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名

出版社:辽宁教育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538276664
作者:齐如山
页数:234页

作者简介

关于清代的科举制度,已有不少经典著作,比如在考试的形式方面,有商衍鎏的《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在考试的内容方面,有邓云乡的《清代八股文》。齐如山的《中国的科名》与前两种书在侧重点上完全不同,它讲的主要是科举在社会方面的接受与反应,比如在清代人眼中秀才到底是怎样一种角色,又比如举人与官员间相互的礼节应该是如何。其实,这是一种更有历史实感、因此也更可贵的叙述。由亲历过那一时代的齐如山讲来,科举不再是一连串枯燥的名词,生动了许多。不过,齐先生写作时年龄太大,记忆有不准确的地方,态度也不很严谨,因此读者在引用时必得加倍小心。另外,这一新版错字不少,如把张裕钊印成了“张裕剑”等,这也是要留意的。


 中国的科名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齐如山老人晚年避居台湾,写了一本《中国的科名》,对于明清两代选举制度言之甚详,且行文平白直抒,毫无晦涩之感,堪为有志于研究中国科举制度的学人借鉴学习(这学期选修《中国文化史》,教材用的是谭家健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史概要》,谈到科举制度时,行文过于注意规范、体例,极似辞海条目,彷佛如一人只有骨架,而毫无血肉,让人读来索然无趣。不过这也怪不得谭先生,编教材本应如此)齐如山的这本《中国的科名》是知本狼推荐给笔者的,只两日的功夫便通篇读完,读书也没太仔细,看来好读书而不求甚解的毛病也要改改,否则囫囵吞枣,读而不思则惘啊!这两日在看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山西古籍出版社“民国笔记小说大观”(第四辑)李伯元著《南亭笔记》,内有一则资料堪为齐书注解,兹引来供诸君谈助。齐如山在谈到清代举人出路,曾言及举人中了乡试以后,若是连续几次参加会试不中,可以参加大挑,所谓“大挑”,就是皇帝选派亲贵重臣从落第的举人中选拔人才,一等可以做县官,二等也可作为地方的教官,对于那些屡试不中、生活窘迫的举人不失为一条很好的出路。一般主持大挑的都是亲王,挑选方法很简单,十人一排,唱名进入,长相英俊、仪态自然者很容易就被挑为一等(当时规定,举人大挑时按照同、田、申、甲、由五字作为相貌评判标准。“同”字脸第一,“田”字脸其次,此外脸形像“申” 、“甲” 、“由”字的,也有入选之望),而那些天生有缺陷、相貌不佳者只能退居其次,一句话,纯粹就是以貌取人,亲王看你顺眼,你就有希望,不对眼的话,就只能去县学混个教谕,逢年过节能从孔圣人那里分点冷猪肉,打打牙祭。过去有首打油诗就是说这个的“风送邻家午饭馨,儿童争告又争闻。老妻忙抚儿童慰,为说明朝是祭丁。”《南亭笔记》卷六、一0“风雅之士汪叔明”条:“阳湖汪叔明大令,道光甲辰举人,大挑知县。赴挑时,本列二等,已出矣。某邸见某大臣手中书箑(笔者注:箑,sha,扇子),因索观之,大为称赏。某大臣言作者,即系顷挑二等之某人,某邸怃然曰:‘吾见其人,貌颇狞恶,以为作牧必喜虐民,今乃知风雅士也。’速呼归,改为一等。”像汪叔明这样好运气的人实在是微乎其微,孔子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笔者注,典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圣人遗风,难怪如此,可是圣人教诲,后人又有几人闻之。http://www.blogcn.com/User5/geoff/blog/41622799.html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齐先生毕竟是从前清过来的人,写科举,举重若轻,引人入胜。中华有一本《科举史话》,就没怎么看得进去。
  •     增广见闻
  •     才子
  •     对中国的科举理个头绪
  •     好看!
  •     这个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但是对了解科举史很有帮助。
  •     不容错过的科举知识科普
  •     超级有趣。原来齐先生是个大家!逃到台湾去的,究竟还有多少个大家呢?
  •     有意思
  •     这个是一本很棒的通识读本
  •     比较有趣的介绍科举方面的著作。
  •     有趣之极的书,可惜校对不严,有不少错字。
  •     四星减。非常欢乐。读完商衍鎏那本可以考虑这本,商书搭骨架,齐书实血肉。市面上讲科举的上手书有一大特点就是太抽象,完全不顾及入门级读者的感受,齐书有点口述史的味道,属于用户友好型,尤其是对已经具备基本科举制度知识的读者。我有很多清代科举的细节上的疑问,在此得到了落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