独处,像个国王,虽然我读不懂你的书,但是我整天操劳,不光为了你,也是为了这些书,所以,这些也是我的书。。。我也了解死亡。。。了解孤独。。。。了解生命的意义。。。。但是亚龙还是挣扎,妈妈,我们应该各自有各自的人生目标,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这是我们必须去面对的,。妈妈说,我的爱儿,是你颠倒了黑白,你以为现在是在你的梦境?你错了,这是我的梦,妈妈也有自己的梦。

    被那句,“这是你的书,也是我的书”,深深地震撼,“你以为这是你的梦,其实这是我的梦,妈妈也有自己的梦”再次的震撼。我们和母亲出现在同一个梦境,我们却是那样的去挣脱自己的母亲,但是我们的母亲受尽误解,依然那样愿意出现的我们的梦境里,因为从我们未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注定今生无法分离,即使死亡来袭,我们依然同在。不同的是,在母亲的梦里,却希望永远有孩子的身影,尽管他们不理解自己,尽管他们甚至憎恨自己,但是无论怎样,妈妈的梦只是希望永远陪着孩子,就算自己去世了,也希望在梦境里陪伴孩子。

    我们总是抱怨身边最亲的人给予我们的太少,太少的物质帮助,太少的精神支持,或者太少的理解,以至这样的太少给了我们太多的不愉快,甚至是创伤性的经历。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来自于我们的亲人,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情感,我们的牵挂,我们的成就,我们敏捷的思维,我们用之不尽的智慧。。。。一切的一切都是身边最亲近的人给予我们的。。。没有了他们,我们或许没有了束缚,没有了怨恨,没有了创伤,我们同时也失去了我们所拥有的美好。。。

