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外交遗事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3
ISBN:9787807162957
作者:柏功敭
页数:219页

前言

  柏功敭先生缅怀先辈,不畏艰辛,几年来阅读与研究其祖父凤凌(曾任清正二品红顶戴欧洲巡检钦差)和其父彬熙(曾任比利时驻华公使馆领事衔主事兼各国驻华公使团团长助理)留下的著作、笔记等大量文献,加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们所见的一书。我有幸得到先睹此书的机会,读后不仅感到先睹为快,而且深受教育。这些先辈在多灾多难的年代,在人生的旅途上留下了如此光辉的历史足迹,这是我们终生受益的精神财富。  这本书超出了个人传略与家史的范畴,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国近代史画卷;从中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不仅丰富了历史知识,还使我们更加感悟人生,视野开阔。  我们知道: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文曾经在伦敦被捕后又被释放;这是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这本书告诉我们:释放孙文的正是作者的祖父,当时清廷驻英公使馆的参赞凤凌。原来,使馆文参赞(捐官出身)得知孙文与馆内一名青年通译官交好,遂即设下圈套,诱捕了孙文;欲押解回京,向清廷邀功请赏,以便加官进爵,不料此事被宣扬出去,引起英国社会的舆论大哗。这时,凤凌从欧洲大陆返回伦敦,听说此事,立即去见“叛匪 ”孙文;交谈之后,他对孙文甚为器重。根据国际公法,凤凌向钦差(清廷对派出的公使称钦差)和文参赞指出:大清外交官员无权在英国按大清王法任意行事。他多次向钦差进言:“若在伦敦不释放孙文,将惹起中英两国的矛盾;朝廷怪罪下来,您恐难推脱责任。”钦差表示:“孙文是朝廷要犯,我不会下令释放。若根据国际公法必须放人,由你凤参赞去放,我装作不知情。”凤凌得到钦差的允诺,立即把孙文释放。孙文脱险五天后,朝廷来电:“速将叛匪孙文押解回京。”这时,文参赞与公使密谋:把释放孙文的责任完全推到凤凌的身上。他们向朝廷进言:“风凌妄自释放孙文”,并称“恐凤凌有通同叛党之嫌”,把凤凌软禁在使馆内。因凤凌乐于助人,在使馆内甚得人心。同僚力劝凤凌出走,免得成为孙文的替身。  在同僚的协助下,凤凌弃官而去,出逃至巴黎;后流亡到比利时。  凤凌在关键的时刻,不计个人名利,不顾自身安危,释放孙文脱脸,支持孙文革命。孙中山领导民主主义革命,最终推翻了满清帝制,创立了民主共和国,开辟了我国历史上的新纪元。凤凌所为,大义凛然,功在千秋;在我国的近代史上写下了感天动地的一页。  这本书透过刻画柏氏家族的清官形象,揭示出无论做官或者做事而先做人则是根本的客观真理。  多少年来,人们憧憬为官的形象是:“武官不怕死,文官不爱财。” 感到这是国家富强和百姓幸福的希望所在。书中柏氏家族的连庆(作者的曾祖父)就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涌现出的不怕死的武官。1860年英法联军从大沽口入侵天津,逼进杨村与廊坊。咸丰皇帝一面下诏保驾护京,一面逃往承德。时任府台的连庆,声泪俱下地劝说校尉:“要誓死保驾勤王。”他身先士卒,带领兵勇不足千人,奔赴杨村参战。因直隶总督畏惧洋兵,不敢迎战,连发三道急令把他召回。连庆据理力争,反被总督革职。  连庆的独生子凤凌则是不爱财的文官。他因释放孙文流亡到比利时一年多后,经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朝廷请释(即平反)复出后,任正三品武昌盐务候补道,协助张之洞办理武汉洋务。后来,重返外务衙门,官至正二品红顶戴欧洲巡检钦差。当时社会上流传一句话:“三年穷知府,十万雪花银。”试想:一位钦差大臣又是办过洋务的道台,每日“送帖求见,送礼钻营者,大有人在”。他若有爱财之心,可以富甲天下。但是谁也没有想到:风凌逝世后,他家里仅存的银两不够料理丧事的。同僚惊呼:“如此清贫,实属罕见!”张之洞听说后感慨万千。他说:“为官若似凤凌饮差那样洁身自重,勤恳为公,两袖清风,则我大清必能中兴矣!”他开出一张五百两银票作为尊敬,帮助凤凌家属料理后事和安排生活。  凤凌的独生子彬熙在其父的影响下,民国初期,他任各国驻华公使团团长助理,各省军阀纷纷求他向西方国家贷款购买武器;并承诺给予巨额的中介费,但被他一一拒绝。有人劝他说:“你不应该把走进家门的财神爷拒之门外。”“这块肥肉你不吃,让给别人吃,你太傻了!”彬熙却斩钉截铁地说:“我不会帮助他们购买军火杀害自己同胞。”“我决不介入血腥的军火交易挣那种不义之财。” 柏氏三代之所以成为人们所企盼的文官和武官,因为他们遵循古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从修身做起,从做人开始,恪守“ 为官不可一日无德”。做到“君子固穷”,而不是“小人穷斯滥矣!”连庆被革职后忧愤成疾,在病榻上还写出打油诗,揭露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贪吃贪喝又贪嫖,听闻打仗我先逃。捞银保命是首要,妄死疆场他人笑。  他誓不与这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  凤凌从不多占多用,不动用公款,不受礼纳贿,而且他的随员薪饷和差旅费用全部由他支付。他既清贫又挨骂,有人骂他“不识时务”。他听说之后哈哈一笑。他说:“一生甘当不识时务与两袖清风和敢言之仕足矣! ” 彬熙则坚持先父的教导“临财勿苟得”;他认为这是基本的做人原则。在封建腐朽的社会里,柏氏三代面对滚滚而来的金钱,可谓垂手可得,又会受到别人的称赞;但是,他们却一文不取,反而宁愿被人骂成“傻” ,骂成“不识时务”;这是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啊!对比当前那些被人唾骂的贪官污吏,自己忘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贪污受贿,以身试法,他们的心灵又是多么污浊啊! 柏氏祖孙的所作所为,告诉我们:先做人,再做官,再做事。这是从事任何工作和事业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这本书提出了重视家庭教育的问题,这对于每个家庭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柏氏家族有严格的家教传统。