    我们没有真心的去感激他们给予我们的。。。每天干净的碗碟,每天烧好的热水,每天洗干净的衣服,又有什么脸面去抱怨甚至指责我们最亲的人。。。

    我们不可能去改变一个人,改变成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童年,不同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这些都会在每个人的身上留下烙印,我们要去改变他,就是与他强大的背景去斗争,你有这样的内涵和能量吗?如果你没有,那么我们就去爱他们吧,爱能包容一切,化解一切的缺点。。。。。
  •     觉得一般是因为我用小说的标准来衡量的缘故吗
  •     以故事形式写案例,可读性很强
  •     欧文亚隆的这本书让我颇感失望,既没说清楚道理,小说也感觉缺乏严谨逻辑,似乎只是为了以心理小说的形式来尝试出新的风格。
  •     能把心理学用小说的形式写出来确实让人肃然起敬!
  •     一般般
  •     喜欢亚隆的书
  •     欧文亚龙的每一本书都必买,喜欢他写的每一本心理小说。他与其他心理专家不一样的本事,是用小说故事来讲心理专业的知识。大师!
  •     亚隆的书不必怀疑,都很好看
  •     最后一个故事好好玩。
  •     看了当尼采哭泣决定买的,这个决定没有错
  •     心理学大师的经典作品,深刻的洞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
  •     母亲对每个人的教育是不同的,但意义是相同的,成长的经历是心理咨询必须交流的话题,欧文。亚隆大师运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解了心理咨询的内涵和真谛。这本书不仅适合普通读者,更是心理咨询师的枕边书。
  •     亚隆的书也看了几本,越来越觉得应该把他所有的书都买来做个收藏
  •     九命猫最好看
  •     共6个故事,病症的追溯都是早期跟母亲的相处有关,喜欢第三个治疗忧伤的七课,后两个故事小说的性质偏重,都是不错的故事
  •     欧文亚龙出手 必定经典 想要细细品读 结果刹不住车的看完了 还会再读
  •     本来以为是像《诊疗椅上的谎言》《当尼采哭泣》那样是小说,没想到每个章节是独立的故事。
    在他的作品中算中规中矩。
    极力推荐《当尼采哭泣》,真的很震撼,构思很新颖!
  •     这一次亚隆更诚实了,通过这“自传体小说集”,读者知道了原来《当尼采哭泣》里想要尝试别样生活的布雷尔,《诊疗椅上的谎言》里忙忙碌碌汲汲营营的马歇尔,秉承“真诚为上”、强调关系的恩尼斯特都是有原型的,每个人物都有投射,而死生问题依然是作者的主题。而且作者也时不时现身,比如《妈妈与生命的意义》里“我”对母亲的怨怼和依恋、《与葆拉共舞》和《模范的折磨》里对医保制度对心理治疗的歧视和危害的大加挞伐都似乎发自作者肺腑,令读者增进了对“不专业”的亚隆的了解,彼此之间建立了更亲密的关系。最后一章《九命怪猫》很有趣。
  •     一口气读完
  •     能直接把“妈妈”和“生命的意义”放在一起,可见作者的勇气。
  •     对于我没有看懂的书,最高的评价就是3星了。第一篇希望得到去世的母亲的认同稍微戳到了我,其他的几乎都没感觉,特别是最后一篇九命猫,那是什么和什么啊!
  •     欧文亚隆的著作
  •     本书延续欧文亚隆的一贯风格,教授专业知识又不乏味,通俗又不失专业。亚隆的书基本都是精品,很值得一看。
  •     世界上每一个人基本上都是孤独的,这虽然很残酷,却是事实,我们得面对它。
  •     一鼓作气,第四本。可能没有类似经历,共感较少。
  •     295
  •     作为一名成熟咨询师 所经历的 重度来访者
  •     本书更像是一本小说集,一共有6篇,而书名取自第一篇的标题,全书并不是围绕书名所说的主题进行的。在这一方面是有些失望,不过全书还是有不少精彩之处,继续了《当尼采哭泣》中对于生存与死亡的讨论。或许是因为我是在自我寻求,而非追求治疗的技术吧!
  •     看了非常有感触,太喜欢亚隆了。
  •     自我剖析的深度让人战栗,亚隆真是位敢于直面自己的勇士。不过后面两个虚构的治疗故事真是很怪异啊,而且跟本书的主题有些南辕北辙?
  •     欧文亚隆关于母亲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对生命的意义的探索。
  •     文章内容有很深的哲理,对心理咨询有帮助,值得大家阅读。
  •     喜欢欧文亚隆的书,值得专业和非专业的人看~力荐~!还没看完,但是已经等不及了~
  •     这本书很生动,也透露了亚龙先生本人的一些经历。在看的同时不知道不觉地就学习了很多团体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不枯燥,不急躁,细细品读,收获颇多!
  •     这本书我是和《日益亲近》,两本书同时买的。谈的主题类似,同一个作者写的,只是年代不同。相对而言,我更喜欢这本书一些,生活化、亲近性强一些,但思想情感的深度并未减弱,反倒日益浓烈,带着生命的思考与惆怅吧!相对而言,个人觉得这本书几乎是欧文亚龙写的最经典的一本书了,充满创意、却很浓缩、沉重。尤其是最后一篇人和猫的辩论说服,堪称经典,又有个稍微超越边界的心理治疗师形象。我想这和欧文亚龙即将面临生命的终点有关,少了点理论,少了点保护,少了些不由自主的虚伪;多了些真诚,多了些自在,也多了点坦然与畅想。
  •     这本书能让我们深刻的知道妈妈对我们生命的意义。
  •     亚隆的书总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把感动渗进我们的内心。很喜欢。
  •     其实有点傻,但里边的某些故事有触动我。
  •     喜欢亚龙的一贯风格,坦率、真诚,作为心理咨询师受益匪浅
  •     欧文亚隆自传体式的心理小说,非常好看,对心理学不懂的人也非常有用。
  •     你以为我在你的梦里。那不是你的梦,那是我的梦。做妈妈的也有他们自己的梦
  •     后面写“九命怪猫”有点玄乎了,也可能是未能深入了解吧,拟人化的来写动物也和人一样各种奇奇怪怪的想法。是谁说心理咨询师多么容易只需要坐在办公室听听牢骚闲谈几句就能愉快富足的生活?这是很大的偏见,在此书中,比较喜欢第一章和“治疗忧伤的七节课”,移情和反移情,同理心尊重和接纳,实觉太不容易了,还有面对自己的问题,做妈妈的也有她们自己的梦,别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他们也会哀伤,会嗟叹人生甚至于杀害自己停止奉献,第一章不由的反思自身,忽略或者是误解太多了。
  •     我对心理学挺感兴趣的,它可以帮助我了解自己和他人。
    这本书中《治疗忧伤的七课》引起了我的共鸣。我有个朋友就像艾琳那样失去了自己的另一半,他俩很多行为都很像。看了这本书也许我会更理解这位朋友。
  •     自己的孩子逐年长大,需要对妈妈的角色有一个新的定位。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新的东西。受益匪浅
  •     欧文自己的经历以及几个心理治疗的小故事,渗透着关于人的存在和死亡的意义。令我比较感动的是团体治疗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影响,治疗中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关系建立,都可以对一个人产生重要的影响。
  •     心理治疗方面的书?
  •     可能没有认真感受吧,没有爱情侩子手写的好。
  •     非常喜欢,触动至深的一本书
  •     感受了欧文亚隆的魅力,很赞的一本书!
  •      欧文老师的书总能给我不同方面的感动。
     这事一本类似自传体小说的文字。描述了“我”很多年幼时期的生活状态和与母亲的关系。那些不满,争吵,鄙夷,烦躁, 那些以为是给自己带来了无线痛苦与折磨的生活。。。 在她去世后的多年,母亲的呼唤一次次的出现在“我”的梦里, 锲而不舍的,似乎不肯放过自己。一次次的回忆和对梦境的自我解析,终于让“我”的内心完成了蜕变。
    是什么让我们模糊了母亲温暖怀抱的记忆呢,是什么让我们看不到母亲对骄傲热切的眼神,是什么让我们把爱变成了遍布冷漠与争吵的战场。。。。