他们代代传承,世世铭记:“列祖列宗的美德以诚以仁待人,以实以廉处世。”他们家庭教育的做法与经验是: 1.亲切谈心。这个家族在家庭内父子促膝谈心历经四代,谈心的内容既丰富,又深刻,这是充满亲情的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父亲在病中还坚持与子谈心,更是悲情感人。连庆在病中悲愤地对凤凌说:“洋夷不断欺我大清,只怪我大清腐败无能。当今倡捐官之举(可以花钱买官),贪官越来越多,受害者唯有草民百姓。朝廷是引贼入室。愿我儿日后若有机会,应探索西方富国强民之策。”因而,凤凌发誓一定谨遵父嘱。  2.不给子女留万贯家财,而是教子成人与成才。彬熙曾对功敭说:“ 我不为你留房产或金银财宝,只为你准备少许学费,供你在中学或大学毕业后到欧美留学,只希望子孙学有所成,全心为民服务”。  3.不娇生惯养子女,不让子女因依靠父母而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提倡让子女走出去,闯天下。连庆曾对其爱子凤凌说:“闭门学富五车,而无广阔阅历亦难成大器。”彬熙多次谈:“自己的路是自己闯出来的。在比利时大学读书是半工半读完成的;用三个学年完成四个学年的课业。” 他说:“发奋图强,自我创业,乐在其中。” 4.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彬熙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在国人心中已根深蒂固;但是,“养不教,父之过”的观念却很淡薄。要承担教育子女的社会责任,必须把对子女的“不教”看成是父母的“过失” 。应当让“养不教,父之过”的观念扎根在人们的心中。从“养不教,父之过”的高度认识家教的问题,今天,在社会上已出现了勇敢的实践者。  据2006年6月份《家庭》报道:湖北省有一位副县长,发现自己担任副县长以后,儿子变成一个飞扬跋扈的“衙内”。同学怕他,老师不敢管他;逃学、打架、闹事。在网吧里他把别人的头部砸伤,还大骂执法的11O民警。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位副县长分析儿子变坏的原因与自己的职务有关;他毅然辞去副县长的职务。果然,儿子屁股后面再没有一帮听他支使的孩子了;有个干部的孩子还嘲笑他:“你爸爸现在是小老百姓了”;校长宣布开除他的学籍。人情与世态的变化,使他泪流满面。他表示:“一定学好。  ”他跟随去武汉打工的父亲转入武汉某中学重读初一。期中考试成绩名列班上前三名。2006年1月被学校授予2005年度“十佳少年”的光荣称号。虽然社会上对“辞官救子”的故事褒贬不一,可是这位副县长毕竟挽救了一名不良少年变成“十佳少年”。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读过这本书之后,回首过去,展望现在,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歌词:我们“赶上了好时候”。连庆、风凌、彬熙都是有抱负、有理想的爱国之士。但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他们的抱负只能“破灭”,他们的理想只是“梦想”。今天,中国人民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连庆、凤凌、彬熙生前所向往的愿景,正在变成现实。引用墨西哥《太阳报》的报道:“没有人会否认中国是工业大国’:,“无论对资本主义制度,还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那些固守着理论框框、无法使自己的人民获得更好生活水平的国家更应向中国学习。”(见2006年4月27日《参考消息》16版) 如今,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世界各国都可以买到,它惠及世界人民。新加坡的一位经济学家说:“现在非洲的穷人都可以买得起中国的自行车和摩托车了。农民有了车,它能够把蔬菜、水果卖到城市去,提高生活质量。”“我认为应该提议一个中国贡献论,应该量化中国商品为国际消费者带来的实惠。”(见2006年4月27日《参考消息》16版)我们看到:在神州大地上,神舟6号载人宇宙飞船腾空而起之后,一项又一项惊天动地的工程不断地落成。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大坝坝顶的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至此,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在中国长江全线建成。2006年汛期三峡大坝开始全面拦水,使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从十年不遇提高到百年或千年不遇。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150万公顷良田可以解除洪水威胁。浩浩长江之水不再白自流去,它转化成电能造福人民。这是中华民族百年梦想和企盼的“民心工程”。7月1日在“世界屋脊”上筑起的“天路”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又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冻土层分布最广的高原铁路。它是我国铁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一流”,创造出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这条被称为吉祥的“天路”,将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促进西藏人民走上小康之路。  这些伟大的工程,书写了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展示了祖国山河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倘若连庆、凤凌、彬熙在地下有知也会含笑九泉的。正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李中一 2006年7月3日于长春 (作者为吉林日报社功勋新闻工作者,吉林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

内容概要

  柏功敭,1932年生于北京,在北京美国教会学校由幼稚园读至大学毕业。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曾任中学、大学教师、系主任。曾作为中国代表参加联合国教科文会议,发表论文。曾任北京市、区政协委员及常委。1986年起,到英国、法国作访问学者。现旅居巴黎。创建法国巴黎国际文化经贸交流协会。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凤凌纪事(从光绪初年中举出洋——甲午海战)一、府台连庆二、中举出洋三、在海轮上苦学外语四、在大清驻法使馆工作五、调任驻英使馆六、大清驻法使馆见闻与富仔捐官七、订购北洋水师军舰的见证者八、在伦敦智救身遭绑架的孙中山九、张之洞的洋务顾问十、再返巴黎十一、旅访欧洲多国十二、由欧返回祖国十三、英、法日新月异十四、《凤史续》第二章 彬熙谈往(从辛亥革命——民国解体)一、最年轻的大学(堂)教师二、赴比工作与留学三、辛亥革命时期四、在比利时驻华大使馆工作五、民国初期的心境六、爱国之心七、与辜鸿铭的交谊八、彬熙的爱国之举九、董事十、夫人十一、老世交十二、教子十三、广交好友助人为乐十四、两家抗日爱国华侨十五、喜好与美食家十六、国籍十七、五代巴黎情第三章 忆闻(从第二次鸦片战争——袁世凯之死)一、老北京的使馆区二、外国驻华公使团三、老北京使馆区的外国驻军四、老北京的第二使馆区五、老北京使馆区的邻街六、老北京使馆区趣闻七、袁世凯请外国医生治病的牵线人八、忆老北京欧美同学会

编辑推荐

  这本书超出了个人传略与家史的范畴,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国近代史画卷;让读者得以从中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不仅丰富了历史知识,还使读者更加感悟人生,视野开阔。书中还透过刻画柏氏家族的清官形象,揭示出无论做官或者做事而先做人则是根本的客观真理。 作者真情讲述这个历经大清、民国的外交世家的人情世故,沧桑变化,看似在谈“家私”,实则是在对我国外交史的“拾遗补缺”。

作者简介

《晚清民国外交遗事》主要内容:清府台连庆深知大清国外强中干的症结所在,谆谆教育儿子凤凌做人、处事、治国的道理,临终遗愿,尤望凤凌学成赴洋,了解洋夷“安邦治国与强健其军之法”。凤凌不负父辈期望,发愤学习,中举后先后到大清驻英、法大使馆任职。书中披露的其尽职尽责,为我北洋水师采购军舰、智救落难伦墩的孙中山等事件鲜为人知。受凤凌教导,其子彬熙也成为了一代外交官。他一生正直、克勤克俭、助人为乐,曾通过外交途径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北大红楼收归国有、促使及早归还天津比利时租界、促进比利时财团资助京汉及陇海铁路等。彬熙长子柏功敭则致力于推进国际文化经贸交流旅居巴黎。

图书封面


 晚清民国外交遗事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