    一般情况下我都知道自己是被哪一段文字感动的,可我这一次真的是在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泪流满面了,我也不知道是因为它感动了我还是震撼了我还是某一部分和我的内心在共鸣。
  •     从来没想过,一个心理治疗者可以把自己的病例写得如此精彩,如此的感动!从这些故事案例中,不仅看到了鲜活的人,鲜活的事,也看到了鲜活的自己!太不可思议了!
  •     看过了爱情刽子手和直面死亡两本,这次他依旧没有让我失望,亚隆的风格还是很喜欢,作为医学生喜欢他本书提到的这几个主题,关于死亡和生命,常常让人深思,不过觉得结尾得有点不明所以,也可能是我没有领会,感觉到最后还是不明白他要表达的最终主题,可能对于让一个咨询师都深感震撼的话题,我们理解得也各有不同吧,其中的思考和讨论让我们十分有收获。。。
  •     比当尼采在哭泣的文字容易懂,那些深深隐藏在背后的母子心系,人,真是一种奇妙的动物。但也感受到了一种傲,而不是坦诚自我的谦逊。
  •     本书作者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心理治疗师,他写的小说更是生动有趣,同时可以给你工作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启迪,一看到此书,我就迫不及待的买了下来,当当发货速度也挺快,第二天我就收到了,拜读中
  •     开始和结尾令人深思,中间就一般了
  •     存在主义探讨孤独与亲密,母与子的关系的心理学小说。细思恐极。
  •     老师强烈推荐的书 但最后怎么也读不下去了 希望将来有机会可以重读试试
  •     对心理咨询的学习者来说很有教育意义!
  •     最后一章,觉得有些神秘及压抑
  •     我对生命和人生起了探索的念头,就是在生了儿子以后。我想知道为什么我这么爱他胜过他爱我。想知道为什么我对他的爱胜过我父母当年对我的爱。是迷信还是必然?又或两者兼而有之?
  •     有些人拒绝生命的借贷,以避免在死时偿还! 因为恐惧死亡,而不敢进入生命!
  •     欧文亚隆最新力作。以前读了他许多作品,作者的专业造诣与叙事的文笔已炉火纯青。每一本作品都让人有不同的心灵收获。本书我和妈都看了。妈妈的感受是很深的,她说有种不一样的感受。《妈妈级生命的意义》是一种传承与爱。没有其他了。
  •     对亚隆的作品非常喜欢,他不以大师自居,敢于暴露自己的恐惧,象一个平常人,非常真实,读上去感觉象是在和大师对话,更加迷恋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     第一篇非常赞
  •     之前看当尼采哭泣,非常震撼的书 所以买了这本 说是欧文亚龙的自传式 正在看 还不错
  •     读罢此书,觉得亚龙这么大的大师也渴望得到妈妈的认同。
  •     知道为什么的人就能忍受为什么会这样。
  •     如何定义什么是病人。是病了,经引导写诗;还是写诗是病引导的行为。
  •     永远戛然而止……
  •     在火车上看的……近距离了解亚龙,作为大师能这样坦诚地承认自己的局限,不得不让人佩服,而佩服之余,自己又坚定了学心理的决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